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枫:走向风暴中心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专栏连载】周晓枫谈散文数度以“出圈”突破读者定见,始终以不懈热情和丰沛创作拒绝被定义,周晓枫的整个创作历程,都鲜明地散射出文学的自由不羁与曼妙多变之美。
在出任《山楂树之恋》等一系列影视名作的文学总策划而闻名海内外之前,作家周晓枫最鲜亮的文学名片之一,是兴起于世纪之交的“新散文”风潮的发起者和主力作家。
二十余年来,周晓枫先后出版《上帝的隐语》《鸟群》《斑纹》《你的身体是个仙境》等代表性作品,成为以诸多佳作入选语文教科书的著名散文作家,也以跨文体小说《醉花打人爱谁谁》、斩获全国优秀儿童奖的《小翅膀》、引发广泛关注和较大争议的非虚构作品《宿命:孤独张艺谋》,不断拓展自身的文字疆域,探索当下文学表达的种种可能。
“鸳鸯绣取凭君看,且把金针度与人。
”近些年来,除了在多文体领域持续发力的创作之外,周晓枫也开始在以散文体裁为主的文学研究领域广泛发声,以多年潜心阅读、创作、研究的的心得,对当下的文学创研领域进行回馈。
“周晓枫”三字,又迅即在成为全国中青年作家中极具号召力的精神地标与名师名牌,其散文持论,因基于不断推陈出新的鲜活创作经验,以及广采博取的当代文学理念,吸引和征服了众多醉心文学的听众。
2022年开始,周晓枫携手《散文》杂志,开设专栏“晓枫散见”,绕过以显陈旧凌乱的文论分类,每期一篇,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切入,剖析当下散文在接受、研究与创作等环节体现出的独有特征与突出问题。
2022年的“晓枫散见”,洋溢着周晓枫的反传统”的标志性犀利,也同样潜流着悠久的华语散文传统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
在沉厚的传统和鼎革的创造中,我们分别获得了什么?又丧失了什么?传承与革新的关系为何?其各自的边界又在何处?在多年的苦思之后,周晓枫一如往日,爆发式的给出她掷地有声的答案。
从本期开始,本公众号将陆续转载原刊于2022年《散文》月刊的“晓枫散见”专栏稿。
散文的销量周晓枫什么样的散文受人欢迎呢?这种问题就像问动物是否可爱、天气是否宜人一样,谁都难以给出恰当答案。
ZHOU XIAO FENG 我不追求讨好所有人的写作风格—— 周晓枫访谈录周晓枫/张杰动物也可提供知识和审美的教育张杰:一个成功的作家,往往有一片特别肥沃的写作领地,从而形成独特的标记。
在我看来,您有一个很显著的标记就是动物写作。
继《巨鲸歌唱》《有如候鸟》之后,2021年5月,您又拿出新的散文作品《幻兽之吻》(中信出版社)。
在这部作品中,能看到您写自己对流浪猫的眷眷之心(《野猫记》),写与自己养的宠物土拨鼠生离死别的黯然神伤(《男左女右》)。
此外,沼蛙、蚁群、兔子、蜻蜓、豆娘、狮虎兽等动物也进入您的视野,成为您书写的对象……其中的深情、忏悔、疼惜,情感丰富程度,超过很多小说中人与人的关系。
我读《幻兽之吻》有一个很大的感受是,您把人跟动物之间的那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写得入木三分。
您觉得,跟动物打交道与跟人打交道,有什么不同?周晓枫:在人际交往中,平时我会表现得像个话痨似的,但这都是我的伪装。
实际上我骨子里很羞怯。
比如说,面对别人的夸奖,我会手足无措,内心有无以为报的无力感,以至于说不出什么话来回应对方。
不了解的人很容易误以为我傲慢。
为了避免这种误解,我就尽量掩盖自己的羞怯,变得话很多,似乎口才很好,这应该算是主动出击型防卫。
但是,跟动物打交道,就不会有这些。
虽然一些动物也有狡诈,但总体来说,淳朴的东西占主要部分。
动物给我最弥足珍贵的是“只要你善待它,它不会主动伤害或者离开你”的安全感。
而且我觉得自己对动物有比较深的理解。
比如说,一个小动物,它来到一个新主人家中,真的挺勇敢。
要是我到一个陌生人家里,我都会很害怕。
张杰: 就我的感受而言,在您身上有一种成年人罕见的羞涩感。
您曾说,“我不认为,随着成年,童年遇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就像不认为童年的天真就戛然而止。
”这种羞涩感,在具体的粗粝的现实生活中,会让您觉得有笨拙感么?毕竟这个世界并不都是童年世界。
但同时我觉得您心底应该也是会为自己保持这份羞涩感有自豪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持这份童真。
废墟周晓枫阅读答案《废墟》周晓枫原文阅读(1)第一次到圆明园,我还是个热衷郊游的小学生。
记得那辆被临时征用的公共汽车,记得我们在颠簸中奋力地合唱。
然而来自历史的耻辱并不能在孩子的心里累积重量,我们只是惊讶于自己被汽车倾泻到一堆断壁残垣旁边。
(2)我们没有耐心听从老师语气庄重的讲解,没有兴致辨识图像混沌的黑白照片,连大石头上浮雕的植物和异兽也不能吸引我们——何况,它们只剩下片断的花纹。
除了能在荒凉开阔的野地里追逐奔跑,这里毫无乐趣。
留下来的印象,唯有残石上的西式雕凿,像生硬的石膏花,泛着与材质不符的脏奶油色;还有夕照中的一片芦苇,诗意萧索……殉葬的植物。
(3)第二次去圆明园,我迷失在万花阵之中。
这座用四尺高的雕花砖墙组成的迷宫,复建不久。
我不断碰壁,气馁不已。
尽管,“迷宫”是个分外魅惑的概念。
我知道,在古老的中秋之夜,宫妃们曾手执莲灯在万花阵里嬉戏,笑靥生动。
月光,如同弥散整个世界的金色花药;在这圆瓣的巨型石头花里,藏匿着绝色的歌伶与舞姬……迥异于今天,那是已逝的情怀。
在讲求效率的工业社会中,需要的是直接、简明、不走弯路;万花阵相反,它是一座自我封闭的娱乐场,没有暗示和标志,在蓄意的误导中,在重复的缭绕中,迷宫制造智力和体能上的惩罚,从而使身陷其中的人获得乐趣。
(4)……我丧失方向感,越走越焦灼,很长时间没找到万花阵的出口。
我觉得自己笨,像只慢蜗牛。
万花阵也像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只蜗壳吧?石形圆阵,移走不动,中间被蚀空全部的血肉。
很奇怪,我恰巧在镂刻的石纹间发现了一只附着其上的真蜗牛:壳体脆薄,行动迟缓,对它来说砖墙上的图案已是阻碍前行的迷宫。
天线般的触角,那么细,在空气中小心试探。
当它胆怯、疲倦,就蜷缩进完美的螺旋之中,进入由一条线组成的迷宫。
(5)圆明园曾作为艺术村盛极一时,集中着渐渐声名鹊起的画家和诗人,也不乏以艺术为名的骗子。
当代艺术品被天价拍卖的神话时代尚未到来,彼时彼境,这些被生活腌出成味的底层艺术家多在困顿中挣扎和坚持——圆明园艺术村,体现着二十世纪最后的浪漫。
云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大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归根结底,无理而妙是一个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问题。
文学作品要反映现实生活,又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完美、更富有诗情画意,因而这种反映就不能是照相机式的毫厘不爽,尺寸必较。
作家可以而且应该对现实生活进行一番“无理”的加工和改造,使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无理”变成文学作品中允许的艺术真实。
但是这种加工和改造应该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现实生活为依据。
鲁迅先生曾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鲁迅所说的“诚实”,就是说文学作品可以有无理的描写,但又不是天马行空似的任意挥写,必须以一定的现实为依据。
夸张是这样,其他艺术手法也概莫能外。
这正如巴尔扎克所描绘的那样,作家的心灵可以“飞翔在高空”,而他的双脚必须在“大地上行进”。
二是这种加工和改造必须是表达真情实感的需要,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为文造情。
杜甫《古柏行》描写诸葛武侯庙柏曰“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沈括讥之曰“四十周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
但我们仍然认为它是千古不朽的名句。
原因就在于诗人以高大参天的古柏比喻诸葛亮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丰功伟绩和崇高情操,表达了具有“致君尧舜上”宏伟抱负的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与钦慕。
(摘编自刘银光《古典诗歌的无理而妙》)材料二:人的情感最厌恶陈腐,追求新奇,文艺的创作主体具有求新意识,接受主体有弃旧趋新的期待视野。
创作主体自然时时面临着创新难题。
文艺是现实主体向艺术主体、现实个性向艺术个性的转化和升华,现实主体制约着艺术主体,艺术主体又超越着现实主体。
在文艺活动中,主体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正是在艺术创新、艺术变形达到艺术真实的过程中,“无理”获得了用武之地,造成了或违反生活真实却符合艺术真实、或有悖形似却得以神似的“妙”的理性艺术效果。
如今绝少有一本书会让我带着笔去阅读了,那些装帧越来越精美的书更多的用来陈列。
读周晓枫的《斑纹》,最初我是把会心之处抄在笔记本上的,后来发现要抄的地方实在太多,就干脆拿笔在上面直接划道道了。
不过《斑纹》是需要在你一个人时细读的。
它太安静,容不得些许的匆忙和潦草。
有时候你会屏住呼吸一口气读下去,而有时候你需要关上书,平息一下自己的情绪才能继续。
她以沉静、内敛和带有疼痛感的文字,把孩童的眼睛能捕捉到的东西,用工笔刀法一样的语言,把最小的细节一点一点地予以展露。
从飞鸟到游鱼,从卑微的昆虫到动物巨人,它们绚丽的生和寂静的死。
夏天里无声盘旋的蜻蜓、穿着维多利亚时代绿色长裙的螳螂、在身体内上好发条的公鸡、像落了一地的花一样的鸟群、像漂移的花园一样走过草原的鹿群、为速度而生的豹子、唯美主义者孔雀……周晓枫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做了几年儿童文学编辑后,2000年调入北京出版社,主持大型文学期刊《十月》。
获得过主流文坛的散文四大奖“冯牧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
周晓枫的《斑纹》堪称一部中国版的《昆虫记》。
其中收录的《鸟群》和《种粒》连续两年登上中国散文排行榜。
像一个被抛弃在野外的孩子,找到了陪伴自己的玩具,她细细地把玩那些被别人熟视无睹的细节。
她在《斑纹》中她描写蛇:“著名的长腰,为了标明逶迤的长度,它省略四肢,只生出用以装饰的头与尾。
这是最简约的设计,几乎躯体的每一部分都相仿,无论静止还是游动,斑纹加重了视觉混乱,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斓的图案。
一条蛇,夸耀用心险恶的美。
”她描写蝴蝶“精湛而完美的对称。
作为挑剔的唯美主义者,蝴蝶只允许自己重复一次,如同一本只包含两页的书,却已经翻倍于人身。
蝴蝶是不是史前的拓片?让人猜测图案出自异邦石头上灿烂的刻划。
让人想起奇迹,想起深宫的爱情、枕于废墟的睡眠。
一只蝴蝶秘密到来,在花瓣上的停留短暂而轻柔,怀着随时告别的哀婉。
焰火(节选)阅读答案-周晓枫(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焰火(节选)阅读答案-周晓枫焰火(节选)周晓枫一年的最后一天,我遭遇的第一件事是流了鼻血。
周晓枫:我们以文字到达理想意义的远方2018-07-05 09:53 来源:青年报周晓枫说自己是滞销书作家,从书籍的数量,到文章的质量,需要努力的道路都还漫长。
但是,众多重要文学奖项几乎绕不过她,她的最新散文集《有如候鸟》短短一年,已经七次印刷,读者与专家的共同认可,都在证明着这是周晓枫式的低调。
她说自己的写作,更多出于自我表达的需要,如果能够通过写作,不仅缓解她自己,也能缓解他人的孤独,她就觉得安慰和温暖。
而提起“张艺谋文学策划”这一身份,无论公开还是私下场合,她都拒绝渲染,“无论多大的旗,都不是自己的虎皮;我有多大程度依赖拐杖,就证明我有多大程度上不能独立。
”□本期对谈嘉宾周晓枫青年报特约访谈人黑陶1 写作者要感恩上天的馈赠,但完全寄生于好运之上,极其危险。
黑陶:在北京时曾听你谈过一个观点:你的散文写作,就是在不断“试错”。
当时印象很深。
后来在《有如候鸟》的后记中,也读到你这样的表达:“我必须尝试打破写作习惯里那些自以为是的‘正确’,持续去‘试错’。
”在我的理解中,试错,就是创新,就是义无反顾地去突破既有的、被流行观念所固定的疆界。
很想知道,你具体是从哪些方面着手试错?写作经年,能否说一下你个人心目中“中国散文”的大概样子?周晓枫:散文原来似乎有着内在的纪律,比如不能写长,比如必须依靠经验而较少借助想象等等。
形散神不散,曾是散文自由精神的标志,它渐渐也成为一条内在的绳索。
因为,可以形散神不散,也可以形不散而神散,或者形神俱散或俱不散。
被视为错误的禁区,是我向往闯入和穿越的。
所谓试错,其实是对常规套路的反叛,是对自我挑战的鼓励,就是试图打开另一种对的可能。
数学存在对错,但文学没有标准答案。
在我看来,创作上害怕犯错,这才是最大的错。
我无法概括“中国散文”的大致样貌。
我想,这种无法描述,正是散文,或者正是文学的美妙之处——因为,并非僵固,它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黑陶:“许多大师和前辈的成功在于:简洁而有效地使用动词,尽量减少对形容词和副词的依赖;许多学生腔的作品,都习惯堆砌过量的形容和泛滥的抒情……尽管,许多的经验与教训,我依然不悔对形容词的热爱,依然向死而生。
2017-3《十月》·思想者说(选读3)周晓枫:离歌敢不敢点开阅读原文啊?“周晓枫,1969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
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你的身体是个仙境》《斑纹——兽皮上的地图》《收藏——时光的魔法书》《雕花马鞍》《聋天使》《巨鲸歌唱》《周晓枫散文选集》以及笔记体小说《醉花打人爱谁谁》、非虚构作品《宿命——孤独张艺谋》等。
曾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在场主义散文奖等奖项。
”离歌周晓枫十八小夜早从职场退役,据说与身居领导要职的男友分手,导致她无颜过去的社交圈,人际关系都斩断了。
丧偶的小夜,孤孤单单。
她与屠家关系紧张,无法跟法律意义的亲人们在共同语境下回忆屠苏,她无法找到专注而仰慕的倾听者。
小夜以为我暗恋过屠苏,必有锥心之痛,所以能在一起谈、配在一起哭。
我的表现,让她失望。
二十年来,屠苏生活在一个我完全陌生的世界里。
我想不明白,屠苏一把年纪了,怎么会想起来读博,而且是和中文专业不相干的教育学博士。
工作本身繁重,屠苏不得不像高考学生那样刻苦,抓紧每分每秒,夜以继日地苦读。
屠苏在职读博期间撒手尘寰,小夜说自己正积极活动,为他争取学位证书。
我诧异,小夜怎么能想到给未及答辩的亡故者申请学位呢?人都走了,要这个证儿有什么用?我隐隐地恨这个证书,如果不是为此拼命,年近半百的屠苏何苦有家不回,孤独地死在办公室?除了证书,小夜还想在寺院供奉永生牌。
当屠家想利用儿子分房子、票子和车子时,是她为屠苏操办后事种种。
小夜话锋一转,启发我:“你,不该为屠苏做点什么吗?”她明确表示让我写纪念文章,以后想给屠苏出版一本回忆专著。
想起屠苏,我会难过,但我不是那种众目睽睽之下的哭泣者。
我无法立即加入缅怀者的合唱,不仅因为难以在镜头下分泌眼泪,还因为,我只写自己眼中真实的屠苏,直言他的优点与弱项,无法歌功颂德,恐怕不能按小夜要求的为屠苏增加赞美的重量。
周晓枫:走向风暴中心
作者:昌荣
来源:《莫愁·智慧女性》2015年第07期
2015年,作家周晓枫把自己推向万众的舌尖。
一本《宿命:孤独张艺谋》让她不得不将父母送至国外旅游,自己也断掉与外界的联系。
凭着一份文人的不安与不忍,她冲向了可以预知但依然在意料之外的风暴之中……
缺乏讨好的天赋
2006年之前,周晓枫过着纯粹的文艺生活,一边做编辑一边写作。
她的文字始终狞厉,曾获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
写了六七本书,尽管不畅销,但她很知足:“我的服务意识比较差,写作是为了满足心灵需要。
至于读者,喜欢我的文字风格是我的荣幸,不喜欢也没办法,我缺乏讨好的天赋。
”就像冯牧文学奖对她的评价:“周晓枫的写作承续了散文的人文传统,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融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发现复杂的、常常是富于智慧的意义联系。
”而她一直告诫自己:“但愿我能获得能量和勇气,越过自恋、唯美和抒情的重重障碍,迫近生存真相。
”
周晓枫狂爱阅读、美食、旅行,尤其是电影。
这些爱好搭建一条捷径,助她逃离寻常日子的捆绑,偶尔进入他者他乡。
而电影,则是她隐秘的乐事,但她从未想过从事与电影有关的工作。
可是,这年10月的一天上午,周晓枫正在《十月》编辑部看稿子,一位朋友找上门来,说受导演张艺谋之托,要找一位电影文学策划,并说:“张艺谋从网上看了你的资料,要不,你去试试?”
彼时,周晓枫刚贷款买了房,她暗自盘算:从写作出发,增加阅历没坏处,而兼职可以让她尽快补上资金缺口。
于是,2006年10月19日,表面上伶牙俐齿,实则骨子里恐慌交际的周晓枫在北京东三环京瑞酒店的咖啡厅初见张艺谋。
说好的二十分钟的对话时间,结果,他们聊了两个小时。
周晓枫成了张艺谋的文学策划,主要负责阅读小说,寻找拍摄题材,与导演和编辑交流意见,讨论情节。
保持倔强的诚实
初与张艺谋共事,周晓枫心里始终在捍卫着一个知识分子的气节。
她心目中的张艺谋是大众媒体对他的主流评价——封建独裁者的霸道和武断。
而且,当张艺谋在谈工作时,向来伶俐的周晓枫头脑与嘴皮子都追赶不上,彼此间更谈不上交锋。
在这样深深受挫的心理压力下,她能找到的捍卫尊严与彰显能力的方式就是强行插嘴:“导演,你能不能先不说话,给我五分钟,让我完整地把话说完?”刚说一分钟,周晓枫已经自觉词不达意,语言的质感和思想的力
量单薄得令她尴尬。
这样的失语令周晓枫数度萌生退意,之后又渐渐镇定,并产生信念:“未来某天,即使我离开,不能像天鹅般优雅高飞,至少也要有家鹅的派头,哪怕这姿势是装腔作势。
我要在走之前,拍着笨翅膀往场子里扬点土。
”两个月后,周晓枫开始适应,并暗下决心,自己不会再留退路,只有那样,才会身轻如燕,才是自由,才不会带着隐隐的心理创伤。
只是,周晓枫依然把她在写作中狞厉的诚实带到了与张艺谋的相处中——对长者与上司,她理应呼张艺谋为“您”,但她觉得如此称呼不利于剑拔弩张时的针锋相对,于是,强迫自己改称“你”。
面对张艺谋,她每次都会在心中倒数几个数,叮嘱自己需要从心理上摆脱此人身上的各种标签,只面对剧本和电影本身。
争论时意见不同,张艺谋费劲地说服一晚上,编剧刚要回心转意,周晓枫横插一杠子,声援编剧。
散场后,悲愤的张艺谋想唤起她的良知:“周晓枫,你到底知不知道自己是哪拨的?”周晓枫更加悲愤:“吾更爱真理!我觉得谁的意见好就支持谁。
不会始终附和你,才是我的良知。
”
周晓枫深知自己的反应和口才远不及张艺谋。
挣扎中,他说她抢话。
她立即反驳,“如果不抢话,恐怕我连个标点符号的位置也占不上。
”口语达不到和张艺谋对攻的程度,她就发短信。
书面语不仅比口语表达起来从容,而且准确。
她怕对方的反攻倒算,尤其深夜散会后,她发完漫长而犀利的短信后,会加上气人的结束语:“我不同意你的想法,但争辩不过,沉默不代表我的认同和屈服。
以上陈述,希望你再做考量。
因为没想好怎么对付你继续的反驳,我先关机,休战,回去秣马厉兵。
”纵使张艺谋有一肚子主意和气愤,也无可奈何。
数年后,张艺谋对周晓枫说:“你不是我的下属,你始终保持着合作者的平等态度。
我可以从你那里听到真话。
”这,也是她最想得到,并通过努力得到的评价。
从一个编辑、作家到影视文学策划,面对张艺谋,周晓枫除了在事业上转型,重要的是,她心中一直绷着一根弦——不在张艺谋强大的气场与光环下,养成智力上的懒惰,从而唯唯诺诺,那是她最最不能失去的东西。
好在,她的坚持形成了她与张艺谋相处的模式——我可以能力不及,但我必须在我智慧与尊严所及处,始终说真话。
相忘江湖是最好的拯救
很多人会以为给张艺谋做文学策划是一件值得张扬的名片,而周晓枫一直谨守这个身份。
一次,她的新书出版,编辑在腰封处注明“张艺谋御用文学策划”,为此,周晓枫不惜以停止出版合同来抵抗。
最后,编辑只好撤下了这条极具卖点的信息。
周晓枫尽量把做张艺谋“御用文学策划”的角色隐藏起来。
一方面出于写作者的敏感与自尊,不愿沦为附庸;另一方面,她称之为“虚妄的骄傲”,在热闹处混久了,难免浮躁,她怕成为那种一边写作,一边偷偷打量读者表情的执笔奴隶。
可是,随着电影《金陵十三钗》上映,周晓枫为《十三钗,我们一起走过》纪念书籍所写的《爱恨十三钗》一文被新浪娱乐首页推荐,她的身份暴露了。
周晓枫曾发誓,永远不会写张艺谋,可2014年,她出尔反尔。
2014年1月7日,周晓枫去取电影《归来》的服装,看到张艺谋正为影迷在《张艺谋的作业》上签字。
七八年过去,他比生理年龄和自然规律更为迅速的老了。
周晓枫动了恻隐之心,开玩笑道:“要是遇到资金紧缺,我干脆出卖你,赚点情报钱得了。
”
事实上,所有人都反对她的这个决定,彼时的张艺谋四面楚歌,与张伟平在事业上分手,正遭到来自对方的多重曝光。
而周晓枫凭着自己的肉眼,在八年里看到了优点突出、缺点赤裸的张艺谋——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四处游击,一直忙于奥运会开幕式,夜以继日,一共拿到50万元的片酬,却被称为国之蛀虫;与张伟平合作那些年,多部作品一分钱的片酬都没有拿到;与陈婷三个孩子的出生,都是张伟平帮着联系医院,并声称托人办了出生证明,可其中一个孩子的出生证明丢了去补办,才发现孩子们的出生证明都是办的假证;张艺谋的一处房产本是借给张伟平,后来张伟平称自己的孩子在那里出生,有感情,于是张艺谋送给了他,结果,张伟平将这套价值不菲的房子卖给了同事……若非亲见,周晓枫无法相信张艺谋在某些方面低幼至此。
周晓枫忍不住将所见写出来——我们到底生活在怎样弱肉强食的世界?无论拥有怎样的声名、怎样的财富,都未必能保障简单地不受惊扰地活着。
何况那些处境更不易的人们呢?这些追问,是周晓枫最终冲破重重顾虑,去写张艺谋的真正原因。
《宿命:孤独张艺谋》刚刚付梓,周晓枫已经感觉到了山雨的猛烈,媒体断章取义的标题铺天盖地,“狗腿子”“黑爪牙大妈”这些称呼也纷至沓来。
张艺谋劝她:“出版社能不能帮你找两个保镖?”她在心里凄凉了一下,这就是张艺谋,这已经是他表达关心的智力之举了,他就是没有春风化雨的暖心基因。
随后,周晓枫将一些关键证据、书中未披露的部分书稿分放三处,以求自保,并在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发表声明:“不用试探虚实,作为一名心理青春期和生理更年期的妇女,我实在是没有科学的标准数值来衡量,什么温度都可能导致我突然的沸点。
关于张艺谋的一些缺点,我没翻到台面上说;关于张伟平的有些痛穴,我也没在书里透露——这就是我的妇人之仁、恻隐之心。
想想我自己,也是破绽百出,不愿啄木鸟每天拿着凿子来敲门。
所以,希望到此为止。
相忘江湖是对彼此最好的拯救。
”
目前,周晓枫拒绝与外界联系,开始构思一部童话作品。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严禁一切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
)
(图片由CFP提供
编辑 ;张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