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级上册语文测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6
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测试卷(含答案)学校“虞悦”文学社招贤纳士啦!班里同学组建了几个专题学习小组,开展“阅读思悟与感时交流”综合性学习活动,以锻炼自己,提升素养,争取顺利成为文学社社员。
请你积极参与!活动一品经典之味1.诗歌组对七上册教材诗文作了主题式整理,请你一同完成整理单。
(10分)⑴将【主题一】【主题二】中的诗文补充完整。
(8分)⑵参照【主题一】样式,为【主题二】拟写一个主题词。
(2分)诗文·主题整理单【主题一】小我之思◎别提归期/我的心事你该明白/在这巴山湿漉漉的秋雨中/我的心事/你不明白解析:这是洛夫对《夜雨寄北》中这“①▲,②▲”两句诗的再创造解构。
◎“③▲,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评价:面对友人的不幸远谪,诗人唯有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
【主题二】▲◎“正是江南好风景,⑤▲。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评价: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⑥▲,⑦▲”(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评价: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在梦中实现了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可有“三军可夺帅也,⑧▲”的壮志豪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七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开展了“领略青瓷之韵、探寻文化之根”研学活动,共赴瓷源文化小镇上浦,探寻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厚植爱乡情怀。
影视组想就此拍摄一则“永远的越窑青瓷”主题短视频。
2.以下是为视频片头的画外音配的字幕,负责人小影请你帮忙斟酌部分字形和用词。
(4分)瓷源文化小镇,zuò①▲(A.坐 B. 座)落于上虞区上浦镇。
境内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yùn ②▲深厚:青瓷文化、虞舜文化、东山文化汇聚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古瓷尚青,青则清,清则廉,廉则威,威则公,公则明,明则正;熊熊炉火烧造出千峰翠色的越窑青瓷,给人们以清白廉洁的丰富想象,在历史长河中③(▲)地影响着上虞文化。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1(满分100分)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9题,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确凿.(záo)秕.谷(bǐ) 攒.成(cuán) 博学笃.志(dǔ)B.啄.食(zhuó) 盔.甲(kuī)蝉蜕.(duì) 风流倜傥.(tǎng)C.搓.捻(cuō) 惭.愧(cán) 绅.士(shēn) 混.为一谈(hǔn)D.宿儒.(rǔ) 书塾.(shú) 怪哉.(zāi)花团锦簇.(c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选项全部正确;B选项“蜕”应读duì;C选项“混”应读hùn;D选项“儒”应读rú。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轻捷臃肿绽开戎尺B.质朴徜若鉴赏和蔼C.感概企盼云宵淋漓D.恭敬消释渊博绣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选项“戎尺”应写作“戒尺”;B选项“徜若”应写作“倘若”;C选项“感概”应写作“感慨”,“云宵”应写作“云霄”;D选项全部正确。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B.一场大雪过后,平日热闹闹的大街,也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
C.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D.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眼前这个青花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真是美不胜收....。
【答案】C【解析】考查词义的理解。
A.使用错误,不求甚解: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B.使用错误,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C.使用正确,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使用错误,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3单元·精准教学★★★★★题库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请写出下列汉字或拼音。
菜qí 轻jié 窜攒2.如果你是鲁迅童年的伙伴,看到他因为拔何首乌根弄坏泥墙而被父亲训斥,你想要帮他开脱,你会对他的父亲说些什么?(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3.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人们的各种礼仪,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1è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yù的。
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闺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抵yù 帖子竹竿(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文中“看书”不相同的一项是()A.礼仪B.朗诵C.睡觉D.作揖(3)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哪些是谦辞或敬辞。
奉陪舍妹小儿光临敬辞:谦辞:(4)语段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基础·运用(14分)七年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承担了本次活动的文案策划工作,请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修改。
【任务一】活动倡议1.以下材料是小组拟写的活动倡议书的一部分,请你修改完善。
(6分)同学们,阅读是一场精神盛宴。
读①《济南的冬天》,你也许能体悟,人内心有了着落..,即便是冬天也会感到温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你也许会明白,人不能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否则往往会忽略亲人因你而憔瘁..的面庞;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也许你会懂得,热爱与奋斗是我们与幸福相拥的奥密..;读蒲松龄文言小说集《②》中的《狼》一文,你一定会感慨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同学们,尽管开卷有益,但是阅读也要注意方法。
首先,阅读要选好书,书市的书籍好坏混杂..,选书的时候要精挑细选。
其次,读书要读完整,一旦精心选择了适合的书籍,就要坚持读完,不要见异思迁,半途而废。
第三,读书要学会边读边思考,好文章,尤其要细细品味,不求甚解。
同学们,加入我们的行列,抽出时间,捧起一本书吧!(1)小组成员对语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着落”表示“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着落”的“着”应读作zháo。
B.“混杂”表示“混合掺杂”,“混杂”的“混”应读作hùn。
C.“憔瘁”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因此“憔瘁”一词书写正确。
D.“奥密”指“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因此“奥密”一词书写正确。
(2)你检查语段后发现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开卷有益B.精挑细选C.见异思迁D.不求甚解(3)为语段中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
(2分)①②【任务二】活动策划2.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小组成员查阅了古今名家关于读书的对联。
下图是清代学者钱大昕关于读书的一副自撰联,下列对该作品的字体及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该作品的字体是楷书,排列整齐,横平竖直。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检测试卷(全册附答案)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3分)A.酝酿.(liáng)黄晕.(yùn)发髻.(jì) 碣.石(jié)B.棱.镜(líng) 粗犷.(guǎng)嘹.亮(liáo) 贮.蓄(zhù)C.卖弄.(lòng) 池畦.(qí)莅.临(lì) 草垛.(duǒ)D.花苞.(bāo) 竦.峙(sǒng)窠巢.(cháo) 静谧.(mì)(解析:A项“酝酿”的“酿”读作“niànɡ”,B项“棱镜”的“棱”读作“léng”,“卖弄”的“弄”读作“nònɡ”,“草垛”的“垛”读作“duò”。
)2.找出句中错别字并改正。
(3分)(1)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轻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
(轻—清)(2)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带着笠的。
(带—戴)(3)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茏着一层薄烟。
(茏—笼)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C)(3分)A.森林公园里到处都是呼朋引伴....的游人。
B.他说话这样的不客气,真有点咄咄逼人....C.夏天的雨总是淅淅沥沥....下一阵,让人觉得酣畅极了。
D.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花枝招展....的女人,笑语盈盈而不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A.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B.据介绍,这次公车改革将涉及近5000多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
C.亚航QZ8501客机失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马航MH370失联航班的追忆。
D.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症”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1、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加上横线,并将正确的字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
(4分)小心冀冀→细心稽稽;苦心孤诣→苦心研究;决处逢生→关键时刻;明察秋毫→洞若观火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2分)B、陛下(bì)澄澈(chè)缥缈(miǎo)洗濯(zhuó)3、下面加括号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5、下面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河中石兽》一文是纪昀先生的作品,文章讲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提醒我们,不要自以为是,做事情要多方求证,谋定而动。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缺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2分)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
因为成长,今天的禾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食粮;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含苞的,明天就会娇艳绽放;因为成长,每个人都可以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出色。
7、名著阅读1)五四运动后,冰心的《伊索寓言》和《寄小读者》成为了众多“小诗”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
2)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他是一个敏感、善良、有思想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悲剧英雄。
他的遭遇和性格让我深受感动。
8、文言诗词填空。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曹操《观沧海》)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晏殊《浣溪沙》)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杨洪基《满江红·写怀》)4)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为政篇》)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之涣《登鹳雀楼》)6)翠翠几重城,水阔无涯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出行,太丘舍去后才到;无方入门不(顾)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太丘与友人(委)托彼此,但太丘却不履行;10、文中的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对陌生人的尊称,“尊君”是对熟人的尊称,“家君”是对自己的父亲的尊称。
《往事依依》一、基础巩固练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水浒()镌刻()雕镂()婵娟()浩淼()徜徉()凝视()谆谆()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并改正。
眼花嘹乱 美不胜收 记忆尤新 鸦鹊无声厉厉在目油然而生谆谆教导津津有味3.请用文中恰当的成语替换下列各句中画横线部分的内容。
(1)春天的峨眉山,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层峦叠嶂,景色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2)汽车沿高速公路向东南行约40公里,一片壮观的碧水闯入眼帘,清澈的水波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4.将备选词语填入下列文中语句的空格处,最恰当的是()(1)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在眼前。
(2)脑海里常常()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郁。
(3)教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里()下深刻的印象,并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4)这几句诗()在我心,虽几十年再未接触,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A.浮现展现镌刻雕镂B.展现浮现雕镂镌刻C.浮现展现雕镂镌刻D.展现雕镂镌刻浮现5.结合以下背景链接,说说于漪老师写《往事依依》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链接一: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70岁时她应《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邀请,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现选入人教版课文。
链接二:2019年9月 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颁奖词:她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
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
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
于漪,师者的楷模。
6.阅读《往事依依》中的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lòu ①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②,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第二单元提优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运用(17分)1.(2023·徐州阶段测试)默写。
(8分)(1) 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简练生动地表达了日暮之时游子的凄苦之情。
(4)《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暗含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2023·徐州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6分)回眸过去,我们曾走过多少个百花争艳的暖春、烈日炎炎的酷暑、硕果累累的金秋、寒风刺骨的严冬,这其中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
[A]在一次次刻骨铭心的亲身体验中,让我们读懂了生活的起伏多变、阴晴无常。
而自我____①_____(调整调和)心态,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坦荡地面对人生是尤为重要的,果真如此,[B]只有是枯燥乏味的人生,才会因此变得妙趣横生。
我们扬起生活的风帆,在浩渺无垠的大海上航行;我们勇敢地接受阳光的抚摸、风雨的__②_(洗刷洗礼),让心灵得到净化。
我们坚信:雨后见彩虹,顽强的生命之舟将驶向成功的彼岸。
(1)为横线①②两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①______ ②______(2)画波浪线的A、B两句有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4分)[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4·徐州东苑中学阶段测试)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泞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高分必备)一、积累与运用(25分)1.选出下列词语中读音都正确的一项。
(2分)答案:C。
庇护(bì)、收敛(liǎn)、黄晕(yùn)、欹斜(qī)。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2分)答案:D。
废寝忘食、恍然大悟、由然而生、混为一谈。
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2分)答案:D。
因此,把“苦心孤诣”改为“苦心研究”。
4.阅读语段,找出其中的两处语病,并修改。
(4分)答案:①把“穷困中”改为“贫困中”;②把“憎”改为“恨”。
5.选出下列述有错误的一项。
(2分)答案:A。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不是道家经典著作。
6.古诗文默写。
(4分)1)谭嗣同的《潼关》:“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论语》中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妻子相聚,用诗句表达了他的思念之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作者因为远隔两地,难以与心爱之人相聚,只能将自己的愁绪寄托于明月之上,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C)。
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
其中“齐天大圣”是菩提祖师取的,“孙悟空”是第一回中菩提祖师取的,“行者”是第十四回唐僧取的。
8.某学校开展了以“读书与交流”为主题的一系列语文综合性研究活动。
活动小组对35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学生在课外阅读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缺乏整体的阅读计划,二是不做读书笔记,缺少阅读积累和思考的惯。
在“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启动仪式上,主持人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以此激发同学们对阅读的热情。
选择题:
下列哪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
A. 《背影》
B. 《春》(正确答案)
C. 《荷塘月色》
D. 《再别康桥》
下列哪个词语在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春》中出现过?
A. 烈日炎炎
B. 秋风萧瑟
C. 白雪皑皑
D. 花香鸟语(正确答案)
下列哪位作家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课文的作者?
A. 朱自清
B. 老舍(正确答案)
C. 鲁迅
D. 巴金
下列哪项不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提到的文学常识?
A.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的作品(正确答案)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
C. 《史记》是司马迁的著作
D.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作品
下列哪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正确答案)
B. 《春》
C. 《济南的冬天》
D. 《古代诗歌四首》
下列哪个成语与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论语十二章》中的内容相关?
A. 温故知新(正确答案)
B. 卧薪尝胆
C. 刻舟求剑
D. 守株待兔
下列哪篇课文是描写景物的?
A. 《纪念白求恩》
B. 《济南的冬天》(正确答案)
C. 《世说新语》两则
D. 《植树的牧羊人》
下列哪个词语在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中没有出现过?
A. 瘫痪
B. 暴怒无常
C. 喜出望外
D. 春暖花开(正确答案)
下列哪篇课文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关于友情的?
A. 《走一步,再走一步》
B. 《散步》
C. 《羚羊木雕》(正确答案)
D. 《女娲造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限:60分钟)班级:姓名:一、积累与运用。
(共22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10分)菜畦.( ) 倜傥..( ) 搓捻.( ) 拗.断( ) 秕.谷( ) Kuī( )甲感kǎi( ) 诅.咒()枉.然()贪lán()2、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D(2分)A、收敛.niǎn 蝉蜕.tuì脑髓.suí宿.儒sù人声鼎沸B、私塾.shú攒.动zǎn 缠络.luò执拗.niù截然不同C、涨.红zhǎng 奥.秘ào 煞有界事油然而生花团锦簇D、繁衍.yǎn 尴.尬gān 栖.息qī踉踉跄跄.liàng 众目睽睽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C(2分)A、他有着众目睽睽....令人钦羡的投篮技艺,在班级篮球赛中,,他当然成为了大家瞩目的对象。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全场的人都打扮得花团锦簇....,热切地期盼亲人回家4、下列四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2分)A、过了一会,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让人产生怀疑。
C、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D、在数学老师的耐心讲解下,使我对这道题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B(2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①也不是诱惑的微笑,②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阴凉,③不是动听的言语,④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⑤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A.③①④②⑤B. ⑤③①④②C. ⑤④②③①D. ④②③①⑤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2分)A、张老师说:“同学们,谁有不懂的问题,欢迎垂问..。
”B、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C、中秋佳节到了,我给老师惠赠..月饼,表达感激之情。
D、小王对老师非常垂爱..。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2分)A、《窃读记》的作者是我国台湾作家林海音,她的短片小说集《城南旧事》写下了属于她的童年生活。
B、《从百菜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部作品被评价是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相结合,给人以思考。
C、《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是英国作家海伦凯勒,改变她命运的人是莎莉文老师。
D 、《论语》是一部纪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经典著作,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是五经之一。
二、综合性学习(6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
而交友、与人相处,是需要智慧与爱心的。
初一八班准备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主题班会,请参加完成下列任务。
8、从经典中汲取精华,请你收集《论语》中关于交友的语录并加以解读。
(2分)(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自古至今,真心待友的故事很多,请你为大家简述一个这样的成语故事。
(先写出成语故事名称,简述故事不超过50字)。
(2分)10、为增进同学间的了解,每位同学要做一个简要的自我介绍,要求至少运用一个成语。
(2分)三、综合探究(4分)11、阅读故事,请从故事的主要角度写出你发现的道理。
一个年轻人,有一定的绘画天赋,但他恃才傲物,觉得他所认识的画家中没有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都是徒有虚名。
这样过了好几年,他的画技也没有长进。
一天,他去京城拜访一位大师级的老画家,把自己心中的郁闷说给老画家听。
老画家听他讲完后,提笔在纸上画了一幅画,画的是一个茶壶和一只茶杯,茶壶里的水正在向外倒,但茶壶在下边,茶杯却在上边,所以水没能流到杯子里,全流到了地上。
“年轻人,你看明白了吗?”老画家问。
小伙子恍然大悟,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名气的画家。
我的发现:(把自己放在低处,是走向高处的起点,是一种处世的智慧,更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只有敢于把自己放在低处,才有可能走向人生的制高点。
)12、默写。
(5分)(1)《<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君不见下渝州。
13、名著阅读。
(8分)(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西游记》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
第1至12回是全书的引子。
其中第1至7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大闹地宫、大闹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
第l3回至l00回故事的主体,写唐僧赴西天取经,一路上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背驼,他们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
(4分)(2)《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请写出文中表达温馨的回忆的一件事;在文中终表达了对封建家庭教育的理性的批判。
(4分)四、古诗文阅读。
(共27分)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释: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做。
14.这首诗写这首诗写的是(时节)的景色,第一二句选取意象入画,营造了的意境,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4分)15、请描绘“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展示的画面。
(4分)(14.春末夏初(或“暮春”)江、鸟、山、花,清新明丽或灿烂明媚等),思念家乡。
15、漫江碧波荡漾,白翎的水鸟掠过江面。
满山青翠欲滴,绽开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的一团团火,绮丽灿烂。
)根据课文《<论语>十二章》,完成16-17题。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 (2分)A.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B. 学而不思则罔.(忘记)C.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D.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17、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阅读《<论语>五章》,完成18-20题。
1.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诲女.知之乎:通汝,你(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反省,自我检查(3)仁以为.己任:作为,当作(4)是知.也:同智,智慧1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2分)A、择其善者而从之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学而时习之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1、从《<论语>十二章》和《<论语>五章》中找出和“为人处世”有关的句子。
至少写出3句。
(3分)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
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
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
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
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
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
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
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
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
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
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
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
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22.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4分)答:(1)_________________ (2)议种瘪种(3)_________________ (4)给儿新生2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答:2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
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