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服务学基础
- 格式:docx
- 大小:27.46 KB
- 文档页数:4
气象学基础实验报告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方法。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气象学基础实验,探究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的测量方法和相关原理,同时实验过程中还将学习如何使用气象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了解大气中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的测量原理;- 学习使用气象仪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相关结论。
2. 实验器材本次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包括:- 温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温度;- 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 风速计:用于测量风速。
3. 实验步骤(1)温度测量首先,使用温度计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空气温度的测量。
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式,确保数据准确性。
(2)湿度测量接着,使用湿度计进行空气湿度的测量。
可以通过不同高度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湿度差异进行对比和分析。
(3)风速测量最后,使用风速计在不同位置和高度测量风速,并记录相应数据。
可以观察风向的变化以及对风速的影响。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温度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呈现一定规律,与季节和地形相关;- 空气湿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有所不同,湿度与气温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风速受到地形、建筑等因素的影响,风向和风速有关联。
5. 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气象学基础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大气中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的测量方法和原理,掌握了气象仪器的使用技巧,同时也加深了对气象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展气象学领域的研究,探索更多关于大气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气象学基础,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气象学知识。
希望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深入地探索气象学领域,为未来的气象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气象基础业务能力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气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气象基础业务能力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气象基础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气象工作的要求并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培训内容1. 气象基础知识的学习气象基础知识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本次培训将全面系统地学习气象基础知识,包括气象观测、气象要素、气象预报、气象地图解读等内容。
2. 气象仪器的操作及维护对于气象基础业务人员来说,熟练掌握气象仪器的操作及维护是至关重要的,本次培训将对各类气象仪器进行详细的操作介绍和维护方法培训。
3. 气象预报技术气象预报是气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培训将对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专门的讲解和实践操作,提高学员的气象预报能力。
4. 气象数据分析与处理气象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气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次培训将对气象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培养学员的数据分析能力。
5. 应急气象服务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准确的气象服务是至关重要的,本次培训将对应急气象服务技能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学员的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6. 气象法规与管理气象工作与法规管理息息相关,本次培训将对气象法规和管理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学员了解气象工作的法律法规要求。
三、培训方式1. 专家讲座本次培训将邀请本地区知名的气象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气象基础知识、气象仪器操作及维护等内容,以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学员提供全面的气象培训。
2. 实际操作培训过程中将安排学员进行实际操作,包括气象仪器的操作及维护、气象数据分析与处理、气象预报技术实践等内容,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培训考核1. 知识考核培训结束后将进行笔试,测试学员对气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操考核学员还需进行实操考核,测试他们对气象仪器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气象学专业选科要求
气象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涵盖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学及
大气科学等多个领域。
气象学专业选科要求包括:
1. 基础理论类:这部分课程主要学习天气、气候、大气物理学,
以及微观动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 气象观测预报类:这部分课程主要讲授气象观测和预报的方法,主要有气象观测系统、气象测量与表征技术、气象统计分析、气象预
报原理、气象预报技术、气象预报应用、气象计算机技术等。
3. 降水类:这部分课程讲授降水的形成、特征、分布、变化规律、降水物理及统计方法等。
4. 气候变化类:这部分课程讲授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气候变化、
自然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对地球系统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5. 灾害预警类:这部分课程讲授自然灾害的成因、发展规律、预测、抗灾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6. 气象工程类:这部分课程讲授气象工程的基础理论、常见技术
及应用技术,以及气象工程的综合设计及管理等。
此外,气象学专业还会有一些选修课程,包括大气环境学、大气
污染研究、气象新技术研究等,可以根据自身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
课程。
气象学基础知识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二章§2~1§2~2§2~3§3~4§3~5§3~6主要气象要素及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大气的热力过程;大气污染与气象的关系;大气扩散模式;污染物浓度估算;厂址选择和烟囱设计。
§3~1主要气象要素及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一、低层大气的成分:干洁空气、水汽、气溶胶粒子二、大气的垂直结构三、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气象要素气象要素(因子):表示大气状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量,气象学中统称为~。
与大气污染关系密切的气象要素主要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气湿)、风(风向、风速)、云况、能见度、降水、蒸发、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等。
1、气温:表示大气温度高低的物理量。
通常指距地面1.5m高处百叶箱中的空气温度。
2、气压:任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地单位面积上的大气柱重量.气压总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
气压随高度递减关系式可用气体静力学方程式描述,即ΔP=-ρgΔZ,其积分式—压高g公式:Z2Z1lnP2lnP1RTm据实测近地层高度每升高100米,气压平均降低约12.4毫巴(1mb=100Pa),在高层小于此值。
3、空气湿度(气湿):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和空气潮湿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绝对湿度、水蒸气压力、体积百分比、含湿量、相对湿度、露点等。
4、风(windpeedanddirection)什么是风?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水平(horizontal)方向的空气运动称为风。
风的形成:风主要由于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匀而引起的,而气压的水平分布不均是由温度分布不均造成。
P4P3P2P1At1t1=t2aBt2At1t1>t2bP4P3P2P1Bt2At1t1>t2cP4P3P2P1Bt2风的形成除热力原因外,还有动力原因,自然界的风是由于这两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只要有温差存在,空气就不会停止运动。
气象专业基础知识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气象要素和气象变化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气象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
1.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压强、风速和风向等,这些要素描述了大气的物理状态和动力特征。
2. 气象观测:通过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对大气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获取气象数据。
常见的观测站点包括气象站、雷达站和卫星。
3. 天气系统:掌握不同尺度下的天气系统,例如大尺度环流系统(如赤道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带)、中尺度天气系统(如锋面、低压槽)和小尺度天气系统(如暴雨云团、台风等)。
4. 气候学:研究长期气候特征、季节变化和气候类型等,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5. 气象预报:基于气象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型,预测未来短期(数小时至数天)和长期(数天以上)的天气情况。
6. 气候变化:了解全球气候变化、气候变暖等问题,研究其对环境、生态和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7. 应用领域:气象学的应用包括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以上是气象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涵盖了气象要素、观测、预测、气候学和气象应用等内容。
气象学的基本理论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环境的科学,是近代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它不仅涉及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同时也与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各方面密切相关。
在当今经济、社会、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日益复杂和深入的情况下,丰富和深化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对气象学的基本理论的掌握是深入研究和应用气象学的前提。
一、大气的基本特征与组成大气是地球表面上空气的总称,是由各种气体组成的,其中主要是氮气(78%)和氧气(21%),另外还有水蒸气、二氧化碳、氖气、氦气等其他气体成份。
大气的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层次,其上限到地球表面的距离是70至80公里,即为“大气层界”。
二、大气循环与气候变化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和许多气象现象(如风、云、降水)、自然灾害(如龙卷风、暴雨、飓风、洪水等)有关。
此外,它还对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为气象学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也是气象学家们长期致力于研究的领域。
三、气象要素的测量与分析气象要素是指气体的各种物理特征、状态等不同方面的特征。
气象学家需要通过很多手段来对气象要素进行测量和分析。
例如,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用湿度计测量湿度、用光电测量仪测量辐射、用雷达测量云和降水等。
通过这些测量手段收集到的数据可以进一步用于分析未来的气象变化趋势,为人类生产和社会管理做出贡献。
四、天气预报理论与方法天气预报是一项旨在预测未来天气状况的工作,是气象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目前常用的天气预报方法包括观察分析法、数值天气预报法、动力学和统计学方法等。
在气象站等多元数据的支持下,这些方法可以基本确保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五、气象灾害与预警在大气循环、天气预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人们可以计算和预测各种天气灾害的发生概率。
例如,根据气象台提供的预警信息,人们可以采取安全措施来避免洪涝灾害、台风、暴雨等灾害发生。
此外,各种应急管理机构也提供不少应对气象灾害产生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这些灾害下的人们进行应对。
题库第一章气象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大气概况试题及答案1. 大气的垂直分层自下而上依次为?()? [单选题] *A.对流层、等温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B.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正确答案)C.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散逸层、热层D.散逸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2. 大气中能够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的主要气体成分为()? [单选题] *A.臭氧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正确答案)3. 在大气成分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大气成分是()? [单选题] *A.氧气B.水汽C.臭氧D.二氧化碳(正确答案)4. 在自然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者之间互相转化(即发生相变的唯一大气成份)。
()? [单选题] *A.氮气B.氧气C.水汽(正确答案)D.二氧化碳5. 对天气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成分包括()? [单选题] * A.二氧化碳、臭氧和惰性气体B.氮气、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C.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正确答案)D.氧气、臭氧和惰性气体6. 从地面向上随着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 [单选题] *A.缓慢递减B.迅速递减(正确答案)C.缓慢递增D.迅速递增7. 在气压相同的情况下,密度较小的空气是()? [单选题] *A.暖湿空气(正确答案)B.冷湿空气C.干热空气D.干冷空气8. 目前城市大气质量监测报告中通常提到的污染物种类有()? [单选题] * A.二氧化硫(正确答案)B.二氧化碳C.氮气D.臭氧9. 在水汽相变过程中,大气中的固体杂质可以充当()? [单选题] * A.凝结核,不利于相变过程发生B.催化剂,不利于水汽凝结C.凝结核,有利于相变过程发生(正确答案)D.催化剂,有利于水汽凝结10. 一些大气污染成分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有害物质,最常见的有()? [单选题] *A.酸雨和粉尘B.氮氧化物和粉尘C.氮氧化物和光化学烟雾D.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正确答案)11. 对天气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大气成分包括()? [单选题] *A.二氧化碳、臭氧和惰性气体B.氮气、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C.二氧化碳、臭氧和水汽(正确答案)D.氧气、臭氧和惰性气体12. 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并对地面和大气温度有较大影响的大气成分是Ⅰ.氧气;Ⅱ.氮气;Ⅲ.臭氧;Ⅳ.二氧化碳;Ⅴ.氢气;Ⅵ.水汽。
第一编
1.什么是气象服务学
答:气象服务学是研究气象服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技术科学,是为发展气象服务业服务的应用科学。
2.气象服务要产生效益必须具备哪些科学技术基础?
答:a 服务对象服务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b 气象对该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具有可测性;c 相关的气象因子本身也具有可测性。
3.一个系统的气象可控性的内涵?
答;一是制约系统状态的气象环境的可控性问题;二是气象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的可控性问题。
4.气象可控性的含义?气象控制工程技术的含义?
答:如果某系统的状态受制于气象环境,而且这种气象环境是可调控的,或气象环境对它的影响是可调控的,我们称该系统具有气象可控性;相应的控制工程技术称之为气象控制工程技术
5.气象控制论系统的含义?
答:具有反馈回路的气象控制系统称为气象控制论系统,也可称为闭环气象控制系统。
6.气象服务有效信息量的公式及含义
答:气象服务有效信息量为:S P H H I -=0 其中H 0为提供服务前用户已获知的气象信息的信息量,H S 为提供新服务信息后用户获得的新气象信息的信息量,I P 越大,表示新的有效信息量越大。
7.气象控制决策的经济目标函数的含义及公式,提高气象服务效益的基本途径 答:气象控制决策的经济目标函数G m 由下式确定;L C
P G m ⨯=1 其中P 为所提
供的气象控制信息的出现概率,C 表示气象控制措施的平均成本,L 表示控制的平均效益(或损失的减少)。
提高气象服务效益比的基本途径是:
a ,提高气象控制信息的有效性
b ,提高气象控制水平
8.各行各业和气象的相关性
a.气象和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及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有关系;
b.不同的行业、不同特点的系统和气象的相关性存在很大差异。
气象相关系统可分为气象敏感系统与气象弱感系统。
气象敏感系统:有的系统对气象环境比较敏感称之为气象敏感系统。
气象控制系统:在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已经有可能对它实施有效气象控制的系统。
5具有反馈回路的气象控制系统
9.气象信息服务的科技内涵
答:气象信息服务的科技内涵就是根据气象控制因子对服务对象系统的制约关系,适时提供实测或预测的有专门针对性的气象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气象控制工程技术措施,实现对气象控制对象的有效控制。
10.气象工程服务的科技内涵
答:气象工程服务的科技内涵是:根据气象控制信息子系统提供的实时气象控制
信息,采取适当的工程技术措施对用户系统的有效控制,使之趋气象环境之利,避气象环境之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11.气象环境择优型的含义
答:虽然目前人们还不能控制大范围的气象环境,但是对于活动的时间或地点有选择余地的系统,可以提供另外方式的简便而又有效的气象控制技术,为用户系统提高经济效益做贡献。
这简便而又有效的气象控制技术就是气象环境择优技术。
12.公益性指数
答:公益指数I P=S D其中:S为该气象服务产品有需求的用户占该地区社会公众的比率。
D为该产品对公众影响的严重程度,也是一百分数表示。
13.各类气象服务的性质分类:基本公益服务产品、附加公益服务产品、气象商品的含义
答:基本公益服务产品:包括决策服务产品、上级政府专项服务产品和I p>0.5的公共服务产品;
附加公益服务产品:包括I p<0.5的公共服务产品和为其他公益部门提供的横向专项服务产品;
气象商品:有气象公共产品所不具备的新价值和特有的交换价值。
14.气象服务的内容分类
答:a,气象信息服务;b,气象工程技术服务;c,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
15.气象服务的对象分类
答:a,决策气象服务;b,公众气象服务;c,专用气象服务
16.气象服务组织结构体系的内涵
答:组织结构体系是指由各级、各类气象服务机构(实体)按照一定的规则或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机构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面,既包括服务的组织机构设置、布局、结构和各部分的职责与功能,也包括服务的组织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17.气象服务组织结构体系:近期、中期、长远的组织结构体系由哪些机构、实体组成?
答:近期,气象服务的组织结构由国家气象部门服务机构、行业气象服务机构和通过适度开放后被批准进入的外国气象服务实体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国内民营气象服务实体组成;中期,气象部门服务机构、行业气象服务机构、民营气象服务实体、和外国气象服务实体组成;长远,国家服务机构、民营服务实体、外国服务实体组成。
18.气象服务组织结构体系几个方案的比较分析
答:国家这一级别的服务组织结构:分上下四级,国家、省、地(市)、县(市);国家气象部门服务机构每级都有,国外和民营服务实体不按行政区域分级设置;三个方案体现一个递进的发展趋势
19.公益气象服务投入反馈机制的基本内容
答:“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但应根据公益性程度分类建立投入反馈机制20.需求、需要的内涵
答:需求:购买者在市场上按照某一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的反映;需要:主观愿望的反映,只有愿意购买而且有能力购买那一部分表现为需求21.需求和价格的关系,供给与价格的关系
答:总需求曲线:随商品销售数量增加向下倾斜。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和价格有反相关,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22.需求和供给的动态平衡
答:市场发育正常、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需求和供给两曲线的交点:达到动态平衡的市场价格,即平衡点
23.商业性气象信息服务所具有的信息经济特征:自然垄断、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差异经济的含义
答:①自然垄断:有竞争实力的产品投入市场后,原始投入产生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②规模经济:生产、服务边际成本下降、收益递增③范围经济:同时提供数类服务的成本小于分别提供服务的成本④差异经济:在各行业领域中获得信息,信息互相补充,使个性化服务降低成本
24.气象服务三角形
答:服务定位:服务的整体设计(目标、规范、标准),从心理学上满足用户总体需求;服务系统:向用户提供产品的基础(电视天气预报服务系统);服务人员:提供气象服务的所有人员(关键性服务岗位的人员),与用户关系最密切;用户:最核心的元素
25.气象消费的特性
答:1,消费的社会性;2,消费的骤变性;3,消费的风险性;4,消费的乘数效应。
26.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的三个过程
答:消费者的认识过程;消费者的情绪过程;消消费者的意志过程
27.气象服务效益的概念及公式化表示
答:气象服务效益是指气象服务活动中的资源耗费与其产生的有效效果之间的比较 B=f (C, E) B:气象服务的效益,C :资源耗费,E:资源耗费相对应的有效效果,f: C 和E 进行比较的法则
28.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的基本方法,P140,例题
29.决策气象服务效益评估,P145,例题
30.气象-经济决策理论在气象服务效益评估中的应用,P152,例1;P154,例2
第二编
1.气象信息服务的质量指标
答a ,针对性:气象信息服务产品是否针对气象控制工程系统在实施气象控制时的需要(首要标准);b.有效性:气象服务信息有多少新的有效信息量;c.及时性:所提供的气象服务信息是否能满足气象工程控制的时间性要求。
主要是提高信息加工传递效率;它们都具有“一票否决性”
2.有效气象信息量 答:定义有效气象信息量为00h h h I m -=
3.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型
答:(1)气象源信息接收器:在基本气象信息基础上加工控制信息;从基本气象系统实时接收基本信息,检查后传递给气象控制信息制作系统(功能)
(2)反馈信息接收器:从控制对象和气象控制工程系统及时接收反馈信息,处理后传递给气象控制信息制作系统(3)气象控制信息制作分系统(核心)
a 气象控制因子选择器:根据反馈信息,选定新情况下的气象控制因子;
b 模型
选择器:根据新气象控制因子特点,从气象信息产品制作方法库中选择适合的产品制作模型;c产品制作分系统:根据模型、源信息、反馈信息制作控制信息,主体(4)气象控制信息传递子系统:功能是将气象控制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到气象控制工程子系统
4.狭义的气象服务专业化内涵
答:揭示气象对特定用户系统的具体制约关系,提取气象控制信息,建立气象信息服务指标
5.茶叶质量气象综合指标在气象调控中的应用(考论述)
答:茶叶质量气象综合指标 ZH=T*S/R 其中:T:旬平均温度,S:日照时数,R:空气相对湿度,FAB:茶叶质量指标酚氨比
FAB=1.31+0.3747*ZH (与采摘前2旬)FAB=5.061+0.4866*ZH (与采摘前1旬)这种量化的指数可为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气象调控提供较可靠的依据;a,作为引种、扩种的定量气象指标(应使得ZH、FAB最小),为茶叶种植优选气象环境提供了依据;b,作为茶园小气候调控的依据;c,作为茶叶适应性的评估指标。
第三编
1.气象工程服务的概念
答:应用一定的气象工程技术手段,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各类不同的用户所进行的技术性、工程性的气象服务,概称为气象工程服务
2.人工增雨的原理
答:人工增雨是采用某种手段向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云中播撒催化剂,开发云中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