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风险评价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2.58 KB
- 文档页数:14
环评报告化工化工厂环评表化工厂环评报告一、项目背景化工厂是指以化学合成或者物理变化的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厂。
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高能消耗等特点,以及有害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化工厂的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本报告对化工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旨在评估该厂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概况三、环境影响评价1.废气排放:根据计划生产能力和选用的生产工艺,预测该厂年排放废气100吨,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氨、甲醛等。
废气收集系统和气体处理装置将被安装在主要生产设备上,以最大限度减少废气向大气中排放的程度。
2.废水排放:该厂使用自来水作为生产原料和生活用水,预计年废水排放50万吨,主要成分为有机物、无机盐等。
根据环保法规和排放标准,将建设废水处理系统,通过沉淀、净化等处理工艺使废水达到标准排放要求。
3.废渣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主要为固体废物和废弃物。
该厂计划建设固体废物存放区,对废渣进行分类、包装和密封,然后委托专业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
4.噪声污染防治:根据现场调查,预计化工厂在运行时将产生噪声,为确保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将采取降噪措施,如在厂区周边设置隔音墙、利用噪音吸收材料等,使噪声限制在允许范围内。
5.环境管理与保护:该厂计划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废物处理和排放控制的监管,以及定期的环境监测工作。
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减少环境风险。
四、环境风险评估根据项目特点和所在地环保政策要求,本报告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化工厂生产状况正常时,废气和废水排放将满足国家标准要求,不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但如果生产过程发生事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化工厂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以降低环境风险。
五、环境保护措施为保护环境,建议该化工厂采取以下环保措施:1.完善废气处理系统,控制废气排放,确保符合环保标准。
化工企业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准则1 目的为公司提供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标准方法。
2 适用范围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分公司所有的活动,包括生产、装置、设备、产品和服务等。
3 术语3.1危害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2危害识别是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3.3风险是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故是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3.6事件是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件)。
4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4.1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公司采用的评价方法如下:●直接判断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评价人员可根据所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4.2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方法的使用原则4.2.1 采用直接判断法判断重大风险和一般风险;4.2.2 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预先危险性分析(PHA)确定风险等级;4.2.3 凡是能用直接判断法进行判断的,不在用4.2.2所列方法进行评定。
5 识别危害根源和性质5.1 评价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潜在的危害和环境因素,包括:●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化工厂环评报告书一、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某化工厂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编写,旨在全面评估该化工厂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该工厂的可持续发展和与环境的协调共生。
二、工程概况1. 建设单位:某化工有限公司2. 工程名称:化工厂扩建项目3. 建设地点:某省某市某县4. 建设规模:拟新建炼化车间、仓储区及相关配套设施,总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三、环境现状评价1. 水环境评价1.1 水源保护区距厂区5公里,水质良好。
1.2 建立废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1.3 配套设施中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回收利用雨水资源。
2. 大气环境评价2.1 建设高效的烟气治理设备,减少气体排放量。
2.2 定期对烟囱排气进行监测,确保排放达标。
3. 噪声环境评价3.1 严格控制设备噪声,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环境噪声标准。
3.2 在厂区范围内设置噪声屏障,减少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四、环境影响评价1. 水质影响1.1 废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有害物质,不会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1.2 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对水体质量的影响可控。
2. 大气影响2.1 烟气治理设备能够降低气体排放浓度,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2.2 定期监测烟囱排气,确保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3. 噪声影响3.1 控制设备噪声,使其在周边居民点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3.2 建立噪声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环境保护措施1. 废水处理1.1 建设废水处理系统,通过沉淀、过滤、生物处理等多道工序,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1.2 实施废水回用,减少水资源消耗。
2. 大气治理2.1 安装烟气治理设备,包括脱硫、脱氮、除尘等工艺,保证排放气体的环保指标。
2.2 定期对烟囱排气进行监测,并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噪声控制3.1 采用隔音材料包覆设备,减少噪声传播。
3.2 设置噪声屏障,遮挡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六、环境管理措施1.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明确环境责任及管理制度。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7年第36卷第4期·1534·化 工 进展化工园区多米诺事故风险评价与防控技术综述贾梅生,陈国华,胡昆(华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摘要:定量风险评价是化工厂区或园区预防多米诺效应的主要方法,各类事故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制定及其有效性检验也依赖于多米诺效应定量风险评价的结果。
然而,由于概率风险表征、多米诺场景概率结构、火灾与爆炸致损概率等存在多种不一致或解释不明确的方法模型,使风险评价结果差异性很大,无法更进一步对各类多米诺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进行评估。
本文首先界定了多米诺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对当前文献中相关多米诺效应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明确了多米诺场景概率以及火灾热辐射、爆炸冲击波、爆炸碎片致损概率的计算方法。
另外,还从阈值与安全距离、安全容量及布局优化、安全屏障与防火隔热层、安全与应急管理决策支持、安防与脆弱性分析及灾害衍生事故等方面对多米诺事故防控技术进行了评述。
最后,指出以目标设备为核心的各类致损概率计算方法,即设备易损性,是后续研究的关注焦点。
关键词:多米诺效应;风险评价;致损概率;设备易损性;安全;化工园区 中图分类号:TQ086;X9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7)04–1534–10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7.04.050Review of risk assessment and pre-control of Domino effect inChemical Industry ParkJIA Meisheng ,CHEN Guohua ,HU Kun(Institute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Domino effects (DMQRA )is the key method to be used to prevent Domino accidents in chemical plants or parks. Also ,the various pre-control measures and their availability evaluations are based on the result of DMQRA. However ,there are many inconsistent or unclear interpreted modes and methods for presentation of probability risk ,probability structure of Domino scenarios and damage probabilities of target equipment exposed to fire or blast such that the obtained DMQRA results are in a great variability. Moreover ,it is hard to evaluate the specific pre-control measures.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 concept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Domino effect are clearly defined. Then through carefully analyzing of the various DMQRA methods in literature ,the probability structure of Domino scenario and damage probabilities of target equipment attacked by fire thermal radiation ,blast wave overpressure and blast fragments are outlined clearly. In addition ,damage thresholds ,safety distances ,safety inventories ,layout optimization ,safety barriers ,thermal insulations ,decision supporting for safe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security ,resilience and natural hazards triggering for domino effect are reviewed in detail. Finally ,it is figured out that the advanced methods for calculating of damage probabilities of target equipment exposed to fire ,blast and other第一作者:贾梅生(1988—),男,博士研究生。
化工企业安全现状风险评价技术研究化工企业是生产化学产品的企业,其具有生产规模大、设备设施复杂、原辅料多样性和危险性、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反应性大等特点。
化工企业的生产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如火灾、爆炸、泄漏等,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企业和周围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化工企业的安全现状和风险评价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化工企业安全现状1. 安全管理现状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生产管理、环境管理、安全检查、事故应急预案等。
目前,大部分化工企业存在着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不清晰、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安全设施不完备等问题。
尤其是一些小型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2. 设备设施现状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设施涉及到高温、高压、腐蚀等多种因素,存在着易燃易爆、容器泄漏等安全隐患。
而一些老化设备、设施维护不到位、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更加加剧了安全风险。
3. 人员素质现状化工企业的人员素质对安全生产有着直接影响。
一些化工企业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大、培训不足、操作技能低下等问题,这些都容易导致操作不当、维护不善等问题引发事故。
二、风险评价技术研究1. 风险识别技术风险识别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风险识别技术主要包括风险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HAZOP技术等。
通过对生产过程和设备设施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从而为后续的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风险评价是对已识别的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进行进一步评估,确定其可能导致的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
目前,风险评价技术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随机事件树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等。
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评估风险的大小和程度,为制定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风险控制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目前,风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事故树分析法、安全审查技术、安全防护技术、应急预案技术等。
目录附图:附图一:企业地理位置图附图二:厂区平面布置图附图三:周边环境关系图附图四: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1、前言所谓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事件,它具有危害性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同时风险发生的概率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倘若一旦发生,其破坏性极强,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严重破坏。
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能够达到可接受水平。
在评估中把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防护作为评价重点,关注事故对厂界外环境的影响。
对于淄博晨鑫化工有限公司而言,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和处理的危险物质主要是氯气、黄磷、三氯化磷,黄磷属于可燃物品,遇明火会引发火灾爆炸;氯气属于剧毒物品、黄磷属于有毒物品。
因此,以上物品作为企业环境风险分析的重要因子,最具威胁的环境风险事故部位氯气储存区域、三氯化磷罐区、黄磷池库。
根据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淄博晨鑫化工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需开展环境风险评估,通过分析企业各类事故衍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识别环境危害因素,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的关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2、总则2.1编制原则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是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评估过程和结果的总体描述,是提供环境管理与风险决策的重要依据。
报告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全面、细致地进行现状调查;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估,如实反映企业的环境风险水平。
评估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必须符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的要求。
探析化工企业安全评估的风险评价技术与要点摘要:化工企业的安全风险因素相对较多,因此必须对其开展安全风险评价,从而有利于控制风险,保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化工企业及其安全风险评价,对化工企业安全评估的主要风险评价技术及其要点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评价技术;要点化工企业生产会涉及到诸多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化工企业需要合理运用风险评价技术进行安全评估,从而控制不安全风险因素。
一、化工企业及其安全风险评估的概述现阶段化工企业普遍存在品种多、行业复杂、生产危险性大以及设备稳定性难以掌握的特点,其原料、半成品、副产品以及成品大部分都具有易燃易爆的属性,这些就决定了化工企业属于高危险行业,也是落实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行业之一。
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识别安全事故的危害、评估危害的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措施及管理。
化工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能为全面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评估出不同环境或不同时期的安全风险重点,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宣传教育、行政、技术及监督等措施和手段,推动化工企业各阶层员工做好每项安全工作。
二、化工企业安全评估的主要风险评价技术1、定性风险评价技术。
化工企业安全评估的定性风险评价技术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法、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等。
安全检查表法主要是通过现场观察、访问等方式对危险因素与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安全等级进行评价,具有操作简单等优势,但只能获取定性评价结果。
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法主要是根据系统故障类型、成因等情况分析故障的影响等级,其分析结果较为详细,但是分析过程较为复杂。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是通过危险因素等各方面情况评定具体的危险等级,操作也比较简单,但是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法指的是对事故的原因与后果进行分析,但是也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2、定量风险评价技术。
罐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一、背景在化工厂的生产过程中,罐区是一个重要的区域,其中存放着许多化学品。
这些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发生泄漏或者爆炸等事故,将会给周围的环境和人员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罐区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至关重要。
二、辨识危险源1.化学品的危险性识别在对罐区进行危险源辨识之前,首先需要对存放在罐区里面的化学品进行危险性识别。
常见的危险性包括燃爆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
可以通过检查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或者咨询化学品的供应商等方式获得危险性信息。
2.罐区的结构和环境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需要考虑罐区的结构和环境因素。
例如,罐区是否有防爆门、放置的位置是否安全、空气是否流通、是否有防火设施等等。
这些因素也会对罐区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3.作业方式除了化学品的危险性和环境因素,作业方式也是影响罐区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罐区内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程序、是否有正确的PPE、是否有足够的工作人员等等。
这些因素也会对罐区的危险源产生影响。
三、风险评价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罐区的风险进行评价。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识别罐区存在何种危险以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必要性。
下面是罐区风险评价表:危险源名称危险源描述可能导致的事故具体评价项风险等级建议控制措施•危险源名称:描述罐区内可能导致风险的源头。
•危险源描述:对相应的危险源进行描述。
•可能导致的事故:对如果危险发生罐区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进行描述。
•具体评价项:对危险进行风险评价的具体项目,包括概率、影响程度、风险等级等。
•风险等级:对罐区面临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划分。
•建议控制措施:对如何降低罐区风险的建议。
四、结论通过对罐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的源头、事故的后果及其发生的概率,以及如何降低罐区风险。
这些评估结果为罐区安全管理提供了指导,有助于制定有效的管理计划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罐区的安全性。
风险评价报告 1、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风险管理,识别和评价作业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消除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风险,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
2、范围 公司液氧、液氮、液氩、二氧化碳的充装而和储存、运输及经营及与其有关的活动。
3、评价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本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和技术标准。 4、风险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4.1风险评价程序见下表: 4.2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预危险性分析(PH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等。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风险评价小组主要选择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进行风险评价,同时选择 JHA评价方法确定风险等级。
4.2.1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4.2.2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4.3确定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依据评价准则确定,其风险度(R)等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的乘积。计算方法为:
监
测
审 R=L×S 4.4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准则按表1确定。 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过去曾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定期进行监测,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4.5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性准则按表2确定。 表2 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判断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害程度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范围 社会影响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死亡 >50 整个系统国内 4 潜在违反法律法丧失劳动>25 2套装置省、市
3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套装置或设备 行业或地区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 轻微受伤或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 公司及周边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 没有影响
4.6风险的等级判定准则按表3确定。 表3 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和控制措施 风险风险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 重大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
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即整改
15-16 较大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限期整改
9-12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限期整改4-8较轻可考虑完善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隐患部门<4轻微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5、危险性分析
5.1物料危险性分析 本公司主要有液氧、液氮、液氩、二氧化碳的充装和储存、运输及经营主要危险物质的危险特性分析
危险有害物料本身存在的危险性分述如下。 1)低温液态氮与压缩氮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如在常压下汽化产生的氮气过量,可使空气中的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危险特性: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2)压缩氩(类似物压缩氦、氪、氖等 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液态氩可致皮肤冻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常气压下无毒,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危险特性: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3)液态与压缩CO2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冻伤。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 危险特性: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4) 低温液态氧与压缩氧 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 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危险特性:本品助燃,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皮肤接触液氧可致冻伤。 本公司生产和储存的氧气为助燃气体,遇火源和油污或可燃物会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
液氧、液氮、液氩、二氧化碳中存在的杂质可以使液体介质带电,当与容器壁摩擦、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的撞击均会产生静电聚集。由于这些过程介质电阻率高,导电性能差,所产生的静电不易消失,这些静电积聚一定程度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因此,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液体静电聚集的危险。 液氮、液氩、二氧化碳等对人体均有窒息性,在运输、储存、装卸过程中,由于泄露和挥发,由于泄露过多,一定空间内的气体浓度升高容易发生人员窒息的情况,要防止这些化学物质的挥发、泄露和操作不当带来的风险。
5.2充装过程中的危险性分析 根据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储存和装卸实际情况,可能发生的危险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冻伤、磕碰和环境污染等。
1)化学品泄露 a. 充装时化学品泄露; b. 装卸和搬运时野蛮操作导致包装破损产生泄露; c. 车辆运输时碰撞导致气瓶破坏产生泄露; d. 库存时堆码不合规范导致倾倒、冲撞致气瓶破坏产生泄露; e. 互为禁忌物堆放一起,导致发生化学反应; f. 充装排和气瓶阀门泄露; g. 冲撞导气管泄露。 2)火源产生 a.明火源,动火作业、违章动火和吸烟及其他违章操作; b.电气火花; c.静电火花; d.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和设备; e.车辆尾气火法; f.雷电火花 g.其他产生火花原因。 由于操作人员失误和其他原因造成液态氧、氮、氩、二氧化碳泄露或溅撒到人体皮肤和器官上造成冻伤,或因操作不当和操作人员操作时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造成冻伤。
公司经营如氮气、氩气等对人体均有窒息伤害,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均会接触化学品,或者由于违章操作或未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导致与化学品直接接触,长期接触有毒物品会导致中毒和窒息。
生产过程中化学品包装随处乱丢,有毒物品的挥发,发生化学品泄漏事件均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主要储存氧气、氮气、氩气、二氧化碳压缩气体,这些物品均是有毒易燃品,当发生泄漏或空气中易燃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火会产生火灾、爆炸事故。
6、风险评价 6.1生产过程风险评价 序号 工作步骤 危害 控制措施 1 卸料 人员受伤、财产损失、 佩戴劳动防护用品、设备维护和保养,设备检查、禁火禁烟、2 储罐储存 人员受伤、设备损坏 防爆电器、设备维护、设备检查、禁火禁烟、漏电保护、静3 汽化 人员受伤、财产损失、 防爆电器、设备维护、设备检
查、禁火禁烟、漏电保护、静4 充装 人员受伤、设备损坏 防爆电器、设备维护、设备检
查、禁火禁烟、设备维护保养、
5 气瓶储存 人员受伤、财产损失、 防爆电器、安全检查、禁火禁烟、使用专用夹具、安全检查、6 搬运 人员受伤、火灾爆炸、 装卸管理制度、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检查、禁火禁烟 7 运输 车辆损坏、人员伤亡、 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危化品运输规则、安全检查 6.2设备风险评价
序号 设备名称 危害 控制措施 1 液体储罐 泄露、爆炸、冻伤、设备损坏、人员伤亡 1日常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