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日本一代宗师——空海
- 格式:pdf
- 大小:169.07 KB
- 文档页数:4
谜一般的日本高僧空海沙门空海的入唐之旅如果要评选近代以前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人物,空海就算不是第一也至少是前三。
这位被称为“弘法大师”的人物,在日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即便在中国,杭州的灵隐寺,福州的开元寺,洛阳的白马寺,江山的仙霞关,三亚的南山寺,都有空海的塑像。
在西安的青龙寺遗址还有一座空海惠果纪念堂。
如今,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即将被陈凯歌搬上荧幕,未来空海恐怕在中国也会家喻户晓。
这样一个谜一般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经历呢?公元804年,即唐德宗贞元二十年,一艘遣唐使船在福州赤岸镇着陆。
空海正是这艘船上留学僧中的一员。
次年二月,空海进入长安西明寺,正式开始了求学之旅。
弘法大师入唐行状绘卷(东寺藏)空海入唐在入唐之前,空海刚刚得度,成为正式的僧侣。
与之前的遣唐僧不同的是,空海入唐认定了要修习密教的目标。
空海眼前的九世纪的长安,京城里最为盛行的是“开元三大士”(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带来的密教。
进入王朝的宫廷之后,密教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新奇的密教咒术、修法、曼荼罗以及其所宣称的神奇验力很快使得战乱中的唐王朝为之倾倒。
此时长安城里最著名的密教修行者是不空的弟子惠果。
惠果将从不空处学来的金刚界法体系与从善无畏弟子处学来的胎藏界法体系相结合,首创了两部融合的密教及两界曼荼罗(所谓曼荼罗,中文译作“坛城”,以图像的形式将佛菩萨排列起来,借此反映密教的世界观,修行者以曼荼罗作为观想和修持的对象)。
在长安四处寻访名师之后,次年五月,空海进入长安东南的青龙寺,拜见了惠果。
1984年电影《空海》中,北大路欣也饰演空海。
此时的惠果已经六十岁,与空海一见面,他就认定了空海的才能。
进入惠果门下后,空海在六月受胎藏法灌顶,七月受金刚界法灌顶,八月受传法灌顶,入门仅仅三个月,就成为了惠果直接的传法弟子。
惠果的弟子当时超过千人,其中受了两部大法的只有空海和义明二人,另外胎藏法和金刚界法各还有两名弟子受法。
从入门到毕业如此迅速,只能说是一个奇迹。
赤岸与空海大师——中日文化交流的千年渊源霞浦赤岸是日本高僧空海大师(774~835年)入唐登陆之地,没有赤岸就没有后来的空海,而因空海赤岸之名更盛。
一个历史机缘的巧妙结合,使得赤岸成为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学问僧空海随日本国第十七次遣唐使入唐求法。
船队因遇超强台风,大使船漂流到赤岸,受到当地官民救援,并滞留了四十一天。
后返船经福州入唐都长安求法。
回国后在高野山创立佛教真言宗(至今拥有信徒1200多万人),并积极传播唐文化。
虽然,滞留时间不长,但赤岸对于空海来说却是“开运出世的圣地”,空海与赤岸因此结下不解之缘。
空海的一生与中日文化交流息息相关,他的名字与中日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被誉为“日本文化史之人杰,中日友好之先驱”。
一座纪念堂见证千年前万里之行的历史渊源霞浦县州洋乡赤岸村,也许在中国地图上未必能寻觅到它的踪迹,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地处福建省东部沿海不起眼的小渔村,每年却吸引大批的日本游客前来朝圣旅游。
原来,这里曾有一段和日本高僧空海大师有关的历史渊源。
为了探寻这段历史渊源,7月30日记者来到了赤岸,走进了空海纪念堂,这里保存着关于空海在赤岸那段历史的真实见证。
赤岸距霞浦城关大约5公里,记者在村口的大榕树下下了车,从榕树往左前方漫步20余米便是赤岸空海大师纪念堂。
空海大师纪念堂从外观上看,是一座典雅的仿唐式建筑物,整座纪念堂沉浸在周围绿意之中,显得十分肃静。
据介绍,纪念堂是由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设计,1994年5月21日落成。
纪念堂里的许多文物都是日本信徒在纪念堂落成后制作好从日本运进来的。
纪念堂总造价2200多万日元,当时折合人民币约184万元。
由于“凤凰”台风刚过,这些天基本没有游客来访,因此纪念堂大门紧锁着。
得知记者是为探寻空海大师在赤岸的这段历史,于是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记者。
沿着两旁立有碑刻的庭院石径,纪念堂大门正上方字体端庄秀丽的“空海大师纪念堂”匾额惹人注目。
京都寺院寻访一代宗师行者档案林聪,香港人,首位担任西藏转世者拉章理事的汉族人,多个日本朝圣组织的“先达”,著有《与西藏有缘》《一步一如来》等作品,畅销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
作者出于信仰而热衷于朝圣,除多次进入西藏外,亦先后完成日本京都多个系列巡拜、四国遍路徒步修行,甚至为参考其他宗教的朝圣传统,徒步1000公里,走过跨越欧洲多国的千年朝圣古路。
京都日本人的朝圣之地公元804年,新一批日本遣唐使的船队靠岸,30岁的僧人空海第一次踏上大唐的土地。
为佛法而来的空海一路辗转,遍访长安名寺,并拜于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
两年多后,空海携带大量佛教典籍回到日本,甚得日本天皇、朝廷的支持,获赐京都的东寺,后来又在京都附近的高野山开山建寺,弘扬佛法,成为日本真言宗的开山鼻祖。
梦枕貘就是根据空海赴唐学法的史实写成了《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
除了是一位开山立派的高僧,空海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不仅写就了日本汉诗学的第一部著作,还精通书法,与嵯峨天皇、橘逸势(日本9世纪时的著名书法家)并称为“三笔”,传说日文中的平假名便是空海根据印度梵文字母的拼写原理发明的。
此外,空海还仿照唐制兴办学校,不分僧俗贵贱都可入学,成为日本最早的平民教育学院,也是最早的私立大学。
作为日本历史上的“一代宗师”,空海对日本佛教乃至文化有着重大影响,在日本有十分浓厚的空海信仰氛围,也有特定的朝拜地点,其中以京都东寺、仁和寺、神光院三座寺院(“京都三弘法”)、高野山和“四国遍路”最为知名。
京都是日本大多数宗派的祖庭所在,小小一座城,有1800座寺院、无数国宝级佛像,以及上千年的朝圣文化。
日本尤其是京都地区的佛寺,有许多以某个主题串联而成的朝拜路线,相关团体、组织还专门研究寺院历史和独特的祈祷文、护身物、朝圣服饰等。
许多日本朝拜者会按这种系列的方式进行朝圣活动,称为“巡拜”,“京都三弘法”便是巡拜路线之一,从江户时代(17至19世纪)中期起便有了这一巡拜习俗。
文史哲1999年第2期论日僧空海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高文汉李秀英1内容提要2日僧空海曾随第17次遣唐使团留学长安,广泛涉猎密宗佛学、中国文学、文字学和书法等学科。
回国后,他创立日本佛教真言宗即/东密0,历久昌盛不衰。
空海长于草书,并为创造日本文字平假名作出过贡献。
他还尊奉孔子/有教无类0学说,创办了日本首家公学。
他所著5篆隶字书6,为日本现存最早的汉字辞书。
其诗论5文镜秘府论6,推动了日本汉诗的创作;诗词文赋集5遍照金刚性灵集6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巨大作用。
1关键词2空海密宗真言宗篆隶诗论1作者简介2高文汉,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李秀英,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邮编:250100。
公元7世纪初,中国李唐王朝建立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进步措施,使社会日趋稳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空前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先进、文明的国家。
此时,日本也由飞鸟时代经过大化革新,进入奈良时代,开始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为促进社会的更快发展,日本迫切需要从中国汲取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天皇遂派遣大批使节、留学生、学问僧入唐。
自舒明天皇二年(630)首次遣使以来,200余年间,共派遣使团达19次之多。
对于日本使团,李唐王朝均待以殊礼,/司仪加等,位在王侯之先,掌次改观,不居蛮夷之邸0¹。
与此同时,李唐王朝也多次遣使东渡,同样受到隆重接待。
据5续日本书纪6记载:/唐客入京,将军等率骑兵二百、虾夷廿人,迎接于京城门外三桥。
0双方的睦邻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造就了无数为中日文化交流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伟大使者,日僧空海就是其中的一位。
空海(774~835),俗姓佐伯(一作佐伯真),法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
延历二十三年(804),当唐德宗贞元二十年,他随第17次遣唐使团入京,从大师惠果学习密宗,深得/唐密0真谛,回国后创立了日本真言宗,在高野山建寺开基,弘法授徒,至今信徒遍及东瀛。
人物《妖猫传》中的空海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堪称日本版“玄奘”12月22日,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妖猫传》上映。
影片改编自日本奇幻小说家梦枕貘的《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讲述了杨贵妃被赐死几十年后,妖猫作祟,白居易(黄轩饰)与日本僧人空海(染谷将太饰)联手查案驱妖的故事。
有人还把他俩比作“长安街头的福尔摩斯与华生”。
电影《妖猫传》中的白居易(右)与日本僧人空海(左)我们都知道,白居易是唐朝著名诗人,那么,这个空海高僧又是谁呢?日本历史上确实有空海这么个人,他不仅和白居易生活在同一个时期,还真的去过长安。
但可惜的是,并无史料证实他们俩见过面。
这次为了更好地呈现空海这个角色,陈凯歌特意找来了日本演员染谷将太。
可能对于很多中国观众来说,染谷是个陌生面孔,但在日本他可是个红人,19岁就拿下了威尼斯电影节的最佳新人奖。
染谷将太为了演好空海,染谷来中国前就剃光了头发找感觉,还苦练中文。
毕竟,能演这么一个日本历史上无人不知的传奇高僧,染谷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
曾经有人说,如果要评选近代以前对日本影响最大的人物,空海就算不是第一,也至少是前三。
即便在中国,杭州的灵隐寺,福州的开元寺,洛阳的白马寺,江山的仙霞关,三亚的南山寺,也都有空海的塑像。
那么,空海究竟做了些什么呢?首先,他被称为日本的“玄奘”。
空海本来出身很好,父亲是个地方长官,母亲是个豪门千金。
受家庭熏陶,空海自幼熟读《诗经》《论语》,15岁就到奈良学习汉学,18岁时就已通读汉籍进入日本国立大学。
如果他顺利毕业,将来在地方政府谋个一官半职一定不成问题,可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了一位宣讲佛法的大师,便毅然决定要出家,跑到深山里当起了和尚。
仅仅一年之后,空海就顺利通过了“僧纲所”的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僧人。
这一年,他23岁。
为了更好地研读佛法,空海把目光投向了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长安。
公元804年,即唐德宗贞元二十年,一艘由日本开来的遣唐使船,在福州赤岸镇着陆。
空海正是这艘船上留学僧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