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一版》2017年第35期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准确地说,应该是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他们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
对利益的追逐,使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他们是:(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法)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俄)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下面,我们从这几部作品中各选出一个片段,看看大师们用雕刻刀对他们的灵魂作了怎样入木三分的刻画。
夏洛克: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作品】《威尼斯商人》的主题是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
这部剧作的一个重要文学成就,就是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典型形象。
他是客居意大利威尼斯的犹太富翁,高利贷资本的代表,一毛不拔的守财奴,心胸狭窄,复仇心极重,一遇机会便要疯狂报复对他不利的人。
但是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剧本实际上反映基督教与犹太教、基督教民族与犹太民族之间的矛盾。
夏洛克是从民族的利益出发对安东尼奥发出反攻的。
莎士比亚在这个民族矛盾中没有公正的立场。
【选段】萨莱尼奥(那个犹太人)像发疯似的,样子都变了,在街上一路乱叫乱跳乱喊,“我的女儿!一袋封好的、两袋封好的银钱,给我的女儿偷去了!还有珠宝!两颗宝石,两颗珍贵的宝石,都给我的女儿偷去了!公道啊!把那女孩子找出来!她身边带着宝石,还有银钱。
”夏洛克我希望我的女儿死在我的脚下,那些珠宝都挂在她的耳朵上;我希望她就在我的脚下入土安葬,那些银钱都放在她的棺材里!不知道他们的下落吗?哼,我不知道为了寻访他们,又花去了多少钱。
你这你这——损失上再加损失!【赏析】夏洛克是犹太富商。
他靠放债积累了大量的金钱,却丝毫不关心女儿杰西卡的幸福,把她关在家里,免得花销了他的财富。
杰西卡只好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出家庭,和心爱的人到别处去。
他们为什么吝啬成鬼?——浅析四大吝啬鬼吝啬行为的内驱力摘要:本文旨在从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四大吝啬鬼形象。
他们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他们吝啬的行为更有其深刻的心理原因,即人对自身需求的无知,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沦为金钱的奴隶。
对四大吝啬鬼心理层面上的分析也许能对当今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或是幸福的路上有所启示。
关键词:吝啬;马斯洛;需求;安全;金钱在卷帙浩繁的西方文学史中,有这么四个人,他们是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公,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
这四个人,产于三个不同国家,出自四位名师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的社会生活,但却共同为我们确立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吝啬鬼”形象。
他们贪婪成性,吝啬成鬼。
几百年来,成为人们从不同角度观照的对象。
敛财的贪婪,用财的吝啬,是他们的共性。
然而人们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认为他们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资产阶级在发家致富中的金钱罪恶对人性善的践踏,使人们看到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让人生出厌恶之情[1]。
然而他们的性格就是这么显性地形成的吗?我在心理学中窥见了另一番天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在他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
他指出:“人类的需求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即任何一种需求的出现都是以较低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为前提的,人是不断需求的动物。
”2](P1)这种“需要层次理论”主要包括五个层次的需要: 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
“每当一种需要得以满足,另一种需要便会取而代之。
这些需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部分,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东西,文化不能扼杀它们,只能抑制它们。
” 3](P100)“这些需要本质上是类似本能的欲望,它们都很脆弱,很容易被扭曲。
这些似本能的需要并不是恶的,而是中性的或者是良好的。
” [3](P100)因此,马斯洛强调,“这些似本能的需要作为人存在的一个固有方面,环境必须使这些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否则,就会出现身心疾患。
世界四大吝啬鬼1、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尼? 葛朗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
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
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他嗜钱如命,悭吝万分,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
他把人家还他的5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
年近50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
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
而当厨子说出准备八人吃的菜肴时,他又急得大喊:“见鬼啦!这个,请满城的人吃都够了。
”临了,阿巴贡又吩咐厨子应该预备些诸如肥肥的什锦烂肉块等大家不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
作者通过阿巴贡这个形象,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狂热和金钱的罪恶,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3、泼留希金是俄国作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人物,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也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
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欧洲文学长廊中的四个经典人物形象,以吝啬而著称。
将吝啬贪婪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对利益的追逐,是他们丧失理智、人性,并将愚蠢、下作、卑鄙无耻等人心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四位吝啬鬼,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他是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
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
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于是,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他宁可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阴险凶残,这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独特个性。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
他把人家还他的5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绘画出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年近50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
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
公共基础知识:四大吝啬鬼文史常识一直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常见考点,要善于积累和总结,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世界文学中比较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四大吝啬鬼。
考查形式:作家——作品——人物匹配——特点顾名思义,四大吝啬鬼以吝啬而闻名,他们年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
泼留希金的迂腐,夏洛克的凶狠,阿巴贡的多疑,葛朗台的狡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1.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迂腐奴主果戈里笔下的泼留希金则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缩影。
虽然贪婪吝啬三者如一,但腐朽没落则是泼留希金的个性,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
这个地主蓄有一千以上的死魂灵,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
衣服很像一件妇人的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不管是对他自己,还是家人都极为小气。
2.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凶残讨债夏洛克犹太人,高利贷者,贪婪、吝啬、冷酷和狠毒;虽然腰缠万贯,却从不享用,一心想着放高利贷。
极力限制女儿杰西卡与外界交往,使其带着钱财与情人私奔;无情地虐待克扣仆人,甚至连饭也不让人吃饱;十分痛恨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因为他慷慨大度,乐于助人,憎恶高利贷者。
3.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悭吝人》(译名为《吝啬鬼》))—饿肚节省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当他处心积虑掩埋在花园里的钱被人取走后,他呼天抢地,痛不欲生,是一个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形象。
4.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守财奴》(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老守财奴葛朗台是个吝啬鬼。
葛朗台一生只恋着金钱,从来只是认钱不认人。
葛朗台是典型的守财奴,"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著狂",金钱已经使他异化。
世界文学领域有四大吝啬鬼:一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二是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三是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四是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
世界四大吝啬鬼的出处——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世界四大吝啬鬼的介绍: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象一切吝啬鬼一样,贪婪是其共性。
夏洛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夏洛克作为典型的吝啬鬼形象,其个性是阴险凶残,当法庭调解让借款人安东尼奥出两倍甚至三倍的钱偿还他时,夏洛克险恶的说:"即使这六千块钱中间的每一块钱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变成一块钱,我也不要它们,我只要照约处罚。
"说着便在自己的鞋口上磨刀,时刻准备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割下一磅肉,凶残地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一味固执,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这就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个性。
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守财奴、吝啬鬼。
他爱财如命,吝啬成癖。
他不仅对仆人及家人十分苛刻,甚至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以至半夜饿得睡不着觉,便去马棚偷吃荞麦。
他不顾儿女各有自己钟情的对象,执意要儿子聚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
世界文学史上的四大吝啬鬼形象的个性化语言.夏洛克:不还我钱,就割你肉.(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阿巴贡:我找不到我的钱呀,跟着就把自己吊死!(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泼留希金:为了拾一些钉子,我累弯了腰.(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 葛朗台:人生就是一场交易.(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中国:《围城》里的李梅亭徐复祚的《一文钱》吝啬鬼卢至在庄子寓言故事中,《外物》篇中监河侯也是吝啬鬼《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也算一个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尼• 葛朗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
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
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他嗜钱如命,悭吝万分,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
他把人家还他的5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
年近50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
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
外国文学史上各具特点的“四大吝啬鬼”摘要:纵观欧洲文学发展的过程程,汇集品目繁多的吝啬鬼群群像。
其中莎士比亚喜剧《威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莫里哀喜剧《吝啬鬼》里的阿阿巴贡,果戈理小说《死魂灵灵》里的泼留希金,以及巴尔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台》中的葛朗台,堪称是吝啬啬鬼的典型形象。
夏洛克的凶凶狠,阿巴贡的多疑,泼留希希金的迂腐,葛朗台的狡黠,,各自拥有不同的形象侧重。
构成了他们属于自己的最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本篇篇课程论文从原著出发,比较较外国文学“四大吝啬鬼”的的异同,突出其各自最突出的的特点。
这四大吝啬鬼形象象,产生在三个国家,出自四四位名家之手,涉及几个世纪纪的社会生存,从一个角度概概括了欧洲四百年来历史发展展的进程。
从创作的时间上说说,泼留希金出现最晚,果戈戈理的《死魂灵》写成于十九九世纪四十年代。
但从人物形形象的阶级意识上说,泼留希希金应列为最早,他是前苏联联封建农奴制下的地主。
夏洛洛克排行第二,他是十六世纪纪,即封建社会解体,资本原原始积累初期旧式的高利贷者者。
阿巴贡第三,他是十七世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的资产者,葛朗台第四,他是是十九世纪法兰西革命动荡时时期投机致富的资产阶级暴发发户。
这四代吝啬鬼,年龄龄相仿,脾气相似,有共性,,又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残忍而阴险之最———夏洛克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人》中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这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啬鬼形象。
夏洛克是个资产产阶级高利贷者,为了达到赚赚更多钱的目的,在威尼斯法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拿到手里。
”像一切吝啬鬼一一样,贪婪是其共性。
夏洛克克之所以拒绝两倍乃至三倍借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商商人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磅肉,是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的财富。
世界四大吝啬鬼的出处——
1.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
2.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或译名为《吝啬鬼》、《悭吝鬼》)
3.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 原译名为《欧也妮·葛朗台》)
4.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
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在小说《欧也尼•葛朗台》中着力刻画的人物。
他贪婪、狡黠、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
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执着狂”,他为了财产竟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不许女儿恋爱,断送她一生的幸福。
他临终对女儿的遗言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帐。
”一生疯狂地追求金钱,占有金钱,最后被金钱所累时仍竭力呼唤着金钱而走向坟墓,金钱已经使他异化成鬼,一个疯狂狡诈的吝啬鬼。
作者通过葛朗台一生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阿巴贡是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里的主人公,他嗜钱如命,悭吝万分,为了达到发财的目的,不顾家庭子女、伦理道德去放高利贷,绞尽脑汁去侵吞别人的财产;为了无限止地贪求金钱,他变得极度的贪婪和吝啬。
他把人家还他的5万法郎埋在花园里,还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被人偷走。
年近50岁的昂赛米老爷答应娶他女儿不要赔嫁费,阿巴贡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便宜,于是不顾女儿的爱情,答应了这桩婚事。
他想请人吃饭,当厨子说得多花点钱时,他就急得大叫:“真见鬼,老是钱!”他告诉厨子是请八位或十位客人,不过只照八位预备就行,八人够吃的十人吃也行。
而当厨子说出准备八人吃的菜肴时,他又急得大喊:“见鬼啦!这个,请满城的人吃都够了。
”临了,阿巴贡又吩咐厨子应该预备些诸如肥肥的什锦烂肉块等大家不爱吃,可一吃就饱的东西。
作者通过阿巴贡这个形象,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积累财富的狂热和金钱的罪恶,以及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泼留希金是俄国作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中的人物,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也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
他实为富豪却形似乞丐,在他的仓库里有那么多的麦子麦粉和农产物,充塞着尼绒和麻布、生熟羊皮、干鱼以及各种蔬菜和果子,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伧,不仅是对自己如此,女儿成婚,他只送一样礼物——诅咒;儿子从部队来信讨钱做衣服也碰了一鼻子灰,除了送他一些诅咒外,从此与儿子不再相关,而且连他的死活也毫不在意。
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仍在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
由于贪婪,他完全变成了受物质支配的财富的奴隶,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俄国农奴制度不可避免地崩溃的趋势。
夏洛克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喜剧《威尼斯商人》中所塑造的一个贪婪、阴险、凶残的吝啬鬼形象。
他是个资产阶级高利贷者,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时不收利息,影响了夏洛克的高利贷行业,所以他要借机报复,致安东尼奥于死地,好使自己的高利贷行业畅行无阻,从而聚敛更多的财富。
于是,在威尼斯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他宁可拒绝两
倍乃至三倍借款的还款,而坚持按约从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下一磅肉,没有丝毫的同情怜悯。
阴险凶残,这是夏洛克不同于其他吝啬鬼的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