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保护生态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31踏上网络快车,共同关注环保

【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

【案例赏析】

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依据“环境保护”这一课题,通过在网上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设计开发了四个子课题,然后按课题自愿分成四个小组,从不同的视角对环境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认识。利用所选的素材,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网页。

一、合作交流,资源共享,重构知识,培养能力

首先,同学们就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纷纷将自己从网上获得的图文信息展现给大家。有的同学给大家展示了有关沙尘暴的网页。网页上的图片让大家看到了黄沙弥漫下的北京,人们头戴纱巾,面遮口罩,举步维艰。也有的同学就近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谈了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的损耗和破坏。通过大量的网页展示说明,同学们归纳总结出目前全球存在的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的损耗和破坏;(3)生物物种在减少;(4)酸雨次数增加;(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弃物污染。

触目惊心的画面和数字不由得使大家的心情沉重起来。那么,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各抒己见,最终一致认为: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污染,植被遭到破坏,无控制的旅游等人类的各种活动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问题分析到这里时,我及时指出在这种现状下学生提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1)停止发展,专心治理;(2)先发展,后治理。然后请大家议一议,这两种办法是否行得通。一名女同学不无幽默地给大家读了这样一段文字:“如果先治理,后发展,那么一个世纪以后的地球将会是这样的:大片的森林,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可是转了半天,却看不到一个人。当你问,人呢?请向树上看吧,一个貌似猩猩的东西正在攀折树枝往下扔,准备烧些食物。这时一个人走过来阻止他,说是为了环保。于是,过了几年,人们就开始吃生肉,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为人类担心了。”另一名持不同意见的男同学语言更是尖锐。他说:“发展不等于找死。汽车、石油、农药、化肥、造纸等,这些曾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东西,今天已经成为造成污染的根源;消失的森林、扬起的沙漠、流失的水土、灭绝的动物无不提醒我们为文明付出的代价。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先发展再治理是行不通的。”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最后同学们提出要边发展,边治理,寻求一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学会发现,从我做起,体验环保

接下来,由远到近,我让同学们想想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的事例,再运用所掌握的信息谈谈解决的办法。几名家住红星村的同学,对家门口信誉沟的污染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向大家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分析了信誉沟的污染现状和污染源,提出了治理信誉沟的实施方案和建议,并倡议同学家长在种植农作物时,要尽量科学地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虽然他们设计的方案还比较稚嫩,我却被他们的认真精神和踏实态度所打动,带头为他们鼓起掌来。

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这在同学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些同学通过网络看到,人们已经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退耕还林、开发环保用品、制定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等措施,正逐步改善我们生存的环境,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认为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未来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未来环境会越来越糟,他们同样也列举了许多事实,如日本是世界上木制筷子最大的进口国,但他们从不砍伐自己国家的树木生产筷子,而是让中国人砍自己的树来生产他们用的筷子,还将使用过的筷子回收,制成纸浆返销中国。另外还有“三峡原始森林在哭泣”、“塔里木河下世纪将不复存在”等信息,都说明国人在环保意识上的落后,同学们担忧中国新世纪的天空不会越来越清澈。每一方都用大量的事实企图说服对方,证明自己的观点,由此双方展开了激烈辩论。

对大家的看法我没有作出评判,我说:“未来应该在我们手里,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能为环保做些什么?”我的提议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来: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饭盒;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使用可充电电池;购物时自备购物袋,不使用塑料袋;选用再生纸和其他可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垃圾分类存放;让家长购买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无汞电池……

三、反思过程,精练内容,自评互评,总结提高

最后同学们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以及在小组研究性学习中的态度、贡献、体会、感悟、收获等几方面进行自评和互评,进一步明晰自己在知识、方法、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收获,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学习。

【设计意图】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因素,已经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正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引起的一场新的学习革命,本节课着眼点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探究式”、“研究型”的学习方式,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环境保护”一节课的教学进行了整合,

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实施步骤及设计意图见下表: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交流协作

各小组围绕呈现

不同侧面的情景所获

得的认识,展开小组

讨论、交流。教师作

为其中一员参与交

流,除对交流起组织

作用外,还对交流作

点评、点拨,以保证

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

性。

在讨论交流中,每名

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

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协商

环境中受到考查、评论,

同时,每名学生也对别人

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

作出评论,形成共享式、

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培养

学生交流信息、创新信息

的信息素养及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

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

感。

反思评价

组织学生从知识

的掌握、技能的提高

以及在小组研究性学

习中的态度、贡献等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探索全新的评价方式,进

行多重性评价。尤其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