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6.31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基础知识讲解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2节《自然环境》要点1: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1.亚洲地形的主要特点(1)地形特点: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2)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
(3)主要地形区:中部分布着地势高峻的地形单元,如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等;四周分布着较低的地形单元,如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伊朗高原等。
方法总结1地形特点的描述一般描述某区域地形,从地形类型复杂程度、主要地形组成类型、地势特点、地表形态、海岸线曲折情况等方面入手。
(1)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单一;地形以xx为主;平均海拔高/低。
(2)地势起伏大/小;地表崎岖/平坦;xx方向高,xx方向低(由xx向xx倾斜)。
(3)海岸线平直/弯曲。
……2.亚洲的河流受地形的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源远而流长。
(1)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2)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亚洲有众多的内流河,这些河流最终并不注入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中或注入内陆湖泊。
如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等。
(3)亚洲地势高低悬殊,导致许多河流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方法总结2在地形图中,河流流向可作为地势特点判断的依据。
如亚洲的河流多由中部流向四周的海洋,由此可判断亚洲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亚洲地理之最方法总结3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位于南美洲的巴西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
要点2:复杂的气候亚洲气候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气候类型:亚洲主要有九种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1 大气圈大气圈是围绕地球表面的一层气体,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中间层。
1.2 水圈地球上水的分布不平均,主要来源于雨水和冰雪融水。
1.3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做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的运动。
1.4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太阳能可以通过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来转化成电能或热能。
第二章中国地理环境2.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和太平洋西岸,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2 中国的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多样,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不同类型的地貌。
2.3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主要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
2.4 中国的水系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这些河流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3.1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不均等是全球范围内的人口问题。
3.2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主要分为城市化、农村流出、国际移民等几种类型。
3.3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4.1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多种类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4.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对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3 水资源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但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4.4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群落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五章世界地理环境5.1 世界的大洲世界上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
5.2 世界的气候世界的气候多样,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和极地气候等几种类型。
自然环境1.亚洲的地形地势特点——⑴亚洲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丘陵为主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P7图6.8亚洲的地形要结合图重点记)2.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各个气候的特点: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季和雨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特点解析: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
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
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
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3.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主要河流如下4.亚洲的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区别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关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人类活动。
本文将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些概念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要素,如大气、陆地、水域和生物圈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自然要素进行介绍。
1. 大气:大气是地球周围的气体层,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
它通过大气压力、温度、湿度和风速等要素影响着天气和气候变化。
同时,大气中的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 陆地:陆地是地球表面不被水域覆盖的部分,包括了大陆板块、岛屿、山脉、平原等。
陆地的地形和地势对人类的居住、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3. 水域:水域是指地球表面的湖泊、河流、海洋等水体,它们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水域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并且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也起到了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4. 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存在的范围,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同时也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保护生物圈的健康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二、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指的是某一地点在地球上的相对或绝对位置。
地理位置的描述通常包括经度、纬度和海拔等要素。
1. 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是描述地球表面位置的坐标系统。
经度指的是地点相对于本初子午线的东西方向位置,以度数表示;纬度指的是地点相对于赤道的南北方向位置,同样以度数表示。
经度和纬度共同构成了地球上任何一个点的具体位置。
2. 海拔:海拔是指地点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高度,通常用米或英尺表示。
海拔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气候、植被和生物多样性,还对农业、水利和旅游等活动产生影响。
3. 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是地理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描述了地表的物理特征和地貌特点。
地形包括了山地、平原、高原等,地貌则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如山脉、河流、峡谷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全总结第一章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1. 自然环境的保护
-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 各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 环保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
2. 自然环境的利用
-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
1. 人口问题
- 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流动- 人口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 人口政策与措施
2. 城市问题
- 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划
- 城市交通问题
- 城市环境问题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 区域分析
- 区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 区域的类型与特征
2. 区域发展战略
-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过程
第四章全球环境问题与保护
1. 全球气候变化
-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2.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第五章综合实践活动
1. 如何进行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安排
2.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效果
- 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和组织形式- 实践活动的效果和对于学生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最全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非常广泛的领域,无论是人文地理还是自然地理,所有的知识都构成了地理学的完整体系。
而在初中地理学的学习中,我们学习的内容就相对于前面要简单一些。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初中生地理学习有所帮助。
一、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自然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个方面,陆地上的自然环境包括了气候、植被、土壤、地形等等。
海洋上的自然环境则包括了海水、海面、海底地形、潮汐和海流。
3.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中不同组成要素之间,处于相互联系和依存状态,它们共同构成了地球上最完整的自然体系。
二、气候环境1.气候的概念和特征: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
气候具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两个特征。
2.气候影响因素:气候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纬度,其次是地形、高度、地球自转、太阳辐射、洋流等等。
3.气象元素和测量方法:常见的气象元素有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测量方法则包括了气象站观测和卫星遥感。
三、生物环境1.植物:植物可以分为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和常绿植物三种,其中常绿植物适应性最强。
2.动物:动物可以分为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
不同的生物种类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等同于生态平衡。
四、地形和地貌环境1.地貌的概念: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的地形和地貌现象。
2.地貌的类型:地球呈现出的地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峡谷、河流等等。
3.地球板块运动:地球的地貌变化和板块运动有着直接关系,并且周期比较长,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也很常见。
五、水文环境1.水资源:人们从地球上得到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2.水文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水文变化及其对人类事务的影响,它包括了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海洋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
一、我国的地形特征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
大兴安岭一太行一巫一雪峰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
第二阶梯以东,海平面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三级阶梯界线的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脉、祁连脉和横断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脉、巫、雪峰。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三级阶梯界线的脉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脉、祁连脉和横断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脉、巫、雪峰。
3、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
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七年级地理下册《自然环境》知识点整理
节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亚洲之最: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亚洲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
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