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活法心的分享读书会
- 格式:ppt
- 大小:788.50 KB
- 文档页数:13
活法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活法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近日,品读了日本作家稻盛和夫作品《活法》,使我感受颇深,他重点对人的心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只有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建立一种积极、正确的心态,我们的工作、事业才会得到许多的助力。
稻盛和夫曾说:“总是积极向前,有一颗感恩的心,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不惜努力”。
积极的心态是非凡人生成功的起点,凡事总往好的方面想,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天的人和事,我们的性格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变的开朗,充满激情,随之的工作也会取得一定的进展,家庭也愈加和睦而温馨。
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我认为还应该具备三种心态:一是感恩的心态感恩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感谢公司、同事和家人。
我们相聚在一起,不仅仅是选择的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个展现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要感谢公司、包括公司的领导、同事,因为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认可才来到了公司,我们入职之初,工作经验缺乏,工作能力不足,感谢公司和领导给予了我们的机会,让我们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同事们在工作中给予的指导、帮助和协助,让我们更好的适应工作和公司,让我们得到了逐渐的成长,更要感谢家人给予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简单的心态有一句话叫做“活在当下”,理解了这句话,你会活得更健康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力争做到:静下心、沉住气、耐得住寂寞,把工作做的尽善尽美。
对员工个人来说,真正对自己起作用的动力与压力来自自身,不要指望公司领导像小时候的父母和老师那样对自己提各种各样的要求,指明自己前进的方向。
如果自己采取懒散的工作态度,那么个人的发展与前途是非常渺茫的,这样的一种局面是我们绝对不想面对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除了努力踏实的工作外,还应该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在工作中我们不但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积极的、正面的工作状态,做好有效的应对措施。
三是敬业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会有回报,暂时的失败和不成功,是还没有努力到老天爷感动的程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复杂的世界。
现代交通工具让世界失去距离感;手机、互联网的存在让人类如同生活在露天广场;互联网的便捷让每个人都有写出论文可能;足不出户就可从互联网或电视中知天下、“行”天下。
但是为什么人们却感觉快乐在逐步远离?活着的意义越来越模糊。
什么才是健康、积极地活法?稻盛和夫在创业、品德方面都很值得我们敬仰1、四大经营之圣: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
稻盛和夫是年纪最小切唯一在世的。
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
2、稻盛和夫是著名的中日友好人士,经常出席中国的一些重大会议,2001年创立了“稻盛京瓷西部开发奖学基金”。
从经济方面资助生活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品学兼优、生活贫困的学生,为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12所大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3、1997年退休后,稻盛在京都某寺院出家修行。
思想达到很高的境界,放弃成果,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第一章实现理想要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我们的人生中,想要做成某件事,我们首先要描画它的理想状态,然后把实现它的过程在头脑里模拟演练,一直到“看见”它的结果为止。
换言之,就是对这件事持续抱有强烈的愿望。
第二章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原理原则是正确和坚强的源泉,但同时它也很容易被忽视,不时刻用它来诫勉自己,就会被束之高阁。
正因为如此,必须时刻保持一颗反省之心,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自省自勉。
而且把这一条也放到原理原则中去,非常重要。
第三章磨练灵魂、提升心态正确的为人之道决不是什么复杂难懂的东西,它就是孩童时代父母教导的极其简单的、理所当然的道德心——不可说谎、要为人正直、不能骗人、不可贪心——重新思考这类单纯的规范中包含的意义,严格遵循这些道德规范,在现今这个时代显得格外重要。
“六项精进”,作为磨练心志的指针——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爱。
活法读书心得活法读书心得范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活法读书心得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法读书心得范文1现在社会上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商家为了求利不顾人的生命安全,《活法》这本书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稻盛和夫老先生反复强调他的企业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利他思想”。
他不是只为自己创建企业,他还为了员工;他不只为员工创造企业,他还为人民大众。
他的企业不是以追求利润为最高目的,而是以有利于人民群众为使命。
他没有很高深的理论来指导管理企业,只有最简单最朴素的小孩都知道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
企业家也是人,做一个企业家首先是做人,而做人的核心要务就是成就高尚的灵魂。
这样的思想似乎与现在讲求迅速获利,以小博大的经营观念格格不入,但实际上却更具有智慧。
虽然每个人不必成为像稻盛和夫那样卓越的企业家,但也应该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益,顺应一切宇宙自然法则的人,做到这一点,人的一生才没有虚度,在临终之前才可以安详的闭上眼睛。
《活法》不是一本着重教人如何成为优秀企业家的书,而是告诉大家如何成为社会中一个优秀的人,公司中一名优秀员工的书。
因为只有做到这两点,才有可能成为像稻盛和夫那样出色且受人尊敬的企业家。
人不能为物质而活,为物质而活就会为物质所累。
当人仅仅是为了获利而工作时,或者说单纯以获利为工作的目的时,那么只要能获利,人往往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
就读工商管理的我,以后也会踏进企业,这本书让我知道一个企业人也要是一个社会人,担任起社会的责任,多做利他利公的商业活动。
看似是一本关于如何经营企业、怎样获得成功的商业书籍,其实是一本关于如何做人、怎样活着的人生指南。
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练心智、提高人格,这些就是稻盛先生教给我们的“活法”,努力做到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正是人生的意义之所在。
关于活法读书心得(精选9篇)一篇好的文档,总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无形之中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活法读书心得(精选9篇)》,希望您能喜欢!活法读书心得篇1近日,闲暇时读了《活法》这本书,感触很多。
作者用极其简明通俗的语言,阐释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些道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和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只是由于太过平常和普通,往往被很多人忽视和遗忘。
读书的过程更像是一个自我透视和醒悟的过程,在渐渐走进稻盛和夫先生精神世界的同时,自己仿佛也经历了一场心灵的净化和启迪。
首先,要与人为善,心怀感激,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思维习惯,造就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求同存异,多些理解和宽容,少些苛求与埋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遭遇摩擦,如果学会换位思考,试着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有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人越感恩,心越善良,善良人眼中的世界必定充满和谐与美好,与人为善,同时也是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健康愉快的生存环境。
其次,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喜怒哀乐,都是人之常情,如何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把握好量和度,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心如止水,笑看人生,那是大— 1—师的境界。
作为平常人的我们,只需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胜不骄,败不馁,把握现在的,珍惜拥有的,不盲目攀比,做好自己,知足常乐。
第三,要有追求和梦想,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享受奋斗的过程。
梦想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永葆朝气和活力的秘诀就是不断的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快乐和满足。
人生的幸福和满足感绝不仅仅是物质的富足和占有,不能把物质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尺。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生命的质量却千差万别,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有限的生命过得更加有意义。
凡事经历过便是财富,看重过程,看轻结果,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
活法读书心得篇2近日品读了日本作家稻盛和夫的作品《活法》,感受颇深,从前总觉得那些励志类的书籍,多半是一些打了鸡血的大道理,没有什么指导意义,但作者本人对人生意义的完整阐述和积极正面的人生态度,却让我真正的感动。
读书分享会发言稿大家好,我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读过的一本书,这本书是《活法》。
书籍介绍《活法》是一本由许知远所著的畅销书,这本书主要是关于如何拥有更加自由、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动方式。
通过作者自己的真实经历和对人物的观察、描绘,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活得不那么容易、却任从自己沉迷的人们,以及一些追求自由、积极的人们是如何逐渐实现自己的目标的。
阅读感受在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的被书中所传达的信息所打动。
首先,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现在的我们所处的社会并不是人尽其用,而是多数人都被压得透不过气来。
但同时,在这种环境下,仍有许多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人生态度和行动方式,去过着一种自由、积极的人生。
而这样的机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我们去创造和把握。
书中,许知远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中的机遇总是会和自己的努力成正比。
也就是说,只有不停的努力学习,并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且时刻准备着迎接挑战,才能拥有更加积极的人生。
学习启示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很实用的启示,其中有几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1. 不要逃避自己所负责的一切现在的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积极的情绪处理,等等,这些问题慢慢地会让我们开始逃避自己所应该负责的事情。
但其实,这些事情是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逃避不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成长,去面对它们才能解决它们。
2. 保持好奇心我们要经常保持好奇心,这会让我们对学习的事物更加敏锐。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旅行等方式来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
3. 积极行动行动是实现目标的直接方式。
不要只停留在计划和想法上,要努力付诸实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不断的分享和学习经验,促进自己的成长。
总结通过这本书的分享,我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自己和这个外部世界,去拥抱一个更加自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谢谢!。
《活法》读书心得演讲稿亲爱的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的大潮中奋斗、努力、追寻。
那么,活着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真正的光彩?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从稻盛和夫的《活法》一书中得到的一些启示和感悟。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活法并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生存,而是关于如何活得有意义,如何让我们的生命充满价值。
稻盛和夫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如何去珍惜和利用你拥有的。
我想谈谈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等式。
我们常常关注于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热情,但往往忽略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正确的思维方式能让我们更好地看待自己和世界,更能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从而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在书中,稻盛和夫先生还强调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生活态度。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变化所困扰,感到迷茫和不安。
然而,如果我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那么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能从容应对,保持自我。
同时,《活法》也让我深刻地理解了“利他之心”的重要性。
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对社会的贡献。
只有当我们把个人的成功与社会的福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我们的生命才能真正地焕发出光彩。
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
我意识到,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活出自我,活出价值。
在此,我想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分享:“人生的目的在于修炼灵魂,磨炼意志。
”让我们都努力地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活法,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和价值。
最后,我想说的是,活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去领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那么,无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活法,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活法读书心得范文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活法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活法读书心得范文1《活法》一书,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对他的生命哲学的讲述。
我一口气读完,身心踊跃。
书中的句句都从呕心沥血的实践中来。
文字平实无华,但是撼动人心。
可以感受到,稻盛先生是一个在生命的实践中努力贯彻佛教智慧的模范。
由此可知,佛教不是消极的避世,而是要精进创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事业。
稻盛创立、壮大企业的过程,就是他秉承孜孜完善人格的宗旨,在为人的基础上做事、在人生的每一刻体验佛教智慧的历程。
一个实践伟大事业的人,其实在心灵深处,有着最简单的人生观。
稻盛和夫认为,为人就是要坚持做人最基础的规范,坚持行善。
对身边人,对社会,扩大到对整个世界心存利益之心,并且孜孜不倦、不畏艰难地去实践这种善意。
生命的价值就在这种实践中展现。
企业经营之道很简单,“不是公司的利益或面子,而是对社会或人类是否有益”。
尽管资金十分充裕,但是他拒绝投资房地产赚取浮财,因为“只有自己辛苦赚取的钱财才是真正的利益”。
乃至大到国际事务,也是“大道至简”。
日本不能就侵略他国做诚实的道歉,就是因为带了太多复杂的想法。
做了罪恶,就应该真诚道歉,这是简单又合乎最基本情理的表现。
这样直心去做,一切都很简单。
世界各国出现贸易争端,那是因为有国界,于是有了在此基础上的国与国的争夺。
如果统一货币和政策,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国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稻盛和夫崇尚“化繁就简”,这是禅意的表现。
稻盛认为,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三个基本素质。
有厚重沉稳的道德,一切努力的方向都不会偏差。
其次,有锲而不舍、废寝忘食的激情。
最后是能力。
他认为,思维方式是根本的。
那就是,始终把稳立身的基本道德。
在他的书中,可以读到一种真正谦虚和清净之心。
作为全球两个500强企业的创始人,稻盛和夫仍然自我约束,个人享受保持在最低。
读活法心得体会精品3篇读活法心得体会精品3篇读活法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依据多年的文秘写作阅历,参考优秀的读活法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共享【读活法心得体会精品3篇】,供你选择借鉴。
读活法心得体会篇1在朋友极力的推举下,拜读了这本书。
本以为此书乃着眼于人生观,处世方法之类,原先,以阐述企业管理与运营方面学问和理念为主。
此前,我并未读过此类书籍,尤其是日本人写的此类书籍。
总是听说,日本公司的管理模式很有一套,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也是相当之震撼。
如今,从这本书中,略有感受,并且能够理解为何日本能够在二战之后做为战败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飞快崛起。
老实讲,我并未接触过日本人,也从未在日本企业工作过,对于日本人的了解仅限于网络,电视,影视。
我对这个民族的感觉奇怪多过崇拜或鄙视。
无论从哪个渠道所了解的日本人,给我的感觉他们骨子里都有种专心坚韧的品德,甚至在做一些我们看来不道德,不合理的事情的时候,他们由里而外所散发出来的那种执着是很让人佩服的。
《活法》我花了整一天的时间读完,老实讲,或许是语言翻译问题,读来相当之拗口,甚至感觉有些混乱,许多地方在我看来文笔相当之幼稚。
可是,这不是文学,不需要过人文采。
这本书的想必也并不会拿这本书去参与个什么文坛评选之类的活动。
这本书属于纯粹的市场需求,商业运作的产物。
它之所以存在,必有其理由。
用句俗了的话:存在即合理。
所以,抱着这种与以往不一样的心态读了这本书。
贯穿此本书始终的是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我想,这也是我们许多人丢失很久,或是遗忘很久的东西。
或许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都如此相像,让我们以为这便是生活,是什么支撑我们日复一日的重复和轮回,是所谓的惯性么?是什么让我们甘心忍受孤独寂寞,是所谓的无奈么?是什么让我们从一次次挫折中站起,是所谓的本能么?是什么让我们在胜利时再接再厉?我想,就是这个看不见,但却感觉的到的东西信念。
信念能够是个遥远的目标,也能够是个近期的计划。
活法读书分享会发言稿《〈活法〉读书分享会发言稿》亲爱的朋友们: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活法》这本书的一些收获吧。
我记得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只是抱着随便翻翻的心态。
但是读着读着,就被稻盛和夫先生的一些观点深深吸引住了。
例如他说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我以前也有想过,但是从来没有像他阐述得那样清晰。
以前的我啊,更多是浑浑噩噩地过日子,每天就是上班下班,按部就班,没有太多自己的思考。
我记得有一次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挫折。
我负责的一个项目,本来进展得很顺利,突然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团队的伙伴们都有些不知所措,我当时也是压力巨大,觉得自己是不是能力不够才导致这样的情况。
这让我想起《活法》里有提到,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应该把它当成是提升自己的机会。
于是我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这个项目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分析每一个问题出现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再是抱怨,而是把这当成是挑战。
经过努力,最后这个项目虽然没有完美解决所有问题,但也算是成功收尾了。
这个经历让我真正体会到,人在困境中的心态真的非常重要。
如果按照以前的我,可能就消极对待,等着别人来帮忙或者干脆放弃了。
特别想说的是,稻盛和夫提倡的利他精神。
以前我可能不太理解,在生活中总是更多地关注自己。
我做一件事之前更多地想这件事对我有没有好处。
读完书之后,我就尝试着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这种利他精神。
就像在工作里,同事有时候找我帮忙,我不再是本能地想推掉,说自己忙啊之类的借口,而是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提供帮助。
在生活中和朋友相处也是,不那么计较得失。
慢慢发现,当你真心为别人好的时候,其实自己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好心情,还结识了更多的好朋友,在工作上同事们也更加愿意和我合作。
朋友们,这种利他可能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有点违反自己的本能,但是一旦做了,那种回报是意想不到的。
再跟大家说说我对书中“努力勤奋工作”这一观点的体会。
以前我总是想着能偷点懒就偷点懒。
但是读了《活法》之后,我觉得自己太消极怠工了。
看过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活法》,很喜欢其中的一句话“乐观地想象,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
当我们有一个好的想法时,可以跟别人分享。
但注意,这里的“别人”是加双以修饰的,是乐观、天真感性的别人。
因为他们的回答往往是肯定、鼓励的。
这会让我们信心大增。
当考虑该如何做的时候,我们应该持着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把问题考虑的细致周全。
这也是我在之前没有召集大家见面的原因,我有很多的事情都没有想清楚。
但一旦想清楚了方案,应该怀着一种乐观、坚定的心去做。
我知道要办好这个活动很难,但这更需要我们大家的智慧和努力。
我知道有些同学怀着张望、试试看的态度来参加这个节目。
我可能要泼这些同学冷水。
如果是这样的态度或者说因考研中途退出,我觉得你现在没必要来参加这个活动。
我需要的是坚定的同伴,我也需要能够时刻督促我、比我更坚定的同伴,我更需要对这个活动充满希望、并为之付出努力的同伴。
我希望大家能在这个活动中提升自己的教师技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的萌芽。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我们身处在什么样的教学岗位,能够把这种理念贯彻在你的教学过程中。
我更希望这段岁月能在大家的脑海有一个角落,哪怕是微乎其微。
当然,一直是说课及微格教学,过程可能会单调些。
有些同学可能在中途会觉得乏味。
但也有些同学会在看似乏味中品出五味杂陈。
从别人身上吸收有利于自己教学的东西。
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在这活动中练就一双“火眼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