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223.53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六篇_什么是公务员关于公务员诚信体系建设的思考六篇【篇一】从字面上说,“诚信”就是诚实守信。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因而,说到“诚信”与否,很多人都认为是道德方面的问题,只是一个人在社会的安身立命之本。
可是,在市场经济社会,道德和利益往往是相邻而居的。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重视道德,讲究诚信,往往可以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收益;反之,不但会在道德上遭至谴责,受到法律的严惩,更难以在经济上获得长久的利益。
就诚信的重要性而言,说“诚信是金”应是不为过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近年来,我国在诚信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在某些领域依然存在诚信问题。
构建诚信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构建诚信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保护群众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推进政府更好地履行经济职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二】诚信是立国之基,立身之本,它不仅是个人守规矩讲原则的体现,更是维系社会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
古语有云“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个体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
只有人人守信用、重承诺,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实现全社会的和谐繁荣和共同发展。
让个体诚信有力推动社会诚信,要立标杆、树典型。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
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过程中,各地区、各单位、分部门要善于发掘典型、树立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不断培养这一品质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让诚实守信蔚然成风。
让个体诚信有力推动社会诚信,要严要求、明规矩。
诚信自觉需要用制度力量培育,失信行为需要用制度牢笼约束。
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公布诚信红黑榜等,完善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体制机制,营造诚信社会环境。
信任管理视角下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当今世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导致了网络犯罪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针对这种情况,建立起一套完整、稳固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信任管理视角入手,综合考虑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性网络安全治理是确保网络安全、保障网络可靠运行的重要手段。
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以及网络犯罪活动的日益增多,网络安全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可以让各方完善协同配合机制,增强信息互相共享,从而提高治理水平。
同时,对于个人、企业、政府机构等来说,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可以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防止自身遭受网络攻击,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因此,构建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是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
二、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现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网络安全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网络技术不断进步和网络犯罪活动的愈演愈烈,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还存在着四个问题:1、立法滞后。
我国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仍处于不成熟状态,立法进程滞后于实际需求;2、人才不足。
在网络安全人才急剧缺乏的情况下,缺少一支高素质网络安全队伍;3、信息共享问题。
信息共享不畅,阻碍了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有效运作;4、理念落后。
在网络对立和敌意等问题上,有着较大困难。
三、信任管理视角下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当前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存在问题说明了网络安全之间的信任管理问题,因此,信任管理视角的应用是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信任管理视角下,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强化安全信任链条;二是提升安全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充分性;三是采用更细致、详尽的安全管理建议和信息报告。
46网络时代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思考黄新建( 中共驻马店市委党校,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政府公信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权威,也关系到政府政策、方针的顺利实施。
文章论述了网络时代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影响政府公信力的因素,并对网络时代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时代;政府公信力;提升对策“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单词“Accountability”,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
政府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面对社会差异和利益分配,通过公正、高效、廉洁、民主、负责等途径获得公众普遍性信任的能力。
公信力是政府执政的根基,政府公信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权威,也关系到政府政策、方针的顺利实施。
近年来,党和国家一直把政府公信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明确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十三五”规划则提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提高政府公信力已越来越被提上日程。
一、网络时代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意义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水平和法制建设程度,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特别是在当前网络时代,提高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政府公信力有利于激发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当前网络条件下,提高政府公信力能够激发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参与国家事务的愿望。
政府信守承诺,敢于负责,就会获得民众的信赖,政府就会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民众也会更愿意参与到政府的公共事务中来。
借助网络,民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网民可以在网上与政府官员面对面地交流,政府也能广泛地收集民意,形成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有效沟通,有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第3期2019年6月No.3 June,2019政府公信力指的是政府以其权威性资源实施行政活动而形成的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本质上是政府权威的体现与外化,是政府在长期从事行政活动中积累的一种信任资源。
政府一旦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泥沼中,行政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便会受到挑战,随之而来的是政令不畅而增加的行政成本。
因此,政府必需加强公信力建设,增强影响力与号召力,以实施行政活动,达成行政目标。
1 互联网时代下政府公信力方面存在的问题1.1 政府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应对不足1.1.1 舆论效力在网络媒体时代被扩大网络媒体、自媒体在网络时代因时而生,并依靠即时性的优点和更为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飞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但也给传统媒体更广阔的成长潜力,不计其数的传统媒体开始创建自身的网媒形式。
因为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迅雷不及掩耳,许多社会热点信息未经政府证实便不胫而走,被别有用心的个人或组织以破竹之势宣扬到千里之外,使得媒体舆论产生庞大的“信息场”,这不光给政府带来了陡然剧增的压力,同时也会使人民对政府逐渐产生不信任感,最终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泥沼,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1]。
1.1.2 网络媒体监督给政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在网络时代,一种不同于人大监督和法律监督的新型监督形式—网络监督粉墨登场。
(1)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家事国事天下事通过网络平台、社交软件都能以更快地速度以及更小的成本扩散,这敲响了传统媒体对表达权一家独大的丧钟,新浪微博、百度贴吧、虎扑社区的诞生令各路热心网友可以路见不平,“键盘”相助,诉求自身利益。
(2)新兴的各类社交软件使民众能够和政府亲切地进行双向交流,这大大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也为他们对政府行政行为实施监督提供了可能性。
不同社会阶层特别是以前不具有话语权的底层群众,现在得利于网络监督的匿名性,都能够诉求自己的利益,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因而网络监督给政府造成了与以前相比更为巨大的回应压力,需要政府对网络影响力重大的公共事件做出快速地反应与回应,制定处理事件的计划。
加强网络诚信建设的思考摘要网络诚信危机出现的的表现及原因,之后阐述了解决网络诚信危害的根本性措施,以期为我国网络诚信建立发展提供一些具备引导和鉴戒意旨的思想价值,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部分介绍了网络诚信的内涵与特点,因为其特殊性传统道德规范具有局限性,因此探究新的诚信建设规范更具有必要性。
第二部分简述了如今网络诚信问题的产生及原因,只有分析到问题的实质,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第三部分说明了网络诚信危机所导致的一些危害性后果,以此说明网络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四部分针对上述所讲危害表现提出了相对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网络诚信,网络诚信问题,对策与措施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etwork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fe, the network has brought people convenience, but also imperceptibly change people's thoughts, the growth of many such as network fraud, cybercrime, privacy violations and other network issues. Seriously endanger the network participation subject, as well as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the face of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firstly illustrates thearticle from four aspects to start,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integrity, because its particularity of traditional ethical norms has limitations, so exploring new integrity construction norms more necessary.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emergence and reason of the network honesty problem, only the analysis to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 can propose feasible solution. The third part explains the network credibility crisis caused by some of the harmful consequences,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network credibility. The fourth part puts forward the relative solu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hazard performance.Keywords: Network integrity,Network integrity problem,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目录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480812767" 摘要IHYPERLINK \l "_Toc480812768"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480812769" 目录IIIHYPERLINK \l "_Toc480812770" 前言1HYPERLINK \l "_Toc480812771" 一、网络诚信概述2HYPERLINK \l "_Toc480812772" (一)网络诚信的内涵2HYPERLINK \l "_Toc480812773" (二)网络诚信的特点2HYPERLINK \l "_Toc480812774" 二、网络诚信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3 HYPERLINK \l "_Toc480812775" (一)网络世界诚信问题的表现3HYPERLINK \l "_Toc480812776" (二)网络世界中诚信问题出现的原因5 HYPERLINK \l "_Toc480812777" 三、网络诚信危机的后果7HYPERLINK \l "_Toc480812778" (一)、对网络主体产生不良影响7HYPERLINK \l "_Toc480812779" (二)、制约网络社会的有序发展7HYPERLINK \l "_Toc480812780" (三)、加剧整个现实社会的诚信缺失7 HYPERLINK \l "_Toc480812781" (四)、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8HYPERLINK \l "_Toc480812782" 四、网络诚信建设的原则及对策8HYPERLINK \l "_Toc480812783" (一)、网络诚信建设的原则8HYPERLINK \l "_Toc480812784" (二)、进行网络诚信建设的对策9HYPERLINK \l "_Toc480812785" 结语12HYPERLINK \l "_Toc480812786" 参考文献13HYPERLINK \l "_Toc480812787" 致谢14前言技术也难以幸免,因为网络世界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影响人们的诚信意识,使得很多思想和行为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滋生了许多网络失信问题,严重危害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网络世界中更需要建立严格的制度和道德规范,以此约束人们的行为。
对于PKI建设的思考作者:蔡超来源:《信息化建设》2009年第02期我们所知道的PKI在当前各地、各部门电子政务的规划和建设中,只要提到信息安全保障,就不能不涉及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领域,PKI依托非对称密码技术特有的保密与抗抵赖机制成为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的基础与核心。
由于PKI的重要地位,我国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启动PKI建设,截至目前,金融、政府、电信等部门已经建立了数十家CA认证中心(PKI体系的管理和运行机构),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信息中心于2002年作为全国试点示范单位之一也分别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建立起了CA认证中心。
PKI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提出的概念。
简单地说,PKI技术就是利用公开密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
在公开密钥体制中,通信双方的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各不相同,信息发送人利用接收者的公钥加密信息,接收者再利用自己专有的私钥进行解密,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发送人用自己的私钥对信息进行签名,接收人用发送人的公钥进行验证,保证了信息具有不可抵赖性。
公开密钥体制的特点决定了PKI能够从技术上解决网上身份认证、信息完整性和抗抵赖等安全问题,而其核心是解决了信息网络空间中的信任问题,确定虚拟网络社会中各种经济、军事和管理行为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身份的惟一性、真实性和合法性,在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主体间建立了可信的对应关系。
目前PKI的应用模式和存在问题对需要信息安全保障的单位而言,依托数字证书认证中心的证书和证书目录服务,通过在服务器端部署密码机,调用各种安全服务器接口,就可以实现应用系统对数字证书的支持,通过数字签名、加解密等基本功能来实现身份认证、数据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等信息安全。
应该说,PKI体系是信任的源点,前所未有的为大规模的信息安全应用开启了道路。
然而,目前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止步于PKI体系的建设,止步于数字证书的发放和使用,这对于信息化主管部门来讲存在不少问题和隐患。
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或人让我们感触颇深,这种时刻就可以把文字的作用展现的淋漓尽致。
持续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自己形成思考的习惯,你是否会写出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呢?为了您的最大利益小编特别编辑了这篇“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不要担心你一定会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建设网络强国个人心得体会篇1在建设网络强国的进程中,我积极投身于网络安全领域的学习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网络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网络安全是一个复杂而且不断变化的领域,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我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不断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研究成果,参加各种网络安全竞赛和培训,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和学习平台拓宽视野。
同时,我也加强与专业人士和同行的交流,通过讨论和分享经验,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能力。
其次,个人的自律和责任心也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方面。
在网络安全领域,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在使用网络时注意个人隐私和信息的保护,积极加强密码管理和防范网络诈骗。
我意识到个人的行为和言论对整个社会网络安全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我努力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遵守网络法律法规,不参与传播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行为,积极举报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最后,我认识到网络强国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网络强国不能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因此,我积极参与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向身边的亲朋好友传递网络安全知识和技巧,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风险意识。
我也关注并参与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支持公共机构和非营利组织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工作,为网络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建设网络强国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任务,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将继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网络安全能力,为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综述新型举国体制下建设网络强国的思考宋灵恩(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 100191)摘 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问题,对推动我国加快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意义重大。
全面总结了网络强国建设在网络建设、技术产业、融合应用和普惠民生方面的发展成效,深刻剖析了新型举国体制对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发挥新型举国体制需要处理好的3种关系,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强国;新型举国体制;科技创新;移动通信中图分类号:F416.4-39文献标识码:Adoi: 10.11959/j.issn.1000−0801.2021112Thoughts on cyberpower under the new nationwide systemSONG Ling’en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Beijing 100191, China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nationwide system, break through the key core technologies, and solve "neck sticking" problems, so as to promote China becoming a cyberpower. The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of cyberpower in networ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ntegrated applications and inclusive people’s livelihood were summarized.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for building cyberpower in the new era, and three relationships that need to be handled well were deeply analyze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develop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nationwide system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twork power during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Key words: cyberpower, new nationwide syste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1 我国正加快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强国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我国实现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建立和完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的几点思考■ 申 琰/文从历史角度看,互联网在美国起步,美国占主导的互联网管理体制和机制为互联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快速扩张奠定了最初基础,不少国家也曾“搭便车”,受益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但是,与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关键性基础设施相矛盾的是,互联网的管理权一直高度集中于美国手中;特别是近两年,美国先后发布《网络空间安全评估报告》、《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谋求继续掌控制定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与安全规则机制的主导权。
各国和国际社会普遍意识到:加快建立国际互联网的新秩序,已经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在联合国主导下制定国际互联网公约当前,网络恐怖主义、垃圾邮件、网络病毒传播等已成为全球性难题,各国的利益重合越来越大。
但要实现相关合作,还必须依赖制度的力量,即在制定互联网的基本法——全球互联网治理公约(下称公约)问题上有所突破。
一、历史和现实依据历史上每次新的通讯技术冲击波都会在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管理中产生一些类似的特定问题,包括:如何控制信息内容?如何保护隐私权?如何平衡国家和个人利益?如何保护文化认同并促进新技术发展?等等。
西方国家政府一般会通过制定新法律的形式,创建适应新传播技术和国际传播形势的信息管理秩序,在一国主权范围内(通过实施新闻、广播和电讯法律等),或国际范围内(通过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双边或多边国际公约),将信息、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流动置于可控范围内。
1865年的《巴黎电报条约》赋予个人电报联系的权利,但同时也保留了阻止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或违反国家法律、公共秩序或道德规范电报内容传播的权力,类似兼顾个人自由和国家利益的思想在1906年的柏林无线电报等公约中同样得到了体现。
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国际传播的阵营和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
西方国家为了巩固自身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一改以往媒体管理中兼顾国家主权与个人自由的思想,利用自身在信息、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强势地位,强调个人表达自由高于政府对信息流动的控制,并将第三世界国家保护文化认同、坚持国家利益重于个人自由权利的理念和行为视作违反人权的“政府审查”。
大数据时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大数据时代,社会中涌现出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社会诚信体系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社会的诚信环境稳定和健康。
社会诚信体系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和准则的集合体,是社会秩序和信用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过去,社会诚信往往建立在个人信用和人际关系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诚信体系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本文将从大数据时代对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性、当前社会诚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大数据技术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责任以及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构建健全的社会诚信体系提供一些思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社会诚信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而在大数据时代,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更显重要。
首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可以有效识别和惩治不诚信行为,构建起更加高效和公正的社会诚信体系。
其次,当前社会存在着诚信危机,不良信息泛滥,造成了社会信任度下降和经济秩序混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应该共同努力,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诚信体系,推动社会诚信文化的发展。
因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大数据时代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寻找解决当前社会诚信问题的有效途径,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筑诚信社会。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一直以来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方面,通过深入探讨社会诚信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建设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金融视线Financial View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互联网征信在我国应运而生,它是以开放式的互联网为载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通过抓取、采集和整理个人以及企业在使用互联网时所留下的数据信息。
同时,辅以其他渠道获取的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而进行信用评估与服务的活动。
互联网征信和传统征信在数据采集、覆盖人群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区别并相互补充。
当前,我国互联网征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仍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一、我国互联网征信发展的必要性1.互联网金融亟需征信“助推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但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准入门槛较低,从业机构技术实力差异较大,标准业务模式还远未成形,部分从业机构的数据规范性、合规报数能力、数据安全机制以及对投资者隐私的保护制度还很难达到央行征信体系的基础性要求。
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而言,短期内很难使用央行征信系统的征信数据,只能通过其他市场化的渠道获取亟需的征信数据资源,由此催生大量的征信需求,为互联网征信的应用提供了市场需求。
此外,互联网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升级还需要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信用评分、行业历史违约率和重要风险预警等高端产品,以有效防范违约风险。
可见,征信业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2.“互联网+”催生互联网征信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改变了很多行业的业态,比如电子商务升级了居民消费模式。
“互联网+”将触角延伸到征信行业,除了为征信机构提供数据资源外,也将改变征信产品的生产方式和理念。
我国的个人征信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业务规则和相关法规制度,只能在不断的创新探索中寻找行业的发展模式。
正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超乎想象一样,未来这一市场潜力有多大,会有哪些创新和业态,目前都还只是一个未知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金融在自我创新中正在寻找能够给其带来长久生命力的外部支撑,包括第三方资金托管、行业监管规则以及互联网征信。
国家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到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安全与稳定。
以下是一些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思考:
1. 全球化与国家安全: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家安全问题不再局限于国境内,而是涉及到国际层面的合作与竞争。
跨国恐怖主义、网络攻击、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对国家安全构成新的挑战。
2. 科技与信息安全: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例如网络攻击、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等。
国家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对新兴科技的应对和管理能力。
3. 经济安全:经济发展是国家安全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经济安全的挑战,包括贸易战、金融危机、资源稀缺等。
国家需要谨慎应对经济风险,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
4. 社会稳定与治理:社会动荡、民生问题、社会不平等等因素可能威胁到国家的社会稳定。
国家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解决社会矛盾,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5. 生态环境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国家需要加强环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
6. 军事安全与战略平衡:军事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需要维护军事实力,保持地区和国际战略平衡,以确保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7. 国际合作:国家安全不是孤立的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国际组织、多边机制等平台的建设和加强,有助于促进共同安全和共同繁荣。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问题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复杂性。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形成整体合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类挑战。
对当前中国信任危机的思考公共事业管理10—8贾路敏关于对中国当前信任危机的思考近期中国接连发生连串事件,揭示出社会信任危机之深重,民众对执政党、对政府、对干部官员极不信任,典型例子是动车追撞事件,政府说话不论真假,完全没人信,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那句:“反正我信了。
”道出政府信用崩塌的现实,令人惊叹的是社会信任危不只是民众不信政府和执政党,原来极其权威的专家、尚可信任的传媒、当受尊重的医生教师等,都因其劣行蠢举,失去可信感。
更为严重的是,还是社会信任危机,事实已经弥漫到人间,不用说那些公办的慈善机构,诸如中国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共青团属下的青基会等,一个个卷入丑闻。
甚至在街上的普通老人,自己摔倒后,要指控救助他的人撞伤他,法官还判无耻老人得直。
由之出现老人在街上病倒、摔倒没人敢扶的奇景。
而卫生部跑出来制定《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更为笑谈。
社会危机应该这样看:百姓不信任谁呢,当然是说假话做假事的人,尤其是长期说假话、做假事的人。
这种人最集中的地方是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是富商,是无良专家和艺人等。
为什么他们要骗老百姓,因为只有骗了,他们才能维护、获得自己的利益。
群众中流传“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中央只当没看见。
”毛泽东说:人民网的眼睛是雪亮的。
林肯说:你可以暂时欺骗所有的人,或者永远欺骗一部分人,但是,不可能欺骗所有的人。
狼来久了,谁还信!百姓不信时,就是他们失去利益之日!!普通百姓之间,相互信任吗?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多少有一些人利益至上,确实使利益受损,但这不是主流。
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吧,包含那些小商人,不讲诚信的,也没有几个人。
因为,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毕竟要靠诚信生活,不诚信成本太高,他们玩不起!所以,诚信流于野!为了了解社会信任危机,必须了解了当今社会信任危机的大背景,当代中国的具体社会信任问题可以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分析。
政治层面,信任危机表现为由来已久的“官民”信任,即政府(官员和公务员)与民众以及社会与国家之间的信任问题;经济层面的信任问题,即市场各个利益主体间的信任,主要是在商品和服务提供者和广大消费者之间;最后是社会层面的信任问题,也就是一般社会成员之间,包括公司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问题。
构建可信网络生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作者:杜飞进来源:《人民论坛》2016年第04期信息能力是现代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只有社会各方面共同推进,才能建设一个具有强大信息能力的现代国家。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世界各国面向未来的发展布局正逐渐从实体空间转向网络空间;信息生产力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形态正逐渐颠覆着既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能力正逐渐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信息能力由多方面的要素构成,要提高国家信息能力,就必须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而要实现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与能力。
信息安全是现代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只有汇聚各方面能量、构建严密的安全体系,才能使国家信息安全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人类社会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以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现代化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
捍卫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积极推动网络信息安全立法、加快完善信息安全审查制度,而且需要强化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体系化建设;需要发展壮大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推动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绝不是仅靠哪一个领域、哪一个部门的力量就能够完成的,而必须调动一切力量,汲取各方面智慧,汇聚各方面能量,形成法治与机制、政府与企业、硬件与软件、科研与产业、交流与合作一体推进、互促互动的局面。
可信网络生态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重要领域,只有消除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壁垒和屏障,实现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才能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