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药学 祛风湿药
- 格式:ppt
- 大小:4.38 MB
- 文档页数:85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在中药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对于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祛风湿药的分类、功效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祛风湿药可以分为风寒湿药、风湿湿热药、壮筋湿药三大类。
1. 风寒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如寒湿型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寒湿药包括桂枝、防风、羌活等。
2. 风湿湿热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湿热邪气所致的风湿疾病,如湿热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湿湿热药包括秦艽、白芷、藁本等。
3. 壮筋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筋脉受损而引起的风湿疾病,如筋脉麻痹、肌肉萎缩等。
常见的壮筋湿药包括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等。
二、祛风湿药的功效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不同分类,其功效和应用也有所差异。
1. 风寒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桂枝:温通经络,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湿内侵引起的疼痛、僵硬等症状。
(2)防风: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羌活: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适用于寒湿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2. 风湿湿热药的功效及应用:(1)秦艽:清热化湿,祛风止痛,适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关节红、肿、痛等症状。
(2)白芷:祛风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关节肿痛、疼痛等症状。
(3)藁本:祛风散寒,疏风活络,适用于湿热痹阻、关节痛等症状。
3. 壮筋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巴戟天:温补肝肾,壮筋阳,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脉麻痹、腰腿酸软等症状。
(2)杜仲:温肾助阳,强筋骨,适用于筋骨不利、筋脉麻痹等症状。
(3)桑寄生:补肾壮骨,活血化瘀,适用于筋骨痹阻、骨痛等症状。
三、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根据其不同分类以及药物的功效及应用,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如下:1. 风寒湿药:适用于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学等相关学科的总称。
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而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本文将对中药学祛风湿药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药物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分类原理,祛风湿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祛风湿药中的草本植物类药物:如羌活、防风、川芎等。
2. 祛风湿药中的矿物类药物:如磁石、地龙、牡蛎等。
3. 祛风湿药中的动物类药物:如桑螵蛸、蝉蜕等。
二、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祛风湿药具有以下主要的药理作用:1. 祛风活血作用: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灶处的新陈代谢,消除风湿性炎症,达到缓解疼痛和肿胀的作用。
2. 抗炎作用:祛风湿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可以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达到抗炎作用。
3. 免疫调节作用: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 镇痛作用: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抑制痛觉传导、减少痛觉神经兴奋等方式,达到镇痛的作用。
三、祛风湿药的临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上具有以下常见应用:1. 风湿性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循环等方式,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2. 类风湿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风湿性肌痛: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镇痛等方式,缓解风湿性肌痛引起的不适。
4. 风湿痛症:祛风湿药对于风湿痛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5. 骨质增生: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再生,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祛风湿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祛风湿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此外,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祛风湿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不能超量使用,以免诱发不良反应。
中药学之祛风湿药祛风湿药定义:以祛除风寒湿邪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症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功效: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
主归肝、肾经,部分归脾经。
具有祛风除湿之功。
主治:主要适用于风湿痹症之肢体疼痛,关节不利、肿大。
分类:祛风湿止痹痛药、祛风湿舒筋活络药、祛风湿强筋骨药。
第一节祛风湿止痹痛药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寒,多入肝、脾、肾经。
辛行散祛风,苦燥湿疏泄,既能祛风湿,又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故适用于痹症之肢体或关节疼痛,亦可用于外伤疼痛、头风痛等。
部分药物尚兼利尿之功,又可用于水肿。
★独活【主要性能】辛、苦,微温。
归肾、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应用】1、风寒湿痹 2、风寒夹湿表证【用法用量】煎服,3~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苦燥,易耗伤阴液,故素体阴虚及血燥者慎用。
※威灵仙【主要性能】辛、咸,温。
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应用】1、风湿痹症 2、骨哽咽喉【用法用量】煎服,6~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川乌【主要性能】辛、苦,热;有大毒。
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温经散寒,止痛。
【应用】1、风寒湿痹2、心腹冷痛,寒疝疼痛、外伤瘀痛3、麻痹止痛【用法用量】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防己【主要性能】苦、辛,寒。
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应用】1、风湿痹证 2、水肿,小便不利,脚气【用法用量】煎服,4.5~9g。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伤胃气,胃纳不佳及阴虚体弱者慎服。
马钱子【主要性能】苦,寒;有大毒。
归肝、脾经,【功效】活血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应用】1、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2、跌打损伤,痈疽肿痛【用法用量】内服宜制用,多入丸散,日服0.3~0.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