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人员讯问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904.50 KB
- 文档页数:12
刑事侦查技巧一、引言刑事侦查技巧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执法人员来说,掌握有效的刑事侦查技巧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查犯罪案件,还可以提高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且实用的刑事侦查技巧,以期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二、证据收集技巧1. 环境保护:刑事侦查过程中,保留犯罪现场的原貌十分重要。
执法人员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现场被破坏或者证据被污染。
同时,合理布置安保人员,防止未授权人员进入现场。
2. 留意自愿性:在采集证据的过程中,执法人员需要注意确保证据的自愿性。
这意味着证人应该以自愿的态度提供证词,并尽可能保持真实和准确。
执法人员应该采取询问的方式来获取证词,同时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证人的安全。
三、听证技巧1. 倾听与观察:在听证过程中,执法人员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证人的陈述,并同时观察他们的非语言表达。
这有助于寻找并分析证言中的各种线索,提高理解和判断的准确性。
2. 深入追问:对于具有重要信息的证人,执法人员应该进行深入追问,并逐步分析和确认其陈述的真实性。
通过提问相关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挖掘出更多有关案件的重要信息。
四、嫌疑人讯问技巧1. 了解案件:在对嫌疑人进行讯问之前,执法人员应该对案件的细节进行充分了解和准备。
只有掌握足够的案件信息,执法人员才能针对性地进行讯问,并能更好地解开案件的谜团。
2. 创造压力:在讯问过程中,要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创造压力,以引发嫌疑人的内心冲突,从而促使其坦白交代。
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案件证据的阐释、对嫌疑人的非语言行为的观察和解读等。
五、证人询问技巧1. 友好接触:在询问证人时,执法人员应该采取友好的态度,保持礼貌和耐心。
这能够帮助证人放松心情,提供更准确和详尽的证词。
2. 确保一致性:在对不同证人进行询问时,执法人员应该特别注意比对各证人之间的说法,确认其陈述是否一致。
如果存在矛盾或不一致之处,执法人员需要进一步追问,以获取真实的情况。
侦查讯问对策侦查讯问对策第一节侦查讯问对策概述一.讯问对策的概念讯问对策是讯问人员根据讯问条件和目标,为取得讯问成功所筹划实施的讯问意图利与之相适应的讯问活动的有机整体。
讯问对策的特征:(一)整体性(二)选择性,即内容上的优化性。
(三)效应上的中介性二.讯问目标和讯问条件(一)讯问目标讯问目标是讯问对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到的效果。
讯问目标分为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适应性目标。
总体目标是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全部真实的供述,这是审理每一起案件都应当力求实现的目标。
阶段性目标,也叫具体目标,是解决确定的具体的问题的。
适应性目标,是在讯问困难的情况下确定的适应这种情况的日标。
这种目标,要求能够控制住局势,掌握主动权,使讯问按照讯问人员的意图和布置进行。
(二)讯问条件讯问条件,就是讯问的主客观因素。
讯问条件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内容1.案件的性质2.案件事实查明的程度3.可以使用的证据材料的多少4.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点、犯罪经历5.犯罪嫌疑人供述的可靠性和态度6.审讯人员的能力这些条件限制着讯问对策的实施。
此外,还应充分认识到讯问工作的难度三.审讯成功的实质审讯成功的实质是审讯人员在同受审人信息流的良性循环中,设法控制受审人的供述心理障碍和供述动机这对基本矛盾中的知、情、意及其动机斗争发生良性循环,并形成供述决定和行为,最终达到信息的动态平衡。
也就是说,只要控制住受审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就能取得审讯的成功。
第二节侦查讯问谋略一.讯问谋略的概念讯问谋略,是指审讯人同通过揣测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标,分析讯问的条件,围绕讯问目谋划决策心理控制行动方案的智谋构想。
二.讯问谋略的特征1.迷惑性2.秘密性3.抽象性三.讯问谋略的辩证运用1.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的统一2.加压与减压所谓加压是指在言语、态度、环境等方面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加重受审人冈艮罪、紧张、恐惧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即心理张力,减压是指通过一定方式缓和气氛,使其心理张力得到松弛,因此加压与减压也就是“一张一弛”。
实战:警察盘问审讯的七⼤技巧01单⼑直⼊法对于那些证据掌握得很充分,案件⽐较简单,或属于初犯的犯罪嫌疑⼈的审讯、我们不必⼈为地将⽅法搞得太复杂,可以在问好基本情况之后,直截了当问及案件实质问题,⽐如可以问“你做这种事做过⼏次啦,做了之后怎么想的”等问题,让对⽅认为我们已经胸有成⽵,有了⼗分把握,⽽直接交待。
02各个击破法对于那些处于交待边缘,并且有多⼈参与作案团伙案件的犯罪嫌疑⼈之⼀,可以选中⼀⼈,直截了当利⽤他们各⾃间互不信任,互相猜疑,对其进⾏“离间”。
暗⽰他的同伙已经交待,并且已经把事情推到他⼀个⼈头上,告诫他要争取主动、免得到最后千钧重担⼀⼈挑。
然后再借⼒打⼒,⽤他交待中的可信部分,作为敲门砖,再攻开其他成员的嘴,造成⼀种群起互相供讦的局⾯,我们再多⽅⽐较、去伪存真,搞清案件真⾯⽬。
03引⽽不发法如果只掌握零星的、局部的证据或罪⾏,可利⽤被审讯⼈'做贼⼼虚'的⼼理弱点,“张⼸搭箭,引⽽不发”,⽤暗⽰的⽅法,让其误以为我⽅已完全掌握了他这样或那样的罪⾏。
⽐如在审完⼀个案⼦后,可以这样发问“现在你可以把新近做的事情讲⼀下了”,他就会以为新做的盗窃或抢劫罪也已经穿帮了,不得不进⾏交待。
04抽丝剥茧法对于那些已经从⼼理上⽡解,开始进⾏交待的违法犯罪嫌疑⼈,尤其对于那些系列盗窃案,跨地区、跨年度案件的作案⼈,我们审讯⼈员必须耐下性⼦,慢慢地像缫丝⼯抽丝⼀样,⼀步⼀步由⼩案件⾄⼤案件、由本地案件⾄外地案件、由年内案件⾄年外案件、由⽴案案件⾄隐案积案,⼀点点将其理清楚。
分门别类,时间、地点、作案同伙、作案过程等六要素齐全准确。
这有可能要花去我们⼏天⼏夜的时间,但作为审讯⼈员要不怕苦累、乘胜追击,穷追不舍、趁热打铁,⼀⿎作⽓地完成任务,否则过了最佳时机,⼜要重砌“炉灶”,多花功夫了。
05“激将”法在确认被审讯⼈的性格属于冲动型,豪爽型之后,我们审讯⼈员再也不能摆出⼀副说教式的腔调,⽽应显得也很直爽、够义⽓,不能粘粘乎乎,否则对⽅会认为你是个⽂绉绉的书呆⼦,案件问题与你不值⼀谈。
如何讯问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工作的基本活动之一,是每个刑事案件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一场尖锐、复杂、面对面的斗争。
办案中,侦查人员为了证实犯罪、查清犯罪人,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是侦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讯问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刑事案件的审理能否顺利进行。
侦查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一些案件讯问失败,给办案带来困难。
所以,研究讯问失败的原因,从中找出教训,对提高侦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办案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犯罪嫌疑人反审讯伎俩增强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犯罪活动日趋智能化、技术化。
有的从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学会了反侦破手段和作案技巧,作案前就进行周密策划,手段隐蔽、毁灭证据、不留痕迹,到案后自以为天衣无缝,无人知晓,因而守口如瓶。
团伙犯罪嫌疑人作案前大都订立攻守同盟,案发后相信哥们义气,认为同案人不会出卖朋友,只要咬紧牙关,侦查机关就无法查证核实。
到案后,横下一条心,无论侦查人员采取何种方法讯问,软硬不吃,咬牙硬挺。
惯犯、累犯多次与公安机关打过“交道”,善于辩解,拒不认罪,有的孰知办案程序和讯问方法,积累了反审讯的“经验”,因此在讯问中巧妙周旋拒不供认,造成讯问失败。
二、对犯罪嫌疑人管理不当?看守所是羁押、管理在押人员的场所,也是与犯罪作斗争的前沿阵地。
看守所对犯罪嫌疑人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讯问工作的成败。
目前,由于对在押人员管理不当造成讯问失败的,一是有的看守所对犯罪嫌疑人管理不严,喊话串供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有的将同案人关押在相邻监室,只要一喊话,同案人就能听到,造成串供;二是有的管教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麻痹,把同案人关押在一起。
有的在提审、放风、组织在押人员劳动时,使同案人见面,串通案情;三是对出所的在押人员没有严格搜查,使其向社会上与案件有牵连的人员传递条子,通风报信;四是与外界隔离条件差,社会上一些与案件有牵连的人得以到看守所墙外喊话,与犯罪嫌疑人订立攻守同盟。
更有甚者,个别管教人员经不起腐蚀拉拢和糖衣炮弹的袭击,在犯罪嫌疑人家属及其亲朋好友的贿赂下,知法犯法,给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让其翻供或拒供,里应外合对付审讯,造成讯问失败。
美国侦查讯问程序美国侦查人员假设他们审讯的嫌疑人是有罪的,但最初会否定其罪行。
嫌疑人说谎主要是出于理智,供述将导致逮捕、定罪以及监禁。
与表象、逻辑和常识相反的是现代美国心理学讯问方法被设计成为说服嫌疑人的供述是出于自身的利益。
美国侦查讯问是根据一种不同的影响、欺骗、心理强制的逻辑来控制嫌疑人对他的境况、观点和自身利益的认识。
全部审讯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软化嫌疑人阶段,米兰达警告阶段、the interrogation proper阶段、供述后阶段。
美国侦查讯问方法美国侦查讯问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应彻底地理解和时时牢记这样一个特殊的事实,即以胁迫强制的方法获取的供词,都是无效的,而且在法庭上也不被承认。
胁迫是指施加酷刑,或把某种约束力或强制压迫强加在被讯问对象身上,对其施加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影响,试图以此促使其达到愿意作出认罪供述的程度。
如果犯罪嫌疑人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作出的供述,这一事实很快就能够被其辩护律师所证实确认。
在胁迫情况下作出供述这一事实将会影响供述的自愿性特征,在供述过程中运用强制或暴力手段迫使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事实不能完全反映其本人的选择自愿,这种作出供述或保持沉默的自由选择权是美国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它是不容任何人任意侵犯的。
在美国警察使用的讯问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类:直接与间接的讯问方法,激情冲动与使用心理胁迫、诱骗的讯问方法,每一种类又包括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无足轻重的冷淡法,同情或情感共鸣法,强烈诱惑法,只要是人谁都会这样做,态度友好法,提供帮助法,朋友般的谈话法,偏袒的辩解法,减轻处罚法,安慰悲伤法,推托责任法,冷热交替法,缩小犯罪等级法,夸大犯罪等级法,极力缩小犯罪后果法,即成事实法,假象欺骗和吓唬法,苛刻的事务性方法,揭穿谎言法,假造证据法,重复强调同一主题法,通过讲真话减轻精神压力法,坚韧不拔的穷追猛打法,激发体面与荣誉感法,在案件中的作用法,贬损诋毁与用好话逐步赢得好感以便最后利用法,坦率地说出犯罪真相讲真话法。
刑侦审讯技巧刑侦审讯技巧是指在刑事案件中,警方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时所采用的一系列技巧和方法。
刑侦审讯技巧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证据,还可以提高审讯效率,减少错误判断和误判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刑侦审讯技巧的基本原则、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合法性原则。
刑侦审讯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范围内进行,不能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2.公正性原则。
刑侦审讯必须公正、客观、中立,不能有偏见和歧视。
3.人性化原则。
刑侦审讯必须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不能采用暴力、威胁、恐吓等手段。
4.科学性原则。
刑侦审讯必须遵循科学的心理学和社会学原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
二、刑侦审讯技巧的具体方法1.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审讯前,警方应该与犯罪嫌疑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其感受到警方的关心和理解,从而增加其配合的可能性。
2.采用开放式问题。
在审讯中,警方应该采用开放式问题,让犯罪嫌疑人自由发言,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线索。
3.运用沉默法。
在审讯中,警方应该适时运用沉默法,让犯罪嫌疑人自己说出真相,从而增加其供述的可信度。
4.运用反问法。
在审讯中,警方应该适时运用反问法,让犯罪嫌疑人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增加其认罪的可能性。
5.运用心理暗示法。
在审讯中,警方应该适时运用心理暗示法,让犯罪嫌疑人产生内部矛盾和压力,从而增加其供述的真实性。
6.运用威慑法。
在审讯中,警方应该适时运用威慑法,让犯罪嫌疑人感受到警方的权威和力量,从而增加其配合的可能性。
三、刑侦审讯技巧的注意事项1.注意语言表达。
在审讯中,警方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2.注意情绪控制。
在审讯中,警方应该注意情绪控制,避免情绪激动和冲动,影响审讯效果。
3.注意证据保全。
在审讯中,警方应该注意证据保全,避免证据被破坏或篡改,影响案件的审理和判决。
4.注意法律程序。
在审讯中,警方应该注意法律程序的规定,遵循法律程序,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侦查讯问提纲(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及职责)1、开场白:某某市、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示证)。
2、你个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出生地,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和职级,政治面貌,是否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住址,联系电话,前科情况)3、你的家庭成员基本情况4、其它亲属的基本情况(兄弟姐妹及其子女、父母、岳父母、王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亲家及女婿,养子女)5、你的工作经历6、你的工作职责(第二部分:受贿情况)1、你是何时因何事被采取“双规”措施的2、你在“双规”过程中向组织交待的情况是否属实3、你把与他人之间不正当的经济往来情况说一遍(每个行贿人的事实讲完后发问)(1)、行贿人送钱的目的是什么(2)、你是否帮过忙或提供帮助(3)、你刚才讲的他送给你的钱是不是人情往来或债权债务关系(4)、你刚才讲的他送给你的钱,你有没有退给他或是上交给纪委等有关部门(5)、你刚才所讲的是否都是事实(第三部分:财产情况)1、你们家的财产管理模式2、你的家庭财产情况(1)、银行存款(2)、不动产(3)、股票(4)、债权(5)、保险(6)、暂放款3、你的家庭开支情况(1)、瞿璐留学费用(2)、人情开支(3)、购房开支(4)、婚、丧开支(喝茶)(5)、日常开支(6)、给情妇的钱款4、你的家庭收入情况(1)、工资、奖金(2)、租金(3)、社会活动,如剪彩(4)、讲课、稿费(5)、红包礼金(6)、烟酒处理(7)、受贿犯罪收入(8)、入股分红、投资、彩票(第四部分:反调查情况)1、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组织上在对你进行调查的2、你进行了哪些反调查活动3、你都找了哪些行贿人进行了串供4、你都进行了哪些财产转移活动。
刑事侦查实战技巧刑事侦查是执法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调查和证据搜集的重要环节,其技巧和方法的运用直接影响到案件的侦破效果。
本文将从现场勘查、讯问调查、物证鉴定等方面,介绍刑事侦查中的实战技巧。
一、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刑事侦查的第一步,它能够为后续的侦查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在进行现场勘查时,刑警人员应当遵循以下几点技巧:1. 保护现场:刑事案件现场具有重要的物证价值,在勘查过程中,要做到人员严禁进入、勘查员不得随意触碰物品,确保现场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 实施细致勘查:对现场进行细致、有条理的勘查,注意对各个物证进行拍摄、记录和标记,确保现场提供的信息尽可能完整和准确。
3. 与其他部门和专家协同工作:在需要对现场某些特殊区域或物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鉴定时,要与犯罪学、法医学等相关专家部门进行合作,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讯问调查讯问调查是刑事侦查中获取嫌疑人和证人口供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刑警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巧和专业能力。
在进行讯问调查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技巧:1. 采用合适的讯问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象,采用不同的讯问方式。
对于顽固的嫌疑人,可以采用逼供、收买等合法手段,而对于证人,则需要采用谈心、争取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2. 运用有效的心理战术:刑警人员在讯问过程中要观察被讯问人的言行举止,对其心理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突破口并施行一定的心理压力,让被讯问人产生内心的恐惧和无力感,进而获得真实的口供。
3. 熟悉案件细节:在进行讯问之前,刑警人员要对案件的细节进行充分了解,对嫌疑人或证人的背景、行为进行分析,以便在讯问过程中能够迅速反驳其矛盾之处。
三、物证鉴定物证是刑事侦查中的重要证据之一,对物证的鉴定和分析是侦查工作的一大难点。
在进行物证鉴定时,刑警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技巧:1. 现场保护与收集:对于现场发现的物证,应当及时进行保护、封存和收集。
要注意正确使用标识、封存袋等工具,避免对物证造成二次污染或破坏。
侦查讯问的任务:1、获取犯罪嫌疑人真实、完整的供述2、甄别嫌疑,排除无辜3、追查同案犯和余罪,发现新的犯罪线索,扩大战果4、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认罪服法的教育5、研究反讯问及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原则:1、一切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2、重证据,不轻信口供3、严禁以非法的讯问方法获取口供(刑讯逼供和其他非法方法)4、严禁枉法办案5、保障犯罪嫌疑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制作讯问笔录的要求:(一)内容要真实(二)法律手续完备(三)便于长期保存(四)文理通顺,字迹清晰制作讯问笔录的方法:(一)熟悉案情和讯问计划(二)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三)审、记配合(四)抓住重点刑讯逼供:是指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其他非法方法:威胁:指讯问人员以武力或者言词恫吓、胁迫犯罪嫌疑人,使之屈服招供的一种非法的讯问方法。
引供:指讯问人员按照自己的主观推测或者假设引导犯罪嫌疑人供认问题的一种非法的讯问方法。
特征:赖以提出问题的推测或者假设是没有或者缺乏根据的。
诱供:指讯问人员以给犯罪嫌疑人某种不可能实现或者不准备实现的许诺为诱饵,套取其口供的一种非法的讯问方法。
指名指事问供:指讯问人员在讯问中将一些未经查实的案件事实情节,如人、事物、时间、地点等直接地指出来,要求犯罪嫌疑人按所指内容供认的一种非法的讯问方法。
非法讯问屡禁不止的原因:1、从个体因素的角度看,主要是办案人员的素质不高,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等2、从外部环境因素看,主要是对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约束、惩治不力3、从历史渊源看,剥削阶级司法制度和办案方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潜在根源。
遏制的对策:1、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侦查人员的执法办案水平2、加强领导,严格管理3、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4、严肃查处搞非法讯问的民警及有关责任人5、完善立法,发挥制度的约束功能侦查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侦查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2、——的业务素质3、——心理素质提高侦查人员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加强组织培养;严格监督考核犯罪嫌疑人在侦查讯问中的诉讼权利:1、犯罪嫌疑人有自我辩护的权利2、—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3、—要求侦查人员回避—4、—对侦查人员的侵权行为有控告—5、—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6、未成年和生理上有缺陷的犯罪嫌疑人的特殊权利7、—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8、—获知鉴定结论和要求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9、—核对讯问笔录、对讯问笔录提出补充、改正或请求自行书写供述—拒供心理:指支配犯罪嫌疑人抗拒讯问,拒不如实供述案件事实真相的心理意向。
刑侦审讯技巧刑侦审讯技巧一、前期准备1.了解案件情况在进行审讯前,必须对案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研究,包括案发经过、嫌疑人的背景、证据等。
只有了解案情才能更好地制定审讯计划和策略。
2.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在进行审讯时需要使用一些工具和设备,如录音笔、录像机、摄像机等。
这些设备必须保证正常运转,以保证审讯过程中的证据完整性。
3.制定详细的审讯计划在进行审讯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审讯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询问问题、提问顺序、时间安排等内容。
只有制定详细的计划才能更好地掌握整个审讯过程。
二、技巧操作1.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进行审讯时,要尽可能地与嫌疑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可以从一些简单而亲近的话题开始交谈,逐渐引入正题。
通过与嫌疑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可以更好地获取信息。
2.掌握询问技巧询问技巧是进行审讯的关键。
在询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使用威胁、恐吓等手段;(2)避免使用过于直接的问题;(3)适当运用沉默的力量,引导嫌疑人主动交代;(4)避免重复提问,以免引起嫌疑人不满。
3.掌握心理战术心理战术是进行审讯的重要手段。
在审讯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心理战术:(1)暗示法:通过暗示嫌疑人可能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来引导其主动交代;(2)对比法:通过与其他案例对比来引导嫌疑人主动交代;(3)诱骗法:通过虚构证据或利益诱惑来引导嫌疑人主动交代。
4.注意语言技巧语言技巧在审讯中同样非常重要。
在进行审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2)避免使用生僻字和专业术语;(3)尽可能地使用肯定性语言,以增加嫌疑人的信任感。
5.注意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同样非常重要。
在进行审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良好的姿势;(2)避免过于紧张和焦虑;(3)尽可能地与嫌疑人保持眼神交流,以增加信任感。
三、后期处理1.记录审讯过程在进行审讯时,必须记录整个过程。
这个记录应该包括询问的问题、嫌疑人的回答、时间等内容。
只有记录整个过程才能更好地保证证据的完整性。
侦查询问技巧《说说侦查询问那些事儿》嘿,咱今儿来聊聊侦查询问技巧,这可是个相当有趣又特别重要的事儿!想象一下,你是个侦探,面对嫌疑犯或者证人,就像是在解开一个超级复杂的谜题。
这可不是随便问问那么简单,这里面的技巧啊,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首先呢,你得有个好态度。
别一脸凶巴巴的,让人一看就害怕,那人家还能好好说话吗?得像个亲切的老邻居一样,让对方放松下来,这样才能打开话匣子嘛!比如说,你可以笑眯眯地开场:“嘿,老兄,咱就是随便聊聊天,别紧张哈!”这种轻松的氛围会让对方觉得,诶,也许这没那么可怕。
然后呢,得学会倾听。
别对方还没说两句呢,你就噼里啪啦地打断。
让人家把话说完,哪怕中间有点啰嗦,有点跑题,也别急着打断,说不定那看似无关紧要的话里就藏着关键线索呢!就像挖宝藏,得慢慢来,可别一锄头下去把宝贝给砸坏了。
观察也是超级重要的一点!对方说话的时候,眼神、表情、小动作,这些都可能泄露出重要信息。
假如他说话的时候眼神飘忽不定,说不定就在说谎呢!或者他老是不自觉地摸鼻子,这也可能有文章哦!就像看电视剧,那些特务老是有一些小细节出卖他们。
提问的时候要有技巧,别一个劲地问“是不是”“对不对”。
那样容易让对方跟着你的思路走,说不定还不小心就掉进你的陷阱里了呢!要多问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对方尽情地说,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信息。
有时候还得学会装傻。
别表现得自己啥都懂,偶尔装装傻,让对方觉得自己比你聪明,他就会得意忘形,说不定就把不该说的都说出来了。
比如说:“哎呀,这个我不太懂呢,你来给我解释解释嘛!”这样对方可能就会滔滔不绝啦。
侦查询问真的就像玩游戏一样,有策略,有技巧。
掌握好了这些,你就能像个真正的侦探大师一样,从那些话语中找出真相的线索!哈哈,是不是感觉特别酷呢!当然啦,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感受和见解,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有趣的门道呢!让我们一起在这侦探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吧!。
嫌疑人“沉默”对抗时的讯问技巧作者:吴克利(著名审讯专家,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节选自《镜头下的讯问》一书(吴克利著,即将上架)“沉默”对抗行为的讯问方法讯问活动中的犯罪嫌疑人的沉默,许多是受目的——意图牵引的,讯问目的总是以查明案件事实获取犯罪证据为目标,这个目标是一个整体,是沉默选择的基本对象,沉默注意的目标是这个总目标的整体所带来的伤害,而不是组成这个整体的“分子”,这个目标的“分子”对嫌疑人的危险信息的影响是比较小的,防卫的意志能力比较弱,容易开启语言交流合作平台。
1.动机模拟顺应法这种讯问方法主要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动机而展开的,犯罪行为以内在动机为动力条件,是犯罪行为实施的直接原因。
在犯罪行为实施以后或者在接受侦查讯问的情景下,犯罪的动机将转换为对抗侦查讯问的心理支点,或者支持对抗的理由。
通常,激情状态下的犯罪动机行为,就会导致激情状态的对抗行为,表现为激情的沉默对抗行为。
解决这种激情状态的沉默行为,是要在完全解释犯罪的行为动机的基础上,使犯罪嫌疑人的激情状态得以释放,返回到正常的人格心理状态,在正常人格的平台上经过讯问人员的心理引导,供述动机就会产生。
在审讯实践中,审讯人员面临的难题是怎样寻找和发现犯罪行为人的行为动机?侦查人员在发现犯罪嫌疑人之后,在对嫌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进行综合评估和收集大量的与犯罪行为人个体的关联信息,结合逻辑推理、评价和分析,找出犯罪行为的因果关系,提炼出该因果关系的动机行为。
讯问人员运用模拟的方法将该行为的因果关系情景再现给犯罪嫌疑人,经过对客观的模拟情景的确认而产生的“共鸣”,使嫌疑人的情感出现了顺应感知,获得了情感援助,产生情感依赖,供述行为就会在这种“报答”的心理状态下产生。
例如,在一起敲诈犯罪案件的侦查讯问中,犯罪嫌疑人敲诈了某国有公司负责人5万元,在其去银行取款机取款时被抓获。
该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一直保持沉默,审讯进行得非常艰难。
为了进一步获得更多的犯罪嫌疑人的关联信息,办案人员了解了该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情况,发现该犯罪嫌疑人的妻子曾是被敲诈对象公司的职员,一年前他的妻子被该公司解聘下岗,其妻下岗后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一病不起,经过进一步了解,嫌疑人与妻子感情非常深,是青梅竹马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