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从远古到元的历史
- 格式:docx
- 大小:18.83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政治形势论文: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台湾问题一词及其相关概念,或者叫台海问题或者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退守台湾,至今所衍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政治形势相关论文: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全文如下:1 两岸陆地曾为一体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 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
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2 台湾的先住民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
70年代,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县左镇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经过鉴定,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以前的古人类。
以后又陆续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这些东西的形状的制作方法,都与大陆各地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特别相似。
其中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出土的彩陶和黑陶,经过鉴定,确认它们是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传过去的,和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几何形印纹陶”从制作方法到用料都是一样的。
1980年7月,台湾考古学家在台东县卑南乡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及玉器,经鉴定这是二三千年前古代台湾人的遗物,和我国南方各省古代的越濮族人留下的遗物一样。
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历史悠久,延续了数千年。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到今天的现代化国家,中国历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概括总结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
古代时期是中国历史的起点,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
早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文明王朝——夏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紧随其后的是商朝和西周,这两个朝代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而春秋战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各个诸侯国不断争夺地盘,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中央政权。
这一时期,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然而,秦朝的统一并不长久,很快就陷入了内乱,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随着秦朝的灭亡,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汉朝。
刘邦建立的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段封建王朝,共经历了两个时期,即西汉和东汉。
汉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措施,为中国历史开创了一个繁荣的时代。
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开疆拓土的政策,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东汉时期,汉明帝推行了黄老政治,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汉朝最终也走向了衰落。
汉朝的衰落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这个时期被称为三国时期,三国鼎立。
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势力相互对峙,经过长时间的战斗,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乱、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三国时期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较弱,社会秩序不稳定,南北朝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论述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非常复杂,但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史前时期:从远古时代到公元前2070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原始社会,由不同的部落和酋长管辖。
夏商西周时期: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771年,这一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夏、商、西周三个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小国和诸侯,最终秦国统一了中国。
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巩固和发展时期,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汉朝则注重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9年,这一时期是分裂和融合的时期,出现了多个民族和政权,最终形成了隋朝。
隋唐时期:从公元589年到公元907年,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朝完成了统一大业,唐朝则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五代十国时期:从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这一时期是分裂和动荡的时期,出现了多个小国和政权。
宋元明清时期: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912年,这一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后期发展时期,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科技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近代时期:从公元1912年至今,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变革,最终走向了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道路。
以上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重点。
同时,中国历史的发展也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反复,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和理解。
台湾的故事科普:
1.台湾历史:台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早的居民是南岛
语族的原住民。
自17世纪以来,台湾先后成为荷兰、西班牙、明朝、清朝、日本和中华民国的领地。
在二战期间,台湾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和美国盟军占领。
1945年,二战结束,台湾重回中国怀抱。
2.自然景观:台湾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海滩、湖泊、
温泉和热带雨林等。
其中,阿里山和日月潭是台湾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3.传统文化:台湾的传统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包括传统音乐、
舞蹈、戏曲、雕刻和茶道等。
同时,台湾也有许多独特的民间故事和传统节日,如七夕节和妈祖诞辰等。
4.美食:台湾的美食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台湾小吃和地方特色菜等。
其中,台湾小吃如卤肉饭、牛肉面、豆花和珍珠奶茶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
5.经济发展:自1945年以来,台湾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台湾实施了进口替代战略,发展本土工业。
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台湾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
自90年代以来,台湾的经济发展重点转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
6.政治环境:台湾的政治环境比较复杂。
在1945年回归中国后,台
湾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变革。
目前,台湾实行的是半总统制或
半议会制政治体制,由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三个部分组成。
中国历史概述从远古到现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本文将从远古时期开始,概述中国历史的发展经过,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一、远古时期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后来逐渐扩散至亚洲。
中国早期的远古时代,也被称为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文化遗址中,人们发现了许多古老的手工艺品和石器工具。
最著名的远古文化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些文化为后来的农耕社会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王朝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王朝是夏朝,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100年。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部落社会向国家制度的转变。
在夏朝之后,中国出现了许多王朝,如商、周、秦、汉、唐、宋等等。
每个王朝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文化发展和社会经济形态。
例如,商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文明的发源地,而秦朝则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同时也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
三、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以土地所有权归王室和贵族阶层所有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社会中,农民为了生存往往成为地主的仆役,劳动力受到极大的剥削。
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从周朝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朝。
四、改革开放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东亚地区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的国力和地位逐渐下降。
这促使中国思想家开始反思传统社会的问题,并迎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仍然饱受内乱、战争和外国干涉的困扰。
不久之后,中共党员领导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共领导下的中国迅速展开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计划经济和集体化。
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经济问题,中国领导层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和外商投资,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五、现代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台湾历史简介短一点20字
台湾历史简介:
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
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
的人类化石“左镇人”。
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1885年建省;1895年清政府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1945
年抗战胜利后光复;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扩展资料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世界
第38大岛屿,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5
千米,环岛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含澎湖列岛总长约1520千米,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现今的台湾地区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金门群岛、马祖列岛、东沙群岛、乌丘列屿、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与中洲礁及周围附属岛屿。
台湾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平均年降雨量超过2500毫米,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3倍。
因季节、位置、海拔标高不同,各地降雨量随之变化。
东部、北部降水量大且全年有雨,中国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火烧寮就在台湾东北部,被称为中国“雨极”,而基隆港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
中南部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
冬季盛行蒙古高压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
中国历史顺序表及重要事件自古以来,中国历史悠久而丰富多彩。
从远古的黄河文明到现代中国的崛起,中国历史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事件的发生和演变。
本文将以顺序表的形式呈现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带你回顾中国悠久的过去。
1. 先秦时期 (约公元前2100年-前221年)- 夏、商、西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神话时代,其中涉及到传说中的始祖和传说中的三代王朝:夏、商、西周。
- 诸子百家: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重要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墨子等,开创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传统。
2. 秦汉时期 (前221年-220年)- 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并修建了长城,巩固了中国边疆。
-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涵盖了两个重要的时期——前汉和后汉。
汉朝时期推行了儒家思想,并开创了帝国制度。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年-589年)- 三国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三国鼎立局面,魏、蜀、吴三国相互争霸,最终以晋朝统一中国为结局。
-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南北朝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和统一。
4. 隋唐时期 (581年-907年)- 隋朝:隋朝统一了南北,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局面,并修建了伟大的运河。
-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朝代,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都达到了巅峰。
5. 五代十国 (907年-979年) 和宋辽金元时期 (960年-1368年)-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高度分裂、割据局面最严重的时期。
- 宋辽金元:这一时期见证了北方的辽金王朝对南方的宋朝进行统治,最终被蒙古族的元朝所推翻。
6. 明清时期 (1368年-1912年)- 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比较稳定、文化繁荣的时期。
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也发生在明朝时期。
- 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变革,最终被辛亥革命推翻。
7. 当代中国 (1912年至今)-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台湾”的名字究竟从何而来?对此,史载不一,众说纷纭。
世间最早出现的“台湾”一词,应见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的官方文献奏疏中,自此便从清初建府后一直沿用到现在。
对于“台湾”名称起源的种种,学术界也持有不同的观点。
台湾名称的由来,总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较有代表性的说法:1、由于该岛浮海如平台,地形似弯弓,所以起名为台湾;2、根据台南土人的“大恩”发音而得此名;3、因闽南话的“台员”二字转音而得名;4、从“台湾窝”(高山族中的一个族别名)演变至此;5、“台湾”之名是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岱屿”与“员峤”的首字联名“岱员”而转变过来的;6、“台湾”是因盛行于闽台的台风而得名;7、“台湾”原称为“埋冤”,后因其词不祥便改为“台湾”。
“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为天气所虐,居者辄病死,不得归,故以埋冤名之,志惨也。
其后以埋冤不祥,乃改今名。
”(连横:《台湾通史•开辟篇》)8、十六世纪时台湾又有“大员”的称谓,即指现在台南安平镇一带,由当地高山族部落的名称演化而来。
进入十七世纪后,“大员”改称作“台湾”,其时荷兰殖民者在该地筑造热兰遮城(Zeelandia),华人称之为台湾城,这是台湾最古老的城堡。
道光重刻本康熙《台湾县志》中云:“荷兰设市于此,筑砖城,制若崇台,其海滨沙环水曲曰湾,又泊舟处概谓之湾,此台湾所由名也。
”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渊源紧密深厚、绵长久远,二者同祖同宗,血脉深深相连。
远古时代,台湾既与大陆相依相伴,大约几百万年前,由于激烈的地壳运动,部分陆地轰然下沉,其间相连接的部分便落入海里,形成海峡,于是台湾岛遂与大陆长久分离,从此隔海相望。
从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发现来看,旧石器时代大陆的文化已传入台湾。
在台湾各地,陆续挖掘出土了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文物,而这些也无不表明,台湾的史前文化和大陆的同属一系,密不可分。
台湾的开发、演进以及疆土的完整统一,由始至终都和中国大陆相伴相生。
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年表文字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以下是一个简要的中国历史年表,涵盖了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重要事件和朝代:1.远古时代(公元前2070 年以前):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这个时期的历史主要是通过神话传说和考古发现来了解的。
2.夏朝(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1600 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由禹建立,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明时代。
3.商朝(公元前1600 年-公元前1046 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由商汤建立,它的文化和科技水平在当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4.西周(公元前1046 年-公元前771 年):西周是由周武王建立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5.东周(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256 年):东周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
6.秦朝(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6 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建立,它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度量衡、文字和货币。
7.西汉(公元前202 年-公元8 年):西汉是由刘邦建立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强盛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盛世”。
8.新朝(公元8 年-公元23 年):新朝是由王莽建立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只存在了15 年。
9.东汉(公元25 年-公元220 年):东汉是由刘秀建立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
10.三国(公元220 年-公元280 年):三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分为魏、蜀、吴三个政权。
11.西晋(公元266 年-公元316 年):西晋是由司马炎建立的朝代,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统一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12.东晋十六国(公元317 年-公元420 年):东晋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南方是东晋政权,北方是十六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从远古到元朝的宝岛
海峡两岸同呼吸共命运同根一体【1】
摘要:本文记叙述台湾地区自地质年代台湾形成伊始至元朝对台湾设立官职管理的发展过程。
描述了古生代台湾的产生到冰河时代大陆与台湾的分离、战国以来到元朝对台湾的开发、台湾原住民的由来,等等。
本文着重分析从古至今各朝各代对台湾地区的探寻与开发,以及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的关系,使人们对台湾的由来以及它与大陆“本是同根生”的渊源得到更深厚的了解。
关键词:台湾的出现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台湾原住民
地质年代的资料
形成
台湾海峡的形成过程早在6亿年前古生代晚期造山运动开始时,大陆与台湾形成一片干陆。
在中生代(约2.2亿年前)三叠纪与侏罗纪期间,两岸间出现许多海水。
两岸分离于白垩纪与古新世时期的地壳运动,形成了最初的台湾海峡。
现今
台湾历史上曾与祖国大陆连为一体,属于同一的自然地形体系。
大自然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地壳运动把祖国大陆与台湾原本相连的部分变成海峡的滚滚波涛。
资料
张光直教授在《中国考古学论文集》中指出:在更新世的末期,台湾岛根本是大陆的一部分。
历史上的漂洋过海
“台湾”这一名称始于明朝,出现不过300余年,但文献史料证明两岸人民对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几经变化,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早在我国远古时代,就有关于“海外仙山”的种种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列子·汤问》篇中记载,夏朝末年,有一个名叫夏革的人像成汤(商部落的首领)讲述了海上的神奇大山。
这是中国大陆上的人第一次听到海岛的传说。
春秋战国时期,海上交通有所发展,因此出现许多关于海上的传说。
《尚书·禹贡》中的“岛夷卉服”可能就是最早提到的台湾。
瀛洲
从战国时代始,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遣使入海求灵药的故事知者甚少,但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与三千童男童女探寻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的故事却十分为人熟知。
《后汉书》中更明确记载,徐福到达夷洲等地,没有发现长生不老药,怕被始皇问斩,而留于此。
台湾史学家连横先生在《台湾通史》中言:“蓬莱、方丈为日本琉球,而台湾则瀛洲也。
语虽凿空,言颇近理。
”虽然未能有明确记载徐福等人在瀛洲的史实,但后人认为瀛洲即为台湾。
夷洲
公元230年,时值三国时代的吴国,曾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民“浮海求夷洲及覃洲”。
这应该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到达台湾。
二位将军返回大陆时曾带走了大批夷洲人,这批夷洲原住民成为了首批大规模移民祖先故里的人。
二位将军揭开了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序幕,表示中国政府政治和军事力量正式到达台湾地区,这充分证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流求
隋炀帝在大业三年(607年)派出朱宽入海求异俗,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无功而返。
隋炀帝遂派遣陈棱率兵万余人前往流求“慰谕”,当地酋长不服,只好诉诸武力。
虽然隋朝与台湾无法建立正常的交往,但大陆人民对听我的认识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交流与往来
宋代
经过三国到隋唐的长时期演变,闽粤一带向台湾的移民也逐渐增加,到宋代时已经出现较多的往来和经济活动。
宋朝对台湾的正式经营始于宋孝宗,宋孝宗派遣汪大猷到泉州震慑隔海相望的台湾地区的毗舍耶人,而在澎湖屯垦。
台澎成为中国东部海防线上的坚强堡垒。
宋代台湾与大陆民间的联系已大大加强,而福建人民对台湾的了解可能是家喻户晓了。
为便于管理,元朝开始在台澎湖地区设立管理机构。
公元1290年前后,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
《岛夷志略》载“地属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已周岁额办盐课中充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这是封建政府第一次在台湾澎湖地区建立行政机构,台澎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尽管在后来的千年中,朝代更迭,皇者变换,但是台湾归属从来没有改变过。
大陆、台湾根连根
连横先生在《台湾通史》中说: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
台湾早期居民来自大陆。
台湾在海峡还未形成之时,就是大陆人生活、劳动的地方,台湾海峡形成后,在岛上定居的依然是来自大陆的早期居民。
在大陆与台湾海峡还是一片整体的时候,从大陆华南地区进入台湾的古人类,是台湾最早的土著居民。
【2】早在5000—30000年以前,台湾地区已有人类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进行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劳动。
从长滨文化中可以看出旧石器时代的台湾文化与福建等地文化的同质性。
随着朝代的更替,台湾人口的主体是自宋朝以来从大陆移民台湾的汉族后裔。
资料记载
1988年,在福建清流县沙芜乡洞口村的狐狸洞采集到一枚人的左下臼齿化石,经测定距今一万年。
考古学者将之与台湾左镇人的化石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的石化程度、形态、大小还是从齿宽齿厚比较,两者都十分相似,几近相同。
左镇人和许多大型哺乳动物一样,应该是从大陆东南移民台湾的。
后记
以上为远古到元朝的台湾地区与两岸交往的悠久历史,展现了台湾与大陆的悠久联系,台湾与大陆本是一体,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参考文献】
【1】连横《台湾通史》商务印书馆1983年10月第二版
谢必震《台湾历史与文化》北京海洋印刷厂2009年7月第一版
郑剑《台湾秘史》团结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程朝云《台湾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6月第一版
徐博东张明华《台湾传统文化溯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2】郭志超《闽南民族史辩》黄山书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