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07.00 KB
- 文档页数:23
中国央行外汇储备变动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探讨中国央行外汇储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持有的外国货币和国际货币资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规模一直备受关注。
外汇储备的变动不仅反映了国际收支状况,也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高国际支付能力和金融稳定性。
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中国拥有更多的外汇资产,可以用于支付进口商品和服务的费用,维持国际贸易的平衡。
此外,外汇储备还可以用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干预,稳定汇率和金融体系。
因此,外汇储备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支付能力和金融稳定性。
其次,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具有重要影响。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增加人民币的供给量,从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一定的压力。
当央行购买外汇以增加储备时,需要支付相应的人民币,这会导致人民币的供给量增加,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贬值压力。
相反,外汇储备的减少则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升值压力。
因此,外汇储备的变动对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变动也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央行需要购买更多的外汇,从而增加了货币供应量。
为了避免通胀压力,央行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等,以稳定货币供应量。
相反,外汇储备的减少则可能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央行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避免经济活动受到限制。
最后,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变动还会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之一,其外汇储备的变动可能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
当中国央行购买外汇以增加储备时,会增加全球外汇市场的需求,从而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
此外,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规模也可以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信心,进而影响其国际收支和金融市场。
综上所述,中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变动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外汇储备的增加可以提高国际支付能力和金融稳定性,但也可能对人民币汇率和货币政策产生压力。
CAIXUN财讯-52-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探讨 □中央财经大学 廖 曼 陈 俊 / 文在2009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21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随之而来的是在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引起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长问题。
外汇储备经由外汇占款来影响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而中央银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也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近月来外汇储备的持续降低,使我国外汇占款主导的基础货币发行机制进一步衰落,我国基础货币发行机制郑经理深刻转变。
外汇储备 货币政策我国外汇储备现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宽了外汇的集中计划管理,外汇管理体制根据社会的发展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不断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经过30多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当下中国经济要求的外汇管理体制。
尤其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较快,对国民经济影响日益增强。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外汇储备一路走高,在2006年突破一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6月中国官方外汇储备资产达到近十年峰值即3.99万亿美元。
但自此峰值之后,外汇储备规模持续下折,2016年10月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6万亿美元,连续下降三月已降至5年来最低点。
通过对全球宏观环境的大体探寻发现,在2013年之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宽松政策催生了较为宽松的全球性的流动性环境,其中最为重要的要数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宽松政策,在这种宽松的流动性支撑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景气维持在较好状态,国际收支下的资本项目总体依然呈流入态势。
但在2013年之后,全球经济的增长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几乎无一例外的面临低速的经济增长,内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加深。
而此时的美国走向紧缩周期,对全球流动性环境影响颇深,反观我国,过去主要依赖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供给模式必将受到较大的冲击。
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贸易的便利、金融援助和国际信用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拥有相当巨大的外汇储备,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国际经济地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于是,在这里我们将就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一次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外汇储备的定义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总额。
外汇储备也可以被称为外汇贮备金或国际储备金,它是国家官方外汇储备和外债的储备。
而国际储备金不仅包括国际货币资金,还包括黄金储备等其他资产。
二、外汇储备的构成外汇储备的构成也来自不同渠道,包括贸易、外国投资、国际援助、借款和头寸管理等。
对于中国来说,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是贸易顺差。
三、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按照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中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着相当可观的规模。
根据数值统计,截至201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了3.1万亿美元左右。
但是,外汇储备规模也存在波动,不断上涨或下滑。
四、中国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外汇储备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其影响多方面且至关重要。
首先,稳定汇率。
外汇储备可以在市场中平衡汇率,维持其稳定性,避免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
其次,外汇储备可以增加能够应对风险的能力,应对外部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波动较大或资金面严重紧张时,外汇储备对于国际信用评级、外交关系、经济体面对的风险的抵押支撑极其重要。
外汇储备如果足够庞大,将对稳定市场和国家安全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其次,外汇储备可以应对国内力量的不足,维持政策自主性,降低或者抵消一些冲击。
外汇储备能够减轻对外负债压力尤其是外资流出压力,对于缓解宏观经济风险、加大货币政策购买的资产规模、对经济结构和国际形象发挥着重要影响。
再次,外汇储备还可以减轻人民币对外的过度贬值压力。
当国内人民币下调时,外汇储备可以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增强市场对货币控制的信任。
最后,外汇储备还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中的议价权。
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外汇储备是指一个国家持有的外币(一般是美元)的总量。
这是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可以用于维持经济稳定和抵御金融风险。
外汇储备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影响,也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外汇储备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
当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外汇储备时,它可以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稳定。
当本国货币过于强势时,政府可以出售外汇来购买本国货币,增加供应量,从而抑制汇率上升。
相反地,当本国货币过于疲软时,政府可以购买外汇以减少供应量,从而提振汇率。
因此,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于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平衡。
其次,外汇储备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政策。
外汇储备的多少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信誉水平。
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外汇储备通常意味着它在国际贸易中更有信誉,这可以增加投资者对该国货币的信任。
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外汇储备的良好信誉来发行更多的货币,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推动金融市场发展。
另一方面,如果外汇储备较低,政府为了维持货币的稳定性可能需要限制货币供应量,以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
此外,外汇储备还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利率政策。
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拥有较高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更具影响力和信誉。
这给了政府更多的选择权,以便采取更加灵活和适应性的货币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国内利率来吸引外国投资者来购买本国债券,从而提高外汇储备量并降低外汇市场波动。
相反地,如果外汇储备不足,政府可能需要调高国内利率以吸引外国资本,从而增加外汇存储。
因此,外汇储备的多少会影响一个国家利率政策的制定。
然而,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并非绝对。
外汇储备增加并不意味着经济状况良好,而外汇储备减少也不一定预示着经济困难。
其他因素,如国内经济整体状况、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供应量等,也会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外汇储备对于不同国家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对于经常发生支付平衡问题的国家来说,外汇储备可能更加重要,因为它可以用来支付进口商品和服务。
我国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我国外汇储备是指中国央行持有并管理的外汇资产,用于支持国际收支平衡和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稳定。
外汇储备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了解和研究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预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贸易、汇率变动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
一、宏观经济政策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对外汇储备产生直接的影响。
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央行可以影响国内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变动。
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国内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对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变动产生直接的影响。
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也会对外汇储备造成一定的影响。
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通过引进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等方式,增加了外汇储备的规模。
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改革也是影响外汇储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国际贸易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国际贸易是一个国家与外部经济体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主要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外汇储备的重要来源。
国际贸易对于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变动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我国外贸顺差是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持续增加,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近年来,我国外贸逐渐实现了由贸易逆差到顺差的转变,这使得外汇储备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和支撑。
国际贸易的结构也会对外汇储备产生影响。
国际贸易的结构主要包括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
在国际商品贸易中,一些战略性资源和产品的进口会对外汇储备造成一定程度的消耗。
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则可以为外汇储备提供更多的来源。
国际贸易的结构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是一个需关注的问题。
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也会对外汇储备的规模和变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外汇储备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日益加速,离岸市场的发展也成为了当前一个热门话题。
同时,我国外汇储备也是当前一个备受关注的因素。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外汇储备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影响研究。
一、什么是人民币离岸市场?离岸市场是指那些在离中国大陆管辖范围之外的地区,例如香港、新加坡、伦敦等等,进行了人民币货币交易的市场。
同时在离岸市场中,还包括离岸银行、离岸基金等金融机构。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概念外汇储备是指中国储备在境外的外币和黄金资产的总和。
我国外汇储备是由人民银行统管,在外贸结算、国际投资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外汇储备的规模的不断增加,并不仅仅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意味着我国在经济政策制定、货币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三、外汇储备对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影响1、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以及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指标。
外汇状态的优越,一方面可以充实国家外汇储备,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结算,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进一步推进的作用。
外汇储备的户口,不仅可以规范相关的市场规则,同步管理市场内的金融机构,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政策突破市场壁垒,推进跨境贸易、跨境投资等全球化事务的展开。
2、促进人民币的稳定在我国外贸结算中,外汇储备往往也会用来稳定人民币的汇率。
有了足够强大的外汇储备,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市场内外汇汇率的干预,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的稳定。
同时进一步境内货币的稳定率,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境外持有人民币的风险,进一步推动其对人民币市场的整体发展。
3、支撑人民币资产价格有了足够的外汇储备,也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人民币资产价格的支撑。
当市场内外汇需求失衡时,外汇储备可以不断注入在市场中,支撑人民币的汇率,同时进一步稳定市场内的资产价格,提升市场的信心水平。
外汇储备的很多地方也是国家的政策支撑了离岸人民币市场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同时激励金融机构们走向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
2024年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经营研究论文一、引言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外国货币,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以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汇储备规模逐渐扩大,如何有效管理和经营外汇储备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与经营策略,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外汇储备的演变与现状我国外汇储备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显著的增长。
随着贸易顺差的积累、外资的流入以及国际市场的投资收益,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攀升。
这种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的国际清偿能力,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限、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管理等。
三、外汇储备管理的目标与原则外汇储备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在保证国际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外汇储备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安全性原则,确保外汇储备资产不受损失;二是流动性原则,保证外汇储备能够随时满足国际支付需求;三是增值性原则,通过合理的投资运营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的增值。
四、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与经营的策略多元化投资策略:为降低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我国应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将外汇储备分散投资于不同国家、不同币种和不同资产类别的金融产品。
这不仅可以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还能提高整体投资组合的收益。
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外汇储备管理与经营的关键。
我国应加强对外汇储备资产的风险评估、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
同时,还应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确保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
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我国应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和资产结构。
这不仅可以降低汇率风险,还能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
推动外汇储备运用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可以积极探索外汇储备运用的新模式、新途径。
金融天地我国外汇储备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及相应政策操作效果的分析杜 广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卫计局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外汇储备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及央行为应对流动性增长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展开论述。
首先,在分析了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原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行了描述;其次,对于外汇储备变化及相应政策操作与货币供应量变化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外汇储备的增长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扩大有显著影响;然后,结合央行票据发行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并对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最后,在综合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对于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影响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1-000297-01一、近年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特点与货币政策操作1.近年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我国外汇储备在经历了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之后,储备余额开始出现连年攀升,其上升步伐虽然受到19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经过几年的恢复与调整,从2003年起又再一次呈现出大规模增加的趋势,并且在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日本,跃居为世界第一。
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所形成的大量外汇收入;经常项目差额从2003年的458.7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261.07亿美元,扩大近十倍。
另外,除了经常项目下的资金流入之外,资本项目下的资金流入也十分强劲。
中国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通过股权参与中国经济活动。
同时,在国际资本流入经济增长高速区域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的背景下,也有大量国际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
特别是我国的误差与遗漏项目在近些波动幅度加大,短期的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便是其原因之一。
2.外汇储备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引起了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较快上升。
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来说,汇率的变动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波动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人民币美元汇率变动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决策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中国央行决策者对货币政策的制定。
当人民币升值时,中国央行会面临货币政策的调整。
一方面,升值会增加进口商品的竞争力,对国内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升值会减少出口市场的竞争力,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冲击。
因此,央行需要根据汇率变动的情况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以平衡国内外经济的发展。
二、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工具选择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还会影响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中选择的工具。
当人民币升值时,央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干预汇市,以降低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或幅度。
央行可以通过购买美元,增加外汇储备,来抑制人民币升值。
另外,央行还可以通过改变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调整人民币流动性,从而影响汇率的波动。
因此,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央行选择何种工具来实施货币政策。
三、汇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影响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变动也会影响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效果。
当人民币贬值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货币政策会降低资本外流的风险,增加出口的竞争力。
相反,当人民币升值时,央行可能需要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和投资过热的风险,以及减少出口依赖。
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央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汇率变动对经济稳定的影响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变动还会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产生影响。
当人民币升值时,贸易顺差可能会减少,进而对外汇储备水平产生影响。
央行需要根据外汇储备的变动情况来调整货币政策,以维持经济稳定。
此外,汇率的变动还会影响海外投资回报率、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性。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对基础货币调控的影响摘要外汇储备的持续大量增长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结构,使我国货币调控的主动性大大降低,同时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通过研究分析认为,适当地鼓励资本流出,改革我国外汇管理制度,控制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长,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外汇占款基础货币货币调控1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猛1994年,我国实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的并轨,从此我国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
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极大地促进了外贸的出口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使得我国国际收支很快出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局面。
持续的外贸顺差、外商直接投资的较快增长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等等,为市场提供了外汇供给。
同时,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国货币当局不得不大量地从市场上吸纳美元,使得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被动地增加。
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呈持续增加态势。
从附图可以看出,1994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较小,增速缓慢。
从1994年开始,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加大。
1994~1997年间,我国外汇储备每年增加约300亿美元。
1998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减少,吸收外资速度减缓,外汇储备增加趋势较为不明显。
但是到2001年,我国经济形势好转,吸收外商投资规模加大,外汇储备规模再次高速增长。
到2002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达2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40亿美元。
截止到2003年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已达4 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仅次于日本,位列世界第二。
外汇储备作为调节国际收支、维护汇率稳定以及进行国际结算的准备金,保持充裕的数量将有利于提高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现实能力,增强国际国内对我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吸引外国投资的进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对外资产,其获得是以占用人民币为代价,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势必导致大量的基础货币被占用,一方面使我国经济的货币投入对资金的需求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持续大量地流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经济增长对国际资本的依赖性,降低了国内经济的安全系数。
浅论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作者简介:刘洁(1990.12-),女,四川宜宾人,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风险投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远远超过了合理的水平,导致市场流动性过多,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发挥,降低了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然后结合我国的客观实际情况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结构、货币供应量内生性和货币供应时滞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外汇储备增加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旨在明晰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外汇储备;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缓慢,出口创汇成为出口部门的一个特有名词。
从1978年到1989年的12年间,除1989年为56亿美元外,其余各年的外汇储备余额均未超过50亿美元。
1996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
5年后,这一数字才翻了一番达到2000亿美元。
进入21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开始加快,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2006年10月突破了10000亿美元,此后逐年攀升,截至2012年9月,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32,850.95 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合理水平。
二、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一)货币供应量增加,形成通货膨胀压力近年来,在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外汇占款已经逐渐成为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外汇储备的增加使得外汇占款增加,使得基础货币投放增加,然后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货币供应量也明显增加,从而导致人民币对内贬值,物价普遍上涨,形成了通货膨胀压力,所以,我国外汇储备增加具有明显的通货膨胀效应。
在我国本身通货膨胀的压力一直存在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增长又进一步增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稳定物价目标相悖,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了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
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1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胡援成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及进行国际对比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研究表明我国当前外汇储备规模大,且有加速趋势,与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密切相关。
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吸纳大量外汇,向国内市场相应投放大量人民币,从而降低了中央银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立性。
研究发现,在国际收支变动中,直接投资增长相当平稳,而金融项目总体变动不规则,反映出证券投资及其他部门投资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增加了对货币政策影响的不确定性。
1. 导言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可兑换货币和用它们表示的支付手段,同时也是一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出口贸易多年保持顺差,我国外汇储备也随之不断增加。
截至2004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6099亿美元,与2003年末4032.51亿美元相比,外汇储备净增加2067亿美元,同比增长51.3%2。
由于外汇储备是一国的综合性经济指标,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标志着1. 本文为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2004年度金融研究重点课题“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的部分成果。
2. 引自陈建新,“央行称去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基本实现”,金融时报,1月14日。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也标志着我国对外支付能力和调节国际收支能力的增强,使我国政府有可能对国际收支政策进行主动的调节。
当然,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也意味着本币在国内市场投放的相应增加。
按去年净增外汇储备余额2067亿美元计算,国内市场净增加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17094亿元(按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计),加上2004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26万亿,近4万亿人民币的增加,相当程度上大大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此外,外汇储备过多也会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并相应增加汇率变动损失的风险。
总之,如何看待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这种迅速增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究竟如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外汇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所持有的流动性较高的自由外汇资产,现已成为国际储备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对维护一国货币和区域货币的稳定,维护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稳定乃致一国的金融安全均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外汇储备的作用,国内外学者有大量研究,而且我们可以找到非常多的相关文章和出版物。
例如吴念鲁(2003)的“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探讨-兼论储备是否越多越好?”、李扬(2003)的“中国的外汇储备观已经过时”和王传论(1998)的“外汇储备与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的对冲可行性分析”等论文中都列举了作者所认可的外汇储备的作用。
关于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柯菁(1996)从银行体系和外汇管理两方面分析了外汇储备对货币供应机制的影响,认为外汇储备的巨额增长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震动效应,尤其是对货币供应机制产生了强大的冲击作用。
魏义俊(1999)通过对1985~1998年我国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量的相关性分析,也认为外汇储备激增对货币供给产生重大冲击,尤其表现在国外资本大量流入时。
曹伯龙(1999)认为受国内外利差影响的外资净流入将使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功效受到削弱,美国国内经济政策效果通过其对世界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的影响会传导到中国,使中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失去一定的主动性。
许承明(2002)针对我国货币供求与外汇储备变动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
朱孟楠、黄晓东(2004)采用单位根检验、因果检验和协整方法表明我国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应量M2增长,且两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张鹏(2003)明确指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和增速过快存在不合理性。
国外学者 Ketil(2004)也就高外汇储备是否能降低汇率的波动性提出了质疑。
上述研究虽然从总量和相互作用方面均做了不少分析,但对于阶段性和结构性特点的分析仍显不足。
本文在作国际对比基础上,着重探求外汇储备规模和结构变动对货币政策影响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特征,以求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2. 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其国际对比据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10.93亿美元,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50.29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2001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2121.65亿美元, 2003年为4032.51亿美元。
2004年,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6099亿美元,已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当年增速达到51.3%。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已呈现出明显加速的趋势。
这一趋势由图1所示: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19851990199520002005图1 我国历年外汇储备余额:1990-2004年(亿美元)一般来讲,人们都会认为经济规模大的国家会拥有较大的外汇储备。
但是比较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会发现这个假设常常不能成立。
美国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使得美国不需要持有很多的储备,美联储持有的美元资产也不被视为国际储备。
美国这个特例是由当前国际货币制度决定的,反映出外汇储备规模与本国国际金融地位有关。
例如,2001年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GDP分别是6935.6亿澳元和1534.6亿新元,即使两国货币按1:1的比价,也可以看出前者的经济规模大于后者,但是同期澳大利亚的外汇储备只有164.3亿美元,而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为748.5亿美元,反而是后者的外汇储备数倍于前者。
这说明外汇储备的规模并不完全是由各国GDP大小来决定的。
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储备总额占进口比例从80%不断下降,到70至90年代,这一数字又降到了30%以下,大约相当于三个月的进口额。
但是因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并不能一概而论。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通过对60多个国家的储备与进口比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一国储备量占贸易进口额的40%为宜,以20%为最低限,若低于30%就应采取调节措施,一般按全年储备对进口的比例计算,大约25%,即应该满足3个月的进口要求。
表1 各国外汇储备量占进口额比率中国大陆阿根廷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199 4 199 5 199 6 19944.65%55.71%75.65%98.26%103.37%93.35%63.72%68.65%74.64%72.94%78.04%102.38%36.96%32.75%41.51%38.58%81.95%109.34%24.46%23.63%22.11%13.6315.96%11.81%13.26%9.06%7 199 8 199 9 200 0 200 1 200 2 200 373.56%87.11%97.03%97.62%97.06%71.57%115.64%95.16%84.38%87.22%98.29%83.35%%55.71%61.56%59.73%72.64%79.42%86.40%10.84%11.94%9.19%10.54%10.97%13.96%资料来源:根据网站中的相关资料编制,其中马来西亚的进口额均为C.I.F.数字。
表2 2003年东南亚主要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工业国的相关数据(单位: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人均GDP人均外汇储备人均外汇储备/人均GDP中国大陆403,251,000,0001,080.95309.190.2860354印度尼西亚34,742,400,000219.14*1580.7210003马来西亚43,465,800,0002,486.041,779.590.7158332印度97,617,000,000 322.17 91.620.284384韩国154,509,00011,5553,239.0.2803,000 .10 18 247泰国40,965,100,000 1,380.14651.960.4723869新加坡94,974,900,00022,450.0222,332.110.9947479菲律宾13,325,800,000245.59 166.570.6782442德国41,095,500,000 28,708.47498.270.0173562法国23,121,700,000 27,726.09384.440.0138656英国35,147,000,000 29,050.82593.190.020419加拿大31,537,000,00026,655.021,000.850.0375483日本652,790,000,000 37,109.155,113.740.1378027澳大29,966,200,27,3961,518.0.0554利亚000 .13 76 37意大利26,055,700,00021,561.00453.750.0210449资料来源:根据网站 中的相关资料计算和编制;其中:GDP数字为本国货币乘以2003年底的即期汇率而得,带*的为2002年的数字。
由表1和表2可见,从外汇储备占进口额的比率来说,我国与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及韩国相似,均具有相当高的比率。
我国2003年该比率接近1。
从国家类别看, 2003年发展中国家人均外汇储备占人均GDP的比率均在28%以上,中国为28.6%,也属于较高的比率。
发达国家除日本外,其他国家该比率均在6%以下,德国和法国只有1%点多。
造成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外汇储备量较大这一现象的原因,恐怕与这些国家均实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有关,也与这些国家基本上均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或实际的固定汇率制有关。
其结果自然是拥有大量的以美元为主的外国货币资产。
3. 外汇储备总量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外汇储备及其增减变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直接而迅速。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与本币的兑换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经济活动。
一国通过结售汇途径所形成的本币投放,可以说是外汇因素决定货币供给最直接、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我国外汇储备与国外净资产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国外净资产的变动已成为货币供应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汇储备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逐年递增,已开始改变我国货币供应机制单一和封闭的状态,呈现出多样和开放的特点。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把国内外汇供求与人民币供求紧密联系起来,巨额的国家外汇储备既拓展了外汇占款这一央行基础货币的供应渠道,又使得我国货币供给结构出现重大变化。
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模式,即结售汇制度以及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外汇周转头寸限额,造成了我国中央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收支差额变动,被动地接受外汇市场上的超买或超卖,如此一来,外汇储备就像国内银行准备金一样,对国内货币供应量产生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