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精选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8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1.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A.脑B.心C.五脏D.经络E.肾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C.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E.疾病的症状与体征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3.患者,男,42岁。
1周来入睡困难,甚至彻夜难眠,惊悸怔忡,心中烦热,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用药宜首选( )A.酸枣仁B.柏子仁C.合欢皮D.朱砂E.夜交藤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4.《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善病风疟”的季节是( )A.长夏B.秋季C.仲夏D.春季E.冬季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5.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 )A.清热燥湿B.清上泄下C.清热生津D.泻火解毒E.泻火通便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6.《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 )A.春季B.仲夏C.冬季D.长夏E.秋季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7.“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的( )A.形神一体观B.整体观念C.恒动观念D.辩证观念E.辨证思想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8.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头痛B.疟疾C.感冒D.肝阳上亢E.发热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9.《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病情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其病”安”的时间是( )A.前夜B.旦C.夕D.昼E.后夜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0.《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泛泛乎万物有余”脉象指的时间是( )A.秋日B.冬日C.长夏D.春日E.夏日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B.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C.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2.《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蛰虫周密”脉象指的时间是( )A.长夏B.冬日C.春日D.夏日E.秋日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3.下列表述中属于症的是( )A.心血亏虚B.肺痈C.肝阳上亢D.消渴E.恶寒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4.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C.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5.《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 ) A.人气人脏,邪气独居于身B.人气长,长则胜邪C.人气始生,病气衰D.人气抗邪,卫外为固E.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A.脑B.肝C.心D.五脏E.经络16.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7.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A.人气始生,病气衰B.人气长,长则胜邪C.人气始衰,邪气始生D.人气人脏,邪气独居于身E.人气抗邪,卫外为固18.《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夕加”,是因为( )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9.《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夜甚”,是因为( )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A.善病鼽衄B.善病胸胁C.善病洞泄寒中D.善病风疟E.冬季善病20.《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不同季节多发病不同,长夏是(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1.《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不同季节多发病不同,秋季是(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细目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
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
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五脏一体观;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形神一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
这种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认识,即是“天人一体”的整体观。
“天”,此指整个“自然环境”而言,包括气候和地域环境。
若“天”与“地”相对而言,则主指“气候”。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不单是生物个体,而且是社会中的一员,具备社会属性。
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制约。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法律、婚姻、人际关系等社会因素,必然通过与人的信息交换影响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心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而人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交流中,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平衡、协调,此即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细目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例:中医对感冒的辨证论治1.风寒型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时吐白稀痰,咽喉疼痛不明显,或仅见咽痒,舌不红,苔薄白。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题库1-1-8
问题:
[单选,A1型题]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
A.脏腑一体和形神一体
B.心脑一体和五脏一体
C.五脏一体和形神一体
D.脏腑一体和心脑一体
E.五脏一体和经络一体
问题:
[单选,A1型题]《素问.脉要精微论》:“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所体现的是()。
A.恒动观念
B.辨证论治
C.形神一体观
D.整体观念
E.辨证观念
问题:
[单选,A1型题]《素问.金匮真言论》说所“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
A.春季
B.仲夏
C.长夏
D.秋季
E.冬季
(真人斗牛游戏 )
问题:
[单选,A1型题]《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说“善病风疟”的季节是()。
A.春季
B.仲夏
C.长夏
D.秋季
E.冬季
问题:
[单选,A1型题]《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泛泛乎万物有余”的脉象,其相应的时间是()。
A.春日
B.夏日
C.长夏
D.秋日
E.冬日
问题:
[单选,A1型题]《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蛰虫周密”的脉象出现的时间是()。
A.春日
B.夏日
C.长夏
D.秋日
E.冬日
问题:
[单选,A1型题]《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以旦慧”,其原因是()。
A.人气始生,病气衰
B.人气长,长则胜邪
C.人气始衰,邪气始生
D.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
E.人气抗邪,卫外为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总分18,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理论体现了中医学的( )A.形神一体观B.整体观念C.恒动观念D.辩证观念E.辨证思想2. 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 )A.清热燥湿B.清上泄下C.清热生津D.泻火解毒E.泻火通便3. 患者,男,42岁。
1周来入睡困难,甚至彻夜难眠,惊悸怔忡,心中烦热,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用药宜首选( )A.酸枣仁B.柏子仁C.合欢皮D.朱砂E.夜交藤4. 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C.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D.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E.疾病的症状与体征5. 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A.脑B.心C.五脏D.经络E.肾6.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善病风疟"的季节是( )A.长夏B.秋季C.仲夏D.春季E.冬季7.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C.时令晨昏对人体有影响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E.人体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相互统一8. 下列表述中属于症的是( )A.心血亏虚B.肺痈C.肝阳上亢D.消渴E.恶寒9.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善病洞泄寒中"的季节是( )A.春季B.仲夏C.冬季D.长夏E.秋季10.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病情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其病"安"的时间是( )A.前夜B.旦C.夕D.昼E.后夜11.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 )A.人气人脏,邪气独居于身B.人气长,长则胜邪C.人气始生,病气衰D.人气抗邪,卫外为固E.人气始衰,邪气始生12. 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头痛B.疟疾C.感冒D.肝阳上亢E.发热13.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泛泛乎万物有余"脉象指的时间是( )A.秋日B.冬日C.长夏D.春日E.夏日14.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蛰虫周密"脉象指的时间是( )A.长夏B.冬日C.春日D.夏日E.秋日15.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B.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C.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二、B1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学科概要分值及考情分析本科目在中医执业考试中,分值比例约为6%左右,平均每年分数占到40分左右,中医助理每年分数20分左右。
在中西医结合执业考试中,分值比例约为4.5%左右,平均每年分数占到27分左右,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笔试考试平均每年分数占到13分左右。
各单元节基本上都会有考题出现,其中重点考查的章节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脏、气血津液、病因、病机。
第一节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
二、整体观念的内容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五脏一体观;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形神一体观。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例题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整体C.时令、晨昏与人体阴阳相应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E.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正确答案』E第二节辨证论治一、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
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
二、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2020中医执业医师试题及答案解析43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A.阴阳五行与藏象经络B.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正确答案】C.以五脏为主的整体观D.望闻问切与辨证论治E.辨证求因与审因论治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的知识点。
(2)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ACDE 错,B正确。
2.病机的外在表现是:()A.症状B.证候【正确答案】C.疾病D.脉象E.舌苔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辨证论治-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的知识点。
(2)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证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的内在本质。
ACDE错误,B正确。
3.因中气下陷所致的久痢、脱肛及子宫下垂,都可采用升提中气法治疗。
此属于:()A.因人制宜B.同病异治C.异病同治【正确答案】D.审因论治E.虚则补之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知识点。
(2)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的证,因而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ABDE错,C正确。
4.构成宇宙本原的是:()A.精气【正确答案】B.营气C.宗气D.卫气E.元气答案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学说-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的知识点。
(2)精,又称精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一般泛指气,是一种充塞宇宙之中的无形(指肉眼看不见形质)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A对);营气,行于脉中之阴)。
E对,ABCD错。
7.“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A.阴阳的相互对立B.阴阳互根互用【正确答案】C.阴阳的相互消长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的相互平衡答案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医基础理论-第三章阴阳学说-阴阳互根互用的知识点。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题库1-1-8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中医学整体观念指的是()A.人自身结构的完整性,脏腑功能的整体性B.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C.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性和自身的整体性D.人体病理的相互影响E.内外环境的一体性,情志与脏腑的相关性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病"的概念是()A.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B.疾病过程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D.疾病过程中的体征E.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症状"的概念是()A.疾病的个别现象B.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C.疾病过程中的综合表现D.疾病的全过程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出处:安徽11选5 https://;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不论是"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该治法的依据是()A.体征的变化B.病机的变化C.症状的变化D.病的变化E.状态的变化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贫贱之人多劳力""劳力者则中实而骨劲筋强"所反映的是()A.同病异治B.异病同治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所反映的是()A.异病同治B.同病异治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问题:[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夏季易患暑病,冬季易患寒病,所反映的是()A.辨证论治B.同病异治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高效试题: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A1型题】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阴阳五行学说为其理论框架B.藏象学说为理论核心C.生理学与病理学不能截然分开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E.望、闻、问、切为诊病方法『正确答案』D2.中医学整体观念最基本的内容指的是()A.人自身结构的完整性,脏腑功能的整体性B.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C.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性和自身的整体性D.人体病理的相互影响E.内外环境的一体性,情志与脏腑的相关性『正确答案』C3.临床上崩漏,肌衄,胃下垂等病,辨证为气虚时,都可以采取补气的治疗方法其理论依据是()A.辨证论治B.同病异治C.辨征而治D.异病同治E.辨病而治『正确答案』D4.同样是感冒,但是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可不一样,其理论依据是()A.辨证论治B.同病异治C.辨症而治D.异病同治E.辨病而治『正确答案』B【B型题】A.疾病B.证候C.症状D.体征E.体态5.能反映和概括病变全过程的是()『正确答案』A6.为疾病某一阶段病理概括的是()『正确答案』B精气学说【A1型题】1.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构成宇宙世界万物的本原是()A.原子B.电子C.物质D.精气E.神气『正确答案』D2.精气的运动形式是()A.气机B.气化C.气滞D.气脱E.气郁『正确答案』A3.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人体生命的本原指的是()A.原子B.电子C.精神D.精气E.神气『正确答案』D4.能联系天地万物的中介指的是()A.原子B.电子C.物质D.精气E.神气『正确答案』D。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整体观念⑴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自身在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五脏一体观;二是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即形神一体观。
⑵人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
⑶人与社会环境具有统一性。
3.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生理功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的异常生命过程。
4.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
5.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
症是判断疾病、辨识证候的主要依据。
6.辨证论治的概念: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思维和实践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论治——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选择适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来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
7.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候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
8.异病同治——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考情分析本单元考点在2006年以来考纲新增症、证、病的概念,但尚未出考题。
历年考查重点集中在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内涵上。
知识要点1.完整的理论体系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执业2002/2004/2005,助理2004)。
2.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执业2000/2001,助理2005)。
3.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助理2001/2003),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4.“证,,与“病”关系(1)“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证候的病理本质包括疾病的原因、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关系等多方面的病理特征(执业2000)。
(2)“病”是疾病的简称,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制、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反映疾病全过程的根本矛盾。
5.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或类型不同,因而反映的证候不同,故治疗也就不同。
如感冒病可因病因、病机和病人体质的不同而出现风寒、风热、气虚等不同的证候,因而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益气解表等相应的治法(执业2005,助理2006)。
6.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如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就都可以用升提的方法治疗(执业2002/2004)。
7.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关系实质上即是“证异治异”、“证同治同”,亦是辨证高通过率护航学习时间自由专家答疑解惑论治原则的具体体现(执业2003,助理2006)。
活学活用证的概念“证”,即“证候”,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
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题库2-1-8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表述中属于症的是()。
A.肺痈
B.消渴
C.肝阳上亢
D.心血亏虚
E.恶寒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病"一般指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症"是疾病的具体表现。
肺痈和消渴均为病,肝阳上亢和心血亏虚则为证候,只有自汗为症状。
问题:
[单选,A1型题]采取异病同治方法的原因是()。
A.疾病不同
B.症状相同
C.证候相同
D.阶段不同
E.体征不同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表述中属于病的是()。
A.肝阳上亢
B.疟疾
C.心脾两虚
D.湿热下注
E.恶寒
(中超积分榜 /)
问题:
[单选,A1型题]感冒治法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不同,其依据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辨病论治
D.同病同治
E.异病异治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选项中,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脑
B.肝
C.心
D.五脏
E.经络
问题:
[单选,A1型题]有机整体的“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A.脑
B.肝
C.心
D.五脏
E.经络
问题:
[单选,A1型题]《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不同季节多发病不同,多发于秋季的是()。
A.善病鼽衄
B.善病胸胁
C.善病洞泄寒中
D.善病风疟
E.善病痿厥。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辨病论治B.标本兼治C.同病同治D.审因论治E.整体观念答案:E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体现了阴阳的哪种相互关系A.阴阳的消长平衡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相互转化D.阴阳的对立制约E.以上均包括答案:B解析: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范畴的阴阳关系还体现为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过程。
即所谓“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这种阴阳在互根基础上的资生.促进的互用关系,称为阴阳的“互用。
”3.按照五行理论,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而致的心肝血虚证属于A.母病及子B.子病及母C.相克D.相乘E.相侮答案:B解析: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两个方面。
母病及子,即母脏之病传及子脏。
如肾精亏虚不能资助肝血而致的肝肾精血亏虚证,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而致的肝阳上亢证等。
子病及母,即子脏之病传及母脏。
如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虚而致的心肝血虚证,心火旺盛引动肝火而形成心肝火旺证等。
4.与肌肉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肝B.心C.脾D.肺E.肾答案:C解析:脾主肌肉,是指肌肉的营养来自脾所吸收转输的水谷精微。
胃的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水谷精微充盈,肌肉丰满、壮实。
四肢是肌肉比较集中的部位,故脾又主四肢。
脾主运化与升清,脾气健运,则四肢肌肉的营养充足,其活动亦强劲有力;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布散无力,则四肢的营养不足,则可见四肢倦怠无力,甚则痿弱不用。
脾主四肢肌肉的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治疗以四肢肌肉痿废不用为主要表现的痿证时,常从脾胃着手,称为“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指足阳明胃,在此泛指脾胃而言。
5.下列不属于“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表现是A.贮存血量B.防止出血C.调节血量的分配D.生成血E.制约肝的阳气升腾,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答案:D解析:肝藏血,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以下是《中医学》习题单选题100题(附答案及解析):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B.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C.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E. 以上都不是答案:C解析: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A. 向上的B. 温暖的C. 无形的D. 静止的E. 明亮的答案:D解析: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3.五行中“木”的特性是()A. 炎上B. 润下C. 从革D. 曲直E. 稼穑答案:D解析: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曲直”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枝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所以木的特性是曲直。
4.心在志为()A. 怒B. 喜C. 思D. 悲E. 恐答案:B解析: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喜志有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在脏为心……在志为喜。
”5.被称为“先天之本”的脏腑是()A. 心B. 肝C. 脾D. 肺E. 肾答案:E解析: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6.肺主一身之气主要取决于()A. 肺的呼吸功能B. 宗气的生成C. 调节全身气机D. 肺朝百脉E. 肺的宣发和肃降答案:A解析:肺主一身之气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肺吸入的清气是人体气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肺的呼吸,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相结合,生成宗气等。
7.脾主运化是指脾能够()A. 运化水液B. 运化水谷C. 化生血液D. 运化水谷和水液E. 传导糟粕答案:D解析: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精微是指将饮食水谷消化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物质的过程;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主治医师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
主要特点
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脑
B.肝
C.心
D.五脏
E.经络
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A.脑
B.肝
C.心
D.五脏
E.经络
3、相同的病,出现了不同的证候,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其理论依据是
A.察外知内
B.同病异治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4、不相同的病,出现了相同的证候,采取的治疗方法也相同,其理论依据是
A.察外知内
B.同病异治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5、概括病变全过程的是
A.疾病
B.证候
C.症状
D.体征
E.体态
6、为疾病某一阶段病理概括的是
A.疾病
B.证候
C.症状
E.体态
7、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个别现象是
A.疾病
B.证候
C.症状
D.体征
E.体态
8、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时更加注重的是
A.疾病
B.证候
C.症状
D.体征
E.体态
9、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心是
A.经络
B.六腑
C.奇恒之腑
D.形体官窍
10、中医学整体观念指的是
A.人自身结构的完整性,脏腑功能的整体性
B.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
C.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性和自身的整体性
D.人体病理的相互影响
E.内外环境的一体性,情志与脏腑的相关性
11、”病”的概念是
A.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B.疾病过程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
D.疾病过程中的体征
E.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12、”症状”的概念是
A.疾病的个别现象
B.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C.疾病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D.疾病的全过程
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13、”恶心、呕吐”所属的是
A.证候
B.体征
C.症状
D.疾病
E.状态
14、”感冒”所属的是
A.证候
B.体征
C.症状
D.疾病
E.状态
15、多种疾病,当出现气虚时,都可以采取补气的治疗方法所属的是
A.辨证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16、同样是感冒,但是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可不一样,所体现的是
A.辨证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17、不论是”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该治法的依据是
A.体征的变化
B.病机的变化
C.症状的变化
D.病的变化
E.状态的变化
18、”贫贱之人多劳力”“劳力者则中实而骨劲筋强”所反映的是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9、”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所反映的是
A.异病同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0、”视其外应,则知所病矣”的理论根据是
A.异病同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1、夏季易患暑病,冬季易患寒病,所反映的是
A.辨证论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2、最能反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是
A.证候
B.体征
C.症状
D.病
E.状态
23、中医的”肾虚”是
A.疾病
B.证候
C.症状
D.体征
E.状态
24、同样是哮喘病,但针对不同的患者,其所采取的治疗可不同,其理论依据是
A.辨征而治
B.同病异治
C.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