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群的角度谈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的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136.81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8No.4

Apr.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4期(上)

2012年4月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讲述信号及系统的分析方法,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个任务(信号分析与系统分析)、两种系统(连续时间系统与离散时间系统)、两种方法(时域分析与变换域分析)和三大变换(傅立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 变换)

.在具体知识点上,与先修课程“电路分析”

以及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有交叉、重叠现象.这几门课程组成一个大信号类课程群,“信号与系统”处于课程群的核心位置.为使学生构建合理、

科学的知识体系,“信号与系统”与其它课程交叉知识点的处理,应从课程群的角度加以考虑.1

从课程群的角度处理“信号与系统”内容的必要

经过多年发展,课程群中的每门课程都自己相

对成熟和经典的内容,为求自身课程体系的完整,或者使教材面向更多的专业需求,教材内容存在部分重叠是正常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不断涌现,同时课程学时却在越来越少,合理调整、处理课程间交叉知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课程间交叉、重叠知识的处理,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将“信号与系统”与另一门或两门课程合并重组,如:与“电

路基础”[1-3]、与“数字信号处理”[4-6]、与“自动控制原理”[7-8]等.将不同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讲授,故然可

以有效解决课程交叉问题,但同时也不由许多不便之处.一是仅解决了

“信号与系统”与特定课程的知识交叉问题,与其它课程间的问题仍旧存在.另外,对教师要求较高,不同课程知识的整合、重组后,要求任课教师必须熟悉全部知识.最后,对整合后新课程,教材的定购也是一个问题.

“信号与系统”与另外四门课程一起,组成大信号课程群

.“信号与系统”与其它课程内容交叉知识的处理,应从课程群的角度进行.交叉知识的处理要以有利于构建学生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宗旨,有效协调“信号与系统”与其它课程群间知识的衔接,做到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而不是根据教师自己熟悉情况进行整合.2

从课程群的角度处理“信号与系统”内容的可行

从课程群的角度出发,协调“信号与系统”与其

它课程的关系,首先要尽可能不改变各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不能因为知识点相近就硬放在一起.如果因为“信号与系统”中讲系统频域分析,就将“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开环、闭环频率特性分析拿过来,显然是不合理的.

从课程群的角度出发,协调“信号与系统”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可以做到各有侧重,互相补充,在保证讲授知识不重不漏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逐步加深.各课程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讲解,既避免出现相近内容“大家都讲”,造成学时浪费,又避免出现“大家都不讲”,造成知识点遗漏.

“信号与系统”与课程群内其它课程间留有适

从课程群的角度谈“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的处理

赵立岭

(德州学院物理系,山东德州253023)

摘要:“信号与系统”与多门课程间存在知识交叉,本文从课程群的角度对“信号与系统”与其它课程交叉内容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讨论.通过协调课程内容、设置窗口等方式,在保证各课程知识体系相对完整的情况下,做到互相补充、

各有侧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障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关键词:信号与系统;课程群;课堂教学;电路分析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4-0220-03

基金项目:德州学院教育改革立项课题(JGLX-A09008)

220--

当接口,保证知识的连贯性.这样对任课教师来说,只需了解相近知识点在其它课程中是如何处理的,即可进行适当对接,而不必了解全部课程知识.根据课程性质,有些知识点可能是点到为止,为后续课程流出窗口;有些知识点需要的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从课程群的角度处理“信号与系统”与其它课程的交叉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并根据需要调整学时分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信号与系统”课程内容的处理

3.1“信号与系统”与“电路分析基础”交叉内容的处理

“电路分析”课程主要学习以电路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为主的成熟经典理论,“信号与系统”课程主要学习信号及系统分析的一般理论、方法.二者关系非常密切,从研究对象上看,前者关心的是局部,后者关心的是全局.对一个具体的电路,“电路分析”课程以拓扑约束和元件约束为基础,分析电路内各点电压、电流的关系;“信号与系统”则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电路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功能及特点.一般“信号与系统”教材中,常以具体电路作为分析对象,因此两门课程相近知识点较多.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部分内容,应该在“信号与系统”中讲授.如果在电路课程中讲授,需要拿出很多学时讲拉普拉斯变换,得不偿失;而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这仅仅是系统频域分析的一部分内容,给出元件约束关系及基尔霍夫定律的复频域表示形式,其余的分析方法与直流电阻电路分析相同,不需花费过多时间.(2)“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在两课程中都应讲,但侧重不同.电路课程中讲授,一方面保证能够电路分析的“电阻电路分析—动态电路分析—稳态电路分析”完整结构体系,另外通过具体动态元件储能情况,说明“动态响应”、“零输入响应”以及“零状响应”的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

“信号与系统”从系统模型(微分方程)出发计算给定激励下的响应,不关心模型源自电路、机械系统还是力学系统.(3)冲激响应内容不在电路课程中提及.冲激信号概念比较难理解,在电路课程中讲授会增加课程难度,删减后也不会影响课程知识体系完整性;而该信号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冲激响应在系统分析中的应

用也比较广泛.(4)激励加入前后状态的转换,在两课程中均讲.在电路课程中,仅讨论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无跃变的情况,并解释激励加入前状态{0-}与激励加入后系统状态{0+}的具体含义;对跃变情况,说明后续课程(“信号与系统”)中讲授,留出“窗口”.(5)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法”分析,实质上是一种变换域分析,即将时域量变换为相量.在“电路分析”中讲授时,要提及变换域分析的概念,为后续“信号与系统”变换域系统分析进行“预热”.

3.2“信号与系统”与“自动控制原理”交叉内容的处理

“信号与系统”课程中讲授的系统分析适用于所有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原理”中表明这个观点,便于学生建立课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由于两门课程关注重点不同,在内容上也应各有侧重.“信号与系统”要建立线性系统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而“自动控制原理”更侧重于通过时域分析、根轨迹法和频率法对控制系统进行“稳、准、快”的分析与设计,两门课程交叉内容的处理要以此为基础.(1)拉普拉斯变换以及Z变换的内容,在“信号与系统”中讲授,在“自动控制原理”中仅作简单复习.(2)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在“信号与系统”中讲授,为系统状态变量分析法的学习做准备;电子信息类专业一般不学习现代控制理论,这部分内容在“自动控制原理”中只要进行简单复习,即可保证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内容的完整性.(3)系统函数的概念在“信号与系统”中讲授,该概念是系统变换域分析的基础,不可缺少.(4)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判断,两课程中均讲授.“信号与系统”中作为系统分析的内容,主要介绍系统函数极点分布与系统稳定性的关系.而“自动控制原理”要进一步讲授系统稳定的代数判据与频率判据.两者并不矛盾,后者是对前者的深化.(5)采样信号及其频谱以及Z变换的内容,在“信号与系统”中讲授.“信号与系统”课程讲述连续与离散两类信号与系统,通过采样定理,可将连续与离散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分析理论可迁移到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如果“自动控制原理”需要讲授“采样控制系统”.只需同连续系统那样,讲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和频域分析,而分析基础知识复习信号与系统的相关内容.

3.3“信号与系统”与“数字信号处理”交叉内容的

221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