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经典名篇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9.31 MB
- 文档页数:85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经典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经典诗词鉴赏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陆游〔宋代〕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大风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庄,四面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涛翻卷。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暖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风雨佚名〔先秦〕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
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宋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中国经典诗词鉴赏21、风雨李商隐〔唐代〕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我虽有《宝剑篇》那样充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枯败的黄叶仍旧被风雨摧残,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新交的朋友遭到浅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古代经典诗词赏析古代经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人智慧与文化精髓。
通过赏析这些经典的诗词作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几首经典诗词的赏析。
一、《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
诗人通过描绘床前明月光的美景,表达了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字字珠玑,意境深远,流露出对故乡的痛切思念之情。
二、《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
诗人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借喻登上高楼可以拓宽视野,表达了追求进取、超越自我的精神。
整首诗内容简洁,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杨洪基夜行黄沙道中,身去身来,如梦似幻。
断肠红印愁桥酒,等闲提起。
这是现代歌曲《西江月》的歌词,词曲兼美。
通过描绘夜行黄沙道中的情景,表达对红尘世界的迷茫和思索。
歌词意境唯美,流畅动人,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抚慰。
四、《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力作。
诗人以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自身命运的思考。
整首诗篇磅礴壮丽,意境深远,展现出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气概。
五、《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家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是民歌《浪淘沙》的歌词。
通过描绘黄河的浩渺壮阔和与牵牛织女的联结,表达了平凡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歌词旋律悠扬,寓意深刻,引人回味。
以上是对几首经典诗词的简单赏析。
这些古代经典诗词不仅展示了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生活、人情的深刻感悟。
通过赏析这些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情感,更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传承古代文化的瑰宝。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古代诗词名篇解读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枚明珠,它们以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情感和对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
它们是中国古代文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的表达。
本文将对几篇经典的古代诗词名篇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文化内涵。
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高楼,俯瞰山河壮丽景色的场景。
诗人通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描绘,表达了大自然壮丽景色的美妙和人们对于追求更高层次的向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表达了在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人生信念。
2.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描绘一个人静夜时的情景为出发点,通过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在明月的照耀下思念故乡。
通过"低头思故乡"一句,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亲情的牵挂,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
3. 《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以描绘秋天登高的情景为主题,通过描写大自然的景物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出对世事变迁、人生艰难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则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苦,艰难中依旧迎难而上的精神。
4.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中草木的生长与衰败的循环,以及人们离别的情感。
通过描绘草木的生命力和与人生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通过对这几个古代诗词名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们对自然、人生的深切感悟和思考。
中国历代诗词名篇鉴赏
中国历代诗词名篇鉴赏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表达了丰富的情感、思想和历史背景。
以下是一些中国历代诗词名篇及其鉴赏:
1.《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的情感。
寥寥数笔,通过描绘明月和床前明月光等元素,展现出作者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
岁月无情的感慨。
通过描绘夕阳、黄河等元素,表现出诗人对时光的惋惜和无奈。
3.《江城子·密州出猎》: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表达了作者豪放
不羁、豁达乐观的情感。
词中描绘了打猎的场景和作者的感受,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4.《声声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家亡后
的孤寂、悲凉情感。
通过描绘秋风、黄花等元素,表现出作者对故国和往事的深深怀念。
5.《长恨歌》: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
剧爱情故事。
诗歌以叙事为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了这段历史事件的悲凉和无奈。
这些诗词名篇不仅有着美妙的韵律和深邃的内涵,更代表了中国
文化的精髓。
鉴赏这些诗词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同时,也需要我们自己在阅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领略这些诗词所蕴含的美妙与智慧。
古典诗词20首名篇鉴赏1、点绛唇林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
②王孙:贵人之子孙。
也是草名。
③萋萋:草盛貌。
【赏析】: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
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
语言美,意境更美。
为历代读者称诵。
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
“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
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过片直写离情。
长亭,亦称十里长亭。
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
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
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
“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
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话外音】: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
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
“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集评】:石崇《金谷诗序》里说,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
所以后来南朝江淹的《别赋》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说,成了典故。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人既去,园无主,草木无情,依旧年复一年逢春而生。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1.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
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
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古诗词信任大家读过不少,古诗词文字精致,朗朗上口,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很简单被吸引,古诗词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练习背诵的必备方法。
以下是我整理的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1)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诗词鉴赏古代文人名篇解读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流传千年的古代文人名篇更是其中的精华。
这些名篇通过诗词的形式,描绘了古代文学家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追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几首古代文人名篇进行鉴赏,并进行详细解读。
第一篇:《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唐代的一首名篇。
诗人通过描写登高时的景色,表达了人们追求进取的精神。
首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大。
接下来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体现了人们对于自我超越的追求。
诗人认为只有不断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才能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
第二篇:《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苦闷。
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描绘了荒凉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又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通过自述的方式,表达了他经历的艰难和痛苦。
最后一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苦闷的痛苦心情。
第三篇:《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原为背景,表达了事物沉浮变迁的哲理。
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了草原上的草木一年四季的状态,暗喻人生的无常和事物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传递了草原的生机和奇妙,也寓意着生命的不朽。
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以草原为象征,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
第四篇:《鹿柴》 - 王之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之涣的《鹿柴》以静谧的山林为背景,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创造了一种恬静的氛围,诗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
十二首顶级绝美的古诗及其赏析:1. 《木兰词》 - 纳兰性德- 原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 赏析:此词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变化无常的人心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
2. 《诗经·击鼓》 - 先秦- 原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忠贞爱情的诗,承诺生死与共,携手到老,情感深沉而坚定。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刘禹锡- 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赏析: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以及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
4. 《离思五首·其四》 - 元稹- 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即使身处花丛,也无心回顾,只因心中有君。
5. 《枫桥夜泊》 - 张继- 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赏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秋夜江景,诗人的孤独与愁绪在钟声中得以抒发。
6. 《江南春》 - 杜牧- 原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赏析:诗中展现了江南春日的绚丽景色和历史的沧桑感,色彩鲜明,意境深远。
7. 《泊秦淮》 - 杜牧- 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赏析:通过对秦淮河畔夜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8. 《出塞》 - 王昌龄- 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气势磅礴,情感深沉。
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按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11小石潭记柳宗元〔唐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珮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行知其源。
坐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行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全文孤独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精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清澈和游鱼的形神姿势。
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清澈透亮,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
《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布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杰出的写作技巧。
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采纳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会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十大经典诗词赏析1.《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境遇,表达出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风急天高,落叶掉落,长江滚滚而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恢弘。
同时,诗人的孤独、痛苦和悲观也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体现出对生命的无奈和无助。
2.《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简洁、清新的语言和意象,将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美好的追忆。
如此短小精悍的诗句,却展现出了诗人丰富的内涵和深深的思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苏轼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诗歌才华横溢。
这首《水调歌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意境深远、意象生动,借助对明月的赞美和自己的感慨,反映出对生命和人生的不同层面的思考。
它既有戏谑、轻松之感,又有深沉、哀愁之情,抒发出人的情感和思想,并寄托着对自由、无拘无束的向往。
4.《卜算子·咏梅》(唐白居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笔下的“卜算子”系列中的一个。
它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人的情感的交融,展现出梅花的坚强和美丽。
从“已是悬崖百丈冰”到“犹有花枝俏”,再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体现出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坚韧不屈的生命力,也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傲雪凌霜、不屈不挠的钦佩和景仰之情。
5.《声声慢》(唐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1首古诗词名篇译文及赏析,值得一品的千古经典1、《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边地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余晖将城池紧紧围住。
喝一杯陈酒遥寄万里的思想情,还没有在燕然刻石记功怎能谈到还家!羌笛声飘荡不定,寒霜洒满大地。
边疆的战士不能入寐,将军愁白了头发,战士们流下了思想的眼泪。
简析: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íng)苍,锦帽貂裘(diāoqiú),千骑(jì)卷(juǎn)平冈。
为(wèi)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简析:苏轼在熙宁五年(1072),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初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这首词写苏轼在密州作地方长官时,有一次去打猎的情景。
作品以出猎开始,却以将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表的结局收尾;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
中国经典古诗词鉴赏大全中国古代文化璀璨灿烂,其中古诗词更是一大瑰宝。
古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流畅的词句打动人心,成为世代传颂的经典。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首中国经典古诗词,带您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第一篇】《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杰出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以静夜的月光为背景,表达了思乡之情。
简洁明了的首句,巧妙地将月光比作霜,形象地勾勒出静谧的夜晚;最后一句以“思故乡”贯穿全诗,让人不禁联想起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篇】《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诗人以雄浑的山河景色为背景,抒发了壮志豪情。
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以明喻暗的手法表达了他对人生追求的坚持与不屈。
末句“更上一层楼”成为鞭策自己的内心独白,也深深激励后人。
【第三篇】《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春天的清晨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的活力和美好。
诗中的反问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将人们对温暖的期待与春天的醒来形象地融合在一起,颇具写实力和感染力。
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以短暂美丽的花朵象征人生的无常,让人对生命的脆弱产生深深的思考。
【第四篇】《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白居易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离别之情为主题,表达了生死轮回的哲理。
通过对自然界的描写,诗人以“离离原上草”寄托了对逝去岁月的缅怀;接着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抒发了对生命力和希望的赞美。
每个字句都凝聚着对生命哲理的思考,被誉为感慨人生的金句。
【第五篇】《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以冬天的江雪为背景,表达了孤独与超然的情怀。
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一直被视为文人雅士的象征。
古代文人通过吟唱、创作和鉴赏经典诗词,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同时,优秀经典古诗词也成为后人学习、借鉴和欣赏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作品,并进行鉴赏解读。
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
作者登上高楼,远眺山河,感叹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无限可能。
诗中所用寓意深远的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进步和突破的向往,给读者带来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诗人以床前明月为背景,表达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独特的形式和简洁的语言使这首诗易于理解,读者不难产生共鸣。
它凝练地表达了人们游子离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首诗是初唐时期的文学巨匠王勃创作的。
他以宏大的历史背景,描绘了离别时人们的迷思和无奈。
通过对文人宦游生活的描绘,诗人充分表达了离别的心情和对友谊、亲情的深情告别。
这首诗以简练、清新的语言风格,全面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情感。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心灵之作。
他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变化,表达了生命的循环和不灭的精神。
草木的生长与凋零与人类的生命经历有着深刻的共鸣,使读者更能体会到离别的苦涩和生命的脆弱。
5.《登岳阳楼》——杜甫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这首诗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杰作。
他通过对黄鹤楼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壮丽时光的追忆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杜甫以坚实的写实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壮丽的诗境,表现了人们面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美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