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冈底斯造山带几乎同时形成的两套埃达克岩为什么一套含矿一套不含矿?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4
第81卷 第7期2007年7月 地 质 学 报 AC TA GEOLO GICA SIN ICA Vol.81 No.7J uly 2007注:本文是由“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编号2002CB412605)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07204208;改回日期:2007205226;责任编辑:郝梓国。
作者简介:曲晓明,男,1960年生。
博士,研究员,地球化学专业,主要从事造山带贵金属和有色金属成矿学研究。
Email :xiaomingqu @ 。
西藏雄村特大型铜金矿床容矿火山岩的成因及其对成矿的贡献曲晓明,辛洪波,徐文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内容提要:岩石学、地球化学和Nd 、Sr 、Pb 同位素研究表明,西藏冈底斯铜矿带雄村特大型铜金矿床的容矿火山岩为一套具超浅成侵入特点的英安斑岩,SiO 2含量集中在61.97%~64.31%之间,富Na 2O 、低K 2O ,Na 2O/K 2O 比值平均为5.25。
地球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 、Ba 、K 、Sr 、Pb ,同时高场强元素Nb 、Ta 、Ti 处于亏损状态。
Sr 、Nd 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小(87Sr/86Sr =0.705154~0.708267,I Sr =0.704299~0.705357;143Nd/144Nd =0.512730~0.512931),具有富集地幔特征;Pb 同位素组成显示出地幔铅与造山带铅的双重特性(206Pb/204Pb =18.170~18.432,207Pb/204Pb =15.485~15.546,208Pb/207Pb =37.993~38.392)。
研究指出它们是早侏罗世(195Ma )由雅鲁藏布江洋壳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形成的岛弧火山岩,岩浆源区具有EM1型原始地幔富集特征,同时有一定数量的俯冲沉积物加入了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
根据雄村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矿化特征,笔者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与胶东焦家式金矿一致,为破碎带蚀变岩型。
2005年 矿 床 地 质M INERAL DEP OSIT S第24卷 第2期文章编号:0258_7106(2005)02_0108_14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含矿性:源岩相变及深部过程约束侯增谦1,孟祥金1,曲晓明1,高永丰2(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2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摘 要 西藏冈底斯斑岩铜钼成矿系统(13.6~16.9M a)发育在印_亚大陆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
成矿前斑岩成岩年龄 17Ma,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成矿期斑岩形成于14.5~17.6M a之间,以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为主,成矿后斑岩为花岗斑岩,其成岩年龄为11.2M a。
3期斑岩均为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地球化学上类似于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埃达克质岩。
成矿前斑岩具有最低的 REE(27 10-6~45 10-6)、w Y(2.9 10-6 ~3.4 10-6)和w Sm/w Yb(3.0~4.9),最高的w Zr/w Sm值(50~118);成矿后斑岩具有最高的 REE(122 10-6~ 197 10-6)和w Y(8.2 10-6),中等的w Sm/w Yb(5.9~6.2)和w Zr/w Sm值(34~44);成矿期斑岩总体处于两者之间,其Sr_N d同位素组成与Cordillera Blanca埃达克质花岗岩类似。
研究提出,来自深部的软流圈物质或亏损地幔物质与下地壳物质交换,不仅导致冈底斯加厚、下地壳熔融,而且提供了巨量金属供应。
部分熔融首先从下地壳底部开始,逐渐向上部迁移。
下地壳石榴石角闪岩部分熔融过程中,残留相由角闪石向石榴石大规模转变导致角闪石的大量分解,释放出大量流体,是冈底斯斑岩含矿性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地质学;源岩相变;深部过程;埃达克质斑岩;冈底斯斑岩铜矿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试图建立一些判别标志,用以区分含矿与不含矿斑岩,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新世埃达克岩特征李波;胡道功;罗斐;张翼飞;张海林;韩昱【摘要】埃达克岩与Gu、Au等金属元素的富集关系密切,并对深部造山构造作用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受到碰撞造山作用,在西藏地区发育了一条成矿潜力巨大的斑岩铜矿带,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就位于该铜矿带的东段.对甲玛矿床中酸性侵入岩进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SiO2(≥56%)、高Al2O3(≥15%)、低MgO(<3%),Na2O含量大于2.3%,K2O含量大于2.1%,K2O/Na2O为0.6~1.2;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结果显示高Sr(>400×10-6),低Yb(<1.9×10-6)、低Y(<15×10-6),LREE富集,HREE亏损,无负Eu异常,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属于C型埃达克岩,为加厚下地壳或上地幔物质部分熔融所形成.%Adakite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enrichment of metallic element,such as Gu and Au,and also has an important indicating significance of deep orogenesis.Because of the collisional orogeny,an enormous potential porphyry copper ore belt was formed in Tibet.Jiama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just located i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copper ore belt.The geochemistry test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intermediate acid intrusive rock of Jiama deposit.It i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SiO2≥56%,Al2O3≥15%,MgO<3%,Na2O>2.3%,K2O>2.1%,and K2O/Na2O is between 0.6~1.2.As showed by rare earth element and trace element results,it is high in Sr content(>400×106),low in Yb content(<1.9×106) and Y content(<15×106),L REE is enriched while HREE is deficiency,and without Eu anomaly.It has the same geochemistry characteristics with adakite,and belongs to C type adakite.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intermediate acidintrusive rock was formed by the melting of extra heavy lower crust and upper mantle materials.【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7(033)002【总页数】5页(P16-20)【关键词】甲玛矿床;中新世;埃达克岩;西藏【作者】李波;胡道功;罗斐;张翼飞;张海林;韩昱【作者单位】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山东济南 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埃达克岩是指具有特定地球化学性质的一套中酸性火成岩。
冈底斯中段达布埃达克质含矿斑岩:增厚下地壳熔融与斑岩铜钼矿成因3夏抱本1,2,3,夏 斌1,王保弟1,2,3,赵守仁2(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2.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拉萨851400;3.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 要:冈底斯中段达布斑岩铜钼矿床发育在印度-欧亚大陆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含矿斑岩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岩系,其地球化学组成与典型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组成非常类似,如高w(Sr)(401×10-6~1060×10-6)与w(Sr)/w(Y)、[w(La)/ w(Yb)]N比值,亏损重稀土元素Yb与Y,无Eu异常、具正Sr异常等。
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蛛网图中,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
认为达布埃达克质含矿斑岩起源于富钾增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是在中新世后碰撞构造环境中在板片断离作用下受到软流圈热源上涌影响而触发形成的。
埃达克质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交代同时期形成的超钾质岩浆,使二者产生混合交换反应,一方面导致埃达克质岩浆的w(MgO)增高,一方面埃达克质岩浆萃取超钾质岩浆中的金属元素,有利于成矿。
达布Cu、Mo成矿作用与高Mg#埃达克质岩关系密切,表明在冈底斯地块上寻找与高Mg#埃达克质岩有关的Cu多金属矿床是一个新的找矿思路。
关键词:埃达克质岩;下地壳熔融;斑岩铜钼矿;超钾质岩;冈底斯铜矿带中图分类号:P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849(2007)0420019208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位于印度-亚洲陆陆碰撞造山带内,近来的地质勘探和相关的科研工作表明该成矿带的斑岩铜矿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123]。
目前已查明的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冈底斯中东段的南侧,以斑岩型铜钼矿化和与斑岩有关的铜铅锌矿化为主,构成冈底斯南矿带。
含矿斑岩侵位于花岗岩基内,形成典型的斑岩铜(钼)矿床,如冲江、厅宫、驱龙、达布、拉抗俄等矿床[122,4];当含矿斑岩侵入围岩地层时,形成与斑岩体有关的矽卡岩矿床与热液矿床,如甲马矿床[5]。
文章编号:100923850(2002)022*******西藏冈底斯南缘构造格架与成矿系统李光明,王高明,高大发,黄志英,姚 鹏(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82) 收稿日期:200224224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地质勘查评价工作在西藏冈底斯地区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除了初步证实其中的甲马、冲江、厅宫、驱龙等多个斑岩型铜矿床具有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找矿前景外,富铁、富银多金属等矿产在冈底斯也具较大的资源远景,显示出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有望成为具有世界级规模的铜、富铁、多金属成矿带。
笔者综合近年来在西藏冈底斯地区地质勘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果,在对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对南冈底斯成矿带成矿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已知矿床特征,在冈底斯成矿带中划分出5个铜、富铁、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指出驱龙铜矿、厅宫铜矿、白容铜矿以及恰功富铁矿、洞中松多银多金属矿是冈底斯成矿带进一步勘查评价工作的首选目标。
关 键 词:冈底斯;构造格架;成矿系统;成矿远景区中图分类号:P618.4文献标识码:A 人口、资源与环境是我国21世纪发展所面临的三大主题。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与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西藏冈底斯地区目前虽然属中国西部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具有良好成矿条件和矿化特征。
近年来我国在冈底斯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取得了今人瞩目的新成果,被列为2001年我国地质工作“十大重要进展之一”[1]。
其中的甲马、冲江、厅宫、驱龙等斑岩型铜矿床均具有大型或超大型矿床的找矿前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有望成为我国的又一个具有世界级规模的铜、铁、多金属成矿带。
目前冈底斯成矿带巨大的资源前景已引起国内外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关注。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的开工建设,又为沿线地区资源勘查与矿产基地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西藏某地区矽卡岩和成矿的成因关系简析作者:李兴斯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22期摘要:主要分析西藏某地区矽卡岩和成矿之间的相互关联,结合当地矽卡岩的围岩蚀变和成矿专属性的特征,探究该地矽卡岩和成矿的成因关系。
关键词:西藏地区矽卡岩成矿关联性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在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次变化,主要是洋壳俯冲和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是多岛沟弧盆系统组成的复杂地区,地质构造的作用非常明显,热源、物源、物理化学条件十分显著,是能源、矿产资源,尤其是地下热能和有色金属的有利富集区。
一、矽卡岩研究概述矽卡岩是一套蚀变组合,主要由石榴石、辉石及其他的钙、镁、铁、铝的硅酸盐组成,赋存于火成岩与碳酸盐岩及其它含镁、钙较高的沉积岩的接触带附近。
大多生成于中浅成条件下。
矽卡岩矿床是指产于中酸性侵入岩体与碳酸盐岩(或凝灰岩、安山岩等)接触带及其附近,由含矿汽水热液通过交代作用形成的、在空间盒成因上与矽卡岩关系密切的一类矿床。
目前国际上更趋向于用矽卡岩型矿床这个非成因意义的术语。
二、地质背景本文主要选取西藏自治区的中南部,处于冈底斯—念青唐唐古拉板片中段南缘,地区从南向北包括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和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的一部分。
(一)地层选取的区域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层区,该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上石炭统-下二叠统来姑组、中二叠统洛巴堆组、上二叠统列龙沟组和第四系。
矿区内的铅锌铜矿化主要赋存于晚石炭纪—早二叠纪来姑组(C2P11)不同的岩性段当中。
在上二叠统列龙沟组(P31),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部,这部分的岩性变化较大,主要是以一套杂色砂岩夹粉砂岩为主,局部夹有砾岩、泥灰岩和灰岩,与中二叠统为不整合接触。
在第四系(Q)部分中,主要分布于沟谷和高山缓坡地带,多为残坡积物、冲洪积物及冰碛物。
(二)构造区域的主要构造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中段南缘,以南处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地带,北边紧邻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
南北两条缝合带之间是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中酸性杂岩带。
西藏冈底斯地区早第三纪林子宗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王天武;李才;杨德明【期刊名称】《地质论评》【年(卷),期】1999(0)S1【摘要】西藏冈底斯地区广泛分布一套林子宗群(E<sub>1-2</sub>lz)的海陆交互相和陆相、以安山岩为主的火山岩。
伴生的侵入岩为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系列岩石。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火山岩呈较好的钙碱性演化趋势。
其FeO<sup>*</sup>/MgO值>2.0,K<sub>2</sub>O/Na<sub>2</sub>O>0.6,K<sub>2</sub>O 含量在1.38以上;微量分析结果表明,其含量具高钾火山岩特征;稀土配分呈右倾型,具明显的Eu负异常,同位素年龄在38.2~63.8 Ma之间。
综合以上特征认为该火山岩是陆-陆碰撞造山作用中大陆边缘火山活动的产物。
【总页数】6页(P966-971)【关键词】林子宗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西藏【作者】王天武;李才;杨德明【作者单位】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相关文献】1.西藏冈底斯中段孔隆至丁仁勒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锆石SHRIMP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区域对比 [J], 谢冰晶;周肃;谢国刚;田明中;廖忠礼2.西藏冈底斯带中西部措麦地区林子宗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J], 于枫;李志国;赵志丹;谢国刚;董国臣;周肃;朱弟成;莫宣学3.西藏冈底斯带西段狮泉河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J], 付文春;康志强;潘会彬4.西藏冈底斯带中部南木林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J], 张运昌;陈彦;杨青;王廷栋;毛双喜5.西藏冈底斯东段扎雪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刘富军;秦松;孙传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似埃达克岩的成岩成矿作用姓名:秦志鹏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第四纪地质学指导教师:汪雄武20100501摘要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似埃达克岩的成岩成矿作用作者简介:秦志鹏,男,1983年07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汪雄武教授,2010年0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第四纪地质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摘要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以夕卡岩-角岩型为主,与驱龙斑岩铜矿床毗邻,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两颗璀璨的明珠,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特大型多金属矿床。
矿床内主要出露下白垩统林布宗组沙板岩和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矿化发生于岩体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接触带附近,以及和岩浆热液导通的多底沟组和林布宗组界线的层间破碎带,矿体整体呈上陡下缓似层状,矿化中心显示NNE向的雁列型排布。
矿床围岩蚀变发育,以热接触蚀变和热交代蚀变为主,具相似的水平蚀变分带和垂向蚀变分带。
矿床中酸性斑岩的类型主要有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其中花岗斑岩主要分布于矿床南端,以岩珠状整体呈近EW向主动侵位围岩褶皱核部,矿物以填隙状的白云母为标志,显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花岗闪长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主要分布于铜山-则古郎地区,以岩脉(枝)近SN向雁列型被动侵位围岩,岩石中普遍发育岩浆混合现象,显示偏铝质I型花岗岩特征,属于中-高钾钙碱性C型埃达克岩。
甲玛似埃达克岩表现埃达克岩-钙碱性岩的演化系列,整体表现为Fe、Mg 矿物的分异。
随着岩浆酸度的增加,主元素只有w(K2O)含量增高,为正常岩浆演化序列。
在演化过程中,甲玛似埃达克岩岩浆与基性岩浆发生了三次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对应矿床的三期Cu、Mo成矿作用过程。
甲玛似埃达克岩的形成于亚洲-印度板块的“后碰撞”造山过程中,是该时期构造-岩浆-成矿活动的集中体现。
其源区显示深部岛弧岩浆岩变质为角闪岩相后部分重熔,并受到富集地幔(EMⅡ)的混合作用的特征。
矿床地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玛、驱龙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对比研究*姚晓峰1,唐菊兴2,丁帅3,唐晓倩3(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3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59)近几年来,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矿产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驱龙、甲玛、厅宫、冲江等大型规模以上矿床,其区域性大规模成矿作用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
甲玛、驱龙矿区在空间上相距15 km 左右,是冈底斯成矿带中段的重要矿集区,其位于冈底斯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陆缘岩浆弧中段南部。
两个矿床都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资料,二者同属于中新世Langhian期的岩浆活动的产物(孟祥金等,2003;芮宗瑶等,2003;王亮亮等,2006;应立娟等,2009;唐菊兴等,2010)。
甲玛矿床现已查明的矿体有斑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铜钼铅锌金银矿体、角岩型铜钼矿体,有用元素铜、钼、铅、锌、金、银的资源储量都达到大型以上规模(唐菊兴等,2010)。
驱龙矿床现已发现的矿体有斑岩铜(钼)矿体和矽卡岩型铜矿体,其铜资源储量大于1000 Mt(肖波等,2011)。
两个矿床空间上相近,成矿母岩为同一期区域岩浆活动产物,而其成矿元素组合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比两个矿床的含矿母岩岩浆岩特征,从岩浆作用对成矿物质贡献的角度初步探讨二者矿床地质特征差异的可能因素,这对进一步认识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成矿特征和区域成矿规律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1 含矿母岩岩浆源区属性对比驱龙矿区内中新世的侵入岩从早到晚依次为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细晶岩、闪长玢岩,空间上呈复式岩体形态产出,其中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为主要为含矿母岩,其结晶年龄在17.4~17.7 Ma之间(杨志明等,2008;肖波,2011)。
有研究者分别对斑岩矿体和矽卡岩矿体成矿年龄进行了厘定(孟祥金等,2003;王亮亮等,2006;李光明等,2006),显示成矿年龄在16~16.9 Ma之间。
藏南彭措林埃达克质岩脉的岩石成因及对区域成矿作用的启示裴英茹;杨竹森;郑远川;侯增谦;田世洪;刘英超;赵晓燕;周金胜【摘要】彭措林岩脉群位于藏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中段的西侧,宽约3~5m,呈近南北向穿截冈底斯岩基.两组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为9.7±0.2Ma和9.9±0.3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以高SiO2 (67.05%~69.96%)、K2O(6.05%~6.88%)和低MgO(0.47%~1.27%)为特征,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高Sr/Y和La/Yb比值,表现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亲合性.相对冈底斯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而言,该岩脉更加富集放射性成因Sr、Pb同位素(87Sr/86 Sr(i)=0.7120~0.7123,206pb/204Pb=18.812~18.844,207pb/204 Pb=15.705 ~ 15.728,20spb/204pb =39.424 ~39.523)、具更低的Nd同位素值(εNd(t)=-10.9~-9.8)和更为古老的Nd模式年龄(tDM=1.36~1.43Ga).以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彭措林岩脉很可能起源于加厚的古老下地壳,相较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其他的中新世斑岩而言,其岩浆源区含有更少的幔源组分和更多的古老地壳组分.锆石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岩脉的氧逸度较低(AFMQ=-6.7~ +2.1,平均值为-1.4).故而,彭措林埃达克质岩脉不具备区域成矿潜力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1)下地壳岩浆源区中新生幔源组分含量较少,指示了古老下地壳中岛弧幔源岩浆注入量较少,因而岛弧期堆晶至下地壳的金属硫化物极为有限;(2)较低的氧逸度导致岩浆萃取金属的能力相对较弱.结合前人研究可知,下地壳中新生幔源组分的贡献率是影响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后碰撞埃达克岩能否成矿的关键因素.%The Pengcuolin dykes are located in the west part of the central Gangdese porphyry copper belt,southern Tibet,and they intruded into the Gangdese batholith with width of 3 ~ -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from two dyke samples yield ages of 9.7 ±0.2Ma and 9.9t0.3Ma.Geochemical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O2 contents (67.05%~ 69.96%),K2O ranging from 6.05% to 6.88%,MgO from 0.47% to 1.27%,enriched in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 and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but depleted in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relatively high Sr/Y (45.5 ~ 80.0) and La/Yb (75.7 ~ 110)ratios,showing adakitic pared with the Miocene porphyries in the Gangdese porphyry copper belt,the dykes have higher initial 87Sr/86 Sr(i) (0.7120 ~~ 0.7123),206pb/204 Pb (18.812 ~ 18.844),207pb/204 Pb (15.705 ~ 15.728),208 pb/204 Pb (39.424 ~39.523) ratios,but lower εN d (t)values (-10.9 ~--9.8) and older Nd model ages (tD,M =1.36 ~1.43Ga).The above geochemical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dykes were probably derived from an overthickened lower crust with minor mantle material,and more old crust material have been involved than the Miocene porphyries in the same belt.Meanwhile,the zircon trace element analysis show that they possess lowfO2 values (AFMQ =-6.7 ~ +2.1,average =-1.4).Thus the absence of regional metallogenesis is likely attributed to:(1) the limited sulfide cumulated in the lower crust as a result of the underplating of former arc basalitic magmas;(2) the lowfO2 that are not favor to ore-forming bining with previous study,it suggests that contribution of juvenile mantle components to the lower crust beneath the south Tibet is the key factor for mineralization in the Gangdese porphyry Cu belt.【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7(033)002【总页数】14页(P515-528)【关键词】埃达克质岩脉;中新世;岩石成因;成矿作用;藏南彭措林【作者】裴英茹;杨竹森;郑远川;侯增谦;田世洪;刘英超;赵晓燕;周金胜【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1.13;P597.32015-06-26 收稿; 2015-12-03改回.Pei YR, Yang ZS, Zheng YC, Hou ZQ, Tian SH, Liu YC, Zhao XY and Zhou JS. 2017.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ngcuolin adakitic dykes, southern Tibet: Petrogene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metallogenesis.Acta Petrologica Sinica, 33(2):515-528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斑岩型矿床除了可以产出于岛弧及陆缘弧环境外(Sillitoe, 1972, 2010),也可产出于陆内碰撞造山带,并以青藏高原后碰撞伸展环境产出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最为典型(侯增谦等, 2001; 郑有业等, 2004a, b; Qu et al., 2007; Hou et al., 2004; Hou and Cook, 2009; Zheng et al., 2012a; 秦克章等, 2014; Yanget al.,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