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
- 格式:doc
- 大小:736.00 KB
- 文档页数:13
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定义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应用格式:∵OC是∠AOB的角平分线,∴∠AOC=∠BOC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应用格式:∵OP 是∠AOB的平分线,PD⊥OA,PE⊥OB,∴PD = PE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判定方法一:定义法应用格式:∵∠AOC=∠BOC,∴OC是∠AOB的角平分线判定方法二:点距法应用格式:∵PD⊥OA,PE⊥OB,PD=PE.∴点P 在∠AOB的平分线上.注意:距离—垂直A DOPEC线段垂直平分线1.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应用格式:∵直线P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PC⊥AB,AC=BC.2.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应用格式:∵PC⊥AB,AC =CB (因为PC是AB的垂直平分线)∴PA =PB,3.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作用1:判断一个点是否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应用格式:∵PA =PB,∴点P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作用2:判断一条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法判定方法一:定义法应用格式:∵AC =CD,PC ⊥AB,∴直线PC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判定方法二:两点法应用格式:∵MA=MB,PA =PB,∴直线PM 是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PA BCPA BCM等腰三角形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应用格式:∵AB=AC (已知) ∴∠B=∠C (等边对等角)性质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知一推二).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AD 是底边BC 的高(_AD_ ⊥_BC_) , AD 是底边BC 的中线(_BD_ =_CD_)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应用格式:在△ABC 中, ∵∠B=∠C , (注意:两角需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 AC=AB (等角对等边) 即△ABC 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一:三边法 判定方法二:三角法 判定方法三:等腰三角形法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应用格式:∵ 在Rt∵ABC 中,∵C =90°,∵A =30°,∵ BC =21AB .ABCDABC。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则其顶角为________.2.如图,△ABC中,AB=AC,BC=6cm,AD平分∠BAC,则BD=________cm.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60°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50° B.80°C.50°或80° D.40°或65°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AB=AD=DC,∠BAD=40°,求∠C的度数.6.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在△ABC中,∠A=40°,∠B=70°,则△ABC为()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2.已知△ABC中,∠B=50°,∠A=80°,AB=5cm,则AC=________.3.如图,在△ABC中,AD⊥BC于点D,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其可以确定△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已知△ABC中,∠A=36°,AB=AC,BD为∠ABC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________个等腰三角形.5.如图,D是△ABC的BC边上的中点,DE⊥AC,DF⊥AB,垂足分别是E,F,且DE=DF.求证:AB=AC.6.如图,AB∥CD,直线l交AB于点E,交CD于点F,FG平分∠EFD交直线AB于点G.求证:△EFG是等腰三角形.13.3.2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如图,a∥b,等边△ABC的顶点B,C在直线b上,则∠1的度数为________.第1题图第3题图2.在△ABC中,∠A=60°,现有下面三个条件:①AB=AC;②∠B=∠C;③∠A=∠B.能判定△ABC为等边三角形的有________.3.如图,在等边△ABC中,BD⊥AC于D,若AB=4,则AD=________.4.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BD=90°,BD=BC,连接AD交BC于点E,求∠BAD 的度数.5.如图,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CD.求证:(1)△ABE≌△ACD;(2)△ADE为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如图,在Rt△ABC,∠C=90°,∠A=30°,AB=10,则BC的长度为( ) A.3 B.4 C.5 D.6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如图,在△ABC中,∠C=90°,AC=3,∠B=30°,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的长不可能是( )A.3.5 B.4.2 C.5.8 D.7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上一点,BD=2,DE⊥BC交AB于点E,则BE的长为________.4.如图,△ABC是边长为20的等边三角形,点D是BC边上任意一点,DE⊥AB于点E,DF ⊥AC于点F,求BE+CF的值.5.如图所示是某种帐篷支架屋顶的侧面示意图,它是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已知中柱BD垂直于底边AC,支柱DE垂直于腰AB,测得BE=1米,求AB的长.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1.已知点A,点B都在直线l的上方,试用尺规作图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得PA+PB 的值最小,则下列作法正确的是( )2.如图,已知直线l外不重合的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C,使得AC+BC的长度最短,作法为:①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②连接AB′与直线l相交于点C,则点C为所求作的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没有运用到的知识或方法是( )A.转化思想B.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点P是直线l上的一点,线段AB∥l,能使PA+PB取得最小值的点P的位置应满足的条件是( )A.点P为点A到直线l的垂线的垂足B.点P为点B到直线l的垂线的垂足C.PB=PAD.PB=AB4.如图,在直线l的两侧分别有A和B两点,试在直线l上确定一点P,使点P到点A和到点B的距离之和最短,并说明理由.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80° 2.3 3.C 4.C5.解:∵AB =AD ,∴∠B =∠ADB .由∠BAD =40°,得∠B =∠ADB =70°.∵AD =DC ,∴∠DAC =∠C ,∴∠C =12∠ADB =35°.6.证明:如图,连接AD .∵AB =AC ,D 是BC 的中点,∴AD 平分∠BAC ,∴∠EAD =∠F AD .在△AED 和△AFD 中,⎩⎪⎨⎪⎧AE =AF ,∠EAD =∠F AD ,AD =AD ,∴△AED ≌△AFD (SAS),∴DE =DF .第2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A 2.5cm 3.BD =CD (答案不唯一) 4.35.证明:∵D 是BC 的中点,∴BD =CD .在Rt △BDE 和Rt △CDF 中,∵DE =DF ,BD =CD ,∴Rt △BDE ≌Rt △CDF (HL),∴∠B =∠C ,∴AB =AC .6.证明:∵FG 平分∠EFD ,∴∠GFD =∠EFG .∵AB ∥CD ,∴∠EGF =∠GFD ,∴∠EFG=∠EGF ,∴△EFG 是等腰三角形.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60° 2.①②③ 3.2 4.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ABC =60°.∵BD =BC ,∴AB =BD ,∴∠BAD =∠BDA .∵∠CBD =90°,∴∠ABD =90°+60°=150°,∴∠BAD =12×(180°-150°)=15°.5.证明:(1)∵△ABC 为等边三角形,∴∠BAC =60°,AB =AC .在△ABE 与△ACD 中,⎩⎪⎨⎪⎧AB =AC ,∠1=∠2,BE =CD ,∴△ABE ≌△ACD . (2)由(1)知△ABE ≌△ACD ,∴AE =AD ,∠CAD =∠BAE =60°,∴△ADE 是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C 2.D 3.44.解:∵△ABC 是边长为20的等边三角形,∴∠B =∠C =60°,∴在Rt △BED 中,∠EDB=30°,∴BE =12BD .同理可得,CF =12CD ,∴BE +CF =12BD +12CD =12BC =10.5.解:∵BD ⊥AC ,DE ⊥AB ,∴∠ADB =∠DEB =90°.∵在Rt △ABD 中,∠A =30°,∴∠ABD=60°,AB =2BD .∴在Rt △BDE 中,∠BDE =30°,∴BD =2BE =2米,∴AB =4米.13.4 课题学习 最短路径问题1.D 2.D 3.C4.解:连接AB 与直线l 的交点即为点P ,图略.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
,则其顶角为________ ・2.如图,HABC中…13=∕C, BC=6cm, JD 平分ZBAC.则BD= _________________ c m.第3题图3.如图,'ABC中,-lδ=FC, D为EC中点,ZBAD=35。
,则ZC的度数为()A.35oB. 45。
C・ 55。
D・ 60o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
,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 50o B. 80oC. 50。
或80。
D・ 40。
或65。
5.如图,在Z∖J5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AB=.-ID=DC, ZAW=40°,求ZC 的度数.6.如图,ΔJBCΦ, .IB=AC9 D 是EC 的中点,E, F分别是.1B. JC±的点,且AE=AF. 求证:DE=DF.1. 在 ∕∖ABC 中,ZJ=40% Z5 = 70o ,则 MBC 为()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2. 已知ΔJPC 中,Z5=50% ZJ = 80c , -lδ=5cm.则 AC= 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在ΛABC 中,-Q 丄BC 于点Zh 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苴可以确定AlSC 为等腰三角形,则添加的条件是 ________ ・第3题图4. 如图,已知NlBC 中,ZJ = 36% AB=AC, BD 为ZABC 的平分线,则图中共有 _______________ 个等腰三角形.5. 如图,D 是ZXJ5C 的BC 边上的中点,DE 丄AC. DFLAB.垂足分别是E, F,且DE=DF 求证:AB=AC.6.如图,肋〃 CZ λ直线/交,松于点E,交CD 于点F, FG 平分ZEFD 交直线曲于点G 求证:ZLEFG 是等腰三角形.第4题图13・3.2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a∕∕b.等边MBC的顶点D C在直线b上,则Zl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题图第3题图2.在∕∖ABC中,ZJ=60°,现有下面三个条件:®ZB=ZC;③ZA=ZB.能判定Z∖J5C为等边三角形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在等边AABC中,BD丄AC于D∙若,松=4,则AD= ________________ ・4.如图,ΔJ J9C是等边三角形,ZCBD=90°. BD=BC.连接.10交BC于点求ZBAD 的度数.5・如图,E是等边AABC中JC边上的点,Z1 = Z2, BE=CD.求证: (I)ZUEE 竺ZUS⑵AADE为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含30。
《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1.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我们在前两节课研究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我们知道,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演示课件)1.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到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3.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同伴交流.(教师应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时间)[生甲]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又由三角形三内角和定理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都等于60°.[生乙]等腰三角形已有两边分别相等,所以我认为只要腰和底边相等,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生丙]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分别都等于60°,我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也就是说这个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此时,部分同学同意此生看法,部分同学不同意此生看法,引起激烈的争论,•教师可让同学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生丁]我不同意这个同学的看法,•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满足这个条件都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角对等边,三个内角都是60°,所以它们所对的边一定相等,但这一问题中“已知是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是等边三角形”,•我觉得他给的条件太多,浪费![师]给三个角都是60°,这个条件确实有点浪费,那么给什么条件不浪费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Ⅱ.导入新课探索等腰三角形成等边三角形的条件.[生]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师]你能给大家陈述一下理由吗?[生]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顶角是6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和就是180°-60°=12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是相等的,•所以每个底角分别是120°÷2=60°,则三个内角分别相等,根据等角对等边,•则此时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相等的,即顶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生]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同样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师]从同学们自主探索和讨论的结果可以发现:•在等腰三角形中,•不论底角是60°,还是顶角是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结论吗?[生]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结论的证明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点,难点是意识到分别讨论60°的角是底角和顶角两种情况.这是一种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师要关注学生得出证明思路的过程,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师]你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或受到了何种启示?[生]我发现我的证明过程没有意识到“有一个角是60°”,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两种情况:(1)这个角是底角;(2)这个角是顶角.也就是说我们思考问题要全面、周到.[师]我们来看有多少同学意识到分别讨论60°的角是底角和顶角的情况,•我们鼓掌表示对他们的鼓励.今天,我们探索、发现并证明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我们在证明这个定理的过程中,还得出了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是什么呢?[生]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证明这个结论.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已知:如图,在△ABC 中,∠A=∠B=∠C .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 , ∴BC=AC (等角对等边). 又∵∠A=∠C ,∴BC=AC (等角对等边).∴AB=BC=AC ,即△ABC 是等边三角形.[师]这样,我们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就可以得到. (演示课件)AB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师]有了上述结论,我们来学习下面的例题,体会上述定理. (演示课件)[例4]如图,课外兴趣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得∠APB=60°,AP=BP=200m ,•他们便得出一个结论:A 、B 之间距离不少于200m ,他们的结论对吗?分析:我们从该问题中抽象出△APB ,由已知条件∠APB=60°且AP=BP ,•由本节课探究结论知△APB 为等边三角形.解:在△APB 中,AP=BP ,∠APB=60°, 所以∠PAB=∠PBA=(180°-∠APB )=(180°-60°)=60°. 于是∠PAB=∠PBA=∠APB .从而△APB 为等边三角形,AB 的长是200m ,•由此可以得出兴趣小组的结论是正确的.Ⅲ.随堂练习(一)课本P54练习 1、2.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它们分别是什么线段? 答案: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它们分别是三个角的平分线(或是三条边上的中线或三条边上的高线).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上的高,∠BDE=∠CDF=60°,•图中有哪些与BD 相等的线段?答案:BD=DC=BE=EA=CF=FA=DE=DF . (二)补充练习1212E DCA BF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D ,BD 、C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E 、F ,求证:BE=CF .证明:连结DE 、DF ,则BE=D E ,DF=CF .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 ,得∠1=30°,故∠2=30°,从而∠DEF=60°.同理∠DFE=60°, 故△DEF 是等边三角形. DE=DF , 因而BE=CF .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自主探索、思考了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并对这个结论的证明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这节课我们学的定理非常重要,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56─5、6、7、10题. (二)预习P55~P56. Ⅵ.活动与探究探究: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上分别截取AD=AE .△ADE 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结果:已知: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为边AB 、AC 上两点,且AD=AE .判断△A DE•是否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解:△ADE 是等边三角形,21E DCABFE DCAB∵△ABC是等边三角形,∴∠A=60°.又∵AD=AE,∴△ADE是等腰三角形.∴△ADE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板书设计§12.3.2 等边三角形(一)一、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问题: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应用例题讲解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参考例题1.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解:在△ABC中,∵AB=AC(已知),DA B∴∠B=∠C (等边对等角). ∴∠B=∠C=(180°-∠BAC )=4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D ⊥BC (已知),∴∠BAD=∠CAD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BAD=∠CAD=50°.2.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中线,延长BC 到E ,使CE=CD . 求证:DB=DE .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BD 是中线, ∴BD ⊥AC ,∠ACB=60°,∠DBC=30°. 又∵CD=CE , ∴∠CDE=∠E=∠ACB=30°. ∴∠DBC=∠E . ∴DB=DE .3.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E ∥BC ,交AB 、AC 于D 、E .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A=∠B=∠C (等边三角形各角相等). ∵DE ∥BC ,∴∠ADE=∠B ,∠AED=∠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ADE=∠AED .∴△ADE 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2.3.2 等边三角形(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1212ED ABDCAE B(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学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具准备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具有什么性质.大家可能已猜到,我让大家准备好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它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呢?问题: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Ⅱ.导入新课(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生]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摆出了如下两个三角形.其中,图(1)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BD ≌△ACD ,所以AB=AC ,又因为Rt △ABD 中,∠BAD=60°,所以∠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生]图(1)中,∠B=∠C=60°,∠BAC=∠BAD+∠CAD=30°+30°=60°,所以∠B=∠C=∠BAC=60°,即△ABC 是等边三角形.[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自己拼成的图(1)是等边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吗?[生]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师]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你能证明它吗?[生]可以,在图(1)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BC=AC .•而∠ADB=90°,即AD ⊥BC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DC=BC .所以BD=AB ,•即在Rt △ABD 中,∠BAD=30°,它所对的边BD 是斜边AB 的一半.[师生共析]这位同学能结合前后知识,把问题思路解释得如此清晰,很了不起.•下面我们一同来完成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 求证:BC=AB . (1)D C AB(2)D CAB121212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 证明:在△ABC 中,∠ACB=90°,∠BAC=30°,则∠B=60°. 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如下图) ∵∠ACB=60°, ∴∠ACD=90°. ∵AC=AC ,∴△ABC ≌△ADC (SAS ).∴AB=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C=BD=AB . [师]这个定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例题.(演示课件)[例5]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D 、DE 要多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AD ,BC=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AB .解:因为DE ⊥AC ,BC ⊥AC ,∠A=30°,由定理知BC=AB ,DE=AD , 所以BD=×7.4=3.7(m ).又AD=AB ,所以DE=AD=×3.7=1.85(m ).答:立柱BC 的长是3.7m ,DE 的长是1.85m .ABDC A1212121214121212121212D C AEB[师]再看下面的例题.[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 ,求腰上的高.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CD 的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DC 中,AC=2a ,而∠DAC 是△ABC 的一个外角,•则∠DAC=15°×2=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 .解:∵∠ABC=∠ACB=15°, ∴∠DAC=∠ABC+∠BAC=30°. ∴CD=AC=a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师]下面我们来做练习. Ⅲ.随堂练习 (一)课本P56练习Rt △ABC 中,∠C=90°,∠B=2∠A ,∠B 和∠A 各是多少度?边AB 与BC•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B=60°,∠A=30°,AB=2BC . (二)补充练习1.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AB . 证明:在Rt △ABC 中,∠A=30°, ∴BC=AB . 在Rt △BCD 中,∠B=60°, ∴∠B CD=30°.∴BD=BC . ∴BD=AB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1214121214DC AD CAB对边分成两条线段.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 求证:CD=2AD .证明:在Rt △ABC 中,∠A=90°,∠ABC=2∠C , ∴∠ABC=60°,∠C=30°. 又∵BD 是∠ABC 的平分线, ∴∠ABD=∠DBC=30°. ∴AD=BD ,BD=CD . ∴CD=2AD .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推理证明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这个定理是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58─11、12、13、14题. (二)预习P60~P61,并准备活动课.1.找出若干个成轴对称的汉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 2.思考镜子对实物的改变. Ⅵ.活动与探究在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过程:可以从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辅助线的作法中得到启示.结果: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C=90°,BC=AB . 求证:∠B AC=30°.证明:延长BC 到D ,使CD=BC ,连结AD . ∵∠ACB=90°, ∴∠ACD=90°.1212DCAB(1)C AB又∵AC=AC ,∴△ACB ≌△ACD (SAS ). ∴AB=AD . ∵CD=BC ,∴BC=BD . 又∵BC=AB ,∴AB=BD . ∴AB=AD=BD ,即△ABD 为等边三角形. ∴∠B=60°.在Rt △ABC 中,∠BAC=30°. 板书设计§12.3.2 等边三角形(二) 一、定理的探究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二、范例分析 三、随堂练习 四、课时小结 五、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例题1.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N=BM .证明:△ACM 与△CBN 是等边三角形. ∴∠ACM=∠BCN .∴∠ACM+∠MCN=∠BCN+∠NCM , 即∠ACN=∠MCB . 在△ACN 和△MCB 中,1212(2)DC ABCBMN∴△ACN≌△MCB(SAS).∴AN=BM.2.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AC,∠BAC=30°,AB=10cm,•CB1⊥AB,B1C⊥AC1,垂足分别是B1、C1,那么BC的长是多少?解:在Rt△ABC中,∠CAB=30°,AB=10cm.∴BC=AB=5cm.∵CB1⊥AB,∴∠B+∠BCB1=90°.又∵∠A+∠B=90°,∴∠BCB1=∠A=30°.在Rt△ACB1中,BB1=BC=2.5cm.∴AB1=AB-BB1=10-2.5=7.5(cm).∴在Rt△AB1C1中,∠A=30°.∴B1C1=AB1=×7.5=3.75(cm).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第四篇图形的性质专题18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名师点晴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解决等腰三角形的有关计算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会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会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会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归纳1:等腰三角形基础知识归纳: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基本方法归纳: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 <a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 =180°—2∠B ,∠B =∠C =2180A ∠-︒ 注意问题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经常用来计算三角形的角的有关问题,并证明角相等的问题.【例1】(2019内蒙古包头市,第10题,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4,且a 、b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12x +m +2=0的两根,则m 的值是( )A .34B .30C .30或34D .30或36归纳 2:等边三角形基础知识归纳: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基本方法归纳: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这条线段的两端距离相等;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注意问题归纳: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例2】(2019四川省宜宾市,第7题,3分)如图,∠EOF的顶点O是边长为2的等边△ABC的重心,∠EOF 的两边与△ABC的边交于E,F,∠EOF=120°,则∠EOF与△ABC的边所围成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32B.235C.33D.34归纳3: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归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作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基本方法归纳:(1)两个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注意问题归纳:注意区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它的逆命题不能直接使用.【例3】(2019山东省东营市,第14题,3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腰长为23,则它的周长是.归纳4:勾股定理基础知识归纳: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基本方法归纳: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注意问题归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是判定直角三角形一种常用的方法,通常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起来考查.【例4】(2019北京,第12题,2分)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P AB+∠PBA= °(点A,B,P是网格线交点).【2019年题组】一、选择题1.(2019四川省内江市,第9题,3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6,腰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2﹣8x+15=0的一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16B.12C.14D.12或162.(2019宁夏,第5题,3分)如图,在△ABC中AC=BC,点D和E分别在AB和AC上,且AD=AE.连接DE,过点A的直线GH与DE平行,若∠C=40°,则∠GAD的度数为()A.40°B.45°C.55°D.70°3.(2019山西省,第5题,3分)如图,在△ABC中,AB=AC,∠A=30°,直线a∥b,顶点C在直线b上,直线a交AB于点D,交AC与点E,若∠1=145°,则∠2的度数是()A.30°B.35°C.40°D.45°4.(2019衢州,第7题,3分)“三等分角”大约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由古希腊人提出来的,借助如图所示的“三等分角仪”能三等分任一角.这个三等分角仪由两根有槽的棒OA,OB组成,两根棒在O点相连并可绕O转动、C点固定,OC=CD=DE,点D、E可在槽中滑动.若∠BDE=75°,则∠CDE的度数是()A.60°B.65°C.75°D.80°5.(2019湖北省荆州市,第5题,3分)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B,C分别落在∠MON的边OM,ON上,若OA=OC,要求只用无刻度的直尺作∠MON的平分线.小明的作法如下:连接AC,BD交于点E,作射线OE,则射线OE 平分∠MON.有以下几条几何性质:①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小明的作法依据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6.(2019湖南省常德市,第7题,3分)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图中所有三角形均相似,其中最小的三角形面积为1,△ABC的面积为42,则四边形DBCE的面积是()A.20B.22C.24D.267.(2019湖南省长沙市,第12题,3分)如图,△ABC中,AB=AC=10,tanA=2,BE⊥AC于点E,D是线段BE上的一个动点,则CD55BD的最小值是()A.25B.45C.53D.108.(2019辽宁省丹东市,第7题,3分)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2,它的另外两条边的长度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6x+k=0的两个实数根,则k的值是()A.8B.9C.8或9D.129.(2019台湾,第4题,3分)图1的直角柱由2个正三角形底面和3个矩形侧面组成,其中正三角形面积为a,矩形面积为b.若将4个图1的直角柱紧密堆叠成图2的直角柱,则图2中直角柱的表面积为何?()A.4a+2b B.4a+4b C.8a+6b D.8a+12b10.(2019甘肃省天水市,第8题,4分)如图,等边△OAB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A.(1,1)B.(3C.3,1)D.33)11.(2019内蒙古赤峰市,第14题,3分)如图,小聪用一张面积为1的正方形纸片,按如下方式操作:①将正方形纸片四角向内折叠,使四个顶点重合,展开后沿折痕剪开,把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扔掉;②在余下纸片上依次重复以上操作,当完成第2019次操作时,余下纸片的面积为()A .22019B .201812C .201912 D .20201212.(2019台湾,第9题,3分)公园内有一矩形步道,其地面使用相同的灰色正方形地砖与相同的白色等腰直角三角形地砖排列而成.如图表示此步道的地砖排列方式,其中正方形地砖为连续排列且总共有40个.求步道上总共使用多少个三角形地砖?( )A .84B .86C .160D .16213.(2019四川省内江市,第10题,3分)如图,在△ABC 中,AB =2,BC =3.6,∠B =60°,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ADE ,当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时,则CD 的长为( )A .1.6B .1.8C .2D .2.614.(2019四川省成都市,第5题,3分)将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和矩形纸片按如图方式叠放在起,若∠1=30°,则∠2的度数为( )A .10°B .15°C .20°D .30°15.(2019四川省眉山市,第11题,3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BC =8,过对角线交点O 作EF ⊥AC 交AD 于点E ,交BC 于点F ,则DE 的长是( )A.1B.74C.2D.12516.(2019四川省绵阳市,第10题,3分)公元三世纪,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赵爽弦图”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25,小正方形面积是25,则(sinθ﹣cosθ)2=()A.15B.55C.355D.9517.(2019滨州,第10题,3分)满足下列条件时,△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为()A.AB41=,BC=4,AC=5B.AB:B C:A C=3:4:5C.∠A:∠B:∠C=3:4:5D.|cosA12-|+(tanB33-)2=018.(2019聊城,第11题,3分)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BAC=90°,一个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BC边的中点O重合,且两条直角边分别经过点A和点B,将三角尺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任意一个锐角,当三角尺的两直角边与AB,AC分别交于点E,F时,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E+AF=AC B.∠BEO+∠OFC=180°C.OE+OF2=BC D.S四边形AEOF12=S△ABC19.(2019江苏省苏州市,第10题,3分)如图,在△ABC中,点D为BC边上的一点,且AD=AB=2,AD⊥AB.过点D作DE⊥AD,DE交AC于点E.若DE=1,则△ABC的面积为()A.42B.4C.25D.820.(2019浙江省宁波市,第9题,4分)已知直线m∥n,将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ABC按如图方式放置,其中斜边BC与直线n交于点D.若∠1=25°,则∠2的度数为()A.60°B.65°C.70°D.75°21.(2019浙江省宁波市,第12题,4分)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A.直角三角形的面积B.最大正方形的面积C.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D.最大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22.(2019浙江省湖州市,第9题,3分)在数学拓展课上,小明发现:若一条直线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平分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如图是由5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P是其中4个小正方形的公共顶点,小强在小明的启发下,将该图形沿着过点P的某条直线剪一刀,把它剪成了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剪痕的长度是()A.22B.5C.352D.1023.(2019海南,第12题,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B=5,BC=4.点P是边AC上一动点,过点P 作PQ∥AB交BC于点Q,D为线段PQ的中点,当BD平分∠ABC时,AP的长度为()A.813B.1513C.2513D.321324.(2019湖北省咸宁市,第2题,3分)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A.B.C.D.25.(2019湖北省黄石市,第8题,3分)如图,在△ABC中,∠B=50°,CD⊥AB于点D,∠BCD和∠BDC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F为边AC的中点,CD=CF,则∠ACD+∠CED=()A.125°B.145°C.175°D.190°26.(2019辽宁省朝阳市,第7题,3分)把Rt△ABC与Rt△CDE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摆放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使两个直角顶点重合,两条斜边平行,若∠B=25°,∠D=58°,则∠BCE的度数是()A.83°B.57°C.54°D.33°27.(2019辽宁省锦州市,第7题,2分)在矩形ABCD中,AB=3,BC=4,M是对角线BD上的动点,过点M作ME ⊥BC于点E,连接AM,当△ADM是等腰三角形时,ME的长为()A.32B.65C.32或35D.32或65二、填空题28.(2019四川省宜宾市,第16题,3分)如图,△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A、C、E在同一直线上,AD 与BE、BC分别交于点F、M,BE与CD交于点N.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①AM=BN;②△ABF≌△DNF;③∠FMC+∠FNC=180°;④111 MN AC CE=+29.(2019自贡,第18题,4分)如图,在由10个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构成的网格图中,∠α、∠β如图所示,则cos(α+β)= .30.(2019江苏省连云港市,第15题,3分)如图,将一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各8等分,按顺时针方向(图中箭头方向)标注各等分点的序号0、1、2、3、4、5、6、7、8,将不同边上的序号和为8的两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样就建立了“三角形”坐标系.在建立的“三角形”坐标系内,每一点的坐标用过这一点且平行(或重合)于原三角形三条边的直线与三边交点的序号来表示(水平方向开始,按顺时针方向),如点A的坐标可表示为(1,2,5),点B的坐标可表示为(4,1,3),按此方法,则点C的坐标可表示为.31.(2019江苏省镇江市,第8题,2分)如图,直线a∥b,△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边AB与直线b相交于点D.若△BCD是等边三角形,∠A=20°,则∠1= °.32.(2019浙江省温州市,第16题,5分)图1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支脚OC=OD=10分米,展开角∠COD=60°,晾衣臂OA=OB=10分米,晾衣臂支架HG=FE=6分米,且HO=FO=4分米.当∠AOC=90°时,点A离地面的距离AM为分米;当OB从水平状态旋转到OB'(在CO延长线上)时,点E绕点F随之旋转至OB'上的点E'处,则B'E'﹣BE为分米.33.(2019湖北省荆门市,第15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k>0,x>0)的图象与等边三角形OAB的边OA,AB分别交于点M,N,且OM=2MA,若AB=3,那么点N的横坐标为.34.(2019湖北省黄冈市,第16题,3分)如图,AC,BD在AB的同侧,AC=2,BD=8,AB=8,点M为AB的中点,若∠CMD=120°,则CD的最大值是.35.(2019辽宁省锦州市,第16题,3分)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AC边在x轴上,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以OB为边作等边△OBA1,边OA1与AB交于点O1,以O1B为边作等边△O1BA2,边O1A2与A1B交于点O2,以O2B为边作等边△O2BA3,边O2A3与A2B交于点O3,…,依此规律继续作等边△O n﹣1BA n,记△OO1A的面积为S1,△O1O2A1的面积为S2,△O2O3A2的面积为S3,…,△O n﹣1O n A n﹣1的面积为S n,则S n=.(n≥2,且n为整数)36.(2019广安,第13题,3分)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13cm,其周长为cm.37.(2019四川省成都市,第12题,4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E都在边BC上,∠BAD=∠CAE,若BD=9,则CE的长为.38.(2019广西桂林市,第17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ykx=(k>0)的图象和△ABC都在第一象限内,AB=AC52=,BC∥x轴,且BC=4,点A的坐标为(3,5).若将△ABC向下平移m个单位长度,A,C两点同时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m的值为.39.(2019新疆,第14题,5分)如图,在△ABC中,AB=AC=4,将△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30°,得到△ACD,延长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DE的长为.40.(2019江苏省徐州市,第18题,3分)函数y=x+1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x轴上.若△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共有个.41.(2019湖南省常德市,第14题,3分)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AC=45°,点D在AC边上,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得到△ACD',且点D'、D、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BD的度数是.42.(2019甘肃省白银市,第17题,4分)定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其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值k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若等腰△ABC中,∠A=80°,则它的特征值k= .43.(2019贵州省毕节市,第17题,5分)如图,以△ABC的顶点B为圆心,BA长为半径画弧,交BC边于点D,连接AD.若∠B=40°,∠C=36°,则∠DAC的大小为度.44.(2019内蒙古通辽市,第15题,3分)腰长为5,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45.(2019四川省巴中市,第15题,4分)如图,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分別连结AP、BP、CP,若AP=6,BP=8,CP=10.则S△ABP+S△BPC=.46.(2019四川省广元市,第13题,3分)如图,△ABC中,∠ABC=90°,BA=BC=2,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DEC,连接BD,则BD2的值是.47.(2019四川省泸州市,第16题,3分)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15,点E在边CB上,CE=2EB,点D在边AB上,CD⊥AE,垂足为F,则AD的长为.48.(2019山东省威海市,第13题,3分)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与两条长边平行的直尺如图放置(直角顶点在直尺的一条长边上).若∠1=23°,则∠2=°.49.(2019山东省威海市,第17题,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连接AC,BD.若∠ACB=90°,AC=BC,AB=BD,则∠ADC=°.50.(2019枣庄,第17题,4分)把两个同样大小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外三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若AB=2,则CD= .51.(2019山东省淄博市,第17题,4分)如图,在以A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将B角折起,使点B落在AC边上的点D(不与点A,C重合)处,折痕是EF.如图1,当CD12=AC时,tanα134=;如图2,当CD13=AC时,tanα2512=;如图3,当CD14=AC时,tanα3724=;……依此类推,当CD11n=+AC(n为正整数)时,tanαn= .52.(2019山西省,第15题,3分)如图,在△ABC中,∠BAC=90°,AB=AC=10cm,点D为△ABC内一点,∠BAD=15°,AD=6cm,连接BD,将△ABD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AB与AC重合,点D的对应点为点E,连接DE,DE交AC于点F,则CF的长为cm.53.(2019广西,第18题,3分)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AB=CD,∠AOC=60°,∠ACD+∠ABD=210°,则线段AB,AC,BD之间的等量关系式为.54.(2019江苏省宿迁市,第17题,3分)如图,∠MAN=60°,若△ABC的顶点B在射线AM上,且AB=2,点C 在射线AN上运动,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BC的取值范围是.55.(2019湖北省鄂州市,第15题,3分)如图,已知线段AB=4,O是AB的中点,直线l经过点O,∠1=60°,P点是直线l上一点,当△APB为直角三角形时,则BP= .56.(2019湖南省株洲市,第13题,3分)如图所示.在Rt△ABC中,∠ACB=90°,CM是斜边AB上的中线,E、F分别为MB、BC的中点,若EF=1,则AB= .57.(2019湖南省株洲市,第18题,3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在直线x=1处放置反光镜Ⅰ,在y轴处放置一个有缺口的挡板Ⅱ,缺口为线段AB,其中点A(0,1),点B在点A上方,且AB=1,在直线x=﹣1处放置一个挡板Ⅲ,从点O发出的光线经反光镜Ⅰ反射后,通过缺口AB照射在挡板Ⅲ上,则落在挡板Ⅲ上的光线的长度为.58.(2019湖南省邵阳市,第17题,3分)公元3世纪初,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注《周髀算经》时,创造了“赵爽弦图”.如图,设勾a=6,弦c=10,则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59.(2019西藏,第15题,3分)若实数m 、n 满足|m ﹣3|4n +-=0,且m 、n 恰好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60.(2019贵州省毕节市,第19题,5分)三角板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将一对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点B 在ED 上,AB ∥CF ,∠F =∠ACB =90°,∠E =45°,∠A =60°,AC =10,则CD 的长度是 .61.(2019贵州省铜仁市,第16题,4分)如图,在△ABC 中,D 是AC 的中点,且BD ⊥AC ,ED ∥BC ,ED 交AB 于点E ,BC =7cm ,AC =6cm ,则△AED 的周长等于 cm .62.(2019辽宁省丹东市,第13题,3分)如图,在△ABC 中,∠C =90°,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D 恰好平分∠BAC .若DE =1,则BC 的长是 .63.(2019辽宁省大连市,第13题,3分)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延长BC 到点D ,使CD =AC ,连接AD .若AB =2,则AD 的长为 .64.(2019辽宁省抚顺市,第17题,3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A =CB =2,D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BD 的长为 .65.(2019黑龙江省鸡西市,第9题,3分)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ABC,∠ACB=90°,AB=10,AC=6,点D为BC边上的任一点,沿过点D的直线折叠,使直角顶点C落在斜边AB上的点E处,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则CD的长为.66.(2019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16题,3分)等腰△ABC中,BD⊥AC,垂足为点D,且BD12=AC,则等腰△ABC底角的度数为.三、解答题67.(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18题,6分)如图,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1)若a=6,b=8,c=12,请直接写出∠A与∠B的和与∠C的大小关系;(2)求证:△ABC的内角和等于180°;(3)若()12a b caa b c 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68.(2019四川省巴中市,第18题,8分)如图,等腰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直角顶点C在直线m上,分别过点A、B作AE⊥直线m于点E,BD⊥直线m于点D.(1)求证:EC=BD;(2)若设△AEC三边分别为a、b、c,利用此图证明勾股定理.69.(2019四川省达州市,第20题,7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2,BC=3.(1)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①作∠ACB的平分线,交斜边AB于点D;②过点D作BC的垂线,垂足为点E.(2)在(1)作出的图形中,求DE的长.70.(2019山东省菏泽市,第23题,10分)如图,△ABC和△ADE是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1)如图1,连接BE,CD,BE的廷长线交AC于点F,交CD于点P,求证:B P⊥CD;(2)如图2,把△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当点D落在AB上时,连接BE,CD,CD的延长线交BE于点P,若BC=62,AD=3,求△PDE的面积.【2018年题组】一、选择题1.(2018浙江省湖州市,第5题,3分)如图,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CAD=20°,则∠ACE的度数是()A.20°B.35°C.40°D.70°2.(2018兰州,第5题,4分)如图,AB∥CD,AD=CD,∠1=65°,则∠2的度数是()A.50°B.60°C.65°D.70°3.(2018贵州省安顺市,第6题,3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方程x2﹣7x+10=0的两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2B.9C.13D.12或94.(2018辽宁省丹东市,第5题,3分)如图,在△ABC中,AB=AC,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与点E,已知△BCE的周长为10,且BC=4,则AB的长为()A.3B.4C.5D.65.(2018辽宁省营口市,第6题,3分)如图,在△ABC中,AB=AC,∠BAC=100°,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 顺时针旋转到△AB1C1的位置,连接BB1,若BB1∥AC1,则∠CAC1的度数是()A.10°B.20°C.30°D.40°6.(2018台湾省,第11题,3分)如图,五边形ABCDE中有一正三角形ACD,若AB=DE,BC=AE,∠E=115°,则∠BAE的度数为何?()A.115B.120C.125D.1307.(2018山东省德州市,第12题,4分)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点O是△ABC的中心,∠FOG=120°,绕点O旋转∠FOG,分别交线段AB、BC于D、E两点,连接DE,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OD=OE;②S△ODE=S△BDE;③四边形ODBE的面积始终等于433;④△BDE周长的最小值为6.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8.(2018四川省达州市,第8题,3分)如图,△ABC的周长为19,点D,E在边BC上,∠ABC的平分线垂直于AE,垂足为N,∠ACB的平分线垂直于AD,垂足为M,若BC=7,则MN的长度为()A.32B.2C.52D.39.(2018广西梧州市,第7题,3分)如图,在△ABC中,AB=AC,∠C=70°,△AB'C'与△ABC关于直线EF对称,∠CAF=10°,连接BB',则∠ABB'的度数是()A.30°B.35°C.40°D.45°10.(2018江苏省宿迁市,第6题,3分)若实数m、n满足等式|m﹣4n =0,且m、n恰好是等腰△ABC 的两条边的边长,则△ABC的周长是()A.12B.10C.8D.611.(2018广西玉林市,第9题,3分)如图,∠AOB=60°,OA=OB,动点C从点O出发,沿射线OB方向移动,以AC 为边在右侧作等边△ACD,连接BD,则BD所在直线与OA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垂直D.平行、相交或垂直12.(2018浙江省台州市,第10题,4分)如图,等边三角形ABC边长是定值,点O是它的外心,过点O任意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B,BC于点D,E.将△BDE沿直线DE折叠,得到△B'DE,若B'D,B'E分别交AC于点F,G,连接OF,O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ADF≌△CGEB.△B'FG的周长是一个定值C.四边形FOEC的面积是一个定值D.四边形OGB'F的面积是一个定值13.(2018兰州,第7题,4分)如图,边长为4的等边△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则△ADE的面积是()A3333B C24 . .D.314.(2018福建省A,第5题,4分)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AD⊥BC,垂足为D,点E在线段AD上,∠EBC=45°,则∠ACE等于()A.15°B.30°C.45°D.60°15.(2018辽宁省鞍山市,第7题,3分)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E=CD,CE与BD相交于点G,EF⊥BD于点F,若EF=2,则EG的长为()A.334B.433C.332D.416.(2018内蒙古包头市,第8题,3分)如图,在△ABC中,AB=AC,△ADE的顶点D,E分别在BC,AC上,且∠DAE=90°,AD=AE.若∠C+∠BAC=145°,则∠EDC的度数为()A.17.5°B.12.5°C.12°D.10°17.(2018吉林省长春市,第8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ABC=90°,CA⊥x轴,点C在函数y=kx(x>0)的图象上,若AB=2,则k的值为()A.4B.22C.2D.218.(2018四川省内江市,第12题,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点A在第一象限,点B,C的坐标分别为(2,1),(6,1),∠BAC=90°,AB=AC,直线AB交y轴于点P,若△ABC与△A'B'C'关于点P成中心对称,则点A'的坐标为()A.(﹣4,﹣5)B.(﹣5,﹣4)C.(﹣3,﹣4)D.(﹣4,﹣3)19.(2018四川省凉山州,第3题,4分)如图,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为2,AB⊥OA于A,且AB=1,以O为圆心,OB 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于点C,则OC长为()A.3B.2C.3D.520.(2018四川省南充市,第8题,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D,E,F分别为AB,AC,AD 的中点,若BC=2,则EF的长度为()A.12B.1C.32D321.(2018四川省攀枝花市,第4题,3分)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a、b上,若a∥b,∠1=30°,则∠2的度数为()A .30°B .15°C .10°D .20°22.(2018四川省泸州市,第8题,3分)“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ab =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9B .6C .4D .323.(2018四川省绵阳市,第11题,3分)如图,△ACB 和△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 =CB ,CE =CD ,△ACB 的顶点A 在△ECD 的斜边DE 上,若AE 2=,AD 6=,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A .2B .32-C .31-D .33-24.(2018山东省东营市,第10题,3分)如图,点E 在△DBC 的边DB 上,点A 在△DBC 内部,∠DAE =∠BAC =90°,AD =AE ,AB =AC .给出下列结论:①BD =CE ;②∠ABD +∠ECB =45°;③BD ⊥CE ;④BE 2=2(AD 2+AB 2)﹣CD 2.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25.(2018山东省枣庄市,第10题,3分)如图是由8个全等的小矩形组成的大正方形,线段AB 的端点都在小矩形的顶点上,如果点P 是某个小矩形的顶点,连接P A 、PB ,那么使△AB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 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5个26.(2018山东省枣庄市,第12题,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若AC=3,AB=5,则CE的长为()A.32B.43C.53D.8527.(2018山东省淄博市,第11题,4分)如图,在Rt△ABC中,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1,则BC的长为()A.4B.6C.43D.828.(2018山东省淄博市,第12题,4分)如图,P为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且P到三个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BC的面积为()A.25394+B.25392+C.18253+D.3182+29.(2018山东省滨州市,第1题,3分)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勾为3,股为4,则弦为()A.5B.6C.7D.830.(2018山东省莱芜市,第8题,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B=CA=5,点C(0,3),点B在x轴正半轴上,点A在第三象限,且在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上,则k=()A.3B.4C.6D.1231.(2018山东省菏泽市,第3题,3分)如图,直线a∥b,等腰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分别落在直线a、b上,若∠1=30°,则∠2的度数是()A.45°B.30°C.15°D.10°32.(2018山东省青岛市,第6题,3分)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AC,∠BAC=90°,点E为AB中点.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EF交BC于点F.已知EF=32,则BC的长是()A.322B.32C.3D.3333.(2018山西省,第8题,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60°,AC=6,将△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B'C,此时点A'恰好在AB边上,则点B'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A.12B.6C.62D.6334.(2018广西贺州市,第10题,3分)如图,在△ABC中,∠BAC=90°,AD⊥BC,垂足为D,E是边BC的中点,AD=ED=3,则BC的长为()A.32B.33C.6D.6235.(2018江苏省南通市,第5题,3分)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5B.2,3,4C.4,6,7D.5,11,1236.(2018江苏省扬州市,第7题,3分)在Rt△ABC中,∠ACB=90°,CD⊥AB于D,CE平分∠ACD交AB于E,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BC=EC B.EC=BE C.BC=BE D.AE=EC37.(2018江苏省扬州市,第8题,3分)如图,点A在线段BD上,在BD的同侧作等腰Rt△ABC和等腰Rt△ADE,CD与BE、AE分别交于点P,M.对于下列结论:①△BAE∽△CAD;②MP•MD=MA•ME;③2CB2=CP•CM.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C.①②D.②③38.(2018浙江省温州市,第10题,4分)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将勾股形(古人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分割成一个正方形和两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得到一个恒等式.后人借助这种分割方法所得的图形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所示的矩形由两个这样的图形拼成,若a=3,b=4,则该矩形的面积为()A.20B.24C.994D.53239.(2018海南省,第12题,3分)如图,在△ABC中,AB=8,AC=6,∠BAC=30°,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B1C1,连接BC1,则BC1的长为()A.6B.8C.10D.1240.(2018湖北省孝感市,第10题,3分)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D=90°,AE ⊥BD于点E,连CD分别交AE,AB于点F,G,过点A作AH⊥CD交BD于点H.则下列结论:①∠ADC=15°;②AF=AG;③AH=DF;④△AFG∽△CBG;⑤AF=(3﹣1)EF.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A.5B.4C.3D.241.(2018湖北省荆州市,第4题,3分)如图,两条直线l1∥l2,Rt△ACB中,∠C=90°,AC=BC,顶点A、B分别在l1和l2上,∠1=20°,则∠2的度数是()A.45°B.55°C.65°D.75°42.(2018湖北省荆门市,第11题,3分)如图,等腰Rt△ABC中,斜边AB的长为2,O为AB的中点,P为AC边上的动点,OQ⊥OP交BC于点Q,M为PQ的中点,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C时,点M所经过的路线长为()。
2020-2021中考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一、选择题1. 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75和18,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0 3+3 2B .5 3+6 2C .10 3+3 2或5 3+6 2D .无法确定2.(2020·临沂)如图,在ABC ∆中,AB AC =,40A ∠=︒,//CD AB ,则BCD ∠=( )A.40°B.50°C.60°.D.70°3.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6,点M 为BC 的中点,MN ⊥AC 于点N,则MN 等于( )A. 65B. 95C. 125D. 1654. (2020·毕节)已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和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13B .17C .13或17D .13或105. (2020·烟台)量角器测角度时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在△AOB 中,射线OC 交边AB 于点D ,则∠ADC 的度数为( )A .60°B .70°C .80°D .85°6. 一条船从海岛A 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2小时后到达海岛B处.灯塔C 在海岛在海岛A 的北偏西42°方向上,在海岛B 的北偏西84°方向上.则海岛B 到灯塔C 的距离是( )A.15海里B.20海里C. 30海里D.60海里7. (2019•梧州)如图,DE 是ABC △的边AB 的垂直平分线,D 为垂足,DE 交AC于点E ,且85AC BC ==,,则BEC △的周长是A .12B .13C .14D .158.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12,E 为AC 边的中点,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 于点D .设BD =x ,tan ∠ACB =y ,则( )A. x -y 2=3 B. 2x -y 2=9 C. 3x -y 2=15 D. 4x -y 2=21二、填空题9.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腰长为2,则它的周长是 .10. 如图,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150°,得到△ADE ,这时点B ,C ,D 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B 的度数为 .11. 如图,△ABC 是等腰三角形,AB=AC ,∠BAC=45°,点D 在AC 边上,将△ABD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得到△ACD',且点D',D ,B 在同一直线上,则∠ABD 的度数是 .12. 定义: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其一个底角的度数的比值k 称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值”.若等腰三角形ABC 中,∠A=80°,则它的特征值k= .13.如图,在△ABC 中,AB =AC ,E 为BC 的中点,BD ⊥AC ,垂足为D .若∠EAD =20°,则∠ABD =________°.14. 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内有一点P ,分别连接AP ,BP ,CP ,若AP=6,BP=8,CP=10,则S △ABP +S △BPC = .15. (2019•哈尔滨)在ABC △中,50A ∠=︒,30B ∠=︒,点D 在AB 边上,连接CD ,若ACD △为直角三角形,则BCD ∠的度数为__________.16.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2,一个外角是120°,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三、解答题17.已知:如图,B ,E ,F ,C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DC ,BE =CF ,∠B =∠C.求证:OA =OD .18. (2020·广东)如题20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BD =CE ,∠ABE =∠ACD ,BE 与CD 相交于点F .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FECABD19. 如图,在△ABC 中,∠ACB=90°,AC=BC ,D 是AB 边上一点(点D 与A ,B不重合),连接CD ,将线段CD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 ,连接DE 交BC 于点F ,连接BE. (1)求证:△ACD ≌△BCE ;(2)当AD=BF 时,求∠BEF 的度数.2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ABC =90°,AB =BC ,E 是AB 的中点,CE ⊥BD ,连接AC 交DE 于点M . (1)求证:AD =BE ;(2)求证: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3)△DBC是等腰三角形吗?说明理由.21. (2020·荆门)如图,△ABC中,AB=AC,∠B的平分线交AC于D,AE∥BC 交BD的延长线于点E,AF⊥AB交BE于点F.(1)若∠BAC=40°,求∠AFE的度数;(2)若AD=DC=2,求AF的长.22. (12分)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是边AC上一定点,点D是直线BC上一动点,以DE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DEF,连接CF.【问题解决】如图1,若点D在边BC上,求证:CE+CF=CD;【类比探究】如图2,若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请探究线段CE,CF与CD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FDECAB2020-2021中考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解析] A 因为75=5 3,18=32.当5 3为腰长时,三角形的周长为10 3+3 2;当5 3为底边长时,因为3 2+3 2=6 2=72,72<7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三角形的周长为10 3+3 2.2. 【答案】D【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且AB AC=,40A∠=,可得:70ABC ACB∠=∠=;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且//CD AB可得:70BCD ABC∠=∠=,所以选D.3. 【答案】C 【解析】此题应首先连接AM,则AM⊥BC.∴AM=AC2-CM2=4,然后由三角形面积:S△ACM=12AM×CM.S△ACM=12AC×MN.得:AM×CM=AC×MN.∴MN=125.也可以利用△ACM∽△MCN.得:AC CM=AMMN.∴MN=AM×CMAC=125.4.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分两种情况讨论:若3为底边,腰长为7,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7+7=17;若7为底边,腰长为3,则此等腰三角形不存在,因为3+3<7,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故选B.5. 【答案】∵OA=OB,∠AOB=140°,∴∠A=∠B(180°﹣140°)=20°,∵∠AOC=60°,∴∠ADC=∠A+∠AOC=20°+60°=80°,故选:C.6.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画图,如图,∠A=42°,∠DBC=84°,AB=15×2=30(海里),∴∠C=∠DBC-∠A=42°,∴BC=BA=30(海里).7. 【答案】B【解析】∵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AE BE=,∵85AC BC==,,∴BEC△的周长是:13BE EC BC AE EC BC AC BC++=++=+=.故选B.8. 【答案】B 【解析】连接DE,过点A作AF⊥BC,垂足为F,过E作EG⊥BC,垂足为G.∵A B=AC,AF⊥BC,BC=12,∴BF=FC=6,又∵E是AC的中点,EG⊥BC,∴EG∥AF,∴CG=FG=1 2CF=3,∵在Rt△CEG中,tan C=EGCG,∴EG=CG×tan C=3y;∴DG=BF+FG-BD=6+3-x=9-x,∵HD是BE的垂直平分线,∴BD=DE=x,∵在Rt△E GD中,由勾股定理得,ED2=DG2+EG2,∴x2=(9-x)2+(3y)2,化简整理得,2x-y2=9.二、填空题9. 【答案】6+4[解析]过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作底边的垂线,设底边为2a,那么cos30°=,所以a=3,所以周长=6+4.10. 【答案】15°[解析]∵△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150°得到△ADE,∴∠BAD=150°,△ABC≌△ADE,AB=AD,∴△BAD是等腰三角形,∴∠B=∠ADB=(180°-∠BAD)=15°.11. 【答案】22.5°[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BD≌△ACD',∴∠BAC=∠CAD'=45°,AD'=AD ,∴∠ADD'=∠AD'D==67.5°.∵D',D ,B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ABD=∠ADD'-∠BAC=22.5°.12. 【答案】或 [解析]①当∠A 为顶角时,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度数为:=50°,∴特征值k==;②当∠A 为底角时,顶角的度数为:180°-80°-80°=20°,∴特征值k==. 故答案为或.13. 【答案】50[解析] ∵AB =AC ,E 为BC 的中点,∴∠BAE =∠EAD =20°.∴∠BAD =40°,又∵BD ⊥AC ,∴∠ABD =90°-∠BAD =90°-40°=50°.14. 【答案】16+24 [解析]将△AB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到△CBP',连接PP',所以P'C=P A=6,BP=BP',∠PBP'=60°,所以△BPP'是等边三角形,其边长BP 为8,所以PP'=8,S △BPP'=16,因为PC=10,所以PP'2+P'C 2=PC 2, 所以△PP'C是直角三角形,S △PP'C =24,所以S △ABP +S △BPC =S △BPP'+S △PP'C =16+24.15. 【答案】60︒或10︒【解析】分两种情况: ①如图1,当90ADC ∠=︒时,∵30B ∠=︒,∴903060BCD ∠=︒-︒=︒; ②如图2,当90ACD ∠=︒时,∵50A ∠=︒,30B ∠=︒,∴1803050100ACB ∠=︒-︒-︒=︒, ∴1009010BCD ∠=︒-︒=︒,综上,则BCD ∠的度数为60︒或10︒.故答案为:60︒或10︒.16.【答案】6 [解析]已知三角形的一外角为120°,则相邻内角度数为60°,那么含有60°角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则其周长为6.三、解答题17. 【答案】证明:∵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在△ABF 和△DCE 中,⎩⎪⎨⎪⎧AB =DC ,∠B =∠C ,BF =CE ,∴△ABF ≌△DCE.∴AF =DE ,∠AFB =∠DEC. ∴OF =OE.∴AF -OF =DE -OE ,即OA =OD.18. 【答案】证明:在△BFD 和△CFE 中,∠ABE=∠ACD ,∠DFB=∠CFE ,BD=CE , ∴△BFD ≌△CFE (AAS ).∴∠DBF=∠ECF.∵∠ABE=∠ACD ∴∠DBF+∠ABE=∠ECF+∠ACD.∴∠ABC=∠ACB.∴ AB=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解析】先利用三角形边边角的判定方法证明∠DBF=∠ECF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加上相等角得到∠ABC=∠ACB ,等角对等边,得到AB=AC.根据等腰三角形定义得到△ ABC 是等腰三角形.19. 【答案】解:(1)证明:∵线段CD 绕点C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CE , ∴∠DCE=90°,CD=CE.又∵∠ACB=90°,∴∠ACB=∠DCE , ∴∠ACD=∠BCE. 在△ACD 和△BCE 中,∵∴△ACD ≌△BCE.(2)∵∠ACB=90°,AC=BC , ∴∠A=45°, ∵△ACD ≌△BCE , ∴AD=BE ,∠CBE=∠A=45°. 又AD=BF ,∴BE=BF , ∴∠BEF=∠BFE==67.5°.20. 【答案】解:(1)证明:∵∠ABC =90°, ∴∠ABD +∠DBC =90°. ∵CE ⊥BD ,∴∠BCE +∠DBC =90°. ∴∠ABD =∠BCE. 在△DAB 和△EBC 中, ⎩⎪⎨⎪⎧∠ABD =∠BCE ,AB =BC ,∠DAB =∠EBC =90°,∴△DAB ≌△EBC(ASA).∴AD =BE.(2)证明:∵E 是AB 的中点,∴AE =BE.∵BE =AD ,∴AE =AD.∴点A 在线段ED 的垂直平分线上.∵AB =BC ,∠ABC =90°,∴∠BAC =∠BCA =45°.∵∠BAD =90°,∴∠BAC =∠DAC =45°.在△EAC 和△DAC 中,⎩⎪⎨⎪⎧AE =AD ,∠EAC =∠DAC ,AC =AC ,∴△EAC ≌△DAC(SAS).∴CE =CD.∴点C 在线段ED 的垂直平分线上.∴AC 是线段ED 的垂直平分线.(3)△DBC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由(1)知△DAB ≌△EBC ,∴BD =CE.由(2)知CE =CD.∴BD =CD.∴△DBC 是等腰三角形.21. 【答案】解:(1)∵AB =AC ,∠BAC =40°,∴∠ABC =12×(180°-40°)=70°. ∵BD 平分∠ABC ,∴∠ABD =∠DBC =12×70°=35°. ∵AF ⊥AB ,∴∠BAF =90°.∴∠AFE =∠BAF +∠ABD =90°+35°=125°.(2)∵BD 平分∠ABC ,BD =BD ,AD =CD ,∴△BDA ≌△BDC .∴AB =BC .又AB =AC ,∴AB =BC =AC .∴△ABC为等边三角形.∴∠ABC=60°,∠ABD=30°.∵AD=DC=2,∴AB=4.在R t△ABF中,AF=AB·tan30°=4×33=433.说明:此题中的条件AE∥BC是多余的.【解析】(1)由“等边对等角”求出∠ABC,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D,∠AFE 是△ABF的外角,因此∠AFE=∠BAF+∠ABD;(2)由BD既是△ABC的角平分线又是中线可知AB=BC,从而推出△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在R t△ABF中可解出AF.22. 【答案】【问题解决】在CD上截取CH=CE,易证△CEH是等边三角形,得出EH=EC =CH,证明△DEH≌△FEC(SAS),得出DH=CF,即可得出结论;【类比探究】过D作DG∥AB,交AC的延长线于点G,由平行线的性质易证∠GDC=∠DGC=60°,得出△GCD为等边三角形,则DG=CD=CG,证明△EGD ≌△FCD(SAS),得出EG=FC,即可得出FC=CD+CE.【问题解决】证明:在CD上截取CH=CE,如图1所示:∵△ABC是等边三角形,∴∠ECH=60°,∴△CEH是等边三角形,∴EH=EC=CH,∠CEH=60°,∵△DEF是等边三角形,∴DE=FE,∠DEF=60°,∴∠DEH+∠HEF=∠FEC+∠HEF=60°,∴∠DEH=∠FEC,在△DEH和△FEC中,,∴△DEH≌△FEC(SAS),∴DH=CF,∴CD=CH+DH=CE+CF,∴CE+CF=CD;【类比探究】解:线段CE,CF与CD之间的等量关系是FC=CD+CE;理由如下:∵△ABC是等边三角形,∴∠A=∠B=60°,过D作DG∥AB,交AC的延长线于点G,如图2所示:∵GD∥AB,∴∠GDC=∠B=60°,∠DGC=∠A=60°,∴∠GDC=∠DGC=60°,∴△GCD为等边三角形,∴DG=CD=CG,∠GDC=60°,∵△EDF为等边三角形,∴ED=DF,∠EDF=∠GDC=60°,∴∠EDG=∠FDC,在△EGD和△FCD中,,∴△EGD≌△FCD(SAS),∴EG=FC,∴FC=EG=CG+CE=CD+CE.。
1.1等腰三角形——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堂堂练1.在中,,,,则AB的值是( )A.12B.8C.6D.3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A.65°,65°B.50°,80°C.65°,65°或50°,80°D.50°,50°3.下面给出几个三角形:(1)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2)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上的中线的三角形;(3)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其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 )A.0B.3C.2D.14.如图,已知在锐角中,,AD是的角平分线,E是AD上一点,连结EB,EC,若,,则的面积是( )A.12B.9C.6D.5.如图,在等边中,BD平分交AC于点D,过点D作于点E,且,则AB的长为( )A.3B.4.5C.6D.7.56.在中,,,则__________°.7.如图,等边的边长为2,则点B的坐标为_____.8.如图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延长BC到E,使.求证:.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是等边三角形,,故选C.2.答案:C解析:当已知角是底角时,另外两个角分别为:50°,80°;当已知角是顶角时,另外两个角分别是:65°,65°.故选:C.3.答案:C解析:易知(1)有两个角为60°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以(1)(3)为等边三角形,故等边三角形的个数是2.4.答案:B解析:,AD是的角平分线,,,,,,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的面积是.故选B.5.答案:C解析: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6.答案:70解析:,,,.7.答案:.解析:如图,过B作于D,则,是等边三角形,,在中,由勾股定理得:.点B的坐标为:.故答案为:.8.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是等边三角形,BD是中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又,.又,..(等角对等边).。
考点15 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一、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二、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性质:(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判定:(1)两个内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及逆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a 、b 、c 有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向一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1条或3条对称轴.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4.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则2b<a . 5.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 =180°-2∠B ,∠B =∠C =2180A∠-︒.典例1 (2020·四川省武胜县万善初级中学初二月考)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其余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 .40°,100° B .70°,70°C .60°,80°D .40°,100°或70°,70°【答案】D【解析】①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时,另外两个内角=(180°–40°)÷2=70°;②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40°时,它的另外一个底角为40°,顶角为180°–40°–40°=100°. 所以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40°、100°或70°、70°.故选D .【名师点睛】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o ,解题关键是分情况进行讨论①已知角为顶角时;②已知角为底角时.典例2 (2019·延安市实验中学初二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D BC B.∠B=∠CC.AB=2BD D.AD平分∠BAC【答案】C【解析】因为△ABC中,AB=AC,D是BC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可得,A.AD⊥BC,故A选项正确;B.∠B=∠C,故B选项正确;C.无法得到AB=2BD,故C选项错误;D.AD平分∠BAC,故D选项正确.故选C.【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本题关键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1.(2020·自贡市田家炳中学初二期中)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4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__________cm.考向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依据,是把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2.底角为顶角的2倍的等腰三角形非常特殊,其底角平分线将原等腰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典例3 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E是AB上的一点,EF∥AD交CA的延长线于F.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解析】∵AB=AC,AD⊥BC,∴∠BAD=∠CAD.又∵AD∥EF,∴∠F=∠CAD,∠FEA=∠BAD,∴∠FEA=∠F,∴△AEF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在△ABC中,AB=5,BC=2,且AC的长为奇数.(1)求△ABC的周长;(2)判断△ABC的形状.考向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3.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和垂心重合.典例4 (2019·山东初二期末)如图,在△ABC中,∠B=∠C=60°,点D为AB边的中点,DE⊥BC 于E,若BE=1,则AC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4【解析】∵DE⊥BC,∠B=∠C=60°,∴∠BDE =30°,∴BD =2BE =2, ∵点D 为AB 边的中点,∴AB =2BD =4, ∵∠B =∠C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AC =AB =4,故答案为:4.【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B =2BD 是解题的关键.3.(2020·山东初二期中)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AC 上,以BD 为一边作等边BDE ∆,连接CE .(1)说明ABD CBE ∆≅∆的理由; (2)若080BEC ∠=,求DBC ∠的度数.考向四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在等腰三角形中,只要有一个角是60°,无论这个角是顶角还是底角,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典例5 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A .∵∠A =∠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 .∵AB =AC ,且∠B =∠C ,∴△ABC 是等边三角形 C .∵∠A =60°,∠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D .∵AB =AC ,∠B =60°,∴△ABC 是等边三角形 【答案】B【解析】A,∵∠A=∠B=∠C,∴△ABC是等边三角形,故正确;B,条件重复且条件不足,故不正确;C,∵∠A=60°,∠B=60°,∴∠C=60°,∴△ABC是等边三角形60°,故正确;D,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故正确.故选B.4.如图,已知OA=5,P是射线ON上的一个动点,∠AON=60°.当OP=__________时,△AOP为等边三角形.考向五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性质常常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也是证明一边(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另一边(斜边)的一半的重要依据.当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或结论倾向于该性质时,我们可运用转化思想,将线段或角转化,构造直角三角形,从而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典例6 如图,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若∠B=30°,BD=6,则CD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3【解析】∵在Rt△ABC中,∠C=90°,∠B=30°,∴∠BAC=60°.又AD平分∠BAC,∴∠BAD=∠CAD=30°,∴∠BAD=∠B=30°,∴AD=BD=6,∴CD=12AD=3,故答案为:3.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和12,则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__________.考向六 勾股定理1.应用勾股定理时,要分清直角边和斜边,尤其在记忆a 2+b 2=c 2时,斜边只能是c .若b 为斜边,则关系式是a 2+c 2=b 2;若a 为斜边,则关系式是b 2+c 2=a 2.2.如果已知的两边没有明确边的类型,那么它们可能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一条直角边、一条斜边,求解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以免漏解.典例7 (2020·云南初二月考)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2cm 和6cm ,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 【答案】32+6cm【解析】∵直角边长为:2cm 和6cm ,∴斜边=()()2226=22+(cm ),∴周长=2+6+22=32+6(cm ). 故答案为:32+6cm【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与三角形边长,面积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计算解出斜边是关键6.如图所示,在ABC ∆中,90B ∠=︒,3AB =,5AC =,D 为BC 边上的中点.(1)求BD 、AD 的长度;(2)将ABC ∆折叠,使A 与D 重合,得折痕EF ;求AE 、BE 的长度.1.(2020·浙江初二月考)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则此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A .3B .4C .7D .52.(2020·山东初二期中)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0,20BC BD BAD =∠=,则BCD ∠的度数为A .50°B .55°C .60°D .65°3.(2019·吉林初二期末)如图是“人字形”钢架,其中斜梁AB =AC ,顶角∠BAC =120°,跨度BC =10m ,AD 为支柱(即底边BC 的中线),两根支撑架DE ⊥AB ,DF ⊥AC ,则DE +DF 等于A .10mB .5mC .2.5mD .9.5m4.(2019·河南初二期中)如图,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C ∆为顶角120BDC ∠=︒的等腰三角形,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且60MDN ∠=︒,则AMN ∆的周长为A.2 B.3 C.1.5 D.2.5 5.(2020·北京北理工附中初二期中)如图,△ABC中,D、E两点分别在AC、BC上,AB=AC,CD=DE.若∠A=40°,∠ABD:∠DBC=3:4,则∠BDE=A.24°B.25°C.30°D.35°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A.22 B.17C.17或22 D.267.如图,△ABC中,AB=AC=5,BC=6,点D在BC上,且AD平分∠BAC,则AD的长为A.6 B.5C.4 D.38.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是点C共有A.8个B.9个C.10个D.11个9.如图,Rt△ABC中,∠B=90〬,AB=9,BC=6,,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AN的长等于A.5 B.6 C.4 D.310.将一个有45°角的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放在一张宽为3 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A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尺的一边AC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角,如图,则三角尺的最长边的长为A.6 B.32C.42D.62 11.(2019·四川初二期中)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a-b+(b﹣c)2=0;则三角形是_____三角形.12.(2019·山西初三期末)如图,等腰△ABC中,AB=AC=13cm,BC=10cm,△ABC的面积=________.13.(2020·北京北理工附中初二期中)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14.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AB AC =,D 、E 分别是BC 、AC 上一点,且AD AE =,12EDC ∠=︒,则BAD ∠=__________.16.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且CG =CD ,DF =DE ,则∠EFD =__________°.17.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BC =7,点E 是AD 上的一个动点,把△BAE 沿BE 向矩形内部折叠,当点A 的对应点A 1恰好落在∠BCD 的平分线上时,CA 1的长为__________.18.(2019·湖北初二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点E 在AB 上,把△ABC 沿CE 折叠后,点B 恰好与斜边AC 的中点D 重合.(1)求证:△ACE 为等腰三角形; (2)若AB =6,求AE 的长.19.如图,一架2.5 m 长的梯子斜立在竖直的墙上,此时梯足B 距底端O 为0.7 m .(1)求OA 的长度;(2)如果梯子顶端下滑0.4米,则梯子将滑出多少米?20.(2019·辽宁初二月考)ABC ∆与DCE ∆有公共顶点C (顶点均按逆时针排列),AB AC =,DC DE =,180BAC CDE ∠+∠=︒,//DE BC ,点G 是BE 的中点,连接DG 并延长交直线BC 于点F ,连接,AF AD .(1)如图,当90BAC ∠=︒时, 求证:①BF CD =; ②A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60BAC ∠=︒时,画出相应的图形(画一个即可),并直接指出AFD ∆是何种特殊三角形.21.已知:如图,有人在岸上点C 的地方,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长CB =10米,CA ⊥AB ,且CA =6米,拉动绳子将船从点B 沿BA 方向行驶到点D 后,绳长CD =62米.(1)试判定△A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船体移动距离BD 的长度.1.(2019•滨州)如图,在OAB △和OCD △中,,,,40OA OB OC OD OA OC AOB COD ==>∠=∠=︒,连接,AC BD 交于点M ,连接OM .下列结论:①AC BD =;②40AMB ∠=︒;③OM 平分BOC ∠;④MO 平分BMC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 .4B .3C .2D .12.(2019•兰州)在△ABC 中,AB =AC ,∠A =40°,则∠B =__________.3.(2019•成都)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都在边BC 上,∠BAD =∠CAE ,若BD =9,则CE的长为__________.4.(2019•威海)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连接AC ,BD .若90ACB ∠=︒,AC BC =,AB BD =,则ADC ∠=__________︒.5.(2019•通辽)腰长为5,高为4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__________.6.(2019•怀化)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__________. 7.(2019•南通)如图,△ABC 中,AB =BC ,∠ABC =90°,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 在BC 上,且AE =CF ,若∠BAE =25°,则∠ACF =__________度.8.(2019•苏州)如图,ABC △中,点E 在BC 边上,AE AB =,将线段AC 绕点A 旋转到AF的位置,使得CAF BAE ∠=∠,连接EF ,EF 与AC 交于点G . (1)求证:EF BC =;(2)若65ABC ∠=︒,28ACB ∠=︒,求FGC ∠的度数.9.(2019•重庆)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1)若∠C =42°,求∠BAD 的度数;(2)若点E 在边AB 上,EF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E =FE .10.(2019•无锡)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D =CE ,BE 、CD 相交于点O .求证:(1)DBC ECB △≌△; (2)OB OC =.11.(2019•重庆A 卷)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连结AD ,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过点E 作EF ∥BC 交AB 于点F .(1)若∠C =36°,求∠BAD 的度数.(2)若点E 在边AB 上,EF ∥AC 叫AD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FB =FE .12.(2019•枣庄)在ABC △中,90BAC ∠=︒,AB AC =,AD BC ⊥于点D .(1)如图1,点M ,N 分别在AD ,AB 上,且90BMN ∠=︒,当30AMN =︒∠,2AB =时,求线段AM 的长;(2)如图2,点E ,F 分别在AB ,AC 上,且90EDF ∠=︒,求证:BE AF =; (3)如图3,点M 在AD 的延长线上,点N 在AC 上,且90BMN ∠=︒,求证:2AB AN AM+=.1.【答案】4cm或5cm【解析】当长是4cm的边是底边时,腰长是12(13–4)=4.5,三边长为4cm,4.5cm,4.5cm,等腰三角形成立;当长是4cm的边是腰时,底边长是:13–4–4=5cm,等腰三角形成立.故底边长是:4cm或5cm.故答案是:4cm或5cm【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进行分类讨论,不要漏解.2.【解析】(1)由题意得:5−2<AB<5+2,即:3<AB<7,∵AB为奇数,∴AB=5,∴△ABC的周长为5+5+2=12.(2)∵AB=AC=5,∴△ABC是等腰三角形.3.【答案】(1)见解析;(2)20°.【解析】(1)由060ABC DBE∠=∠=,得ABD CBE∠=∠,由,AB BC BD BE==,变式拓展得ABD CBE ∆≅∆(SAS );(2)由ABD CBE ∆≅∆,得060BCE A ∠=∠=,所以00000180180806040CBE BEC BCE ∠=-∠-∠=--=, 所以000060604020DBC CBE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先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本题的突破口. 4.【答案】5【解析】已知∠AON =60°,当OP =OA =5时,根据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可得△AOP 为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5. 5.【答案】6或6.5【解析】分两种情况:①5和12是两条直角边,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斜边为13,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6.5;②5是直角边,12为斜边,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得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为6,故答案为:6或6.5. 6.【答案】(1)BD =2,13AD =;(2)136AE =,56BE = 【解析】(1)∵在ABC ∆中,90B ∠=︒,3AB =,5AC =, ∴在Rt ABC ∆中,222225316BC AC AB =-=-=, ∴4BC =,又∵D 为BC 边上的中点, ∴122BD DC BC ===, ∴在Rt ABD ∆中,222222133AD AB BD =+=+=, ∴13AD =.(2)ABC ∆折叠后如图所示,EF 为折痕,连接DE ,设AE x =,则DE x =,3BE x =-,在Rt BDE∆中,222BE BD DE+=,即()22232x x-+=,解得:136x=,∴136AE=,∴135366BE=-=.【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也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是常见中考题型.1.【答案】D【解析】∵两直角边分别为6和8,∴斜边226810+=,∴斜边上的中线=12×10=5,故选D.【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答案】A【解析】Q ABC△是等边三角形,AC AB BC∴==,又Q BC BD=,AB BD∴=,∴20BAD BDA∠=∠=︒180CBD BAD BDA ABC∴∠=-∠-∠-∠00000180********=---=,Q BC BD=,∴11(180)(18080)5022BCD CBD∠=⨯︒-∠=⨯︒-︒=︒,故选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和定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B考点冲关【解析】∵AB =AC ,∠BAC =120°,∴∠B =∠C =30°, ∵DE ⊥AB ,DF ⊥AC ,垂足为E ,F ,∴DE =12BD ,DF =12DC , ∴DE +DF =12BD +12DC =12(BD +DC )=12B C .∴DE +DF =12BC =12×10=5m.故选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4.【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延长AC 到E ,使CE =BM ,连接DE ,∵BD =DC ,∠BDC =120°,∴∠CBD =∠BCD =30°, ∵∠ABC =∠ACB =60°,∴∠ABD =∠ACD =∠DCE =90°,在△BMD 和△CED 中,90BD CDDBM DCE BM CE =⎧⎪∠=∠=︒⎨⎪=⎩,∴△BMD ≌△CED (SAS ),∴∠BDM =∠CDE ,DM =DE , 又∵∠MDN =60°,∴∠BDM +∠NDC =60°, ∴∠EDC +∠NDC =∠NDE =60°=∠NDM ,在△MDN 和△EDN 中,DM DE MDN NDE DN DN =⎧⎪∠=∠⎨⎪=⎩,∴△MDN ≌△EDN (SAS ), ∴MN =NE =NC +CE =NC +BM ,所以△AMN 周长=AM +AN +MN =AM +AN +NC +BM =AB +AC =2. 故选A.【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做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全等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答案】C【解析】∵AB=AC,CD=DE,∴∠C=∠DEC=∠ABC,∴AB∥DE,∵∠A=40°,∴∠C=∠DEC=∠ABC=18040702??=?,∵∠ABD:∠DBC=3:4,∴设∠ABD为3x,∠DBC为4x,∴3x+4x=70°,∴x=10°,∴∠ABD=30°,∵AB∥DE,∴∠BDE=∠ABD=30°,故答案为C.【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难度适中.6.【答案】A【解析】分两种情况:①当腰为4时,4+4<9,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②当腰为9时,9+9>4,9-9<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9+9+4=22.故选A.7.【答案】C【解析】∵AB=AC=5,AD平分∠BAC,BC=6,∴BD=CD=3,∠ADB=90°,∴AD=22AB BD-=4.故选C.8.【答案】B【解析】如图,①点C以点A为标准,AB为底边,符合点C的有5个;②点C以点B为标准,AB为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符合点C的有4个.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共有9个.故选B.9.【答案】A【解析】设AN=x,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N=AN=x,则BN=9-x.∵D是BC的中点,∴BD=1632⨯=.在Rt△BDN中,由勾股定理得:ND2=NB2+BD2,即x2=(9-x)2+32,解得x=5,AN=5,故选A.10.【答案】D【解析】如图,作AH ⊥CH ,在Rt△ACH 中,∵AH =3,∠AHC =90°,∠ACH =30°,∴AC =2AH =6,在Rt△ABC 中,AB =22226662AC BC +=+=.故选D .11.【答案】等边【解析】Q 三角形的三边a ,b ,c 满足2()0a b b c -+-=,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平方数的非负性可得:20,()0a b b c -=-=,0,0a b b c ∴-=-=,解得:,a b b c ==,即a b c ==,则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好的综合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平方数的非负性、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12.【答案】60cm 2.【解析】过点A 作AD ⊥BC 交BC 于点D , ∵AB =AC =13cm ,BC =10cm , ∴BD =CD =5cm ,AD ⊥BC ,由勾股定理得:AD =22135-=12(cm ), ∴△ABC 的面积=12×BC ×AD =12×10×12=60(cm 2).【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能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正确的添加辅助线是关键. 13.【答案】55°或125°【解析】如图,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如图1,当高在三角形内部时,则∠ABD =35°,∴∠BAD =90°–35°=55°; 如图2,当高在三角形外部时,则∠ABD =35°,∴∠BAD =90°–35°=55°; ∴∠CAB =180°–55°=125°, 故答案为55°或125°.【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高相对于三角形的三种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10【解析】①当6为腰长时,则腰长为6,底边=26-6-6=14,因为14>6+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 ②当6为底边时,则腰长=(26-6)÷2=10,因为6-6<10<6+6,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腰长为10.故答案为:10. 15.【答案】24︒【解析】∵ADC ∠是三角形ABD 的外角,AED ∠是三角形DEC 的一个外角,CDE x ∠=︒, ∴ADC BAD B ADE EDC ∠=∠+∠=∠+∠,AED EDC C ∠=∠+∠,B BAD ADE x ∠+∠=∠+︒,AEDC x ∠=∠+︒,∵AB AC =,D 、E 分别在BC 、AC 上,AD AE =,CDE x ∠=︒,∴B C ∠=∠,20ADE AED C ∠=∠=∠+︒,∴C BAD C x x ∠+∠=∠︒++︒,∵12EDC ∠=︒,∴24BAD ∠=︒,故答案为:24︒.16.【答案】15【解析】∵△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ACD =120°, ∵CG =CD ,∴∠CDG =30°,∠FDE =150°, ∵DF =DE ,∴∠E =15°.故答案为:15. 17.【答案】3242【解析】如图,过点A 1作A 1M ⊥BC 于点M .∵点A的对应点A1恰落在∠BCD的平分线上,∠BCD=90°,∴∠A1CM=45°,即△AM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M=A1M=x,则BM=7-x.又由折叠的性质知AB=A1B=5,∴在直角△A1MB中,由勾股定理得A1M2=A1B2-BM2=25-(7-x)2,∴25-(7-x)2=x2,解得x1=3,x2=4,∵在等腰Rt△A1CM中,CA1=2A1M,∴CA1=32或42.故答案为:32或42.18.【答案】(1)见解析;(2)4.【解析】(1)∵把△ABC沿CE折叠后,点B恰好与斜边AC的中点D重合,∴CD=CB,∠CDE=∠B=90°,AD=CD,在△ADE和△CDE中,90AD CDADE CDEED ED=⎧⎪∠=∠=⎨⎪=⎩o,∴△ADE≌△CDE(SAS),∴EA=EC,∴△ACE为等腰三角形;(2)由折叠的性质知:∠BEC=∠DEC,∵△ADE≌△CDE,∴∠AED=∠DEC,∴∠AED=∠DEC=∠BEC=60°,∴∠BCE=30°,∴12BE CE=,又∵EA=EC,∴11223BE AE AB===,∴AE=4.【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图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9.【解析】在直角△ABO 中,已知AB =2.5 m ,BO =0.7 m ,则AO =222.50.7-=2.4 m , ∵AO =AA ′+OA ′,∴OA ′=2 m ,∵在直角△A ′B ′O 中,AB =A ′B ′,且A ′B ′为斜边, ∴OB ′=1.5 m ,∴BB ′=OB ′-OB =1.5 m-0.7 m=0.8 m . 答:梯足向外移动了0.8 m .20.【答案】(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详见解析;【解析】(1)证明:①∵//DE BC ,∴GBF GED ∠=∠. 又,BG EG FGB DGE =∠=∠,∴(ASA)GBF GED ∆∆≌,∴BF ED =. 又CD ED =,∴BF CD =;②当90BAC ∠=︒时,45ABC ACB ∠=∠=︒, ∵180BAC CDE ︒∠+∠=,∴90CDE ︒∠=.∵//DE BC ,∴90,45BCD CDE ACD ︒︒∠=∠=∠=, ∴ABF ACD ∠=∠;又,AB AC BF CD ==,∴()ABF ACD SAS ∆∆≌, ∴,AF AD BAF CAD =∠=∠, ∴BAF FAC CAD FAC ∠+∠=∠+∠ 即90BAC FAD ∠=∠=︒, ∴A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所画图形如图1或图②,此时AFD ∆是等边三角形.图1 图2 与(1)同理,可证ABF ACD ∆∆≌, ∴AF =AD ,60BAC FAD ∠=∠=︒, ∴△AFD 是等边三角形.【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边的关系,角的关系.21.【解析】(1)由题意可得:AC =6 m ,DCm ,∠CAD =90°,可得AD(m ), 故△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C =6 m ,BC =10 m ,∠CAD =90°, ∴AB(m ), 则BD =AB -AD =8-6=2(m ).答:船体移动距离BD 的长度为2 m .1.【答案】B【解析】∵40AOB COD ∠=∠=︒,∴AOB AOD COD AOD ∠+∠=∠+∠,即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OCA ODB AC BD ∠=∠=,,①正确;∴OAC OB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MB OAC AOB OBD ∠+∠=∠+∠, ∴40AMB AOB ∠=∠=°,②正确;作OG MC ⊥于G ,OH MB ⊥于H ,如图所示:则90OGC OHD∠=∠=°,在OCG△和ODH△中,OCA ODBOGC OHDOC OD∠=∠⎧⎪∠=∠⎨⎪=⎩,∴OCG ODH△≌△,∴OG OH=,∴MO 平分BMC∠,④正确,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2.【答案】70°【解析】∵AB=AC,∴∠B=∠C,∵∠A+∠B+∠C=180°,∴∠B=12(180°-40°)=70°.故答案为:70°.3.【答案】9【解析】∵AB=AC,∴∠B=∠C,在△BAD和△CAE中,BAD CAEAB ACB C∠=∠⎧⎪=⎨⎪∠=∠⎩,∴△BAD≌△CAE,∴BD=CE=9,故答案为:9.4.【答案】105【解析】作DE AB⊥于E,CF AB⊥于F,如图所示,则DE CF=,∵CF AB⊥,90ACB∠=︒,AC BC=,∴12CF AF BF AB===,∵AB BD=,∴1122DE CF AB BD===,BAD BDA∠=∠,∴30ABD∠=︒,∴75BAD BDA∠=∠=︒,∵AB CD∥,∴180ADC BAD∠+∠=︒,∴105ADC∠=︒,故答案为:105.5.【答案】6或255【解析】①如图1,当5AB AC ==,4AD =,则3BD CD ==,∴底边长为6; ②如图2,当5AB AC ==,4CD =时,则3AD =,∴2BD =,∴222425BC =+=,∴此时底边长为25; ③如图3,当5AB AC ==,4CD =时,则223AD AC CD =-=,∴8BD =,∴45BC =∴此时底边长为56或55【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分三种情况分类讨论. 6.【答案】36°【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7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727236=︒-︒-︒=︒, 故答案为:36︒.【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70【解析】∵∠ABC =90°,AB =AC ,∴∠CBF =180°–∠ABC =90°,∠ACB =45°,在Rt△ABE 和Rt△CBF 中,AB CBAE CF =⎧⎨=⎩,∴Rt△ABE ≌Rt△CBF ,∴∠BCF =∠BAE =25°,∴∠ACF =∠ACB +∠BCF =45°+25°=70°,故答案为:70.【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解析】(1)∵CAF BAE ∠=∠,∴BAC EAF ∠=∠,∵AE AB AC AF ==,, ∴BAC EAF △≌△, ∴EF BC =.(2)∵65AB AE ABC =∠=︒,, ∴18065250BAE ∠=︒-︒⨯=︒, ∴50FAG ∠=︒, ∵BAC EAF △≌△, ∴28F C ∠=∠=︒, ∴502878FGC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证明与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旋转性质等知识点,比较简单,基础知识扎实是解题关键. 9.【解析】(1)∵AB =AC ,AD ⊥BC 于点D ,∴∠BAD =∠CAD ,∠ADC =90°,又∠C =42°,∴∠BAD =∠CAD =90°-42°=48°. (2)∵AB =AC ,AD ⊥BC 于点D , ∴∠BAD =∠CAD , ∵EF ∥AC , ∴∠F =∠CAD , ∴∠BAD =∠F , ∴AE =FE .10.【解析】(1)∵AB =AC ,∴∠ECB =∠DBC ,在DBC △与ECB △中,BD CEDBC ECB BC CB =⎧⎪∠=∠⎨⎪=⎩,∴DBC △≌ECB △.(2)由(1)DBC △≌ECB △, ∴∠DCB =∠EBC , ∴OB =OC .11.【解析】(1)∵AB AC =,∴C ABC ∠=∠,∵36C ∠=︒, ∴36ABC ∠=︒,∵D 为BC 的中点,∴AD BC ⊥,∴90903654BAD ABC ∠=-∠=-︒=︒︒︒. (2)∵BE 平分ABC ∠,∴ABE EBC ∠=∠, 又∵EF BC ∥,∴EBC BEF ∠=∠, ∴EBF FEB ∠=∠, ∴BF EF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解析】(1)∵90BAC ∠=︒,AB AC =,AD BC ⊥,∴AD BD DC ==,45ABC ACB ∠=∠=︒,45BAD CAD ∠=∠=︒, ∵2AB =,∴AD BD DC ===,∵30AMN ∠=︒,∴180903060BMD ∠=︒-︒-︒=︒, ∴30BMD ∠=︒,∴2BM DM =,由勾股定理得,222BM DM BD -=,即222(2)DM DM -=,解得DM =∴AM AD DM =-=(2)∵AD BC ⊥,90EDF ∠=︒,∴BDE ADF ∠=∠,在BDE △和ADF △中,B DAF DB DA BDE ADF ∠=∠=∠=∠⎧⎪⎨⎪⎩,∴BDE ADF △≌△, ∴BE AF =.(3)如图,过点M 作//ME BC 交AB 的延长线于E ,∴90AME ∠=︒, 则2AE =,45E ∠=︒,∴ME MA =,∵90AME ∠=︒,90BMN ∠=︒, ∴BME AMN ∠=∠,在BME △和AMN △中,E MAN ME MA BME AMN ∠=∠=∠=∠⎧⎪⎨⎪⎩,∴BME AMN △≌△,∴BE AN =, ∴2AB AN AB BE AE AM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 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第04讲等边三角形课程标准学习目标①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对其熟练应用。
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已知条件熟练判定等腰三角形。
3.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对其熟练应用。
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三条边都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
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如图①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三个角也,且三个角都等于°。
②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存在。
③等边三角形是一个图形,它有条对称轴,对称轴的交点叫做中心。
题型考点: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度与线段。
【即学即练1】1.如图,直线a∥b,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C在直线b上,∠1=40°,则∠2的度数为()A.80°B.70°C.60°D.50°【即学即练2】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则∠APE的度数是()A.45°B.55°C.60°D.75°【即学即练3】3.如图,△ABC中,AD为角平分线,若∠B=∠C=60°,AB=8,则CD的长度为.【即学即练4】4.如图,过边长为4的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当P A=CQ时,连PQ交AC边于D,则DE的长为.知识点02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1.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证明如下: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
证明BD=AB21∵△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BAC=∠B=∠C=。
∵AD⊥BC∴AD平分∠BAC,∠BAD=∠CAD=BD=CD=BC∴BD=AB。
题型考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即学即练1】5.如图,在△ABC中,∠C=90°,∠ABC=60°,BD平分∠ABC,若AD=6,则CD等于()A.3B.4C.5D.6【即学即练2】6.若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a,底角为15°,则这个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为()A.2a B.a C.a D.与a无关【即学即练3】7.如图,∠AOP=∠BOP=15°,PC∥OA,PD⊥OA,若PC=4,则PD的长为2.知识点03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定义判定:三条边都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2014湖北省襄阳市,10,3分)如图,梯形ABCD中,AD∥BC,DE∥AB,DE=DC,∠C=80°.则∠A等于( ) A.80° B.90° C.100° D.110°
【答案】C 2. (2014云南昆明,5,3分)如图,在△ABC中,∠A=50°,∠ABC=70°,BD平分∠ABC,则∠BDC的度数是
A、85° B、80° C、75° D、70° 【答案】A 3. (2014湖北荆门 11,3分)如图,在第1个△A1BC中,∠B=30°,A1B=CB;在边A1B上任取一点D,延长CA1到A2,使A1A2=A1D,得到第2个△A1A2D;在边A2D上任取一点E,延长A1A2到A3,使A2A3=A2E,得到第3个△A2A3E,…按此做法继续下去,则第n个三角形中以An为顶点的内角度数是( )
A.(12)n·75° B.(12)n-1·65° C.(12)n-1·75° D.(12)n·85° 【答案】C
4. (2014台湾省,9,3分)如图,坐标平面上,△ABC与△DEF全等,其中A、B、C的对应顶点分别为D、E、F,且AB=BC=5.若A点的坐标为(﹣3,1),B、C两点在方程式y=﹣3的图形上,D、E两点在y轴上,则F点到y轴的距离为何?( )
A1 A2 A3 A4 C
B D E F
… 第11题图
第10题图 A B C D
E A.2 B.3 C.4 D.5 分析:如图,作AH、CK、FP分别垂直BC、AB、DE于H、K、P.由AB=BC,△ABC≌△DEF,就可以得出△AKC≌△CHA≌△DPF,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如图,作AH、CK、FP分别垂直BC、AB、DE于H、K、P. ∴∠DPF=∠AKC=∠CHA=90°. ∵AB=BC, ∴∠BAC=∠BCA. 在△AKC和△CHA中。
∠AKC=∠CHA,AC=CA,∠BAC=∠BCA.
∴△AKC≌△CHA(ASA), ∴KC=HA. ∵B、C两点在方程式y=﹣3的图形上,且A点的坐标为(﹣3,1), ∴AH=4. ∴KC=4. ∵△ABC≌△DEF, ∴∠BAC=∠EDF,AC=DF. 在△AKC和△DPF中,
∠AKC=∠DPF,∠BAC=∠EDF, AC=DF.
∴△AKC≌△DPF(AAS), ∴KC=PF=4. 故选C.
5. (2014台湾省,18,3分)如图,锐角三角形ABC中,直线L为BC的中垂线,直线M为∠ABC的角平分线,L与M相交于P点.若∠A=60°,∠ACP=24°,则∠ABP的度数为何?( ) A.24 B.30 C.32 D.36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P=∠CBP,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BP=CP,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CBP=∠BCP,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直线M为∠ABC的角平分线, ∴∠ABP=∠CBP. ∵直线L为BC的中垂线, ∴BP=CP, ∴∠CBP=∠BCP, ∴∠ABP=∠CBP=∠BCP, 在△ABC中,3∠ABP+∠A+∠ACP=180°, 即3∠ABP+60°+24°=180°, 解得∠ABP=32°. 故选C 6.(2014黔西南州3,4分)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腰AB=8,底BC=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A.21 B.20 C.19 D.18 【答案】A. 7. (2014四川南充,8,3分)如图,在△ABC中,AB=AC,且D为BC上一点,CD=AD,AB=BD,则∠B的度数为( ) A.30° B.36° C.40° D.45°
DCA
B (第8题图) 【答案】B 8. (2014浙江省金华市,8,3分)如图,将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 到△A′B′C,连接AA′,若∠1=20°,则∠B的度数是( ) A. 70° B.65° C.60° D.55° 【答案】B 9. (2014江苏盐城 7,3分)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 A.40° B.50° C.60° D.70° 【答案】D 10. (2014江苏省扬州市,7,3分)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 ) A.3 B.4 C.5 D.6
【答案】C 11. (2014江苏省苏州市,10,3分)如图,△AOB为等腰三角形,顶点A的坐标为()2,5,底边OB在x轴上.将△AOB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得△A′O′B′,点A的对应点A′在x轴上,则点O′的坐标为 ( )
A. 203,103 B. 163,453 C. 203,453 D. 163,43
第10题 【答案】C 12.(2014江苏省无锡市,10,3分)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4,6,在△ABC所在平面内画一 条直线,将△ABC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使其中的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直线最多可画( ) A.6条 B.7条 C.8条 D.9条 【答案】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二、填空题
1. (2014山东省济宁市,15,3分)如图(1),有两个全等的正三角形ABC和ODE,点O、C分别为△ABC、△DEO的重心;固定点O,将△ODE顺时针旋转,使得OD 经过点C,如图(2)所示,则图(2)中四边形OGCF
与△OCH面积的比为 .
【考点】旋转的性质;三角形的重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设三角形的边长是x,则高是32x.图(1)中,四边形CGOF是一个内角是60°的菱形,则
OC=233323xx,另一对角线的长是:GF=2GM=2×12×CM×tan30°=13x, 则四边形CGOF的面积是:113233xx=2318x; 图(2)中,△OCH是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OC=233323xx,∴OH=12OC=36x,
M CH=OC×cos30°=12x,∴△OCH的面积是12×OH×CH=2324x. ∴四边形CGOF的面积与△OCH的面积比是4:3. 答案:4:3 2. (2014年维吾尔自治区,12,5分)如图,在△ABC中,AB=AC,∠A=40°,点D在AC上,BD=BC,则∠ABD的度数是______.
第12题图 【答案】30 3. (2014云南省,13,3分)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36°,BD⊥AC于点D则∠CBD=
【答案】18° 4. (2014湖北省孝感市,16,3分)如图,已知矩形ABCD,把矩形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连接
DE、BE,若△ABE是等边三角形,则ABECEDSS△△= .
【答案】13 5. (2014四川省资阳市,第16题,3分)如图,以O(0,0)、A(2,0)为顶点作正△OAP1,以点P1和线段P1A的中点B为顶点作正△P1BP2,再以点P2和线段P2B的中点C为顶点作△P2CP3,…,如此继续下去,则第六个正三角形中,不在第五个正三角形边上的顶点P6的坐标是________. 【答案】(6332,21332) 6. (2014浙江省丽水市,13,4分)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点D.若AB=6,CD=4,则△ABC的周长是________.
【答案】20 7. (2014江西省 11,3分)如图,在△ABC中,AB=4,BC=6,∠B=60°,将△ABC沿射线BC的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A′B′C′,连接A′C,则△A′B′C的周长为______.12
【答案】12 8. (2014年湖南省衡阳市,20,3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的坐标为(1,0)。将线段绕
原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再将其延长到,使得⊥,得到线段;又将线段绕原点O 逆时针方向旋转再将其延长到,使得⊥,得到线段;如此下去,得到线段根据以上规律,请直接写出的长度为
.【答案】 9. (2014江苏省扬州市,10,3分)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7cm和14cm,则它的周长为 cm.
A B C A′
B′ C′ (第11题)
ADBC(第13题) 【答案】35 10. (2014江苏徐州, 16,3分)如图,在等腰三角形纸片ABC中,AB=AC,∠A=50°折叠该纸片,使点A落在点B处,折痕为DE,则∠CBE=__________.
【答案】15° 11.(2014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3,3分)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6,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为___ __________. 【答案】63°或27°
7. (2014年湖南省益阳市,13, 4分)如图4,将等边ABC绕顶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B与AC重合得ACD,BC的中点E的对应点为F,则EAF的度数是 .
【答案】6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B C A F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