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尿毒症及其并发症患者的病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2
尿毒症治验一例武某,男,45岁,2019年3月23日初诊患者眼睑水肿,食少纳呆半个月。
半个月前出现眼睑水肿,伴有下肢水肿,原因不明。
疲劳乏力,气短声微,神疲懒言,动则气喘,胸闷憋气,缓慢步行最多能走四五十米,再多走即眩晕欲仆地。
极度疲劳,自述身体像散了架一样,处于濒死状态,目遇阳光则眩晕头痛。
食少纳呆,恶心欲吐。
齐鲁医院B超检查示:多囊肾。
诊断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贫血。
大便两日一行,小便次数多,一个半小时左右小便一次。
舌质淡无血色,齿痕多,呈锯齿状,苔薄白,脉沉弱无力。
患者自述其父亲就患有多囊肾,最后出现肾功能衰竭,医治无效身亡,死亡时年龄刚过五十岁,很担心自己也会步其后尘。
多囊肾还有遗传性?需要查阅资料考证,但这不影响中医辨证施治。
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含量很高,诊断尿毒症无疑。
齐鲁医院建议其立即透析治疗,患者因为经济条件太差,所以才选择中医治疗。
在朋友迎春推荐下来到我门诊。
中医诊断:水肿,厌食,恶心。
西医诊断: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贫血,肾囊肿。
处方:生黄芪150克,红参20克,当归20克,白术30克,云苓30克,柴胡20克,白芍30克,香附20克,黄连10克,半夏10克,黄芩30克,干姜20克,熟地30克,川芎12克,桂枝30克,厚朴10克,槟榔20克,五味子1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泽兰30克,忍冬藤40克,连翘20克,车前子30克(包煎),升麻12克,甘草10克生姜20克,大枣6枚,为引,水煎服,日一剂,14剂。
2019年4月6日二诊。
患者服用上月后诸症好转。
眼睑水肿、下肢水肿明显好转,恶心欲吐消失,纳食明显好转,体能也得到明显改善,步行一二百米甚至1公里也不会出现眩晕、胸闷憋气、喘息等症状。
仍然感到疲劳,但是较前明显好转,尿频,2小时一次,舌质淡,多齿痕,苔薄白,脉沉弱。
上方红参改为30克,水煎服,日一剂,14剂。
2019年4月20日三诊上述症状皆有好转,唯感食不甘味,纳食不香,下肢、眼睑仍有水肿,夜间咳嗽消失,夜尿仍多,舌质淡,较前红润,齿痕,苔薄白,脉沉弱。
终末期尿毒症并发腹部巨大肿瘤一例诊治报告【中图分类号】R73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12301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合并肿瘤的可能性不少[1],如何对此类患者采取较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是临床医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下面介绍作者所诊治的一例实际经历,以供同道们参考。
1病历资料与腹部巨大肿瘤诊治过程1.1病历资料:患者曹X,女性,48岁。
因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于2007年7月16日始在成都三甲医院肾脏专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2007年12月发现腹部长一包块,并渐长大。
经多名专家检查诊断后,认为不能手术,告其回家观察。
之后又到成都市妇科专科医院及市级多家医院包括肿瘤医院就诊,都认为不能手术治疗[2]。
患者十分痛苦,24小时不能平卧。
2008年1月患者到四川长城肾脏病医院,做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只能采取近似端坐位。
2008年1月5日在以腹部巨大包块(拟诊为:巨大肾囊肿或卵巢囊肿)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了充分地急救准备后,實施了首次局麻下包块穿刺抽液治疗,共抽液:4500ml。
抽液后,患者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舒适,终于可以平卧休息睡眠了。
血液透析可以平卧位进行了。
但是,约3个月之后,包块又长出来了,而且渐渐又长大[3]。
2008年5月1日,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为患者进行了第二次包块穿刺抽液,共抽液3600ml。
约2个月后,包块又长大,进行了再次穿刺治疗。
如此穿刺治疗,总不能彻底解决患者的痛苦。
经反复思考确定,为患者安置腹膜透析管,并拟在包块内置入导管进行腹透性引流。
于2009年7月8日进行了腹透管置管术。
术中发现,包块囊壁特别的薄,不能承受置入引流导管,故只在腹腔安置了双涤纶套腹膜透析管,开始进行规律性持续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
腹透治疗开始后,患者自我感觉比血液透析明显好转。
但腹部包块每隔一月左右又长大,只有按前述穿刺法为患者进行无菌操作下的包块穿刺抽液治疗。
尿毒症死亡病例讨论记录范文基本资料: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35岁职业:无民族:汉族病例特点:患者三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纳差不适,伴泡沫尿增多,遂至我院住院,被明确诊治为:1.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慢性肾炎,2.肾性高血压,3.肾性贫血,始于我科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 之前一周三次,平素一般状况欠佳,今年反复出现胸闷、心悸、干咳等症状,故一月前血液净化治疗增加至4次/周,但症状仍反复,时轻时重,反复住院治疗,2011-10-8患者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乏力、心悸、胸闷加重,伴干咳,血透治疗后收住入院,以进一步明确诊治。
病程中,患者神志清,精神萎,纳差乏力,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尿,睡眠一般,无端坐呼吸,大便尚可。
既往史:有乙肝病史,否认其他疾病史;家族史:家族中否认类似疾病史,有一双胞胎兄弟,身体健康。
PE:T 36.5℃,P 90次/分,R24次/分,神志清,精神萎,发育正常,营养不良,体形消瘦,慢性肾病面容,轻度贫血貌,步入病房,**自主,查体合作,对答切题。
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脏,无蜘蛛痣。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巩膜无黄染,唇干。
颈软,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
心尖搏动增强,心界明显向左下扩大,心律101bpm,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各瓣膜区可及3/6级收缩期杂音。
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无肝区叩击痛,无肾区叩击痛。
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四肢多处可见动脉瘤(该患者动脉较表浅,故未行动静脉内瘘术,血透中一直使用自身动脉血管,故形成多个动脉瘤)。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1.血生化(2011-10-08):谷丙转氨酶51U/L,谷草转氨酶49U/L,乳酸脱氢酶550U/L,肌酸激酶27U/L,肌酸激酶同工酶14U/L,肌钙蛋白I(阴性)。
血生化(2011-10-09):总胆红素71.5ummol/L,直接胆红素22.0 ummol/L,尿素18.88mmol/l,肌酐456mmol/L,尿酸428mmol/l,葡萄糖0.77mmol/l,K+4.6mmol/L。
溶血尿毒综合征并发脑血管事件1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于1955年首先由Gassner报道。
它是一种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为临床特点的综合征。
临床以婴幼儿常见,成人发病虽少,但并发症多,病情重,预后极差[1]。
因此应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降低病死率。
溶血尿毒综合征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但并发脑血管意外国内外未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举隅患者,女,23岁,因恶心、伴双下肢水肿2月、抽搐2天入院。
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恶心,继之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24小时尿量500ml,在当地医院查血肌酐:1268μmol/L,Hb:52g/l,诊断“急性肾衰竭”,予治疗病情无好转转入我院。
入院后查血肌酐1469μ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64g/L,白细胞8580,中性76.5%,淋巴细胞12.7%,血小板138000,血生化:AST 23u/L、ALT 14u/L D-BIL6.0、I-BIL27。
骨穿报告骨髓象示三系增升,尤以红系为主。
肾活检:免疫荧光:肾小球系膜区弥漫分布颗粒状IgM(+)沉积,余(-)肾组织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改变;结合临床表现及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符合溶血性尿毒症。
诊断为“溶血尿毒综合征”,予甲强龙1.0g冲击治疗共3天及血液净化,纠正贫血等治疗后,贫血改善,尿量增多,每日尿量1200-2000ml,血肌酐波动于400-500umol/L后出院,门诊继续血液透析治疗。
2天前突然出现头昏,恶心、呕吐,伴抽搐4次送入急诊科,急诊头颅CT: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病理征未引出。
神经内科会诊考虑:“代谢性脑病”再次收入院。
入院查体:T:38℃,P:140次/分,BP:145/107mmHg,R:22次/分,嗜睡。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伸舌居中,双下肺可闻湿罗音,心率:140次/分,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双下肢轻度水肿。
成都尿毒症病例报告1. 引言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旨在报告成都地区尿毒症病例的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病因以及治疗方案等。
2. 病例概述在成都地区,我们收集了一组尿毒症患者的数据,共计100例。
其中,53%为男性,47%为女性。
年龄范围从18岁到6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5岁。
这些患者普遍在发现症状时已经处于晚期。
3. 症状描述尿毒症患者常常表现出以下症状: - 慢性疲劳和乏力 - 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 - 黑色便、贫血和出血倾向 - 恶心和呕吐 - 多尿和夜尿增多 - 水肿和高血压 - 皮肤瘙痒和骨痛4. 病因分析尿毒症的病因多种多样,我们对这组病例进行了病因分析,结果如下: - 30%的患者是由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
- 25%的患者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导致的。
- 15%的患者是由于肾结石和感染所致。
- 10%的患者是由于多囊肾病引起的。
- 其余20%的患者由其他原因导致,如药物滥用、遗传因素等。
5. 治疗方案针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血液透析:这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机器帮助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液体。
- 肾移植: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肾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6. 预后评估尿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30%的患者预后较好,能够通过透析或肾移植获得明显缓解。
- 40%的患者预后一般,仍然需要长期透析治疗。
- 30%的患者预后较差,无法耐受透析或无法获得肾移植。
7. 结论成都地区尿毒症病例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是主要的病因。
透析和肾移植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但预后仍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报告,引起社会和医疗机构对尿毒症的重视,同时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尿毒症病历
患者:xxx 年龄:37岁性别:女住址:山东人
患者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的症状,入当地县医院检查血肌酐470umol/L测血压180/100mmHg,随后在当地县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血肌酐一直呈持续上升状态,后在当地某肾病医院入院治疗,血肌酐下降,出院后,病情反复,遂来我院进行治疗,2016年1月3号入院时检查血肌酐1016umol/L,患者感到乏力,饮食差,怕冷,夜尿3-4次。
诊其舌红苔薄白,脉细无力,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气虚血瘀。
入院诊断为:1.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期)、肾性贫血
2.原发性高血压3级。
入院后给与我院特色四加七疗法,治疗10天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1月后复查血肌酐下降,肾脏排毒能力比入院时提高了近一倍,患者出院时带药自助巩固治疗,每3个月进行复查,保持各项指标稳定。
尿毒症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总结发言引言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常常需要长期的护理和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病例,需要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就尿毒症护理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和总结。
病例一:透析不适症状的处理病情描述患者为一名60岁的男性,患有慢性肾衰竭,每周进行3次透析治疗。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经常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处理方法1.调整透析液成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透析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和渗透压,以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
2.注意透析速度:透析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和不适症状的加重,适当降低透析速度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3.药物治疗:可以考虑给予抗恶心、止呕等药物来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病例二:尿毒症合并心脏病的处理病情描述患者为一名70岁的女性,患有尿毒症同时合并有心脏病。
患者出现心悸、气短、水肿等心脏病症状。
处理方法1.控制水盐摄入:限制患者的液体和盐分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和水肿症状。
2.药物治疗: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水肿和改善心脏功能。
3.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通过定期检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病的变化和并发症。
病例三:透析并发症的处理病情描述患者为一名50岁的男性,患有尿毒症,每周进行3次透析治疗。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压、肌肉抽搐等并发症。
处理方法1.透析前评估:在透析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压、体重、电解质等指标,以确定透析方案。
2.透析过程监测: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3.调整透析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透析方案,包括透析时间、透析液成分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病例四:透析后感染的处理病情描述患者为一名40岁的女性,患有尿毒症,每周进行3次透析治疗。
近期患者出现透析后发热、畏寒、尿路感染等症状。
处理方法1.透析器消毒:透析器是感染的重要来源,定期对透析器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尿毒症案例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最近我遇到了一位患有尿毒症的病人,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案例。
患者是一位60岁的男性,名叫张先生。
他之前一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历史。
几个月前,他开始感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和水肿。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终确诊为尿毒症。
尿毒症是由肾脏功能衰竭引起的,不能有效排除体内代谢产物,导致毒素在血液中堆积。
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已经下降到严重水平。
张先生的症状非常严重,除了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和水肿之外,他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尿量减少等症状。
经过医生的进一步检查,发现他的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异常高,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
由于他的肾脏功能已经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医生建议他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机器清洗患者的血液,帮助排除体内的代谢产物的治疗方法。
张先生接受了血液透析,每周三次,每次3小时。
血液透析开始后,张先生的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他的体力逐渐恢复,食欲也增加了。
皮肤瘙痒和水肿也逐渐减轻。
然而,他仍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继续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因为他的肾功能已经丧失了很大一部分,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
血液透析是一种替代性治疗,可以帮助尿毒症患者继续生活。
然而,它并不能治愈尿毒症,只能帮助患者延长生命。
因此,对于患有尿毒症的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血液透析至关重要。
对于张先生这样的患者来说,尿毒症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然而,通过血液透析治疗,他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他也明白,只有坚持治疗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延长生命,并减轻病痛。
尿毒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如果有相关的症状出现,应该尽早就医,接受合适的治疗。
通过及时的治疗和合理的生活方式,患有尿毒症的病人还是可以获得一定的生活质量的。
临床生理学肾性尿毒症性眼病案例分析一、前言肾性尿毒症性眼病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一例肾性尿毒症性眼病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月”入院。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5年。
入院查体:血压160/100mmHg,双眼视力0.3,眼压正常。
裂隙灯检查:双眼结膜苍白,角膜透明,前房深,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皮质混浊,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视网膜动脉狭窄,黄斑区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肌酐820μmol/L,尿素氮30mmol/L,尿酸530μmol/L,血红蛋白80g/L。
三、发病机制肾性尿毒症性眼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毒素潴留:肾功能衰竭导致代谢产物潴留,如尿素、肌酐、尿酸等,这些毒素可直接损伤眼部组织,导致眼病。
2.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肾功能衰竭导致水钠潴留、低钾血症、酸中毒等,影响眼部代谢和功能。
3. 血液系统异常: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导致眼部缺氧、出血等。
4. 炎症反应:肾功能衰竭时,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可导致眼部炎症反应,加重眼病。
5. 内分泌代谢紊乱:肾功能衰竭影响内分泌系统,如胰岛素抵抗、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导致眼部代谢紊乱。
四、临床表现肾性尿毒症性眼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1. 视力下降:早期可能出现视力模糊、夜视力下降,随着病情进展,视力逐渐减退。
2. 眼底病变: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视乳头水肿等眼底病变,严重影响视力。
3. 结膜苍白:由于贫血,患者结膜苍白,影响外观。
4. 干眼症:肾功能衰竭患者泪液分泌减少,导致干眼症。
5. 眼睑炎:毒素潴留导致眼睑皮肤病变,出现眼睑炎。
五、诊断肾性尿毒症性眼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双眼视力下降,眼底病变,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诊断为肾性尿毒症性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