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女诗人朱淑真传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朱淑真有关夏天的诗词
(原创版)
目录
1.朱淑真的简介
2.朱淑真的夏天诗词概述
3.朱淑真的夏天诗词特点
4.朱淑真的夏天诗词代表作
5.朱淑真的夏天诗词的影响
正文
朱淑真,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婉约而著称。
她的创作涉及多个主题,其中夏天的诗词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充满了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
她的作品中,夏天是生机勃勃的,是自由奔放的,是充满活力的。
她的诗词中,夏天是诗情画意的,是清新脱俗的,是优美动人的。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在她的笔下,夏天的景色是美丽的,是迷人的,是充满生机的。
其次,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在她的笔下,夏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乐趣的,是充满希望的。
最后,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我的表达和追求。
在她的笔下,夏天是她抒发自我,表达情感的最好载体。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代表作有《夏日绝句》、《夏夜喜雨》等。
这些作品中,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描绘了夏天的美好和魅力,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夏天的气息和温度。
朱淑真的夏天诗词对后世影响深远。
她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她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也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她的诗词,不仅丰富了夏
天的文化内涵,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她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风气,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朱淑真断肠集朱淑真简介:宋女作家。
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
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能画,通音律。
词多幽怨,流于感伤。
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辞海》1989年版)断肠词:词集名。
南宋朱淑真作。
一卷。
淑真为钱塘(今浙江杭州)女子,因自伤身世,故以“断肠”名其词。
有明毛晋汲古阁课《诗词杂俎》本、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
(同上书)淑真钱塘人,幼警惠,善读书,工诗,风流蕴藉。
早年,父母无识,嫁市井民家。
淑真抑郁不得志,抱恚而死。
父母复以佛法并其平生著作荼毗之。
临安王唐佐为之立传。
宛陵魏端礼辑其诗词,名曰《断肠集》。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顺治辛卯,有云间客扶乩于片石居。
一士以休咎问,乩书曰:“非余所知。
”士问仙来何处,书曰:“儿家原住古钱塘,曾有诗篇号断肠。
”士问仙为何氏,书曰:“犹传小字在词场。
”士不知《断肠集》谁氏作也,见曰“儿家”,意其女郎也,曰:“仙得非苏小小乎?”书曰:“漫把若兰方淑士,”曰:“然则李易安乎?” 书曰:“须知清照易贞娘,朱颜说与任君详。
”士方悟为朱淑真,故随问随答,即成浣溪沙一阕。
随又拜祝,再求珠玉。
乩又书曰:“转眼已无桃李,又见荼蘼绽蕊。
偶尔话三生,不觉日移阶晷。
去矣去矣,叹惜春光似水。
”乩遂不动。
或疑客所为,知之者谓客只知扶乩,非知文者。
(《湖[土需]杂记》)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浣溪沙清明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
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
恼人光景又清明。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春宵乱弹之苦命朱淑真朱淑真,号幽栖居士,钱塘人,有《断肠词》.传为朱熹侄女,又说与曾布妻魏夫人为词友,两说时代不合,未知孰是(见刘毓盘《词史》100页)朱淑真, 宋女作家. 号幽栖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 南宋初年时在世. 生于仕宦家庭, 相传因婚嫁不满, 抑郁而终. 能画, 通音律. 词多幽怨, 流于感伤. 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断肠词, 词集名. 南宋朱淑真作. 一卷. 淑真为钱塘(今浙江杭州)女子, 因自伤身世, 故以“断肠”名其词. 有明毛晋汲古阁课《诗词杂俎》本、清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等.春宵乱弹之苦命朱淑真不消说,这又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才女。
跟神童的命运相似,才女也没几个有好下场。
原因很简单:女人但凡还能有别的出路,就不会当才女。
按我国的基本国情,才女基本上出产在勾栏瓦肆、青楼酒巷——只有做妓女才有学习的机会,才能做知识女性,也才能抛头露面跟才子们互相诗酒唱和、进行文化交流。
这么看来,做才女首先就得把自己豁出去,先得为男人牺牲肉体才有可能在精神上与男人抗衡。
李清照、朱淑真属于不多的几个例外,一个是名门闺秀,一个是小家碧玉,在中国的才女史上算是比较能拿得出手的,可惜命运似乎反而更为凄惨。
朱淑真不仅生时命运悲苦以至郁郁而终,死后还要备受折磨。
在当时的父权社会里,她也是个失贞之妇了,所以史书里对她的生平大多隐而不发,把她的身世搞成了一个谜团。
操纵在男性手里的史笔把朱淑真的血肉轻轻抹掉了,只留下几行语焉不详的介绍和一个“断肠”之名。
正如朱淑真的家人,在她死后还要令她“不能葬骨于地下”——“独留青冢向黄昏”已经够惨的了,朱淑真连青冢都没有留下。
为了斩草绝根,家人还把她的诗稿全部焚毁。
像她这样整天多愁善感、自怜自伤的才女,写下的诗文肯定为数不少,而现在只剩下300来首诗和十几首词。
那些侥幸遗落人间的诗文仍脱不了苦难的命运:朱淑真的词是版权最混乱的,其中的一两首好词通常被人们划给了欧阳修(据说这样做是为她着想,为她维护贞节之名),有的则划给了李清照,还有的给了她的本家朱敦儒——想想,朱淑真一生唯一的慰藉就是这点成就,还被折腾来折腾去。
古诗词鉴赏朱淑真5篇著名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海宁(今属浙江)人,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朱淑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断肠迷·下楼来金钱卜落词牌名:断肠迷|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该诗自从南宋女词人朱淑贞创作之后流传至今,经过多年的流传,有部分人已把它作为元宵节的灯谜。
(猜灯谜同时听故事,也能增添气氛色彩吧。
)词人丈夫是个小官僚,经常吃喝嫖赌,权钱至上。
朱淑贞气不过,写下这首词,与丈夫分开了,不知所终,令人叹息。
清平乐·风光紧急词牌名:清平乐|朝代:宋朝|作者:朱淑真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唐贾岛《三月晦赠刘评事》诗云:“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命意新奇,女词人朱淑真因其意而用之于词,构思更奇。
词的起句便奇突。
风光通常只能用秀丽、迷人写来形容,与“紧急”搭配很是奇特。
留春之意已引而未发。
紧补一句“三月俄三十”,此意则跃然纸上。
这两句属于倒置,比贾诗从月日说起,尤觉用笔跳脱。
一般写春暮,止到三月,点出“三十(日)”,更见暮春之“暮”。
日子写得如此具体,读来却不板滞,盖一句之中,已具加倍之法。
而用一“俄”字渲染紧急气氛,比贾句用“正当”二字,更有生气。
在三月三十日这个临界的日子里,春天就要消逝了。
“拟欲留连计无及”,一方面把春天设想为远行者,另一方面又俨有送行者在焉,“拟欲留连”者究竟是谁?似是作者自谓,观下句则又似是“绿野”了。
暮春时节,红瘦绿肥,树木含烟,花草滴露,都似为无计留春而感伤呢。
朱淑真简介及诗词集朱淑真简介及诗词集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宋朝词⼈,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作家之⼀。
南宋初年时在世,其余⽣平不可考,素⽆定论。
相传为浙江⼈,⽣于仕宦之家。
夫为⽂法⼩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
⼜传淑真过世后,⽗母将其⽣前⽂稿付之⼀炬。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菩萨蛮·⼭亭⽔榭秋⽅半》作者为唐朝⽂学家朱淑真 ⼭亭⽔榭秋⽅半,凤帏寂寞⽆⼈伴。
愁闷⼀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相怜,今宵不忍圆。
【翻译】 远处⼭上的⼩亭依稀可见,近处⽔上的楼台尽⼊眼底。
⼀个⼈躺在帷帐之中,⽆⼈相伴。
双眉上还是旧愁,⼼中⼜添了新愁。
转⾝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
抬着望着天空⼀轮明⽉,想必是明⽉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宋代〕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川闻杜宇。
便做⽆情,莫也愁⼈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
落花 朱淑真〔宋代〕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眼⼉媚·迟迟春⽇弄轻柔 朱淑真〔宋代〕 迟迟春⽇弄轻柔,花径暗⾹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秋夜 朱淑真〔宋代〕 夜久⽆眠秋⽓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在梧桐缺处明。
减字⽊兰花·春怨 朱淑真〔宋代〕 独⾏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伤神,⽆奈轻寒著摸⼈。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初夏 朱淑真〔宋代〕 ⽵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天⽓⽇初长。
谒⾦门·春半 朱淑真〔宋代〕 春已半。
触⽬此情⽆限。
⼗⼆阑⼲闲倚遍。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暖。
输与莺莺燕燕。
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词人朱淑真在唐宋时期曾经非常的有名气,她也是当时作品非常多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在出嫁前,就才华横溢,是一位可以与李清照,欧阳修相比拟的诗人。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幽栖居士朱淑真的故事从小出生在仕宦家庭中的她,长大之后嫁给了一名文法方面的小官吏,但是两个人的性格却并不是很合拍,志趣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夫妻之间的感情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最终词人朱淑真也是因为抑郁而去世的。
关于词人朱淑真的生平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很明确,只知道她自称幽栖居士,至于其他的生平则始终没有办法考证和证实。
关于她的籍贯问题也是没有证实,主要有海宁和钱塘两种说法。
据说词人朱淑真的爸爸曾经做过官员,家庭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而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的非常聪明,不仅对于各种书籍都十分的了解,而且还擅长作词和画画,对于音律也比较精通,一直有着才女的赞誉。
据说在朱淑真去世之后她的父母将许多她的作品都焚烧了,后来流传下来的只有《断肠集》,但是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却演变出许多的版本。
词人朱淑真的许多诗词作品都是描写爱情生活的,早期的时候她的风格十分的明快,而且语言也都非常的缠绵,可是后期的时候却变得非常的烦闷和忧愁,风格也变得幽怨哀伤,可见许多时候都受到了她自己情感生活的影响。
朱淑真断肠谜的故事这首《断肠谜》是朱淑真在看清丈夫拈花惹草,钱权为先的真面目后所写的。
这是一首闺怨诗,并且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闺怨诗。
与众不同之处有二。
第一,这首词的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如下楼来,金钱卜落,下字去掉卜便是一。
这首词的十句话分别对应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字。
第二,这首词抒发的闺怨并不是忧伤缠绵,凄婉哀怨的闺怨,而是一个女人在被丈夫辜负抛弃后所抒发的悲痛果决,有种刀光剑影,咬牙切齿之感。
也有一种说法,朱淑真嫁与一个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轻离别,所以朱淑真婚后多有哀怨,所写多为闺怨诗词。
朱淑真是唐宋以来留下来作品最多的女诗人之一,浙中海宁人,她自幼聪明多才,博通古今,能写擅描,通晓音律,尤工诗词。
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朱淑真人物生平一、其生平,传世载籍多记载为“自号幽栖居士,祖籍浙江海宁路仲,世居桃村。
工诗,嫁为俗吏为妻,不得志殁”。
幽栖居士之说,最早见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朱淑真璇玑图记》,学术界已断为伪托;世居桃村,则不详其说从来。
此外各项均见宋魏仲恭《断肠集序》,而据集中《春日书怀》“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
因此除钱塘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诗人生平今已难详考。
二、有关朱淑真的籍贯身世历年来说法不一,祖籍歙州治身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江海宁人”,一说道“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年时在世。
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清贫。
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图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
被誉为才女之表示。
据说因父母纤妍,下嫁一文法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症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朱淑真作品特点据说朱淑真作品为其父母烧毁,后人将其流传出外的辑录《断肠集》诗2卷,《断肠词》1卷及《璇玑图记》,只身据说,存有多种版本。
其诗词多抒发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简练,文词人目,情致爱恋,后期则忧伤难过,颇多哀怨之音,流于伤感,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流传颇甚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低,尤善描写红梅翠竹。
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人目,……荣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
”明代小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图画竹》中说道:“绣阁崭新撰写断肠,更分孤墨写下潇湘。
”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奇怪深闺女子基数排序,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
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市民的称道,却在死后遭父母的烧毁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
她似乎就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她的别号就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合称,存有《断肠集》传世。
朱淑真诗词鉴赏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
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因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是劫后余篇。
碟恋花·送春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下列对作品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欲系青春”:“青春”,指春光。
B.“犹自风前飘柳絮”“犹自”,指作者自己。
C.“绿满山川闻杜宇”:“杜宇”,杜鹃,传说中哀鸣啼血之鸟。
D.“莫也愁人苦”:“莫”,莫非。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解答:1.B2.这首诗写了作者送春时的愁绪。
垂杨系春,柳絮看春归处;杜宇为春而哀啼;小雨为春天送行(或小雨表达留恋之意)作者以春景留春光,景中含情。
借万物留春而留不住的情形,表达自己对春光易逝的伤感之情,借景抒情。
清平乐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咐,来年早到梅梢。
1.“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中的“俄”字有何妙处?试简要分析。
2.清简析“来年早到梅梢”一句所蕴含的情感。
解答:1.“俄”是“顷刻”“片刻”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既照应前句的“风光紧急”,渲染了春光转瞬即逝的紧迫气氛;又引出下句“拟欲留连计无及”,表现了词人面对春天逝去的无奈,婉转表达惜春之情。
2.词人无法留住春天,只能请画鼓向春天传递信息,盼春来年早到梅梢,将抽象的春天人格化、具体化,形象表现了词人盼春早归的急切心情,进一步抒发了强烈的惜春之情和爱春之情。
性情才女朱淑真李卓鑫朱淑真(约1135~约1180),自号幽栖居士,南宋女诗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祖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朱淑真从小家境富裕,父亲在浙西做官。
幼时聪慧,任性不学女工,通经史,善绘画,精音律,尤工诗词,才貌双绝。
由于家境优厚,父兄都通诗文,她终日赏花弄月,抚琴作诗,过着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
《春景》诗:“斗草寻花正及时,不为容易见芳菲。
谁能更觑闲针线,且滞春光伴酒卮。
”大自然正青春,人生正青春,何苦在这时藏在深闺里闷声闷气地学针线呢?人生良辰难再,春光好景易逝,且陪我斗草寻花,留春天坐下来陪我喝一杯。
作为一个不按部就班的“问题少女”,朱淑真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自己心目中白马王子的渴望。
“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双鬟初合,标志着少女时代已经结束,“可我还不知道未来的夫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希望我的夫君是一位能诗会赋的知音,可以和我一起吟赏烟霞。
”。
清平乐·夏日游湖:“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手挽手一起游赏西湖,黄梅作衬荷花开。
不料此时一阵细雨梭梭让人恼,不得不停下找避雨处。
无处赏花,又难得与男友单独亲近,场所幽静,遂伏枕于其肩上,娇痴躲入怀。
休说外人,即使自己的男友也不免一时失措或诧异,但女人主公不管许多,“不怕人猜”。
回家在梳妆台前,还念念想着当时情态。
这首词颇相似于李清照的“怎度怎度,惊起一滩鸥鹭”,有一种纯真自然的少女情怀。
黄梅细雨倒睡入怀,何等意乱神迷!然而造化弄人,朱淑真最终并未和意中萧郎共度一生,而是被父母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小吏。
朱淑真并不在乎财势,但才学不称,志趣不同,心灵难以相通,与她童年的无忧无虑形成强烈反差,使她陷入无尽的孤独寂寞。
她因失望而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
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窦建德(573年—621年8月2日),汉族,贝州漳南(今山东德州武城)人。
世代务农,曾任里长,尚豪侠,为乡里敬重。
大业七年,隋炀帝募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
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
及后窦建德家人被隋军杀害,窦建德乃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事军队。
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称雄河北。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为救王世充,在虎牢关一役被李世民击败并被俘,同年七月十一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被唐高祖处死于长安。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
寄居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中国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
王世充自小喜好经史和兵法,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至江都宫监,为隋炀帝信任,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声望更高,并奠定其在河南地区的势力。
他曾带军到雁门勤王。
公元617年,被李密战败,入据洛阳。
炀帝被杀后,他与元文都、卢楚等拥越王杨侗为帝。
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
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
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
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云中(今山西大同)人,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
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
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的《不打》、《断肠集》《不打》·宋.朱淑真月移西楼更鼓罢,夫收渔网转回家。
卖艺之人去投宿,铁匠熄炉正喝茶。
樵夫担柴早下山,飞蛾团团绕灯花。
院中秋千已停歇,油郎改行谋生涯。
毛驴受惊碰尊驾,乞望老爷饶恕它。
诗中写了太多似乎不相干的人和事,细读才发现才女的小心机。
首句“月移西楼更鼓罢”是指入夜了,月亮也西移,更鼓声也渐停,这是打更人不打更。
第二句“夫收渔网转回家”是指忙碌了一天的渔夫也收起了网,准备回家了,这是渔夫不打渔。
第三句“卖艺之人去投宿”是辛苦了一天的卖艺人去投宿休息了,这是艺人不打锣。
第四句“铁匠熄炉正喝茶”是打了一天铁的铁匠喝茶休息,这是铁匠不打铁。
第五句“樵夫担柴早下山”樵夫收获满满下了山,这是他不打柴。
第六句“飞蛾团团绕灯花”是蛾碟围着油灯飞舞,这是不打茧。
第七句“院中秋千已停歇”是庭院中的秋千已无人摇荡,这是不打秋千,此为。
第八句“油郎改行谋生涯”是卖油郎换了行,不再以卖油为生,这是不打油。
前八句已经有8个不打,最后两句才提到父亲,毛驴冲撞了老爷尊驾,希望老爷也不打。
全诗无一字提到“不打”,却句句都是“不打”,令人赞叹不已,更妙的是前8句并非生硬地平铺,一切都是入夜后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诗人巧妙地将它们串联起来,画成了一幅十分接地气的生活画卷,更炼成了一首好诗。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
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是宋代唯一能与“李清照”齐名的才女,精通绘画、通音律,平生所作一本《断肠集》,现存词仅32首。
这是一位倔强的才女,面对不幸的婚姻,她发出了“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的疑问;面对各种世俗成见,她吟出了“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豪言,让我们领略了古时女子少有的个性。
当年朱父骑驴外出,不小心冲撞了时任州官,州官大怒将他绑了去,朱淑真赶忙去救父亲。
那州官早就听闻朱淑真的才气,于是故意为难她,让她以“不打”为题当场作一首诗,如果写得好就放了她父亲。
宋朝女詩人朱淑真傳朱淑真,自號幽棲居士,相傳她祖籍與朱熹祖籍徽州婺源同屬一地,故有人稱她乃朱熹侄女。
因世居杭州錢塘,故又稱錢塘人。
出生於仕宦世家,家境頗富。
據她寫的詩句,稱家裏不僅有東園(見《晚春會東園》),又有西園(見《春遊西園》),①還有樓閣。
她即住在西樓之上。
而且家庭中有較濃郁的文化氣氛。
她常與父親把酒論文,吟詩作對。
她在《寄大人二首》中感歎:“詩禮聞相遠,琴樽誰是親?”並期盼“把酒何時共,論文幾日親。
”②她曾在出嫁後,得到家嫂的一封信,她即興作詩,寫道:“聲聲喜報鵲溫柔,忽接芳緘自便郵。
一尺溪藤摛錦帶,數行香墨健銀鉤。
傾心吐盡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
添得情懷無是處,非幹病酒與悲秋”。
③反映她在未出閣前,過著溫馨的家庭生活。
朱淑真雖是大家閨秀,但卻時時關心百姓的疾苦。
如《苦熱聞田夫語有感》一詩,她寫道:“日輪推火燒長空,正是六月三伏中。
旱雲萬疊赤不雨,地裂河枯塵起風。
農憂田畝死禾黍,車水救田無暫處。
日長饑渴喉嚨焦,汗血勤勞誰與語?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無成熟。
雲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頭向天哭。
寄語豪家輕薄兒,給巾羽扇將何為!田中青稻半黃槁,安坐高堂知不知?”④另一首《喜雨》,亦寫道:“高田低田盡沾澤,農喜禾無枯槁傷。
我皇聖德布寰宇,六月青天降甘雨。
四海鹹蒙滂沛恩,九州盡解焦熬苦。
”①《朱淑真詩集》前集卷2《晚春會東園》,後集卷1《春遊西園》。
②《朱淑真詩集》前集卷7。
③《朱淑真詩集》前集卷10。
④《朱淑真詩集》前集卷4。
⑤這些詩,都可表明她是個頗富正義感的不凡女性。
可惜的是,朱淑真的婚姻極不如意,以致抑鬱以終,鑄成了她的悲劇。
如在《愁懷》二首之一中寫道:“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
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①她非常明確地提到了對自己婚姻的不滿意。
她的丈夫既非“市井民家”,亦非“村惡”,②而是個官員。
朱淑真在《春日書懷》中寫道:“從宦東西不自由,親幃千裏淚長流。
已無鴻雁傳家信,更被杜鵑追客愁。
朱淑真最著名的20首诗
摘要:
1.朱淑真的简介
2.朱淑真的诗歌创作特点
3.朱淑真最著名的20 首诗概述
4.朱淑真最著名的20 首诗的具体内容和赏析
正文:
朱淑真,是我国宋代的一位著名女诗人,她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富有感情和思想深度著称。
她的诗歌创作,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社会的批判,更有对自我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女性独特的审美和思考。
朱淑真的诗歌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感真挚,她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二是形式多样,她的诗歌既有豪放的长篇叙事诗,也有婉约的短篇抒情诗;三是语言优美,她的诗歌语言既富有音乐性,又具有绘画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朱淑真最著名的20 首诗,涵盖了她的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风格。
这20 首诗,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夜泊牛渚怀古》、《春日杂诗》等;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如《卜算子·咏梅》、《乌夜啼》等;还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浣溪沙·寒食南轩阳气融》等。
例如,《夜泊牛渚怀古》一首,描绘了夜晚牛渚的美丽景色,同时又表达了对古人的怀念之情,诗歌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朱淑真的代表作之一。
再如,《卜算子·咏梅》一首,通过咏梅,展现了梅花的坚韧和美丽,同时
又借梅喻人,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朱淑真的另一首代表作。
宋朝女诗人朱淑真传
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相传她祖籍与朱熹祖籍徽州婺源同属一地,故有人称她乃朱熹侄女。
因世居杭州钱塘,故又称钱塘人。
出生于仕宦世家,家境颇富。
据她写的诗句,称家里不仅有东园(见《晚春会东园》),又有西园(见《春游西园》),①还有楼阁。
她即住在西楼之上。
而且家庭中有较浓郁的文化气氛。
她常与父亲把酒论文,吟诗作对。
她在《寄大人二首》中感叹:“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并期盼“把酒何时共,论文几日亲。
”②她曾在出嫁后,得到家嫂的一封信,她即兴作诗,写道:“声声喜报鹊温柔,忽接芳缄自便邮。
一尺溪藤摛锦带,数行香墨健银钩。
倾心吐尽重重恨,入眼翻成字字愁。
添得情怀无是处,非干病酒与悲秋”。
③反映她在未出阁前,过着温馨的家庭生活。
朱淑真虽是大家闺秀,但却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
如《苦热闻田夫语有感》一诗,她写道:“日轮推火烧长空,正是六月三伏中。
旱云万叠赤不雨,地裂河枯尘起风。
农忧田亩死禾黍,车水救田无暂处。
日长饥渴喉咙焦,汗血勤劳谁与语?播插耕耘功已足,尚愁秋晚无成熟。
云霓不至空自忙,恨不抬头向天哭。
寄语豪家轻薄儿,给巾羽扇将何为!田中青稻半黄槁,安坐高堂知不知?”④另一首《喜雨》,亦写道:“高田低田尽沾泽,农喜禾无枯槁伤。
我皇圣德布寰宇,六月青天降甘雨。
四海咸蒙滂沛恩,九州尽解焦熬苦。
”
①《朱淑真诗集》前集卷2《晚春会东园》,后集卷1《春游西园》。
②《朱淑真诗集》前集卷7。
③《朱淑真诗集》前集卷10。
④《朱淑真诗集》前集卷4。
⑤这些诗,都可表明她是个颇富正义感的不凡女性。
可惜的是,朱淑真的婚姻极不如意,以致抑郁以终,铸成了她的悲剧。
如在《愁怀》二首之一中写道:“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①她非常明确地提到了对自己婚姻的不满意。
她的丈夫既非“市井民家”,亦非“村恶”,②而是个官员。
朱淑真在《春日书怀》中写道:“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
已无鸿雁传家信,更被杜鹃追客愁。
日暖鸟歌空美景,花光柳影谩盈眸。
高楼惆怅凭阑久,心逐白云南向浮。
”③这里显然指跟着丈夫宦游,而远离父母千里,极不自由。
另一首《寒食咏怀》,记述丈夫的为宦地是在淮南:“淮南寒食更风流,丝管纷纷逐胜游。
春向眼前无限好,思亲怀土自多愁。
”④当时,宋金长期划淮为界,淮河一线,是双方重点设防的地方。
因此可以推断,她的丈夫大概是不通文墨的一介武夫。
她在《秋日偶成》中透露过自己的心事:“初合双鬟学画眉,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中秋月,分付萧郎万首诗。
”⑤最后一句值得注意,她希望自己能嫁个写得万首诗的丈夫,而事实上却嫁了个武夫,这就不能不是“鸥鹭鸳鸯作一池”了。
后来,她乘归宁省亲之机,回到了父母身边,从此便永远离开了这个丈夫。
由于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如意,她写了许多抒发自己情感的诗篇。
如《冬夜不寐》:“推枕鸳帏不奈寒,起来霜月转阑干。
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
”⑥正由于这种境遇,朱淑真终于抑郁以终。
据说她去世时,父母尚健在。
朱淑真在生前并没有太大的诗名,朱熹说过:“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
”
①朱淑真也与魏夫人有交往。
她写有《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
②据说,这位魏夫人就是曾布(1036—1107)之妻,魏泰之妹,主要活动在北宋哲宗徽宗时。
而朱淑真当是北宋末南宋初年人,与李清照(易安居士)同时或稍后。
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魏仲恭编定朱淑真的作品,名《断肠诗集》,在此书的序中说:“比往武陵,见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每窃听之,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未尝不一唱而三叹也。
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及嫁为市井民家妻。
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观其诗,想其人,风韵如此,乃下配一庸夫,固负此生矣。
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
一火焚之。
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
呜呼冤哉!予是以叹息之不足,援笔而书之..乃名其诗为《断肠集》。
后有好事君子,当知予言之不妄也。
”末署“淳熙壬寅二月望日,醉□居士宛陵魏仲恭端礼书”。
⑤《朱淑真诗集》前集卷4。
①《朱淑真诗集》前集卷9。
②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称朱淑真“父母无识,嫁市井民家”。
其《西湖游览志余》又称“朱淑真其夫村恶..种种可厌”。
③《朱淑真诗集》后集卷1。
④《朱淑真诗集》后集卷1。
⑤《朱淑真诗集》前集卷6。
⑥《朱淑真诗集》后集卷4。
①《朱子语类》卷140。
②诗见《朱淑真诗集》前集卷10。
诗存330 余首,即《断肠诗集》,亦称《断肠集》;词存30 余阕,称《断肠词》。
朱淑真诗词的成就可与李清照齐名。
遗憾的是,李清照《宋史》中留有记载,而朱淑真却没有。
据说当时有临安人王唐佐为朱淑真写过一小传,但也没有流传下来,对其生平概略大多是根据她的诗作推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