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3
常用金属材料5.1 名词解释1.固溶处理与水韧处理:固溶处理系指将奥氏体不锈钢在1100℃加热,使所有碳化物都溶入奥氏体中,然后水中急冷,使碳化物来不及析出,获得单一奥氏体组织的处理。
而水韧处理则指高锰钢为消除碳化物并获得单一奥氏体的热处理,即将钢件加热至1000~1100℃,并在高温下保温一段时间,使碳化物完全溶解于奥氏体,然后于水中急冷,使奥氏体固定到室温。
2.回火稳定性与二次硬化:回火稳定性表示钢对于回火时发生软化过程的抵抗能力。
而二次硬化系指在一些含合金元素W、Mo、Cr、V、Ti等含量较多的钢中,回火后的硬度不是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连续下降,而是在某温度范围(一般为500℃~600℃)内回火时硬度不下降或有所提高,即硬度达到峰值,这一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3.合金元素与杂质元素:为改善钢的性能而有意识地加入到钢中的化学元素,称为合金元素;而杂质元素系指在钢的冶炼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留至钢中的化学元素。
4.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蠕变极限():表示材料在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抵抗蠕变变形的能力;而持久强度(σ):表示材料在高温长期载荷作用下,抵抗断裂的能力。
5.石墨化:指铸铁组织中石墨的形成过程。
6.可锻化退火:将白口铸铁加热至高温,经长时间退火,使渗碳体分解,形成团絮状石墨的工艺。
7.时效强化:铝合金淬火后在室温放置或加热至某一温度保温,随时间延长,其强度和硬度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5.2 填空题1.按钢中合金元素含量多少,可将合金钢分为低,中和高合金钢三类(分别写出合金元素含量范围)。
2.钢的质量是按S和P含量高低进行分类的。
3.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合金元素有Ti、V、Nb、Zr、Al等,而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有Mn、P、C、N 等(每空例举两种)。
4.除Co 处,其它的合金元素溶入A中均使C曲线向右移动即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减少,淬透性增加。
5.从合金化的角度出发,提高钢的耐蚀性的主要途径有提高基体的电极电位,使之形成单相组织与形成钝化膜。
重金属(铜、铅、锌、镉、镍、铁、锰)试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填空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475-87规定测定水质Cu、Pb、Zn、Cd的方法是。
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水质Cu、Pb、Zn、Cd,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法,适用于地下水和中的Cu、Pb、Zn、Cd测定。
第二部分分为法,适用于测定地下水和清洁地面水中低浓度的Cu、Pb、Zn、Cd。
答:直接;地面水;废水;螯合萃取。
3、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Cu、Pb、Zn、Cd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试剂和水或等浓度的水(除另有说明外)。
答:分析纯;去离子。
4、原子吸收光度计光源使用灯或无极放电灯。
答:空心阴极。
5、原子吸收法测定某一元素时,所选择的火焰应使待测元素获得最大原子化效率即,测Ti、V等金属时因其金属氧化物离解能较高,宜选用富燃性火焰进行测量,而Cu、Pb、Zn、Cd的氧化物离解能较低测量时选用火焰即可。
答:测量灵敏度;贫燃性。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按其功能主要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①;②;③;④。
答: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放大和读出系统。
7、国家颁布测定水质铁、锰的标准方法有,方法的国标号码是。
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11911-89。
8、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可测定,,中的铁和锰。
答:地面水;地下水;工业废水;9、标准分析方法中测定铁、锰的检测限分别是和。
校准曲线的浓度范围分别为和。
答:0.03mg/L;0.01mg/L;0.1~5mg/L;0.05~3mg/L;10、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中的铁、锰时,用瓶采集样品,若仅测定铁锰,样品采集后尽快通过过滤,并立即加滤液,使pH为。
答:聚乙烯;可过滤态;0.45μm滤膜;硝酸酸化,1~2。
11、影响铁、锰原子吸收法准确度的主要干扰是,当硅的浓度大于时,对铁的测定产生;当硅的浓度大于时,对锰的测定也出现;这些干扰的程度随着硅的浓度而。
【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测试题及答案(word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选择题1 .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40g,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共放出2g 氢气。
则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A.Zn 和FeB.Fe 和MgC.Zn 和MgD.Al 和Cu【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与硫酸反应时铁、锌、镁、铝分别呈+2、+2、+2、+3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g 氢气,所需要消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需要金属铁的质量=2g+3=56g ;需要金属锌 56-2~-2-的质量.2g ・65=65g ;需要金属镁的质量.2g +24=24g ;需要金属铝的质量-3”=2g +=18g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根据金属混合物与酸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为两种金属4/反应产生氢气质量和,由实际实验中两种金属混合物40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2g 氢气,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金属可能为金属铁、锌两种金属其中之一与金属镁、铝两种金属其中之一所组成的混合物,如Zn 和Mg 、Fe 和Mg 、Al 和Cu 等的组合,而Zn 和Fe 、所组成的混合物不能满足条件,原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这两个组合。
故选A【点睛】生成2g 氢气消耗选项所涉及金属铁、锌、镁、铝的质量;然后根据题设的条件:两种金属混合物40g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了12g 氢气,推断出两种金属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利用 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质量= 金属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x 金属质量,计算②③A.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若增加一个铜锌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答案】B【解析】【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一、填空题(60分)1.金属材料的性能的性能包括和。
2.力学性能包括、、、、。
3.圆柱形拉伸试样分为和两种。
4.低碳钢拉伸试样从开始到断裂要经过、、、四个阶段。
5.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和。
6.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主要有和。
7.硬度测定方法有、、。
8.夏比摆锤冲击试样有和两种。
9.载荷的形式一般有载荷、载荷和载荷三种。
10.钢铁材料的循环基数为,非铁金属循环基数为。
11.提高金属疲劳强度的方法有和。
12.50HRC表示用“C”标尺测定的硬度值为。
13.150HRW10/1000/30表示用压头直径为的硬质合金球,在kgf试验力作用下,保持s时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
14.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包括、、、、。
二、判断题(25分)1.金属的工艺性能是指金属在各种加工中所表现出的性能。
()2.金属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力作用下所显示的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
()3.拉伸试验时,试样的伸长量与拉伸力总成正比。
()4.屈服现象是指拉伸过程中拉伸力达到Fs时,拉伸力不增加,变形量却继续增加的现象。
()5.拉伸试样上标距的伸长量与原始标距长度的百分比,称为断后伸长率,用符号A表示。
()6.现有标准圆形截面长试样A和短试样B,经拉伸试验测得δ10、δ5均为25%,表明试样A的塑性比试样B好。
( )7.常用的硬度试验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8.做布氏硬度试验,当试验条件相同时,压痕直径越小,则材料的硬度越低。
()9.洛氏硬度值是根据压头压入被测材料的的深度来确定的。
()10.洛氏硬度HRC测量方便,能直接从刻度盘上读数,生产中常用于测量退火钢、铸铁和有色金属件。
()11.一般来说,硬度高的金属材料耐磨性也好。
()12.韧性是指金属在断裂前吸收变形能量的能力。
()13.金属的使用性能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铸造性能。
( )14.拉伸试验中拉伸力和伸长量的关系曲线称为力一伸长曲线,又称为拉伸曲线。
金属材料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包含()A、强度B、密度,C、硬度D、塑性2、常用的硬度测定方法不包含()A、压入法B、布氏硬度法C、划痕法D、回弹高度法3、以下不属于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的是()A、强度(1B、铸造性能C、切削加工性能D、热处理性能4、金属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的能力称为硬度。
A、塑性变形B、弹性变形C、划痕或压痕D、抵抗疲劳5、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①使用性能②工艺性能③力学性能④化学性能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6、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不包含()A、化学性能B、工艺性能C、力学性能D、物理性能7'金属的韧性通常随加载速度高、温度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加剧而()A、变好,B、变差C、无影响D、难以判断8、试样拉断前所承受的最大标称拉应力为()A、抗压强度B、屈服强度C、疲劳强度D、抗拉强度9、用金刚石圆锥体作为压头的硬度试验是()A、布氏硬度G)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都可以10'拉伸试验中,试样所受的力为()A、冲击(B、多次冲击C、交变载荷D、静态力11、下列不是金属力学性能的是()A、强度(B、硬度C、韧性D、压力加工性能12、根据拉伸试验过程中拉伸力和伸长量关系,画出的力一伸长曲线(拉伸图)可以确定出金属的()A、强度和硬度B、强度和塑性「涧”)C、强度和韧性D、塑性和韧性13、适于测试硬质合金、表面淬火钢及薄片金属的硬度的测试方法是()。
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方法都可以(14、金属疲劳的判断依据是()A、强度8、塑性(「C、抗拉强度D、疲劳强度15、不宜用于成品与表面薄层硬度的测试方法是()A'布氏硬度B、洛氏硬度C、维氏硬度D、以上方法都不宜(正16、“泰坦尼克号”的船体是用很厚的双层钢板制造的,但撞上冰山后沉没了,说明船体的材料()A、抗拉强度较低B、硬度较低C、屈服强度较低D、韧性较低17、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的各种性能叫金属材料的()。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题一、选择题1. 铁在空气中生锈,其主要反应物是:A. 氧气B. 水C. 二氧化碳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种金属在常温下是最活泼的?A. 铁B. 铜C. 钠D. 银3. 金属铝在空气中形成一层氧化膜,其化学式为:A. Al2O3B. Al(OH)3C. AlCl3D. Al2S34. 以下哪种化合物是金属硫化物?A. Fe2O3B. FeS2C. CuSO4D. ZnCO35. 金属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形成:A. 铜绿B. 铜锈C. 铜氧化物D. 铜盐二、填空题6. 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
7. 金属锌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其对应的氧化物是_________。
8. 金属钛在人体中主要应用在_________领域。
9. 金属铬的化合物Cr2O3在工业上常用于_________。
10. 金属汞在室温下是_________态。
三、简答题11. 解释金属铁生锈的条件和过程。
12. 描述金属铜在电镀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13. 金属铝的耐腐蚀性如何?请说明原因。
14. 金属铅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是什么?请提出减少铅污染的措施。
15. 金属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有哪些优势?四、计算题16. 已知金属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Mg + H2SO4 → MgSO4 + H2如果实验室需要制备1.12升(标准状况下)的氢气,需要多少克金属镁?五、实验题17.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金属铁与金属铜的活泼性差异。
18. 描述如何使用硫酸铜溶液来制备硫酸亚铁溶液,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六、论述题19. 论述金属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几种常见金属的应用。
20. 探讨金属腐蚀对工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金属材料试验检测》模拟题一、单选题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标准中符号L0表示的含义是:A. 试样原始总长度B. 试样平行长度C. 试样断后标距长度D. 试样原始标距答案:D2.对于无明显屈服现象的钢材,试验中一般会进行Rp0.2的测定,这里Rp0.2表示:A. 规定塑性延伸率为0.2%时的应力B. 规定总延伸率为0.2%时的应力C. 规定残余延伸率为0.2%时的应力D. 规定延伸率为0.2%时的应力答案:A3.钢材拉伸试验一般应在什么温度条件下进行?A. 23±5℃B. 0~35℃C. 5~40℃D. 10~35℃答案:D4.在金属拉伸试验中,材料的弹性模量≥150000时,应力速率最大为:A. 2 MPa/sB. 20 MPa/sC. 6 MPa/sD. 60 MPa/s答案:D5.《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标准中的Ae、At、Agt、Ag分别指:A. 断裂总延伸率、最大力总延伸率、最大力塑性延伸率、屈服点延伸率B. 屈服点延伸率、断裂总延伸率、最大力总延伸率、最大力塑性延伸率C. 屈服点延伸率、断裂总延伸率、最大力塑性延伸率、最大力总延伸率D. 屈服点延伸率、最大力总延伸率、断裂总延伸率、最大力塑性延伸率答案:B6.在进行钢材拉伸试验时,若仅测定下屈服强度,在试样平行长度的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A. 0.00025/s~0.0025/sB. 0.25/s~0.025/sC. 0.025/s~0.0025/sD. 0.0025/s~0.005/s答案:A7.根据GB/T 1499.2-2018标准的要求,公称直径14mm的热轧带肋钢筋实际重量与理论偏差值规定为:A. ±5%B. ±5.0%C. ±4%D. ±6.0%答案:B8.钢材使用时,在超低温下进行冲压以制成零件或毛坯,叫什么?A. 冷冲压用钢B. 热冲压用钢答案:A(注意,此题选项略有简化,但根据常识和题目描述,应选择A)9.金属材料的硬度测试中,常用的布氏硬度计适用于测试哪种材料?A. 很软的材料B. 很硬的材料C. 具有大晶粒的材料D. 具有小晶粒的材料答案:C10.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可以通过哪种性能指标来衡量?A. 屈服强度B. 抗拉强度C. 延伸率D. 硬度答案:C二、填空题1.金属材料的______试验可以评估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抗氧化性能和强度保持能力。
《金属》测试卷
一、选择题1、在下列物质的性质中,铁、铜铝三种金属都具有的是()。
①银白色金属②延展性③导热性④导电性⑤被磁铁吸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⑤
2.下列变化属化学变化的是
A.铁受热熔化成铁水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C.用砂纸打磨铁制品表面的锈 D.冶炼时将铁矿石粉碎
3、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
A、FeO B、Fe2O3C、Fe3O4D、FeO2
4、生铁和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总会留有残渣,其主要成分是()。
A、铁B、三氯化铁C、氯化亚铁D、碳
5、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严格控制使用,铝在下列应用
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门窗②制炊具③制易拉罐④糖果、小食品包装袋⑤制电线⑥用凝胶
制胃舒平药品⑦银色漆颜料
A、①②③④
B、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⑤⑦
6、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2+O2==2H2O
B、2H2O2===2H2O+O2
C、Zn+H2SO4(稀)=ZnSO4+H2
D、CuO+CO==Cu+CO2
7、下列化合物能由酸和对应金属直接反应得到的是()。
A、FeCl3
B、CuSO4
C、MgCl2
D、Fe2(SO4)3
8、在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剩余,则下列的叙
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有FeSO4
B、溶液中一定有CuSO4
C、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有Cu
D、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有Fe
9、56克不纯的铁粉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生成2克H2,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A、铁中含有碳和锌
B、铁中含有铜
C、铁表面已生锈
D、铁中含有银和铝
10、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B、C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的金属硫酸
盐,其反应情况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对原子质量大小
A、A<B<C A>B>C
B、A<C<B B>A>C
C、A>C>B C>B>A
D、A>B>C A>C>B
11、在托盘天平的两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分别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天平平衡。
向左、右两
边烧杯中分别加入6.5克金属锌和6.5克金属镁,当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的指向是()。
A、分度盘的左边
B、分度盘的右边
C、分度盘的中间
D、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2、铝常用作电线、电缆是利用它的;细铁丝、薄铁片稍用力就可以弯曲说明铁具
有的性质;铁锅、铝壶可用来烧水是利用它们的性;金块可以轧成很薄的金箔,这是利用了它的性。
13、体温计中的金属是;香烟盒上的金属是;保温瓶胆壁上涂的金属是;
暖气片上涂的“银粉”是。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反应类型。
(1)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2)铝和硫酸铜反应()
(3)炽热的铁通过水蒸气,生成Fe3O4和H2
()
15、为了防止月饼变质,常在月饼的内包装中加入一小包防腐剂,其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
的作用是;这种铁粉可以在实验室里用CO还原Fe2O3粉末制得,进行该实验加热前,应先,以确保安全。
16、某炼铁厂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冶炼生铁。
若要炼出1120t含铁95%的生铁,需要含
氧化铁80%的赤铁矿吨。
17、如何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Cu(Fe)。
(2)ZnSO4(CuSO4)。
三、实验题
18、某同学改进CO还原Fe2O3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若先加热,再通CO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2)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B中产生的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则B中的试剂是
(4)C装置的作用是。
(5)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收集到C瓶中的气体应如何处理。
19、某初级中学学生为了探究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可能是什么
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和无色溶液混合时,立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
CuO、MnO2、Fe3O4、铁粉和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无色溶液是(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1)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无色溶液;
(2)用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3)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2分)。
【实验现象】(2分)。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原假设。
四、计算题
2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炼铁厂生产的生铁(杂质不与酸反应)进行组成分析。
其实验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2)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3)生铁中铁的质量分数。
2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并取一定
量稀盐酸,分别进行四组实验,结果如下:(假设石灰石中杂质不溶解于水和盐酸,高温
试判断并计算:
⑴均恰好反应的组别是_______。
⑵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⑶如果该石灰厂煅烧10 t这种石灰石,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多少吨?
⑷求丙组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