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莫泊桑的文学主张和小说创作
- 格式:pdf
- 大小:328.82 KB
- 文档页数:3
莫泊桑写作风格特点及例子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文学潮流中仅次于左拉的大作家。
他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又接受了左拉的影响,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
他在相当短暂的一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
他既是一系列著名长篇小说的作者,更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巨匠。
他数量巨大的短篇小说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中,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卓越超群的,具有某种典范的意义,所以人称“短篇小说之王”。
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在他的作品里,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如战争的溃败、上流社会的喜庆游乐、资产者沙龙里的聚会、官僚机构里的例行公事、小资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外省小镇上的情景、农民的劳动与生活、宗教仪式与典礼、酒馆妓院里的喧闹,等等,都有形象的描绘;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物,从上层的贵族、官僚、企业家到中间阶层的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小业主,到下层的工人、农民、流浪汉以至乞丐、妓女,都得到了鲜明的勾画;法国广阔天地里,从巴黎闹市到外省城镇以及偏远乡村与蛮荒山野的风貌人情,也都有生动的写照。
在广阔的艺术视野与广阔的取材面上,莫泊桑的短篇显然超过了过去的梅里美与同时代的都德,而在他广泛的描写中,又有着三个突出的重点,即普法战争、巴黎的小公务员生活与诸曼底地区乡镇的风光与逸事。
由于莫泊桑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他在当代作家中就成为这一历史事件最有资格的描述者。
他对战争的所见所闻是那样丰富,而他的体验感受又是那么深切,因此,他在整个创作的历程中始终执着于普法战争的题材,写出了一批以战争为内容的短篇。
毫无疑问,他是对这场战争描绘得最多的法国作家,可以说,这一历史事件由于有了莫泊桑才在法国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莫泊桑小说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莫泊桑小说的一些观点和见解。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面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
在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些内容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莫泊桑的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而闻名。
他的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比如在《羊脂球》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弗朗索瓦的描写,展现了一个贪婪、自私、冷酷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
这种对人物的深刻刻画,使得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更加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社会的黑暗面。
其次,莫泊桑的小说在情节安排和结构上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他擅长运用反转和悬念,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引导读者思考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
比如在《项链》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玛达姑娘的命运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普通女子因为虚荣心而陷入的悲剧境地。
这种情节的反转和悬念的设置,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和思考。
最后,莫泊桑的小说在语言表达和风格上也有着独特之处。
他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韵律感,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他的文风朴实真挚,不拘泥于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更多地关注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社会现实的批判。
这种朴实的文风,使得他的小说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莫泊桑的小说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巧妙的情节安排和朴实的文风而著称。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黑暗面。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社会的现实,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谢谢大家!。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1】1、以小见大,高度概括社会现实。
以有限的篇幅,少许的人物和比较单纯的背景和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时代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本质。
善于截取复杂社会生活的一个小截面来揭示社会生活,绝不是现实生活的呆板写照。
2、不表现情感态度,冷眼看人生,客观写世界。
莫泊桑本人几乎在他的小说中不直接表达自己的爱憎感情,基本上是通过故事本身来表达这种感情,同时做到客观和冷静。
只是它的激情——爱情和褒贬之义大多巧妙地隐藏在故事内容之中。
作品《在家里》就写了奇特的家庭变故,该作品把他对自己所熟悉的小资产阶级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该作品是读者认识到当时法兰西社会风气的腐败和道德的堕落,这种爱憎分明是通过作者冷静的纯客观的叙述体现出来的,但是这种表达手法并没有妨碍或减弱他的真实情感的表达,而是通过这种手法造成了更大的艺术感染力,更加打动读者。
3、细节描写精彩,语言使用简练、精致,优美。
莫泊桑的小说故事情节描写不但准确,而且传神精彩,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典型事物的细节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如从不见的一串项链,寻找小资产阶级丢失的淳朴(《项链》)。
他的语言用词准确、明晰和生动,不借助修辞,而是运用大量形容词,从不拖泥带水或故意雕琢,曾令托尔斯泰和法郎士赞叹不已。
4、构思巧妙,情节波澜起伏、扑朔迷离,化平淡为神奇。
莫泊桑以精巧自然的构思布局见长,往往开头平稳,中间突然转折,结尾出人意料,戛然而止,而又合情合理、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审美空间。
如《珠宝》:开始是夫妻“恩爱”,接着是丈夫“爱名誉”,使用了真假难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描写,描绘了爱金钱胜过爱一切的生活状态,当诸多真相揭开时更给读者造成深刻难忘的印象。
5、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内容深刻,富于哲理。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思想意义主要通过对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的,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生活画面,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的角度较为深刻的揭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莫泊桑善于在人生悲欢离合的冷暖百态中洞悉人情世故,对人性进行思考。
莫泊桑小说的主题和创造手法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使人们爱不释手。
他具有法国作家的三大优点:明晰、明晰、明晰。
莫泊桑一生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3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在莫泊桑的短篇里,也曾出现过一些不平凡的、有英雄行为的人物,莫泊桑短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的现实主义艺术,总的来说,就是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凡化,这两个特点使他不是与过去的小说艺术,而是与他之后的现代小说的写实艺术联系了起来。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
他严格地把“逼真”和“真实”区分了开来,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而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
他善于在那些粗糙、混杂、零散、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中进行选择,舍去所有对他的主题无用的东西,采用其中最具特征性的细节,以“突出表现那些被迟钝的观察者所忽视的,然而对作品有重要意义和整体价值的一切”。
在这一方面,莫泊桑与自然主义的实录性的写作方法有所不同,从而避免了实录性方法所必然带来的繁琐拖沓的文风。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
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是自由自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
从《羊脂球》谈莫泊桑的文学创作观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自然主义中的绝对真实、浪漫主义中的浮夸理念相比较而言,莫泊桑的小说创作基于自己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分析以及各种内涵的提炼,他重视社会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作为短篇小说之王,他很注重生活中的小事,以各种平凡的小事作为题材,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莫泊桑的作品使读者为之着迷,在很大程度上都与他的文学创作观念有紧密联系。
《羊脂球》是莫泊桑在1880年完成的作品,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引起了法国文坛的巨大轰动,人们开始对莫泊桑有了了解,自《羊脂球》问世之后,他便开始专职进行文学创作,在十年时间内,写下了300多部短篇和6部长篇小说。
他的短篇小说作品更受关注,使其成为短篇小说巨匠。
不仅在《羊脂球》中,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他的文学创作观的体现。
一、《羊脂球》简介《羊脂球》描绘的是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一辆法国马车离开敌占区时被普鲁士的军官扣留了,军官要求车上一名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
羊脂球当时的爱国心情十分强烈,因此断然拒绝了军官的要求,但是与她一同在车上的其他人却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逼迫羊脂球,为了大家的利益作出牺牲,羊脂球最终作出了让步,为了大家牺牲了自己,但是第二天,当马车要离开被扣押地点时,车上的其他乘客却对她疏远,变了模样不与她讲话。
羊脂球感到愤怒和悲哀,她觉得自己被人利用之后又被别人当做废物一样丢弃。
小说中的人物面对国家的灾难时表现出的都是一种贪生怕死、虚伪堕落的状态,与羊脂球在一辆车上的人,无论是暴发户,还是资本家、革命党、修女,在这一群人中,羊脂球是精神最高贵的一个。
资产者中,有的是为了躲避战争,有的是为了转移自己的财产,暴发户在车上还推销自己的产品,暴发户的太太觉得自己与妓女同在一个车上受到了玷污。
民主人士在责骂那些出卖羊脂球的人,是因为他垂涎于她的美色。
在这样一群同行的人中,羊脂球怀着浓厚的爱国情怀,不愿委身陪敌方的军官,但是车上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为了自己能够通过,便开始央求羊脂球答应军官的要求。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描写普法战争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里,他描写了下层人民自发的抗敌斗争和献身精神,强调普通群众有更多的爱国主义,例如《米隆老爹》《蛮大妈》等。
(2)描写穷苦人民悲惨命运和赞颂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作品。
例如:《瞎子》、《穷鬼》、《西蒙的爸爸》等。
(3)描写资产阶级风尚习俗的作品。
例如:《遗产》、《珠宝》、《老人》、《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莫泊桑最擅长的题材是他亲身参加过的普法战争、长达十年的小职员生涯和青少年时代在诺曼底故乡的生活,这三种环境为他的短篇小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
这些作品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表现了农村的习俗和世态,真实地反映了小职员的单调刻板的生活。
它们在艺术上各有特色、并不雷同,犹如宝石上的各个校面,共同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一.以小见大,由点及面鲁迅先生在比较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式样时认为短篇小说的优点是“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集外集》近代世界小说集小引)因此,短篇小说不该成为长篇小说的压缩,它的长处在于以小见大,由点及面,从部分到整体的概括,反映社会生活。
在这点上,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堪称楷模。
首先,莫泊桑以有限的篇幅,少许的人物和比较单纯的背景及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时代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本质。
他常常把确定的主题,高度凝练地集中到几个场景和场面中去表现。
赞扬普法战争中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表现这一主题时,他很少在广阔的背景和复杂的情节中,全面地展开法国各阶层人民反抗普鲁士侵略军的斗争,他多半写其中的一个插曲。
例如《蛮子大妈》,这片短篇小说描写一个普通法国劳动妇女,她丈夫因私猎被警察击毙,相依为命的儿子在两国宣战后从军,她一个人孤单在家。
普鲁士军队开进村子后,派四名年轻士兵住进她家,起初她跟他们相处得不错。
有一天,她突然收到儿子被普军炮弹炸成两段的噩耗,就在当天夜里点燃自己的房子,把四名普鲁士士兵烧死了。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赏析莫泊桑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其短小精悍的小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中的几篇作品进行赏析,探讨他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
第一篇:《羊脂球》这是一篇富有讽刺意味的小品文,通过对人性的揭示和对社会现象的嘲讽,展现了人们追逐名利的荒唐行径。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高级公务员,为了追求升职而屈膝巴结。
但他的一切努力和奉献都化为了泡影,最终只换来了一个毫无价值的羊脂球。
莫泊桑通过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现实世界中的荒谬和虚伪。
第二篇:《项链》这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描写了一个底层妇女因一个偶然的事件而经历的沉沦和坠落。
主人公玛蒂尔德因为没有名贵的饰品而感到自卑和不满。
然而,一次参加舞会的机会让她变得美丽动人,但不幸的是,她却将一个名贵项链弄丢了。
为了赔偿她的朋友,她不得不倾家荡产,沦为穷困潦倒的妇女。
莫泊桑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揭示了社会中的阶级观念和财富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第三篇:《一颗手雷》这篇小说以一颗手雷为线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残酷。
故事围绕着两个落单的士兵,他们互相猜忌、探寻彼此的动机,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莫泊桑通过对战争中脆弱的人性的深入探讨,呼唤人们关注和珍爱世界和平。
第四篇:《回答》这是一篇爱情小说,通过对一个男子回忆往事的描写,表达了对已逝恋人的思念和无尽伤痛的揭示。
故事以回忆的方式叙述了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揭示了时间和命运对爱情的冲击。
莫泊桑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拥有和失去的痛苦。
第五篇:《驴皮匠》这是一篇关于伪善和虚荣的揭示的小说。
故事中的驴皮匠因看到自己在镜子中的丑陋面貌而产生了自卑感和嫉妒心理。
他通过用别人的面孔取代自己的面孔来实现自我膨胀的愿望,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莫泊桑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和揭示,深刻地剖析了虚荣心导致的痛苦和灾难。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以简洁而又深刻的文字,展现了人性中的各种阴暗面和社会现象中的荒谬与虚伪。
莫泊桑写作风格是什么
莫泊桑写作风格是什么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学家,他在⼩说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莫泊桑写作风格⼀直以来都是⽂学界⽐较关⼼的。
那么莫泊桑写作风格是什么呢?
莫泊桑⼗分擅长写短篇⼩说,并且也取得了⼗分惊⼈的成功。
莫泊桑在创作⼩说的时候,取材⾮常有特点,他从来都不选取⼗分轰轰烈烈的事例,⽽是从⼀些细⼩的平凡琐事截取出典型的⽣活⽚段,然后再通过对素材进⾏加⼯,能够以⼩见⼤的烘托出⼈物形象特征。
莫泊桑写作风格主要有三个⼗分鲜明的特征,⾸先是他喜欢选取细⼩的事例,⽐如在莫泊桑的《项链》中,莫泊桑就是⽤细腻的⽂笔勾勒出了⼀个因为虚荣⼼⽽被拖累⼀⽣的⼥性形象。
其次,莫泊桑善于精致的细节描写和⼈物塑造,在他的⼩说中,⼈物形象都⼗分饱满,读者很容易被吸引进去。
莫泊桑⽤细腻的⽽⽂笔创作出⼀个个鲜活的⼈物,并且通过很多的细节来打动读者的⼼。
最后,莫泊桑的作品构思⾮常巧妙,莫泊桑通过抒写不同的故事来抒发⾃⼰内⼼深沉的感情,然后⼜通过以⼩见⼤,对⼈⽣和社会进⾏了剖析。
莫泊桑独特的写作风格,也让他的⽂学作品更上⼀层楼。
如今很多⼈都已经成为了莫泊桑忠实的粉丝读者,不仅仅是因为被莫泊桑⼩说中扣⼈⼼弦的故事所吸引,也是因为沉迷于莫泊桑独特的创作风格。
简析莫泊桑和他文学作品中的三大主题摘要:作为“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在法国文坛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他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又接受了左拉的思想,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可是文学成就却是令世人瞩目。
尤其是他为数众多的短篇小说,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坛上,都是具有深远的意义。
综观莫泊桑的长篇和短篇作品,其中有三大主题是他一直以来着重描写的。
当然,这三大主题也和他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
关键词:莫泊桑生平短篇小说三大主题一、莫泊桑生平(一)童年生活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一八五零年八月五日出生于诺曼底省。
虽然名为贵族后裔,事实上出身却没有那么显赫。
他的父亲是游手好闲的无业游民一个,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热爱文学,对许多文学作品见解独特。
莫泊桑出生后不久,他的父母便开始分居,他随着母亲住到了诺曼底的乡下。
虽然离开了父亲,但莫泊桑在诺曼底的乡间度过了愉快的童年。
他在苹果园内游玩,喜欢跟渔夫、农民、猎人和船夫们打交道、聊天。
这些经历使得他珍爱乡土,对他日后的写作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二)早期的文学熏陶说到莫泊桑的文学之路就不能不提到他的母亲。
正如前文提到过的,他的母亲具有深厚文学修养,是莫泊桑在文学上的启蒙老师,为莫泊桑推开了了解文学世界的大门。
自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他写诗。
如果说母亲是莫泊桑最初文学之路的第一位推手的话,那么第二位就是他13岁在中学学习时的文学老师路易·布耶。
这是一位著名的帕纳斯派诗人,曾多次指导他进行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
可惜这位文学导师在一八六八年便去世了。
很多人说,若不是他过早去世,如今世人称颂的莫泊桑或许就不是一个短篇小说巨匠,而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了。
这足以看出他对莫泊桑的影响。
(三)普法战争时期一八七零年,中学毕业的莫泊桑到了巴黎,开始了大学生活。
但是他的求学之路并没有持续太久。
这一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
在部队里他担任过文书和通讯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