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代表作《空间(Dimension)》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9
外 语 教 育 研 究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ResearchVol. 4 No.1Jan. 2016第4卷第1期2016年1月爱丽丝·门罗《空间》中女性的自我发觉傅 利1,郝晓威2(1.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00; 2.哈尔滨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00)摘要: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爱丽丝·门罗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创作了许多女性,并探索着父系社会中被压抑的女性逐渐发觉自我的过程。
《空间》中的多丽,在一段不幸的婚姻中,经历了从没有自我到发觉自我的蜕变,而这一蜕变,可以很清晰地从多丽使用的语言中得到印证。
多丽语言的由简单到复杂,被动到主动以及否定到肯定,正是她在不同阶段对自己的审视和挖掘。
本文通过分析小说语言分析门罗在人物塑造过程中对细微处的匠心独运。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空间》;女性;语言;自我发觉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爱丽丝·门罗研究”(11BWW0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傅利,女,教授,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职)。
研究方向:英语文学、语用学。
郝晓威,男,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英语文学。
0. 引言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 门罗(Alice Munro, 1931-)一生专注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其作品多描绘并讲述镇上的普通人,尤其注重刻画女性悲惨命运的日常生活。
门罗在细腻优雅而透彻的语言中塑造了不同的女性角色,也揭示了普遍存在的女性身份和自我认知的困惑和出路。
近年来国内对门罗的研究有了巨大的进展,从女性人物性格、女性成长、婚姻关系以及迥异叙事手法等角度进行作品分析。
例如,沐永华在《逃离,女性自我空间的探寻》中阐释了“女性不应该盲目逃离,而要坚韧地生存,真实地生活”(沐永华,2015:78)。
林玉珍分析了《亲爱的生活》中男性人物的叙事特征,提出门罗的叙事“颠覆了男性的主体化功能,令他们成了纯粹的故事背景或装饰”(林玉珍,2015:71)。
创伤理论视角下解析艾丽丝门罗的《多维的空间》
王璐[1]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5(000)021
【摘要】《多维的空间》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小说集《幸福过了头》里的开篇故事。
塑造了深受家庭暴力和丧子之痛之后自我强大起来的女主人公多丽。
该文将运用创伤理论来解析《多维的空间》,探讨女主人公多丽在经历畸形婚姻和丧子之痛之后如何面对创伤,重建自我。
【总页数】2页(P184-185)
【作者】王璐[1]
【作者单位】[1]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1.074
【相关文献】
1.艾丽丝·门罗《空间》中的空间表现形式与主题构建 [J], 李莉莉
2.精彩纷呈的门罗体下的顿悟——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叙事策略的多维解析 [J], 李雪
3.创伤理论视角下解析艾丽丝·门罗的《多维的空间》 [J], 王璐
4.论艾丽丝·门罗《忘情》中的创伤 [J], 吕延治
5.空间视域下艾丽丝·门罗作品的悲剧主题 [J], 王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丽丝门罗《空间》中的空间表现形式与主题构建李莉莉【摘要】在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空间》的主题构建中,空间表现形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空间中,男权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女主人公多丽遭受压抑和制约;精神空间中,多丽得到帮助和支持,女性独立意识逐步觉醒;第三空间中,多丽彻底摆脱对过去的依附,最终创建独立自由的人格尊严.多丽在这三种空间表现形式中的艰难历程,是其寻求女性独立意识的成长过程,也由此展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期刊名称】《北方论丛》【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5页(P38-42)【关键词】艾丽丝·门罗;《空间》;空间表现形式;主题构建【作者】李莉莉【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其“精美的讲故事方式”,“清晰”和“心理现实主义”等写作特点荣获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门罗的作品通常描述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平易感人的故事情节,探寻女性成长等复杂主题,文风质朴细腻、情感厚重真挚。
她用最普通的语句,精心地构建出“契诃夫”式的文本世界,成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国外文学评论界主要从女性主义、心理批评、创作技巧等角度探讨门罗作品的意义,例如芭芭拉·戈达尔德论述门罗作品中的女性特征、女性主体性,以及女性意识与作家身份和文学成规之间的关联[1](p.43),贝弗利·拉斯波瑞奇则详细探讨门罗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指出小说的技巧、形式和主题都受到女性意识的影响[2](p.122)。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门罗的研究开始呈现增长趋势,他们主要从作品主题、女性意识、叙事策略等方面对其进行探究,例如黄芙蓉以包括《空间》在内的门罗的多篇短篇小说为例,分析其中呈现的婚姻暴力主题,指出在暴力婚姻的表象下,人性因素在女性意识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p.99)。
艾丽丝•门罗《多重空间》女性的觉醒李倩倩郑州大学摘要:艾丽丝•门罗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以精彩绝伦的短篇小说书写见长。
《多重空间》是她许多知名作品中一篇,小说中的多琳是女性的真实写照。
本文通过细读文本,梳理小说中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
关键词:艾丽丝•门罗;女性;女性意识《多重空间》通过对多琳人生中的一段婚姻进行描写,展示出她戏剧的婚姻生活以及遭受重创后的挣扎,最终得以逃脱。
多琳的女性形象是普罗大众的女性形象,而她女性意识的觉醒也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女性意识的挣扎和觉醒的困境。
但是值得强调的是,综合门罗所有的短篇小说写作,读者和评论家们并不能单纯的用女性主义来评价门罗的作品。
因此这篇小说作为具有明显的反映女性生存困境的存在,其中的文字就更加值得读者用心思考和品位,引发读者对小说的深入思考。
一、初陷泥沼多琳由于母亲生病住院而结识了劳埃德,并对这个幽默的小伙儿产生了爱意,母亲去世后多琳就嫁给了劳埃德。
劳埃德在此之前有过两个孩子却从未结过婚。
在与艾琳结婚时,他的人生哲学以及变成了笃信婚姻、坚贞和反对节育,从这个观点看,劳埃德是个男权主义者。
婚后的多琳生了三个孩子,其中迪米特里患上了腹绞痛,而原因是多琳采用奶瓶喂养孩子。
劳埃德知道后带着恨意挤压她的乳房。
“这边换到那边,发了狂似的坚决,最后终于挤出了几滴可怜的乳汁。
他说她骗了他。
他们动了手。
他骂她跟她妈一样都是婊子。
”[1]多琳是迫于无奈才用了奶瓶喂养孩子,而劳埃德对多琳的这种举动恰恰体现出了他对女性的不尊重,仅仅是把多琳当做生育机器、带孩子的保姆以及免费的性伴侣。
多琳可以在此时就选择离开劳埃德,但他们很快又和好了,在其后的生活中这件事却总被劳埃德旧事重提。
多琳结识了另一位母亲玛吉。
玛吉的大儿子有过敏症,劳埃德嘲笑说因为她生孩子都更年期了。
多琳内心认为劳埃德对玛吉的年龄过于夸张,从这里看出多琳其实不太赞成劳埃德对女性生育和年龄的看法,但是又毫无缘由的妥协。
论门罗小说《多维的世界》女性空间书写
陈金云;廖述娟;罗楚云
【期刊名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26)006
【摘要】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丽丝· 门罗的短篇小说《多维的世界》通过讲述一位平凡的年轻女性在经历了悲剧性婚姻生活后的成长故事,在其惨烈人生中审视菲勒斯中心主义笼罩下的女性个体生存困境.本文拟运用空间批评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该小说进行研究,沿着女主角人生轨迹剖析其背后的女性空间,揭示门罗为女性探寻的构建新型两性关系模式的可行之路,即女性最终只有在回归现实世界以己之力获得觉醒和独立,才能找到自我空间.
【总页数】6页(P69-74)
【作者】陈金云;廖述娟;罗楚云
【作者单位】宜春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江西高安,330800;宜春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江西高安,330800;宜春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江西高安,330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精彩纷呈的门罗体下的顿悟——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叙事策略的多维解析 [J], 李雪
2.仪式书写与旅行书写--评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 [J], 赵文薇
3.多丽丝·莱辛中后期小说的女性空间越界书写 [J], 李婷婷; 夏蓓洁
4.中国古典小说的园林书写与女性空间 [J], 沈鸣鸣
5.婚姻伦理观照下的女性书写
——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的婚姻伦理观 [J], 毛春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3下半月\·欧美文学·作品评析及其它·李芳李小莉等自我救赎的漫漫长路———读爱丽丝·蒙罗的短篇小说《空间》李小莉摘要:《空间》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爱丽丝·蒙罗的短篇小说,讲述了生活在丈夫阴影下的普通小镇女性多丽的故事。
极端男权意识支配下的丈夫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给多丽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
在去探视丈夫的路上,多丽帮助挽救了一名在车祸中受伤的尚未成年的司机的生命,在救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异度空间和活着的理由,摆脱了对丈夫的依附,实现了真正的自我救赎。
分析回顾多丽的婚姻之路、友谊之路和自我救赎之路,可以看出女性追求新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爱丽丝·蒙罗;《空间》;自我救赎爱丽丝·蒙罗是二十世纪加拿大文坛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她以短篇小说著称,享誉国内外。
蒙罗生于1931年,驰骋文坛数十年,发表小说百余篇,曾三次获得加拿大文学总督奖及加拿大图书奖、文学新秀奖和加澳文学奖,并于2009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
已经80高龄的蒙罗笔耕不辍,至今仍活跃于文坛,常有新作见诸于《纽约客》等知名杂志,并计划于2012年秋天出版其第十三部短篇小说集。
爱丽丝·蒙罗于2009年发表最新力作《太多幸福》,这部小说集堪称蒙罗近年来作品的精华版,几乎每篇小说都能让读者领略到作者的创作才华及其精湛的契可夫式的艺术风格。
《空间》(Dimensions)是《太多幸福》的开篇之作,在这个一万字出头的小短篇当中,讲述了生活在丈夫阴影下的普通小镇妇女多丽的故事,多丽因为一段平常的同性交往,引来丈夫的无端猜疑和残忍报复。
巨大刺激和痛苦使多丽过着行尸走肉的生活,丈夫在收容所里,在有关异度空间的冥想中获得解脱。
在去探视丈夫的路上,帮助挽救了一名在车祸中受伤的尚未成年的司机的生命,在救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异度空间和活着的理由,摆脱了对丈夫的依附,实现了真正的自我救赎。
艾丽丝门罗《空间》中的空间表现形式与主题构建
李莉莉
【期刊名称】《北方论丛》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在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空间》的主题构建中,空间表现形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空间中,男权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女主人公多丽遭受压抑和制约;精神空间中,多丽得到帮助和支持,女性独立意识逐步觉醒;第三空间中,多丽彻底摆脱对过去的依附,最终创建独立自由的人格尊严.多丽在这三种空间表现形式中的艰难历程,是其寻求女性独立意识的成长过程,也由此展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李莉莉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艾丽丝·门罗《空间》中家庭暴力与女性意识构建 [J], 周智勤;马骉
2.艾丽丝·门罗小说《男孩和女孩》的性别空间解读 [J], 陈瑶琼
3.失去·成长·孤独
——艾丽丝·门罗作品《亲爱的生活》中的空间叙事 [J], 刘家妠
4.艾丽丝·门罗小说《男孩和女孩》的性别空间解读 [J], 陈瑶琼
5.空间视域下艾丽丝·门罗作品的悲剧主题 [J], 王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英语教材爱丽丝门罗在大学生英语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文章和故事,其中一篇深入人心的作品是爱丽丝·门罗的作品。
爱丽丝·门罗是著名的美国短篇小说家,她的作品以真实、纯粹的写作风格著称,深受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爱丽丝·门罗以及她的代表作品。
爱丽丝·门罗是1927年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个小镇上。
她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从小酷爱阅读,并表现出写作的天赋。
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想象力。
门罗的作品以描绘普通人的生活为主题,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人物的刻画,展现出生活中的琐碎和细腻之处。
她的作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从中汲取到智慧和勇气。
爱丽丝·门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沉默的女人》。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性角色沉默不语的经历,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思考。
这篇作品于1974年出版,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
除了《沉默的女人》,爱丽丝·门罗还有许多其他备受推崇的短篇小说。
她的作品以剖析人类情感和揭示社会问题为目标,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复杂的情节,展现了她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力。
在大学生英语教材中,将爱丽丝·门罗的作品引入,是为了让学生们接触到更为广阔和多样的文学世界。
通过欣赏和分析门罗的作品,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一起阅读门罗的作品,通过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其中的深意和思想,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更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此外,大学生们在阅读门罗的作品时,也可以借机思考和反思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门罗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细腻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于自己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使人们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明白人生的意义。
总之,爱丽丝·门罗作为一位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她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大学生英语教材中被广泛使用。
艾丽斯门罗小说的故事空间与情节的隐喻性研究--以《我妈的梦》和《雅加达》为例周学文【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4【摘要】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丽斯·门罗擅长使用空间隐喻的手法创作小说。
笔者通过对其两篇小说《我妈的梦》和《雅加达》中故事空间的分析,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发现这两篇小说中的故事空间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存在着隐喻的关系,这种隐喻表现为故事情节是对故事空间的解释。
在阅读中剖析门罗小说的故事空间的描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Alice Munro is good at using the technique of spatial metaphor to create novels.On the basic analysis of the story spa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s in My Mother’s Dream and J akarta,it 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a metapho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novels.That is,the plots a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tory space.Reading and analyzing the description of story space of Moron’s novels will enable readers to appreciate the plots better.【总页数】4页(P79-82)【作者】周学文【作者单位】喀什大学人文学院,新疆喀什 8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相关文献】1.论小说语篇中的语法衔接与词汇衔接--以艾丽斯·门罗的《公开的秘密》中译本为例 [J], 邹清妹2.艾丽斯·门罗女性主义写作的“互文性”研究——艾丽斯·门罗《办公室》与弗吉尼亚·伍尔夫《一个人的房间》的主题比较 [J], 宋颖3.爱丽丝·门罗,艾丽丝·门罗,还是艾丽斯·芒罗?--Alice Munro译名之惑 [J], 邵敏4.艾丽斯·门罗短篇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研究 [J], 周雪5.爱丽丝·门罗,艾丽丝·门罗,还是艾丽斯·芒罗?——Alice Munro译名之惑 [J], 邵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逃离是为了什么作者:紫含来源:《福建文学》2013年第12期2013年10月10日下午17点45分,我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空间》,并写下“我希望获诺奖的是她”这样的话。
一个多小时后,门罗获奖。
意外的惊喜冲击过后,涌上来的是长长的欣慰。
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件与我无关的事,即便我许下的愿望奇迹般地得以实现,我仍然无法抹去写下这个愿望时不报希望的真实心态。
然而门罗获奖了。
然后一切突然有了变化。
我望所归,小W说,彼时我们正一起吃晚饭。
三年前,他向我推荐爱丽丝·门罗。
三年后,我们聚在一起,为门罗获奖干掉了杯中的酒。
仅仅用“笔触简单朴素,但却细腻地刻画出生活平淡真实的面貌,给人带来真挚深沉的情感”描述爱丽丝·门罗的小说是有些随意的,这样的标签可以贴在任何一个成熟作家的身上,而抹去门罗作品的真正价值——真正回归传统的英文小说。
如果说小说创作最能代表文学的意义,那么所谓的文学的意义,或者说本质到底是什么?时隔三年,我依然可以清晰地记起门罗小说里的主人公,几个小镇的女性,有姑娘、已婚的妇人、单身的大学女老师、安静的小镇护士,她们出现在一本叫做《逃离》的中短篇小说集里,这也是获诺奖之前门罗在国内翻译出版的唯一一本小说集,全部写于2004年门罗七十多岁时。
她们总处在逃离的渴望中——已经谈婚论嫁的姑娘突然和一个陌生的男人出走了一个下午;单身的大学女老师仅仅因为一封信,一个火车上遇到的男子,便去了他的小镇;一个从母亲身边逃离到丈夫身边的女人,有一天突然坐上车子,想再一次逃离;去城镇观看了歌剧回来的小镇护士,每天都要熨烫一次那天她穿过的绿色连衣裙,她答应那个歌剧院边上一家小店里的男主人,要再穿着这件衣服一起再去看歌剧,她去了,回来了,没有再离开过小镇,可也没有停止熨烫她的衣服……可是逃离是为了什么呢?现实生活不仅是平淡的,还夹杂着不宜察觉的扭曲,或者说,处于平淡中的人们不愿意正视扭曲。
门罗短篇小说中女性自我空间的探寻
沐永华
【期刊名称】《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有着一贯的主题:逃离。
通过逃离束缚自我的空间,女性探寻着真实的自我。
空间批评视角观照下的女性生存空间与女性自我身份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女性在现实生存空间里自我的缺失导致其逃离,而逃离过程中内心空间的挣扎和觉醒又促使其回归,同时,创造性地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真实空间:在现实空间与理想空间之间双重栖居,发现了真实的自我。
门罗通过女主人公们逃离、复归中自我空间的探寻,阐明了对“逃离”全新的看法:女性不应盲目逃离,而要坚忍地生存,要真实地生活。
【总页数】6页(P66-71)
【作者】沐永华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0241;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 2260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1.074
【相关文献】
1.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沉寂》的空间叙事解读 [J], 代莲
2.空间批评视角下门罗小说《浮桥》中的女性自我发觉 [J], 田蜜
3.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论波特\"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成长[J], 李韶丽
4.女性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论波特“米兰达系列”短篇小说中的女性自我成长[J], 李韶丽[1]
5.空间批评视角下门罗小说《浮桥》中的女性自我发觉 [J], 田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间视域下艾丽丝门罗作品的悲剧主题
王丽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2016(0)6Z
【摘要】艾丽丝·门罗的文学作品大多描写女性人物的悲欢离合与自我成长,带着无可奈何的迷茫与惆怅的悲剧主题。
她们要逃脱的是束缚,来自于家庭、婚姻,更是逃离自我。
从宏观角度通过对作家小说的梳理发现其展现出多重主题,本文挑选门罗不同时期的多部作品归纳概括,针对悲剧主题进行探讨。
从而研究并透视作家在作品中展现的各种问题以及所要揭示的内涵。
【总页数】1页(P97-97)
【关键词】悲剧主题;女性主义;叙事技巧
【作者】王丽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1.074
【相关文献】
1.艾丽丝·门罗《空间》中的空间表现形式与主题构建 [J], 李莉莉
2.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女性生存主题分析 [J], 朱翠云;屈彩娥
3.经典叙事学视域下艾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对话性 [J], 高玉珠;顾梅珑
4.失去·成长·孤独
——艾丽丝·门罗作品《亲爱的生活》中的空间叙事 [J], 刘家妠
5.经典叙事学视域下艾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对话性 [J], 高玉珠[1];顾梅珑[1]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代表作《空间(Dimension)》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选自《外国文艺》本篇《空间》于2006年6月5日发表在《纽约客》杂志上,以女性的爱情、婚姻、日常生活为视角,反映女性自我成长的主题。
本篇的主人公是一个生活在丈夫阴影下的小镇妇女,因为一段平常的同性交往,引来丈夫的无端猜疑和残忍报复。
巨大刺激和痛苦使她行尸走肉似地活着。
同样饱受煎熬的丈夫在有关异度空间的冥想之中获得了解脱。
女主人公受到启发,个体意识有所觉醒。
后来在一场车祸中,她帮助挽救了一名还未成年的年轻司机的生命,在将一己之爱投射于外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异度空间,摆脱了依附,实现了真正的自我救赎。
-译者多丽要乘三趟车才能到达所里:先坐到金卡丁,倒车去伦敦(译注:这里提到的金卡丁市、伦敦市为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两座城市。
),再在伦敦换乘市郊车。
她周日早晨9点出发,中间倒车等车,直到下午两点才走完100余英里的路。
上车坐,下车还坐,她倒也不在意。
平常工作,坐着的机会不多。
她是凯富宾馆的一名客房服务员,职责就是打扫卫生间、铺床、吸尘、擦镜子。
她喜欢这工作,忙起来让她没工夫胡思乱想,晚上累得倒头便睡。
有些和她一起干活的人喜欢添油加醋,把工作说得又脏又累,让你听得头皮发麻。
多丽自己倒很少碰上乱得跟猪窝似的房间。
这些比她年长的女人都怂恿她往上爬,劝她趁着年轻漂亮学点技能,找个坐办公室的事。
但她对现状心满意足。
她不想跟人打交道。
和她一起干活的人都不知道她的经历。
也可能知道而不提。
报纸上登过她的照片,用的是他给她和三个孩子一起拍的那张。
照片上,她怀里抱着新生儿迪米特里,两边分别是望着镜头的芭芭拉·安和萨沙。
那时她有一头波浪式的褐色长发,自来卷,颜色也是天生的,很讨他喜欢。
她脸上是温婉、娇羞的神情,却不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多半是因为她这模样让他高兴。
那件事之后,她把头发剪了,做了漂染,又用发胶把头发直竖起来。
她身材瘦了许多,名字也改用了中名“弗勒”。
他们给她找的这个差事,工作地点在一个小镇上,离她原来的住处相去甚远。
这是她第三次去所里了。
前两次,他拒不见面。
如果这次他还不肯见她,她就打算放弃了。
即便见了,一段时间内她也可能不再来了。
她不想把事情做过头了。
她心里也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在第一趟车上,她的心情还算平静,车走一路,她看了一路风景。
她在海边长大,那里春天总是如期而至,但在这儿,冬夏之间几乎没有过渡。
一个月前才下过雪,可现在已经热得可以打赤膊。
田里的片片水洼明晃晃得刺眼,阳光从枯枝之间直泻而下。
换到第二趟车上后,她开始变得神经质,心里不住打鼓,生怕哪个女人和自己目的地一致。
车上清一色的女人,大都穿戴整齐,或许是希望被当成去教堂做礼拜的吧。
从打扮上看,上岁数的人去的教堂比较老派、正统,裙装、长统袜、帽子是必须的装束;年轻点的可能属于相对开放的教派,裤装、花头巾、耳环、莲蓬头,全都随意。
细眼看去,某些着裤装的女人其实年纪也不轻了。
多丽的打扮自成一派。
工作这一年半载,她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
上班穿工服,下班就是一身牛仔服。
她早就舍去化妆的麻烦了,那时不化,因为他不许,现在没他管了,她也不化。
她一头直立的金发和瘦削的素面不太协调,可她全不以为意。
到第三趟车上,她找了个靠窗的座位。
为了使自己平静下来,她开始辨认各种标牌——广告牌、路标。
她不想让脑子闲着,便玩起组词游戏:把随便看见的某个词拆开,然后尽可能多地组成新词。
比如,“咖啡”,可以拼成“咖啡因”,“吗啡”,还有“咖喱”等新词;“馆”能组成“宾馆”、“理发馆”、“博物馆”,对了,“下馆子”。
出城的沿路到处是广告牌、大型商场、停车场,甚至连房顶上都系着推销商品的气球,找几个词并不难。
多丽上两次去见他,都没有告诉桑兹太太,这次也不想说。
她每周一下午与桑兹太太见面,桑兹太太鼓励她要好好生活下去,但也总是说,慢慢来,有些事急不得。
她夸赞多丽做得很好,正一点点找回自我。
“我知道这些车轱辘话让人腻味得要死,”她说。
“但理儿不差。
”听到自己嘴里冒出“死”这个字,她感到尴尬,好在没有为它道歉,那样反而越抹越黑。
7年前,多丽16岁,每天下学后都到医院探望母亲。
她母亲刚做了个脊柱手术,正在恢复。
医生说病情严重,但不至于危及生命。
劳埃德是名护理员。
他虽比多丽的母亲年轻几岁,却和她一样,是个老嬉皮。
一有空,他就过来和她闲扯,聊起陈年旧事,他们去过的音乐会、游行示威,他们认识的那些愤怒青年,还有阖药后神志恍惚的臭事。
劳埃德喜欢开玩笑,做事沉稳,在病人中颇有人缘。
他长得肩宽体壮,言谈举止透着坚定、果断,有时会被误认为医生。
(他倒不是乐于被人误会,相反,他觉得好多药都是骗人的,不少医生都是混蛋。
)他皮肤红润敏感,头发金黄,双目炯炯有神。
他在电梯里吻了多丽,说她是沙漠里的玫瑰。
然后又自嘲地说:“这话没一点新意吧?”“你是个诗人,自己还不知道,”她这样说出于礼貌。
一个晚上,多丽的母亲突然死于血管栓塞。
母亲的很多女友都表示要接多丽去住,她在她们中一人家里过了一段时间,心里却巴不得与她的新朋友劳埃德在一起。
下个生日来临之前,她怀孕了,然后他们就结了婚。
劳埃德以前没结过婚,却至少有过两个孩子。
孩子们的下落他不清楚,这时候大概都该长成大人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人生哲学发生了变化,他现在向往婚姻和稳定的生活,反对节育。
他和多丽生活在赛谢尔特半岛上,近来却觉得这里低头抬头到处都是熟人,旧时伙伴啦,往日情人啦,陷在过去的生活里,令他不胜其烦。
不久,他们从地图上相中了一个叫米尔德梅的小镇,两人便从西到东来了个大搬家。
他们没有住到镇上,而是在乡下租了块地方。
劳埃德在一家冰淇淋厂找了个活。
他们还开垦出一片花园。
劳埃德在园艺上是把好手,不仅如此,做木工活、摆弄烧劈柴的火炉、修车,没有一样拿不起来的。
然后他们有了萨沙。
“这很自然,”桑兹太太说。
“是吗?”多丽答道。
多丽总是坐在办公桌前的一张直背椅里。
沙发上蒙着鲜花图案的座套,配了靠垫,她却从来不坐。
桑兹太太把自己的椅子拉到桌子一侧,这样,她们说起话来中间不会隔着障碍。
“我其实一直希望你这么做,”她说。
“换了我,大概也会这么做。
”刚与多丽接触的时候,桑兹太太不会说这话。
就是一年前,她也会谨慎得多。
她了解多丽当时的心情,多丽绝不相信有谁能设身处地为她着想,但凡是活着的人。
现在,多丽明白,别人低声下气做出这种表示,是对她的体贴。
桑兹太太看得出来。
亮,做事慢条斯理。
年纪也不算太老。
她和多丽的母亲差不多岁数,但看样子不像是当过嬉皮。
她头发灰白,减成短发,某侧脸颊上长了一块胎记。
她穿平底鞋、花上衣和宽脚裤。
她的上衣即便花花绿绿,也让人看不出她对穿着有多在意,倒更像是有人曾提醒她注意打扮,她便听话地到商店挑了几件自觉差不离的衣服。
好在她和蔼可亲,又总是办事公允、一丝不苟,那些花枝招展的衣服虽嫌唐突冒犯、不合时宜,却也不那么惹人嫌了。
“其实,前两次我根本没见着他,”多丽说。
“他不肯出来见我。
”“但这次他出来了?出来见你了?”“出来了。
但我几乎认不出他了。
”“显老了?”“可能吧。
可能瘦了点。
还有那衣服,那制服。
我从没见他穿过那样的衣服。
”“他从前不是当过护工吗?”“那不一样。
”“他看上去变了个人?”“也不是。
”多丽咬住上唇,思索到底有什么不同。
他一直在发呆。
她以前从没见过他象那样发呆。
他似乎连该不该在她对面坐下都拿不准。
她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干嘛不坐?”而他说,“行吗?”“他看上去好象丢了魂似的,”她说。
“他们是不是给他吃了什么药?”“也许为了让他安定下来吧。
不过,我不知道。
你们谈了什么吗?”多丽闹不清那能不能叫谈了。
她问了一些稀松平常的问题。
感觉怎么样?(还行。
)吃得饱吗?(差不离。
)要想散步的话,有地儿去吗?(有,但有人看着。
那大概算个散步的地儿吧。
大概可以管那叫散步吧。
) 她说:“你该呼吸点新鲜空气。
”他说:“是啊。
”她差点问他是不是交到朋友。
那口吻就像问小孩子学校怎么样,如果孩子去学校上学的话。
“我明白。
我明白。
”桑兹太太边说边用胳膊肘把摆在桌上的面巾盒向前推了推。
多丽用不着面巾,她眼里没有眼泪,胃里却翻江倒海。
桑兹太太默不作声,她世故通达,明白此时不该插话。
后来,就好像知道多丽接下去要问似的,劳埃德告诉她有个心理医生隔段时间就来一次。
“我告诉他,他在浪费时间,”劳埃德说。
“我知道的不比他少。
”多丽觉得,只有这一次,他说话有点他自己的影子。
整个探视过程,她的心一直狂跳不已。
她觉得自己快晕过去了,快死了。
她斗争半天才把视线移到他身上,把这个又黑又瘦、畏畏缩缩、拒人千里之外、动作僵硬失调的男人印入脑海。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