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62
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摘要:以千岛湖和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为研究对象,对流域水资源现场进行了浅显调查,分析了流域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以确保千岛湖和新安江流域水资源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词:千岛湖;水资源;保护1 概述千岛湖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位于东经117°,北纬29°左右,占地面积约1万km2。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长,降水量非常大。
2 千岛湖及新安江的水域现状2.1 水资源构成情况千岛湖和新安江具有丰富水资源。
据历史资料记载,该地区每年的降水量约为1700mm。
据初步观测,每年流经该区域的水量约为60亿 m3。
除此之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储存量大约有20亿 m3。
在该区域的水域来源中,大部分水来自于安徽水资源和浙江境内的其他湖泊水资源。
2.2 染情况分析在千岛湖与新安江的污染物中,污染物主要包含有COD、氨氮物的排放。
在 COD的排放中,大部分排放主要以生活排放为主,在氨氮的排放过程中,大部分排放农业园为主。
3 千岛湖及新安江的水域问题3.1 上游安徽入境水域污染问题由于近些年经济不断发展,安徽省的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提升,虽然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好处,但是对水质的污染却日益严重。
据笔者调查分析发现,来自安徽省的水资源年年出现排放物超标现象,例如,总磷、总氮等各项指标逐年恶化。
3.2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地和大气,对水资源也具有极大污染性。
据研究表明[1],农药的利用率只为30%左右,一些农药的使用率仅为10%,大量的农业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但是大部分农药化肥随着降水或者灌溉流入到江河湖泊之中,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的趋势。
在长期不合理使用发挥的前提条件下,千岛湖及新安江地区的水质也在逐步变差。
在农业面污染过程中,大量牲畜的粪便也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新安江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新安江位于中国东南部的浙江省,是一个长达280公里的江河,流经杭州、绍兴、宁波、台州等城市。
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污染,新安江的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已经成为浙江省最为严重的污染河流之一。
为了保护新安江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是必要的。
一、环境保护目标新安江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该是实现江河水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水质标准,并且恢复江河生态系统,提高新安江的环境质量。
具体来说,需要优化水环境、保障水生态、建设美丽新安江,逐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二、环境保护措施1. 加强污染源管控通过加强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染源的管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防止进一步的污染。
工业和农业企业应落实污染承诺,履行环保责任,利用清洁能源和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城市居民应增加环保意识,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污水的排放。
2. 实施水环境治理对新安江水环境进行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加强水环境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修改排放口的排放标准,加强对河流水质的检测,确保水质达标,建设水资源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等措施,保障水的质量。
3.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要加强新安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措施提升新安江的生态系统,促进水生植物的增长,维护水生态平衡。
4. 特色文化保护新安江流域的人文历史悠久,应加强文化保护,保护新安江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新安江的文化旅游资源。
通过开展文化旅游等活动,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同时也加强对新安江的爱护。
三、环保监控与执法加强环保监控和执法力度,对环境污染行为和污染源进行严查严打。
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个人,必须严惩不贷,保证新安江的环境质量。
四、环保资源保障加大对新安江的环保资金和技术投入,保障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加强环保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的协调发展。
五、宣传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教育,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11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16•【文号】•【施行日期】2021.08.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117号建议的答复安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指导编制并审定印发试验区建设方案在中央政策的支持引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安徽、浙江两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经过各方多年的努力,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安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千岛湖营养状态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有效促进了流域上下游的统筹保护和协同发展。
在此基础上,加快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对于巩固制度建设成果、加快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发〔2019〕21号)明确提出,要完善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
我委高度重视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商安徽、浙江两省共同做好《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按程序报批。
二、关于落实试验区支持政策新安江补偿机制经过多年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与此同时,正如建议中所指出的,机制建设中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方面,产业、人才等多元化的补偿路径还不全面。
通过编制试验区方案,进一步研究落实相关的支持措施是必要的。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尽可能予以支持。
2021年,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办、国办印发实施《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按照《意见》的有关要求,我委先后召开《意见》贯彻落实视频会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现场会,研究部署相关重点工作,指导各地深化实践探索,总结交流典型经验做法,扎实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取得新成效。
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常文婷1,叶敏1,盛海燕1,单亮1,杨文杰2(1.杭州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14;2.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摘要㊀新安江作为皖浙两省人民共同的母亲河,承担着饮用水源供给㊁水源涵养㊁水土保持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战略地位举足轻重㊂2012年以来,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水体水质不稳定㊁局部水体藻类水华风险较高等问题㊂剖析当前新安江流域水生态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建议通过加快推进共保规划实施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㊁从严防范水风险㊁加强流域共保联治等措施,着力解决流域突出的水生态环境问题,确保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协同发展稳步推进㊂关键词㊀新安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形势;对策中图分类号㊀X52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3)16-0054-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6.013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ituationAnalysisandCountermeasureStudyofWaterEco⁃environmentinXin anRiverBasinCHANGWen⁃ting,YEMin,SHENGHai⁃yanetal㊀(HangzhouInstituteof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s,Hangzhou,Zhejiang310014)Abstract㊀Xin anRiver,themotherriverofbothAnhuiandZhejiang,playsasignificantroleindrinkingwatersupply,headwaterconserva⁃tion,andwaterandsoilconservation.Despitegreatachievementsintheeco⁃environmentprotectionofXin anRiverBasinsince2012,thereremainproblemssuchasunstablewaterqualityandhighalgalbloomrisksinsomeareasoftheriver.Giventheforegoing,effectivemeasuresshouldbetakenassoonaspossibletotackletheexistingprominentwatereco⁃environmentproblems,suchastheimplementationofjointpro⁃tectionplans,greatereffortsonpollutionpreventionandtreatment,strictwaterriskprevention,andgreatereffortsonjointprotectionandtreat⁃mentoftheriver,soastostrikeagoodbalancebetweenhigh⁃qualityeconomicdevelopmentandeffectiveeco⁃environmentprotectionintheXin anRiverBasin.Keywords㊀Xin anRiverBasin;Waterecologicalprotection;Situation;Countermeasures基金项目㊀杭州市科技计划引导项目(20201231Y005,20211231Y019)㊂作者简介㊀常文婷(1983 ),女,安徽涡阳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水生态环境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2-09-22;修回日期㊀2022-11-10㊀㊀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地跨皖浙两省,为钱塘江正源,是安徽省内的第三大水系,也是浙江省千岛湖最大的入湖河流,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的60%以上,对千岛湖水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㊂20世纪末,随着新安江上游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污染问题逐渐加重,千岛湖库区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中营养,发生水华次数渐多[1]㊂为了解决新安江上下游发展与保护的矛盾,2007年,国家发改委㊁财政部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初步明确将新安江流域作为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试点[2]㊂2011年2月,习近平在全国政协‘关于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强调 千岛湖是我国极为难得的优质水资源,加强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希望 浙江㊁安徽两省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 ,从此拉开了全国首个跨省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的大幕[3-5]㊂2011年9月,财政部㊁环境保护部印发‘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为试点的高效实施和整体推进提供了政策保障㊂2012年,财政部㊁环境保护部㊁浙江省㊁安徽省签订协议,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正式启动㊂截至2020年,皖浙两省已开展了三轮九年生态补偿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水体水质不稳定㊁局部水体藻类水华风险较高等问题,氮磷防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流域水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㊂因此,该研究剖析新安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形势,提出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建议㊂1㊀流域概况新安江流域总面积约11452.5km2,其中,安徽省黄山市境内面积5856.1km2,宣城市绩溪县境内面积880.7km2,浙江省杭州市境内面积4715.7km2㊂截至2020年,新安江流域户籍人口223.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091.02亿元㊂千岛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小部分连接杭州市建德市西北,是1957年开建新安江水电站拦蓄新安江上游而成的人工湖,设计水位108m,库容178.4亿m3,水域面积约580km2㊂2013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3 2020)“,将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首次定位为 长三角地区重要战略水源地生态屏障 ㊂2019年9月,千岛湖正式成为杭州市重要饮用水源地,年供水规模9.78亿m3,惠及人口1000余万㊂新安江流域上游共设置坞口㊁篁墩㊁临河大桥㊁横江大桥㊁率水大桥㊁浦口㊁新管㊁街口8个国控断面,2020年各断面年均水质均达到河流Ⅱ类㊂新安江流域下游千岛湖湖体共设置小金山㊁三潭岛㊁大坝前3个国控断面,以及航头岛㊁茅头尖2个入湖河流国控断面,2020年,除小金山断面年均水质为湖库Ⅱ类外,其他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Ⅰ类㊂2㊀水生态环境2.1㊀部分水体水质不稳定㊀新安江干流汛期水质受降雨影响较大,部分断面易出现总磷等指标超标现象;同时受上游来水影响,千岛湖总氮浓度长期处于高位,小金山等点位部分月份总磷指标未达到国家考核要求㊂尽管千岛湖部分水质断面能阶段性保持贫营养水平,但较大比例水域已处于中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3,51(16):54-56营养,且在时间上存在不稳定性,暴雨入库期全库总磷平均值可达枯水期的3倍,不同月份浮游植物生物量差异可达15倍,表明千岛湖水质的稳定达标存在较大挑战[6]㊂2.2㊀局部水体藻类水华风险较高㊀近5年千岛湖西北湖区(安徽省来水方向)局部水域夏季不同程度发生蓝藻水华,并逐步向千岛湖中心湖区推移[7]㊂千岛湖热容大㊁换水快㊁水温增加较慢,在春季因温度低不易形成蓝藻水华,但在梅雨之后,营养盐大量入库及伴随的高温晴热天气共同作用,往往诱发出蓝藻水华[8]㊂朱广伟等[6]调查发现,千岛湖西北库湾在2021年4月㊁5月均出现了明显的硅藻异常增殖现象,千岛湖水库中硅藻水华问题也应引起关注㊂2.3㊀千岛湖水生生态系统存在一定风险㊀自2000年以来,千岛湖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㊁浮游动物群落及鱼类结构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㊂浮游植物群落整体数量呈上升趋势,结构上出现蓝藻化倾向,以硅藻为优势的群落结构逐渐变为以蓝藻为优势㊂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由大型的枝角类趋向小型化,导致轮虫相对生物量增加,而对藻类有控制作用的浮游甲壳动物相对生物量减少㊂千岛湖鱼类中鲢鳙鱼的优势度较大,导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降低㊂3㊀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3.1㊀农业污染尚未有效控制㊀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新安江流域总氮㊁总磷的贡献主要来源于农业源㊂以杭州市淳安县为例,总氮㊁总磷来源中农业源占比高达67%㊁78%,其中,种植业总氮㊁总磷排放量分别占86%和74%㊂通过2020年5月 2021年4月在千岛湖开展的为期一年的逐月水环境调查发现,千岛湖总氮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性,春㊁夏㊁秋㊁冬总氮浓度平均值呈季度下降趋势,也反映了春耕㊁夏播等农业活动对总氮的贡献,应将农业污染作为下一步总氮㊁总磷治理的重点㊂3.2㊀城镇污染仍未根本解决㊀新安江上游流域内城镇连续分布,老城区及城郊接合部等区域仍存在污水收集能力不足㊁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等浓度偏低等问题㊂赵星辰等[7]研究了城镇分布对新安江水系及千岛湖营养盐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污染对水体营养盐浓度影响显著,水体流经人口集中㊁城镇化程度高的黄山市屯溪区后,TN㊁TP和NH4+-N浓度平均增幅分别为86.1%㊁77.7%和164.4%,干流水体受纳黄山市歙县城镇三大支流来水后,TN㊁TP浓度平均增幅分别为47.6%㊁70.3%,枯水期城镇污染对水体氮浓度的影响更大㊂3.3㊀农村基础设施急需加强㊀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9],新建设施的运维管理水平仍需提升㊂新安江流域下游地区虽然基本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及运维管理全覆盖,但2014年以前建设的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缺乏相关的设计规范及经验,存在设计工艺不合理㊁铺设管网不规范㊁未按要求设置检查井等问题,从而影响污染物去除效率㊂3.4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仍需完善㊀2020年,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三轮试点收官,但仍存在评估体系不完善㊁补偿方式单一㊁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㊂同时,随着试点纵深推进,所面临的形势㊁任务与工作要求也发生了变化㊂‘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均明确要继续完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机制,建设新安江 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㊂3.5㊀流域协商合作机制有待完善㊀新安江流域上游黄山市建立的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中心仅负责协调本市内的流域生态保护活动,皖浙两省主要以联席会议的方式进行协商合作,缺乏常态化的组织平台㊂由于跨省流域水生态保护涉及范围广㊁牵涉部门多㊁权责不明确,需要有一个国家或流域层面的权威机构,发挥引导㊁统筹㊁协调㊁仲裁作用㊂4㊀对策与建议4.1㊀统筹协调,推进共保规划实施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了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区域进行统一规划㊂2021年1月,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为解决新安江流域系统性㊁区域性㊁跨界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供了依据[10]㊂2021年6月,杭州㊁黄山两市已完成‘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2021 2025年)“编制工作,需加快推进共保规划实施,加强上下游指导协调,督促规划任务和目标有效落实,推进流域重点工程实施㊂各级政府应按照 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 要求,细化明确各部门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分解落实规划任务,形成有效水生态环境保护合力㊂4.2㊀突出重点,加大污染防治力度4.2.1㊀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㊂优化调整新安江流域种植业结构与布局,减少临湖和临河地区农业开发,推动设施菜地采用水肥循环模式,桑园采用节水减肥绿色生产模式,茶园采用坡地与沟塘源汇平衡模式等㊂加大有机肥替代化肥㊁测土配方施肥㊁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全程绿色防控应用力度㊂加快 肥药两制 改革,推行肥药实名购买,严格执行主要作物化肥定额施用标准,推行水稻农药定额施用,开展规模主体免费测土配方服务㊂完善农药㊁化肥区域统一配送管理制度,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优化肥料施用结构㊂加强种植业污染治理,开展河湖岸线周边以水稻㊁油菜等农业种植为主平缓型农田面源污染治理㊂因地制宜建设茶园生态拦截工程,降低春季汛期施肥造成的氮磷负荷压力㊂4.2.2㊀深化城乡生活污染治理㊂重点开展黄山市屯溪区和歙县城镇污染防治工作,加快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按照 因地制宜㊁逐步同标 的原则,科学确定上下游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㊂推广浙江省经验,开展镇街 污水零直排区 建设,推进流域污水直排 全面清零 ㊂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效率与运行管理水平,实施临湖农村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按照分区分级㊁宽严相济㊁回用优先㊁注重实效㊁便于监管的原则[11],逐步统一新安江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收集㊁处理排放标准,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标准化运维水平㊂4.2.3㊀加强排污口排查整治㊂按照 有口皆查㊁应查尽查 要求,综合运用卫星遥感㊁无人机航拍㊁智能机器人探测㊁人工5551卷16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常文婷等㊀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攻坚等方法,开展新安江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溯源,摸清从污染物产生到入河湖排放的全过程,形成全流域排污口清单,厘清各类排污口责任主体㊂按照 依法取缔一批㊁清理合并一批㊁规范整治一批 要求,以截污治污为重点,扎实推进排污口整治工作㊂建议将黄山市屯溪区㊁歙县以及杭州市淳安县农业排口㊁城镇雨洪排口以及其他排口纳入管理,针对汛期水质明显反弹断面,深入开展溯源分析,精准实施面源污染治理㊂4.2.4㊀提升流域水源涵养能力㊂以小流域或区域为单元谋划治理项目,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㊂推进水源涵养区保护㊁河流生态改造和湖库周边岸坡林草恢复,通过关键地带生态重建恢复流域生态系统对氮磷的拦截机制㊂逐步推进实施25ʎ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对于耕地短缺㊁退耕确有困难的,修建梯田或者采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㊂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㊁水资源保护㊁土壤质量修复㊁植被恢复等工作㊂4.3㊀加强监管,从严防范水风险4.3.1㊀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㊂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全面消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隐患㊂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藻类防控应急预案,建立高效的应急组织指挥体系㊂上下游联合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有效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㊂建立健全水源地 一源一档制度,定期开展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㊂加强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建立县级及以上和 千吨万人 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网络体系㊂以千岛湖为重点,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㊁内分泌干扰物㊁抗生素㊁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监测[12],精准识别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及时摸清其来源途径,实施禁止㊁限制㊁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㊂4.3.2㊀提升监控预警能力㊂开展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信息平台建设,整合流域上下游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平台,共享流域水质监测数据,及时开展上下游水环境形势分析,掌握流域总磷㊁总氮变化趋势和千岛湖营养状态㊂整合政府㊁科研机构㊁企业等多方资源,为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诊断提供大数据㊂加强重要水体水质预报预警,构建集数据收集㊁分析㊁预警发布一体化的全流域水环境预警预报体系,逐步实现水质变化趋势预测和蓝藻等生态环境灾害预警㊂4.4㊀深化协作,加强流域共保联治4.4.1㊀健全流域协商合作机制㊂加强皖浙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同保护,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实行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议事协调机制,共商解决流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问题㊂建议成立新安江流域协调委员会,统筹新安江流域保护工作,筹措流域保护资金和组织项目运作,以两地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基准,制定统一的项目准入标准,建立常态化项目会商机制㊁重大项目评价和统筹落地联合审议机制㊂加强流域上下游联合执法㊁交叉执法,健全环保㊁公安联动执法机制,不断完善执法协作机制㊂深化上下游协同联动,注重部门协作配合,建立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㊂4.4.2㊀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㊂在总结三轮试点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尽快签订新一轮流域生态补偿协议,推进新安江 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建设㊂按照目标导向㊁问题导向原则,突出流域氮磷防控重点,进一步优化补偿指标设置,建立科学的补偿测算体系㊂加强多元化生态补偿,由 输血式 补偿向 造血式 补偿转变,不断深化皖浙在交通互联互通㊁旅游资源合作㊁产业联动协作㊁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的协同发展,逐步缩小上下游发展差距㊂通过设立绿色基金㊁PPP和融资贴息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新安江流域污染治理㊁生态修复㊁绿色产业等投入㊂围绕水权交易㊁排污权交易㊁碳排放交易等,打造长三角区域性生态产权交易中心㊂5㊀结语2012年以来,皖浙两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变发展理念,压实主体责任,深入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水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成效显著,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并稳定向好,跨省界街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千岛湖湖体水质总体保持Ⅰ Ⅱ类㊂对标新安江流域高标准保护要求,仍然存在部分水体水质不稳定㊁局部水体藻类水华风险较高等问题,未来一定时期新安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形势依然严峻㊂针对目前新安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存在的农业污染尚未有效控制㊁城镇污染仍未根本解决㊁农村基础设施急需加强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仍需完善㊁流域协商合作机制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通过推进共保规划实施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㊁从严防范水风险㊁加强流域共保联治等措施,确保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协同发展稳步推进㊂参考文献[1]陈方舟,王瑞芳.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长效化研究[J].人民长江,2021,52(2):44-49.[2]沈满洪,谢慧明.跨界流域生态补偿的 新安江模式 及可持续制度安排[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2020,30(9):156-163.[3]乐天中.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探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9,39(8):1-3.[4]项金如.一江碧水照丹青: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过程的一点记忆[J].江淮文史,2021(1):4-13.[5]常河,陆健.皖浙共唱 护水歌 [N].光明日报,2022-08-10(001).[6]朱广伟,程新良,吴志旭,等.千岛湖水体营养盐时空变化及水环境挑战[J].环境科学研究,2022,35(4):852-863.[7]赵星辰,许海,俞洁,等.城镇分布对新安江水系及千岛湖营养盐浓度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22,35(4):864-876.[8]GUOCX,ZHUGW,PAERLHW,etal.Extremeweathereventmayin⁃duceMicrocystisbloomsintheQiantangRiver,SoutheastChina[J].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international,2018,25(22):22273-22284.[9]陈建军,林郁.农村河湖污染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5):60-63,84.[10]曾凡银.共建新安江 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研究[J].学术界,2020(10):58-66.[11]徐文江,刘芳,李安峰.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的探讨[J].环境保护,2021,49(22):61-65.[12]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 十四五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J].湖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21(20):34-69.65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
世行贷款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环境社会管理计划管理单位:浙江省城建环保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单位: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一月目录序言............................................................................................................................................... - 1 -1 项目描述....................................................................................................................................... - 2 -1.1项目背景 (2)1.2项目组成 (3)2 法律法规框架............................................................................................................................... - 12 -2.1中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12)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规范 (13)2.3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13)2.4世界银行安全保障政策及导则 (17)3 环境和社会管理体系................................................................................................................... - 20 -3.1环境管理机构............................................................................................................................. - 20 -3.2环境管理职责和内容 (22)3.3环境保护监督计划 (23)4 环境和社会影响及其减缓措施................................................................................................... - 25 -5 环境监测计划............................................................................................................................... - 67 -5.1环境监测目的 (67)5.2环境监测机构 (67)5.3环境监测计划及预算 (67)6 能力加强与培训......................................................................................................................... - 75 -6.1培训目的 (75)6.2人员安排和培训对象 (75)6.3培训内容 (75)6.4人员培训计划 (76)7 报告机制....................................................................................................................................... - 78 -7.1信息交流 (78)7.2记录机制 (78)7.3报告机制 (78)8 公众申诉机制............................................................................................................................... - 80 -9 环保投资估算............................................................................................................................... - 82 - 附件附件1 世界银行贷款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小型土建工程ECOP -84 -附件2 世界银行贷款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河道工程ECOP - 116 -附件3 世界银行贷款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造林环保规程 .. - 161 -附件4 世界银行贷款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农业病虫害管理计划-181 -附件5 世界银行贷款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林业病虫害管理计划-250 -附件6 世界银行贷款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道路工程ECOP - 290 -序言本环境管理社会计划是世行贷款浙江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综合环境社会管理计划,该环境管理计划作为一个独立文件,包括了项目设计期、施工期和运营期将要实施的所有环境保护行动,为该项目在施工建设期与运营期实施消减措施、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提供了一个行动准则与工作框架。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年)说明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第三章规划思路第四章规划总纲第五章规划布局结构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九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十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十一章交通工程规划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五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六章近期行动规划第十七章远景发展规划第十八章规划对策及实施第十九章环境影响评价附录1、杭建村(2001)164号“关于要求审核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的请示”2、“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意见书3、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杭州有关部门汇报纪要4、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富阳市汇报会纪要5、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桐庐县汇报会纪要6、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建德市汇报会纪要7、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淳安县汇报会纪要8、关于“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改意见9、“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调研会议纪要10、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专家意见纪要11、“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办公室:“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关问题讨论会纪要12、《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审查意见13、关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办公厅“关于对《黄山、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意见的复函”(环办函[2005]497号、561号)的反馈意见14、关于“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黄山等三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意见的函”的反馈意见15、关于富春江—新安江、普陀山、浣江—五泄、双龙、雁荡山、百丈漈-飞云湖、江郎山、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部际审查会议纪要导言1982年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中提出的风景区名称就是“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上一轮总体规划中沿用了这一名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3.12.31
•【文号】发改地区[2013]2679号
•【施行日期】2013.12.3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资源,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通知
(发改地区[2013]2679号)
浙江、安徽省人民政府:
《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13]135号),现予印发。
请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完善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规划》确定的任务,实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附件:1.国务院关于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批复(略)
2.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3年12月31日。
《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与试点项目》简 报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2011年11月 总第205 期全国政协与环保部、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再议千岛湖生态补偿千岛湖流域包括安徽省的黄山市、绩溪县和浙江省的淳安县、建德市。
保护好千岛湖一湖清水,对整个钱塘江流域以及长三角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千岛湖保护工作,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千岛湖以及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2010年11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联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水利部有关负责人赴千岛湖浙、皖两地进行了专题调研,了解了当地群众意愿,并与当地有关部门交换意见,提出需从国家层面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好这一难得的优质淡水资源和战略储备饮用水源。
调研建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进一步推进千岛湖水资源保护。
2011年11月8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北京举行对口协商会,与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财政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及浙江省、安徽省等有关部门就千岛湖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补偿问题进行沟通、协商。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在会上指出:保护好千岛湖水资源,制定好千岛湖水资源保护综合规划,不仅是浙皖两省的责任,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
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工作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进新安江全流域的环境保护,切实维护千岛湖水环境安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在会上介绍了制定《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进展情况,并指出:千岛湖是一个跨省湖泊,要做好保护工作,首要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及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关系,只有上下游齐心合力,步调一致,才能把千岛湖保护好。
安徽省黄山市市长宋国权在发言中表示:黄山市正在大力落实西南将跨省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目前,黄山市总投资11.6亿元的八大类61个生态补偿试点项目已经全面开工。
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作者:严丽丽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08期摘要:以千岛湖和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为研究对象,对流域水资源现场进行了浅显调查,分析了流域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以确保千岛湖和新安江流域水资源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词:千岛湖;水资源;保护中图分类号:X1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074021概述千岛湖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位于东经117°,北纬29°左右,占地面积约1万km2。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长,降水量非常大。
2千岛湖及新安江的水域现状2.1水资源构成情况千岛湖和新安江具有丰富水资源。
据历史资料记载,该地区每年的降水量约为1700 mm。
据初步观测,每年流经该区域的水量约为60亿m3。
除此之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储存量大约有20亿m3。
在该区域的水域来源中,大部分水来自于安徽水资源和浙江境内的其他湖泊水资源。
2.2染情况分析在千岛湖与新安江的污染物中,污染物主要包含有COD、氨氮物的排放。
在COD的排放中,大部分排放主要以生活排放为主,在氨氮的排放过程中,大部分排放农业园为主。
3千岛湖及新安江的水域问题3.1上游安徽入境水域污染问题由于近些年经济不断发展,安徽省的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提升,虽然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好处,但是对水质的污染却日益严重。
据笔者调查分析发现,来自安徽省的水资源年年出现排放物超标现象,例如,总磷、总氮等各项指标逐年恶化。
3.2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地和大气,对水资源也具有极大污染性。
据研究表明[1],农药的利用率只为30%左右,一些农药的使用率仅为10%,大量的农业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但是大部分农药化肥随着降水或者灌溉流入到江河湖泊之中,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使水体呈现富营养化的趋势。
2017年4月J o u r n a l o fG r e e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第8期收稿日期:2017-03-21作者简介:严丽丽(1981—),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
严丽丽(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摘要:以千岛湖和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为研究对象,对流域水资源现场进行了浅显调查,分析了流域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以确保千岛湖和新安江流域水资源可以得到有效保护。
关键词:千岛湖;水资源;保护中图分类号:X 1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074-021 概述千岛湖流域和新安江流域位于东经117°,北纬29°左右,占地面积约1万k m2。
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长,降水量非常大。
2 千岛湖及新安江的水域现状2.1 水资源构成情况千岛湖和新安江具有丰富水资源。
据历史资料记载,该地区每年的降水量约为1700m m 。
据初步观测,每年流经该区域的水量约为60亿m3。
除此之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储存量大约有20亿m 3。
在该区域的水域来源中,大部分水来自于安徽水资源和浙江境内的其他湖泊水资源。
2.2 染情况分析在千岛湖与新安江的污染物中,污染物主要包含有C O D 、氨氮物的排放。
在C O D 的排放中,大部分排放主要以生活排放为主,在氨氮的排放过程中,大部分排放农业园为主。
3 千岛湖及新安江的水域问题3.1 上游安徽入境水域污染问题由于近些年经济不断发展,安徽省的工业生产总值不断提升,虽然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好处,但是对水质的污染却日益严重。
据笔者调查分析发现,来自安徽省的水资源年年出现排放物超标现象,例如,总磷、总氮等各项指标逐年恶化。
3.2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化学肥料会污染土地和大气,对水资源也具有极大污染性。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年)说明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现状概况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第三章规划思路第四章规划总纲第五章规划布局结构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第八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九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十章游览设施规划第十一章交通工程规划第十二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第十五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十六章近期行动规划第十七章远景发展规划第十八章规划对策及实施第十九章环境影响评价附录1、杭建村(2001)164号“关于要求审核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的请示”2、“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意见书3、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杭州有关部门汇报纪要4、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富阳市汇报会纪要5、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桐庐县汇报会纪要6、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建德市汇报会纪要7、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淳安县汇报会纪要8、关于“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改意见9、“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调研会议纪要10、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专家意见纪要11、“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办公室:“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关问题讨论会纪要12、《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审查意见13、关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办公厅“关于对《黄山、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意见的复函”(环办函[2005]497号、561号)的反馈意见14、关于“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黄山等三处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意见的函”的反馈意见15、关于富春江—新安江、普陀山、浣江—五泄、双龙、雁荡山、百丈漈-飞云湖、江郎山、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部际审查会议纪要导言1982年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中提出的风景区名称是“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上一轮总体规划中沿用了这一名称。
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 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目 录前言 (I)内容摘要 (I)第一章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问题 (1)第一节规划范围及自然地理、经济社会概况 (1)第二节水资源与水环境现状 (3)第三节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6)第四节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及成效 (9)第五节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2)第一节指导思想 (12)第二节战略定位 (12)第三节基本原则 (13)第四节主要目标 (14)第三章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 (17)第一节功能区划 (17)第二节水资源保护和利用 (22)第三节水污染综合防治 (24)第四节生态保护与建设 (26)第五节监测与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29)第四章统筹城乡与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32)第一节统筹城乡发展 (32)第二节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33)第五章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和投资 (35)第一节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项目 (35)第二节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 (37)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 (39)第四节监测与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 (40)第五节投资匡算 (41)第六章生态补偿机制 (43)第一节生态补偿任务 (43)第二节生态补偿协调和监督机制框架 (46)第七章保障措施 (48)附图1 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地理区位图 (51)附图2 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规划范围图 (52)前 言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我国长三角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和重要的水源地。
承载千岛湖的新安江水系,发源于安徽黄山休宁县,经浙江千岛湖汇入钱塘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山水秀美、气候怡人、宜游宜居,生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我国现阶段不可多得而亟需保护的水生态区域之一。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切实保护好这一难得的优质水资源,推进流域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及浙江、安徽两省,联合开展《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简称《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黄山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筑牢长三角重要生态屏障,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加快建设山清水秀、宜游宜居的美丽黄山。
一、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坚持从全局高度加强新安江及下游千岛湖水环境保护,编制实施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试验区建设方案,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一体化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确保一江清水出新安,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再作贡献。
打造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样板。
编制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规划,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保护,协同推进流域环境共保联治。
探索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创新跨区域环境联合监管治理模式,健全上下游协调保护、监测、执法机制。
推进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新安江流域低丘缓坡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开展新安江十年禁渔行动,建设河口生态和河湖岸线缓冲带,加强湿地保护和森林抚育。
实施氮磷养分生态拦截工程,推进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全面完成亚行黄山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贷款项目。
常态化运行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农村生活污水长效运行监管机制,推行“生态美超市”、“生态红包”、农村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有效措施,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促进流域水体水质稳定达标、保持优良。
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总结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三轮试点经验,推进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推动单一补偿指数考核向“水质类别+水量”综合考核转变,加快实现由单一财政资金补偿向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拓展。
积极拓展生态补偿领域,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作为流域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公益林生态“纵向+横向”综合补偿制度,积极推动流域补助标准均等化。
加强耕地保护补偿,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生态治理补贴制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678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06•【文号】•【施行日期】2021.09.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678号建议的答复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千岛湖流域国家生态保护体制的建议,全国人大交由财政部和我委分别办理,现就涉及我委职能的事项答复如下。
千岛湖流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水源地,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做好千岛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支撑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你们提出的完善流域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实施新一轮流域跨省生态补偿等意见建议,对于进一步做好千岛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委一直高度重视千岛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2013年即会同有关部门和浙江省、安徽省编制了《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着力优化流域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相关要求,指导浙江和安徽省分别编制了本省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同时,将千岛湖作为重点治理区域,列入我委印发实施的《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十三五”建设规划》,通过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指导浙皖两省推进千岛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
“十三五”期间累计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1.77亿元,用于支持千岛湖及新安江流域开展城镇污水、污泥处理、再生水回用设施以及污水收集管网等项目建设,对千岛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于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方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6年,我委与财政部、原环境保护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立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千岛湖水域管理实施方案千岛湖是中国著名的水库型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淳安县境内。
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湖泊,千岛湖拥有千余座大小岛屿,湖区面积广阔,水域资源丰富。
为了保护和管理好千岛湖水域,制定一套实施方案非常必要。
一、加强保护环境意识和教育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千岛湖水域重要性及保护的认识。
2. 加强水域环境教育。
在千岛湖周边建立水域环境教育中心,举办定期水域环境教育活动,引导公众了解水域生态,培养保护意识。
二、加强水域生态保护1. 制定保护湖区水源地的规划。
将湖岸线明确划定为生态保护区,严禁土地开发、建设。
2. 加强水域湿地保护。
设立湿地保护区,对湿地进行修复和保护,保持湿地的自然状态。
3. 控制水污染。
加强水质监测,对入湖污水进行必要的处理,严禁乱倒垃圾、工业废料等行为。
三、加强管理体制建设1. 建立千岛湖管理委员会。
组织相关单位代表共同参与湖水资源管理,制定相关政策与措施。
2. 完善法规制度。
制定相关法规,规范湖泊管理,明确责任分工,限制湖区开发和使用。
四、加强科学监测和管理1. 建立水质监测系统。
投资建设水质监测站点,定期监测水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制定水域规划。
制定水域规划,合理规划湖泊用途,控制湖区开发活动。
3. 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共同应对水域安全等突发事件。
五、加强游船和游客管理1. 限制游船数量。
严格控制游船数量,防止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2. 加强游船管理。
建立游船登记和管理制度,规范游船运营,强化游船安全管理。
3. 加强游客管理。
提高游客管理水平,建立游客接待中心,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督。
六、加强园区建设和维护1. 完善园区设施。
加强千岛湖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2. 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园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
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与国际知名水域管理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项目,借鉴国际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