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术语规范化_合(耿振生)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10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第一节? 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上册1、现代汉语(P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方言(P3):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3、现代汉语规范化(P10):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4、文学语言(P4):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5、汉字(P138):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6、甲骨文(P144~145):甲骨文是发现于殷商遗址,主要用于占卜的记录,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汉字形体,又称殷墟文字、卜辞、殷契、契文等。
7、隶书(P145):隶书包括秦隶和汉隶。
秦隶又叫古隶,是秦代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性字体,笔形平直方折;汉隶又称今隶,是汉代通行的字体,撇、捺和长横有波桀。
8、楷书(P145):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从隶书发展而来,兴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整齐,书写简便。
9、笔画(P148):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
从落笔到起笔所写的点、线叫一笔或一画。
10、笔顺(P153):笔顺是写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11、部件(P150):笔画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部件是由笔画构成的,多数部件由一画以上的笔画构成。
12、形声字(P156):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的新字叫形声字。
13、语素(P206):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14、词(P207):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15、合成词(P21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
16、连绵词(P211):连绵词指两个不同的一音节连缀成一个语素表示一个意义的词。
17、外来词(P250):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
标准化的名词解释
名词是语言中的一类词性,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
名词的标准化是指对名词的定义、用法、拼写等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便更好地使用和理解名词。
首先,名词的标准化包括对名词的定义进行明确和准确的说明。
名词是指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时间等的词语,如“学生”、“书”、“北京”、“春天”等。
在标准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名词
的范围和特点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便人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名词的含
义和用法。
其次,名词的标准化还包括对名词的用法进行规范化处理。
名
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不同的位置和作
用会影响名词的形态和用法。
在标准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名词在不
同语境下的用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人们能够正确地运用名词。
此外,名词的标准化还包括对名词的拼写进行规范化处理。
名
词的拼写规范对于保持语言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标
准化的过程中,需要对名词的拼写规则进行详细的说明,包括单数
和复数形式、所有格形式、名词性从句等方面的拼写规范,以便人
们能够正确地书写名词。
总之,名词的标准化是对名词的定义、用法、拼写等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便更好地使用和理解名词。
通过对名词的标准化,可以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促进语言的交流和传播,有利于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好地理解名词的标准化,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第一章语音第一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一、《中华人们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1.颁行2000年10月31日由九届人大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2.内容共4章28条第一章总则:本法律适用的范围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第二章使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另有法律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管理和监督:执法主体是政府;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审核外国人名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企业和商品名称、广告用字。
第四章附则: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3.相关问题(1)通用语言文字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
(3)规范汉字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整理简化的汉字和未整理简化的汉字,并且由国家主管部门推行,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法定文字。
(4)简化汉字的规范标准:简化字:1956 年《汉字简化方案》简化汉字2236个,1986年《简化字总表》,简化汉字2235个。
异体字: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后来恢复了28个。
字形标准:以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形为标准。
(5)推广普通话方针的改变:1955年“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颁行的意义(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确立和规范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2)把语言文字的运用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
(3)4个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促进地区、民族间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技;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4)4个重大意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绪论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有广狭二义,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3、汉语方言七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方言区、粤方言区。
4、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地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汉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①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②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③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6、现代汉语的特点:①语音方面:a、现代汉语的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
普通话的音节里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缺少元音。
b、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②词汇方面:a、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绝大多数.b、在构词方面,现代汉语能运用词根融合、附加和重叠、轻声和儿化等方式构成无限多的新词。
③语法方面:a、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b、单双音节对语句结构具有影响.第一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7、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来实现的。
这种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8、音高: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颤动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9、音强: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语音的强弱同说话时用力的大小有关.10、音长: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音波存在的时间的久暂.语音的长短是指发某个音的发音动作延续的时间.11、音色:音色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决定于音波颤动的形式。
音色不同的三个原因:①发音体不同②使物体发音的方法不同③发音时物体的自身的状况不同。
12、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语言工作者在总结注音识字和拼音字母运动经验、集中广大群众智慧和参考世界各国拼音文字长处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语言学史大事记(转载之五)(2007-06-28 12:25:54)(2010-9-5 转录自“君子小人”新浪博客)公元1986年:《语文建设》2月创刊,它的前身是《文字改革》(1957)、《拼音》(1956)。
王力在北京逝世。
国际语用学学会成立。
乔姆斯基发表《语障》,提出“语障”理论。
中国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
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出版。
罗宾斯著、李振麟等译《普通语言学概论》、霍凯特著、索振羽等译《现代语言学教程》出版。
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李思敬《汉语“儿”[? ]音史研究》、薛凤生《北京音系解析》、雅洪托夫《汉语史论集》等书出版。
公元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编著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在香港出版。
照那斯图、杨耐思《蒙古字韵校本》出版。
中国音韵学会与江西省有关单位举行“纪念周德清诞辰710周年学术讨论会”。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在北京成立。
第14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在柏林举行。
《世界汉语教学》杂志创刊。
高本汉著、聂鸿音译《中上古汉语音韵学纲要》、张琨著、张贤豹译《汉语音韵史论文集》、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龚千炎《中国语法学史稿》等书出版。
李方桂在美国逝世。
公元198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出版。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议召开,邵荣芬为会长。
《古汉语研究》创刊。
汉语语音合成研究工作取得进展。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发布。
北京图书馆编著的《汉字属性字典》出版。
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出版。
傅懋勣逝世。
公元1989年:第16届国际系统语法大会在赫尔辛基举行。
朱德熙著《语法丛稿》,张斌、胡裕树著《汉语语法研究》,吴宗济、林茂灿主编《实验语音学纲要》等书出版。
丁声树、岑麒祥逝世。
公元1990年:孙竹主编《蒙古语族语言词典》、戴庆厦《藏缅语族语言研究》、宣德五、赵习、金淳培《朝鲜语方言调查报告》、严学宭《广韵导读》、鲍明炜《唐代诗文韵部研究》出版。
语言文字学生口语测试评价(通用多篇)语言文字学生口语测试评价4篇第1篇: 语言文字学生口语测试评价200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课一、语音、文字1. 拼音改错(大概这样,记不太准,音调我无法标出)Kong Zi jing chang ti qi ta de di zi。
2. 读轻声时,声母韵母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是怎样的,举例说明3. 音调中四声各自特点4. 注拼音万俟冒顿茅厕胼胝5. 写出繁体字尘驴咸吁绳6.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谈谈“的”“得”“地”的利与弊二、词汇(注:因匆忙间只记下了要点,句子大概如此,并非原文,见谅)1.“这样不行,赶快上医院!”赶快改赶忙是否可以,为什么2.“反复看才能记住”反复改来回是否可以,为什么3.《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解释如下出口指本国或本地区的货物运出去进口指外国或外地区的货物运进来此种释意是否准确,为什么4.方位词“里”和“里边”有何不同,举例说明5.词义辨析1)以至以致2)考察考查6. 用意素法分析“老师”“学生”三、语法1.根据一下例句归纳“可”的用法1)你可来了2)可漂亮了3)他唱得可好了4)你可不要忘了。
5)走了好远,可到家了6)(大概用法同4),实在想不出了)2.用层次法分析句子(与原句相差不大)1)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让她到他家去玩。
2)那位服务员很不客气地把菜单从桌上拿走了。
3.改病句并说明理由1)我昨天刚才去过颐和园,今天不想再去。
2)我在中国学了一年汉语,水平一定提高很多。
3)我没有学过上海话,怎么能把上海话听得懂。
4)我打算了研究中国妇女问题关于现代。
5)今天一点儿冷,多穿一点衣服。
4.“我不老,走得动”“我没老,走得动”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并再举出两例。
5.总结现代汉语中“了”的研究成果,并说明你的观点四、语言学理论1. 简述语音学的主要研究方面、分属学科,你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哪一方面最重要2. 各种语言对现实的划分往往不同,结合你平时的观察举例说明3. 词语组合受哪些方面的支配与限制,谈谈你对第二语言教学中要遵循的语言规则的理解4. 有这样一种观点,汉语不受屈折变化、主谓一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表达思想以直接外化的语言方式,对此谈谈你的看法语言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 借词2.国际音标3.社会方言4.非音质音位5. 语言融合6. 历史比较法二. 写出8个基本元音的音位图及发音情况。
名词术语规范化一、耿振声稿摄She ( Convergent Groups )等韵学中以韵腹、韵尾条件划分的音类单位。
在早期的用法中,“摄”是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相近的字的集合单位。
到宋代,,由于语音的演变导致《广韵》许多韵部的合并,比如“东、冬、钟”三韵合为一韵,同时相应的上、去、入声韵也分别合并。
为了反映这种事实,宋代韵图把《广韵》的206韵归纳为16大类,称为16摄。
“摄”的含义是“统摄”,即“以少控多”的意思。
如“通摄”包含了《广韵》的平声东冬钟、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入声屋沃烛,共十一韵。
通摄的语音条件是平上去三声都收- 韵尾、入声收-k韵尾,韵腹在《切韵》时代相近而到了宋代变得相同了。
到了明清时代,“摄”的含义有所改变,一般相当于“韵系”。
(参看“韵部”“韵系”)十六摄16 Shes宋元等韵图《四声等子》、《切韵指南》把《广韵》的206韵归并为16个大类,叫做“十六摄”。
就阳声韵部分和阴声韵部分而言,每一摄到近代一般合并成一个韵部,再进一步则有的两摄甚至三摄合并成一个韵部。
十六摄的内容如下(以平声韵赅括上声和去声,入声韵单出):通摄:阳声韵东冬钟,入声屋沃烛;江摄:阳声韵江,入声韵觉;止摄:阴声韵支脂之微;遇摄:阴声韵鱼虞模;蟹摄:阴声韵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臻摄:阳声韵真谆臻文欣魂痕,入声韵质术栉物迄没;山摄:阳声韵元寒桓删山先仙,入声韵月曷末黠鎋屑薛;效摄:阴声韵萧宵肴豪;果摄:阴声韵歌戈;假摄:阴声韵麻;宕摄:阳声韵阳唐,入声韵药铎;梗摄:阳声韵庚耕清青,入声韵陌麦昔锡;曾摄:阳声韵蒸登,入声韵职德;流摄:阴声韵尤侯幽;深摄:阳声韵侵,入声韵缉;咸摄:阳声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入声韵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守温字母ShouWen’s Initial Characters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写本“守温韵学残卷”中的字母系统。
这个字母系统按“唇舌牙齿喉”五音分类,舌音又分“舌头”“舌上”二类,齿音又分“齿头”“正齿”二类,喉音又分“喉中音清”“喉中音浊”二类,共有三十个字母:唇音“不芳并明”;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彻澄日”;牙音“见溪群来疑”;齿头音“精清从”;正齿音“审穿禅照”;喉中音清“心邪晓”;喉中音浊“匣喻影”。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5.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8.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7 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反之,声音就短。
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5.,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名词是语言中的一类词性,用来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
标准化的名词解释是指对名词进行规范化的定义和解释,以便人们能够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名词。
名词解释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对事物的准确认知,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在各行各业的专业领域中,标准化的名词解释更是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专业术语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
标准化的名词解释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准确性。
名词解释必须准确地反映出该名词所代表的概念或实体,不能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
其次,简洁性。
名词解释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复杂的句式,以便普通人也能够理解。
再次,一致性。
在同一领域内,对于同一个名词的解释应该是一致的,避免出现不同专家对同一名词的解释不一致的情况。
最后,权威性。
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应该来源于权威的专业机构或专家,经过严格的论证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名词。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根据标准化的名词解释编写教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概念和知识点。
在科研领域,科研人员可以根据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准确地定义和描述自己的研究对象,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在法律领域,律师和法官可以根据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条文,确保司法公正。
总之,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对于各行各业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各种名词,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提高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标准化的名词解释,不断完善和规范各种名词的定义和解释,以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和进步。
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名词,有些名词可能是我们熟悉的,但也有一些名词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
因此,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就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化的名词解释是指对某一名词的含义、用法、范围等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的解释。
通过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可以使人们对某一名词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避免了对名词的歧义理解,有助于促进交流和沟通。
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标准化的名词解释要求准确性。
解释者需要对名词的含义有深入的了解,确保所给出的解释准确无误,避免引起误解。
其次,标准化的名词解释要求简洁明了。
解释内容要简洁清晰,不涉及复杂的专业名词和术语,以便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再次,标准化的名词解释要求通俗易懂。
解释内容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接受。
最后,标准化的名词解释要求权威性。
解释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确保所给出的解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在实际应用中,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标准化的名词解释有利于促进交流和沟通。
在各行各业,人们经常需要进行交流和沟通,而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名词,避免了因为名词理解不同而引起的沟通障碍。
其次,标准化的名词解释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
在学术研究和专业领域,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名词,推动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
再次,标准化的名词解释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社会生活中,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现象和规律,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综上所述,标准化的名词解释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只有通过标准化的名词解释,才能使人们对名词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避免了对名词的歧义理解,有助于促进交流和沟通,推动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标准化的名词解释工作,加强对名词的解释和规范,提高解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促进名词解释工作的规范化、统一化,推动名词解释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合并基本解释:①结合到一起:~机构丨这三个提议~讨论。
②指正在患某种病的同时又发生(另一种疾病):麻疹~肺炎。
词语分开解释:合gě【名】容量单位,市制十合为一升〖aunitofdrymeasureforgrain(=1decilitr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
——《汉书》另见hé合hé【动】(会意。
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
本义:闭合,合拢)同本义〖close;shut〗合,合口也。
——《说文》公孙龙口呿而不合。
——《庄子·秋水》引申为开合之称合则成体。
——《庄子·达生》合盖隆起。
——《后汉书·张衡传》四面竹树环合。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绿树村边合。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暝色已合。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又如:蚌合;合上书;合祛(开闭);合喙(闭口);合盘(犹合掌);合瞑(闭目;闭目入睡)会聚,聚合〖assemble〗于是乎合其州乡朋友婚姻。
——《国语·楚语下》将合诸侯。
——《周礼·秋官·司仪》离则复合,合则复离。
——《吕氏春秋·大乐》齐桓公合诸侯。
——《吕氏春秋·精谕》公子即合符。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合符。
合江夏战士。
——《资治通鉴》五万兵难卒合。
卒与尸合。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又如:合众(集合众人);合族(聚合全族的人);合火(结伙,结伴);合军(集结军队);合散(聚合消散);合绪(聚集在一起)联合;联络〖unite;ally〗。
如:合盘(合伙);合出(凑合出来);合字(同伙;黑店)结合〖combine;unite〗。
如:合色鞋(用几种颜色料子凑成鞋面的鞋子)符合,不违背〖conformto〗。
如:合机(跟事实相符);合程(合乎格式或规定的程序);合情合理;不合自然适合〖suit〗合于桑林之舞。
——《庄子·养生主》甚合孤心。
名词术语规范化一、耿振声稿摄She ( Convergent Groups )等韵学中以韵腹、韵尾条件划分的音类单位。
在早期的用法中,“摄”是韵尾相同、韵腹相同或相近的字的集合单位。
到宋代,,由于语音的演变导致《广韵》许多韵部的合并,比如“东、冬、钟”三韵合为一韵,同时相应的上、去、入声韵也分别合并。
为了反映这种事实,宋代韵图把《广韵》的206韵归纳为16大类,称为16摄。
“摄”的含义是“统摄”,即“以少控多”的意思。
如“通摄”包含了《广韵》的平声东冬钟、上声董肿、去声送宋用、入声屋沃烛,共十一韵。
通摄的语音条件是平上去三声都收- 韵尾、入声收-k韵尾,韵腹在《切韵》时代相近而到了宋代变得相同了。
到了明清时代,“摄”的含义有所改变,一般相当于“韵系”。
(参看“韵部”“韵系”)十六摄16 Shes宋元等韵图《四声等子》、《切韵指南》把《广韵》的206韵归并为16个大类,叫做“十六摄”。
就阳声韵部分和阴声韵部分而言,每一摄到近代一般合并成一个韵部,再进一步则有的两摄甚至三摄合并成一个韵部。
十六摄的内容如下(以平声韵赅括上声和去声,入声韵单出):通摄:阳声韵东冬钟,入声屋沃烛;江摄:阳声韵江,入声韵觉;止摄:阴声韵支脂之微;遇摄:阴声韵鱼虞模;蟹摄:阴声韵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臻摄:阳声韵真谆臻文欣魂痕,入声韵质术栉物迄没;山摄:阳声韵元寒桓删山先仙,入声韵月曷末黠鎋屑薛;效摄:阴声韵萧宵肴豪;果摄:阴声韵歌戈;假摄:阴声韵麻;宕摄:阳声韵阳唐,入声韵药铎;梗摄:阳声韵庚耕清青,入声韵陌麦昔锡;曾摄:阳声韵蒸登,入声韵职德;流摄:阴声韵尤侯幽;深摄:阳声韵侵,入声韵缉;咸摄:阳声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入声韵合盍叶帖洽狎业乏。
守温字母ShouWen’s Initial Characters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代写本“守温韵学残卷”中的字母系统。
这个字母系统按“唇舌牙齿喉”五音分类,舌音又分“舌头”“舌上”二类,齿音又分“齿头”“正齿”二类,喉音又分“喉中音清”“喉中音浊”二类,共有三十个字母:唇音“不芳并明”;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彻澄日”;牙音“见溪群来疑”;齿头音“精清从”;正齿音“审穿禅照”;喉中音清“心邪晓”;喉中音浊“匣喻影”。
宋人三十六字母Song Dynasty’s 36 Characters for for Initials即三十六字母。
旧时认为三十六字母是唐代守温所创制,自从敦煌文献的“守温韵学残卷”被发现以后,学者多以为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增补而成的,称之为“宋人三十六字母”。
四等韵Division IV等韵图上列在四等地位上的韵类。
四等韵实际上包含着韵母性质并不相同的两种韵类。
一类是“齐先萧青添”这些韵系,它们在《切韵》反切上不跟其他等列的韵类发生纠葛,被称为“纯四等韵”;另一类是二十多个韵系里边各有一部分字放在四等,但是在《切韵》系韵书里,其反切跟三等韵类互相牵连,被称为“假四等韵”,按其实际韵母性质应该属于三等。
通广Broad等韵门法之一。
指在“脂真谆仙祭清宵”等一些韵系里,反切上字为唇、牙、喉音字,反切下字为来、日、知、照等声母的三等字,而被切字则被放在四等地位上。
这类被切字实际上是所谓“重纽”四等字。
外转Outer Zhuan早期等韵图使用的一个名目,与“内转”相对。
从十六摄的角度看,一摄之内有真正的二等韵,而不是仅有庄组二等(“假二等”),就被算作外转。
反之即为内转。
五音Five Places of Articulation音韵学中按照发音部位给字母划分的类别。
五音分别是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
从近代学者拟测的音值来看,各类的语音特征是:唇音包括双唇音和唇齿音,舌音包括舌尖部位和舌面部位的塞音与鼻音及边音,齿音包括舌尖部位和舌面部位的塞擦音和擦音,牙音包括舌根部位的塞音和鼻音,喉音包括舌根部位的擦音、半元音及零声母。
音和Harmonic Sound等韵门法之一。
指韵书的反切与等韵图所列字的音韵地位一致,即反切上字跟被切字的五音、清浊都相同,反切下字跟被切字的韵、等第、开合、四声都相同,这样,能够跟根据反切上字的声类和反切下字的韵类直接在韵图上查到被切字的读音。
如“公”字“古红切”,反切上字“古”的声母是牙音、全清,反切下字“红”的韵类是东韵一等合口平声,被切字“公”字在等韵图上的音韵地位就是牙音、全清、东韵一等、合口、平声。
在等韵的立场看,反切上下字跟被切字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之处,所以叫做“音和”。
喻下凭切Decide by Upper Speller When Initial is Yu等韵门法之一。
等韵图的喻母在《切韵》音系本是两个声母,今人分别称为“喻三”和“喻四”,也有其他一些名称(如喻三称“于”“云”“为”等,喻四称“余”“以”“喻”等)。
韵图上喻三的字总被放在三等地位,喻四的字总被放在四等地位;而在《切韵》系的韵书中,它们所用的反切下字可能属于三等韵类,也可能属于四等韵类(“假四等”),无论反切下字属于何等,被切字在韵图上一定要跟反切上字属于相同的等第,即切上字为喻三母时,被切字就在三等;切上字为喻四母时,被切字就在四等。
振救Zhenjiu等韵门法之一。
当反切上字是精组字、反切下字是三等字时,被切字在等韵图上都放在四等。
这种四等是所谓“假四等”,因为从韵母的性质上看,被切字应该是三等,而按照早期韵图的规则精组字只能出现在一、四等,所以就有了这种反切下字跟被切字的等第不一致的情况。
正音凭切Decide by Upper Speller When Initial is Zhuangs等韵门法之一。
当反切上字为照二系(即“庄初崇生”四母)、反切下字为三等或四等字时,被切字在韵图上都放在二等。
这种二等是所谓“假二等”,因为在《切韵》音系内这些被切字都是三等字,而按照早期韵图的规则,庄组字只能放在二等地位,因而反切下字跟被切字的列等就不一致。
转Zhuan宋元等韵图的一个术语。
《韵镜》等早期韵图在每一篇的标题上都有“内转”“外转”的名目,这是从梵文悉昙章套用过来的一个术语,本来是指元音与辅音轮流相拼而生成不同的音节,用到了韵图上就成为篇章标目的组成部分。
《韵镜》和《通志·七音略》各分四十三篇,也称四十三转;往后的《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切韵指南》等虽然把四十三转合并为二十图或二十四图,但仍然保留了“内外转”的名目。
至于“内转”“外转”的含义,仅从《韵镜》的四十三转不易看出,只有根据十六摄的四等分布才可得到合理解释。
(参看“内外转”)字母Characters for Initials传统音韵学中指用来代表声母的汉字,通行的方法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
如“见”母代表[k]声母,“端”母代表[t]声母,“来”母代表[l]声母。
完整的字母体系从唐以开始出现,此后不同的时代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字母体系。
二、麦耘稿23.窠切等韵门法之一。
当反切上字为知组字、反切下字为列于四等的精组或喻、影母字时,被切字列于三等。
如《广韵》小韵“肈,治小切”,反切下字为四等位置的精组字,獮韵“展,知演切”,反切下字为喻母四等字,《王三》豔韵“覘,丑厭反”,反切下字为影母重纽四等字,而“肈”、“展”、“覘”等知组字于韵图列三等。
这些反切下字属于所谓“假四等”。
事实上,韵书三等韵中的知组字无论用什么反切下字,韵图都把它们列于三等位置。
30.出切等韵学术语。
指:(1)拼读反切,确定该反切的音韵地位。
(2)审视反切上字,确定被切字的声类。
32.创立音和等韵门法之一。
这是专为《广韵》養韵“馬剽,毗養切”和馬韵“乜,彌也切”设立的门法。
按侷狭门的规定,非重纽三等韵中,唇牙喉音(除喻四外)无论用何等字作反切下字,被切字均列三等。
但韵图却列此二字于四等,与侷狭门不合。
真空特意立“创立音和”一门以规定这种情况。
34.纯三等韵韵书中只列于韵图三等的韵。
《广韵》的纯三等韵有(平赅四声):微、廢、文、欣、元、嚴、凡。
其结构特点是在声类上只能有唇音、牙音、喉音字,而没有舌音、齿音和喻四。
这些韵的唇音全是轻唇音。
欣韵上声隱韵有少数庄组字是臻韵系的附韵字,为例外。
35.纯四等韵韵书中只列于韵图四等的韵。
其内容同“四等韵”。
51.等∕等第∕等列传统汉语音韵学概念。
又叫“等第”、“等列”。
唐宋间的音韵学者把当时的汉语语音分为四类,在韵图中用四行分列,从上至下分别称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清人江永认为“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
现代学者多认为“洪细”指韵腹元音开口度的大小,而三、四等还具有前腭介音。
也有学者认为各等是根据不同的介音区分的。
注意:韵图的一、二、三、四等与韵书的一、二、三、四等韵是不相同的概念。
52.等呼“等”和“呼”的合称。
有时也偏指等或偏指呼。
53.等韵传统等韵学的分析方法,包括用等韵图表现音系、用等呼排列字音、用字母及清浊标识划分声类、用韵摄为诸韵归类、用门法说明等韵图与反切的关系等。
54.等韵门法∕门法∕门∕法说明等韵图列字方式与韵书反切之间的关系的条例。
其作用是指导读者根据反切从等韵图中检索字音。
由于语音的变化,产生于中古前期的反切与产生于中古后期的等韵图的列字之间存在矛盾(主要是反切下字与“等”的矛盾),韵书反切本身存在的问题加剧了这种矛盾。
门法主要是为解释这些矛盾而订立的。
比较完备的有元代刘鉴的十三项门法,明代真空又针对个别情况补充了七项门法。
从中可以看到中古语音的某些特点。
55.等韵图∕韵图∕等子运用等韵理论和方法排列汉语音节、表现汉语音系、分析汉语语音的图表。
基本的形式是以声母、韵母(往往包含声调)分别为纵横坐标,把声母与韵母互相拼合得出的音节用汉字列于纵横相交的位置上,表示该音节的音韵地位;若干音节组成一个图表,若干图表组成一部等韵图,即表现一个音韵系统。
早期等韵图的主要特点是把字音分为四等,但明清时期以表现当时实际语音为目标的等韵图则不再有此特点。
是语音史研究非常重要的资料。
56.等韵学传统汉语音韵学分支之一。
用等韵分析方法来研究汉语语音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分析语音学。
主要内容是用等韵图表现汉语音系。
早期等韵图一方面保持了中古前期韵书的语音分类,另一方面又以等呼、字母、清浊、韵摄的划分及门法等表现中古后期的语音特点。
明清时代,学者进一步对汉语音节的结构成分(声母、介音、韵腹、韵尾、声调)作细致分析,注意研究语音的系统性,并表现近代汉语音系。
69.二等Grade II见“等”70.二等韵Division II狭义的二等韵指韵书中只列于韵图二等的韵(但不包括臻、櫛两韵)。
《广韵》的狭义二等韵有(平赅四声):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銜。
其结构特点是在声类上可以有重唇音、牙音、喉音(除喻母)、知组、庄组、来母字,而不能有轻唇音、喻母、端组、精组、日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