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07.00 KB
- 文档页数:23
中国央行外汇储备变动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探讨中国央行外汇储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外国货币和国际货币资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规模一直备受关注。
外汇储备的变动不仅反映了国际收支状况,也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高国际支付能力和金融稳定性。
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中国拥有更多的外汇资产,可以用于支付进口商品和服务的费用,维持国际贸易的平衡。
此外,外汇储备还可以用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干预,稳定汇率和金融体系。
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和金融稳定性。
其次,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具有重要影响。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增加人民币的供给量,从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一定的压力。
当央行购买外汇以增加储备时,需要支付相应的人民币,这会导致人民币的供给量增加,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贬值压力。
相反,外汇储备的减少则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升值压力。
因此,外汇储备的变动对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变动也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央行需要购买更多的外汇,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为了避免通胀压力,央行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以稳定货币供应量。
相反,外汇储备的减少则可能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央行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避免经济活动受到限制。
最后,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变动还会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其外汇储备的变动可能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当中国央行购买外汇以增加储备时,会增加全球外汇市场的需求,从而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
此外,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规模也可以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心,进而影响其国际收支和金融市场。
综上所述,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变动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高国际支付能力和金融稳定性,但也可能对人民币汇率和货币政策产生压力。
CAIXUN财讯-52-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探讨 □中央财经大学 廖 曼 陈 俊 / 文在2009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21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随之而来的是在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引起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长问题。
外汇储备经由外汇占款来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而中央银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也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近月来外汇储备的持续降低,使我国外汇占款主导的基础货币发行机制进一步衰落,我国基础货币发行机制郑经理深刻转变。
外汇储备 货币政策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宽了外汇的集中计划管理,外汇管理体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不断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经过30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当下中国经济要求的外汇管理体制。
尤其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较快,对国民经济影响日益增强。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外汇储备一路走高,在2006年突破一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6月中国官方外汇储备资产达到近十年峰值即3.99万亿美元。
但自此峰值之后,外汇储备规模持续下折,2016年10月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万亿美元,连续下降三月已降至5年来最低点。
通过对全球宏观环境的大体探寻发现,在2013年之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宽松政策催生了较为宽松的全球性的流动性环境,其中最为重要的要数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在这种宽松的流动性支撑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景气维持在较好状态,国际收支下的资本项目总体依然呈流入态势。
但在2013年之后,全球经济的增长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几乎无一例外的面临低速的经济增长,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加深。
而此时的美国走向紧缩周期,对全球流动性环境影响颇深,反观我国,过去主要依赖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供给模式必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贸易的便利、金融援助和国际信用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拥有相当巨大的外汇储备,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国际经济地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于是,在这里我们将就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总额。
外汇储备也可以被称为外汇贮备金或国际储备金,它是国家官方外汇储备和外债的储备。
而国际储备金不仅包括国际货币资金,还包括黄金储备等其他资产。
二、外汇储备的构成外汇储备的构成也来自不同渠道,包括贸易、外国投资、国际援助、借款和头寸管理等。
对于中国来说,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是贸易顺差。
三、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按照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中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着相当可观的规模。
根据数值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3.1万亿美元左右。
但是,外汇储备规模也存在波动,不断上涨或下滑。
四、中国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外汇储备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其影响多方面且至关重要。
首先,稳定汇率。
外汇储备可以在市场中平衡汇率,维持其稳定性,避免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
其次,外汇储备可以增加能够应对风险的能力,应对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波动较大或资金面严重紧张时,外汇储备对于国际信用评级、外交关系、经济体面对的风险的抵押支撑极其重要。
外汇储备如果足够庞大,将对稳定市场和国家安全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其次,外汇储备可以应对国内力量的不足,维持政策自主性,降低或者抵消一些冲击。
外汇储备能够减轻对外负债压力尤其是外资流出压力,对于缓解宏观经济风险、加大货币政策购买的资产规模、对经济结构和国际形象发挥着重要影响。
再次,外汇储备还可以减轻人民币对外的过度贬值压力。
当国内人民币下调时,外汇储备可以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增强市场对货币控制的信任。
最后,外汇储备还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中的议价权。
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持有的外币(一般是美元)的总量。
这是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可以用于维持经济稳定和抵御金融风险。
外汇储备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影响,也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外汇储备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
当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外汇储备时,它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稳定。
当本国货币过于强势时,政府可以出售外汇来购买本国货币,增加供应量,从而抑制汇率上升。
相反地,当本国货币过于疲软时,政府可以购买外汇以减少供应量,从而提振汇率。
因此,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于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平衡。
其次,外汇储备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政策。
外汇储备的多少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信誉水平。
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外汇储备通常意味着它在国际贸易中更有信誉,这可以增加投资者对该国货币的信任。
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外汇储备的良好信誉来发行更多的货币,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另一方面,如果外汇储备较低,政府为了维持货币的稳定性可能需要限制货币供应量,以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
此外,外汇储备还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政策。
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更具影响力和信誉。
这给了政府更多的选择权,以便采取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货币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国内利率来吸引外国投资者来购买本国债券,从而提高外汇储备量并降低外汇市场波动。
相反地,如果外汇储备不足,政府可能需要调高国内利率以吸引外国资本,从而增加外汇存储。
因此,外汇储备的多少会影响一个国家利率政策的制定。
然而,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非绝对。
外汇储备增加并不意味着经济状况良好,而外汇储备减少也不一定预示着经济困难。
其他因素,如国内经济整体状况、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供应量等,也会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外汇储备对于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经常发生支付平衡问题的国家来说,外汇储备可能更加重要,因为它可以用来支付进口商品和服务。
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我国外汇储备是指中国央行持有并管理的外汇资产,用于支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稳定。
外汇储备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了解和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预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汇率变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一、宏观经济政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外汇储备产生直接的影响。
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央行可以影响国内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变动。
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国内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对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变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也会对外汇储备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等方式,增加了外汇储备的规模。
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也是影响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国际贸易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与外部经济体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主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
国际贸易对于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变动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我国外贸顺差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外贸逐渐实现了由贸易逆差到顺差的转变,这使得外汇储备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和支撑。
国际贸易的结构也会对外汇储备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的结构主要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
在国际商品贸易中,一些战略性资源和产品的进口会对外汇储备造成一定程度的消耗。
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则可以为外汇储备提供更多的来源。
国际贸易的结构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是一个需关注的问题。
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也会对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变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胡援成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进行国际对比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研究表明我国当前外汇储备规模大,且有加速趋势,与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密切相关。
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吸纳大量外汇,向国内市场相应投放大量人民币,从而降低了中央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
研究发现,在国际收支变动中,直接投资增长相当平稳,而金融项目总体变动不规则,反映出证券投资及其他部门投资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增加了对货币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
1. 导言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可兑换货币和用它们表示的支付手段,同时也是一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出口贸易多年保持顺差,我国外汇储备也随之不断增加。
截至2004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6099亿美元,与2003年末4032.51亿美元相比,外汇储备净增加2067亿美元,同比增长51.3%2。
由于外汇储备是一国的综合性经济指标,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标志着1. 本文为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2004年度金融研究重点课题“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的部分成果。
2. 引自陈建新,“央行称去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基本实现”,金融时报,1月14日。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也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能力的增强,使我国政府有可能对国际收支政策进行主动的调节。
当然,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也意味着本币在国内市场投放的相应增加。
按去年净增外汇储备余额2067亿美元计算,国内市场净增加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17094亿元(按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计),加上2004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6万亿,近4万亿人民币的增加,相当程度上大大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此外,外汇储备过多也会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并相应增加汇率变动损失的风险。
总之,如何看待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这种迅速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究竟如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流动性较高的自由外汇资产,现已成为国际储备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对维护一国货币和区域货币的稳定,维护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稳定乃致一国的金融安全均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外汇储备的作用,国内外学者有大量研究,而且我们可以找到非常多的相关文章和出版物。
例如吴念鲁(2003)的“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兼论储备是否越多越好?”、李扬(2003)的“中国的外汇储备观已经过时”和王传论(1998)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的对冲可行性分析”等论文中都列举了作者所认可的外汇储备的作用。
关于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柯菁(1996)从银行体系和外汇管理两方面分析了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机制的影响,认为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震动效应,尤其是对货币供应机制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作用。
魏义俊(1999)通过对1985~1998年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分析,也认为外汇储备激增对货币供给产生重大冲击,尤其表现在国外资本大量流入时。
曹伯龙(1999)认为受国内外利差影响的外资净流入将使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功效受到削弱,美国国内经济政策效果通过其对世界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的影响会传导到中国,使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失去一定的主动性。
许承明(2002)针对我国货币供求与外汇储备变动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
朱孟楠、黄晓东(2004)采用单位根检验、因果检验和协整方法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应量M2增长,且两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张鹏(2003)明确指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和增速过快存在不合理性。
国外学者 Ketil(2004)也就高外汇储备是否能降低汇率的波动性提出了质疑。
上述研究虽然从总量和相互作用方面均做了不少分析,但对于阶段性和结构性特点的分析仍显不足。
本文在作国际对比基础上,着重探求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变动对货币政策影响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以求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2.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其国际对比据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10.93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50.29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21.65亿美元, 2003年为4032.51亿美元。
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6099亿美元,已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当年增速达到51.3%。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已呈现出明显加速的趋势。
这一趋势由图1所示: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19851990199520002005图1 我国历年外汇储备余额:1990-2004年(亿美元)一般来讲,人们都会认为经济规模大的国家会拥有较大的外汇储备。
但是比较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会发现这个假设常常不能成立。
美国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使得美国不需要持有很多的储备,美联储持有的美元资产也不被视为国际储备。
美国这个特例是由当前国际货币制度决定的,反映出外汇储备规模与本国国际金融地位有关。
例如,2001年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GDP分别是6935.6亿澳元和1534.6亿新元,即使两国货币按1:1的比价,也可以看出前者的经济规模大于后者,但是同期澳大利亚的外汇储备只有164.3亿美元,而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为748.5亿美元,反而是后者的外汇储备数倍于前者。
这说明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完全是由各国GDP大小来决定的。
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储备总额占进口比例从80%不断下降,到70至90年代,这一数字又降到了30%以下,大约相当于三个月的进口额。
但是因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通过对60多个国家的储备与进口比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一国储备量占贸易进口额的40%为宜,以20%为最低限,若低于30%就应采取调节措施,一般按全年储备对进口的比例计算,大约25%,即应该满足3个月的进口要求。
表1 各国外汇储备量占进口额比率中国大陆阿根廷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199 4 199 5 199 6 19944.65%55.71%75.65%98.26%103.37%93.35%63.72%68.65%74.64%72.94%78.04%102.38%36.96%32.75%41.51%38.58%81.95%109.34%24.46%23.63%22.11%13.6315.96%11.81%13.26%9.06%7 199 8 199 9 200 0 200 1 200 2 200 373.56%87.11%97.03%97.62%97.06%71.57%115.64%95.16%84.38%87.22%98.29%83.35%%55.71%61.56%59.73%72.64%79.42%86.40%10.84%11.94%9.19%10.54%10.97%13.96%资料来源:根据网站中的相关资料编制,其中马来西亚的进口额均为C.I.F.数字。
表2 2003年东南亚主要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工业国的相关数据(单位: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人均GDP人均外汇储备人均外汇储备/人均GDP中国大陆403,251,000,0001,080.95309.190.2860354印度尼西亚34,742,400,000219.14*1580.7210003马来西亚43,465,800,0002,486.041,779.590.7158332印度97,617,000,000 322.17 91.620.284384韩国154,509,00011,5553,239.0.2803,000 .10 18 247泰国40,965,100,000 1,380.14651.960.4723869新加坡94,974,900,00022,450.0222,332.110.9947479菲律宾13,325,800,000245.59 166.570.6782442德国41,095,500,000 28,708.47498.270.0173562法国23,121,700,000 27,726.09384.440.0138656英国35,147,000,000 29,050.82593.190.020419加拿大31,537,000,00026,655.021,000.850.0375483日本652,790,000,000 37,109.155,113.740.1378027澳大29,966,200,27,3961,518.0.0554利亚000 .13 76 37意大利26,055,700,00021,561.00453.750.0210449资料来源:根据网站 中的相关资料计算和编制;其中:GDP数字为本国货币乘以2003年底的即期汇率而得,带*的为2002年的数字。
由表1和表2可见,从外汇储备占进口额的比率来说,我国与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及韩国相似,均具有相当高的比率。
我国2003年该比率接近1。
从国家类别看, 2003年发展中国家人均外汇储备占人均GDP的比率均在28%以上,中国为28.6%,也属于较高的比率。
发达国家除日本外,其他国家该比率均在6%以下,德国和法国只有1%点多。
造成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量较大这一现象的原因,恐怕与这些国家均实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有关,也与这些国家基本上均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或实际的固定汇率制有关。
其结果自然是拥有大量的以美元为主的外国货币资产。
3. 外汇储备总量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外汇储备及其增减变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直接而迅速。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与本币的兑换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经济活动。
一国通过结售汇途径所形成的本币投放,可以说是外汇因素决定货币供给最直接、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国外汇储备与国外净资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国外净资产的变动已成为货币供应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逐年递增,已开始改变我国货币供应机制单一和封闭的状态,呈现出多样和开放的特点。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把国内外汇供求与人民币供求紧密联系起来,巨额的国家外汇储备既拓展了外汇占款这一央行基础货币的供应渠道,又使得我国货币供给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模式,即结售汇制度以及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外汇周转头寸限额,造成了我国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收支差额变动,被动地接受外汇市场上的超买或超卖,如此一来,外汇储备就像国内银行准备金一样,对国内货币供应量产生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