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香港武侠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丽的电视台出品古龙系列之七武器1977年版《三少爷的剑》万梓良1978年版《浣花洗剑录》张国荣1979年《天蚕变》徐少强1979年《天龙诀》白彪1979年《沈胜衣》徐少强1979年《情人箭》罗乐林1979年《侠盗风流》(楚留香传奇)潘志文(97版天龙八部段正淳扮演者)1979年《怒剑鸣》潘志文1980年《湖海争霸录》梁小龙余安安1980年《大内群英》万梓良姜大卫伍卫国米雪1980年《大内群英续集》万梓良张国荣1980年《太极张三丰》万梓良米雪丽的电视台出品1981年《游侠张三丰》万梓良陈秀雯1981年《武侠帝女花》刘松仁米雪1981年《伏虎金刀》万梓良陈秀雯1981年《琥珀青龙》姜大卫伍卫国陈秀雯(改自古龙作品白玉老虎)2009-08-07 08:04回复举报|醉爱的瞬间4楼亚洲电视台(前身即丽的电视台简称ATV)1984年《四大名捕》梁小龙伍卫国米雪1984年《云海玉弓缘》曾伟权马敏儿尹天照1985年《四大名捕重出江湖》罗乐林1984年《醉王拳无忌》李赛凤1984年《琴剑恩仇》1984年《神相李布衣》刘纬民何家劲1985年《天涯明月刀》潘志文1986年《白发魔女传》曾伟权魏秋桦(95神雕侠侣黄蓉扮演者)1986年《越女剑》李赛凤1986年《少林英雄》江华尹天照麦翠娴(94射雕梅超风扮演者)1988年《侠女传奇》雪梨(95神雕李莫愁扮演者)亚洲电视台(前身即丽的电视台简称ATV)1989年《火烧红莲寺》曾伟权叶玉卿1989年《天剑绝刀》彭文坚周秀兰1989年《白骨阴阳剑》1989年《无字天书》伍卫国1989年《傅红雪传奇》惠天赐1989年《九月飞鹰》刘松仁魏秋桦1990年《中华英雄之中华傲决》何家劲叶玉卿关咏荷1991年《剑十三》潘志文1991年《剑神》罗颂华尹天照1992年《仙鹤神针》翁虹邓浩光1994年《君临天下》江华1994年《碧海青天杨家将》系列1993年《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尹天照徐少强1996年《剑啸江湖》刘松仁徐少强杨恭如(融合了古龙浣花洗剑录流星蝴蝶剑)1997年《雪花神剑》袁文杰杨恭如陈炜姜大卫龚慈恩香港佳艺电视台(简称佳视)拍摄过的武侠电视1975年《射雕英雄传》米雪白彪(95神雕郭靖的扮演者)1976年《神雕侠侣》罗乐林李通明1976年《洪熙官和方世玉》1977年《武林外史》米雪文雪儿(据说元秋的胞妹)1977年《碧血剑》1977年《流星蝴蝶剑》罗乐林魏秋桦1978年《雪山飞狐》卫子云米雪1978年《鹿鼎记》文雪儿反串韦小宝1978年《萍踪侠影》陈强杨盼盼(83版射雕穆念慈扮演者)1978年《白发魔女传》李丽丽(97版天龙叶二娘的扮演者)1978年《仙鹤神针》罗乐林马海伦1978年《金刀侠情》米雪1978年《风雷第一刀》另外还有亚视版(ATV)1986年《萍踪侠影录》米雪刘松仁香案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英文TVB)1976年《书剑恩仇录》郑少秋汪明荃余安安1976年《陆小凤》刘松仁黄元申1978年《倚天屠龙记》郑少秋赵雅芝汪明荃1978年《小李飞刀》朱江黄元申1978年《一剑镇神州》冯宝宝郑少秋黄杏秀(改自浣花洗剑录)1979年《刀神》刘松仁赵雅芝(改自圆月弯刀)1979年《楚留香传奇》郑少秋汪明荃赵雅芝吴孟达1979年《绝代双骄》黄元申米雪1979年《名剑风流》夏雨潘迎紫1978年《萧十一郎》谢贤李司棋1979年《离别钩》谢贤香港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英文TVB)1980年《龙仇凤血》黄元申黄杏秀1981年《无双谱》李司棋1981年《英雄出少年》黄日华苗侨伟欧阳佩珊1981年《女侠黑木兰》赵雅芝1982年《天龙八部》梁家仁汤镇业陈玉莲黄日华1982年《十三太保》黄日华1983年《射雕英雄传》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杨盼盼1983年《神雕侠侣》刘德华陈玉莲1983年《赖布衣》苗侨伟1984年《决战玄武门》苗侨伟翁美玲黄日华1984年《笑傲江湖》周润发戚美珍陈秀珠1984年《鹿鼎记》梁朝伟刘德华1984年《魔域桃源》刘德华赵雅芝吴启华1984年《青锋剑影》苗侨伟刘嘉玲1984年《宝芝林》刘德华1985年《楚留香之蝙蝠传奇》苗侨伟翁美玲1985年《吕四娘》郑裕玲1985年《碧血剑》黄日华毛舜筠庄静儿苗侨伟1985年《雪山飞狐》吕良伟赵雅芝曾华倩1985年《武林世家》张国荣张曼玉1986年《六指琴魔》石修蓝洁瑛吴启华邓萃雯1986年《倚天屠龙记》梁朝伟黎美娴谢宁邓萃雯1986年《遁甲奇兵》黄日华1986年《达摩》吕良伟陈秀雯1987年《饮马江湖》关礼杰邵美琪1987年《书剑恩仇录》彭文坚梁佩玲任达华1987年《天狼劫》刘德华邵美琪1987年《少林与咏春》石修米雪1988年《南拳李蔡佛》1988年《绝代双骄》梁朝伟吴岱融谢宁黎美娴1988年《天龙神剑》苗侨伟戚美珍曾华倩高雄1989年《连城诀》梁朝伟邓萃雯1989年《铁血大旗门》石修1989年《盖世豪侠》周星驰香港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英文TVB)1990年《剑魔独孤求败》黄日华邵美琪1990年《蜀山奇侠》关礼杰郭富城1990 《乌金血剑》刘锡明周慧敏1991年《日月神剑》张卫健1988年《边城浪子》吴岱融谢宁1991年《蜀山奇侠之仙履奇缘》郑伊健陈松伶1992年《武林幸运星》温兆伦周慧敏1993年《中神通王重阳》郑伊健周慧敏关礼杰1993年《风之刀》郭富城蔡少芬梁小冰袁洁莹1993年《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张智霖许秋怡1993年《如来神掌再战江湖》关礼杰1994年《射雕英雄传》张智霖朱茵罗嘉良1995年《神雕侠侣》古天乐李若彤1996年《白发魔女传》蔡少芬何宝生1996年《小李飞刀》关礼杰1996年《笑傲江湖》吕颂贤梁佩玲陈少霞1997年《天龙八部》黄日华陈浩民樊少皇李若彤1997年《圆月弯刀》古天乐梁小冰温碧霞1997年《鹿鼎记》陈小春马浚伟1999年《雪山飞狐》陈锦鸿佘诗曼张兆辉1999年《碧血剑》林家栋佘诗曼欧子欣江华2000年《倚天屠龙记》吴启华黎姿佘诗曼2001年《小宝与康熙》张卫健谭耀文林心如2002年《寻情记》古天乐郭羡妮2003年《云海玉弓缘》林峰叶璇李彩桦2004年《大唐双龙传》林峰吴卓羲杨怡2004年《惊艳一枪》马德钟佘诗曼2005年《覆雨翻云》林峰黄宗泽佘诗曼2006年《布衣神相》林文龙林峰大陆台湾的年代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我把我看的都写下来不分时间先后的《倚天屠龙记》刘德凯喻可欣《神雕侠侣》 孟飞 潘迎紫 《天蚕在变》顾冠中《神州侠侣》孟飞潘迎紫《铁血杨家将》姜大卫张冲《小李飞刀》卫子云《七巧游龙》《飞燕惊龙》尔冬升苗可秀应小薇《金剑雕翎》周少栋沈海蓉《鹿鼎记》李晓飞《飞花逐月》黄元申苗可秀《蝉翼传奇》张晨光张咏咏《甘十九妹》张子健《大侠沈胜衣》张振寰《雪山飞狐》孟飞伍宇娟龚慈恩《书剑恩仇录》何家劲刘雪华《保镖》何家劲胡慧中黄文豪《射雕英雄传》黄文豪陈玉莲《天龙八部》惠天赐关礼杰宋罔陵《倚天屠龙记》马景涛叶童周海媚《金剑雕翎》黄坤玄罗海琼《金蚕丝雨》吴京何美钿沈晓海《策马啸西风》吴京邢岷山陶红俞飞鸿《三少爷的剑》何中华俞飞鸿霍思燕《萧十一郎》吴奇隆朱茵马娅舒万宏杰《武林外史》黄海冰王艳《小李飞刀》焦恩俊萧蔷俞飞鸿吴京《红叶山庄》张卫健陈德容焦恩俊《绝代双骄》林志颖苏有朋陈德容李绮红《笑傲江湖》任贤齐袁咏仪宋逸民陈德容《神雕侠侣》任贤齐吴倩莲孙兴陈红《白发魔女传》张智霖蒋勤勤陈俊生《如来神掌》张智霖朱茵孙兴《太极宗师》吴京于海成奎安《少年英雄方世玉》张卫健樊少皇郑国林恬妞《九指琴魔》宁静吴奇隆陈浩民《风云争霸》黄少祺高曙光蒋勤勤《风云》赵文卓何润东蒋勤勤陶红千叶真一《陆小凤》林志颖陶红《楚留香》任贤齐林心如黎姿万绮雯《陆小凤之凤舞九天》孙耀威于荣光《飞刀又见飞刀》张智霖林心如《飞刀问情》焦恩俊张延《名捕震关东》任泉范冰冰吴奇隆左小青《天下第一》李亚鹏霍建华叶璇郭晋安《雪花女神龙》董璇乔振宇陈孝萱《书剑恩仇录》赵文卓关咏荷颜思颖谢君豪《逆水寒》张智霖钟汉良于娜《乌龙闯情关》孙耀威曹颖。
第三章有多少经典可以重温一、武侠剧:问谁领风骚70年代大陆刚刚从十年浩劫里醒过来的时候,香港的血雨腥风正在另一个世界里上演。
七十年代中是香港长篇电视剧兴起的年代,也是武侠剧成为热潮的滥觞期。
武侠剧,后来被赋予"成人童话"的深度,当时是香港佳艺电视台得以起家的法宝。
把金庸小说拍成电视剧集,也是始自1975年开台的"佳视"。
小作统计,金庸的十四部著作,是芸芸武侠剧中历年被翻拍最多的,计有《书剑恩仇录》两次、《射雕英雄传》三次、《神雕侠侣》三次、《倚天屠龙记》三次(最新的吴启华版)、《笑傲江湖》两次、《鹿鼎记》三次、《碧血剑》三次、《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的合并版三次、《天龙八部》两次,另外《连城诀》和《侠客行》各一次(香港丽的电视台也拍过《越女剑》一次)。
一个办报纸的文人,现以武林盟主之尊笑傲江湖。
"佳视"比"无线"更早掀起第一轮武侠风潮,改编了五套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雪山飞狐》和《鹿鼎记》。
《射雕》乃"佳视"成名作,白彪与米雪这个配搭,被主题曲歌词中的"好郭靖、俏黄蓉" 唱到街知巷闻。
《射雕英雄传》不单打响新电视台的知名度,还使一众电视人有了两大发现,一是剧种的新大陆--武侠剧,二是一位高水准剧本供应人--金庸。
香港电视圈也并非金庸剧一支独秀,古龙小说的悬疑诡谲,实乃吊观众胃口的良材。
《楚留香》1979年在香港首播,郑少秋的"香帅"迷倒众生,至今记忆犹新香帅的一个小动作--思考时用食指摸摸鼻梁,此举一出,众皆效仿,当时不知有多少年轻男子的鼻梁因此饱受摧残。
《楚留香》是浪漫侠客与美女的传奇故事。
郑少秋风流倜党的侠客造型与赵雅芝那种吴侬燕语,柔情无限的苏州美女风范,似乎成了武侠传奇的最佳代言人。
1982年4月18日当《楚留香》在台湾播出时,这出在香港电视台库存五年的旧戏,在台湾竟然创下百分之七十的高收视率:而主?曲更因此风行市面,甚至成为出殡时的哀乐。
[中国十大经典武侠电影]被遗忘的10大经典武侠电影篇一: 被遗忘的10大经典武侠电影1、《八百罗汉》导演:王星磊主演:刘振岭、高鸿萍可以认为,《八百罗汉》生不逢时,本片在80年代中期上映,当时国内流行的武侠功夫片基本以《少林寺》《少林小子》等比较轻松的喜剧类型为主,而《八百罗汉》的主题则很沉重,影片讲述了峨眉山报国寺僧众在忍无可忍之下奋起抗击金兵的故事,全片一直处于1种压抑的氛围当中,而且相当的血腥暴力,全片充斥着撕裂飞鸟饮其血、撞石碑脑浆崩裂、挑断筋脉、砍断人腿等血腥残酷场面,至于僧侣苦行、和尚遭金兵殴打等和上述场景相比就更不算什么了。
记得当时在影院看此片时,第一场打斗就接连出现人被踢到撞穿墙壁和被踢到飞起等极具视觉震撼的镜头,而当时国内的功夫片观众是没有在大银幕上见过这些镜头的,于是影院里引起一片惊呼之声。
影片全程在四川峨眉山及周边取景,场景壮观;演员全部选用国内的武术高手和有武打功底的戏曲演员,这些人全都身手敏捷;武指黄哈刘家班出身,也算是香港知名的武术指导,设计的动作既残酷激烈,又有功夫片打斗的美感;动作戏既有单打独斗,也有山石飞落、群猴纷至以及最后僧众群起反抗金人的大场面。
尤其是当僧众们醒悟之后开始反抗的时候,观众压抑了1个小时的心情终于被释放出来,其实这刚好证明了影片的剧情能打动人心。
其实,《八百罗汉》可以说是王星磊导演的呕心沥血之作,他在影片拍摄临近尾声时,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癌症复发而猝逝,于是《八百罗汉》便成了他的遗作,影片最后的男女主角大战金国亲王这场BOSS战是别人代替补拍的,和王星磊前面的整体风格稍显不合。
王星磊以执导谭道良主演的功夫片《潮州怒汉》而成名,又以功夫片《八百罗汉》谢幕,也算是有始有终了,虽然他在导演生涯里拍片类型繁多,但是人们认识他还是从功夫片开始。
在20多年后的今天重看《八百罗汉》,其凌厉的影像风格依旧可以带给人震撼,其宣扬的保家卫国的精神依然激动人心!虽然当年《八百罗汉》在香港取得了700多万的票房,但在内地却为人忽视,个人认为,《八百罗汉》在武侠功夫片影史上是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的。
在中国的文化里,广大被剥削压迫的屁民们,一直梦想着被四大救星拯救:神仙,明君,清官,侠客。
神仙难求。
明君难有。
清官难遇。
但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之士并不罕见,于是“侠客”就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传奇,是广大平头百姓最后的心理依仗,作为在电视出现之前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工具,武侠电影自然广受欢迎。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有了大救星,海晏河清,侠客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从1950年起,中国内地禁绝武侠电影。
但是在还处在水深火热的殖民统治的香港地区,侠客梦还有着强大的生存土壤,二战和内战后,大量的文化工作者和电影人避居香港,给电影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文化基础和行业人才,香港电影迅速崛起,成为亚洲电影重镇,“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特有的类型,自然是香港电影历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武侠电影这种比较阳刚硬气的电影,一直以十年为一个阶段,大火十年,然后萎靡十年,接着改头换面,再次占据主流,然后再次消沉……如此循环。
香港武侠电影的发端,是1949年秋天,从一个叫胡鹏的导演开始的。
胡鹏,广东顺德人,1910年生于上海,30年代来到香港,从事导演工作,一生拍过200多部电影。
1949年秋的一天,胡鹏乘渡轮从九龙赴香港岛,在渡船上闲着无聊,拿了一份报纸翻看,读到了一篇以黄飞鸿为主角的连载武侠小说,触发了灵感,既然以黄飞鸿为主角的小说广受欢迎,何不把它拍成电影?正巧有个新加坡商人愿意投资,于是胡鹏就组建电影公司,开拍了粤语电影《黄飞鸿传》(上下集),在1949年冬天上映,电影广受欢迎,由此开启了黄飞鸿这个中国武侠电影史上最著名角色的传奇。
二战后百废俱兴,香港的普通大众以吃饱穿暖生存为主,电影市场并不成熟,在50年代的香港电影行业里,第一流的影院是外语片,票价最贵,档次最高,其次是国语片,票价中等,寓居香港的内地人喜欢看,最次的就是粤语片,制作粗糙,档次最低。
黄飞鸿作为广东名家,土生土长的粤语英雄,天然受到粤语电影的青睐,于是整个五十年代,黄飞鸿电影清一色的是粤语片,同样的,武侠电影,唯一的名字就是“黄飞鸿”,除此之外,再无别家。
在中国的影视界,有一种题材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就是金庸影视剧。
由金庸十五部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剧,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至今,五十年来上演了无数的精彩。
一次又一次的翻拍,由电影到电视剧,从香港到台湾到内地再到新加坡,几乎每过十年,金庸的小说就要集体重拍一次。
像射雕、神雕、倚天屠龙记等经典著作都拥有十几个影视版本之多,创造了影视史上难得一见的盛况。
其中有不少影视巨作,如笑傲江湖电影版、83射雕、95神雕等,成就了众口相传经久不衰的经典。
金庸的一系列影视剧不仅捧红了无数明星大腕,让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还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引领时代的潮流,制造了各种各样的话题,更带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清晰热烈的武侠记忆。
其间的江湖刀光剑影、侠骨柔情,历史文化人性,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体而言,金庸已经开创了一个庞大的文化圈子,制造了一个典型的文化现象,足称伟大!作为一个金庸迷,近年来着意在网上搜寻汇总金庸武侠小说改编影视剧的所有版本情况。
经过一番努力,基本上将所有拍摄和上映过的金庸影视剧版本信息都弄全了。
稍加统计,截止至2009年,已有各种版本的金庸影视剧104个,真可谓洋洋大观!其中有些细细看过,但大部分由于年代和播映的原因,没能够认真品评,甚至无缘一见。
但无论如何,金庸影视数十年来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和感触,是一份人生宝贵的财富。
附:金庸影视版本大全一、书剑恩仇录——九版1. 1960年电影版共三集(上、下、大结局)。
峨嵋制片出品。
李晨风导演,张瑛、容小意、紫罗莲主演2. 1979(1976)香港无线版(郑少秋汪明荃余安安李司祺)3. 1980-1981年电影版。
楚原导演,狄龙、白彪、罗烈主演。
邵氏电影公司出品。
4. 1987香港无线版(彭文坚罗慧娟梁佩玲陈敏儿)5. 1987-1988年电影版。
上集:《江南书剑情》,下集:《戈壁恩仇录》。
许鞍华导演。
张多福、刘佳、阿依努尔、达式常主演。
香港武侠电影史上的十位英雄当香港影坛上黑帮电影与庸俗喜剧成为主流时,不禁令人怀念起香港武侠电影的“十三太保”时代,在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间,香港武侠电影在邵氏公司的推动下,进入全盛时期,一大批相貌平平但性格鲜明、气质脱俗的男性武侠英雄出世并为世上人所爱,与现在的时尚动作片明星相比,这批人凝结了中国东方武德精神与东方人的传统性格,具备的阳刚之美与男性魅力是后来人难以比拟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身怀绝技,经历坎坷,虽无一流的相貌却有一流的英雄气概,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现在已经归隐,个别人还在影坛上活跃,但已经不复当年风采,年轻一代已经将他们遗忘,但是我们不应该将他们遗忘,他们创造了中国武侠电影史最辉煌的时光,也让中国人的形象每一次有了集体的阳刚力度,他们的名字与很多名导演名作家的名字是连在一起的,(比如张彻楚原古龙金庸),他们做为一个整体,是中国武侠精神的见证。
1、王羽代表作:独臂刀这是继李小龙之后第二个具有国际声誉的武侠动作巨星。
也是名导演张彻旗下的爱将。
王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陋,但是他身上的大丈夫气概却是港台群星中最足的。
张彻为他度身量做的银幕英雄特点是每片必死,盘肠大战,血光十足,以一当百,每片必死,成了王在电影中最夺观众心的形象。
王本人也是一个江湖气颇浓的人,他是台湾黑社会竹联邦的成员,并参与和一手制造了轰动台湾的莲花阁血案,臭名昭著,不得不最后息影。
他也时常出现在影片中,近期的形象有台湾电影“火烧岛”的大哥“五湖四海”的杀手,另外他的女儿王馨平女承父业,也做了歌手和演员。
2、姜大卫代表作:报仇、刺马张彻旗下“五虎将”之首,也是香港电影史上最具个性的武侠明星,和演技最好的武侠明星,并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获亚洲影帝的演员。
姜家世显赫,其父严化,是三十年代女星周旋的第一个丈夫,兄秦沛是著名性格演员,弟尔冬升是著名导演和演员(亦是张曼玉相爱多年的男友),妻李莉莉是香港七十年代一流的动作女星(晚年曾主演电视剧“我本善良”、“杨家将”等,是典型的电影世家。
武侠电视剧大全丽的电视台出品古龙系列之七武器1977年版《三少爷的剑》万梓良1978年版《浣花洗剑录》张国荣1979年《天蚕变》徐少强1979年《天龙诀》白彪1979年《沈胜衣》徐少强1979年《情人箭》罗乐林1979年《侠盗风流》(楚留香传奇)潘志文(97版天龙八部段正淳扮演者)1979年《怒剑鸣》潘志文1980年《湖海争霸录》梁小龙余安安1980年《大内群英》万梓良姜大卫伍卫国米雪1980年《大内群英续集》万梓良张国荣1980年《太极张三丰》万梓良米雪1981年《游侠张三丰》万梓良陈秀雯1981年《武侠帝女花》刘松仁米雪1981年《伏虎金刀》万梓良陈秀雯1981年《琥珀青龙》姜大卫伍卫国陈秀雯(改自古龙作品白玉老虎)亚洲电视台(前身即丽的电视台简称ATV)1984年《四大名捕》梁小龙伍卫国米雪1984年《云海玉弓缘》曾伟权马敏儿尹天照1985年《四大名捕重出江湖》罗乐林1984年《醉王拳无忌》李赛凤1984年《琴剑恩仇》1984年《神相李布衣》刘纬民何家劲1985年《天涯明月刀》潘志文1986年《白发魔女传》曾伟权魏秋桦(95神雕侠侣黄蓉扮演者)1986年《越女剑》李赛凤1986年《少林英雄》江华尹天照麦翠娴(94射雕梅超风扮演者)1988年《侠女传奇》雪梨(95神雕李莫愁扮演者)1989年《火烧红莲寺》曾伟权叶玉卿1989年《天剑绝刀》彭文坚周秀兰1989年《白骨阴阳剑》1989年《无字天书》伍卫国1989年《傅红雪传奇》惠天赐1989年《九月飞鹰》刘松仁魏秋桦1990年《中华英雄之中华傲决》何家劲叶玉卿关咏荷1991年《剑十三》潘志文1991年《剑神》罗颂华尹天照1992年《仙鹤神针》翁虹邓浩光1994年《君临天下》江华1994年《碧海青天杨家将》系列1993年《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尹天照徐少强1996年《剑啸江湖》刘松仁徐少强杨恭如(融合了古龙浣花洗剑录流星蝴蝶剑)1997年《雪花神剑》袁文杰杨恭如陈炜姜大卫龚慈恩香港佳艺电视台(简称佳视)拍摄过的武侠电视1975年《射雕英雄传》米雪白彪(95神雕郭靖的扮演者)1976年《神雕侠侣》罗乐林李通明1976年《洪熙官和方世玉》1977年《武林外史》米雪文雪儿(据说元秋的胞妹)1977年《碧血剑》1977年《流星蝴蝶剑》罗乐林魏秋桦1978年《雪山飞狐》卫子云米雪1978年《鹿鼎记》文雪儿反串韦小宝1978年《萍踪侠影》陈强杨盼盼(83版射雕穆念慈扮演者)1978年《白发魔女传》李丽丽(97版天龙叶二娘的扮演者)1978年《仙鹤神针》罗乐林马海伦1978年《金刀侠情》米雪1978年《风雷第一刀》另外还有亚视版(ATV)1986年《萍踪侠影录》米雪刘松仁香案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英文TVB)1976年《书剑恩仇录》郑少秋汪明荃余安安1976年《陆小凤》刘松仁黄元申1978年《倚天屠龙记》郑少秋赵雅芝汪明荃1978年《小李飞刀》朱江黄元申1978年《一剑镇神州》冯宝宝郑少秋黄杏秀(改自浣花洗剑录)1979年《刀神》刘松仁赵雅芝(改自圆月弯刀)1979年《楚留香传奇》郑少秋汪明荃赵雅芝吴孟达1979年《绝代双骄》黄元申米雪1979年《名剑风流》夏雨潘迎紫1978年《萧十一郎》谢贤李司棋1979年《离别钩》谢贤香港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英文TVB)1980年《龙仇凤血》黄元申黄杏秀1981年《无双谱》李司棋1981年《英雄出少年》黄日华苗侨伟欧阳佩珊1981年《女侠黑木兰》赵雅芝1982年《天龙八部》梁家仁汤镇业陈玉莲黄日华1982年《十三太保》黄日华1983年《射雕英雄传》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杨盼盼1983年《神雕侠侣》刘德华陈玉莲1983年《赖布衣》苗侨伟1984年《决战玄武门》苗侨伟翁美玲黄日华1984年《笑傲江湖》周润发戚美珍陈秀珠1984年《鹿鼎记》梁朝伟刘德华1984年《魔域桃源》刘德华赵雅芝吴启华1984年《青锋剑影》苗侨伟刘嘉玲1984年《宝芝林》刘德华1985年《楚留香之蝙蝠传奇》苗侨伟翁美玲1985年《吕四娘》郑裕玲1985年《碧血剑》黄日华毛舜筠庄静儿苗侨伟1985年《雪山飞狐》吕良伟赵雅芝曾华倩1985年《武林世家》张国荣张曼玉1986年《六指琴魔》石修蓝洁瑛吴启华邓萃雯1986年《倚天屠龙记》梁朝伟黎美娴谢宁邓萃雯1986年《遁甲奇兵》黄日华1986年《达摩》吕良伟陈秀雯1987年《饮马江湖》关礼杰邵美琪1987年《书剑恩仇录》彭文坚梁佩玲任达华1987年《天狼劫》刘德华邵美琪1987年《少林与咏春》石修米雪1988年《南拳李蔡佛》1988年《绝代双骄》梁朝伟吴岱融谢宁黎美娴1988年《天龙神剑》苗侨伟戚美珍曾华倩高雄1989年《连城诀》梁朝伟邓萃雯1989年《铁血大旗门》石修1989年《盖世豪侠》周星驰1990年《剑魔独孤求败》黄日华邵美琪1990年《蜀山奇侠》关礼杰郭富城1990 《乌金血剑》刘锡明周慧敏1991年《日月神剑》张卫健1988年《边城浪子》吴岱融谢宁1991年《蜀山奇侠之仙履奇缘》郑伊健陈松伶1992年《武林幸运星》温兆伦周慧敏1993年《中神通王重阳》郑伊健周慧敏关礼杰1993年《风之刀》郭富城蔡少芬梁小冰袁洁莹1993年《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张智霖许秋怡1993年《如来神掌再战江湖》关礼杰1994年《射雕英雄传》张智霖朱茵罗嘉良1995年《神雕侠侣》古天乐李若彤1996年《白发魔女传》蔡少芬何宝生1996年《小李飞刀》关礼杰1996年《笑傲江湖》吕颂贤梁佩玲陈少霞1997年《天龙八部》黄日华陈浩民樊少皇李若彤1997年《圆月弯刀》古天乐梁小冰温碧霞1997年《鹿鼎记》陈小春马浚伟1999年《雪山飞狐》陈锦鸿佘诗曼张兆辉1999年《碧血剑》林家栋佘诗曼欧子欣江华2000年《倚天屠龙记》吴启华黎姿佘诗曼2001年《小宝与康熙》张卫健谭耀文林心如2002年《寻情记》古天乐郭羡妮2003年《云海玉弓缘》林峰叶璇李彩桦2004年《大唐双龙传》林峰吴卓羲杨怡2004年《惊艳一枪》马德钟佘诗曼2005年《覆雨翻云》林峰黄宗泽佘诗曼2006年《布衣神相》林文龙林峰大陆台湾的年代我记得不是很清楚我把我看的都写下来不分时间先后的《倚天屠龙记》刘德凯喻可欣《神雕侠侣》孟飞潘迎紫《天蚕在变》顾冠中《神州侠侣》孟飞潘迎紫《铁血杨家将》姜大卫张冲《小李飞刀》卫子云《七巧游龙》《飞燕惊龙》尔冬升苗可秀应小薇《金剑雕翎》周少栋沈海蓉《鹿鼎记》李晓飞《飞花逐月》黄元申苗可秀《蝉翼传奇》张晨光张咏咏《甘十九妹》张子健《大侠沈胜衣》张振寰《雪山飞狐》孟飞伍宇娟龚慈恩《书剑恩仇录》何家劲刘雪华《保镖》何家劲胡慧中黄文豪《射雕英雄传》黄文豪陈玉莲《天龙八部》惠天赐关礼杰宋罔陵《倚天屠龙记》马景涛叶童周海媚《金剑雕翎》黄坤玄罗海琼《金蚕丝雨》吴京何美钿沈晓海《策马啸西风》吴京邢岷山陶红俞飞鸿《三少爷的剑》何中华俞飞鸿霍思燕《萧十一郎》吴奇隆朱茵马娅舒万宏杰《武林外史》黄海冰王艳《小李飞刀》焦恩俊萧蔷俞飞鸿吴京《红叶山庄》张卫健陈德容焦恩俊《绝代双骄》林志颖苏有朋陈德容李绮红《笑傲江湖》任贤齐袁咏仪宋逸民陈德容《神雕侠侣》任贤齐吴倩莲孙兴陈红《白发魔女传》张智霖蒋勤勤陈俊生《如来神掌》张智霖朱茵孙兴《太极宗师》吴京于海成奎安《少年英雄方世玉》张卫健樊少皇郑国林恬妞《九指琴魔》宁静吴奇隆陈浩民《风云争霸》黄少祺高曙光蒋勤勤《风云》赵文卓何润东蒋勤勤陶红千叶真一《陆小凤》林志颖陶红《楚留香》任贤齐林心如黎姿万绮雯《陆小凤之凤舞九天》孙耀威于荣光《飞刀又见飞刀》张智霖林心如《飞刀问情》焦恩俊张延《名捕震关东》任泉范冰冰吴奇隆左小青《天下第一》李亚鹏霍建华叶璇郭晋安《雪花女神龙》董璇乔振宇陈孝萱《书剑恩仇录》赵文卓关咏荷颜思颖谢君豪《逆水寒》张智霖钟汉良于娜《乌龙闯情关》孙耀威曹颖。
12位武侠作家的44部作品(图文)金庸古龙梁羽生之外还有许多武侠作家,他们的关注度不如金古梁,但也有经典之作。
一:王度庐,本名王藻禅,30年代中期改定武侠小说,代表作之一即为这部《卧虎藏龙》:03台湾版,玉娇龙/蒋勤,罗小虎/ 何润东,李慕白/ 邱心志,俞秀莲/ 黄奕二,文康,自谓“燕北闲人”,清末小说家,出身满洲镶红旗,名作《儿女英雄传》为明清侠义小说代表作。
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十三妹》是戏曲界的经典曲目,也曾改编过影视版。
《十三妹》82香港无线版:十三妹/黄杏秀,安公子/汤镇业,双格格/翁美玲,李妙生/任达华卧龙生,生于河南南阳,少年时就读于卧龙书院,投身文坛后以此为笔名。
是台湾武侠四大天王之一,作品:仙鹤神针/76香港佳视版:马君武/ 罗乐林,白云飞/ 马海伦,曹雄/ 秦沛,龙玉冰/ 杨盼盼仙鹤神针/ 96香港亚视版:马君武/ 邓浩光,李青鸾/ 杨玉梅,白云飞/ 麦丽虹,曹雄/ 林祖辉。
无线剧里的邓浩光整个一大龙套,原来他在亚视还当过主角啊。
邓浩光,甄志强,莫家尧,邵传勇,这些90年代的亚视精英们到了无线,一个个连渣都米有了。
卧龙生《飞花逐月》/ 84台湾版,赵幽兰/ 苗可秀,萧寒月/ 黄元申。
苗可秀,传说中的李小龙前女友.黄元申,还记得他的<霍元甲>吧,多好的演员啊.可惜出家N年了.他演过很多古龙角色,象阿飞,西门吹雪,小鱼儿,却没演过金庸剧有点奇怪的说.卧龙生《绛雪玄霜》/ 86台湾版:梅绛雪/ 邱淑宜,陈玄霜/ 陈玉玫雪花神剑/ 97香港亚视版:梅绛雪/ 杨恭如,陈玄霜/ 陈炜,小凤/ 龚慈恩,罗玄/ 姜大卫,方兆南/ 袁文康。
改编自卧龙生的《绛雪玄霜》,90年代亚视的武侠代表作,集合了不少实力演员和当家小生花旦卧龙生《飞燕惊龙》86台湾版,杨梦寰/ 尔冬升,朱若兰/ 施思,李瑶红/ 张咏咏,沈霞琳/ 应晓薇,80年代盛行的台湾室内武侠剧代表作,尔冬升现在已经是著名导演了卧龙生《金剑雕翎》86台湾版:萧翎/ 周绍栋,岳小钗/ 沈海蓉张咏咏,蓝玉棠/ 姜厚任,百里冰/ 林秀君金剑雕翎/ 03内地版:萧翎/ 黄坤玄,岳小钗/ 罗海琼。
这9个版本的神雕侠侣,你看过哪几个?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想,这么多版本的【神雕侠侣】电视剧,我该按照什么顺序给大家介绍呢?想了一下,还是按照地域和时间结合的顺序吧!大中华区乃至大众化文化区,细化拍摄金庸武侠的地方除了大陆,还有香港、台湾和新加坡。
所以,本篇就按照地域和时间来依次介绍各个版本的【神雕侠侣】。
再说一次,不包括电影和动画片,仅仅是电视剧哦!目前香港4个版本1960-1961年版谢贤、南红版本【神雕侠侣】是金庸作于1959年的武侠小说。
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二部。
上承【射雕英雄传】,下接【倚天屠龙记】。
是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
也就是说,这部电视剧拍摄于小说出版的第二年哦!可以说得上是最早的电视版【神雕侠侣】。
该片是粤语长片,由李化执导,谢贤、南红、林蛟、梁素琴、上官筠慧等主演。
很遗憾,小编出生的太晚了,没看过,只能给大家找点海报来观赏一下!不好意思,海报也是随便偷来的!最早版本的神雕侠侣1976年佳视罗乐林、李通明版1976年,香港佳艺电视台在【射雕英雄传】的成功之际再接再厉,安排罗乐林和李通明主演了这部【神雕侠侣】。
不算谢贤那个粤语版的,本剧目前号称是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第一部【神雕侠侣】。
相较于后来的各个版本,这一版“鼻祖”之作的知名度是最低的。
虽然这个版本的【神雕侠侣】,播出后口碑不大好,但是因为它的主题歌沿用了【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旋律,所以也大受欢迎,这首香港电视史唯一一首做过两出电视剧主题歌的歌曲。
来个海报只因年代久远,这部作品我无缘一见!而且,由于七八十年代电视还并不是在大陆很普及,对于现在的人,年青一代的乃至老一代提起这一部作品,也许都会情不自禁问一句:罗乐林与李通明是谁?不过,既然是鼻祖,又是第一部作品,所以不论好与不好,后来者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敬意的。
李通明版小龙女1983年TVB刘德华、陈玉莲版1983年拍摄的【神雕侠侣】,由刘德华和陈玉莲主演。
该剧有四点是人们普遍认同的:其一,男女主角相貌般配,刘德华将杨过独臂行侠,狂傲不羁、不畏世俗的性情展现的淋漓尽致,陈玉莲饰演的小龙女白衣翩翩,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刻画的入木三分。
70年代的香港武侠
大陆刚刚从十年浩劫里醒过来的时候,香港的血雨腥风正在另一个世界里上演。
七十年代中是香港长篇电视剧兴起的年代,也是武侠剧成为热潮的滥觞期。
武侠剧,后来被赋予“成人童话”的深度,当时是香港佳艺电视台得以起家的法宝。
把金庸小说拍成电视剧集,也是始自1975年开台的“佳视”。
小作统计,金庸的十四部著作,是芸芸武侠剧中历年被翻拍最多的,计有《书剑恩仇录》两次、《射雕英雄传》三次、《神雕侠侣》三次、《倚天屠龙记》三次(最新的吴启华版)、《笑傲江湖》两次、《鹿鼎记》三次、《碧血剑》三次、《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的合并版三次、《天龙八部》两次,另外《连城诀》和《侠客行》各一次(香港丽的电视台也拍过《越女剑》一次)。
一个办报纸的文人,现以武林盟主之尊笑傲江湖。
“佳视”比“无线”更早掀起第一轮武侠风潮,改编了五套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雪山飞狐》和《鹿鼎记》。
《射雕》乃“佳视”成名作,白彪与米雪这个配搭,被主题曲歌词中的“好郭靖、俏黄蓉”唱到街知巷闻。
《射雕英雄传》不单打响新电视台的知名度,还使一众电视人有了两大发现,一是剧种的新大陆--武侠剧,二是一位高水准剧本供应人--金庸。
香港电视圈也并非金庸剧一支独秀,古龙小说的悬疑诡谲,实乃吊观众胃口的良材。
《楚留香》1979年在香港首播,郑少秋的“香帅”迷倒众生,至今记忆犹新香帅的一个小动作--思考时用食指摸摸鼻梁,此举一出,众皆效仿,当时不知有多少年轻男子的鼻梁因此饱受摧残。
《楚留香》是浪漫侠客与美女的传奇故事。
郑少秋风流倜党的侠客造型与赵雅芝那种吴侬燕语,柔情无限的苏州美女风范,似乎成了武侠传奇的最佳代言人。
1982年4月18日当《楚留香》在台湾播出时,这出在香港电视台库存五年的旧戏,在台湾竟然创下百分之七十的高收视率:而主?曲更因此风行市面,甚至成为出殡时的哀乐。
《楚留香》与《射雕英雄传》各是古龙与金庸的代表作,不知是巧合,还是电视台考虑了既然由金庸开武侠剧的风气之先,或许唯有古龙才能与之媲美。
另一部《琥珀青龙》汇集了姜大卫、伍卫国、陈秀雯以及那些值得尊敬的七十年代的武星们。
显然该剧改编自古龙小说《白玉老虎》,但为了突出“武侠”,弃掉原著中大量的对白情节。
突出徐钰而将徐缺改成三流人物,也算是经典了。
陈秀雯那时颇具清秀古典之美;姜大卫中规中矩,只是开头的浪子形象和后面有些反差显得突兀;伍卫国(就是后来一度和刘晓庆谈过恋爱的那位)则是剧中亮点,翩翩公子型的第一反派,可算是他所有作品里最倜傥的一个角色了。
这部戏当时远不如金庸剧那么火爆,在内地播放时也没有占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势,来去悄然。
不过由于它不同于我们熟悉的金庸剧模式,还是给我等少部分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射雕英雄传》使“佳视”尝尽甜头,而“无线”还未意识到它所带来的破坏力,随着接连播出的《神雕侠侣》、《碧血剑》、《雪山飞狐》和《鹿鼎记》一炮而红,使“佳视”的观众数字大幅上升,这下面对沉重收视压力的“无线”,亦不得不承认拍武侠剧已是潮流所趋,而金庸剧则成为收视的保证。
1976年,无线电视台首拍60集金庸武侠巨著《书剑恩仇录》,主演郑少秋、汪明筌、余安安,分饰陈家洛、霍青桐和香香公主。
这部无线台最早期的金庸武侠剧在香港播映时收视极高,虽然那时服装、武打设计都比较粗糙,但王牌大姐汪明荃扮演的霍青桐、余安安扮演的香香公主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1978年的《倚天屠龙记》,郑少秋扮张无忌,赵雅芝扮周芷若,汪明荃饰赵敏。
郑少秋大侠形象已深入民心(当然还有日后的叶孤城和楚留香巩固成果)。
《倚天屠龙记》的成功是给新派武侠剧带来更传真的表达手法,张无忌受灭绝师太十成内功的一掌,“蓬”一声的效果声加上直飞数十尺外,是电视剧革命性的创新,充分把小说的细致描写影像化,至此,金庸武侠剧的诱人威力终于彻底爆发,“无线”抢先回购金庸小说的所有电视版权,以后凡遇上和亚视决战,例必推出金庸剧作为重型武器回击。
从此,武侠剧进入了“无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