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学习
- 格式:docx
- 大小:63.46 KB
- 文档页数:10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学习电力系统基础知识学习是电力工程领域中最基础的学习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电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系统、变电站和配电系统等组成,它们相互配合,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电力服务。
在电力系统工作中,懂得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对于电力工程师的工作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的学习内容。
一、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的组成包括发电厂、输电系统、变电站和配电系统四部分。
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起点,是将动力源能转化为电能的地方,它分为火力发电厂、核电站、水电站等多种类型。
输电系统是将发电厂产生的电能送到用户手中的系统,它包括各种高、中、低压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施。
变电站是负责将高压电能逐步降压,形成适用于不同场合的低压供电的设备,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配电系统是将高、中、低压电能送至用户手中的系统。
典型的配电系统包括配电变压器、配电柜、小变电站、开关设备、电缆等。
二、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
发电指将各种动力能源,如化石燃料、核能等,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输电指电能从发电厂经过输电线路、变电站等设施输送到用户手中的过程。
变电指将输送到变电站的高、中压电能逐步降压处理,在逐步降压的过程中进行配电和转换等处理。
配电则是在各个电压等级的配电站、配电柜等设备中,将输送过来的电能进行细致、稳定的供电过程。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还需要考虑保证系统安全和稳定,因此需要对各种电气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三、电力系统的管理和维护电力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就是指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管理和维修,使其运行稳定、安全且高效。
具体的管理和维护内容包括:1.电力系统的规划管理,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进行规划和管理;2.电力系统设备的检修,对于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修;3.电力系统的改造升级,对于老旧设备的更新升级、线路路线的优化调整等进行策划和实施;4.对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防止出现过载、故障等情况;5.支持电力系统的运行和供电,包括故障排除等工作。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1.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1.1电力系统及电力网1.1.1.1电力系统的定义把发电、变电、电网、配电和用电等各种电器设备相连接在一起的整体,称作电力系统。
它包含发电厂的电气部分、降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及各类用电设备等。
1.1.1.2电力网的定义、作用、分类1.定义:由相同电压等级的变电所和输配电线路形成的网络结构称作电力网。
2.作用:汇聚、传输、变换、分配电能。
3.分类:为了分析排序电力网可以分成地方电网、区域电网和远距离输电网。
地方电网电压较低(110kv以下),运送功率较小,线路较短(100km以下),排序时可以搞较多精简;区域电网电压较低(110kv-330kv),运送功率很大,线路较长(100km-300km),排序时就可以搞一定精简;远距离输电网(电压在330kv及以上),运送线路少于300km,排序时无法精简。
按电压多寡,电力网可以分成扰动电网,(1kv及以下)、中压电网(3、6、10kv)、高压电网(35、60、110、220kv)、超高压电网(330kv、差值500、差值600、差值750)、特高压电网(差值800、1000kv)。
按接线方式,电力网分成一端电源可供电网、两端电源可供电网、多端电源可供电网。
1.1.2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电能做为一种特定的商品,它的生厂、运送、分配和采用同时展开;生产与国民经济及人名生活关系密切;电力系统运行的过度过程非常短暂。
要求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需要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投入,实施实时监控。
1.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建议;2.安全、平衡、可信的供电;3.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电能;4.满足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应考虑合理分配各个发电厂的负荷、降低发电厂燃料消耗率、厂用电率、降低电力网的电能损耗和管理成本。
1.2电能质量的标准良好的电能质量可以使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专业电气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包括输电系统、配电系统以及电力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电力系统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1)电力系统组成:电力系统由发电厂、输电网、变电站以及配电系统组成。
(2)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电力系统包括单相系统和三相系统,其中三相系统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
2. 输电系统(1)输电线路:输电线路包括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需要考虑电线的导线材料、截面、绝缘等参数。
(2)变电站: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核心部件,用于实现输电网与配电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
(3)变压器:变压器是变电站中重要的设备,用于调整输电系统中的电压水平。
3. 配电系统(1)配电线路:配电线路将变电站的电力输送到用户的终端,需要考虑线损、配电设备的选型等问题。
(2)配电设备:包括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电能表等,用于实现对用户电能的分配和控制。
4. 电力设备的运行与维护(1)发电机:发电机的运行和维护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温度、振动、绝缘状况等参数。
(2)变压器:变压器的绝缘油、绝缘风罩等维护工作是电力系统维护的重点。
(3)输电线路和配电设备的巡视与维护。
二、电力电子电力电子是电气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利用电子器件控制电力的转换与调节。
电力电子的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电力电子器件(1)二极管、晶闸管、场效应晶体管等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和特性。
(2)IGBT和MOSFET等现代电力电子器件的特点和应用。
2. 电力电子转换电路(1)整流电路:单相全波整流电路、三相全波整流电路等。
(2)逆变电路:单相半桥逆变电路、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等。
(3)降压、升压、变换等特殊转换电路。
3. 电力电子应用(1)交流调压调速:交流调压器、交流调速器等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
(2)电力传输与分配:高压直流输电、无功补偿等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4. 电力电子控制策略(1)PWM控制策略:脉宽调制技术在电力电子控制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1、什么是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振荡?答: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原动机向发电机提供的功率始终等于发电机向系统提供的负载消耗功率,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使上述功率平衡关系受到破坏时,电力系统应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或者凭借控制设备的作用过度到新的功率平衡状态运行,即谓电力系统稳定。
这是电力系统维持稳定运行的能力,是电力系统同步稳定(简称稳定)研究的课题。
电力系统稳定分为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
静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微小的扰动(如负载和电压较小的变化)后,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
暂态稳定性对应于电网受到严重干扰的情况。
系统的各点电压和电流均作往复摆动,系统任何点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随功率角而变化δ的变化而改变、频率下降等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电力系统振荡。
2、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之间有什么区别?答:电力系统振荡和短路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在振荡期间,系统每个点的电压和电流值来回摆动,而短路时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
此外,振荡时电流、电压值的变化速度较慢,而短路时的电流、电压值突变量很大。
振荡期间,系统任何点的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随功率角而变化δ的变化而改变;而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是基本不变的。
振荡期间没有零序和负序分量,短路时有零序和负序分量。
3、电力系统振荡时,对继电保护装置有什么影响?那些保护装置不受影响?答:电力系统振荡时,继电保护装置用电流继电器、阻抗继电器有影响。
对电流继电器的影响。
当保护装置的时限大于1.5-2秒时,可以避免振荡而不会误操作。
对阻抗继电器的影响。
I↑U↓保护动作,I↓U↑保护返回。
距离ⅠⅡ该段采用振荡锁定原理,以避免系统振荡,以防止阻抗继电器误动作。
原则上,不受振荡影响的保护具有相位差保护,和电流差动纵联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等。
4、中国电力系统中有几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它们对继电保护的要求是什么?答:中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有三种方式:①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②中性点经过消弧线圈接地方式;③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No.1 电力系统的组成和接线方式1、电力系统的四大主要元件: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负荷。
2、动力系统包括动力部分(火电厂的锅炉和汽轮机、水电厂的水库和水轮机、核电厂的核反应堆和汽轮机)和电力系统。
3、电力网包括变压器和电力线路。
4、用户只能从一回线路获得电能的接线方式称为无备用接线方式。
No.2 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1、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具有:①重要性、②快速性、③同时性。
2、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①安全可靠持续供电(首要要求)、②优质、③经济3、根据负荷的重要程度(供电可靠性)将负荷分为三级。
4、电压质量分为:①电压允许偏差、②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③公网谐波、④电压允许波动与闪变5、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①电压、②频率、③波形(电压畸变率)6、10kV公用电网电压畸变率不超过4%。
7、抑制谐波的主要措施:①变压器星三角接线、②加装调谐波器、③并联电容/串联电抗、④增加整流器的脉冲次数8、衡量电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指标:①燃料损耗率、②厂用电率、③网损率9、线损包括:①管理线损、②理论线损、③不明线损10、线损计算方法:①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法②最大负荷损失因数法③均方根电流法No.3 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1、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也称电力网的额定电压)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相同。
2、正常运行时电力线路首端的运行电压常为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105%,末端电压为额定电压。
3、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电力网的额定电压高5%。
4、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相当于用电设备,其额定电压与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相同;但变压器直接与发电机相连时,其额定电压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即为该电压级额定电压的105%。
5、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相当于电源,其输出电压应较额定电压高5%,但因变压器本身漏抗的电压损耗在额定负荷时约为5%,所以变压器二次侧的额定电压规定比额定电压高10%。
6、降压变压器二次侧连接10kV线路,当短路电压百分比小于7.5%(变压器本身漏抗的电压损耗较小)时,比线路额定电压高5%。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目录稳态部分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填空题简答题二.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征和数学模型填空题简答题三.简单电力网络的计算和分析填空题简答题四.复杂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简答题五.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2.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3.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六.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频率调整1.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2.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3.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暂态部分一.短路的基本知识1.什么叫短路2.短路的类型3.短路产生的原因4.短路的危害5.电力系统故障的分类二.标幺制1.数学表达式2.基准值的选取3.基准值改变时标幺值的换算4.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三.无限大电源1.特点2.产生最大短路全电流的条件3.短路冲击电流im4.短路电流有效值Ich四.运算曲线法计算短路电流1.基本原理2.计算步骤3.转移阻抗4.计算电抗五.对称分量法1.正负零序分量2.对称量和不对称量之间的线性变换关系3. 电力系统主要元件的各序参数六.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1.单相接地短路2.两相短路3.两相接地短路4.正序增广网络七.非故障处电流电压的计算1.电压分布规律2.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稳态部分一一、填空题1、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额定电压有 3kv 、6kv、 10kv、 35kv 、110kv 、220kv 、330kv、 500kv 。
2、电能质量包含电压质量、频率质量、波形质量三方面。
3、无备用结线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网络。
4、有备用界结线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环式、两端供电网络。
5、我国的六大电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
6、电网中性点对地运行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其中直接接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7、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35kv及以下的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二、简答题1、电力网络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
基础电力入门知识点总结一、电力基础知识1. 电力的概念电力是一种能量形式,通常指电能,是动力能量转换成电流的过程。
电力是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广泛应用于电气设备、照明、交通、通讯、医疗等各行各业。
2. 电流、电压和电阻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移动,单位是安培(A)。
电压是电力的驱动力,单位是伏特(V)。
电阻是电路中抵抗电流流动的障碍,单位是欧姆(Ω)。
这三者是电路中最基本的电性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欧姆定律来描述,即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I=V/R。
3. 直流电和交流电直流电和交流电是电力中的两种基本电流形式。
直流电流的方向是恒定的,而交流电不定期地改变方向。
直流电适用于许多电子设备和电工实验,而交流电适用于家庭用电和工业生产。
4. 电路基础电路是电流在导线中流动的路径,它由电源、导线、电器等组成。
电路可以分为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元件是平行连接的,而串联电路中元件是依次连接的。
5. 电功率和电能电功率是电流通过一个元件时的能力大小,单位是瓦特(W)。
电能是电功率在一定时间内的累积,单位是千瓦时(kWh)。
电能是用来计量电力的量,家庭和企业通常按照电能来缴纳电费。
二、发电及输配电1. 发电原理发电是指将各种能源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常见的发电方式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等。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发电的基本原理都是利用转子在磁场中旋转产生感应电动势。
2. 发电机发电机是用来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
它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通过转子的旋转在定子中感应出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
发电机的种类有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两种。
3. 输配电系统输配电系统是指将发电厂生产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送达各个用电点的过程。
输电系统主要由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系统组成。
变电站用来将发电厂产生的高压电能转换成适宜输送和使用的低压电能。
输电线路则是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各个地方。
配电系统将输送到各用电点的电能分配到各个用户。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厂、变电站、输电线路和配电网等组成的电能供应系统。
电力系统的分析是对电力系统进行各种参数和运行条件的计算和评估,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下面是电力系统分析的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电力系统模型1.电力系统分析的第一步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电力系统模型有节点模型、支路模型和矩阵模型。
2.节点模型是利用节点电压和分支电流表示电力系统的模型,适用于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等。
3.支路模型是利用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表示电力系统的模型,适用于短路计算、暂态稳定计算等。
4.矩阵模型是利用节点电压和支路电流构造的矩阵表示电力系统的模型,适用于状态估计、谐波计算等。
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解决电力系统节点电压和分支电流的问题。
2.潮流计算的目标是求解电力系统中每个节点的电压和每条支路的电流。
3.潮流计算的方法包括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迭代法等。
三、电力系统短路计算1.电力系统短路计算是解决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流的分布和电压的变化的问题。
2.短路计算的目标是求解电力系统中每个节点的短路电流和各个分支的短路电压。
3.短路计算的方法包括节点法、支路法、短路阻抗法等。
四、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1.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计算是解决电力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暂态过程,如发电机的转速和电压的变化等问题。
2.暂态稳定计算的目标是求解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线路和发电机的暂态响应。
3.暂态稳定计算的方法包括直接法、分步法、迭代法等。
五、电力系统谐波计算1.电力系统谐波计算是解决电力系统中谐波电流和谐波电压的问题。
2.谐波计算的目标是求解电力系统中各个节点的谐波电压和各个支路的谐波电流。
3.谐波计算的方法包括傅里叶级数法、谱域法、蒙特卡洛法等。
六、电力系统状态估计1.电力系统状态估计是利用实时测量数据对电力系统的状态进行估计,如电压的估计、负荷的估计等。
STATE GRID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知识学习一、SG(SG186大型软件)1、电网公司供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发电:大唐、华能、中电投级别:国网公司—〉省网公司—〉县公司—〉供电所2、县供电公司主要部门及其职责:营销部:售电、收费(县局一年购电量平均3~4亿度,多的可达10亿度)生产部:架设线路、变电站、设备安装等计量中心:表计管理、校表等调度中心:监视全电网的一次系统图、开关的关合等信息中心:保证网络畅通、相关系统的维护等3、输送电过程发电—〉供电220V 50HZ 交流单相电我们日常所用的都是单相电发电厂发出A、B、C 单相电之后要先经过升压的变电站—〉降压的变电站—〉降压的变电站—〉降压的变压器—〉用户4、重要名词解释(一)线损:电能损耗的简称,电能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电阻的存在产生的有功电能损失。
线损电量:根据电能表所计量的总的供电量和总的售电量之差。
线损率:线损占供电量的百分比。
技术线损:也称理论线损,是电网中各元件的电能损耗,是不可避免的。
管理线损: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善或者失误造成的,如:偷窃电,错抄、漏抄,统计失误等。
营销线损:全部购电量与全部售电量之差。
统计线损:也称实际线损,是根据供、售电能表的表记读数计算出的差值。
变压器铁损:变压器的初级绕组通电后,线圈所产生的磁通在铁芯流动,因为铁芯本身也是导体,在垂直磁力线的平面上就会感应电势,这个感应电势在铁芯的断面上形成闭合回路并产生电流,好像一个漩涡,所以称为“涡流”。
这个涡流使得变压器的损耗增加,并且使变压器的铁芯发热,变压器的温升增加。
由涡流产生的损耗,我们称之为“铁损”。
变压器铜损:绕制变压器需要大量的铜线,这些铜导线存在着电阻,电流流过这些电阻时,会消耗一定的功率,这部分损耗往往变成热量而消耗,我们则称这种损耗为“铜损”。
5、线电压与相电压发电机:A相、B相、C相uBAo tC图1 图2各相线之间的w角度差是120度,电压、电流波形为正(余)弦波形相线与中间的中性线的电压称为相电压,220V相线与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380V (220*√3)6、常用电压等级及线制电压等级低压:0.4kV (200V、380V)高压:6kV、10kV、35kV、66kV、110kV、220kV、500kV等(10kV的没变电站)主要线制单相两线制、三相三线制、三相四线制高压:只三相三线制7、重要名词解释(二)视在功率:反应电网输送有功功率的能力。
S = = U * I无功功率:在具有电感或电容的电路里,这些储能元件在半周期的时间里把电源能量转换为磁场或电场得能量存储起来,在另外半个周期的时间里把已存储的磁场或电场的能量送还给电源,它们只是进行能量交换,并没有真正消耗电能,我们把与电源交换能量的速率的振幅叫做无功功率。
为建立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
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因此,在供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
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多是电感性电器设备(有电磁圈结构),线圈为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滞后、感性的)无功功率。
如:40瓦的日光灯,除了需要40多瓦(镇流器也需要消耗部分有功功率)有功功率外,还需要40乏左右的无功功率供镇流器的线圈建立交变磁场,这就使得负载电流相位滞后于电压,想相角差越大,对滞后无功功率的需求也越大。
功率因数: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
8、线损相关知识向量:线电压= √3 相电压,正弦、余弦的有效值=√2 / 2 * Max有功功率P kW 能量单位:kW·h无功功率Q Var 能量单位:kVar·h电压U kV电流I A电阻R ΩU = I*R 、P = U*I = I2*R、P=U*I* cos¢(其中:U 线电压,I线电流)损耗△P = I2*R功率因数cos视在功率S = = U * I有功无功交流电电阻电感电容图3UQ30°o I U图4P = U*I*cos¢, Q = U*I*sin¢,¢功率因数角, cos¢功率因数9、常见设备型号含义导线LGJ-50/7 其中L - 铝、G –钢、J –绞线、50 –截面积、7 –根数YJK - 3*50 - 1*16 其中YJK是型号,3根相线的主截面是50,1根中性线的主截面是16。
因为电流不能超过导线所能承载的安全电流,否则导线会烧坏,所以,在电流I 一定的情况下,要想多送点电,只能提高电压U (P = U*I)。
变压器S9 – 50/10 S –三相、9 –系列、50 –容量是50kVA、10 –高压侧线电压变压器空载损耗:也称固定损耗、铁损,与电压U 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即使是同一变压器,也有可能每个月的铁损有高有低而不相同(因为U 的影响)。
变压器负载损耗:也称铜损,与电流I 的平方成正比。
10、重要名词解释(三)供电面积:供电面积就是图形的几何面积,即按照图形上的杆塔坐标,构成一个包围所有杆塔和线路的外围多边形,然后计算该多边形的面积。
当线路只是一条直线时,计算时将会按照一定宽度进行近似计算。
供电面积用于计算负荷密度。
负荷密度:负荷密度的计算是在负荷最大时,线路首端的有功功率除以供电面积的结果。
比如一个台区安装的变压器是50kVA,负荷最大时有功功率是45kW,台区供电面积为0.1平方公里,则负荷密度就是45/0.1=450(kW/km2)。
负荷密度用于指导合理选择供电半径的大小。
空载损耗:又称固定损耗,不变损耗。
与负荷电流的变化无关,与元件承受的电压的变化有关,如:变压器的铁芯损耗,互感器、电动机等的铁芯损耗,以及高压线路的点晕损耗和绝缘子损耗。
负载损耗:又称可变损耗。
是电网各元件中的电阻在通过电流时产生的,与通过该绕组的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当变压器通过负荷时,有功功率损耗等于绕组中的铜损,无功功率损耗等于绕组中的漏抗损耗。
负载损耗又称短路损耗。
配变平均负载率:对于一台配变,平均负载率代表一个月的实际负载和额定负载的比值。
比如一台50kVA的变压器,30天的额定负载是50*30*24=36000kVAh,如果月实际电量(含有功和无功)是18000kVAh,则平均负载率就是50%。
平均负载率是一段时间的累计值,一般用于衡量变压器的轻载程度。
配变最大负载率:对于一台配变,最大负载率代表负荷最大时,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比值。
比如一台50kVA的变压器,其实际最大功率为55kVA,则最大负载率就是55/50=110%。
最大负载率是一个瞬时值,一般用于衡量变压器的过载程度。
11、线损计算知识低压线损主要包括:导线损耗、接户线损耗、电能表损耗情况一公用变低压侧计量表L读数2000 ,售电量1800 ,则:统计线损= (2000 – 1800)/ 2000 = 10% (售电量中不含铜铁损电量)营销线损= (2000 –(1800+100))/ 2000 = 5%(售电量中含铜铁损电量)情况二专用变低压侧计量表L读数2000 ,售电量1800 ,铜铁损电量100 ,则:统计线损=(供电量- 售电量)/ 供电量营销线损=(供电量-(售电量+铜铁损电量))/ 供电量理论统计线损= ∑loss / 供电量(∑loss 是总的有功损耗,供电量是有功供电量)理论营销线损=(∑loss –∑铜铁损)/ 供电量情况三专用变高压侧计量表H,注意:此时计算时就不用考虑铜铁损电量了,因为高压侧的表H已经把铜铁损电量包含进去了。
12、常见计算结果分析➢实际线损率出现负值的可能原因:●表计坏了,计量不准●电工抄表多抄(电工使坏)●抄表不同步➢可能异常结果分析一台S7 – 50/10的变压器(铭牌参数中的空载损耗为0.2 ),一个月只用了5天,总共用了500度电,计算的线损率是30% ,线损率会这么高的原因分析:不算导线损耗和其它的损耗,就单单变压器一个月的铁损就0.2*24*30 = 124度,124 / 500 = 24.8% ,再加上其它的损耗,就有可能线损率达到30% 。
13、无功与电压及线损间的关系➢无功、无功不足、无功过剩对与电压、线损的关系:➢一般上应保证高压:功率因数 >= 0.9 ,低压:功率因数 >= 0.8 ,否则就要进行无功补偿。
●由于无功不平衡会引起电压偏移,根据无功负荷的电压静态特性,当一个地区无功过剩时,电压升高;无功不足时电压降低。
无功负荷越大,在电网中产生的电压降也越大,造成的电压偏移也越大。
所以要加强无功的管理,尽量减少无功电流在电网中的流动,这样对电网的降损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减少电网中的有功功率损耗(即线损)●电网中实际存在着大量的抗性元件,即存在着无功功率,会降低功率因数,使电网在传输一定功率的情况下,电流增大,从而产生有功电能损失,使线损增大。
因此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提高功率因数,减少无功电流在系统中的流动,对降低电网的有功损耗有着重要意义(降低电力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降低变压器的铜损)。
●减少电网中的电压损失,提高电压质量。
电网中无功功率输送量的增加,会造成一定的电压损失,引起线路末端的电压进一步降低,影响电压质量。
线路电压损失与其输送功率的关系如下:△U = (P*R + Q*X)/ UeUe 线路额定电压,P、Q分别代表有功、无功,R、X分别代表电阻、电抗在架空线路中,当导线的截面积较大时,线路的电抗值要比电阻值大2~4倍,而变压器绕组中的电抗值比电阻值大5~10倍。
因此,线路的电压损失主要是由电抗值决定的。
●反向无功:电容器过补,就会造成向电网倒送无功的情况,从而引起电网电压质量下降,电网振荡。
14、时间对损耗的影响假如两个用户在一个月内均用1000kW·h。
以下两种情况:甲:每天用5个小时;乙:每天用10个小时;∆P = U*I*t在∆P和U不变的情况下,I 和t成反比。
乙每天用电时间是甲的2倍,故可认为甲的电流时乙的2倍,即设:I1 = 6 ,I2 = 3我们知道导线的损耗:∆P = I2 *R * t ,电阻R 不变,因此可以计算出:∆P1 = 62 * R * 5 = 180R∆P2 = 32 * R * 10 = 90R故可知:在输送一定有功功率的情况下,时间减少一半,则损耗是原来的2倍。
负荷曲线对损耗的影响:i图6∆P = I2 *R * t ,电阻R 不变,因此可以计算出:∆P1 = (32 *12 + 12*12)*R = 120R∆P2 = 22 *24 *R= 96R故可知:负荷曲线越陡峭,损耗越大;负荷曲线越平滑,损耗越小。
二、系统特点及创新算法农网综合降损辅助决策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比传统算法更加全面和精细,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为线损指标管理提供的指导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