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动植物分布图
- 格式:ppt
- 大小:7.78 MB
- 文档页数: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cological impactHJ 19—2011代替HJ/T 19—1997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导和规范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评价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的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充实调整和规范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生态影响,直接、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生态监测,特殊、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一般区域等术语和定义;——调整了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标准;——明确了确定评价工作范围的原则;——规范了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方法;——增加了生态影响预测内容、基本方法;——规范和系统化了工程生态影响分析内容;——增补了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内容;——修订和增补了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年4月8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年9月1日起实施。
·1·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043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 12763.9—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SC/T 9110—200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L 167—1996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古朴国宝:大熊猫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
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
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2.仰鼻蓝面:金丝猴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
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
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
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用这个美人之名命名了金丝猴—— Rhinpitheius roxellanae 。
3.长江奇兽:白鳍豚白鳍豚为中国长江中下游的特有水兽,全球豚类有70多种,淡水仅5种,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
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
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130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其声纳系统发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可使它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
4.中华之魂:华南虎华南虎的英文为“中国虎”,是我国特有亚种,原为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体型较小,但资格最老的一个虎种。
全球的虎仅有一种,均产于亚洲,上个世纪尚有8个亚种:孟加拉虎、东北虎、爪哇虎、华南虎、里海虎、巴厘虎、苏门达腊虎,但后三个亚种相继灭绝,中国的新疆虎(尚未搞清属于哪个亚种)是在20世纪初灭绝的。
5. 东方之珠:朱鹮要问中国最珍稀的鸟是什么,那朱鹮应当名列前茅。
这种被动物学家誉为“东方明珠”的美丽涉禽是一种人们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它们原是东亚地区的特产鸟类,仅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有分布,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都失去了踪影。
难道朱鹮真的消失了吗?七十年代后期,中国鸟类学家开始寻找朱鹮,1981年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2窝共7只朱鹮,轰动了世界。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孙珊;黄贝;武瑞东;周汝良【摘要】利用中国373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县域分布、海拔分布以及生境信息获得物种的空间分布范围,探讨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以及特有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分布所占面积比定权,以ArcGIS为平台,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模拟得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8个丰富度分布中心:东喜马拉雅沿横断山脉至秦岭、小兴安岭至长白山一线、滇南沿边境至广西南端、湖南、湖北和重庆交界处的大巴山、湖南、广西、贵州3省交界的雪峰山地区、黄山向南至武夷山一线、海南岛与台湾岛.【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年(卷),期】2013(025)001【总页数】6页(P19-24)【关键词】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克里金插值法【作者】孙珊;黄贝;武瑞东;周汝良【作者单位】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20 引言中国珍稀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不少是地方特有或世界上著名的贵重用材树种,长期以来,由于对珍稀植物的保护不够,使其日益减少,有的甚至濒临灭绝[1]。
近50年中国约有200种植物灭绝,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已达4000~5000种,占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水平[2]。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已正式启动了稀有濒危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方面还不健全;迁地保护和建立保护区方法方面考虑的因素还不够慎重,随着科技的发展,“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被广泛应用于濒危植物检测和管理中[3]。
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4~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大尺度来研究中国植物物种丰富度以及其空间分布格局。
他们在研究物种丰富度空间分布格局时多数利用了各种数学统计方法得到其分布特点,但并未充分考虑空间方位的特点,也没有得到一个比较详细的保护中心[7-9]。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2课《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2.过程与方法: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合作意识和成果共享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教学难点】会利用分布图整理信息,展示研究成果。
【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1.教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
2.学法:调查法,信息收集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1.媒体:微课,云平台,Ih5网站技术。
2.教具:教师使用平板电脑,投屏器。
教师给每小组准备一台平板电脑,一份全班调查记录汇总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各小组调查的结果怎样?现在来交流和汇集我们的调查资料二、整理分析调查信息:1、各小组整理上节课调查的动植物,(注意:整理时按树木、花草或其他标准将植物和动物分类,最后统计出共发现了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
)2、各组汇报交流:学生边汇报,师边记录,把各小组的调查汇集成一个全班的调查表。
3、总结:在校园里搜索到哪些动植物?一共有多少种植物和动物?它们各自生活在什么地方?(意图:在通过数据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4、思考:我们校园里的生物是不是校园生物的全部?为什么?(不同时期生物种类不同)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1、师: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很多,生活的环境也各不相同,我们共同来制作一幅校园生物分布图,展现校园生物大家庭。
2、小组研究制定校园分布图方案,在制定中师点拔:思考: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物分布是立体的,而生物分布图是平面的,如何区分地下、地面、地上分布的生物?(预设:可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生物种类较多,分布图面积有限,如何最大限度的将校园生物种类记录上去可用编号的方法;可以将画的生物图剪贴在分布图旁,用箭头指出它的位置;要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制作生物分布图。
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地理空间点位分布制图郝涛;王熊;刘瑛;徐芷妍;胡雨;桑旦卓玛;王瑛;佃袁勇;张卓文【摘要】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he second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in Hubei and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list of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local situation;the target plant species geographical spatial location distribution mapping was made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plant species superposition combined with the Arc GIS vector lay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74species (add1 varieties) of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 in Hubei, the geographical spatial location distribution map for every target plant species was made, and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s well.%本文以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 依据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湖北省调查数据与本地区实际情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确定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通过目的植物物种实地调查信息和Arc GIS矢量图层进行叠加套合方法, 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的物种进行地理空间点位分布制图.结果表明, 湖北省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74种 (另加1个变种) , 依据野外实地调查基础数据制作了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的物种地理空间点位分布图, 分别不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的物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生态环境状况, 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期刊名称】《湖北林业科技》【年(卷),期】2018(047)006【总页数】6页(P1-5,52)【关键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空间点位分布制图;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湖北省【作者】郝涛;王熊;刘瑛;徐芷妍;胡雨;桑旦卓玛;王瑛;佃袁勇;张卓文【作者单位】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 武汉 430079;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林业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0;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 武汉 430079;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 43006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林业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林业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林业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0;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石河子832000;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林业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林业信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9对野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确定符合本地客观实际情况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信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