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通路整体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5
验证信号通路对蛋白表达调控的试验方法验证信号通路对蛋白表达调控的试验方法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内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它通过激活蛋白质酶、调节转录因子等多种机制调节目标基因的表达。
因此,研究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的蛋白表达变化,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验证信号通路对蛋白表达调控的试验方法。
West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是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目标蛋白在蛋白混合物中的存在量,以及其翻译后修饰状态和分子量等信息。
在研究信号通路调节的蛋白表达变化时,我们可以首先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标蛋白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
此外,还可以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修饰的蛋白(如磷酸化),以进一步研究信号通路调节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影响。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是一种将荧光标记的抗体与待检测蛋白结合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目标蛋白表达在细胞内,然后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在电镜下观察不同条件下蛋白的定位和存在量。
可用于检测蛋白内部修饰状态和亚细胞位置的变化。
ImmunoprecipitationImmunoprecipitation是一种将蛋白与抗体特异结合的技术。
可用于研究蛋白复合体组成,从而深入探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
例如,信号转导通路中往往存在多种蛋白复合体,可利用Immunoprecipitation分离复合体成分,并检测分离后各成分的表达变化,以验证复合体的组成。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ELISA是一种测定蛋白质在液态样本中所存在的数量的技术,可以定量测定蛋白表达的变化,更加精准的确定蛋白的表达和分泌的水平。
在研究信号转导路径调节蛋白表达时,我们可以使用ELISA定量分析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从而研究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信号通路研究方法信号通路研究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它涉及到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过程,对于理解疾病发生机制、药物研发以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来深入探究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信号通路研究方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首先,信号通路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蛋白质在信号传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构成了复杂的信号网络。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免疫共沉淀、酵母双杂交、荧光共定位等方法来分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揭示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质及其相互作用网络。
其次,信号通路研究还需要进行信号分子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免疫印迹、荧光定量PCR、质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准确地检测和定量目标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揭示信号通路在不同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变化规律。
此外,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也需要进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测定和分析。
细胞内的信号传导网络是复杂而精密的,研究人员可以利用siRNA干扰、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融合实验等方法来研究特定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及其对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最后,信号通路研究还需要进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信号通路调控的体内验证。
通过建立相关的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对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可以验证潜在的药物靶点。
例如,基因敲除小鼠、转基因小鼠等模型的建立可以为信号通路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材料。
综上所述,信号通路研究方法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信号分子的检测和定量分析、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测定和分析以及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体内验证等。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课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深入研究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第1篇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手段,观察和分析神经信号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探究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突触传递的机制。
实验材料:1. 神经元培养皿2. 生理盐水3. 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4. 电生理记录系统5. 显微镜6. 相关试剂和耗材实验方法:1. 神经元培养:将神经元在培养皿中培养至成熟,确保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充分建立。
2. 神经递质处理:向培养皿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神经递质,观察神经元反应。
3. 电生理记录:利用电生理记录系统,记录神经元在神经递质作用下的电生理变化。
4. 显微镜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的变化。
实验步骤:1. 神经元培养:- 将神经元在含有适宜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培养,维持适宜的温度、pH和氧气浓度。
- 定期更换培养基,确保神经元生长良好。
2. 神经递质处理:- 向培养皿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确保神经递质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
- 观察神经元在神经递质作用下的反应,如神经元兴奋、突触释放等。
3. 电生理记录:- 将电极插入神经元细胞内,记录神经元在神经递质作用下的电生理变化。
- 分析神经元在神经递质作用下的兴奋性、突触传递速度等参数。
4. 显微镜观察:- 利用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的变化。
- 分析神经递质对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的影响。
实验结果:1. 神经元兴奋性:- 在神经递质作用下,神经元兴奋性显著提高,表现为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
2. 突触传递速度:- 神经递质处理后,突触传递速度明显加快,说明神经递质在突触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3. 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 神经递质处理后,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如突触间隙缩小、突触后膜皱褶增多等。
实验结论:1.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提高神经元兴奋性和突触传递速度。
2. 神经递质对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有一定影响,可能参与神经调节和神经元生长。
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神经递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神经信号传递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与应用细胞信号通路,是指不同细胞之间,或同一细胞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传递方式、响应机制等,为了维持生命体内平衡,而在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调节和控制各种生理活动的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
细胞信号通路涉及诸如激素受体、嵌合受体、递质受体等,以及他们和各种信号分子例如细胞内途径相关的蛋白、激酶、低分子小分子化合物和离子等的相互作用。
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为生命科学领域内探索生命机理、关键蛋白和化合物的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对于疾病的防治和新药研发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就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展开讨论。
1. 细胞信号通路研究大致过程细胞信号通路的研究在实验室内一般会遵循以下程序进行:首先,选定试验对象(一般为研究的蛋白、化合物或细胞),确定所要探究的信号通路方向和相关存活率物质。
其次,应用体外或体内细胞系统,包括复合物、细胞质、全细胞等,进行相应刺激,收集所产生的信号分子和底物,进行初始分离和预处理;接着将预处理过的组分加入适当的化学和分离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和解析;最后,将获得的材料送入质谱计和分子拓扑实验室,利用肽质谱、分子拓扑等技术进行鉴定、验证和定量。
以上是研究细胞信号通路的大致流程。
2. 细胞信号通路研究的实验技术(1)膜抓纸法膜抓纸法是一种快速简单的实验技术,适用于分析受体和激酶的信号传递,可用于测定激酶活性和鉴定其下游分子。
该技术基于类似于风琴的原理将一个磷酸诱导剂卡在了细胞膜表面上,细胞环境中的激酶会通过识别磷酸诱导剂而与其相互作用,进而在膜表面释放出磷酸成分。
再将膜取出,膜表面固定到含有荧光标记磷酸诱导剂的膜片上,通过荧光信号测定已结合的底物含量。
膜抓纸法可以应用于一系列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2)蛋白芯片蛋白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生物芯片,使用多个精细的技术,在荧光、电化学或色标特性的基础上确定细胞蛋白的互作关系。
该技术利用基底作为载体固定一系列的蛋白,然后在蛋白表面上耦合结合分子,再通过模拟体内微环境进行细胞分析。
五步法让你研究分子机制再也不愁!分子机制研究是大家最为头痛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研究分子机制的经验和套路:(1)信号通路;(2)明星分子;(3)中心法则;(4)工具分子;(5)具体位点;(1)信号通路信号通路千千万,找到一条是关键,通路关系太复杂,讲不清楚就完蛋!确定信号通路的方法有很多,特别是当我们已经把一个基因的细胞和动物功能阐述清楚后:1)通过文献报道或者已知经验,比如分子A的功能是影响细胞自噬,那么像PI3K-Akt-mTOR通路等就是我们可以直接通过阅读综述获取的;2)通过RNA-seq或者芯片或者其它组学手段,筛选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pathway或者GSEA富集分析,从而找到可能被基因A调控的信号通路;3)通过数据库预测,比如基于与基因A存在共表达关系来分析周围基因所参与的通路,从而得到A可能参与的通路,我们可以通过cbioportal/GEPIA对TCGA收录肿瘤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也可以分析GEO等非肿瘤的共表达结果,甚至有一些网站直接收录了这种共表达关系。
(2)明星分子明星分子选得好,文章分数才能高,中游节点最常选,上下连接有得搞!明星分子的概念大而且含糊,尽管通路是一个大的网络,但是总体上上下游关系还是存在的,如果简单来划分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段,三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的通路常常出现分子类型有:配体与受体,激酶/磷酸酶(去/泛素化酶)与底物,转录因子和靶基因等,以TGFβ-Smad通路为例,如果把细胞膜和核膜作为上中下分类的区分点,可以粗略的这么划分和标注:那么在这个通路里面什么分子是明星分子呢?一般来说,大家选的重点集中在中游这个范围内,下游的分子(比如图中的p15)一般用来作为细胞表型(细胞周期)的证据,可能考虑到膜蛋白研究的复杂和困难性,大家也很少选择上游的分子,所以中游的分子就成了明星分子选择的重点了,特别是通路的名字叫做TGFβ-Smad,所以很多研究就是围绕Smad这个蛋白展开,比如Smad这个家族的蛋白即是转录因子,可以通过结合靶基因的DNA调控分子表达,其本身又可以被磷酸化发挥功能,所以又是激酶-底物这一关系中的底物这一角色,因此激酶-Smad-磷酸化的Smad(转录因子)-靶基因就成了一个信号轴。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从P38-MAPK 信号通路讨论黄芩苷对Ac-LDL+LPS诱导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AS 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巨噬细胞是不稳定斑块的主要细胞成分,其凋亡与As斑块的破裂相关。
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凋亡的结果在AS 的早期和晚期是不同的。
早期病变中,巨噬细胞的凋亡有利于抑制病变细胞泡沫化,显著降低早期病变面积。
晚期巨噬细胞凋亡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密切相关。
p38 蛋白激酶通路是已确定的 MAPKs 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间功能同步等多种生理过程,并与炎症、应激反应的调控密切相关。
p38 MAPK通路也参与介导凋亡的信号传导,促进巨噬细胞的凋亡。
黄芩苷(baicalin)是由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黄芩苷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然而对黄芩苷抗AS 的作用机制并没有明确的阐明。
通过整体及离体实验研究发现,黄芩苷对肺炎衣原体感染所致AS 病理过程具有良好的阻抑作用。
本实验以脂多糖和乙酰低密度脂蛋白双重打击诱导离体培养的巨噬细胞凋亡,观察黄芩苷对凋亡及凋亡相关P38 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从巨噬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方面论证黄芩苷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RAW264.7细胞购自中山医学院细胞中心;0.25% 胰酶、DMEM 培养液、脂多糖、培养瓶、PBS、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购自广州斯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酰低密度脂蛋白、脂多糖、黄芩苷、AnnexinV FITC/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Westernblot 检测试剂盒购自广州晨展生物公司。
1.2 巨噬细胞的收集及试验分组RAW264.7细胞株常规培养于含100 g/mL青链霉素、10% 胎牛血清的RPMI1640 完全培养液,置37 ℃、5% CO2、饱和湿度中培养,所有实验均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进行。
基础科研研究分子信号通路套路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概述部分是文章的开头,用于引入主题并提供背景信息。
本文将讨论基础科研研究中的分子信号通路套路。
分子信号通路是生物体内细胞之间相互通信的重要方式,它们在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分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通过对分子信号通路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探索新药物的研发途径,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在分子信号通路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深入探索细胞内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和机制,揭示了许多重要的细胞信号传递途径。
这些途径包括但不限于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细胞内级联反应以及细胞核内的基因转录调控等。
这些分子信号通路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还为人们认识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新型药物靶点以及开展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可能。
本文将从什么是分子信号通路以及它的重要性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首先,我们将详细解释分子信号通路的概念,并讨论分子信号通路在细胞内的作用和机制。
随后,我们将探讨分子信号通路在基础科研研究中的重要性,包括其在生物多样性形成、疾病发生机制研究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分子信号通路研究的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增进读者对基础科研研究中分子信号通路套路的理解,并为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在整篇文章中,我们将注重对基础科研研究分子信号通路套路的核心概念进行解析,同时也会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应用,以期能够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提纲进行撰写: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理解本文的逻辑框架和思路。
本文主要围绕基础科研研究分子信号通路套路展开,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cgas-sting信号通路实验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是一篇文章的开篇部分,用以引入读者对于文章主题和内容的理解。
对于本文来说,本节将对CGAS-STING信号通路实验步骤进行概述,介绍实验的目的、结构和总结。
CGAS-STING信号通路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通路,它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通路的异常调节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于CGAS-STING信号通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实验步骤和结论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对于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基本认知和实验步骤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CGAS信号通路和STING信号通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同时,本文将对于CGAS-STING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
实验步骤部分将详细介绍CGAS-STING信号通路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实验所需的材料和方法。
并将详细解析实验步骤,从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具体过程和原理。
结论部分将总结实验结果,并探讨实验发现的意义和实验的局限性。
同时,展望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路。
通过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CGAS-STING 信号通路实验步骤的相关知识,以及该实验在免疫调节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述。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部分介绍了整篇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对文章主题和研究领域的基本了解。
2.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分为CGAS信号通路介绍、STING信号通路介绍、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关联性和CGAS-STING 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四个小节。
信号通路整体实验
1、提供各类信号通路整体实验方案:客户根据课题标书及需做实验的主体内容,拟定并提供初步的项目方案,含课题申请书,实验方案,实验设计,实验思路,实验文献等与实验相关等内容和资料。
或者由嘉美实验协助实验委托者完成各类信号通路整体实验方案的设计。
2、项目评估报价:公司技术团队根据客户提供的相关资料,综合评估项目可行性,与客户共同确定准确的实验项目执行方案,给出准确的实验价格。
嘉美实验协助设计的课题直接给出准确的报价。
3、签订服务协议:签署服务协议并预付部分费用,做好实验初步准备及项目预安排。
4、执行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实验进程,全面展开实验,确保项目有效执行。
5、沟通项目进展:及时沟通反馈实验的最新进展,随时了解掌控实验的最新动态。
6、完成项目交付:支付剩余尾款,交付实验结果,正确应用实验结果,提供售后服务。
一、信号通路整体实验介绍
1、信号通路简单介绍:是指能将细胞外的分子信号经细胞膜传入细胞内发挥效应的一系列
酶促反应通路。
这些细胞外的分子信号(称为配体,ligand)包括激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神经递质以及其它小分子化合物等。
细胞内各种不同的生化反应途径都是由一系列不同
的蛋白组成的,执行着不同的生理生化功能。
各个信号通路中上游蛋白对下游蛋白活性的调
节(包括激活或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添加或去除磷酸基团,从而改变下游蛋白的立体构象
完成的。
所以,构成信号通路的主要成员是蛋白激酶和磷酸酶,它们能够快速改变和恢复下
游蛋白的构象。
从细胞受体接收外界信号到最后做出综合性应答,不仅是一个信号转导过程,更重要的是将外界信号进行逐步放大的过程。
受体蛋白将细胞外信号转变为细胞内信号,经
信号级联放大、分散和调节,最终产生一系列综合性的细胞应答,包括下游基因表达的调节、细胞内酶活性的变化、细胞骨架构型和DNA合成的改变等。
这些变化并非都是由一种信号
引起的,也可以通过几种信号的不同组合产生不同的反应。
2、常见的信号通路:
1)JAK-STAT信号通路
JAK-STAT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免疫调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与其它信号通路相比,这条信号通路的
传递过程相对简单,它主要由三个成分组成,即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JAK和转
录因子STAT。
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来传导信号,这包括白介
素27(IL-27)、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H(生长激素)、EGF(表
皮生长因子)、PDGF (血小板衍生因子)以及IFN(干扰素)等等。
2)p53信号通路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
1979年,Lane和Crawford在感染了SV40的
小鼠细胞内分离获得一个与SV40大T抗原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其分子量为53 kDa,故而取
名为p53(人的基因称为TP53)。
之后,在基因同源性的基础上又陆续发现了p73和p63,
它们也因各自的分子量而得名,具有和p53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p53基因受多种信号因子的
调控。
虽然正常状态下p53的mRNA水平很高,而且有大量蛋白质合成,但p53蛋白容易降解,所以正常细胞内p53蛋白水平很低。
p53基因敲除小鼠虽然可以产生后代,但其生长发
育过程中会出现高频率的自发性肿瘤,这提示p53蛋白与肿瘤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3)NF-kB信号通路
NF-κB是属于Rel家族的转录因子,参与调节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
转录。
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五种NF-κB/Rel都具有Rel同源区,能形成同或异二聚体,启动不
同的基因转录。
静息状态下,NF-κB二聚体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成三聚体而被隐蔽于细胞质,胞外刺激可激活IκB的泛素化降解途径,而使NF–κB二聚体进入胞核,调节基因转录。
4)Wnt信号通路
Wnt是一类分泌型糖蛋白,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是一类在物种进化过程中
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发挥作用。
Wnt信号在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器
官形成、组织再生和其它生理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鼠中,肿瘤病毒整合在
Wnt之后而导致乳腺癌。
卷曲蛋白(Frz)作为Wnt受体,其胞外N端具有富含半胱氨酸的
结构域, Frz作用于胞质内的蓬乱蛋白(Dsh),Dsh能切断β-catenin的降解途径,从而使β-catenin在细胞质中积累,并进入细胞核,与T细胞因子(TCF/LEF)相互作用,调节靶基因
的表达。
5)BMP信号通路
BMP(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是TGF-β(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超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它通过调节一系列下游基因的活性,控
制着诸如中胚层形成、神经系统分化、牙齿和骨骼发育以及癌症发生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
6)Notch信号通路
Notch基因最早发现于果蝇,部分功能缺失导致翅缘缺刻。
在胚胎发育中,当上皮组织的前
体细胞中分化出神经元细胞后,其细胞表面Notch配体Delta与相邻细胞膜上的Notch结合,启动信号通路,防止其它细胞发生同样的分化。
当配体和相邻细胞的Notch结合后,Notch
被蛋白酶体切割,释放出具有核定位信号的胞质区ICN,进入细胞核与CLS结合,调节基因
表达。
二、信号通路研究三部曲
1、信号通路家族庞大,种类繁多,成员更是多不胜数,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完
全无迹可寻。
有时同一个通路中既有想要研究的,又有不需要研究的,比如P53通路不仅在
细胞周期中展露权威,还总是在细胞周期、凋亡、DNA修复等过程中横插一脚。
有时某个信号通路的家族图谱一眼望去密密麻麻(如下图),看的人晕晕乎乎,一脸懵逼,除了感叹“贵圈真乱”,简直不知道如何揭示该家族隐藏的“奥秘”。
2、尽管信号通路中成员众多,但是大多数都是跑龙套,而只有位于信号中心的核心分子才
算得上是真正红的发紫的“大腕”。
由于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牵扯整个家族的命运,信号通路常
常会以它们的名称命名,比如TGF-β/Smad、Jak/Stat、MAPK/ERK等。
此时,科研者们大可
盯紧这些大腕,地毯式调查其上下游的其他分子,如果能有幸碰到其他“明星分子”,如PTEN、KRAS、FOXO1等,也许你就会对大腕与明星分子之间的“爱恨纠葛”有了深入的了解。
3、正所谓人红粉丝多,有的明星通路追捧者甚多,其间种种八卦早已见于报端,那么再想
对其进入深入挖掘看起来似乎是一件耗费精力且不讨好的事情。
可是,有的小伙伴就是不死心,就是想以此明星通路博得心仪杂志的青睐,此时倒是可以另辟蹊径:去研究某种特定细
胞(细胞X)类型中的一个热点信号通路的作用。
4、以信号通路A-B-C为例,研究者在选择特定细胞时,要先了解该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其在
某种疾病中所发挥的重要性;并确定该通路A-B-C在细胞X中的功能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而后便可按以下研究思路进行研究。
1)某信号通路与细胞X的相关性。
证明通路A-B-C与细胞X的病理状态之间存在相关性。
可通过涵盖多种通路的手段进行中等通量的筛选(如蛋白芯片或PCR芯片),来确保信号通
路A-B-C参与细胞X病变的生理过程;以及通过WB、qPCR等实验确定该通路A-B-C中关
键分子的变化,如表达差异,定位异常、活性变化等。
2)通路中A分子与细胞X病变间的因果关系。
以分子A为例,构建A在X细胞中特定敲除的小鼠模型,并检测出相应的表型,可确定A
分子的变化与细胞X病变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并用挽救实验(rescue experiment)进行验证,即上调A分子表达检测细胞X的相应表型能否得以恢复。
3)检测通路关键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以该分子为基础,通过分子互作实验技术(如IP、GST-Pull down等)、分子定位、活性、构象等检测手段,来明确分子间作用的方式(分子A 与分子C之间是直接作用,还是通过分子B进行间接作用),以及分子A的结合序列、结构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