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二则(虽有嘉肴、玉不琢,不成器)阅读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7.75 KB
- 文档页数:1
《<礼记>二则》阅读训练《虽有嘉肴》《子路见孔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题)三、文言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13分)【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二】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
”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①,斩②而射之,通于犀革③;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④,镞而砥砺之⑤,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不揉自直:不须人力加工,它就是挺直的。
②斩:用刀砍下来。
③革:兽皮。
④栝(guā,箭尾)而羽之:(如果)把箭尾削得尖一点,再在它上面安上羽毛。
⑤镞(箭头)而砥砺之:安上箭头,再把它打磨打磨。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知其旨也(心意) B.不知其善也(它)C.岂可及乎(赶上) D.汝何好乐(音乐)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镞而砥砺之'中“镞”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D.若士必怒……天下缟素8.与例句中“相”的含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2分)例句:教学相长也A.刮目相待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伯乐善相马 D.相映成趣9.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0.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比喻什么?(3分)(1)南山有竹,不揉自直。
(2)栝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人不益深乎?答案:三、文言文阅读(7分)6.C7.D8.D9.(4分)(1)(2分)我不是问你这件事(或我问你的不是这件事)。
(2)(2分)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10.(3分)(1)(2分)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秀(能干)。
专题27:《虽有嘉肴》(原卷版)过关检测一、(2023春•北京市怀柔区•期末)阅读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虽有嘉肴《礼记》ㅤㅤ【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劝学荀子ㅤㅤ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②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③功在不舍。
【乙】锲④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⑤。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于荀子《劝学》有删改)①已:停止。
②骐(qí)骥(jì):骏马,千里马。
③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到达。
④锲(qiè):用刀雕刻。
⑤镂(lòu):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1)请根据短文内容,给《劝学》中的画线句准确划分停顿,以“/”隔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学”的意思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中的“学”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教学.相长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C.学.不可以已D.学.学半(3)下列对文中【甲】【乙】两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也不知道它的美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理解:类比引入。
由“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引出“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强调了吃饭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翻译:雕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理解:用雕刻过程中不放弃才能成功,来类比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论述了持之以恒对学习的重要性。
《礼记》二则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嘉肴.(yáo)学.学半(xiào)B.矜.寡(guān) 讲信修睦.(mù)C.兑.命(yuè) 选贤与.能(yǔ)D.男有分.(fèn) 谋.闭而不兴(móu)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善.也()(2)教然后知困.()(3)矜、寡、孤.、独()(4)男有分.()(5)盗窃乱贼而不作.()(6)故.外户而不闭()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B.然后/能自强也C.是故/谋闭而不兴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2)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6.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教学相长.()(2)然后能自反.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8.文章开头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9.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过一段话:“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细读原文,找出与之表达意思一致的一句话。
10.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所谓“教学相长”。
请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3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比较阅读训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毎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田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注释]①中(zh6ng)绳:合乎拉直的墨线②^(i6u):通“燥”,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通“曝”,晒干。
④参:通“卷”,多次。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1)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其旨也()(2)然后能自强也()••(3)学不可以已()(4)故木受绳则直()••2.翻译句子。
(1)《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4.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阅读卞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練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虽有嘉肴练习精全答案1、字音字形Jiā( 嘉 )肴 yuè( 兑 )命不知其zhǐ( 旨 )弗.食 ( fú ) 自强.(qiǎng ) 学.学半(xiào )2、一词多义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习)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人不知.而不愠(了解)不知.其善也(知道)不知其.旨也。
(代词,代指嘉肴/ )其.此之谓乎(表揣测的语气词)3、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4、古今异义(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今义:意义,目的(2)教学相长.也古义:增长,促进今义:生,辈分高,长度(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4)虽.有到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词类活用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吃)6、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朝代)戴圣(人名)编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8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课外阅读训练】《虽有佳肴》一、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虽.有至道古义:古今异义,即使。
今义:虽然②不能知其旨.也古义:古今异义,甘美。
今义:意义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古今异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义:古今异义,促进。
今义:增长⑤不知其善.也: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学①学.学半:通假字,同“敩”,教导。
②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其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翻译: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然后就才能自我反省4、期此之谓乎:翻译: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为人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解析】 B都是“学习”之意。
A表示推测的语气;代词。
C反语;同“返”;D表示转折,表并列关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輮使之然也辍耕之垄上B.不知其善也则知明而行五过矣。
C.虽有嘉肴虽有槁暴D.学而不思则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A代词,它;动词,去往。
B知道;同“智”。
C即使;即使。
D表转折;表并列。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解析】A都是“知道,了解”。
《虽有嘉肴》课内外对比阅读训练试题【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题。
(共15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学者①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③。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者有四失》【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即学生。
②多: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
③止:遇到困难就不再学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5分)(1)不知其旨.也旨: (2)虽有至道..至道:(3)教然后知困.困: (4)学.学半学:(5)学者有四失.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2)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3、【甲】文主要论述了“”的道理;【乙】文主要告诉人们做教师的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4、【甲】【乙】两文都认为要搞好学习需要注意多个方面。
其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两文都不约而同地阐述了什么观点?(4分)【参考示例】1、①味美;②最好的道理;③困惑;④同“敩”,教导;⑤过失、缺点。
2、①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②教师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缺点的人。
3、教学相长长善而救其失者也4、阐述了要重视实践的观点。
即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实践来消化所学的知识并证明道理是最好的。
附【乙】文参考译文:【甲】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
《礼记·学记》二则(虽有嘉肴、玉不琢,不成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三、本大题共3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礼记·学记》二则,完成7-9题。
(9分)【甲】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①于学。
”其此之谓乎!【注】①典:常。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 味美(2)教然后知困 困感,阻碍(3)人不学,不知道 道理(4)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称王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注意“弗”的翻译)(2)玉不琢,不成器。
【答案】玉石不经过雕琢。
就不能变成器物。
(注意“琢”的翻译)9.根据内容,完善表格。
(2 分)核心观点(原文)讨论角度甲文教学相长② 教与学的关系 乙文① 念终始典于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出处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资料1 广东省深圳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语言积累与运用(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3古诗词阅读(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4《礼记·学记》二则(虽有嘉肴、玉不琢,不成器)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5 非连续文本阅读(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6《燕子筑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7《西游记》名著阅读(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题)8 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作文题目。
《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2)学.学半学:__________(3)讲信修.睦修:__________(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乙]文所表述的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是“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请根据[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简要概括两篇短文句式的共同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分)(1)味美(2)同“教”,教导(3)培养(4)以……为亲2、(6分)(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2《礼记》二则(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文章开头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推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能发现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最后提出中心论点。
解析:在翻译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论证思路。
二、参考答案:大同社会理想包括三个方面: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解析:课文开头即提出了大同社会的纲领,注意理解体会。
第16课《礼记》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弗食,不知其旨也()(2)教然后知困()2.翻译下面的句子。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虽有嘉肴》一文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4.文章多运用对偶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从文中举一例分析。
5.你怎样理解文中所说的“教学相长”的观点。
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1)味美(2)困惑2.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3.类比论证。
先以“嘉肴”和“至道”作类比,再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4.示例一:用“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引出议题;示例二: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情境;示例三: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
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5.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一、理解性默写(1)《虽有佳肴》中指出师生应该多互动,教和学要融合起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成长的道路上,岁月匆匆,面对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时光,因为“虽有至道,弗学,”(《礼记·虽有佳肴》)。
(3)《虽有佳肴》中,指出人在学习之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之后才能发现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5)学无止境。
《虽有佳肴》里说:“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论语》里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强调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6)《虽有佳肴》中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7)隐含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佳肴》)(8)《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虽有嘉肴》【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为人:作曲的人。
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兑命》曰“学.学半”(学习)B.不知其旨.也(味美)C.可以益.矣(增加,加深)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B.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告之于.帝C.可以.益矣以.顺为正者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虽有嘉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1虽有嘉肴原文:《礼记·学记》: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原文大意: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练习题: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虽有嘉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学相长.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③《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答案: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2.B(A.旨:味美,C.困:不通,D.长:促进)3. 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知道自己不足,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试题2: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加点字词。
(1)虽. 有嘉肴(2)不知其善. 也(3)然后能自强.也(4)教学相长.也2.句子翻译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1)即使(2)好、妙(3)自我勉励(4)增长2. ①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3.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试题3: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呜,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取材于《礼记·学记》)【注释】扞( hàn) 格:互相抵触。
燕:通“宴”,娱乐。
辟:邪僻,不正派。
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豫:预防B.故君子之教喻也喻:开导C.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长处D.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尊敬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百姓,以教与学为首要事务B.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杂乱施教不循序渐进,就会破坏扰乱教学而不可收拾C.虽诏于天子,无北面老师即使被天子召见,也不必面北称臣D.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对善于学习的人而言,老师安闲而他自己加倍努力,老师会因此显得平庸10.判断下列句中加点“道”字所属的义项,将其所在句子的序号分别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中。
三、本大题共3篇阅读,共33分。
(一)阅读下面《礼记·学记》二则,完成7-9题。
(9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白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①于学。
”其此之谓乎!
【注】①典:常。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
(1)弗食,不知其旨也味美
(2)教然后知困困感,阻碍
(3)人不学,不知道道理
(4)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称王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案】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注意“弗”的翻译)
(2)玉不琢,不成器。
【答案】玉石不经过雕琢。
就不能变成器物。
(注意“琢”的翻译)
9.根据内容,完善表格。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