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
- 格式:ppt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43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ELISA测定法和免疫印迹测定法。
以下是这些方法的简要介绍和原理:
1.间接免疫荧光法:此方法是检测抗核抗体的常用方法之一。
原理是将待测标本与细胞底物片(如HEp-2细胞)的相应抗原进行反应,然后加入
荧光素标记的抗人免疫球蛋白抗体(通常为抗IgG抗体),形成抗原-抗体-荧光二抗的复合物。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判断待测标本中是否存在针对细胞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
2.放射免疫法:此方法常用于检测抗DNA抗体。
原理是用同位素标记DNA,与被检血清中的抗DNA抗体结合,然后通过沉淀和对比沉淀物与上
清液中的放射活性,得到DNA的结合活性。
结合率高于一定值(通常为20%)则判断为阳性。
3.ELISA测定法:即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
原理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酶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在
固相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去,最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4.免疫印迹测定法:此方法是将混合的抗原作为凝胶电泳分离,然后转印到硝酸纤维素的薄膜上,再用标记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
以上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验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就像侦探在寻找线索一样,能精准地检测出抗核抗体是否存在呢。
比如说,在检查血液的时候,它能火眼金睛般地把抗核抗体给揪出来!
2. 免疫荧光法呀,如同一个神奇的魔法镜,可以让抗核抗体现形哟!就好比如你在黑暗中寻找东西,它一下子就把光打在了目标上,厉害吧!比如医生用这个方法能清楚地看到抗核抗体的情况呢。
3. 免疫印迹法可牛了,它仿佛是个智能识别器,对抗核抗体的辨别那叫一个准!你想想看,这不就像是在一堆东西里一下子挑出你想要的那个,是不是很神奇呀!像诊断一些疾病的时候就经常用到它呢。
4. 胶体金法呀,就像是个小巧玲珑的指南针,能快速指引出抗核抗体的方向哦!比如说在一些快速检测中,它就发挥大作用啦!
5. 化学发光法,那简直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呀,一下子就能把抗核抗体照亮呢!举个例子,在检测的关键时刻,它能给出最闪亮的答案!
6. 间接免疫荧光法,相当于一个精准的瞄准器,能准确无误地锁定抗核抗体呢!就像射击比赛中瞄准靶心一样厉害哟!比如在复杂的情况中它也能发挥威力。
7. 斑点酶免疫技术,如同一个细心的卫士,能牢牢地守住检测抗核抗体的关卡呀!想想看,是不是很有安全感呢!比如在特定的检测情境下它可重要啦。
8. 流式细胞术,哇塞,这可是个高科技的玩意儿呀,能高效地检测抗核抗体呢!这就好比有一双特别的眼睛,能瞬间捕捉到关键信息,厉害吧!像一些精确的分析中就少不了它。
9. 放射免疫法,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呢,对检测抗核抗体有着独特的本领哦!就好像拥有超级力量一样,能准确找到目标呢!比如在一些专业的检测领域就有它的用武之地啦。
我觉得这些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都各有特点和优势,在医学诊断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呢!。
*临床与实践*间接免疫荧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对比分析江云川1,龚丽坤1,高卫1,杨婷1,沈蓝2,张瑛31.楚雄彝族自治: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楚雄675000;2.云南省D南中心医院(红河: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云南红河661199)3.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昭通6570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的结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一2019年6月医院检验科接收的980份疑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样本为实验对象,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①980份血样本中,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阳性率26.84%,免疫印迹法检测阳性率23.16%,两组检出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3.527,!=0.060)。
但间接免疫荧光法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异性高于免疫印迹法("2=18.766,!=0.000),而免疫印迹法的敏感性却显著高于间接免疫荧光法("2=17.084,!=0.000)&②在227例免疫印迹法检测的阳性样本中,有128例在间接免疫荧光法中呈斑点型,39例呈胞浆颗粒型,18例呈着丝点型,8例呈均质型,7例呈核仁型,4例呈核膜型,8例呈其他核型,另有15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而且免疫印迹法检测的阳性样本抗体型不同其荧光核型也会有显著的差异&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特异性较高,免疫印迹法检测ANA谱敏感性高,而且不同荧光核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的抗核抗体谱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无绝对的规律可循,故在临床应用中两种检测方法不能相互替彳,应联合应用以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率&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抗核抗体中图分类号R44O文献标志码A doil0.11966/j.issn.2095-994X.2020.06.07.15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ting in the Dete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JIANG Yun-chuan1,GONG Li-kun1,GAO Wei1,YANG Ting1,SHEN Lan2,ZHANG Ying31.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Chuxiong,Yunnan Province,675000China;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South Yunnan Central Hospital(Hong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Honghe Prefecture,Yunnan Province,661199China;3.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Zhaot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Zhao-tong,Yunnan Province,657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y(ANA)and immunoblotting detection of ANA spectrum.Methods From November2018to June2019,980blood samples suspected of autoimmune diseases received by the Hospit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test subjects.Both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ANA and immunoblott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ANA spectrum.The test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were compared.Results1.Among980blood samples,the positive rate of ANA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was26.84%, and the positive rate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 method was23.16%.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ositive rates of the two groups("2=3.527,!=0.060).However,the specificity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for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diseas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immunoblotting("2=18.766,!=0.000),while the sensitivity of immunoblott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2=17.084,!=0.000).2.Of the227positive samples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128收稿日期:2020-06-04%修回日期:2020-06-25作者简介:江云川(19+3-),男,本科,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临床医学检验工作°通信作者:张瑛(19+5-),女,本科,主管检验师,主要从事医学检验工作,E-mail:30+44+**********'were spotted i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39were cytoplasmic,18were centromere,8were homogeneous,7cases were nucleolar type,4cases were nuclear membrane type,8cases were other karyotypes,and another15cases were negative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and the antibody type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 in positive was different.The fluorescent karyotype was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 Th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 has high specificity for ANA detection,and the Western blot method has high sensitivity for detection of ANA spectrum.Moreover,anti-nuclear antibodies with different fluorescent karyotypes have a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the anti-nuclear antibody spectrum detected by immunoblotting,but there is no absolute rules to be followed,so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 cannot be replaced by each other,and should be used in combination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rate of autoimmune diseases.Key words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mmunoblotting;Antinuclear antibody抗核抗体(ANA)是一组以自身细胞核内的DNA、RNA、脱氧核糖核蛋白、可提取核抗原或上述物质的分子复合物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总称,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抗核抗体的研究进展综述报告目录1.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 (1)2.抗核抗体发病机制 (2)3.抗核抗体临床应用 (2)4.抗核抗体发病风险 (3)5.展望 (4)参考文献 (4)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是出现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最初定义是指针对真核细胞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总称,但随着对ANA认识的不断深入,许多针对细胞浆成分的抗体陆续被发现,ANA的定义己经不局限于针对细胞核抗原了,而是指一组将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周期蛋白等全部细胞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也就是所谓的ANA谱。
1.抗核抗体的检测方法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又称抗恢酸抗原抗体,是一组将自身真恢细胞的各种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抗恢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近年来,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危象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
随着AIDS的不断完善和实验室旁检测技术的进步,自身抗体的旁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AIDaid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用于临床实验室检测自身抗体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分析(RIA)、间接免疫荧光(IIF)、免疫印迹(LIA)和抗原芯片。
在ANA侧检测的某些方面,当使用不同传感原理的几种方法时,一些测试结果之间存在一些矛盾。
因此,比较实验室中常用的抗核抗体检测方法在临床上非常重要[3]。
IIF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实验室,但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缺陷。
IIF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来确定荧光模型。
抗体之间的干扰会导致荧光掩蔽或多个荧光模型的重叠。
肉类解读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体验能力。
ANAS特异性抗体的测试侧基于可回收抗原的特定测试侧,该可回收抗原可针对特定类型提取。
理论上它是最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比较分析研究目的:比较分析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LIA-ANAs)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水平的特点,以评价两种方法用于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临床价值。
方法:同时使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的病例3014例,记录每个病例的检测结果及患者的临床诊断。
比较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分析其一致性。
3014例中选取AID患者123例,健康对照组80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LIA法与ELISA法检测抗核抗体结果总一致率为92.20%,经Kappa检验,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69)。
LIA法和ELISA法检测抗核抗体的敏感度分别为82.1%和78.9%,特异性分别为92.5%和90.0%。
两种方法检测自生免疫性疾病患者的ANA敏感度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两种方法相结合即ELISA法作为初筛试验、LIA法作为确诊试验联合应用更具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LIA and ELISA of detecting antinuclear antibody level in serum in patients,evaluate clinical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two methods in autoimmune diseases(AID).Method:At the same time,the use of line immunoassay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detection of antinuclear antibodies were 3014 cases,clinical diagnosis and detection results recorded for eachcase and patients. 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for thedetection of anti nuclear antibodies,analysis of itsconsistency. In 123 AID patients of 3014 cases were selected,80 healthy control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two methods,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Result:Detection of LIA method and ELISA method of anti nuclear antibodies results the total consistent rate was 92.20%,the Kappa test,two of them have good agreement (Kappa=0.69). Detection of LIA method and ELISA method,the sensitivity of anti nuclear antibody were 82.1% and 78.9%,specificity of 92.5% and 90.0%. Two methods for detection of spontaneousimmune diseas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ANA,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Both the two methods have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nd can be applied to clinical testing. Combining two methods that ELISA as a screening test and LIA as a confirmatory test has more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AID diagnosis[Key words] Antinuclear antibody;Line immunoassay;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又称抗核酸抗原抗体,是一组机体针对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成分包括脱氧核糖核蛋白(DNP)、DNA、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RNA等为靶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主要存在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腔液和尿液中[1]。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莫伟平;张泳仪【摘要】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结果不一致的临床意义分析。
方法对6121例标本同时用IIF法检测ANA,LIA法检测ANAs,比较其二者的不符合率。
结果IIF-ANA-/LIA-ANAs+的有1107例,不一致率为22.5%。
IIF-ANA+/LIA-ANAs-的有124例,不一致率为10.3%,在1107份IIF-ANA-/LIA-ANAs+标本中,阳性率最高的前5种自身抗体是SSA/Ro60kd、SSA/Ro52kd、抗SmD1、抗SSB 抗体、抗histones,阳性率为分别为29.62%、18.32%、10.20%、9.58%、8.61%。
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临床诊断中,应联合进行IIF筛查ANA和LIA检测特异性ANAs,避免单一方法检测导致AID患者的漏诊。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19【总页数】2页(P39-39,40)【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线性免疫迹法;抗核抗体谱;自身免疫性疾病【作者】莫伟平;张泳仪【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000;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ANA和ANAs的检测目前已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与疗效观察。
IIF用于总的ANA筛查试验,它不仅可以检测出血清中是否存在ANA,还可获知自身抗体所呈现的荧光模型。
但要进一步明确自身抗体的靶抗原就必须做ANAs检测,LIA可能是目前对ANAs检测最可靠的实验室研究方法[1]。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IIF检测ANA与LIA检测ANAs结果不一致。
笔者对2014年6121例临床就诊患者血清标本同时采用IIF检测ANA,用LIA检测17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比较2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并探讨ANA与ANAs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检测方法
抗核抗体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来评估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抗核抗体检测方法:
1. 免疫荧光法:这是最常用的抗核抗体检测方法。
它使用细胞核素或其成分来作为探针,与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结合,并通过荧光显微镜或免疫荧光仪观察标记物的荧光来判定阳性或阴性结果。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是一种常见的抗体检测方法,通过将抗核抗体与酶标记的抗体结合,再与细胞核素或其成分结合,最后加入酶底物以产生荧光或颜色反应,来判定阳性或阴性结果。
3. 免疫印迹分析(Immunoblot):这种方法使用电泳将细胞核素或其成分分离开来,然后将其转移到膜上。
然后,将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与膜上的目标蛋白结合,并使用酶标记的二抗或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检测,来判定阳性或阴性结果。
4. 细胞结合抗体测定法:这种方法使用人类细胞进行抗核抗体检测。
血清中的抗核抗体与细胞表面上的细胞核素结合,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术来观察细胞结合情况,来判定阳性或阴性结果。
这些方法通常会综合使用,以获得更精确的抗核抗体检测结果。
实验1抗ANA自身抗体的检测(欧蒙斑点法)一、实验目的及原理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
ANA 阳性提示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症、全身性硬皮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根据细胞内各分子的理化特性和分布部位,ANA可分为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和抗其他细胞成分抗体。
在本实验中,抗核抗体谱(IgG)检测试剂盒(欧蒙印迹法)的检测模条上平行包被了高度纯化的自身抗原。
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抗nRNP/Sm Sm SS-A(天然SS-A和Ro-52)、SS-B Scl-70 PM-Sc、Jo-1)CENPB PCNA dsDNA 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和AMAM2共14种不同抗原IgG 类抗体。
欧蒙印迹法的实验原理如下:样本血清与包被抗原的检测膜条温育,如果标本为阳性血清,则血清中的自身抗体将与膜条相应位点上的自身抗原特异性结合。
洗膜后添加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羊抗人IgG (二抗),将与结合在膜条相应抗原位点上的自身抗体(一抗)结合,形成抗原-1st Ab0d Ab复合物。
最后,加入酶底物NBT/BCIP(四唑硝基苯胺兰/5-溴-4-氯啶-磷酸盐)显色,阳性血清在对应膜条抗原条带处原位可形成蓝紫色的化合物沉淀。
二、实验材料1. 包被抗原的检测膜条2. nRNP/Sm、Sm、SS-A、SS-B、Scl-70、PMScl、Jo-1、CENP B、PCNA 、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3. 阳性对照:人IgG,100 倍浓缩,1x0.02ml4. 酶结合物: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羊抗人IgG,10 倍浓缩,1x3ml5. 样本缓冲液,直接使用,1x100ml6. 清洗缓冲液,10 倍浓缩,1x 50ml7. 底物液:NBT/BCIP四唑硝基苯胺兰/5-溴4氯啶-3-吲哚-磷酸盐),直接使用,1 X 30ml8. 温育盘2x8 槽三、实验步骤(一)预处理试剂盒平衡至室温30 分钟后使用,取出膜条。
【项目名称】抗核抗体谱(ANA)『项目包含』nRNP/Sm、Sm、SS-A、Ro-52、SS-B、Scl-70、PM-Scl、Jo-1、CENP B、PCNA、dsDNA、核小体、组蛋白、核糖体P蛋白、AMA M2,共15项。
『检测方法』欧蒙印迹法『检测样本』人血清或(经EDTA、肝素或柠檬酸盐抗凝的)血浆。
『临床意义』抗nRNP抗体:高滴度的抗U1-n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为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n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Sm抗体。
抗Sm抗体: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
此处,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抗SS-A抗体阳性。
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Ro-52抗体:与其它抗体(如:SS-A)同时出现时则高度提示(SS-A)的相关疾病。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
在干燥综合征中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在局限型硬化症患者中未检出该抗体。
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0%。
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抗着丝点抗体(CENP B):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
抗核抗体谱和抗ds-DNA抗体检测与SLE疾病的相关分析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A谱)各项阳性率和抗ds-DNA抗体检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的相互关系。
方法:ANA谱采用免疫印迹法,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抗d s-DNA抗体。
结果:38例SLE血清样本中,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PCNA 、抗-ds-DNA、抗-Neukleosmone(核小体)、抗-Histone(组蛋白)、抗-Rib-Prot(核糖体P蛋白)、抗-Ro52 均有阳性,其中以抗-ds-DNA阳性率最高。
结论:多种自身抗体和抗d 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和治疗SLE有一定意义,可互补诊断,为疾病的预后判断作参考。
标签:SLE;ANA谱;抗ds-DNA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自身免疫参与发病机制,是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出现异常,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表达靶抗原的细胞和组织,导致组织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
SLE是人群中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主要特征是体内产生多种抗核内抗原。
ANA谱的15种抗体针对的靶抗原包括ul-nRNP 、Sm、SSA、Ro52、SSB、Scl -70、PM-Scl、Jo1、CENPB(着丝点B蛋白)、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ds-DNA、Neukl eo smone(核小体)、Histone(组蛋白)、Rib-Prot(核糖体P蛋白)、AMA-M2(线粒体抗体-M 2型)。
笔者对本院38例SLE患者同时检测ANA谱和抗ds-DNA抗体的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ANA谱各抗体的阳性率及抗ds-DNA抗体的含量对SLE的诊疗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本院门诊和住院已确诊的SLE患者38例,其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16~71岁,平均32.1岁。
早上空腹抽取静脉血2ml,静置30min后分离血清检测。
1.2 方法ANA谱检测用免疫印迹法,抗ds-DNA抗体检测用放射免疫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ana检测方法ANA检测方法。
ANA(抗核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包括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几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ANA检测方法。
它通过将患者血清标本与细胞基质相结合,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人球蛋白抗体,观察是否有荧光信号产生来判断抗核抗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能够检测出低滴度的抗核抗体,但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其次,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也是一种常用的ANA检测方法。
它利用固相酶标记技术,将抗核抗体与抗原结合后,通过酶标记的二抗结合,再加入底物产生显色反应来检测抗核抗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于大规模筛查,但灵敏度相对较低,不能检测出低滴度的抗核抗体。
最后,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ANA检测方法。
它利用电泳将抗原分离,然后转移到膜上,再加入患者血清标本,通过特异性的抗人球蛋白抗体结合,最终通过显色反应来检测抗核抗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特异性高,但缺点是操作复杂,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
总的来说,不同的ANA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在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时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条件进行综合考虑。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加快速、准确的ANA检测方法出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ANA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将继续为医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进步。
抗核抗体谱检测试剂盒(条带免疫印迹法)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中抗Mi-2、Ku、nRNP/Sm、Sm、SSA/60kd、SSA/52kd、SSB、 Scl-70、PM/Scl、Jo-1、CENP B、PCNA、dsDNA、核小体、组蛋白、P0和AMA M2的IgG抗体。
1.1. 包装规格20人份/盒1.2 型号型号为ANA-17-A;ANA-15M-A;ANA-15K-A;ANA-13-A;ANA-12-A;ANA-9N-A;ANA-9D-A;ANA-8N-A;ANA-8D-A;ANA-7-A;ANA-5-A其中,各型号检测项目如下:表1 各型号检测项目1.3. 主要组成成分表2 主要组成成分抗原膜条包被抗原型号说明见表3(不同产品型号包被不同抗原组合)表3抗原膜条包被抗原型号说明2.1.外观2.1.1.试剂盒外部包装盒应整洁,各组分应齐全完整,文字符号标识清晰,所有试剂瓶密闭,无漏液。
2.1.2.样本缓冲液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浓缩洗液(10×)为无色澄清液体;酶结合物(10×)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体;底物液为淡黄色澄清液体。
2.2.净含量液体试剂装量不小于标示值。
2.3.膜条宽度膜条宽度不低于1.8mm。
2.4.临界值及重复性抗核抗体谱企业参考品各检测项目临界值浓度均为15U/ml(dsDNA为75IU/ml)。
阳性参考品各检测项目抗体浓度均为20U/ml(dsDNA为100IU/ml),检测10次,结果的阳性率为100%,反应结果一致;阴性参考品各检测项目抗体浓度均为10U/ml(dsDNA为50IU/ml),检测10次,结果的阴性率为100%,反应结果一致。
2.5.批间差抽取三个批次的试剂盒,每个批次按临界值及重复性的检验方法检测,各浓度反应结果应一致,应符合临界值及重复性的要求。
2.6.稳定性2℃~8℃保存,有效期18个月,取到效期1个月内试剂盒进行检测,应符合2.4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