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安排表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福建省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2017 年修订)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中办发〔2016〕58 号),进一步加大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力度,推进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覆盖,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根据财政部等部委《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16〕928 号)有关精神,制订本办法。
一、实施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内12 条主要流域,其中跨设区市的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由省有关部门按照本办法组织实施(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市、县范围见附件)。
不跨设区市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办法,由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于2017 年底前另行制定实施。
二、基本原则(一)全面推进,多方筹资。
根据我省流域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面建立覆盖全省、统一规范的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采取省里支持一块、市县集中一块的办法加大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金筹措力度,促进流域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全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二)责任共担,区别对待。
流域范围内所有市、县既是流域水生态的保护者,也是受益者,对加大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投入承担共同责任。
同时,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受益程度、保护责任、经济发展等因素,在资金筹措和分配上向流域上游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三)水质优先,奖惩分明。
将水质指标作为补偿资金分配的主要因素,建立奖惩机制,对水质状况较好、水环境和生态保护贡献大、节约用水多的市、县加大补偿,反之则少予或不予补偿,进一步调动各市、县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四)规范运作,公开透明。
按照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的要求,用标准化方式筹措、用因素法公式分配生态保护补偿金,明确资金筹集标准、分配方法、使用范围、管理职责分工及监督检查办法等,实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筹措与分配的规范化、透明化。
三、资金筹集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金,按照省政府《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闽政〔2016〕61 号)提出的“力争到2020 年补偿资金比2015 年翻一番”的要求,主要由流域范围内市、县政府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集中,省级政府增加投入,自2018 年起分三年逐步到位。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情况分析作者:高攀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1年第06期摘要:从补偿资金分配和水质评价方法两方面,总结新安江流域开展生态补偿项目的实践经验,分析生态补偿项目中存有的主要问题,从政策层面提出改进建议,为其他地区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态补偿;流域;新安江;生态效益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1)06-0076-02生态补偿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措施之一,其通过各种经济手段(如提供资金、就业岗位等)对环境保护地区进行补偿。
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采用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模式,使流域的水质日益趋好,是全国流域生态补偿的范例。
从补偿资金和水质评价两方面,探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提供经验借鉴。
1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新安江横跨浙皖两省,流域总面积达11 674 km2,是千岛湖最大的入库水源。
在国家层面的组织协调下,在安徽、浙江两省的共同推进下,2012年正式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为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摒弃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引入地方政府间交易为主的准市场机制,实现更高效的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
新安江流域补偿试点为狭义生态补偿,仅包括保护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补偿和赔偿。
2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项目实践浙皖新安江生态补偿是我国第一个跨界流域生态补偿试点项目,共分3个阶段。
试点项目的成效非常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全国流域生态补偿的范例。
2.1 首轮试点首轮试点为2012—2014年,按中央资金每年3亿元、两省每年各1亿元设立补偿资金。
以两省交界的街口断面4项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指标前3 a(2008—2010年)的平均浓度值为基本限值,比较试点年份的水质变化,用0.85的水质稳定系数(考虑气候、降雨量、径流变化及技术监测等因素,控制水质波动空间在17.6%以内)测算补偿指数P值后实行补偿。
2018年度环保专项补助资金拟补助方案(第一批)
公示
依据区环保局《环境保护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环节操作规范实施细则》(扬邗环发【2016】46号),执行“信息发布、申报受理、联合会审、结果公示、资金拨付、跟踪督查”的操作流程,经区环保局联合会审和局长室研究决定,现将2018年度环保专项补助资金拟补助方案(第一批)公示如下:
公示内容:
一、2016年度燃煤锅炉整治等上级补助资金情况(见附表一、附表二及扬财建【2017】125号);
二、2017年度污染减排补助资金情况(见附表三)
公示时间:
2018年1月24日—1月30日
联系电话:80996017 联系人:徐萌
监督电话:80996010
地址;扬州市兴城西路205号
邮编:225009
扬州市邗江区环境保护局
2018年1月24日
附表一:2016年度邗江区燃煤小锅炉整治补助资金名单
助资金。
2、按总金额平均到每蒸吨的标准补助,补助资金测算按四舍五入计多出了30元,将其平均加入3台6蒸吨/小时锅炉,每台增加10元补助资金。
附表二:VOC整治补助资金名单
附表三: 2017年度第2批减补助资金名单。
四川省湿地补偿管理办法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全省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实现全覆盖,跨区域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加快推进,符合四川省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一)体制机制建设开启加速度制定出台配套政策。
制定印发我省《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把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流、耕地等生态保护补偿作为重点任务,明确阶段性目标。
各市(州)相应制定实施办法和工作方案,推动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出台《四川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对参与建立跨省和省内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市(州)实施奖励,以激发地方参与跨区域生态保护补偿的积极性。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加强对全省生态保护补偿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四川省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由20个省级部门组成,负责研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法规,推进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各项工作,协调解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工作任务督查和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完善区域准入制度。
制定出台《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意见》,划定13处生态保护红线区块。
印发实施《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统筹全省确保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谋划发展。
加强制度建设研究。
积极参与国家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工作,研究形成《关于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的总体思路及意见建议》《建立区域间互惠互利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地方各级政府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的责任研究》等成果。
开展建立常态化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创新谋划岷江流域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
(二)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取得新成效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落实中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对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进行保护补偿。
153江西省生态补偿扶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王峰鹃,万珊珊,黄小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西 南昌 330088)摘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将生态补偿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来看待,这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生态补偿政策的扶贫效果取决于补偿标准的高低和补偿方式的选择,本文首先对生态补偿扶贫进行回顾,其次对生态补偿扶贫的内涵及意义进行了总结,再次提出了江西省生态补偿扶贫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了完善江西省生态补偿扶贫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补偿;扶贫;问题;对策建议作者简介:王峰鹃(1977-),女,(江西赣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生态补偿。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减贫影响研究—以江西为例”(GJJ171400)。
2018年是我国扶贫开发的关键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起步之年。
从政府层面看,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补偿脱贫。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从全国来看,201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1.7%。
从江西来看,2018年全省有4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还有近71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扶贫任务仍很艰巨。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五个一批”工程中,提出生态补偿脱贫。
2016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推进精准脱贫。
这一系列举措都体现了中央决策层已经把生态补偿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手段,并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学术层面来看,专家学者对生态补偿脱贫提出了系列研究观点,主要从生态补偿扶贫效益、生态补偿扶贫实践、生态补偿扶贫影响程度、适用条件等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在生态补偿扶贫效益的研究上,Michael Richard(1997)认为在较为贫困及偏远的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市场能够比产品市场提供更大的机会,有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降低贫困程度[1]。
Pagioal 等(2004)通过分析来自拉丁美洲的相关文献数据,得出向贫困的自然资源管理者付费可以减少贫穷的结论[2]。
四川省财政厅关于清算2018-2019年沱江、岷江、嘉陵江、安宁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21.01.20•【字号】川财资环〔2021〕5号•【施行日期】2021.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四川省财政厅关于清算2018-2019年沱江、岷江、嘉陵江、安宁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通知川财资环〔2021〕5号相关市(州)财政局:为促进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搭建上下游共保共治机制平台,2018-2019年,我省先后引导有关市(州)建立起沱江、岷江、嘉陵江、安宁河等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按照《四川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川财建〔2019〕74号)(简称《奖励政策》)及上述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和实施方案规定,生态环境厅会同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水利厅对沱江、岷江、嘉陵江、安宁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进行了清算,经省政府批准同意,现将清算结果和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清算资金范围本次主要开展沱江流域(2018年、2019年),岷江流域(2019年)、嘉陵江流域(2019年)以及安宁河流域(2019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清算,具体包括对中、省奖励资金的清算和指导市(州)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市(州)政府间资金清算。
二、资金清算情况(一)中、省奖励资金清算情况2018-2019年,我省共计安排中、省资金168000万元用于奖励沱江、岷江、嘉陵江、安宁河流域有关市(州)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根据相关数据清算,应分别收回成都、泸州、绵阳、广元、内江、乐山、眉山、达州、资阳、阿坝2589万元、225万元、3152万元、862万元、48万元、3457万元、10867万元、1798万元、3141万元、2058万元;应分别补奖自贡、德阳、遂宁、南充、宜宾、广安、雅安、巴中、甘孜、凉山996万元、212万元、338万元、830万元、3079万元、719万元、439万元、1831万元、378万元、64万元;省级财政应收回资金19311万元(详见附件1)。
福建省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2017年修订)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中办发〔2016〕58号),进一步加大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力度,推进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覆盖,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根据财政部等部委《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财建〔2016〕928号)有关精神,制订本办法。
一、实施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内12条主要流域,其中跨设区市的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由省有关部门按照本办法组织实施(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市、县范围见附件)。
不跨设区市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实施办法,由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于2017年底前另行制定实施。
二、基本原则(一)全面推进,多方筹资。
根据我省流域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面建立覆盖全省、统一规范的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采取省里支持一块、市县集中一块的办法加大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金筹措力度,促进流域上游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全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二)责任共担,区别对待。
流域范围内所有市、县既是流域水生态的保护者,也是受益者,对加大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投入承担共同责任。
同时,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受益程度、保护责任、经济发展等因素,在资金筹措和分配上向流域上游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三)水质优先,奖惩分明。
将水质指标作为补偿资金分配的主要因素,建立奖惩机制,对水质状况较好、水环境和生态保护贡献大、节约用水多的市、县加大补偿,反之则少予或不予补偿,进一步调动各市、县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四)规范运作,公开透明。
按照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的要求,用标准化方式筹措、用因素法公式分配生态保护补偿金,明确资金筹集标准、分配方法、使用范围、管理职责分工及监督检查办法等,实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筹措与分配的规范化、透明化。
三、资金筹集重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金,按照省政府《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闽政〔2016〕61号)提出的“力争到2020年补偿资金比2015年翻一番”的要求,主要由流域范围内市、县政府及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集中,省级政府增加投入,自2018年起分三年逐步到位。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综述摘要:流域是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人类的生存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
流域作为特殊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明确的地理学边界,并且由不同的生态系统组成异质性区域,流域生态系统更是淡水生态系统向陆地生态系统的拓展。
流域的形成与发展管理过程经常会因行政区的更换而变化,其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影响也会增加流域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
流域上下游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相互影响,在经济基础上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下游地区,例如,上游地区过度开垦,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了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而污染废物的不合理排放还会造成下游地区居民的饮用水困难。
保护上游地区水资源环境,推动流域上下游之间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平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农业高速发展,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政府和有关部门实行一系列政策来治理环境污染,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力度,并开始了流域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通过生态补偿的方式,调节流域上下游之间、水资源保护者与破坏者以及受益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综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综述引言流域生态补偿是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线,有效平衡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关系的重要经济激励手段。
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机制等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公共产品理论、产权交易理论、外部性理论、博弈理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等构成了生态补偿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
“生态补偿”在国际上多被称为“生态/环境服务付费”(PES)或“生态环境效益付费”(PEB),而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则是为水环境功能服务付费。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流域生态补偿在新安江流域、太湖流域、东江流域、九洲江流域等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跨行政区流域生态补偿应兼顾跨行政区的多种情景,同一地级市不同区县之间、同一省份不同地级市之间、不同省份地级市之间的补偿模式应有所不同,应充分考虑上下游经济发达程度,在确定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上有所区别。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8年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通
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广东省财政厅
•【公布日期】2018.08.15
•【字号】粤财预〔2018〕158号
•【施行日期】2018.08.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
正文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8年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的通知
有关地级市财政局,有关财政省直管县(市)财政局:
按照《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粤府办〔2014〕57号)等有关规定,现将2018年生态补偿资金下达给你们(具体金额详见附件)。
此项资金列入2018年度“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1100226)”预算科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要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将此项补助优先用于生态环境修复、脱贫攻坚和保障重点民生支出等方面,严禁用于新建楼堂馆所和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
二、有关地级市要按规定及时足额向所辖县(市)下达省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各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要尽快分解、细化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使用方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扎实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
三、本次下达资金将根据我省区域生态补偿体制等有关政策制定情况及各地生态环境评价结果据实清算。
各市(县)要将资金分配办法及分配结果于2018年10月15日前报省财政厅(预算处)。
附件:2018年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分配表
广东省财政厅
2018年8月15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流域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流域生态补偿办法的通知赣府发〔2018〕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江西省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年1月29日江西省流域生态补偿办法为加快推进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全省流域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一、实施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江西省境内流域生态补偿,主要包括鄱阳湖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以及九江长江段和东江流域等。
以省对县(市、区)行政区划单位为计算、考核和分配转移支付资金的对象,涉及全省范围内的100个县(市、区)。
二、基本原则(一)整体推进,稳步实施。
以我省鄱阳湖流域为主体,包括九江长江段和东江流域,推进全省生态补偿的实施。
根据我省区域特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循序渐进,形成长效机制。
(二)政府主导,多方筹资。
坚持政府主导,探索多渠道的流域生态补偿方式,把流域生态补偿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战略有机结合。
采取中央财政争取一块、省财政安排一块、整合各方面资金一块、设区市与县(市、区)财政筹集一块、社会与市场募集一块的“五个一块”方式筹措流域生态补偿资金。
(三)责任共担,区别对待。
流域范围内所有县(市、区)对促进全省流域可持续发展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承担共同责任。
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不同地区受益程度、保护责任、经济发展等因素,在资金分配上向连片特困区、“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倾斜,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