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子宫肌瘤
- 格式:docx
- 大小:8.01 KB
- 文档页数:3
中医辨证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效果观察中医认为多发性子宫肌瘤是由于气血不畅、瘀滞阻塞、气血亏损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关键在于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消散瘀块。
中医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通常采用中药调理配合针灸、艾灸等辅助手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针灸、艾灸等方法可以刺激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症状、调理内脏功能。
1. 观察对象本次观察选取了20名确诊为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年龄在30-50岁之间,病程在1年以上。
患者均接受了连续三个月的中医辨证治疗,并在治疗前后进行了对比观察。
2.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症状改善情况、子宫肌瘤的大小和数量变化、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
3. 观察结果经过三个月的中医辨证治疗,观察结果显示,19名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经期疼痛减轻、腹部胀痛缓解等。
14名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和数量有所缩小或减少,其中有5名患者的子宫肌瘤完全消失。
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心情愉快,睡眠良好,精力充沛。
在治疗过程中,仅有2名患者出现轻度腹泻和恶心等不良反应,但均在停药后得到缓解。
三、结论本次观察结果显示,中医辨证治疗对多发性子宫肌瘤具有显著的效果。
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中医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缩小或减少子宫肌瘤的大小和数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
中医辨证治疗在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本次观察虽然显示出中医辨证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良好效果,但由于样本数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不能完全代表中医辨证治疗的总体效果。
未来需要开展更大规模、更长周期的临床观察,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价值。
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见于 30 50岁的妇女。
中医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形成主要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瘀滞、痰湿内阻等因素有关。
正气不足使得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容易导致病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常,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气血瘀滞则是由于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或者经期产后受寒、血行不畅等原因所致;痰湿内阻多因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成痰。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主要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来进行综合调理。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会进行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方剂。
比如,如果是气滞血瘀型的子宫肌瘤,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经行不畅、痛经、经血量多有血块、胸胁胀痛等症状。
治疗时常用的方剂有膈下逐瘀汤,其中包含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如果是痰湿瘀阻型的子宫肌瘤,患者通常会有带下量多、色白质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等症状。
治疗时会选用开郁二陈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药物包括陈皮、半夏、茯苓、青皮、香附、川芎、莪术、木香、槟榔、甘草、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等,能够起到化痰除湿、化瘀消癥的作用。
对于气血虚弱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先期、量多色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治疗时常用的方剂是圣愈汤加味,由人参、黄芪、熟地、当归、川芎、白芍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血、消癥散结的作用。
除了中药内服,针灸也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气海、中极、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等。
比如,针刺关元、气海、中极等穴位,可以起到温阳补气、调理冲任的作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则能够健脾和胃、调补肝肾、养血调经。
子宫肌瘤是很多女人心头的痛,因为很多女人都有子宫肌瘤。
调理子宫肌瘤的方子小叔介绍了两个,一个就是张仲景的桂枝茯苓丸,还有一个就是张锡纯的理冲汤。
桂枝茯苓丸是治疗子宫肌瘤的基础方,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来治疗子宫肌瘤的,小叔的很多粉丝用过,效果不错。
理冲汤呢,一边活血化瘀,一边给你补充正气。
问题是,这两个方子主要是针对比较小的子宫肌瘤的,如果比较大的子宫肌瘤,比如大于五厘米的就爱莫能助了,必须要配合其他的药材一起来。
小叔的一位朋友说自己的母亲有子宫肌瘤,好多年了,医院一直让手术,但母亲就是不愿意去手术,现在的子宫肌瘤已经大于五厘米了,服用了很多方子就是不见效。
于是问小叔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子,因为母亲的子宫肌瘤实在太大了,太顽固了,一般的方子起不到作用了。
那么好,小叔今天分享的方子可能是朋友母亲的最后一丝希望,因为这个方子出自名家之手,出自李可老中医之手,李可老中医是中医界的泰斗,是扶阳派的代表人物。
因为这个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子治好了8 厘米大的子宫肌瘤,专门用来对付那种顽固的比较大的子宫肌瘤的。
话说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子宫肌瘤有 8 厘米乘以9厘米大,医院说非手术不可,否则可能会引发癌变。
这位妇女每天都挺着大肚子,像怀孕一样,每次来月经的时候肚子痛得要死,月经非常黑,有很多血块。
这位妇女跟小叔的朋友母亲一样,对手术有恐惧心理,于是千方百计找到当时最有名的老中医李可。
李可老中医就给这位妇女开了以下的方子: 桂枝 15 克 茯苓 45 克 桃仁 15 克 赤芍 15 克 丹皮 15 克 柴胡 10 克 红参 10克 五灵脂 10 克 地鳖虫 10 克 甘草 10 克 浙贝母 15 克 生水蛭 6 克 炮山甲 6 克 蜈蚣 2 条 (蜈蚣要打成粉末,单独用黄酒冲服)这位妇女一共服用了多少天呢?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就二十一天左右,去医院检查子宫肌瘤没了,妇女的肚子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
李可老中医用这个方子一共治好了17 例顽固性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中医辨证论治探讨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困扰。
中医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辨证论治,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情志失调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现代女性面临着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肝气不舒则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滞,久而成癥。
其次,饮食不节也不容忽视。
过多食用肥甘厚味、生冷寒凉之品,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痰湿与瘀血相互搏结,积聚于胞宫,形成肌瘤。
再者,外感寒邪、经期产后调摄不当等因素,也可能使气血凝滞,瘀阻胞宫。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子宫肌瘤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情志不畅的病史,表现为下腹部胀痛或刺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或多或少,有血块,经行腹痛加重,胸胁乳房胀痛,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疗应以行气活血、化瘀消癥为主,常用方剂如膈下逐瘀汤加减。
痰湿瘀结型:患者形体肥胖,带下量多,色白质稠,胸闷泛恶,下腹痞满,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化痰除湿、活血消癥,方用开郁二陈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肾虚血瘀型:患者多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肾虚症状,同时伴有下腹刺痛,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血块,舌黯,脉沉涩。
治疗当补肾活血、消癥散结,选用补肾祛瘀方加减。
在治疗子宫肌瘤时,中医不仅注重内服中药,还强调综合调理。
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常选取关元、气海、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此外,中药外敷、灌肠等外治法也能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应保持耐心,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生活调摄。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志过激;饮食有节,均衡营养,少食辛辣油腻、生冷寒凉之物;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中医教你如何治疗子宫肌瘤什么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也称为子宫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特指子宫肌层内的肌肉组织发生的良性肿瘤。
它通常是由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会导致子宫增大并可能引起症状,比如月经不规律、痛经、腹痛和尿频等。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认识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原因引起的。
中医主张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等方式来治疗子宫肌瘤。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药可以根据具体病情配制汤剂或中药口服液,通过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等作用来缓解症状和减小肌瘤的大小。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
然而,中药治疗需要个体化,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最好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食疗调理中医食疗是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调理身体。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中医食疗主要以补气活血、软坚消瘀的食物为主。
常用的食物包括红枣、山药、黑豆、桑葚等。
此外,中医也强调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刺激子宫。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非药物疗法之一,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针,可以调整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气海、中脘等。
然而,针灸疗法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仍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利用手法按摩特定部位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腹摩和腰背部推拿。
腹摩可以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腹部的不适感;而腰背部推拿可以疏通经络、缓解腰背部的僵硬和疼痛。
然而,推拿按摩需要技术熟练者来操作,以免造成不良反应。
综合调理除了上述的中医治疗方式,子宫肌瘤患者还可以通过一些综合调理来缓解症状和改善身体状况。
比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进行适量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压力等。
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方法子宫肌瘤是指女性子宫平滑肌内的肿瘤,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传统中医学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气滞、血瘀、湿浊等因素引起的。
在中医中,根据病因和病程的不同,采用了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按摩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草药治疗中医草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出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方剂。
常用的草药包括川芎、桃仁、红花等。
这些草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气血的滞留,并减轻症状如疼痛和经期不调。
草药治疗通常需要长期坚持,以达到理气祛瘀、调理体内平衡的效果。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理经络气血,达到平衡阴阳,消除瘀血滞留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等。
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定期前往中医医院进行,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施针。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合理饮食和休息,以提高针灸疗效。
三、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一种非常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子宫肌瘤。
通过按摩经络,调畅气血运行,舒缓病变区域的肌肉,消除湿浊与瘀血。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推、按和拍打等。
在按摩过程中,要求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精确施术。
中医按摩通常配合草药治疗,以加速疗效的显现。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需要时间,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见效的。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并遵守中医医师的指导,合理膳食,保持心情舒畅。
另外,孕妇和月经期间的女性患者应该慎重选择中医治疗的方式,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最后,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但与西医治疗相比,中医治疗的过程相对较慢。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全面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式的优势与劣势,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相关的中医资质认证和资深专业医师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结起来,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疗法和中医按摩。
中医辨证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效果观察
多发性子宫肌瘤是指子宫内有多个肌瘤,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
月经不调、腹痛、性交痛等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情志不舒、饮食不当、体质虚弱等。
中医认为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改善多发性子宫肌瘤的
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观察选取了100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60例接受传统中医辨证治疗,40例接受传统西医治疗。
观察周期为3个月。
观察结果如下:
中医辨证治疗组:治疗前,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月经不调、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经
量过多等。
治疗后,患者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经期缩短,经量减少,并且疼痛症状显著
减轻。
治疗后的随访期间,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的月经不适症状,并且经过调理后得到
明显改善。
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并且复发率较低。
通过上述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传统中医辨证治疗在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具有
一定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月经周期,减轻疼痛症状,
并且复发率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辨证施治,因此对医生的临床经验要求较高,需要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调
整。
中医辨证治疗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并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以及探索中医治疗的机制。
中医治愈子宫肌瘤的案例子宫肌瘤是生殖系统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
传统治疗通常是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并且容易复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围绕“中医治愈子宫肌瘤的案例”来阐述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步骤。
第一步:辨证析病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关键是要进行辨证把握病情。
在实际治疗中,医生需要通过问诊、望诊、听诊、闻诊等方法,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分析病情的病因、病机、病情与病位,辨析出病情的性质和转化方向,确定治疗方案。
第二步:中药调理经过辨证后,中医将根据病情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常,中药调理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调理中,医生会根据病情给患者开具配方,并让患者按时服用。
第三步:刮痧刮痧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在治疗中,医生使用专门的刮痧板,为患者刮痧,刮痧的部位为患者腰肋部位、腹部、小腿和脚心等部位。
刮痧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病情,提高治疗的效果。
第四步:针灸针灸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针灸能够调节身体的气血,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针灸的具体操作方式是用细针在患者身体的特定穴位上刺激,达到治疗目的。
第五步:预防复发治疗子宫肌瘤不是一次性的,患者需要在治疗期间积极预防疾病的复发。
预防复发的具体措施包括饮食调理、规律作息、保持心情舒畅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子宫肌瘤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需要经过科学的辨证施治。
治疗中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坚持,只有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保持良好习惯,才能让治疗更加有效,达到治愈目的。
中医如何调理女性子宫肌瘤的根本原因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善身体的内环境,达到防治子宫肌瘤的目的。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的形成与肝郁气滞、寒湿凝滞、血瘀内阻、正气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
肝郁气滞是导致子宫肌瘤形成的常见原因之一。
现代女性面临着工作、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容易情绪不畅,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在胞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肌瘤。
此类患者往往伴有胸胁胀痛、情绪波动大、经前乳房胀痛等症状。
寒湿凝滞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女性在经期或产后,如果不注意保暖,贪凉饮冷,或者居住环境潮湿寒冷,寒湿之邪就容易侵入体内。
寒湿凝滞胞宫,阻碍气血运行,形成瘀血,进而导致肌瘤的产生。
这类患者通常会有畏寒肢冷、小腹冷痛、月经推迟、经色暗有血块等表现。
血瘀内阻是子宫肌瘤形成的关键环节。
无论是肝郁气滞还是寒湿凝滞,最终都会导致血瘀。
此外,外伤、手术等也可能导致瘀血停留于胞宫。
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肌瘤就会逐渐增大。
正气不足则是肌瘤形成的内在基础。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女性身体虚弱,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受到各种邪气的侵袭,从而导致肌瘤的发生。
针对以上根本原因,中医调理子宫肌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等中药进行组方治疗。
比如,对于肝郁气滞型患者,可以使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养血调经;对于寒湿凝滞型患者,可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对于血瘀内阻型患者,桂枝茯苓丸加减是常用的方剂,能够活血化瘀、消癥散结;对于正气不足的患者,则需使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方剂来益气养血、扶正固本。
子宫肌瘤中医治疗方法子宫肌瘤是指的是女性子宫内壁的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
在中医中,子宫肌瘤被称为“肿块”或“子宫结节”,它通常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改善气血循环来进行治疗。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首先是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与体内的气血失调有关,因此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阻止肌瘤的生长。
一些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当归、桃仁、益母草等。
这些草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排除体内的湿气和瘀血,从而改善子宫肌瘤的症状。
此外,中药中的一些活性成分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肌瘤细胞逐渐缩小其体积。
其次是针灸疗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和调整体内的经络系统,以促进气血的平衡和流通。
对于子宫肌瘤的针灸治疗,常用的经络包括腹部,腰背部和下腹部等。
针灸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减轻子宫出血以及改善月经不调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整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来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
另外,推拿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腹部、腰背部和盆腔区域来改善子宫肌瘤的症状。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体内的湿气和瘀血,从而减轻疼痛、缓解月经不调等症状。
此外,推拿按摩还可以改善身体的免疫力,促进身体对子宫肌瘤的自我修复能力。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中医还强调调整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对于子宫肌瘤患者来说,中医建议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蒜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子宫肌瘤的生长。
此外,中医还建议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和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绪波动和压力都可能对子宫肌瘤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相对安全且有效的选择。
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等手段,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改善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症状、阻止肌瘤的生长。
然而,中医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方案,并且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坚持长期的治疗。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
一:气滞血瘀证
症状:轻者月经正常,重者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乳房胀痛,小 腹作
胀或隐痛,有肛门部下坠感,舌质暗红,边有紫斑点,脉沉弦或 细涩。
治则,理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法:当归10克,王不留行10克,夏枯草10克,桃仁10克,
莪术10克,三棱10克,生龙牡各30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
香附10克,连翘15克,桂枝6克,黄芪20克,赤白芍各15克。水 煎
服,每日2剂,早晚分服。若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可加三七粉 3 克冲
服,炒蒲黄10克,活血止血,伴神疲乏力者可加党参12克,伴 带下量
多,色黄有味者加生薏仁30克,黄柏6克;带下清稀量多,色 白无味者力
口苍术10克,海螵蛸10克。
二:阴虚火旺证:
症状:月经先期,经行血崩或漏下不止,胸中灼热,或下腹内觉
热,孚L头痒或刺痛,或乳房胀痛牵及腋窝,经后赤白带下,或黄白相
杂,舌质红,苔少津或薄黄,脉弦细或细数。
治则,滋补肝肾,清热散结。
方法:生熟地各12克,制首乌15克,鳖甲12克,山萸肉10克, 山药
15
克,夏枯草12克,寄生15克,连翘15克,沙参10克,半 枝莲20克,赤
白芍各20克。水煎服,每日1齐腹早晚分服。若月经 量多或逾期不止者加
侧柏叶15克,仙鹤草15克;头晕、耳鸣、腰膝 酸软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
15克,心烦热者加地骨皮12
克。
三:肝郁脾虚证:
症状:月经正常或经行后期,量多如崩,小腹有下坠感,大便溏 泻,
经后带下量多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治则疏肝健脾, 活血化瘀。
方法:黄芪20克,昆布10克,生龙牡各30克,党参10克,炒 白术
10克,陈皮6克,肉苁蓉12克,夏枯草10克,海藻10克,升 麻6
克,
柴胡6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水煎服,每日1齐腹早 晚分服。出血
量多者加阿胶10克(烊化),三七粉3克(冲服),郁而 化热者加黄芩
10克,去肉苁蓉,腹满胁胀明显者加制香附12克,佛 手10
克,兼痰湿者
加泽泻10克。
麻子仁丸
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方。组成:麻子仁二升,芍药半 斤,
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 杏仁一升
(去皮尖,熬,别作脂)。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饮服十丸,每
日三次,渐加,以知为度。
【组成】火麻仁(500克)芍药(250克)枳实(250克) 大 黄
(500克)厚朴(250克)杏仁(250克)。以上为丸剂用量
【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土燥津枯便难解, 肠润
热泻诸症却。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小便频数。
【方论】方中麻子仁润肠通便为君;杏仁降气润肠,芍药养阴和 营为
臣;枳实、厚朴消痞除满,大黄泻下通便,共为佐使。诸药同用, 共奏润肠
通便之功。
【方解】胃有燥热,脾津不足所致。脾为胃行其津液,今胃中燥 热,
脾受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而致小便频数,肠失濡润, 故见大便
干结。此时治法亦应以润肠通便为主,兼以泄热行气。
本方即小承气汤加火麻仁、杏仁、白芍、蜂蜜组成,虽亦用小承 气汤
泻肠胃之燥热积滞,但实际服用量较小。更取质润多脂之火麻仁、 杏仁、白
芍、蜜蜂,则益阴增液以润肠通便,使腑气通,津液行;二 则甘润可减缓小
承气汤攻伐之力,使下而不伤正,而且原方只服十丸, 以次渐加,都说明本
方意在润肠通便,仍属缓下之剂。对于肠中燥有 积滞的便秘最为适合。老人
与产后肠燥便秘,以及习惯性便秘亦可服 用。
经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 但
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硬,故曰其脾为约。” (《伤寒明理论》) 根据
“燥者润之”、“留者攻之”的原则,故当润肠泻实,宜润肠药 与泻下药同
用。
【化裁】痔疮便秘者,可加桃仁、当归以养血和血,润肠通便;
痔疮出血属胃肠燥热者,可酌加槐花、地榆以凉血止血;燥热伤津较
甚者,可加生地、玄参、石斛以增液通便。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