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达标提升课
- 格式:docx
- 大小:189.13 KB
- 文档页数:5
[基础达标]1.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的是()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C.鼓舞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限制使用电动车解析:选B。
A项由于煤的主要成分为碳,它燃烧的主要产物为CO、CO2,故不符合题意;C项,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会加大汽油的使用量,排放出更多的CO、CO2,不符合低碳生活;D项,使用电动车能削减CO2的排放,不能限制使用,D项与题意要求不符。
2.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101 kPa时,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H2的标准燃烧热为571.6 kJ·mol-1B.Zn(s)+CuSO4(aq)===ZnSO4(aq)+Cu(s)ΔH=-216 kJ·mol-1,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C.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含1 mol 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 kJ的热量D.相同条件下,假如1 mol H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 H2所具有能量为E2,则2E1=E2解析:选B。
A项,H2的标准燃烧热指1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热量,错误;C项,浓H2SO4溶解要放出热量,错误;D项,2HH2放出能量,所以2E1>E2。
3.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标准燃烧热B.由N2O4(g)2NO2(g)ΔH=-56.9 kJ·mol-1,可知将1 mol N2O4(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56.9 kJC.由:H+(aq)+OH-(aq)===H2O(l)ΔH=-57.3 kJ·mol-1,可知:含1 mol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57.3 kJD.已知101 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1,则1 mol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大于110.5 kJ解析:选D。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教案:部编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第一单元的识字、理解和运用。
2. 培养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短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内容词汇和短语1. 词汇:学生通过课文和课外阅读,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如:笔友、信件、纸条等。
2. 短语:学生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常用短语,如:写信、收信等。
课文阅读1. 学生阅读并理解本单元的课文《我的笔友》。
2.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写作练习1.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封给笔友的信。
2.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和讲解本单元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2.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互动法: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知: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我的笔友》,并进行理解和讨论。
4. 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小组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封给笔友的信。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检查学生对于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的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和指导,提供积极的反馈。
3.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估。
教学资源1. 课本: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参考书目1. 《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大纲》2.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以上是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复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第一单元提升练习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乌龟(kuī guī)捕捉(bǔ pǔ)欢迎(yénɡ yínɡ)傍晚(pánɡ bànɡ)旅行(lǚ lǔ)炸开(zhà zà)二、连字组词。
观 后 铠 翅 暴躁 甲 腿 察 膀三、看拼音,写词语。
四、比一比,再组词。
五、照样子,写词语。
安静(安安静静) 许多( )仔细( ) 蹦跳( )弯曲( ) 稳当( )六、连一连。
七、用加点的字词写句子。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单元达标检测(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右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2.当地球在乙位置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南极点上出现极昼现象B.华北地区开始播种小麦C.重庆的日落时间在18时以后D.哈尔滨正举办冰灯节解析:第1题,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第2题,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乙位置时,应是5月初,北半球为夏半年,南极点上出现极夜现象;华北地区播种小麦是在秋分前后;此时重庆昼长夜短。
答案:1.B 2.C备受瞩目的“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所携带的我国第一辆月球车将首次实现在月面的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活动。
读图,完成3~5题。
3.当“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地球的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4.月球车在月面上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A.漫天风沙,易迷失方向B.昼夜温差大,宇宙射线强C.沟谷密布,泥泞难行D.引力较大,爬坡困难5.当“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澳大利亚悉尼(东十区)正值旭日初升B.美国旧金山(西八区)正午时分C.挪威奥斯陆(东一区)已是万家灯火D.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夕阳西下解析:第3题,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地球绕日公转位置接近近日点,应为c。
第4题,月球周围无大气层,因此昼夜温差大,宇宙射线强。
第5题,由“嫦娥三号”升空时,北京时间为12月2日1:30,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计算得东十区为12月2日3:30,西八区为12月1日9:30,东1区为12月1日18:30。
西四区为12月1日13:30,据此可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