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遵义市播州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李凤涛,贺成龙*,李永江,覃 普(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贵州 遵义 563100)[摘 要]遵义市播州区为畜牧大区(县),依托畜牧业基础条件发展生态畜牧业是播州区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为推进播州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参考,从规模养殖、全产业链发展、疫情防控、主体培育、粪污利用、育种创新方面总结播州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分析播州区生态畜牧业在养殖规模化水平、畜禽粪污资源利用、产品精深加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持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坚持科学合理布局、积极探索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强化生态产品品牌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运用及畜牧兽医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生态畜牧业;现状;对策;绿色农业;播州[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24)05-0131-0095-03生态畜牧业遵循绿色环保的生态饲养理念,在畜牧业各流程运用绿色生产技术手段,实现高效养殖与产品绿色化协同发展[1]。
发展生态牲畜业,可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产业的经济收益,有效促进自然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推进畜牧业向绿色化转型升级,进而更好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2]。
同时,生态畜牧业上连种植业,下连加工业和服务业,链条长、关联多、增效快、带动大,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3]。
在喀斯特地区,生态畜牧业与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已逐渐成为引导其生态治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主流思想[4]。
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对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1,5]。
遵义市播州区(原遵义县)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国土面积2 490.94 km 2,总人口88.79万人,辖19个镇(乡)、5个街道。
作为畜牧大区(县),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181个,养殖大户821户,生猪规模占比为52%;2007年列入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020年被贵州省、遵义市列为生猪产业集聚突破区、百万生猪产业区、生猪产业发展重点区。
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7年第04期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1 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图1)“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 ℃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
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2 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图2)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3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
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生态养殖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目录第一节畜牧业生态养殖案例分析 (4)一、草原畜牧业生态养殖模式 (4)二、水产养殖业生态养殖模式 (6)三、家禽养殖业生态养殖模式 (9)四、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五、生态养殖模式在畜牧业中的推广 (16)第二节生态养殖模式的成功案例 (19)一、生态养鸡场的高效运营策略 (19)二、水产养殖业中的生态养殖技术 (21)三、生态养殖模式下的畜牧业品牌建设 (23)四、生态养殖模式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26)第三节生态养殖模式的问题与挑战 (28)一、生态养殖模式的技术难题 (28)二、生态养殖模式的资金投入问题 (31)三、生态养殖模式的市场接受度 (33)四、生态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6)第四节生态养殖模式的改进与优化 (38)一、生态养殖模式的技术创新方向 (38)二、生态养殖模式的成本控制方法 (41)三、生态养殖模式的市场营销策略 (44)四、生态养殖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46)第五节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与普及 (49)一、生态养殖模式的宣传与教育 (49)二、生态养殖模式的示范与推广 (51)三、生态养殖模式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54)四、生态养殖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56)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第一节畜牧业生态养殖案例分析一、草原畜牧业生态养殖模式(一)全年禁牧舍饲模式1、模式概述全年禁牧舍饲模式是通过发展以青贮玉米为主的人工饲草种植,实现区域内牲畜全部舍饲圈养的养殖方式。
这种模式在草原畜牧业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环境压力大、草场退化严重的地区。
2、实践案例以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为例,该县通过全年禁牧舍饲,实现了羊全部舍饲圈养,牛舍饲圈养率也达到了45%。
具体做法包括:政府制定标准,乡镇规划设计,村组建施工队,养殖户自主建设。
累计建成舍饲圈养人畜分离养殖园区25处,创办家庭牧场295户。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工程技术: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基本要素:“户建一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
农户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核心技术:养殖场及沼气池建造、管理技术,果树(蔬菜、鱼池等)种植和管理等。
3.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及其关键技术摘要: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养猪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它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生态养猪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牢记使用生产原则进行安全养殖。
关键词:小规模、生态养猪、关键技术引言科技的发展,引领我国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到达相对成熟的阶段,目前我国在生态养猪模式上,主要还是采用猪 - 沼 - 农连接循环。
这种模式通过猪的排泄物的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既解决了能源问题,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同时,沼液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田施肥,以此建立生态循环系统,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自动化的养猪设备也在逐步普及,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1.农村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1.1“四位一体”生态养猪模式四位一体的小规模生态养猪模式,是一种“种-养-产-销”多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涉及生物、经济、生态等诸多领域知识。
多在我国北方使用,以沼气为中心,对其进行整体的设计。
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预的基础上,乡村地区,有可能建立日光温室以维持猪舍、蔬菜种植区和沼气池的温度与湿度。
沼气的燃烧和猪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用于蔬菜的光合作用,而蔬菜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则为猪提供呼吸所需。
此外,人和猪的粪便也可以在沼气池中发酵,生成沼气,为农户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提供清洁的能源。
发酵后的沼气残渣和沼气液可以被视为种植蔬菜的废弃物,从而实现生态绿色生活的健康循环。
1.2猪 - 沼 - 果生态养猪模式在这样的生态养殖模式下,农户们在自家的农田里,山上,或其他地方修建沼气池,猪舍和果园。
将猪舍、厕所与沼气池相结合,创建了“养猪-沼气-种植”相结合的农业生态养猪新模式。
从而保障了农户在园林立体生态链中的种植的优越性。
以我国南方的自然条件为基础,以繁殖速率比较慢为特征。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沼气可供农户使用,沼气化肥可供果树等农作物生长,沼气污泥可在鱼池、果园种菜。
家庭牧场高效畜牧业农牧结合模式1模式配置所谓的家庭牧场,就是以草场和牲畜的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商品畜牧业生产为目的,具有一定基础设施和畜群规模,经济收入稳定,运行高效的畜牧业生产单位。
家庭牧场在达到“六化”标准,即草场围栏化、圈舍暖棚化、饲料基地化、牲畜良种化、防疫规范化、饲养科学化。
见图1。
家庭牧场的草场应该产权明晰,围栏设施齐备,在草库伦周围营造防护林,草场内打机井,配套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一定面积的人工饲草料基地;天然草场实行划区轮牧,饲养方式由自由放牧转向舍饲、半舍饲生产,建有一定面积的暖棚、暖舍、青贮窖和蔬菜温室,有一定的机械设备,如拖拉机、割草机、粉碎机等;要有一定规模的畜群和1-2名掌握一定养殖与管理技能的牧民技术员。
会应用饲料调配新技术,进行饲料加工、粉碎、糖化、青贮等。
在适宜发展沼气的地区,还要建沼气池,种植适当面积的蔬菜。
家庭牧场改变了牧民传统的经营方式,由靠天养畜、掠夺式经营向治理环境、恢复生态平衡的方向转化。
图1 家庭牧场高效畜牧业农牧结合模式以草地资源为中心,用先进的技术,较高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草地资源、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潜力,产生最大经济效益。
家庭牧场一般饲养牛100头以上,每户饲料地100亩以上;或饲养基础母羊500只以上,每户饲料地50亩以上。
饲料地以种植高产精饲料、块根饲料、多汁饲料、青贮饲料为主;以专营一种牲畜为佳,如饲养高产奶牛、育肥牛、良种细毛羊、绒山羊牧场等。
2实例介绍实例: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北部。
总面积为11.7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总面积的7%。
现有人口5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93万人,乡村劳动力8.17万人。
从事第一产业的10.10万人。
草场总面积约达一亿五千万亩,畜牧业以养羊业为主,同时也是新疆的肉牛生产基地之一。
绵羊品种主要是阿勒泰羊和新疆细毛羊、新疆半细毛羊;黄牛品种为哈萨克牛和经改良和自然杂交的杂种牛,山羊品种为北疆山羊;还有北疆双峰驼、哈萨克马等。
生态畜牧业行业分析报告2022年生态畜牧业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分析_智研瞻产业研究院生态畜牧业,生态畜牧业行业分析报告,生态畜牧业市场规模,生态畜牧业行业发展前景相关报告:《2023-2029年中国生态畜牧业行业发展动态及市场前景规划报告》生态畜牧业的定义生态畜牧业是指模拟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共生循环再生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食物链加环、生物共生“边缘效应”混牧利用等生态技术组合对接,充分发掘生产潜力,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生产,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生态经济效益,它是生态工程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生态畜牧业的主要内容有:(1) 建立完备的复合系统结构。
即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比例协调,饲料和畜产品加工与生物生产衔接。
(2) 发挥系统优化功能。
即物质的多层利用,节约能量,减少废物,控制污染,扩大积累,实现高产。
(3) 进行科学的评价和管理。
图表:生态畜牧业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生态畜牧业产业链结构分析生态畜牧业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禽畜苗种、饲料、疫苗等,中游为养殖,下游为屠宰、产品加工等。
图表:生态畜牧业产业链资料来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生态畜牧业发展所处阶段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可分为传统化、工业化、生态化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畜牧业的传统化阶段其特点是在村庄里庭院内进行零星养殖,是“老太太养鸡”、“老大爷养猪”、“老爷爷养牛”,这是原始的传统的落后的发展阶段,现已逐步萎缩淘汰。
第二个阶段是畜牧业工业化阶段工业化是畜牧业领域的一场革命,由于采取了优良品种,全程配合饲料,先进的设备工艺等。
极大地提高了畜牧业的效率,大幅度地增加了新产品的产量。
在短时间内就迅速改变了中国肉蛋奶短缺的局面,历史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畜产品的消费需求,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规模化、工厂化畜牧业,严重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气等环境,是江河湖泊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
导致畜禽疫病、农药与抗生素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
十种生态农业模式伴随着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土壤大面积污染以及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如今,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未来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政府扶持和农业补贴,也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以下是十种生态农业模式,总有一款适合你。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
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做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食品的要求日益增强,生态农业逐渐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生态农业更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益,并且更能符合人们的健康需求。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呢?本文将从生态农业的定义出发,探讨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及具体做法。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生态农业是兼顾生态功能和农业经济功能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以生态效益为主导,靠经济效益支撑的,具有生态、可持续和高效特征的农业生产模式。
二、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1. 改善土壤质量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改善土壤质量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和重点之一。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无化肥、无农药的生态农法,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有机肥、绿肥、生物肥等方式,以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土壤环境,减少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
2. 推广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一定地区和生态系统内所有生物的种类和丰富度,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生产效益。
在生态农业中,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培育多样化的作物、树种和畜牧业,促进自然生态的稳定发展,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产效益的目的。
3.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保障。
在实践中,我们要从源头上采取有效措施,选择有机肥、避免使用农药等方法,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三、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做法1. 提高农民素质农村是生态农业的主要实践场所,农民是生态农业的主体,所以提高农民素质非常关键。
要采取具体措施,如加强农民教育、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合理化的生产技术和知识,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素质。
2.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现代化的农业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益,也可以保护环境,确保生态农业的发展。
应尝试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如合理轮作、保水保肥、增加有机肥的应用、生物技术等。
3. 发展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农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农民提高收入,也有利于稳定经济。
Y a n g z h i j i s h u鸡飞镇属于山区农业乡具有悠久的养牛历史,养牛业在畜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
对于肉牛产业来说,五良配套技术是肉牛产业发展的必备技术,该技术对于肉牛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推广普及五良配套技术对肉牛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基本情况鸡飞乡位于昌宁县西南部,距县城32公里,以著称“滇西八景之一”的鸡飞温泉而得名,由于山岭丛错,加之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境内构成低热、温热、温凉、高寒4种气候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稻谷、小麦、豆类等,经济作物有烤烟、甘蔗等,林果产业有茶叶、泡核桃等。
二、肉牛养殖概况鸡飞镇肉牛养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和特征:1、各家各户分散养殖。
农户利用传统圈舍,利用田边地脚、沟边、路边空闲地、果园隙地种植皇竹草,利用农闲田地种植一年生黑麦草,刈割田边、地边杂草饲喂,产前产后补饲玉米等精粮加浓缩饲料。
多数农户加工农作物秸秆青贮料加精饲料加舔砖养牛。
以养殖子母牛出售半岁左右的半大牛为主,投入少,劳动力成本低,相对比较赚钱。
2、适度规模养殖:具有一定经济条件以及养殖技术的农户通过建立适度规模养殖场养殖肉牛,以饲养8-30头基础母牛为多数,繁殖杂交牛出售或育肥出售肥牛。
这种养殖方式多数借力于项目扶持,也有自己发展的农户。
三、制约发展因素分析1、落实养殖用地难。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有关养殖用地视为农业用地的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规模养殖场用地审批困难生态环保不达标限制规模养殖场发展。
结合鸡飞镇土地资源条件,随着粮食、果蔬、中药材各项产业发展,土地资源有限,不属于包产地、林地、草地又符合养殖用地条件的土地极少,很多想发展也有闲置资金可发展肉牛养殖人士苦于没有合适的土地无法发展。
2、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
由于土地、环保条件限制,加之鸡飞镇属山区镇,农民发展养殖业资金短缺,饲草料资源不集中,难于发展标准化、规范化肉牛养殖。
3、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现有乡、村肉牛人工授精繁育网络基础设施薄弱、仪器设备陈旧、技术人员相对较少良种覆盖率较低。
现代畜牧业发展措施摘要从科学规划布局、转变生产方式、突出良种工程建设、推广产业化经营、强化科技水平等方面阐述了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措施,以期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发展措施;规划布局;转变方式;产业化经营目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畜牧业提档升级的战略举措是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实现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1],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科学规划布局,确保可持续发展对全国畜牧业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为了实现社会生产力各要素向促进生态畜牧业的方向发展,应对优势产品和优势产区进行确立,与环保并重,并相应地制订出产业政策。
对畜牧用地的政策进行落实,按照有关的《畜牧法》规定,对可以优先发展生态畜牧产业的项目目录进行编制和发布;积极地鼓励社会、国内外企业及民间对生态畜牧业项目建设进行投资;多渠道地筹集资金,以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工商、信贷、税务等部门应给予优惠;为了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表彰奖励在生态建设及环境整治中贡献突出的人员;积极引导畜禽养殖由散养向规模化小区集中,将养殖场与屠宰加工业由城郊向农村迁移,鼓励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园区、养殖集中区,调整优化畜禽布局,积极探索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的循环发展模式,使养殖小区建设达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现代标准化农业发展要求[2]。
2 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1 推进标准化生产从设施、环境、投放品管理使用及品种等方面,严格按照畜产品生产的标准,引导及组织养殖户实行规模化及标准化生产,努力对畜产品的质量进行提高。
应积极地开展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及无公害畜产品的认证工作[3]。
2.2 推进规模化养殖由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户经营分散、规模小、人多地少等因素的影响,受资本、土地及技术等的制约,畜牧业经济无法向土地密集型农牧业的方向发展,应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牧场,其特点为饲养成本低、规模化、小型化、饲料来源丰富。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是利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工程和清洁生产思想、理论和方法进行畜牧业生产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达到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生产优质的畜产品。
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的特点是在畜牧业全程生产过程中既要体现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清洁生产工艺,从而达到生产优质、无污染和健康的农畜产品;其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实现饲料基地、饲料及饲料生产、养殖及生物环境控制、废弃物综合利用及畜牧业粪便循环利用等环节能够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生产过程。
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1、综合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以畜禽动物养殖为主,辅以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生产优质畜产品。
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分为以猪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以草食家畜(牛、羊)为主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以禽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和以其它动物(免、貂)为主的生态养殖场生产模式技术组成:
(1)无公害饲料基地建设:通过饲料(草)品种选择、土壤基地的建立,土壤培肥技术,有机肥制备和施用技术,平衡施肥技术,高效低残留农药施用等技术配套,实现饲料原料清洁生产目的。
主要包括禾谷类、豆科类、牧草类、根茎瓜类、叶菜类、水生饲料。
(2)饲料及饲料清洁生产技术:根据动物营养学,应用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和饲料制备技术,根据不同畜禽种类、长势进行饲料配方,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和精料混合料。
作物残体(纤维性废径物营养价值低,或可消化性差,不能直接用作饲料。
但是如果将它们进行适当处理,即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
目前,秸秆处理方法有机械(压块)、化学(氨化)、生物(微生物发酵)等处理技术。
国内应用最广的是青贮和氨化。
(3)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畜禽养殖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生物环境建设,达到畜禽生产的优质、无污染,通过禽畜舍干清粪技术和疫病控制技术,使畜禽生长环境优良,无病或少病发生。
(4)固液分离技术和干清粪技术:对于水冲洗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其粪尿采用水冲洗方法排放,即污染环境量肥水资源,也不利于养分资源利用。
采用固液分离设备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液部分进行高温堆肥,液体部分进行沼气发酵。
同时为减少用水量,尽可能采用干清粪技术。
(5)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分离出液体部分在非种植季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或者进行畜水贮藏,在作物生产季节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
(6)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制备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固体部分利用高温堆肥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有机肥和商品化有机无机复混肥。
(7)沼气发酵技术:利用畜禽粪污进行沼气和沼气肥生产,合理地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解决燃料、肥料、饲料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全面、持续、良性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案例:陕西省陇县奶羊奶牛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江苏省南京市古泉村禽类实验农牧复合型生态养殖场、浙江杭州佛山养鸡场、西安大洼养鸡场等。
2、规模化养殖场生产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主要以大规模畜禽动物养殖为主,但缺乏相应规模的饲料粮(草)生产基地和畜禽粪便消纳土地场所,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列生产技术措施和环境工程技术进行环境治理,最终生产优质畜产品。
根据饲养动物的种类可以分为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牛场生产模式、规模化养鸡场生产模式。
技术组成:
(1)饲料及饲料清洁生产技术:根据动物营养学,应用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和饲料制备技术,根据不同畜禽种类、长势进行饲料配方,生产全价配合饲料和精料混合料。
作物残体(纤维性废弃物)营养价值低,或可消化性差,不能直接用作饲料。
但如果将它们进行适当处理,即可大大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可消化性。
目前,秸秆处理方法有机械的(压块)、化学的(氨化)、生物的(微生物发酵)等等处理技术。
国内应用最广的是青贮和氨化。
(2)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生态生产的内涵就是过程控制,畜禽养殖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生物环境建设,达到禽畜生产的优质、无污染,通过禽畜舍干清粪技术和疫病控制技术,使畜禽生长环境优良,无病或少病发生。
(3)固液分离技术:对于水冲洗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其粪尿采用水冲洗方法排放,即污染环境量肥水资源,也不利于养分资源利用。
采用固液分离设备首先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部分进行高温堆肥,液体部分进行沼气发酵。
同时为减少用水量,尽可能采用干清粪技术。
(4)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液体部分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如氧化塘、湿地、沼气发酵以及其它好氧和厌氧处理技术在非种植季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在作物生长季节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中水肥资源进行农田灌溉。
(5)畜牧业粪便无害化高温堆肥技术:采用先进的固液分离技术、固体部分利用高温堆肥技术和设备,生产优质有机肥和商品化有机无机复混肥。
(6)沼气发酵技术案例:天津宁河规模化肉猪养殖场、上海市郊崇明岛东风规模化生态奶牛场等。
3、生态养殖场产业开发模式生态养殖场产业化经营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态养殖场生产的一种科学组织与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形式。
商品化和产业化生态养殖场生产主要包括饲料饲草的生产与加工、优良动物新品种的选育与繁育、动物的健康养殖与管理、动物的环境控制与改善、畜禽粪便无公害化与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的防治、畜产品加工、畜产品营销和流通等环节构成。
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生产要素的连接方式和利益分配,从而发挥率禽产业化各生产要素专业化和社会化的优势,实现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