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互联网之路(PPT)
- 格式:pdf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1
中国能源互联网的路径选择(组图)能源互联网将重新构建整个行业的体系、规则和生态,也将对既有的能源系统造成一定冲击。
借鉴美国、日本、德国对能源互联网的尝试和探索,中国将寻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能源互联网之路。
相关阅读:能源互联网产业链投资大全(附案例)当前,能源电力系统面临诸多挑战,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对传统能源体系造成冲击,能源电力存在资产损失和巨额维护费用问题,消费者有对能源电力服务和信息的需求,能源电力系统自身也面临着电力峰谷调配的矛盾。
能源互联网在于构造一种能源体系使得能源像互联网中的信息一样,任何合法主体都能够自由接入和分享。
从控制角度看,其核心在于通过信息和能源融合,实现信息主导、精准控制的能源体系。
能源互联网可以大幅度提升能源生产和消费效率,最终形成能源交易、能源资产交易两个市场。
能源行业互联网转型与电信行业的通信互联转型有较高的相似度,都是从垄断、垂直管理转向高度分布式管理,从封闭的“生产者+用户”模式向产销者模式转变。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能源互联网提供了充分必要条件,使能源的需求和供应可以进行随时的动态调整。
联接生产和消费段的数百亿设备和组件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为能源互联网提供了物联基础。
互联网未来的四个方向包括物联网、务联网、云计算等,都能与能源互联网产生碰撞,从而促进一个民主、可靠、稳定,又安全、可用、智能,具有自适。
应性的能源互联网的出现。
从全球来看,全球能源互联网以适应全球清洁能源的开发、消纳、输送为核心,2050年全球主要清洁能源电力流将达到12万亿千瓦时。
国际能源体系的主导权正在向能源互联网方向发展,并已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兴增长点。
欧洲、美国和日本都在大力开发相关项目,他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也为中国探索符合国情的能源互联网之路提供了参考。
美国的能源互联网计划FREEDM是在电力电子、高速数字通信和分布控制技术的支撑下,建立具有智慧功能的革命性电网构架,吸纳大量分布式能源。
其目标是通过综合控制能源的生产、传输和消费各环节,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兼容,最终实现即插即发、即插即用、即插即储。
互联网之路”白皮书图1《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要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
图2图3(3)互联网时代不可逆,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改造是不可逆转的图4二、能源互联网是什么?能源互联网在于构造一种能源体系使得能源能像Internet中的信息一样,任何合法主体都能够自由地接入和分享。
从控制角度看,在于通过信息和能源融合,实现信息主导、精准控制的能源体系。
图5图6图7能源互联网用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和软件应用程序,将能源生产端、能源传输端、能源消费端的数以亿计的设备、机器、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了能源互联网的“物联基础”。
智能发电、用电、储电设备,最终都将接入网络,借助信息流,形成自我对话。
(1)能源互联网关键结构和层次图8(2)能源互联网典型构架图9图10(3)现在的电力系统:自顶向下的树状结构图11图12图13一的吗?目前存在三种观点。
1)侧重信息互联网:借助互联网收集信息,分析决策后指导能源网络的运行调度,信息网络可以认为是能源网络的支撑决策网络,其本质与当前的智能电网类似,以欧洲的e-energy为典型代表。
2)侧重能源网络结构:借助互联网开放对等的理念和体系架构,形成包括骨干网(大电网),局域网(微网)及其连接网络的新型能源网,采用自制或中心控制的方法实现能源的供给平衡,其实质为分布式能源网络,以美国的freedm为典型代表。
3)革命性能源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和能源网络的深度融合,结构上难以分能源网络和信息网络;在运行模式上采用区域自治和骨干管控相结合的方式,能源和信息的双向通信,信息流支撑能源调度,能源流引导用户决策,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日本的数字电网、电力路由器为代表。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最大的区别是,能源互联网最终要走向消费端,例如智能家庭、智慧社区、电动汽车、家庭能源管理等,这是智能电网并不涉及的领域。
中国新能源行业的能源互联网随着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新能源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为了推动新能源行业的创新与进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中国开始积极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
本文将从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对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能源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技术的融合,实现能源的智能化、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是以清洁能源为主导,通过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和能源云平台的构建,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和消费之间的智能化互联。
在能源互联网中,能源生产主体、流通主体和消费主体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协同,实现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优化调度,从而达到高效利用能源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目前,能源互联网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起步并取得了一些突破。
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例如,欧盟在能源互联网方面提出了“智慧电网”战略,通过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同时,中国也在能源互联网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能源”战略,将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
二、能源互联网对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影响1. 促进新能源的消纳新能源的积极开发和利用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由于新能源的分散性和间歇性,以及传统电网的限制,新能源消纳一直面临一定的困难。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智能技术和能源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实现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互补和协同,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推动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
2. 促进能源供应侧结构改革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也对我国能源供应侧结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能源供应模式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能源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能源供应模式,能够通过能源清洁化、多元化和智能化的特点,有效改变传统的能源供应结构,推动能源供应侧结构的优化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