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0.22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一直被认为是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中化学实验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化学课程标准》将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新《课标》提出: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

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探究活动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

(2) 当前,面对《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已逐渐显示出不足: 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 在实践过程中,把新教材上的50 多个实验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并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 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

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所谓“探究性实验”,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探究性化学实验,独自或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开展活动,分别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化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验实践中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实验”实施的指导策略;

2、让学生掌握探究性实验的学习方式,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

3、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和研究,将课程从“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的定位上转移到促进“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发展” 的定位上

4、通过合理运用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题性原则: 科学探究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要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改宗旨。

2、发展性原则: 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协调发展。

3、开放性原则: 为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开放环境。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的组织形式、课题内容资源等都呈开放的状态。

4、循序渐进原则: 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学生已有的

知识、能力都很有限,循序渐进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采

取以教师演示为主的探究→ 学生尝试探究→ 学生合

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设计好探究性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然后老师演示。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和老师的示范实验,感知实施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比如,当学生第一次遇到探究性实验“蜡烛及其燃烧”

时,几乎是无从下手。怎样让刚接触化学学习的学生成功

探究性实验内容: 蜡烛及其燃烧

提出问题:(教师激发学生提出关于“蜡烛及其燃烧” 的问题)

⑴蜡烛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⑵蜡烛在水中能否

溶解?

⑶蜡烛能否导电? ⑷蜡烛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

⑸蜡烛燃烧后变成了什么物质?

⑹蜡烛中间为什么要放一根棉线?点燃蜡烛为什么要

先点棉线?

⑺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有液体流下来,流下来的半透明液体是什么? 为什么液体一会儿又会凝固在烛体上?

⑻当吹熄蜡烛时为什么会有白烟冒出,白烟是什么? ⑼为什么

火焰是外部明亮中间暗?

作出假设(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⑵、⑷、⑸、⑺、⑻、⑼进行猜想。

制定实验方案: 鼓励、启发学生对以上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教师演示,在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参与某些环节,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分析、归纳、证实或否定猜想: 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1、蜡烛在水中不能溶解。

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3、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石蜡熔点低。

5、熄灭蜡烛后的白烟能燃烧,应当是石蜡蒸气。

6、外焰最明亮,外焰燃烧最充分,外焰温度最高。当学生一边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感受探究实验的同时,一边填写实验报告。在边观察、边模仿、边参与、边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学生在最后的“实验后感想”中写到: “化学实验很有趣、很吸引我”。“一根小小的蜡烛,在老师的手里竟能做出这么多的实验来” “在过去的学习中,老师教会我们许多的知识,包括一些物质的性质。原来,这些知识可以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和总结,我多想向老师那样做探究性实验啊! ”

第二阶段: 学生尝试、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学生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感知了探究性实验,并有亲自动手去做探究性实验的冲动后,教师尝试着稍稍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实验中的某几个环节,例如: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操作。在此阶段,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安全性,教师在学生实验前要仔细批改,及时给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在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实验观察的方法、实验现象的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提供帮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对探究性实验的认识和实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三阶段: 师生合作、学生合作,发展学生探究性实验的能力。

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鼓励他们采取小组合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