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导师名单、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5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刘怡刘怡教授财政学系副主任地址:10087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电话:62754915传真:62751460Email:ymzhang@教育背景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硕士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工作经历2012.8~2013.8,富布莱特基金资助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1994年2月至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2007至今,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副主任;1999.9~2000.8,JohnSwire&Sons基金资助在英国牛津大学访问;1987.7~1994.2,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任教。
研究方向公共财政与税收、财务分析近年来感兴趣的领域:政府支出绩效、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承担课题主持财政部国库司世行项目“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研究”(2010)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累进设计:个人所得税改革模拟研究”(2008)主持国家税务总局世行贷款子项目“纳税人意识研究”(2004)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子时代的中国税制创新”(200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税收意识对公共决策的影响”(2001)主要作品核心期刊论文 1.《税收能力、税收努力与地区税负差异》,《经济科学》2012年第4期(与黄夏岚、胡祖铨合作)。
2.《增值税收入地区间转移的衡量》,《财贸经济》2012年第1期(与黄夏岚合作)。
3.《增值税和营业税行业税负差异研究》,《税务研究》2011年第10期(与聂海峰合作)。
《新华文摘》2012年第3期转载。
4.《美国劳动所得税抵免制度及其借鉴》,《涉外税务》2011年第7期(与杨帆合作)。
5.《公共支出的税收创造效应:一个自然实验的评价》,《财政研究》2011年第7期(与聂海峰合作)。
6.《美国逆周期财政工具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经济学家》2011年第7期(与杜美妮合作)。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董志勇董志勇董志勇博士教授博导经济学院副院长(本科、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精算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406房间,邮编100871电话:133-6603-5111010-62759760(办)传真:010-********Email:dzy@和dong@接待学生日星期三上午9:00-12:00教育背景中国人民大学,应用数学学士(BSc.)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Mphil.)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PhD.)工作经历1992-1996中国人民大学助教1996-1998英国剑桥大学全日制研究生1998-2000中国人民大学讲师,先后任校团委副书记,校办副主任兼党办副主任,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主任2000-200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全日制研究生2003-2005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数学实验班项目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侨联副主席2005.9-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2007.6-2010.6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2010.7-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问题科研项目(2003年以后):2013年度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科学核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与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方案制定”,负责人(水利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蓝色经济区城乡发展一体化与海洋生态经济市建设研究”,负责人(山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编号:2012-L-6),2013年1月-12月“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居民信用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12JZD036,2012年9月-2015年8月,课题负责人章政教授)“北京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GJB030),2012年6月,课题组负责人。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唐翔唐翔讲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电话:86-10-62756352Email:tangxiang_pku@接待学生日星期四下午14:00-17:00教育背景2000-2005就读于美国UCLA经济学系,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5-1999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2005Ph.D.inEconomics,EconomicsDepartment,UCLA.1999B.A.inEconomics,SchoolofEconomics,BeijingUniversity.工作经历2005-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讲师2005-AssistantProfessor,SchoolofEconomics,PekingUniversity研究方向国际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公共财政,全球化问题InternationalMacroeconomics,InternationalTrade,PublicFinance,Globalizationissues主要作品发表论文:[1]唐翔(2008):《“富人社区效应”还是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一个基于外生收入的实际汇率理论》,《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
《世界经济导刊》2008年第7期转载。
[2]唐翔(2009):《从“技术溢价”之争的视角看中国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世界经济》2009年第10期。
[3]唐翔(2010):《一个关于地区间与国际间价格水平差异的一般理论》,《经济科学》2010年第8期。
[4]Tang,Xiang(2012).Accountingforthe"SubnationalPennEffect"—AGeneralTheoryofRegionalandNationalPriceLevels,FrontiersofEconomicsinChina7(1):94-121.[5] Tang,Xiang(2012).How“Little”OutsourcingCreateLargeSkillPremium:AGeneralEquilibriumModelofNorth-to-SouthManufacturin gOutsourcing,PacificEconomicReview,forthcoming.[6]唐翔(2012):《人民币低估之谜:一个投入产出分析》,《经济研究》,待发。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谢世清谢世清博士,金融风险管理师(FRM)金融系副教授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100871电话:86-10-62757260邮箱:shiqing_xie@接待学生日星期五下午18:00-21:00教育背景2000年8月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Maryland)博士1999年12月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Maryland)硕士1997年12月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ofMaryland)硕士1994年7月北京大学硕士工作经历2007年——现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2003年——2007年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2001年——2003年美国马里兰州Cell-Works公司1987年——1991年长江大学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组织基础设施投融资保险风险证券化经济类学术著作[1]《巨灾保险连接证券》(独著),谢世清,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2]《解读国际清算银行》(独著),谢世清,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1月。
[3]《一生的投资理财策略》(独著),谢世清,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3月。
[4]《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启示》(独著),谢世清,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2月。
[5]《个人贷款科目》(编著),谢世清,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5月。
经济类英文学术论文与著作[1]"AnEmpiricalAnalysisoftheVolatilityintheOpen-endFundMarket:EvidencefromChina"(FirstAut hor),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SSCI),September2013.[2]"PriceDiscoveryFunctionoftheI ndexFuturesinChina:EvidencefromDailyClosingPrices"(FirstAuthor),EconomicandPoliticalStudie s,Vol.1.No.2,July2013.[3]《TheUrbanDevelopmentInvestmentCorporations(UDICs)inChongqing》(Co-authored),WorldBankPress,January2010.[4]《SteppingUp:ImprovingthePerformanceofChina'sUrbanWaterUtilities》(Co-authored),WorldBankPress,September2007.[5]"EnterpriseAnnuityReforminChina:Challenges andOptions",theProceedingsofthe12thAnnualMeetingofAsia-PacificRiskandInsuranceAssociation( APRIA),Sydney,Australia,July2008.经济类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013年[1]“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风险现状及应对策略”(第一作者),《上海金融》(CSSCI),2013(7)。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志伟王志伟王志伟(1948——)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邮编:100871电话:86-10-62756483传真:86-10-62751460邮箱:zhiwei_wang789@接待学生日星期三上午9:00-12:00现为西方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方向)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分会副主席;全国经济类核心刊物《经济科学》杂志编委;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顾问、高级职称评定委员。
开设过的课程:“西方经济学说史”、“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当代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管理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当代西方经济思潮评介”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名著研读”等课程。
主持和参加过国家“六五”、“七五”、“八五”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的课题,以及一些横向课题的研究。
内容涉及:“中国经济周期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当代西方经济长周期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周期理论”、“当代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连续实行短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累积效应”等。
现正从事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课题研究、国家重大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下的“西方经济学”及“《资本论》导读”教材的编写,还有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另外,还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评析”项目的第一首席专家。
研究成果曾经获得:北京大学首届“五四”青年科学成果奖论文二等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一等奖(合作)、吴玉章奖金一等奖(合作)、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合作)、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合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中国改革成果通报”荣誉奖等。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林双林林双林财政学系主任财政学系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100871电话:82524699传真:82524675Email:shuanglin@教育背景获经济学学士,1982年1月,北京大学经济系(77级)M.A.,NorthwesternUniversity(U.S.A.),Economics,1984Ph.D.,PurdueUniversity(U.S.A.),Economi cs,1989工作经历2007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Director,PekingUniversityChinaCenterforPublicFinance2005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财政系主任ProfessorandChair,DepartmentofPublicFinance,CollegeofEconomics,PekingUniversity,China2003 -2005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GuestProfessor,DepartmentofPublicFinance,CollegeofEconomics,PekingUniversity2006美国奥马哈内布拉斯加大学纳德尔杰出讲座教授NoddleDistinguishedProfessor,UniversityofNebraska-Omaha2001-2006美国奥马哈内布拉斯加大学林得莱讲座教授LindleyProfessor,UniversityofNebraska-Omaha2002国立新加坡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ResearchAssociate,EastAsianInstitute,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2000美国奥马哈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Professor,UniversityofNebraska-Omaha2002-2003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主席President,TheChineseEconomistsSociety2001夏季国立新加坡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访问研究员VisitingSeniorResearchFellow,EAI,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1997-1998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副主席VicePresident,TheChineseEconomistsSociety1996-2000美国奥马哈内布拉斯加大学副教授AssociateProfessor,UniversityofNebraska-Omaha1996夏季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WorldBankVisitingFellow,CCER,PekingUniversity,China1994夏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访问学者VisitingScholar,CollegeofEconomics,PekingUniversity,China1989-1996美国奥马哈内布拉斯加大学访问助理教授,助理教授VisitingAssistantProfessor,AssistantProf.,UniversityofNebraska-Omaha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增长主要作品杂志论文选SelectedJournalArticles1.英文杂志JournalsinEnglish “SkillDistributionandtheOptimalMarginalTaxRate,”co-authoredwithJ.LiandC.Zhang,EconomicsLetters,Forthcoming,2013.“ExistenceandUniquenessofSteady-StateEquilibriuminaGeneralizedOverlappingGenerationsMod el,”co-authoredwithJ.Li,MacroeconomicDynamics,Vol.16(Supplement3),2012,299–311.“IsThereAnyGainfromSocialSecurityPrivatization?”co-authoredwithS.Li,ChinaEconomicReview,Vol.21,No.3,September2011,282-293.“TheSizeandStructureofChina’sGovernmentDebt,”co-authoredwithS.Li,JournalofSocialSciences,Vol.48,No.3,September2011,527.“TheEffectofCorruptiononCapitalAccumulation,”withW.Zhang,JournalofEconomics,Vol.97,2009,67-93.“TaxReformsinChinaandRussia,”TheChineseEconomy,Vol.42,No.3,2009,24-40.“SolvingtheRenminbiProblemandChina’sExternalImbalance:AStructuralandInstitutionalPerspectiveonInflation,Appreciation,andReform:A Comment,”AsianEconomicPapers,2009.“ExistenceandUniquenessofSteady-StateEquilibriuminaTwo-sectorOverlappingGenerationsMod el,”co-authoredwithJ.Li,JournalofEconomicTheory,Vol.141,2008,255–275.“OntheExistenceofNashEquilibriumforInfiniteMatrixGames,"co-authoredwithJ.LiandC.Zhang,Jo urnalofNonlinearAnalysis:RealWorldApplication,”2008.“China'sValue-AddedTaxReform,CapitalAccumulation,andWelfareImplications,”ChinaEconomicReview,Vol.19,2008,197-214.“ForcedSavings,SocialSafetyNet,andFamilySupport:aNewOld-ageSecuritySystemforChina,”TheChineseEconomy,vol.41,No.6,2008,10–44.“DeterminantsoftheprofitabilityofChina’sregionalSOEs,”co-authoredwithW.Rowe,ChinaEconomicReview,V ol.17,2006,120-141.“TheExcessiveFeeCollectionsinChina:Reasons,Consequences,andStrategies,”ContemporaryEconomicPolicy,V ol.23,No.1,January,2005,91-106.“China'sCapitalTaxReformsinanOpenEconomy,”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Vol.31,2004,128-147.“TheEffectofPublicTransfersonPhysicalandHumanCapitalAccumulation,”PublicFinanceReview,V ol.31,No.6,2003,649-669.“China'sGovernmentDebt:HowSerious?”China:AnInternationalJournal,Vol.1,No.1,2003,73-98.“PopulationGrowthandSocialSecurityFinancing,”co-authoredwithXiaowenTian,JournalofPopulationEconomics,Vol.16,No.1,February2003,71-90.“UrbanEconomicGrowthinChina:TheoryandEvidence,”co-authoredwithS.Song,UrbanStudies,Vol.39,No.12,2002,2251-2266,November2002.“GovernmentDebtandEconomicGrowth,”co-authoredwithK.Sosin,EconomicsofTransition,Vol.9,No.3,2001,635-655.“Taxation,HumanCapitalAccumulation,andEconomicGrowth,”JapaneseEconomicReview,Vol.52,No.2,June2001,185-197.“Public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inChina,”ComparativeEconomicStudies,Vol.38,Summer,2001,83-109.“ResourceAllocationandEconomicGrowthinChina,”EconomicInquiry,Vol.38,Number3,2000,515-526.“TheDeclineofChina’sBudgetaryRevenue:ReasonsandConsequences,”ContemporaryEconomicPolicy,V ol.27,Number4,2000,477-490.“GovernmentDebtandEconomicGrowthinanOverlappingGenerationsModel,”SouthernEconomicJournal,Vol.66,No.3,January2000,754-763.“TaxReformandExternalBalance,”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Vol.18,No.6,October1999,891-909.“ExportExpansionandEconomicGrowth:EvidenceFromChineseProvinces,”PacificEconomicReview,Vol.4,No.1,February1999,65-77.“LaborIncomeTaxationandHumanCapitalAccumulation,”JournalofPublicEconomics,Vol.68,May1998,291-302.“TheEffectofanExpansionofPay-As-You-GoSocialSecuritySystemin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EconomicDevelopment,Vol.1,No.4,1999.“TaxingConsumptioninanOpenEconomy,”PublicFinanceReview(FormerlyPublicFinanceQuarterly),Vol.26,No.3,May1998,250-269.“CapitalTaxationandExternalAccountsinaSmallGrowingEconomy,"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 mics,Vol.9,No.1,January1998,59-73."GovernmentEducationSpendingandHumanCapitalAccumula tion,"EconomicsLetters,Vol.61,December1998,391-393.“Educationand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ComparativeEconomicStudies,Vol.36,No.3&4,December1997,66-85.“WelfareEffectsofCapitalTaxationinaSmallOpenEconomy,"co-authoredwithWeiZhang,OpenEcon omiesReview,Vol.9,No.1,January1998,5-20.“WelfareEffectsofCapitalTaxation,"PublicFinance/FinancesPubliques,co-authoredwithY.Shi,Vol. 49,1994,391-408.“BudgetDeficits,TimePreference,andtheExternalDeficits,"EconomicStudiesQuarterly,Vol.45,No. 4,December1994,289-305.“GovernmentBudgetDeficitsandtheRealInterestRate,”HongKongEconomicPapers,1994.“CapitalTaxationandAccumulationinaGrowingWorldEconomywithDeficitFinance,"International TaxandPublicFinance,Vol.1,No.2,1994,127-146.“GovernmentDebtandtheRealExchangeRatesinanOverlappingGenerationsModel,"JournalofInter nationalEconomicIntegration,Vol.9,No.1,March1994,94-105.“AllocationofGovernmentSpendingandEconomicGrowth,"EconomicNotes,Vol.23,No.1,1994,130 -141.“GovernmentExpenditures,DemographicChanges,andEconomicGrowth,"co-authoredwithBunSo ngLee,InternationalEconomicJournal,Vol.8,No.1,Spring1994,91-108.“TheDifferentialEffectsofGovernmentExpendituresonEconomicGrowth,”co-authoredwithDonaldBaum,JournalofEconomicDevelopment,Vol.18,No.11994,175-185.2.中文杂志JournalArticlesinChinese“中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分析,”《经济科学》,2010第3期,5-16.“赤字财政连年不止,谨防透支未来,”《改革内参》,2010年8月,第30期,19-22.“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促进中国和谐发展,”《改革内参》,2010年2月。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胡坚胡坚地址:北京市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电话:86-10-62758974邮箱:hujian@接待学生日星期二下午14:00-17:00教育背景:1998年10月-2004年3月,在日本中央大学商学部从事金融学专业研究;2005年3月获日本中央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1991年8月-1992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访问学者;1982年9月-1984年12月,北京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西方经济学研究方向),1984年12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78年2月-1982年2月,北京经济学院经济学系(本科生,经济学专业)1982年2月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工作经历:1984年12月起至今,北京大学(经济系)经济学院,教师。
2009年4月23日起至今,澳门理工学院兼职教授。
其中:1998年-目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目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破格晋升);1992年-1996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破格晋升);1987年-1992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1984年-1987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助教。
1982年2月-1982年9月,北京市财贸干部进修学校,教师。
1976年11月-1978年2月,北京市海淀磁芯板厂,工人。
研究方向:1993年后主要研究方向:投资学与资本市场中国金融市场与金融体制改革中国证券市场亚洲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中心的理论与实务性别与发展1993年以前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经济思想史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与政策主要作品:1、著作经济学1.胡坚、王海平主编:《国内金融发达城市金融产业促进政策比较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2010年1月。
2.王铁军,胡坚主编:《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成功案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7月。
3.胡坚:《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多维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pp302;4.胡坚、陶涛:《日本金融:危机与变革》,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pp229;5.胡坚:《亚洲――金融风暴后的再崛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pp217;6.胡坚:《欣欣向荣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pp376;7.胡坚:《转变中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台湾)大秦出版社,1996年12月,pp365;8.胡坚:《日本金融市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10月,pp157;9.胡坚、刘伟、丛培国和江明华:《当代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pp250。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王跃生王跃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电话:010-********Email:wangysh@接待学生日星期五上午9:00-12:00地址:100871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育背景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学习,1983年7月毕业;同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攻读研究生;1985年12月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91)、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经济系(1993)、德国柏林自由大学(1995)及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2006)等校进修或从事访问研究。
工作经历1985年12月研究生毕业后留北大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任教。
历任助教(1985-1987)、讲师(1987-1992)、副教授(1992-2000)及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
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美国俄亥俄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兼职/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1、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2、国际企业制度与跨国公司3、新制度经济学与转轨经济主要作品一、著作:1、王跃生:《跨国公司金融:原理与案例》,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2、王跃生、陶涛等:《国际资本流动:机制、趋势与对策》(合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3、王跃生、王蕴等著:《国际企业制度创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王跃生:《经济学与社会关怀》,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5、王跃生等主编:《市场经济发展:国际视角与中国经验》,社会科学文献出社,20066、王跃生:《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王跃生等主编:《CEPA与新世纪的内地香港经济关系》,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8、王跃生:《经济学:愉快的通行证》,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9、王跃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制度经济学漫话》,三联书店,200110、王跃生:《立足与现实的思考》,三联书店,200011、张德修、王跃生主编:《大波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12、王跃生等著:《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改革成本问题研究与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4、张德修、王跃生、巫宁耕主编《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15、王跃生:《新制度主义》,台湾扬智文化出版公司,199716、王跃生:《变化世界中的经济体制——90年代的比较经济体制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7、王跃生、韩实译:《社会主义经济最优运行理论》(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8、王跃生:《苏联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9、王跃生、韩实著:《经济改革:苏联、东欧和我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二、主要论文:王跃生、官皓:“FDI的后发大国模式: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新视野》,2012/2王跃生、夏庆杰、江诗伦:“中非贸易投资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载于《可持续的中国对外投资》,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5王跃生:“非正式制度与俄罗斯经济转轨”,《俄罗斯学刊》,2012/5王跃生、陶涛:“再论FDI的后发大国模式:基础、优势与条件”,《国际经济评论》,2010/6;马向东、王跃生:“中国对外贸易出口:问题、原因与对策”,《宏观经济研究》,2010/12;王跃生、杨力:“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问题”,《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12;王跃生、焦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转变”,《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6;王跃生:“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新特征与新思考”,《中国市场》,2010/9;陶涛、王跃生:“日本对华投资新趋势与中日行业内贸易结构”,《国际贸易问题》,2010/2;王跃生、杨力:“中俄投资合作:现状、问题与发展前景”,《俄罗斯友谊大学学报.国际关系版》(俄文),2010/2;YueshengWang,XiangdongMaandLihuaYang “HeterogeneityofFirmsandtheExportImbalanceamongChina’sProvinces:AnEmpiricalAnalysis”inLi,JieliandLirenZheng(eds),Chinafacingthechallengesofglobalization:issuesandprospects,Ithaca, NY:CornellUniversityPress,;王跃生:“企业走出去的‘后发展大国’逻辑“,《中国经济》,2010/3;王跃生、马相东、杨丽花:“中美、日美贸易摩擦的比较分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5;王跃生、王蕴:“转轨国家政府行为市场化的比较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王跃生:“FDI理论的发展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基础”,《南方金融》2007/8;王跃生、潘素昆:“FDI对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理论与经验分析”,《经济科学》,2006/2;王跃生、王蕴:“人力资本与与企业组织结构:一个初步模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3;王跃生:“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文景》杂志,2005/1;王跃生:“论当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融合的趋势”,《北京大学学报》,2004/1;王跃生:“正确认识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问题”,《求是》,2003/24;王跃生:“西部开发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制度经济学的分析”,《经济纵横》,2002/4;王跃生:“国际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理论的发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6;王跃生:“计划经济国家转轨的社会成本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2;WangYuesheng,“Households’ResponsibilitySystem,BehaviorsoftheFarmersandtheEnvironmentalProblemsinChina’sAgriculture,”inSustainableAgriculture&EnvironmentalConservation,FuyoShoboPublishing,Co.Ltd,2000;王跃生:“亚洲的企业融资制度:历史演进与未来选择”,载于《全球化与中国、日本》,新华出版社,2000;王跃生:“当前经济政策中几个有争议问题的探讨”,《经济纵横》,1999/6;王跃生:“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的所有权《经济科学》”1999/4;王跃生:“公司治理模式之争及我国的企业制度重建的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99/4;王跃生:“金融压抑与金融自由化条件下的企业融资制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1;王跃生:“公司治理模式之争与我国的企业改革”,《经济纵横》,1998/10;王跃生、黄少卿:“探询平稳过渡之路”,《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3;王跃生:“制度因素与中国农业的环境生态问题”,《经济学家》,1998/2;王跃生:“亚洲金融危机与亚洲企业的融资制度”,《经济科学》1998/2;王跃生:“解析亚洲金融危机”,《中外管理导报》,1998/1;王跃生:“国有企业的效率、竞争与民营化”,《经济科学》1997/4;王跃生:“非正式约束、经济市场化、制度变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3;王跃生:“文化、传统与经济制度变迁”,《北京大学学报》1997/2;王跃生:“不同改革方式下改革成本与收益的再讨论”,《经济研究》1997/3;王跃生:“关于欧洲型经济体制及问题的思考”《北京大学学报》1996/6;王跃生:“比较经济体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载于于光远主编《中国理论经济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李新春、王跃生:“联邦德国的公共企业及其管理”,《经济科学》,1996/1;王跃生:“1997年后内地与香港贸易关系的制度基础与制约因素”,《经济科学》1994/5;王跃生:“1997年后中国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关系”,《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91/7(课题组主要执笔人);WangYuesheng,“TheEconomyattheCrossroad:GrowthRatevs.DeepeningReform,”inChinaReview1992,ChineseUniversityPress,HongKong,1993;王跃生:“试析俄罗斯经济改革方针的调整”,《世界经济》1993/8;王跃生:“强创价格关,路途多凶险——俄罗斯放开物价初析”,《价格理论与实践》1992/3;王跃生:王跃生:“俄罗斯放开物价与价格改革的模式问题”,《世界经济》1992/4;王跃生:“在改革中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载于厉以宁主编《中国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王跃生:“1991年经济增长形势的分析与增长政策的选择”,《经济科学》1992/4;王跃生:“应当怎样选择对外贸易结构”,《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2/4;YouJiandWangYuesheng,“China’sAgriculturalDevelopmentandReformin1990”,inChinaReview,ChinesUniversityPress,HongKong, 1991;王跃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问题”,(香港)《二十一世纪》,1991/8;王跃生:“立足于现实的思考”,《经济研究》1991/1王跃生:“香港的经济体制:现在与未来”,《经济科学》1991/5;王跃生:“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谈对外贸易政策及其选择”(上)(下),《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1/5、6;王跃生:“对外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外贸乘数原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可性”,《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1/4;王跃生:“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跨国公司”(上)(下),《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1/2、3;王跃生:“汇率调整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1/1;王跃生:“试论南、波、匈三国的经济滞胀”,《世界经济》1989/10;王跃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理论的新进展”,《经济学动态》,1989/9;王跃生:“国民收入增长中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分析”,载于张康琴、曹梅颐著《外国经济统计分析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王跃生:“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理论的新进展”《经济学动态》1989/9;王跃生:“苏匈南企业体制与企业行为比较”,《北京大学学报》1988/6;王跃生:“矛盾与两难:苏联对国家与企业关系的调整”,《苏联问题研究资料》1987/6;王跃生:“双重模式转换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纵横》1986/9;王跃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率的动态分析”,《经济科学》1986/5;王跃生:“资源配置与计划、市场机制的结合”,《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创刊号;王跃生:“南斯拉夫的银行制度”,《广西金融研究》1984/7;王跃生:“苏联、东欧国家的银行制度”,《广西金融研究》1984/5三、学术评论、经济时评央企的困惑,《经济学家茶座》2012/4“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到来了么?《人民日报》2012、10、182012年的全球经济:年中回眸与展望,《香港出口信用保险信息季刊》,2012夏季号占领华尔街与基尼系数,《人民日报》,2011/12/5;从“刘易斯拐点”看“腾龙换鸟"之争,《人民日报》2011/2/11;“后发大国模式”将在未来得到检验,《中国经济》,2011/1;经济学、管理学与文化,《经济学家茶座》2011/1应对通涨:重要的是釜底抽薪,《人民日报》2010/12/15;危中之机:世界经济学科五十年,《读书》,2010/4;全球化时代的“山寨”现象,《读书》2009/11;“罗锅求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人民日报》,2009/11/2谨防金融危机扭曲中国长期发展战略,《投资者报》2008、11、17经济关键词与地震影响,《投资者报》2008/6/9“德国特色”或有存焉?,《中国图书商报》,2008/3经济随笔的境界,《经济学家茶座》,2008/2卷首语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背景、影响与选择,《香港出口信用保险据信息季刊》,2007,秋季号;政府调物价:该不该,怎么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9/27有感于“经济学数学化”的争论,《经济学家茶座》,2008/2访瑞典随感二则,《经济学家茶座》,2008/11经济学家为什么众说纷纭,《经济学家茶座》,2007/5为什么经济学家总是众说纷纭,《人民日报》2007//5外汇兑换一小步,货币制度改革一大步,《21世纪经济报导》,2006、5、22FDI的火线出卖,《21世纪经济报导》,2006、4、3民工荒是对低成本模式的自我矫正,《21世纪经济报导》,2006、3、13经济转轨与经济学家,《读书》,2006/2超越低成本模式,《人民日报》,2005、12、5经济思维与“经济学价值”,《经济学家茶座》,2005/4从一张车票看信用缺失,《人民日报》,2005、6、6有用的“经济直觉”,《人民日报》,2005、3、25如何走出拆迁的两难,《人民日报》,2005、2、18“文学的观光客”与“道德的十字架”,《经济学家茶座》,2005/2经济学家:修桥铺路是为善举,《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4、11、26“刷卡风波”的市场解决,《人民日报》,2004、7、26闲话“主流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茶座》,2004/4汽车业的“繁荣”与“虚火”,《人民日报》,2004、5、13在理论与现实之间,《读书》,2003/12垄断收费与政府责任,《解放日报》,2003、9、29美元贬值:非典阴影下的亮色?《证券市场周刊》2003/20股市信心为何不足,《证券市场周刊》2003/17让财富体现价值,《上海证券报》2003、5、17回收废电池的经济思维,《经济世界》2003/5打破MBO神话,《证券市场周刊》2003/9“晴雨表是”假问题,《证券市场周刊》2003/5入世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载于《经济学:愉快的通行证》,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这一代经济学人的历史责任,《文景》2002/4从两桩公案看理论的创新,《读书》2001/11人力资本应是企业的唯一所有者吗,《中国改革》2001/9应当重视西方跨国公司的制度创新,载于《经济学:愉快的通行证》,广东经济出版社社会价值、文明交往、民族主义,载于《立足于现实的思考》,三联书店,2000谁来吃午餐?《读书》2000/5冷静看待中国加入WTO,《江苏统战》2000/1关于职业道德的经济学观点,载于刘智峰主编《道德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世纪之交会发生全球经济大危机吗,《北京日报》1999、5、19我看知识经济从天而降,《大学生》1999/3调整权力结构,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载于刘智峰主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企业改革问题,《中国改革》1999/2跳出消费看消费,《中国经济时报》1998、11、18价格自律与价格竞争,《中国经济时报》1998、11、6环境污染:经济学的思考,《读书》1998/10中国企业集团发展战略,(香港)《公司秘书》1998/8隔岸观火看微软,《中国市场经济报》1998、7、30政府经济基础是何物,载于刘智峰主编《第七次革命》,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1997:我们将在怎样的经济环境中生活——关系国家和我们自身的6大经济问题,《大学生》1997/3东欧昭示我们什么《读书》1997/1新制度经济学何以受到中国学者的宠爱,《大学生》1997/1也算一种声音——关于改革与一位俄罗斯学者的对话,《东方》1996/4域外看中国——再谈市场经济与文化,《读书》,1996/2俄罗斯需要多少艺术家,《读书》,1994/11俄罗斯放开物价为何收效甚微,《价格理论与实践》,1993日圆汇率为何降而复升,《国际产业经济技术》1991/2苏联东欧舆论谈经济的市场化转变,《经济文献信息》1990/11经济学家在想什么——苏联东欧国家经济改革理论的新进展,《经济文献信息》1989创刊号困惑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困惑,《读书》1988/10比较、借鉴、共存,《读书》,1991/1四、书评、学术随笔1、国家与市场,《文景》2003/5—62、北京堵车与资源配置,《21世纪经济报导》2003、4、73、陷阱密布的购房合同,《21世纪经济报导》2003、2、174、“套牢问题”与合作竞争,《人民日报》2002、12、145、商业社会何以“齐家”,《21世纪经济报导》,2002、12、306、学外语的成本收益,《21世纪经济报导》2002、12、27、比较经济学的复兴?《读书》2002/88、着装的文化,《21世纪经济报导》2002、9、239、制度分析与现实关怀《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8、2210、谁为环保“埋单”,《江苏建设》2002/1111、透过“前沿”的门缝——评麦克米伦版《经济学前沿问题丛书》,《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9/512、经济学家的出世观,《经济学家茶座》2002/813、为什么好人总是吃亏——漫谈劣币驱逐良币原则,《经济学家茶座》2002/714、对教育的谬误,《21世纪经济报导》2002、7、2215、秀水街的变迁,《文汇报》2002、6、3016、经济学是一张愉快的通行证,《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6、2017、取消公厕收费的经济学思考,《北京青年报》2002、6、1718、吉芬效应与八次降息,《21世纪经济报导》2002、5、2019、拉弗曲线与高速公路收费,《21世纪经济报导》2002、4、1520、经济学家:出世的还是入世的,《中国经济时报》2002、3、2121、经济学家的“另类”生存,《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2、1、2422、让投机经济学家无处遁形,《21世纪经济报导》2001、7、3023、做个信差经济学家,《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3、1424、经济学是一盘家常菜,《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1、2、825、自行车税引出的话题——制度的实施机制,《经济学家茶座》2000/126、污染的“善恶”,《中国经济时报》1997、5、2227、经济改革中的产权、均衡和市场,《读书》1991/328、立足于现实的思考《经济研究》1991/129、“体”、“用”之争与整体演进,《读书》1989/630、一本书与一个时代,《读书》1989/331、风从“东方”来,《读书》,1989/1所授课程“国际企业专题研究”“制度经济学与经济转轨研究”“跨国公司管理”“跨国公司金融”“世界经济专题”“比较经济制度”“苏联、东欧经济”近年主持的主要课题(项目)纵向课题:国际资本流动新机制与发展中国家角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国际比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际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横向课题:“佛山市十二五期间区域经济合作方案”,佛山市政府(2010)“落实横琴总体规划金融创新研究”,中国进出口银行课题(2009)“沈北新区开发投融资规划”,辽宁沈北新区课题(2009)“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融资机制创新”,国家开发银行课题(2008)“产业重组与开发性金融支持”,国家开发银行课题(2008)“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创新研究”,国家发改委课题(2007)荣誉与奖励获得第四届“孙冶方经济学奖”论文奖(作者之一)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1998、2008)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奖励入选北京市跨世纪社会科学百人工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领导班子及博导
经济学院现有博士点及导师情况如下:
经济学院现有博士点七个,博士生导师35名。
其中: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学科代码:0201)下设5个二级学科:
政治经济学专业(学科代码:020101)
博士生导师:刘伟、黄桂田、叶静怡、章政、吴树青、吴敬琏、张辉
经济思想史专业(学科代码:020102)博士生导师:杜丽群
经济史专业(学科代码:020103)博士生导师:萧国亮
西方经济学专业(学科代码:020104)博士生导师:刘文忻、王志伟、平新乔、李绍荣、张博、许宪春、张延、董志勇、苏剑、夏庆杰
世界经济专业(学科代码:020105)博士生导师:萧琛、王跃生、李虹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代码:0202)下设2个二级学科:
财政学(含税收学)专业(学科代码:020203)
博士生导师:林双林、王大树、刘民权、刘怡
金融学(含保险学)专业(学科代码:020204)
博士生导师:李庆云、何小锋、孙祁祥、李心愉、胡坚、王一鸣、曹和平、施建淮、宋敏。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赵晓军赵晓军经济学系讲师地址: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00871)电话:62757591Email:zhaoxiaojun@接待学生日星期五上午9:00-12:00教育背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2010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理学硕士2004武汉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学士2001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动态经济学方法、计算方法和动态宏观随机动力系统分析数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方法、计量经济学和统计计算方法公共财政理论不对称信息下的公共财政理论、内生能力演化机制下的最优税收理论、不对称信息下的最优财政分权结构讲授课程:《一般均衡理论》(研究生)主要作品:发表论文:[1]Gong,L.T.,Zhao,X.J.,Yang,Y.H.andH.F.Zou,“StochasticGrowthwiththeSocial-StatusConcern:TheExistenceofaUniqueStableDistribution”,Jou rnalofMathematicalEconomics,2010,Vol46,No.4,505-518.[2]Zhao,X.J.andB.B.Liu,“ExistenceTheoremsof1-Set-Contractionmapping'sEigenvaluesandEigenvectors”,JournalofComp utationalMathematics,2006,Vol.24,No.4,333-341.[3]Zhao,X.J.andT.Jin.“DynamicsofOverdampedCouplingPendulaDrivingbyNonlinearTorqueswithandwithoutWhiteNoi se”,2005received,ForthcominginJournalofDifferentialEquations.[4]ZhaoXiaojunandChangQingxi n,“AStudyontheSystemDesigningforOccupationalPensionofPublicInstitutions”,Proceedingsofthe2 00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ublicEconomicsandManagement,2009.11.ISTP/ISSHPIndexed.[5]JiangCheng,ZhaoXiaojunandWangXiaohua,“PublicFinanceDuringTheChinaTransition:ACaseStudyOfTheVillage-to-community”,Proceedingsofthe200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ublicEconomicsandManagement,2009.11.ISTP/ISSHPIndexed.[6]蒋承和赵晓军,“中国老年照料的机会成本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10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冯科职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职务:发展与校友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电话:62754603邮址:fengke@接待学生日星期五上午9:00-12:00——【教育背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二站博士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教授课程】——金融经济学、实验金融学、房地产经济学、投资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方向】——房地产金融、资本市场与金融投资、实验金融学——【著作】——1.《投资银行学》,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窦尔翔、冯科著2.《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专著),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3.投资管理》(专著),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年。
4.《中国都市经济研究报告2007—中国都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研究》(第一副主编),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年。
5.《证券、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统编教材(2006)》(参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学术论文】——1.走出发展投资基金的误区,经济导刊,2004(6):pp44-47。
2.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反思中国房地产金融,南方金融,2007(6)pp18-19+68,引证22次。
3.高考录取机制的帕累托效率分析,经济科学,2007(3)pp53-65,引证1次。
4.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南方金融,2007(7)pp31-335.5.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南方金融,2008(6)pp9-12。
6.我国城市土地经营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1)pp116-1217.人力资本参与公司治理:基于代理成本的分析框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9(1)pp57-64。
8.中国基金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取向分析,经济纵横2003(2)pp9-12引证2次(CSSCI)。
9.中国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回顾与反思,新经济2004(11)10.开放式基金费率有关问题探讨,中国城市经济,2004(12):pp62-66。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孙薇孙薇系别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职务副教授地址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电话8610-62752704传真8610-62751460电子邮件*************接待学生日星期三上午9:00-12:00个人简历孙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1986年获得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1992年获得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2年以来任职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曾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国际投资学”、“独联体经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投资比较研究”、“新型国际投资方式案例分析”等课程。
现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必修课“世界经济专题”、选修课“俄罗斯经济”,为研究生开设选修课“俄罗斯与中亚经济研究”。
近年来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国际投资、转轨经济方向。
目前正在从事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之一级子课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的研究工作、中国企业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投资,以及香港企业对大陆的投资研究。
教育背景1979年9月—1982年7月在天津市南开中学上高中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上大学本科1986年9月—1987年10月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10月—1992年6月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工作经历1992年7月——今在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任讲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学专业国际投资转轨经济方向研究课题2006.9—2010.7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主要作品1、论文《CEPA为港资对大陆投资带来的前景》,编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优秀学术论文选编(2000-201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2、“人民币汇率破‘6.5’后还会攀升”,《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5月5日;3、论文“中国企业对俄罗斯投资新进展”,《中国经济》2010第9期;4、论文“俄罗斯的可控型私有化”,《中国经济》2010年第1期;5、论文“应深挖中俄油气合作潜力”,《中国经济》2009年第11期;6、论文“中国企业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投资与合作:进展与问题”,《中国与俄罗斯经济改革比较》,中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7、论文“中国企业对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投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香港汇智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7年12月;8、论文“香港跨国公司在内地”,发表在王志乐主编:《2007跨国公司中国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9、论文“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与对策”,刊登于王跃生、张德修、李树甘主编的《市场经济发展:国际视角与中国经验》书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10、孙薇著:《广告学》,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内部使用教材,2006年3月出版;11、《CEPA与港商对大陆投资的新进展》,刊登于王跃生、张德修、李树甘主编的《CEPA 与新世纪的内地香港经济关系》书中,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12、《CEPA为港资对大陆投资带来的前景》,《管理世界》2004年第12期;13、《CEPA为港资对大陆投资带来的机遇和前景》,《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第11期;14、《全球风险投资的现状与未来》,《经济科学》2001年第5期。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经济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张博张博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系地址: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电话:86-10-62754591Email:bozhang@,zhapaul@接待学生日星期二下午14:00-17:00教育背景博士学位(数学):1995年2月莫斯科大学计算数学与控制论系,导师V.M.Kruglov硕士生(数学):1989年9月-1990年10月北京大学概率统计系,导师江泽培学士学位(数学):1986年7月北京大学数学系工作经历教师职位2008.8-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系教授2004.9-2008.7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系副教授1997.4-2004.8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教授1986.7-1989.8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基础部助教其他2009.8-2010.8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系访问学者2000.9-2001.8韩国高丽大学经济研究所访问学者1998.1-1998.7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系访问学者1995.4-1997.3北京大学概率统计系博士后研究方向资源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保险精算学保险经济学主要作品书籍[1]张博著。
《精算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曹和平,李虹,张博译。
《环境经济学教程》。
中国税物出版社,2005。
[3]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研究与发展中心著。
《中国供应链现状: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张博撰写其中的第三章“中国制鞋业供应链现状调查与趋势分析”。
论文[1]BoZhang.LILandSLLNforrandomsums.JournalofMathematicalSciences,1995,V.76,N.2,pp.2335 -2338.[2]BoZhang.Functionallimittheoremsforrandomsums.BulletinofMoscowUniversity,Series15, 1995,N.3,pp.57-61.[3]V.M.KruglovandBoZhang.Limittheoremsformaximalrandomsums.Theoryof ProbabilityanditsApplications,1996,V.41,N.3,pp.520-532.[4]BoZhang.Marcinkiewicz-Zygmundla wforsequencesofblockwisem-dependentrandomvariables.StatisticsandProbabilityLetters,1998,V.3 8,pp.83-88.[5]BoZhang.AnoteonLILforrandomsubsequences.ActaScientiarumNaturalium,Univers itaisPekinensis,1998,V.34,N.1,pp.1-4.[6]BoZhang.Stableconvergenceforrandomsequenceswithran domindices.JournalofMathematicalSciences,2000,V.99,N.4,pp.1515-1526.[7]V.M.KruglovandBoZ hang.Onthecentrallimitproblemforrandomsums.BulletinofMoscowUniversity,Series15,2001,N.3,p p.23-31.[8]V.M.KruglovandBoZhang.Weakconvergenceforrandomsums.TheoryofProbabilityandit sApplications,2002,V.46,N.1,pp.28-49.[9]张博.相依随机变量列的随机和的中心极限问题.数学学报,2002,V.45,N.3,pp.535-544.[10]BoZhnag.WhatkindofnewassetwillpushuptheCML?Insurance:M athematicsandEconomics,2004,V.34,pp.539-545.[11]曹和平,张博,叶静怡.中国建置经济制度的历史传承与当代竞争.经济研究,2004,N.5,pp.117-125.[12]BoZhangandYongchengQi.AnoteonCompoundPoissonDistributions. ActaScientiarumNaturalium,UniversitaisPekinensis,2007,V.43,N.3,pp.299-301.[13]张博.城市生活用水定价研究.经济科学,2007,N.6,pp.90-98.[14]BoZhang.AMathematicalModelfortheParallelogramMethodinRatemaki ng.ActaScientiarumNaturalium,UniversitaisPekinensis,2008,V.44,N.3,pp.335~338.所授课程本科生课程:动态优化,自然资源经济学研究生课程:保险精算学,高级自然资源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的数学方法社会职务中国概率统计学会会员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Insurance:MathematicsandEconomics匿名审稿人荣誉与奖励(1)香港经贸同学会第四届优秀教学奖(2002年);(2)北京大学花旗教学奖(2003年);(3)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2006年);(4)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2006年);(5)《精算学》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系列(2006年);(6)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