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0.97 KB
- 文档页数:2
水土资源一、地表水库区境内地表水主要是入境过境的黄河、渭河、北洛河的客水和区内自产地表水资源。
实测多年平均总流量:黄河龙门水文站1220.6立方米每秒、渭河华县水文站295.8立方米每秒、洛河 头水文站22.6立方米每秒、泾河张家山水文站61.5立方米每秒。
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流量:渭南市88800万立方米、西安市248713万立方米、咸阳市54240万立方米。
二、地下水陕西关中水文地质区为冲积平原、黄土原和山地,具有松散岩孔隙水为主的河谷盆地型水文地质特征,堆积物厚度大,面积广,易于降水补给,富水性强。
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河川径流入渗及农田灌溉入渗等。
在南、北山区贮存于基岩裂隙中,其余则广泛存于松散岩层中。
受地层结构的控制,多数地区形成上下迭置的双层含水岩层。
库区东部渭南地区地下水年总补给量11.18亿立方米。
据各县有关地下水资料记载,韩城沿河芝川镇至禹门口黄河漫滩区12.6平方公里,地下水年补给4 310万立方米(指有补给保证的浅水层潜水),属黄河滩砂夹砾石含水岩层,埋深多为1~3米,单井出水量可达220立方米每时以上,为强富水区;合阳东王附近一级阶地水层厚25米左右,黄河漫滩处厚度更大,单井最大涌水量超过60立方米每时;大荔黄河滩为极强富水区,深层含水量为全新统河流堆积的亚砂土夹砂砾石承压水层。
地下潜水主要为降水补给,沿河又受河水补给,沿老崖且受阶地下渗水补给,浅层地下水埋深3~6米,涌水量25~30立方米每时,深层地下水埋深40米,涌水量60~100立方米每时;潼关黄河漫滩及渭河一级阶地为极强富水带,地下水埋深2~6米,水层厚43~69米,最大可能涌水量50~300立方米每时;黄渭二级阶地为强富水带,地下水埋深30米,水层厚57.6米,单井最大涌水量318.8~585立方米每时。
临潼区渭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潜水含水层为砂、砂卵石,地下水埋藏浅而水量较丰富。
渭河以北含水层岩性自南而北变化明显。
渭南站年降水序列变化特征分析
张航泊;宋亚娅;王克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16(038)005
【摘要】为揭示渭南地区年际降水特征,选取渭南站1959-2014年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Mann-Kendall检验、滑动t 检验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该序列进行趋势性及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渭南站年降水序列无显著趋势性及突变性存在.在此基础上,采用极大熵谱法进行周期性分析,结果表明:存在2.7年和7.5年的主震荡周期.
【总页数】4页(P133-136)
【作者】张航泊;宋亚娅;王克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16;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16;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7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2.1
【相关文献】
1.长仁河流域降水径流时间序列趋势变化特征分析 [J], 郭海华;尹永日
2.浙江省1901—2017年降水序列构建及变化特征分析 [J], 肖晶晶;李正泉;郭芬芬;姚益平;马浩;王阔;温泉沛
3.1954年~2014年昌吉州降水量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分析 [J], 贺颖
4.驻马店市1958~2011年降水序列变化特征分析 [J], 赵恩来; 庞雁东; 蒋东进;
陆建宇
5.清远市1970—2019年降水序列变化特征分析 [J], 刘旋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渭南灌区调研报告陕西渭南灌区调研报告根据我近期对陕西渭南地区进行的一次灌区调研,以下是我对该地灌区的观察和研究结果。
陕西渭南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灌区工程在此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陕西渭南灌区进行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陕西渭南地区的灌区建设较为落后。
由于地形起伏较大,灌区基础建设相对薄弱,灌溉设施老化,效率不高。
这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农田用水的不足。
其次,陕西渭南地区的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灌溉知识。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民对于灌溉技术和水资源管理的了解较少,无法合理利用水资源,造成灌溉不均匀,有些地方过度灌溉,有些地方则水深不足,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再次,陕西渭南地区水资源管理不规范。
灌区内的水资源分配和管理不够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导致了一些地方过度抽取地下水,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资源的贫乏。
最后,在陕西渭南地区的灌区管理中存在一定的腐败问题。
我们调查了一些地方农村水利部门,发现一些工作人员在灌区水资源管理中存在不正当行为,例如收受贿赂、滥用职权等。
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灌区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陕西渭南地区灌区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包括灌区建设落后、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灌溉知识、水资源管理不规范以及灌区管理中的腐败问题等。
为了提高灌区的效率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我们建议加大对陕西渭南地区灌区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溉设施的效率,推广先进的农业灌溉知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督,加大灌区管理的力度,打击腐败行为。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改善陕西渭南地区的灌区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位变动规律分析与预测模型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在农业、工业和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动规律和进行准确的预测对于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地下水位变动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预测模型。
首先,我们来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动规律。
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质构造、降雨量、蒸发量、地下水的开采量等。
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
例如,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运动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位变动规律存在明显差异。
另外,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动。
当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时,地下水位会上升;相反,当蒸发量大于降雨量时,地下水位会下降。
此外,地下水的开采量也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的一个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地下水位的变动规律。
接下来,我们提出一种地下水位预测模型。
这个模型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地下水位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来对地下水位进行预测。
我们采用ARIMA模型,即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来建立地下水位的预测模型。
ARIMA模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时间序列预测的方法,它将时间序列数据中的自相关关系和移动平均关系相结合,并使用差分法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
通过对历史地下水位数据进行拟合和参数估计,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具有较好预测能力的地下水位预测模型。
在使用ARIMA模型进行地下水位预测时,我们需要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以消除噪声对预测模型的影响。
其次,对平滑后的数据进行差分处理,使其成为平稳时间序列。
然后,通过对平稳序列进行定阶分析,确定ARIMA模型的参数。
最后,利用所得模型完成地下水位的预测。
在模型建立后,我们可以通过预测结果来分析地下水位的变动趋势。
根据预测结果,我们可以判断地下水位是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进一步探讨其原因。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文章编号:1001—6996(2014)01—0069—03渭南市城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王仲孝1,王佳武2,周新锋2,张钊2,许新建2,王辉2( 1.陕西省地矿局第六地质队,临潼710600; 2.陕西省地矿局综合地质大队,渭南714000)摘要:渭南市城区供水水源有两个,一是沋河水库水源,二是地下水水源。
目前渭南城区地下水的总开采量为4628.20ˑ104m 3/a ,其中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为3869.00ˑ104m 3/a 、农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759.20ˑ104m 3/a 。
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已形成区域降落漏斗和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关键词:渭南市;地下水;降落漏斗;水位持续下降中图分类号:TV211.12文献标识码:B 0概况渭南市城区位于陕西省关中盆地的东部,渭河以南,地貌上属渭河一、二级阶地,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在不断的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亦不断的增加,目前城区供水水源有两个,一是沋河水库水源,二是地下水水源,供水主要是地下水水源。
300m 以内的地下水按埋藏深度和水力性质可分为潜水、中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其中80m 左右以浅为潜水,80 180m 为中层承压水,180 300m 为深层承压水。
由于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已形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水文地质条件已发生变化。
1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渭南城区内主要开发利用潜水,其次为中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
主要用于工业生产、城市企事业单位供水、农业灌溉等。
其中:工业和城市生活供水开采主要集中在城区,开采潜水和中层承压水,并形成了稳定的降落漏斗;农业灌溉和农村生活开采主要在城区北部和西部双王办、良田办、向阳办、人民办辖区靠渭河方向的区域,以开采潜水为主。
据统计,目前地下水的总开采量为4628.20ˑ104m 3/a ,其中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为3869.00ˑ104m 3/a 、农村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759.20ˑ104m 3/a ,分别占总开采量的83.60%和16.40%。
渭南市地下水氟化物分布特征及污染成因研究张圃轩;李琪【摘要】渭南地区大面积地下水都存在着高氟污染,地方性氟病分布广也比较广,严重地危害了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也阻碍区内工农业的生产和发展.由于氟化物大都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地下水中氟得以以多种化合物形式存在,对地下水的质量构成严重的威胁.采用近年来该地区地下水水质化验资料,分析其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探究地下水氟浓度与pH值、矿化度、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的相关性,为研究该区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化机制,为科学地制定高氟区治理对策提供充分的依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9(041)004【总页数】3页(P59-60,70)【关键词】渭南;氟化物;污染成因;地下水【作者】张圃轩;李琪【作者单位】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陕西西安 710003;陕西省地下水管理监测局,陕西西安 7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2渭南地区70%面积的地下水属于高氟(氟离子的含量大于1.0 mg/L)地下水,由此产生的地方性氟病分布范围广泛。
近年来由于改土治水,居民生活已经免受氟污染困扰,但是高氟水仍然限制了该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进而阻碍区内工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因此,摸清渭南地区地下水氟化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演变机制,将更有利于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1 研究区简况渭南市地处关中渭河平原东部,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南北长182.3 km ,东西宽149.7 km,总面积约13 134 km2,是陕西省农业大市和人口第二大市。
行政区划包括临渭区、华州区2个市辖区,大荔、富平、白水、潼关、蒲城、澄城、合阳7个县以及韩城、华阴2个县级市。
渭南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原五大地貌类型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西开阔,外围是台塬,南部黄土台塬与洪积扇相间,南北边缘为石质山地。
渭南市农业水资源及其农田利用现状与对策摘要阐述了渭南市农业水资源及其在农田中的利用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为渭南市农业用水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农田利用;现状;对策;陕西渭南1渭南市概况1.1地理位置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渭河下游,是连接我国东、西部和西南部的主要通道,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
市界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相望,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依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子午岭、黄龙山与延安、铜川接壤[1]。
南北长约180 km,东西宽约150 km,总土地面积13 134 km2,约为陕西省总面积的6.38%。
1.2地形地貌渭南市域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与中部渭河平原五大地貌单元。
渭河平塬海拔330~400 m,北部台塬400~800 m,南部台塬500~1 000 m;北部山地800~1 500 m,南部山地1 000~2 300 m。
各地貌单元基本特征为:(1)渭河冲击平原区:冲击平原处于渭河地堑的断陷部位,镶嵌于南北黄土高原之间,地势最低,海拔在400 m以下,并呈阶地式分布,由河漫滩及渭河一、二级阶地组成,并分布有盐渍洼地和微沙丘地貌。
(2)渭北黄土台塬区:位于渭河地堑北岸的断阶部位,塬面具有梯式台面结构,台面间有小洼地和岗丘等地貌分布,如蒲城的尧山、王龙山和合阳的路井洼地,蒲城的保南洼地等。
从低到高(从南到北)可划为一级台塬,二级台塬和黄土梁三级。
(3)北部边缘低山丘陵区:该区位于渭北台塬区的北部,属关中盆地的北部边缘,地质构造属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东南部分,地貌为一系列东北向雁行式排列的裙皱断块山,山脊平缓。
(4)渭河以南洪积扇及黄台塬相间区:该区地处渭河地堑南岸梯式断陷的断阶部位,包括渭南塬—华县高塘塬和潼关塬,及华县—华阴的山麓洪积扇裙,为洪积扇与黄土台塬相间的地貌结构,台塬呈二级分布;洪积扇地势较低。
(5)南部边缘北秦岭东段褶皱断块中、低山区:秦岭在渭南段为太华山,系指渭南南部山地,北起秦岭北坡坡脚,南至洛南县北界,山脉呈东西走向,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浅谈渭南市城区地下水超采区现状及措施建议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是保障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治地面沉降的重要举措。
加强超采区治理工作,成为当前我市水资源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标签: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重要供水水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保证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治理修复地下水超采区生态环境,对于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地下水资源,实现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超采状况1.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渭南市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13亿m3,其中,地下水资源量10.04亿m3,可开采量6.56亿m3,地表水资源量7.22亿m3,可利用量6.16亿m3。
渭南市中心城市现有水源井228眼(自备井190眼,自来水井38眼),2017年地下水开采量为3378万m3,占渭南市中心城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4570万m3 的74% 。
2.超采区状况依据《陕西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与保护方案》,渭南市渭南城区划定地下水超采区1处,为一般超采区,总面积29.2平方公里。
年平均实际开采量2849.7万m3,占可开采量3079.5万m3的92%。
2017年超采区年度控制开采量为2695.26万m3,年度控制压采量为154.44万m3。
二、地下水管理保护达到的目标按照《水法》及《陕西省地下水条例》等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对于划定的地下水限采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按照“优先利用地表水,限制取用地下水,鼓励使用非常规水源”的原则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开展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取用地下水,禁止高耗水、重污染的建设项目取用地下水;对已有的地下水取水工程,根据水资源条件、节水潜力及水源替代工程建设情况,逐步削减水量,压缩地下水开采总量,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实现采补平衡,到2020年在目前年均地下水开采量2849.7万m3的基础上,压缩开采量386.1万m3,允许最大开采量2463.6万m3。
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孔晓【摘要】渭南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属资源性重度缺水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理清水资源状况显得十分必要.针对渭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水资源总量不足、利用率低下、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等实际情况,提出五项具体对策措施,对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1(033)002【总页数】2页(P34-35)【关键词】渭南市;水资源;存在问题;对策【作者】孔晓【作者单位】陕西省渭南市地下水工作队,陕西,渭南,7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3.91 概况渭南市总土地面积13134 km2,现辖一区两市八县,是陕西省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能源、工业和交通枢杻地带。
辖区处于我国东部大陆性气候区,具有大陆性气候的一般特点,四季分明,冬季冷晴干燥,气温最低,降水最少;夏季炎热多雨,气温最高,降水最多;春秋两季季风交替,水热条件时空变化较大。
市辖区内河流黄河于韩城市老爷庙以上入境 ,经韩城、合阳、大荔至潼关接纳渭河东折入豫,与本市东部边界相吻而过。
市辖内流程 156.6 km,控制集水面积3 635 km2。
黄河龙门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385亿 m3;渭河于渭南市临渭区张义村进入渭南市由西而东横贯关中平原,流径临渭区、华县、华阴至潼关县汇入黄河,区间流长 138 km,控制集水面积5511.44 km2。
据华县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径流量 93.9亿 m3;北洛河发源于陕北白于山,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延安,于白水县铁牛河以上入境 ,又经白水、澄城、蒲城、大荔县西寨东南处注入渭河,市辖河长212公里,控制集水面积3 756 km2。
壮头站多年平均径流量 8.62亿m3。
全市境内地表水资源量 8.88亿 m3,地下(潜水)水资源总补给量 15.08亿 m3,可开采量为 6.5亿 m3,扣除二者的互补重复量 3.90亿 m3,水资源总量为 20.06亿 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