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65.80 KB
- 文档页数:3
再生细骨料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论文
本文旨在研究细骨料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再生混凝土是旨在替换传统混凝土,以减少耗费原材料和保护环境的一种环保型混凝土。
本文重点研究混凝土再生替代率和细骨料品质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首先,本文检查了不同细骨料品质和取代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该研究使用了普通混凝土、回收混凝土、碎石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碎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低,而普通混凝土、回收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之间相差不大。
其次,本文检查了不同取代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回收材料取代率的增加,抗压强度也会增加,当取代率超过50%时,抗压强度出现了上升趋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细骨料品质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并不显著,而取代率则与抗压强度有显著影响,当取代率超过50%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会进一步提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明确的是,细骨料品质和替代率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不同,而取代率大于50%时,再生混凝
土的抗压强度会进一步提升。
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有关再生混凝土应用研究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混凝土作为建筑结构的基础材料,其用量急剧上涨。
据统计,仅2020年我国商品混凝土用量已超20亿m3,这意味着同样消耗了大量的砂石和水泥等原材料。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对这些资源的需求仍然在不断增大,进一步加剧了砂石的供应不足。
仅2019年,我国砂石紧缺约170亿吨[1-2]。
此外,在水泥的生产过程中,燃料燃烧和石灰石煅烧分解会排放大量的CO2,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18年全球CO2排放总量已达331亿吨,其中水泥行业排放的CO2总量占了7%。
如果不控制CO2气体的排放量,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会在2012年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1.4~5.8℃。
与此同时,近些年我国每年产生了数以亿吨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粗犷的堆放在道路两旁,主要用于路基回填、填充材料,简单粗放,实质上是一种资源浪费,其有效利用率不足5%。
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还极大的浪费了资源,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导致土壤、水质劣化[3-4]。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系统研究了再生骨料不同取代率对混凝土中力学性能及抗冻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再生混凝土累积损伤劣化模型,此外,采用压汞法探究了再生粗骨料不同取代率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为再生骨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1、试验部分1.1 原材料水泥:某厂生产的P·O 42.5水泥。
细骨料:天然河砂,其细度模数2.7,表观密度2450kg/m3,堆积密度1620kg/m3。
粗骨料:某桥梁破碎后通过筛分得到的粒径5~20mm 骨料,且破碎前原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30;天然粗骨料为石灰石;再生粗骨料与天然粗骨料均为连续级配,其物理性能见表1。
减水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其含固量35%,为保证再生混凝土的流动性在150mm左右,要控制减水剂掺量。
表 1 粗骨料的物理性能1.2 试验方案按照JGJ/T 240—2011《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系统研究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灰比对混凝土力学和耐久性的影响。
《混凝土配置技术》论文再生粗骨料取代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再生骨料取代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摘要系统研究了相同水灰比情况下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试验中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20%,40%,60%,80%和100%,保持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变。
主要研究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在不同水泥用量情况下,对强度均有一定影响,但程度不同。
研究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有一定提高的基础上,再生粗骨料最佳取代率。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废旧建筑物和新建工程施工导致了大批废弃混凝土的产生。
如果这些废旧混凝土通过掩埋进行处理,不仅浪费了资源,还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成为了很多人的研究课题。
只有合理的利用废弃混凝土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对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成再生骨料,进而用于配制新的混凝土(通常称为再生混凝士),是实现废弃混凝土高效回收利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它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废弃建筑材料的运输、堆放和处理问题,同时还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符合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题通过研究再生骨料中的粗骨料取代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得出一种最佳的再生粗骨料配合比,对于合理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和提高其性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参考国外制备技术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不同的再生骨料的配合比准备的再生混凝土的性能,通过对比,得出最佳的再生骨料配合比设计。
再生骨料表面含有大量的强度低、吸水率高且与骨料结合较弱的硬化水泥石,导致再生骨料性能与天然骨料的差异较大,与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因素复杂得多,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论必须基于再生骨料性能差异的原则建立。
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耐久性研究发布时间:2021-08-16T10:35:07.680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8期作者:李敏1 李有凯2 [导读] 再生混凝土可以将一部分建筑垃圾转化为混凝土的粗细骨料,从两方面减轻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李敏1 李有凯21.德州学院,山东省,2530232.山东交通学院,山东省,250357摘要:再生混凝土可以将一部分建筑垃圾转化为混凝土的粗细骨料,从两方面减轻建筑行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但目前国内对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由于再生混凝土原材料性质复杂,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这需要大量的配合比试验数据;关于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与改善方法也较为薄弱。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正交试验;耐久性;孔结构中图分类号:TU52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政府提倡并日益普及的“垃圾分类”新风尚,将废旧建筑垃圾回收重新作为骨料生产的再生混凝土既可变废为宝又能降低成本,这种再生混凝土若能广泛使用则会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与天然骨料相比,再生骨料存在孔隙率比较大、微裂纹相对多的特点,导致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强度都与同条件下的普通混凝土具有一定差距。
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物基本上都面临着遭受冻害的问题,抗冻性是混凝土耐久性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1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特性(1)表观密度大。
再生骨料是将废旧混凝土经机械破碎、清洗、筛分后形成的人工骨料,由于再生骨料表面会黏附部分水泥基体并且存在较多微观裂缝,导致其表观密度一般比同种类的原生骨料略有降低。
通过文献测得试验数据,得出再生骨料表观密度下降 1.7%。
(2)吸水率高。
再生骨料细颗粒较多,比表面积越大,吸水率明显增大,使得同等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水化反应过程中需水量增加。
再生骨料可以洒水浸湿后再使用或者配合减水剂以及通过计算加大单位拌合用水量。
(3)强度特性。
区别于原生混凝土的特性是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与再生骨料取代率、再生骨料含水率、再生粗骨料品质等因素有关,受再生骨料取代率影响明显。
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及性能改善研究作者:***来源:《西部交通科技》2023年第07期作者簡介:王冠(1985—),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摘要:文章分别研究制备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AC)、预湿处理后的再生骨料混凝土(RAC-W)以及水泥砂浆预处理后的再生骨料混凝土(RAC-C),进行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结果表明:RAC-C在7 d养护龄期下的抗压强度高于RAC-W和NAC,而RAC-C在28 d养护龄期下的抗压强度大于RAC-W但低于NAC;RAC-C的压缩破坏主要是水泥砂浆失效所致,并伴有再生骨料的破坏,而RAC-W在压缩破坏下,断裂面主要出现在再生骨料和旧水泥砂浆之间的过渡区;通过水泥砂浆预处理的再生骨料可以大大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关键词:道路工程;混凝土;再生骨料;抗压强度中图分类号:U4140 引言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旧建筑拆除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中约40%为混凝土垃圾,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义重大[1]。
再生骨料是混凝土垃圾再利用的主要途径。
目前关于再生骨料的预处理已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2]。
一些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化学预处理来去除再生骨料上的旧水泥砂浆,采用溶液改善界面并填充再生骨料的微裂纹,以此提高再生骨料的压实度和强度[3]。
同时,也有研究人员发现,由预湿处理的再生骨料制备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预湿处理加入的水分可以在混凝土中起到内部养护作用,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性能[4]。
通过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人员发现再生骨料混凝土压缩破坏主要发生在砂浆与骨料的界面过渡区。
因此,通过增加界面过渡区的强度,将有效地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5]。
相比于天然骨料,再生骨料表面覆盖着一层旧水泥砂浆,在机械破碎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将会导致其较高的吸水率和孔隙率[6]。
骨料表面的微裂纹和旧砂浆对其性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浅谈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和易性及强度的影响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与日俱增,而废弃混凝土又占了很大比重。
处理这些废弃混凝土需要大量费用,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小容小觑。
将废弃混凝土经破碎、分级等处理后作为再生骨料配制混凝土,这无疑可以消化掉相当一部分建筑垃圾,也必将改善环境问题。
本文重点研究了再生骨料不同取代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影响一、再生粗骨料的基本性能1、再生粗骨料的表面特性分析再生粗骨料表面比较粗糙,并且表面有较多的孔隙和棱角,表面的粗糙程度介于碎石和卵石之间,通过肉眼能够看出再生骨料表面附着的水泥砂浆。
这种外形的再生粗骨料会降低拌合物的工作性。
2、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分析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的吸水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通过上表能够看出,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可以达到天然粗骨料的6倍左右,并且再生粗骨料的吸水速率也快于天然粗骨料。
再生粗骨料十分钟的吸水率能够达到24小时吸水率的70%,而天热粗骨料只达到60%。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再生粗骨料的表面有较多的水泥砂浆,并且表面的孑L隙较多,对拌合水用量使用较多。
因此,人们将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作为区别其与天然粗骨料的主要特性。
3、再生粗骨料的物理陛能分析就再生粗骨料和天然骨料的物理性能分析,再生粗骨料的表现密度相对较低,在天然骨料的10%以下。
再生粗骨料密度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表面的水泥砂浆含量较高。
由于这一特征,导致再生混凝土的密度和弹性模量逐渐下降。
不仅如此,再生粗骨料的含泥量大于天然粗骨料,由于粗骨料的含泥量较高,对混凝土的性能容易产生影响,使混凝土强度降低,收缩增大,所以,在拌制混凝土之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粗骨料的含泥量。
二、试验设计1、试验原材料本文试验采用的水泥为鱼峰牌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再生骨料取自实验室废弃混凝土,最大粒径为40㎜,相应的原生混凝土强度在C25、C35、C40、C50,颗粒级配连续;砂子为天然河砂;拌和用水以饮用水。
第43卷第17期• 104 •2 0 1 7 年 6 月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Vol . 43 No . 17Jun . 2017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 17-0104-03废弃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高燕1杜盼1吴从亮2(1.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2.四川华西绿舍宏泰混凝土有限公司,四川德阳618300)摘要:用废弃C 15混凝土试块制备的再生粗骨料部分或全部替代碎石拌制混凝土,探讨了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不同强度等级混 凝土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替代率较小时对混凝土和易性有所改善,但较大时会引起混凝土坍落度下降。
当替代 率增大,低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略微增加,中高等级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下降。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抗压强度,和易性,混凝土中图分类号:TU 528 文献标识码:A〇引言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加快,混凝土材料的消耗量越来越 多,而骨料是混凝土材料中体积比重最大的组分[1’2],其用量巨 大,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拆除、 路面返修、混凝土生产、工程施工或其他状况下产生大量的废弃 混凝土 [3,4],废弃混凝土有鲜明的时间性、空间性和持久危害性, 不仅侵占土地、影响市容,还污染环境、危害健康[5],因而对其进 行循环再生利用显得尤为必要。
综合上述因素,同时结合四川华西绿舍宏泰混凝土有限公司 在生产过程中每天会对混凝土取样、成型、养护、测试强度,并形 成大量的废弃混凝土试块。
故本文将C 15混凝土取样试块经破 碎、处理后制备再生粗骨料,并研究C 15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对不 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1试验原料及方法1.1原材料1)水泥:四川省彭州市亚东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 . 042. 5R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主要技术性质见表1。
表1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抗折强度/MPa抗压强度/MPa 标准稠度比表面积初凝时间终凝时间3d28 d3d28 d用水量/%m2/kgminmin5.48.928.746.625.63521992402)掺合料:粉煤灰,四川省江油市火电厂生产的I 级粉煤灰, 45 |xm 筛筛余为8.2%、需水量比为92%,28 d 活性指数71% ;粒 化高炉矿渣粉,四川省峨眉山市宏源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S 75级[6] 焦楚杰,孙伟,秦鸿根,等.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方程[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66- 369.[7]严少华,钱七虎,孙伟,等.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单轴压缩下矿粉,比表面积为407 m 2/kg 、流动度比为99%,28 d 活性指数 76%。
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影响研究作者:张舒波来源:《砖瓦世界·下半月》2019年第01期摘; ;要: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只是在发展中面临了环境被破坏、资源被浪费等严峻问题,再加上我国一直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更要重点研究新的工艺和材料来改善以上问题,工程行业中比较热门的再生混凝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其节约资源,经济效益高而被推广使用。
为了更好的让此种新型混凝土应用到工程中来,就要研究其强度影响因素。
再生骨料的性能直接影响了再生混凝土的强度。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粗骨料取代率为45%时达到最大值,其值与天然骨料配制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几乎相同,在取代率达到45%之后,混凝土抗压强度开始降低;全部使用再生骨料拌制再生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大概为普通混凝土的80%左右。
关键词: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强度影响一、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再生混凝土是将天然混凝土构成中的砂石骨料替换成再生骨料。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物理性能。
再生骨料表面上所附着的砂浆密度比较小,所构成混凝土的比重比天然混凝土低,且伴随着混凝土中再生骨料用量的增加,密度也会逐渐降低。
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再生混凝土中全部应用再生骨料,那么其密度较于天然混凝土会降低6%左右。
此外,通过在混凝土中掺加再生骨料,会相应地增加其内部的毛细孔数量,这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会提高其耐久性。
②工作性能。
再生骨料表面附着有比较多的水泥砂浆,增加了其吸水率,加之再生骨料非常粗糙的表面,这势必会降低其所拌制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与坍落度,但会增加其保水性和粘聚性。
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将再生骨料的取代率控制在60%及以下,那么其和易性基本上和普通混凝土保持一致,不会对混凝土正常施工带来影响。
如果继续增加再生骨料用量,就使和易性变差,可以适当在其中掺加粉煤灰和高效减水剂等材料,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二、再生混凝土存在的问题(一)强度问题再生骨料是将废弃混凝土经工厂破碎加工得到的,由于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等构成的整体,废弃混凝土在破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裂缝。
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及改善措施作者:刘思哲宋浩田何锐杨哲武生权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4年第19期【摘要】再生混凝土因性能稳定性低于普通混凝土而一直无法得到广泛运用。
为解决再生混凝土性能变异明显等问题,提高其力学强度,实现再生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通过添加工业废渣或细纤维的方式,并根据坍落度、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等指标,对再生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评价,同时探讨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措施。
结果表明:在再生粗骨料替代率较高的情况下,通过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和细纤维可以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以及密实度;同时在再生骨料替换率不超过20%时,采用双掺法可使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与普通混凝土相当。
【关键词】再生骨料界面过渡区微观裂缝力学性能【Abstract】 Recycled Concrete have not been utilized widely so far because of its low qualities in most of standard experiments. To improve the poor stability of qualities of recycled concrete and control the quality of the concrete as much as possible, this experiment evaluated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s and slump of the recycled concrete equipped with fly ash and fine fabric. Meanwhile,the experiment discussing the process which can control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proposed some advisable suggestion for construction using recycled concret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s that recycled concrete’s workability and density can be improved effec tively when concrete mixed with quantitative fly ash and fine fibers. Meanwhile, when the replacement ration is less than 20%, the incorporation of fly ash and fine fiber can make the compressive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recycled concrete be at the same level of conventional concrete.【Key words】 recycled aggregat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microcosmic crack mechanical property1 引言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的一些国家就开始对废旧混凝土进行处理利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率先形成了对再生骨料的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