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1.2+4方案:由美国提出的关于德国统一问题的方案。随着1989年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欧局势的巨大变化,德国统一问题出现新情况。同年11月8日,民主德国宣布开放同西德和西柏林的边界。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统一德国的十点计划,统一进程明显加快。由于德国统一的问题历来是牵动欧洲全局的最敏感问题,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密切关注。1990年2月13日美国提出“2+4”方案,即先由两德讨论有关统一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内部问题”,然后由两德和美英法苏四大国就未来德国在欧洲的军事政治地位,欧洲结构,柏林地位,结束四大国的权利与义务,波德边界,对德和约等“外部问题”谈判,其结果提交欧安会35国首脑会议确认。方案得到两德和苏英法的赞同,按照2+4方案,两德和苏英法美召开了多轮“2+4外长”会议,就德国统一的内外部问题达成协议,从而为德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U-2飞机事件:1960年5月1日,苏联在其领空击落美国U-2高空间谍飞机事件。1959年9月15-28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访美,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举行会谈并发表了公告。苏联同意收回限其他占领国在6个月内就德国问题达成协议的声明,美国也同意就柏林地位和德国统一问题召开四大国首脑会议。苏联正式邀请美国总统1960年春后访苏。艾森豪威尔决定出席巴黎四大国首脑会议后,于1960年6月10-19日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1960年5月1日,美国一架U-2高空间谍飞机在深入至苏联维尔洛夫斯克附近进行间谍活动时,被苏联导弹击落。5月16日,美,苏,英,法四国首脑在巴黎举行会议期间,赫鲁晓夫要求艾森豪威尔对U-2间谍飞机事件公开道歉,遭艾森豪威尔拒绝,赫鲁晓夫退出了会议。四大国首脑会议流产。

3.大西洋联盟政策:二次大战后,美国杜鲁门政府对西欧的总政策,形成与1946年动至1947年春。这项政策的要点是支持西欧的复兴和联合,而这样的一个西欧要与美国密切协作。按照美国人的解释,就是要“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密切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洲进行广泛协作。”美国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遏止苏联,控制西欧,进而称霸世界。作为推行这一政策的重要步骤和具体表现,就是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4.大规模报复战略:美国五十年代推行的一种军事战略。侵朝战争的失败宣布了杜鲁门政府遏止政策的破产。1953年艾森豪威尔继任美国总统,制定了“大规模报复战略”。用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于1954年1月12日的公开宣称表述就是:美国将放弃无限期的进行区域性抵抗来对付“侵略”的传统政策,代之以建立一支庞大的报复力量,用美国选择的武器和选择的地点对共产主义进行迅速的大规模核报复。这种战略把赌注压在核武器上,以核武器为“剑”,常规武器为“盾”,重点打击和摧毁敌方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为此应缩减常规兵力,重点扩充导弹核武器和战略空军,以图用核威慑支撑美国的霸权地位。“大规模报复战略”是建立在美国占有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优势,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核武器打不到美国本土的设想基础上的。由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迅速发展,其他国家相继掌握核武器,特别是苏联核力量的迅速增长,造成美苏战略核武器的均势,从而打破了美国在垄断核武器及其地理上的优势,该战略遂走入死胡同,被“灵活反应战略”所取代。

5.万隆会议:又称“亚非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5国发起,由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取得独立的亚非国家首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大规模国际会议,反映了战后亚非形势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也反映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主宰亚非人民命运的漫长历史走向结束。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殖民主义斗争,世界和平。在与会国的努力下,挫败了帝国主义妄图破坏会议的阴谋,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宣布殖民主义是一种应当予以根除的祸害,并倡议以《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作为国家间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基础。会议上所体现的团结反帝与和平友好精神,通称为“万隆精神”,它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并为亚非国家和平共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指明了方向。

6.马岛战争:1982年4月2日—6月14日,英国与阿根廷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归属问题发生的军事冲突。马岛位于南大西洋,距阿根廷东海岸550公里,面积约11,961平方公里,人口2千余,98%为英国人后裔。17世纪末,英国人发现该岛并取名福克兰群岛。1764年法国人开始在岛上建立居民点,命名为马洛于安埃群岛。1767年法国将该岛转让西班牙,西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1816年阿根廷独立时承袭了西班牙对该岛的主权,任命省长,移居居民。1833年1月,英国以最早发现为由,派兵占领,任命总督,建立议会等行政机构。阿根廷历届政府均不予承认,一直通过外交途径要求恢复对改岛的主权。1965年,1973年,联合国大会分别通过2065,3160号决议,要求两国和平解决争端。1975年至1981年的不结盟国家会议则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呼吁英国阿根廷加速谈判,但由于英国坚持维持马岛现状,致使谈判未获解决。1982年4月2日,阿根廷海军陆战队突袭马岛成功,宣布收回主权。4月5日,英国特混舰队开赴南大西洋。4月25日激战开始,阿根廷投入兵力1万多人,舰只80余艘,飞机200余架;英国投入兵力2.7万人,飞机140余架,航空母舰两艘,其他舰100余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场涉及空间时代的导弹极其复杂的电子系统的大海战”。经过74天激战,阿根廷失败。双方死伤数千人,耗资60亿美元。(0

虽然战争以英军重占马岛暂告一段,但马岛归属争端仍没解决。

7.马歇尔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故称“欧洲复兴方案”。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说中提出。7月初英,法,苏三国外长巴黎会议讨论这一计划,苏联认为该计划旨在控制欧洲并使欧洲军事化而拒绝参加,但得到英,法,意等西欧16国的迅速响应,并提出要求美援的报告。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对外援助法》,使该计划具备了法律形式。主要内容:美国拨款100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以复兴战后经济;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出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向美国提供本国和殖民地产的战略物资;优美国政府设立经济合作总署,控制“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的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削减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放弃国有化计划,把进步力量排挤出政府等。英,法,意,联邦德国等16个西欧国家相继接受了这些条件,并分别同美国签定了双边协定。到1952年2月29日,马歇尔计划全部费用为129,924亿美元,计划远定期限5年(1948—1952),实际上1951年1月己基本结束。随后为《共同安全计划》所取代。

8.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条约”,于1991年12月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城举行的欧共体第46届首脑会议上通过。主要内容有:(一)草签了经济联盟条约,确定了经货联盟的最终目标,至迟到1999年1月1日实行欧洲统一货币和建立欧洲中央银行。具体分三阶段实行:第一阶段争取所有成员国的货币加入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实行资本自由流动;第二阶段建立独立欧洲货币机构和完善其组织体制监管各国经济财政,货币政策和外汇储备;第三阶段逐渐实行统一的货币和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二)草签了政治联盟条约,确定了政治联盟的基本目标。这包括(1)制定共同的外交和防务政策;(2)制定共同的社会政策(3)加强了部分超国家机构的权力,建立独立于各国之外的中央银行,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4)应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