A380飞机设计特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19
Airbus A380 PAMELA综述人类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彻底改变的人们的生活。
工业化的推广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工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社会。
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产品的淘汰和换代,人们不得不考虑如何适当处理各种生命周期已经或趋于完结的产品。
因此,Process for Advanced Management of End-of-Life of Aircraft(下文简称PAMELA)成为一个新兴并且重要的问题。
以法国为例,每年有数十万吨重量的工业产品结束了它们的生命周期,其中以汽车为主如图1[1]。
由于汽车工业发展历史较长,各项技术也比较成熟,因此相关的End-of-Life产业也相对完善。
和汽车工业以及一些其他行业相比,航空工业,特别是大型民用客机的发展相对较晚,科技集成度也远高于汽车等行业。
同时,由于飞机的服役周期长达几十年。
因此,随着较早服役的民用客机的退役,近年来相关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暴露。
图1空中客车公司的一项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目前平均每年有150架商用客机退役,而在未来的20年内,将会有超过6000架次座位数超过100的飞机退役,如图2[2]所示.而美国的波音公司更是预测这一数字将会超过7000。
图2一些传统的处理退役飞机的方法,比如放置与沙漠中,或者闲置在废弃的飞机场,还有一些只获取金属材料简单的处理方法。
经过这些处理之后的退役客机,不可能再直接应用于航空工业。
波音公司的统计显示,按重量计算,35%的飞机材料成为难以利用的废品,只有65%的材料被应用在相关的工业——又有50%被用于低端工业,如图3[3]。
这项数据和空客对现有处理方式的评估(仅能处理60%[4]左右的材料)基本一致。
图3这显然是对集成度很高的飞机材料的极大浪费,因为实际上退役飞机的很多零部件可以安全地应用在其他行业,例如汽车工业。
如果对某些退役客机进行足够的检修和维护,他们仍然能够继续辅以一段时间。
8条飞机设计中的仿生学原理天鹅绒、鲨鱼皮与飞机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的创新有何相干?在航空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新想法都来源于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结构、器官和材料。
在未来,这些在大自然中经过无数次尝试与检验洗礼的设计仍将成为激发我们创意的巨大源泉。
天鹅绒、鲨鱼皮与飞机在空气动力学设计上的创新有何相干?有一个专门的学科可以给你答案。
此学科致力于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并效法自然。
它就是“仿生学”。
其设计灵感皆源于自然。
仿生学家通过研究和模仿自然界中最优秀的创意来解决人类遇到的种种问题。
在航空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新想法都来源于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结构、器官和材料。
在未来,这些在大自然中经过无数次尝试与检验洗礼的设计仍将成为激发我们创意的巨大源泉。
【荷花效应】在现在的进化阶段,荷叶表面的角质可以使其表面的雨水滚落并带走污浊以保持自身的清洁与干燥。
这就是“荷花效应(the Lotus Effect)”。
荷叶的这种特性激发了人们在机舱设备涂层设计上的灵感。
这种涂层可以使水分以滚珠的形式流走并同时去除污物。
这样就提高了飞机的清洁度,同时还能省水,减重,降耗并减少碳排放。
此灵感已经在空客飞机上的卫生间得到了应用。
在未来,座位和地毯的材料也很可能被这样设计。
【可移动的机翼表面】海鸟可以通过喙部察觉出空气中的阵风荷载量(Gust Load),并通过调节翅膀的形状抑制升力。
新型的空客A350 XWB在机头的探测器就可以检测风力并利用其可移动的机翼表面提高飞行效率。
此设计可以进一步节能减排。
【来自老鹰的翼尖帆设计灵感】对于像草原雕这样的大型鸟类,如果其翅膀过长,转向时的半径就会过大,从而使其在飞翔时无法利用热空气柱上升。
实际上,鹰的翅膀完美地结合了最大的升力和最小的翅膀长度。
它们会将翅尖羽毛向上卷曲,从而形成近乎90°的夹角。
这能减小空气中的漩涡,提高飞行效率。
若按传统方法设计,A380的翼幅将比国标机场可容纳的距离大出3米。
飞行器结构分析飞行器是人类探索天空的重要工具,具有高速、高空、高负载等特点,因此其结构设计具备极高的难度和复杂性。
本文将从材料、形式、布局等方面对飞行器结构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在不断变革的技术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1. 材料分析材料是构成飞行器结构的重要因素,其性能的卓越与否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安全性、经济性和性能指标。
目前常用的飞行器材料主要有金属、碳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等。
金属材料因其强度高、制造容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结构中。
其中,铝合金是最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其具有强度高、重量轻、可塑性好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主结构中。
碳纤维复合材料则是近年来飞行器结构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因其比强度高、比刚度高、重量轻等优势,成为高端飞行器结构的主要材料。
另外,陶瓷材料也因其高温承载能力和抗氧化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发动机和喷管内衬等关键部位。
2. 形式分析飞行器结构的形式包括单体结构和组合结构两类。
单体结构即为整体式结构,它将整个飞行器看成一个整体,其优点是刚度高、强度大、成本低,缺点是重量大、维修难度高。
组合结构则是指结构按照功能分为多个部分进行优化,而后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其优点是重量轻、寿命长、维修方便,缺点是复杂度高、成本高、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易受影响。
为了提高飞行器的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飞行器采用了组合结构。
例如,波音的777飞机采用了水平尾翼和竖尾都是多片构造的复合材料制造,而空客的A380超大型客机则采用了大量的碳纤维材料制造部件,如翼梁、起落架、前机身等都采用了复合材料加强。
3. 布局分析飞行器的布局主要包括平面布局和空间布局两类。
平面布局即为飞行器结构在水平面上的布置,是飞机、直升机等常用的布局方式。
空间布局则是指飞机、卫星等三维空间中结构的分布布局。
在平面布局中,飞机的翼型是最为关键的设计元素之一,它直接决定飞机的飞行性能指标、空气动力学性能以及载荷分布等问题。
在空间布局中,卫星等飞行器的结构布局也有其特异性,常常需要考虑结构强度与重量的平衡、载荷分布等问题。
空客公司成功的机翼设计Ⅰ——A300及A310机翼设计江永泉【摘要】空客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其先进的机翼设计,其机翼由英国宇航公司负责设计和生产.空客飞机机翼先进的空气动力设计,包括尖峰后加载翼型、超临界翼型、先进跨声速机翼设计——超临界机翼设计、机翼与机身的干扰、翼梢小翼设计、增升装置设计,机翼低重量设计、机翼构型与载荷,详细设计,结构设计和低成本设计等.作为系列论文之一,综述A300及A310的机翼设计特点.【期刊名称】《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年(卷),期】2018(000)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机翼;空气动力学;载荷;结构;成本【作者】江永泉【作者单位】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上海2012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14.1+10 引言1970年,欧洲发达国家为争夺世界民用飞机销售市场,成立了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
参加投资和研制的国家有法国、英国、德国和西班牙四国。
根据国际市场的要求,先后设计和制造了A300、 A310、 A300-600、 A320、 A330/A340、A380和A350等先进的高亚声速民用运输机。
这些飞机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型号,订购量逐年猛增,打破了美国波音公司在民用飞机销售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最终与波音公司平分秋色。
任何民用运输机成功的关键在于:在要求的整个航程范围内,装载有效载荷的能力;在巡航速度下具有最大效率和安全性。
机翼是这些性能和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机翼的设计是否成功是民用运输机是否成功的关键。
空客公司的A300(包括后来改型的A300-600)和 A310的机翼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本文主要论述这三种机型的机翼设计特点。
1 A300机翼设计特点空中客车工业公司下属的英国豪克·西德利公司(位于哈特菲尔德)在研发A300飞机时的后掠翼设计理念是基于研制“三叉戟”的经验的,其设计特点包括:采用“尖峰”后加载翼型、可改善超声速流,增加升力能力;大的整体机加件和自动铆接结构;压配合安装,改进疲劳寿命;第二代飞行控制系统中,逐步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空客公司采用多种方法提高A380可靠性和维修性魏俊峰作为空客公司的旗舰产品,A380未经问世就已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其卓越的飞行性能、独特的设计理念、先进的技术应用,以及方便快捷的服务等引人瞩目。
特别是空客公司采用了多种创新方法提高飞机的可靠性和维修性,为飞机综合性能的大幅提高奠定了基础。
可靠性和维修性是飞机的重要性能指标,对飞机的安全使用及全寿命成本有着重要影响。
在现代化飞机制造过程中,研究人员在设计阶段就将可靠性和维修性指标列入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以确保未来飞机投入使用时不会花费高昂的维修保障成本,从而显著降低飞机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空客公司在A380设计生产中充分考虑了多种可行方案,通过设定指标并逐步分解、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大量模拟试验、开发自我检控系统,以及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等方式来保证A380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一、设定切实可行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指标负责A380可靠性的设计维修主管蒂莫西·艾伦曾表示,空客公司切实从可靠性和降低直接维修成本的角度出发来设计飞机,为它设定了非常严格的、远高于A340-600系列的指标。
在设定A380的可靠性指标时,空客设计人员广泛参考空客A340等飞机项目,并充分吸收用户群体对飞机可靠性的意见,由此来为A380设定具体的可靠性和直接维修成本指标。
在项目启动初期,公司为A380设定的可靠性指标是飞机在投入运行两年内使用可靠性达到99%,这意味着故障率须限制在1%的范围内。
为此设计人员将1%的故障率在包括机体、航电设备、机舱系统、推进系统等在内的所有飞机系统中进行分解。
在这一步工作中,设计人员分析比对各航空公司机队的飞行数据,从中发现容易发生故障的系统和潜在隐患,然后将这些数据交付给设计小组,由设计小组的可保障性和维修性专家根据所要求的可靠性指标,结合所有重要的技术状态要求对多种设计参数进行权衡,选定设计方案。
方案确定后,所有飞机子系统的结果数据均填入飞机设计模型,用于确定飞机整体可靠性与设定指标的差值。
民用飞机电传飞控系统浅析摘要: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民用飞机上逐步推广使用的飞行控制系统,它取代了以钢索传动为特征的机械操纵系统,重量更轻,安全性更高。
阐述了电传飞控系统的优点及以B777与A380飞机飞控系统为代表的两种典型的电传飞控系统的架构,并简单地分析和对比了两种飞控系统的计算机系统架构。
希望为大型客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自主设计和研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余度;可靠性;安全性;架构0 引言电传飞行控制系统(fly—by—wire control system)是取代机械操纵系统的电飞行控制系统。
它实质上是一种全权限的控制增稳系统。
驾驶员通过操纵装置(驾驶盘、驾驶杆或侧杆、脚蹬)发出控制指令,由指令传感器将驾驶员的机械指令转换成电信指令,并由电缆传输到飞控计算机,通过作动器驱动舵面偏转,控制飞机飞行。
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主要由指令装置、传感器、飞控计算机和作动器等组成。
一般电传操纵系统都采用余度备份系统。
余度设计是为完成规定功能而设置的重复架构、备件等,以备局部发生失效时,整机或系统仍然不至于发生丧失规定功能的设计。
1 电传飞控系统相对机械操纵系统的优势1.1 电传飞控系统带来的收益1.1.1减轻重量一架电传飞控的飞机可能比常规控制的飞机设计得轻,这一部分是因为系统部件的总重量更低的原因,另一部分是因为可以放宽飞机的固有气动稳定性,这意味着作为飞机结构的一部分起稳定性作用的活动面可以被做得更小。
这包括一般位于飞机尾部的水平安定面与垂直安定面。
如果可以减小这些结构的大小,也就可以减轻飞机的重量。
1.1.2可靠性由于使用导线代替了机械传动的传动杆、钢索等,使得系统的结构重量减轻、体积减少、节约了空间、容易安装、维护方便,设计飞机时布局也更加灵活,提高了飞行操纵系统的可靠性和生存性。
1.1.3维护性其次是消除了机械操纵系统的摩擦、滞后等现象,使飞机操纵性得到改善,并且杜绝了机械操纵系统易受弯曲、热膨胀等飞机结构变形的影响。
客机大中小型标准民航客机的大中小型标准民航客机是目前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伴随着空中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民航客机的舒适度、安全性、节能性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各国制定了客机的大中小型标准,在设计和使用客机时需要遵循这些标准。
一、大型客机大型客机是指座位数超过300座的客机。
大型客机具有以下特点:1.座位数多。
一般情况下,大型客机的座位数在400座左右。
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客机A380,就有超过800个座位。
2.航速快。
由于体积大、飞机重量大、发动机强劲,大型客机的飞行速度一般在800公里/小时以上。
3.航程长。
大型客机一般可飞行数千公里,如A380可飞行15600公里,可以实现巴黎到新加坡的直飞。
4.使用成本高。
大型客机的机身体积和重量较大,需要更强大的发动机、更先进的航电设备、更严格的安全措施,而这些都会增加使用成本。
大型客机通常运用在远距离的国际长线航班中,如东京到纽约、北京到洛杉矶等。
二、中型客机中型客机指座位数在100-300座左右的客机,该类型客机在设计和使用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定:1.发动机功率介于75千瓦到150千瓦之间;2.最大起飞重量在44吨到100吨之间;3.飞行高度在7600米-12000米之间。
中型客机具有以下特点:1.座位多。
中型客机的座位数各不相同,但数量大都在100到300个之间。
2.航速快。
一般中型客机的飞行速度能够达到900公里/小时以上,如波音787、空客A330。
3.航程适中。
中型客机可在3000-8000公里范围内飞行,适合短中程航线的运营。
4.成本适中。
中型客机与大型客机相比,机身体积和重量较小,使用成本也相对较低。
中型客机多用于国内航线、区域性中短途航班和国际中短途航班,如北京到上海、香港到首尔等。
三、小型客机小型客机是指座位数在10-100座之间的客机,该类型客机在设计和使用时需要遵循以下规定:1.发动机功率在19千瓦到75千瓦之间;2.最大起飞重量在2吨到44吨之间;3.飞行高度在2400米至6100米之间。
翼身融合技术翼身融合技术是一项新颖的先进飞行器结构设计技术,常见于战斗机以及无人机等高速飞行器的设计之中。
具有极高的综合性能、灵活度和稳定性,也为飞行器的速度、机动性、载荷和飞行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化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
翼身融合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飞行器的飞行性能,为未来的高速、高机动性的飞行器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靠的技术支持。
一、翼身融合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背景翼身融合技术就是通过重新设计飞行器外形,将机身和机翼完美结合,使得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具有更出色的飞行性能和灵活度。
翼身融合技术一般是指将机身和机翼进行融合设计,使得机身和机翼之间的分割线消失,将机身和机翼融为一体,就像把翅膀和身体结合在一起飞行一样。
这种设计可以大大减少空气阻力,提升速度、耐久度、操纵性和安全性,且避免因机翼区域过小产生的过弯等负面因果。
目前,翼身融合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高速、高敏捷性的飞行器设计中。
例如,常见的战斗机和无人机等都采用了这种设计,使得其具有更出色的飞行性能和机动性。
此外,翼身融合技术的出现也是由于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空气阻力和失速等,而翼身融合技术正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翼身融合技术的研究一直是设计和飞行器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高性能飞行器设计的重要方向。
二、翼身融合技术的设计技术和方法1、翼身融合的设计方法设计一个翼身融合的飞行器需要考虑机身和机翼之间的配合、空气动力学特性、飞行性能等多个因素。
一般而言,翼身融合的设计方法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构造设计、空气动力学特性分析和飞行性能分析。
构造设计层面:构造设计主要是解决机身和机翼连接的问题,其关键是确定外形上的相互过渡区域,使得机身和翼面相互贴合,符合飞行特性的经验公式,进而优化外形和细节设计,确保飞机的力学特性和空气动力学性能在飞行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
空气动力学层面:空气动力学特性分析是为了优化外形设计和减少机身和翼面的阻力,提升飞机的速度、稳定性和机动性。
民用飞机典型登机门对比分析作者:武戎戎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0期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国经济的腾飞,在未来几年,我国航空民用飞机产业必将大规模的快速发展,研制和发展民用飞机,对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整个民用飞机的研制中,登机门研制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旅客的安全出入通道,其可靠性直接影响飞机的安全性能。
本文根据对比分析了世界主流民用飞机登机门设计方案,为今后的飞机设计带来极大的方便。
关键词:登机门,结构,开启中图分类号:V2231国内民用飞机研制现状回首过往,中国民用支线飞机研制工作,走过了这样一波三折的30多年。
1970年8月,中国第一个大民用支线飞机项目“运十”启动研制工作。
“运十”客舱按经济舱178座、混合级124座布置,最大起飞重量为110吨,达到“大民用支线飞机”标准。
1980年9月26日,首架“运十”成功首飞。
“运十”先后在北京、合肥、哈尔滨、乌鲁木齐、昆明、成都等地起落,并先后7次飞抵起降难度最大的西藏拉萨贡嘎机场。
1985年,由于综合国力等种种因素,“运十”宣布下马。
时年2月,耗资5.377亿元人民币研制的“运十”,被停放在上海民用支线飞机制造厂的一个角落里。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提出民用支线飞机工业发展“三步走”计划:第一步是装配和部分制造支干线民用支线飞机;第二步是与国外合作,联合设计研制100座级民用支线飞机;第三步是2010年实现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干线民用支线飞机。
1985年,上海民用支线飞机制造厂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组装生产MD82客机。
1992年起,双方又启动了新型号MD90的组装。
在与麦道合作的同时,1996年,中国和空客公司开始联合研制AE-100型客机。
1997年8月,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并购,与中方的合作被迫终止。
12年间,上海麦道共组装生产了35架MD82客机、2架MD90客机。
1998年,空客终止了AE-100项目。
1。
多电飞机的技术特点多电飞机是航空科技发展的一项全新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飞机设计理念,是飞机技术发展的一次革命。
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开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组织开展多电飞机的研究。
该研究涉及发电、配电、电力管理、电防冰、电刹车、电力作动和发动机等多个领域,从航空电力系统的概念出发,优化整个飞机的设计。
与全电飞机略有不同,多电飞机(More Electric Aircraft,MEA)在用电力系统取代液压和气压系统的过程中,采用电动静液作动器来操纵飞行控制舵面。
电动静液作动器实际上是一种分布式的小型电动和电控液压系统,因而可以说,多电飞机方案是全电飞机方案的初级阶段。
随着波音787飞机和空客380飞机的首飞及投入运营,多电飞机已成为现实.多电飞机的特征是具有大容量的供电系统,并广泛采用电力作动技术,使飞机重量下降,可靠性提高,维护性好,运营成本降低。
多电飞机的主要优势简述如下。
(1)多电飞机使飞机的电气系统体系结构优化影响飞机电气系统体系结构的因素很多,包括飞机的类型(民用或军用运输机、亚声速或超声速飞机、战斗机等)、飞机的体系结构(发动机类型、数量、具体布局)、电气负载总需求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性。
图1.3—1是一种典型的多电民用飞机电气系统体系结构图。
多电飞机技术由于采用电力驱动代替了液压、气压、机械系统和飞机的附件传动机匣,是飞机系统的重大创新,它可以节约飞机的有效空间,优化飞机的空间布局,有利于飞机的总体设计,有效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和系统可靠性,使之具有容错和故障后重构的能力。
图1.3-1 多电民用飞机电气系统体系结构图(2) 多电飞机简化了飞机的动力系统结构多电飞机中的二次能源只有电能,使整个动力系统设计简化,取消了飞机的附件传动机匣和燃气涡轮起动机,简化了飞机的结构,使飞机结构简单、重量轻、可靠性高、可维修性好、生存能力强、使用维护费用低、地面支援设备少,地面设备和机上接口也得以简化。
工 业 技 术109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在上世纪末期,BWB(Blended-Wing-Body)构型飞机曾在民用航空领域内掀起过一阵研究热潮,其巨大的气动潜力引得当时主流飞机制造商和研究单位竞相启动研究计划。
但是由于风险较大,空客和波音相继放弃了B W B ,重新投入传统飞机构型的研制。
然而,随着民用航空需求的增加,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作为下一代高载客量的航空器,B W B 巨大气动潜力和宽阔的客舱使得其具备天然优势。
1 BWB 飞机历史翼身融合这个概念,是由加拿大人和德国人几乎在同一时间提出的。
1930年,VincentBurnelli,一个加拿大工程师提出一个新的构型:将机身和机翼进行融合,用来增加额外的升力和客舱容积。
在这个构想牵引下,B u r n e l l i R B -1,BurnelliRB-2,BurnelliCB-16,BurnelliUB-20,BurnelliUB-14和CBY-3等飞机相继问世。
其中CBY-3在加拿大制造并运营,因为它可以飞越加拿大无尽的荒原并可以在640ft内降落。
德国人基于相同的理论也同样推出了Junker30和Junker38。
Junker30起初只能装载13名乘客,而后扩展到30名。
后继机型Junker38最多可以装载38名乘客。
八九十年代,随着燃油成本日益增加,航空公司迫切需要一种更为高效的飞机。
这次BW B飞机构型再一次进入设计人员的视野。
波音公司,推出了其B WB 概念飞机系列,座级从250-550人。
根据需要,2到3个高涵道比的发动机被安置在飞机后机身上方。
其中,X-48B被制造并且用于验证相关技术。
[1]与此同时,空客也推出了其巨型B W B 飞机概念设计方案:一个载客量为1000座级,采用与波音类似的发动机布置的超大型客机。
[2]图波列夫设计局同样也推出了其BW B 飞机概念设计:一架载客量达1200人,航程为7000海里,并装置6台推进式涡桨发动机的B W B 飞机概念设计方案,T U -404。
航空航天领域中的类型及其特点航空航天领域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关键领域之一,涉及飞行器设计、制造和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飞行器,每一种飞行器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本文将介绍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几种主要类型以及它们的特点。
1. 民用航空飞行器民用航空飞行器主要用于民航运输和个人私人飞行。
其中,最常见的民用航空飞行器就是民用客机,如波音747、空客A380等。
这些大型客机通常具有高速、大载重量和舒适的旅客舱,以满足长途航班的需求。
此外,还有小型私人飞机和商业直升机等。
这些航空器通常具有较小的载客量,适用于短距离航行和个人飞行需求。
2. 军用航空飞行器军用航空飞行器主要用于军事行动、侦察和运输等任务。
军用飞机分为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等不同类型。
战斗机通常具有高速、机动性强和攻击能力突出的特点,如F-22“猛禽”和苏-35战斗机。
轰炸机则主要用于投掷炸弹和导弹,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如B-2隐形轰炸机和尤里娅诺夫Tu-160轰炸机。
而军用运输机主要用于物资和士兵的运输,如美军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和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
3. 卫星卫星是航空航天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用于通信、导航和气象等应用。
通信卫星用于传输电话、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等信号,如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运营的卫星。
导航卫星则用于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气象卫星则用于监测和预测天气情况,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气象卫星。
4. 宇宙飞船宇宙飞船是航空航天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载人航天探索和科学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宇宙飞船就是阿波罗号,它成功将宇航员送往月球表面。
此外,国际空间站(ISS)也是一个重要的载人宇宙飞船项目,用于进行各种实验和国际合作。
总结起来,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存在着民用航空器、军用航空器、通信卫星和宇宙飞船等多种类型的飞行器。
每一种飞行器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 A380飞机设计特点分析 情报组 ,. 科技信息档案室 2005.9.21 ,. 目 录 1. 引言 ............................................................................................................................. 1 2. 项目进度 .................................................................................................................... 1 3. 设计特点 .................................................................................................................... 2 3.1 操纵面.............................................................................................................. 2 3.2 结构 .................................................................................................................. 2 3.3 起落架.............................................................................................................. 3 3.4 动力装置 ......................................................................................................... 3 3.5 座舱 .................................................................................................................. 4 3.6 系统 .................................................................................................................. 4 3.7 电子设备 ......................................................................................................... 4 3.8 几何尺寸 ......................................................................................................... 5 4. 先进的气动技术 ........................................................................................................ 6 4.1 选择最佳机身截面 ......................................................................................... 6 4.2 机体CFD优化设计 ....................................................................................... 6 4.3 精心的机翼设计 ............................................................................................. 7 5. 新材料的应用 ............................................................................................................ 9 5.1 先进新型金属材料仍占主导地位 ................................................................ 9 5.2 复合材料用于大型结构件的技术突破 ..................................................... 11 5.3 充分利用GLARE材料的性能优势 ........................................................... 12 6 先进制造技术对A380的贡献 ............................................................................. 13 6.1 先进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 13 ,. 6.2 激光焊接 ....................................................................................................... 13 7 减轻结构重量的种种努力 ..................................................................................... 13 7.1 中央翼盒 ....................................................................................................... 14 7.2 巨型机腹整流罩 ........................................................................................... 14 7.3 客舱地板结构 ............................................................................................... 14 7.4 独特的机翼结构 ........................................................................................... 14 ,. A380飞机设计特点分析
1. 引言 空中客车A380是迄今世界上正在生产之中的尺寸最大、客/货容量最高的喷气客机。到2006年它投入使用时,将会对21世纪大型民用喷气客机市场产生一个不小的冲击波,进而改变几十年来在大型客机市场一直被波音747垄断的局面。 A380飞机由法、德、英和西班牙等国飞机制造商共同研制。其中法国制造驾驶舱、中机身、发动机挂架并负责总装;德国提供前中机身、后机身、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英国制造机翼主壁板、前轮和刹车以及襟翼导轨梁;西班牙负责生产机翼/机身整流罩、机腹整流罩和固定水平尾翼、水平尾翼前后缘和翼肋以及机翼翼肋。该机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流体力学优化设计、液压增压技术、双飞行控制系统以及双轴供气空调系统等等。该机机身、尾翼和机头采用先进的Glare(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层板,不仅有利于改进疲劳性能,还可大大减少蜂窝结构用量。据称A380的运营成本比波音747飞机低20%。
2. 项目进度 1994.6 着手工程研究,取名A3XX 1996.3 设立A3XX管理局(大飞机分公司) 1997 在巴黎展示机身剖面全尺寸模型 1999.12 空客工业管理局批准项目出台 ,. 2000.12 确认A380名称并接受必须的50架订货 2004.4 对原型机的主要分装配件(前、中和后机身,尾锥,尾翼和机翼)进行总装 2005年初 预定首飞 2006.3 取得适航合格证并交付使用
3. 设计特点 A380飞机采用达索公司CATIA软件进行设计;结构、材料、系统、起落架设计和气动特性都有新改进;驾驶舱与现役空客飞机保持一致,以使驾驶员转型A380时具有相关认证资格。 机身垂直排列成椭圆形三舱布局:该设计可使主层舱容纳一排10座旅客、上层舱一排8座旅客,使每位旅客比波音747有更大的空间;下层舱可设商店、酒吧、餐厅和/或38个LD3集装箱或13个货盘和18.4m3的散货。 按用户要求可改装发动机、短舱和改变气动特性,以大大降低噪音水平。 机翼的1/4弦线后掠角为33°30’。 3.1 操纵面 单缝襟翼结合机翼前缘下垂以改善爬升性能。机翼各侧有2块副翼和2个作动筒,外加带单个作动筒的8块扰流板。升降舵每侧有2块和2个作动筒,方向舵也有2块和2个作动筒。 3.2 结构 复合材料大量用于襟翼、扰流板、后承压框、中央翼翼盒、尾翼等部位。采用“glare”复合材料,明显减少了结构重量,防止疲劳/损坏。激光束焊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