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4
热能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热能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热能动力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技术和方法。
作为一个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我在这篇论文中将探讨热能动力工程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
首先,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热能动力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热能动力工程可以为人类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因此,热能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可以涉及到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转换效率提升等方面。
其次,热能动力工程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的热能动力工程系统往往存在能源浪费和排放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改进和优化热能动力工程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成为了当前热能动力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例如,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废热回收技术和碳捕获技术来提高燃煤发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另外,热能动力工程还面临着能源储存和输送的问题。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如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储存和输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可再生能源的产生和使用往往不同步,需要通过储存和输送技术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储存和输送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此外,热能动力工程还涉及到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技术如氢能、核能等逐渐成为了热能动力工程的研究热点。
这些新能源技术具有能源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也面临着技术难题和安全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新能源技术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动其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应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最后,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还需要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热能动力工程涉及到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研究如何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与热能动力工程相结合,推动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5篇)第一篇: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专业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正式介绍:本专业根据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设置专业方向,主要针对电力工业(火电、水电、核电),制冷低温工程,空调设备工业,工业气体工业,动力机械(内燃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车、船舶工业,流体机械(水机、压缩机、泵与风机)工业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重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工程材料学、流体力学、微机原理、能源动力装置基础、工程测试技术、热力发电厂各位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的学弟学妹们:(报志愿时的想法、情况)寒窗苦读十余载,你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自己前途的重要选择:选择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四年前,当我刚刚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确实很激动,不过当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剩下的就是迷茫了,报考志愿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首先是选择学校,当时自己的高考成绩在省内排名1700,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绩,清华北大去不了,上交复旦有有点悬,上一般的985院校还觉得有点不甘心。
自己花了几天的时间在网上,按照武书连的大学排名去了解各个学校,看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现在我所在的学校)感觉发展势头很不错,学校也很有潜力,就这样定下来了。
至于专业,那完全是无从下手了,网上的介绍专业得完全让人看不懂~~当时感觉就是很无语,选择志愿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就是与能源相关的专业嘛,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和太阳能、风能、核能的新型能源。
这就是我当时对这个专业方向的理解。
(专业介绍)迈入大学校园,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自己的了解,慢慢认识到其实专业真正的内容与自己当时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大二的时候学院开设了一门《学科概论》的课程,请学科各个方向的老师为我们讲述他们各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就业去向。
我们专业下设6个方向:制冷与低温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流体机械;过程控制和能源审计,其中主要是以前四个为主。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摘要:热能与动力工程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工程系统复杂,集机械、电力、电气、电子、液压、计算机等多学科于一体,自动化和综合性表现明显。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大力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重点引导其开发有助于节能减排的资源和相关先进技术,对于我国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前言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产业的能源动力工业,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环境保护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和资源消耗大国,加强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的相关研究,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工业建设都有着十分积极的的意义。
工程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源于高素质人才,因而,对工程发展的探讨也必然与工程专业发展的发展相联系。
1 热能的来源及应用特点现阶段,人们对于热能的利用主要来源于一次能源转换。
本文针对热能来源的主体不同,从不同角度对热能特点进行概述。
生物能角度,热能主要是太阳能及其能量的转换。
植物在太阳的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以及体内的叶绿素的能源转换,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经过长久的发展,成为煤、天然气、石油等天然的能源物质。
太阳光经过热量及点的转换,成为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光能与热能。
化学能角度,首先,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再根据对于能源的需求情况的不同,保存一部分热能直接使用,对另一部分热能进行技术加工,使其转变为其它能源形式。
能量转换形式角度,电能、机械能是热能转换的两种基本形式,热电发电机是热能转化为电能的具体应用,汽轮机、内燃机是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主要应用。
2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简介热能与动力工业专业包括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启的前身是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那时候新中国刚刚起步设立了诸如华东水利学校、华北水电学院等专门院校这些院校的设立对国家水患的治理和经济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一定的专业技术人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建国初期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
题目:500MW机组给水泵选型、布
置及不同驱动形式的经济性比较
院(部):热能工程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摘要·Ⅲ
ABSTRACT·Ⅳ
1前言·1
2给水系统的确定·2
2.1单母管制系统·2
2.2切换母管制给水系统·2
2.3单元制给水系统·3
3 给水泵型号的选择·5
3.1给水泵的扬程·5
3.2给水泵的配置·6
3.3给水泵流量的确定·11
4 CHTA型高压锅炉给水泵·13
4.1CHTA型高压锅炉给水泵的介绍·13
4.250CHTA/6型高压锅炉给水泵的性能曲线·15 4.3CHTA型泵的监视和保护·16
4.4CHTA型泵的外形和安装尺寸·18
5给水泵入口静压力的计算·21
5.1除氧器的运行方式·21
5.2滑压除氧器在机组负荷改变时的运行状况·22 5.3给水泵入口静压力的确定·24
5.4防止给水泵汽蚀的方法·27
6 给水泵的拖动·30
6.1电动给水泵和汽动给水泵的选择原则·30 6.2给水泵驱动方式的确定·30
6.3小汽轮机的选择·36
6.4小汽轮机的备用汽源·38
7结论·40
谢辞·41
参考文献·42。
热能与动力工程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目录 (1)1 前言 (1)1.1 概述 (1)1.2 设计内容 (2)1.3 原始资料 (2)2 水轮机总体结构设计 (4)2.1 绘制轴面流道图 (4)2.2座环设计 (5)2.3蜗壳 (7)2.4尾水管 (7)2.5活动导叶及导水机构装置零件 (7)2.5.1 活动导叶翼型 (7)2.5.2 导叶结构系列尺寸和轴颈选择 (9)2.5.3 导叶的密封结构 (10)2.5.4 导叶轴颈密封 (12)2.5.5 导叶端面抗磨板 (13)2.5.6 导叶止推装置 (13)2.5.7 导叶套筒 (14)2.5.8 导叶轴套 (15)2.5.9 导叶臂 (18)2.5.10导水机构装配尺寸 (19)2.5.11导叶传动机构 (21)2.5.12 连接板 (21)2.5.13套筒 (23)2.5.14 叉头销 (23)2.5.15 叉头 (25)2.5.16 连接螺杆 (26)2.5.17 剪断销 (26)2.5.18 分半键 (27)2.5.19 端盖 (29)2.5.20 补偿环 (30)2.6控制环 (31)2.6.1 控制环尺寸(总体) (32)2.6.2 控制环(大耳环处) (33)2.6.3 控制环(小耳环处) (33)3主轴及其附属部分 (34)3.1 主轴结构设计 (34)3.1.1 连轴螺栓 (36)3.1.2 水导轴承 (39)3.1.3 主轴密封 (42)3.2操作油管 (44)3.3转轮部分 (44)3.3.1 叶片 (45)3.3.2 转轮体 (45)3.3.3无操作架转桨机构 (46)3.3.4 叶片密封装置 (47)3.4底环 (47)3.5顶盖和支持盖 (48)3.6真空破坏阀 (49)4导水机构传动系统总设计 (50)4.1 确定导叶开度 (50)5 总结 (49)致谢 (49)参考文献 (53)21 前言1.1 概述我国资源绝对数量较大,而人均能源相对不足。
热能与动⼒⼯程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热能与动⼒⼯程论⽂1 热能与动⼒⼯程作为开发新能源⽅向与基础,理应受到国家、相关专家及⾏业的⾼度关注与重视,对其进⾏详细研究和分析是实现热能与动⼒⼯程科技创新的必要⼯作和前提。
进⾏热能与动⼒⼯程科技创新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尽可能避免因创新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以防⽌科技创新产⽣对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终实现保护环境的⽬的。
对此,本⽂基于对热能与动⼒⼯程的了解,详细分析热能与动⼒⼯程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步研究了热能与动⼒⼯程的创新应⽤。
⼀、热能与动⼒⼯程的简单概述 热能与动⼒⼯程实质上是指热能的开发与动能的转换过程,并且两者之间在⼀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换和应⽤。
不仅如此,热能与动能还能够实现与电能的相互转换,使三种能源都能够得到⾼效利⽤,有效实现了能源的节约与利⽤,在很⼤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提⾼,是我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所以必须加强对热能和动能⼯程研究,以实现两者的科技创新,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热能与动⼒⼯程关系复杂多变且具有系统性,在对两者进⾏相关研究和分析时要注意以下⼏⽅⾯的认知: 1)热能的转换和利⽤,⼀般包括热能转换为动⼒和在动⼒控制⼯程中的应⽤,如热能新能源的开发和热能在其他能源环境中的利⽤等;2)从热能产出点内燃机和驱动系统的基础上了解,热能⽣产相关设备及程序主要包括热⼒发电机和汽车⼯程。
3)基于机械能从电能转化⽽来的基础,了解到机械能与电能转换中使⽤到设备及⼯程包括流体机械和制冷低温⼯程[1]。
洁净煤技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烧煤洁净技术,二是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
(1)直接烧煤洁净技术这是在直接烧煤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①燃烧前的净化加工技术,主要是洗选、型煤加工和水煤浆技术。
原煤洗选采用筛分、物理选煤、化学选煤和细菌脱硫方法,可以除去或减少灰分、矸古、硫等杂质;型煤加工是把散煤加工成型煤,由于成型时加入石灰固硫剂,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烟尘,还可节煤;水煤浆是先用优质低灰原煤制成,可以代替石油。
②燃烧中的净化燃烧技术,主要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先进燃烧器技术。
流化床又叫沸腾床,有泡床和循环床两种,由于燃烧温度低可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煤中添加石灰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炉渣可以综合利用,能烧劣质煤,这些都是它的优点;先进燃烧器技术是指改进锅炉、窑炉结构与燃烧技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技术。
③燃烧后的净化处理技术,主要是消烟除尘和脱硫脱氮技术。
消烟除尘技术很多,静电除尘器效率最高,可达99%以上,电厂一般都采用。
脱硫有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是用浆状石灰喷雾与烟气中二氧化硫反应,生成干燥颗粒硫酸钙,用集尘器收集;湿法是用石灰水淋洗烟尘,生成浆状亚硫酸排放。
它们脱硫效率可达90%。
(2)煤转化为洁净燃料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煤的气化技术,有常压气化和加压气化两种,它是在常压或加压条件下,保持一定温度,通过气化剂(空气、氧气和蒸汽)与煤炭反应生成煤气,煤气中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气体。
用空气和蒸汽做气化剂,煤气热值低;用氧气做气化剂,煤气热值高。
煤在气化中可脱硫除氮,排去灰渣,因此,煤气就是洁净燃料了。
②煤的液化技术,有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
间接液化是先将煤气化,然后再把煤气液化,如煤制甲醇,可替代汽油,我国已有应用。
直接液化是把煤直接转化成液体燃料,比如直接加氢将煤转化成液体燃料,或煤炭与渣油混合成油煤浆反应生成液体燃料,我国已开展研究。
③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先把煤制成煤气,再用燃气轮机发电,排出高温废气烧锅炉,再用蒸汽轮机发电,整个发电效率可达45%。
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引言能源与动力工程是现代工程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能源的产生、转换与利用,以及动力系统的设计、优化与控制等方面。
本论文旨在综述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以下将围绕能源转换、动力系统优化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展开讨论。
能源转换能源转换是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源被转化为可用的能源形式,如燃料转换为电能、光能转化为热能等。
目前,燃料电池、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最常见的能源转换技术。
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以其高效、清洁和低排放的特点备受关注。
它通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来提供电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最常用的氢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通过电化学反应转化为水和电能的装置。
它具有高能转换效率和零排放的优点,有望在未来取代传统的燃烧发电技术。
另一方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综合了燃料电池和传统动力系统的优点,提供了高效、低排放的动力解决方案。
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兴起,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成为了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光伏发电利用太阳能通过光电效应直接转化为电能,无需燃料消耗,且无污染排放。
风力发电则利用风能驱动涡轮机转动,产生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这两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动力系统优化动力系统优化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动力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实现系统能效的最大化,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本论文将讨论动力系统建模和仿真、多目标优化和智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动力系统建模和仿真动力系统建模和仿真是动力系统优化的基础,通过建立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进行仿真分析,可以评估系统性能和优化策略。
常用的建模和仿真工具包括MATLAB/Simulink、PSCAD和ANSYS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强大的数学建模和仿真功能,可应用于各种动力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目录1 绪论 (3)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3)1.1.1 强化传热技术概述 (3)1.1.2 翅片管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 (5)1.2 翅片管强化传热的数值解法 (7)1.3 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10)1.3.1 平直翅片管实验研究进展及成果 (12)1.3.2 平直翅片管数值研究进展及成果 (14)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容 (15)2 平直翅片管换热流动模型建立与分析 (17)2.1 平直翅片管换热与流动特性物理过程的描述 (17)2.2 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物理模型的建立 (17)2.3.1 物理模型的几何尺寸 (17)2.3.2 计算区域的选取 (18)2.3 平直翅片管数学模型描述与简化假设 (19)2.3.3 基本简化假设与定解条件 (19)2.3.4 基本控制方程 (20)2.3.5 相关参数的确定 (21)2.3.6 物理模型的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22)3 基于Fluent平直翅片管数值模拟及CFD简介 (24)3.1 常用数值计算方法简介 (24)3.2 CFD概述 (26)3.2.1 计算流体动力学简介 (26)3.2.2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工作步骤 (27)3.2.3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特点 (28)3.2.4 CFD软件介绍 (28)3.3 FLUENT软件概述及GAMBIT简介 (29)3.3.1 FLUENT程序结构 (30)3.3.2 利用FLUENT的求解步骤 (30)3.4 平直翅片管基于FLUENT数值模拟 (31)3.4.1 计算区域网格的划分 (31)3.4.2 求解器的选择 (33)3.4.3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收敛标准 (33)4 平直翅片管数值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34)4.1 迭代残差图 (34)4.2 雷诺数对平直翅片管换热与压降特性的影响 (34)4.2.1 速度场分布 (35)4.2.2 温度场分布 (36)4.2.3 压力场分布 (37)4.2.4 雷诺数Re与Nu关系 (37)4.2.5 雷诺数Re与阻力系数f关系 (38)4.2.6 雷诺数Re与综合性能指数j/f的关系 (39)4.3 翅片间距对平直翅片管换热与压降特性的影响 (39)4.3.1 翅片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40)4.3.2 翅片间距对压降特性的影响 (41)4.4 管排数对平直翅片管换热与压降特性的影响 (41)4.4.1 多排管束的流场分布 (41)4.4.2 管排数对换热特性的影响 (42)4.4.3 管排数对压降特性的影响 (43)4.5 管排横向间距对平直翅片管换热与压降特性的影响 (43)4.5.1 不同横向间距的管排流场分布 (44)4.5.2 横向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45)4.5.3 横向间距对压降性能的影响 (45)4.6 管排纵向间距对平直翅片管换热与压降特性的影响 (46)4.6.1 不同纵向间距管排流场的分布 (46)4.6.2 纵向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 (47)4.6.3 纵向间距对阻力性能的影响 (48)4.7 管排方式对平直翅片管换热与压降特性的影响 (48)4.7.1 顺排、叉排的流场分布 (49)4.7.2 顺排、叉排方式换热性能的差异分析 (50)4.7.3 顺排、叉排方式压降特性的差异分析 (50)结论 (52)致谢 (54)参考文献 (55)英文资料 (57)中文翻译 (63)1 绪论1.1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强化传热技术概述强化传热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蓬勃兴起的一种改善传热性能的先进技术。
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节能与降耗成为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论文旨在探讨热能与动力工程在节能降耗中的实际运用,并分析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节能降耗;实际运用引言热能与动力工程是指利用热能转换为动力的工程学科,包括能源转换、能量传输和能源利用等关键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逐年增加,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已成为当务之急。
而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的专业人士,我们对于如何应用相关技术来实现节能降耗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1.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重要性节能降耗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热能与动力工程作为能源转换与利用的关键领域,在实际运用中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热能与动力工程可以通过技术与设备的优化来实现节能降耗。
例如,通过改进燃烧技术、优化热交换系统、采用高效节能设备等手段,可以使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更加高效,减少能量损失,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热能与动力工程可以通过废热利用来实现能源的再生利用。
废热是在能源转换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若能有效回收和再利用,可减轻对原始能源的需求,提高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2.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蒸汽机技术的发展引领了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初步形成。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煤炭和其他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并推动了机械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20世纪初,电力工程作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重要分支崭露头角。
随着发电技术的进步,如燃煤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等,电力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世纪70年代,全球能源危机爆发,使得节能成为热能与动力工程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们开始关注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研究节能降耗技术,包括热能利用、废热回收等,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保护环境。
题目: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分析以及脱硫技术姓名那广峰层次专升本学号 1123205631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热升1292校内指导老师:刘早宿校外指导老师:刘东明循环流化床锅炉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率、低污染和良好综合利用的燃煤技术,由于它在煤种适应性和变负荷能力以及污染物排放上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得到迅速发展。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原理及其脱硫工艺等加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加工分析1引言 (3)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3)3循环流化床内的燃烧加工过程 (4)3.1循环流化床内煤的燃料着火 (4)3.2循环流化床内煤的破碎特性 (4)4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加工剖析 (5)4.1国内目前已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遇到的主要问题 (5)4.2锅炉调试及运行中的控制重点 (5)4.2.1流化不良的预防方法 (5)4.2.2超温结焦的预防控制方法 (5)4.2.3两床失稳预防控制 (6)4.2.4堵煤预防控制与启动调试 (6)5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 (7)5.1 脱硫技术概述 (7)5.2 炉内喷入石灰石脱硫技术 (8)5.3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工艺 (11)5.4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 (16)6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19)1 引言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的燃烧方式,是介于煤粉炉悬浮燃烧和链条炉固定燃烧之间的燃烧方式,即通常所讲的半悬浮燃烧方式。
自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出现以来,循环流化床锅炉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国际公认的洁净煤燃烧技术,以其燃料适应性广、脱硫效果好、NOx排放量低、负荷调节性能好等优点在我国燃煤电站中方兴未艾。
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已步入世界先进水平,循环流化床锅炉总装机容量也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锅炉的脱硫现状还不很乐观,脱硫系统的可用率、锅炉脱硫效率不高,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应用加工还存在不少问题,离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第1页第2页3m kg 1225ρ=,s m kg 101.7894μ-5⋅⨯=,K kg J 1006.43C p ⋅=,K m W 0.0242λ⋅=,管外壁面温度恒定:K 318T w =.计算区域结构示意图第3页平直翅片管传热与阻力特性的数值研究摘要平直翅片管式换热器作为热力系统和制冷空调装备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对其换热性能的研究一直是科研人员热衷的课题。
尽管它在结构的紧凑性、传热强度和单位金属消耗量等方面逊于板式或板翅式换热器,但平直翅片管换热器以其能承受高温高压、适应性强、工作可靠、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选材范围广等优点,仍在能源、化工、石油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因而,对其翅片管束通道内的流动与传热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平直翅片管内的流动特点,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研究:简单概述平直翅片管研究的动态及现状,并在对比分析对其进行实验法、分析法及数值方法的优劣的基础上,确定本文采用数值方法,使用GAMBIT软件对不同结构尺寸的平直翅片管建立物理模型,并通过FLUENT6。
2软件对其翅片管通道内的流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Re数与努塞尔数Nu、阻力系数f的关系,分析流动参数Reynolds数、翅片间距、管排数、翅片管管排间距(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等因素对平直翅片管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影响,探讨不同结构通道内的流动特征及阻力特性,为工业应用上平直翅片管结构的设计和改进、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数值模拟;平直翅片;层流流动;流动换热Numerical Study on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Characteristics of Plain—finned TubeABSTRACTAs plain—finned tub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thermal systems and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the study for its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always a hot topics for researchers.Although its compact structure,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re lower than plate or plate—fin heat exchangers,plain-finned tube heat exchangers have also being widely used in the energy,chemical,oil and other industries for its many advantages which contained withstand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adptable widely,reliable,simple manufacturing,low costs and wide selection.Thus,studies for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of finned tube bundl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Aim at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plain—finned tube,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followings:Simplely overview the study progress and present stuation of plain—finned tube,and on the basi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goods and bads of three research methods:experimental,analysis and numerical method.we determine use Gambit-software to bilud physical model for different size tube structures,and use Fluent6.2—software to study the flow in the finned tube channel,then calc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 and Nu number,f(resistance cofficient),and analyze Re,fin—pitchnumber of tube rows,row spacing of fin tube(horizontal spacing and vertical spacing),the impact on the plain-finned tube's flow and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isgn,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plain—finned tude heat exchangers.Key words: numerical simulation;plain—fin;laminar flow;heat transfer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
题目:电除尘器、洗涤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的分析职业(工种):等级:姓名:身份证号:日期:内容提要由于烟尘对环境的污染是由于锅炉在燃烧时没有安装除尘设备引起的,本文介绍了电厂各种除尘器的设计。
除尘器是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目前,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迫使除尘器向低阻高效方向发展,而除尘器的种类型号多种多样,应用广泛,实际运行的性能指标各不相同,因此必须选用一种适合工作环境的低阻高效除尘器满足要求。
由于除尘设备的必要性,所以对除尘器的设计及研究都十分重要。
本文对电除尘器、洗涤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进行分析。
由于除尘设备设计的必要性,所以这三种除尘器的设计及研究都十分重要。
关键词粉尘;颗粒;电除尘器;洗涤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1. 工业锅炉烟尘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2)2. 电除尘器 (2)2.1 电除尘器的基本类型及其结构 (2)2.2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3)2.3 电除尘器的主要特点 (3)2.4 影响电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 (3)3. 洗涤式除尘器 (3)3.1 洗涤式除尘器的基本类型及其结构 (3)3.2 洗涤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4)3.3 洗涤式除尘器的特点 (4)3.4 冲击水浴式除尘器 (4)3.4.1 冲击水浴式除尘器的结构 (4)3.4.2 冲击水浴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5)3.4.3 冲击水浴式除尘器的特点 (5)4 过滤式除尘器 (5)4.1 袋滤式除尘器的发展概况 (5)4.1.1 袋式除尘器在我国的应用 (5)4.2 袋滤式除尘器的结构形式 (6)4.3 滤袋材质与选择与滤料的发展状况 (6)4.4 袋滤式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及清灰方式 (7)4.5 袋式除尘器的基本原理 (7)结论 (9)参考文献 (10)1 工业锅炉烟尘对环境的污染与防治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
能源与动力工程导论论文第 1 章绪论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人类很早就已经开始利用风,公元前 200 年就存有记述。
19 世纪之前,社会生产力高,风能够获得了广为的利用;在步入 19 世纪之后,廉价的蒸汽机已经开始发生,加之当时燃料,风能的利用所占到比重逐渐降至最低点。
当今,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和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能源需求量也在不断减少,尤其就是对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市场需求越来越小。
但是人类的大量采矿和采用,这些资源在逐渐耗竭,引致几次资源危机的出现,尤其就是 1973 年,出现的石油危机导致的影响最小;此外,轻易冷却化石燃料对环境也可以导致轻微的污染。
同时,煤、石油也被誉为“工业的粮食”、“工业的血液”,冷却只是利用了它们的化学能,导致非常大的浪费。
基于对环境保护的注重,对化石燃料的节约,世界各国纷纷把对可以再生能源的利用做为将来的能源发展方向,而对风能的利用又就是关键的组成部分,目前风能够主要利用方式就是发电。
先将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这就是风力发电。
它具备无污染、设备使用寿命短、范围广等优点,这也就是其它传统发电方式不具备的优点。
一般来说,当风速达至三级时就存有利用价值,但通常少于 4 米/秒时才适宜用以发电。
根据实验数据,以一台 55kw 风力机为基准,风速在 9.5 米/秒时,机组输出功率为额定值 55kw,;当风速为 8 米/秒时,功率增加为 38kw;风速在 6米/秒时,只有 16kw;而风速只有 5 米/秒时,仅为 9.5kw。
因此风速越慢,输出功率越大,经济效益也越高。
当前我国仍以火电机组居多,对煤炭等化石能源需求量非常大,且这些化石燃料不容再造,还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原料,轻易冷却用作发电就是非常大的浪费,还可以污染环境。
风力发电就是一种无污染的发电方式,且风能就是一种可以再生能源,合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的风力资源多样,大多数地区的年平均风速都在 4 米/秒以上,在西北、东北、青藏高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和部分岛屿,年平均风速更高;尤其就是新疆山口地区,几乎全年都就是大风天。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5篇第一篇: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导论论文坦率的说,当初选择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完全是随波逐流,只是听说这个专业很火,同学有很多报的,我也没经过什么冥思苦想,就草率的选择了这个会影响我一生的专业。
而报考合肥工业大学也纯属偶然,我也是没经过什么严格的考证,只是听说它是个211重点大学,机械类专业比较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报上了,我真的不希望这会是我一生错误的选择,更不希望当初轻率的选择会决定一生的前途。
我不想后悔,既然这是自己选择的路,就算是跪着,我也要走下去……言归正传,对于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我不是特别的了解,但多少知道一点。
我主要是对能源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至于动力工程,我则很害怕,听说这是所有专业中最难学习的,谁听谁不怕啊!再说,这方面需要很扎实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然而我最不擅长的就是这两门学科啊,这无形当中就撞到了困难的枪口上,但进入大学我尝试着改变这些困窘的情况。
关于这个专业的两个方向,我比较看好发动机方向,我也很庆幸被分到了这个方向。
可我对于学校的这种做法持否认态度,学校不该在我们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为我们选择了各自的方向,我不想扯得太远,继续讨论我的专业方向。
上了几节导论课,再加上自己到网上找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大致的有了一个不算深刻的了解。
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核心课程:动力工程与工程规物理、机械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一门涉及能源转化和利用的学科,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我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的主题选择、研究方法和实践意义。
1. 主题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对于毕业论文的成功完成至关重要。
在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有许多研究方向可以选择,如能源转化技术、能源管理、新能源开发等。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我选择了探索可再生能源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
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研究可再生能源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在论文中,我将重点讨论太阳能和风能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利用方式和效果,并探索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2. 研究方法在进行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的研究时,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方法的选择应基于论文的目标和研究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可行性和可靠性。
在我的论文中,我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和解决问题。
我计划设计并搭建一个太阳能和风能的实验平台,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可再生能源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性能和效果。
此外,我还将进行文献综述,收集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究,我可以了解当前可再生能源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3. 实践意义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深入研究可再生能源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我可以为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首先,研究可再生能源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应用可以为工程师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了解可再生能源的性能和效果,他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设计适合的能源转化设备和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探讨摘要: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在学校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习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毕业设计更贴近实际,使学生将来工作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本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提出毕业设计工作的新思想与新方法。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设计;本科生作者简介:李华彦(1954-),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船舶设计与建造、游艇设计与建造。
(辽宁大连116023)董丽娜(1979-),女,辽宁沈阳人,大连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热力学与传热学、测试技术与传感器。
(辽宁大连116026)经常有企业提出:刚毕业来的大学生需要很长的岗前培训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而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有相似的意见。
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不是近期才出现的问题,只是近期感觉明显而已。
这个问题的出现,与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问题、教学思想问题、教学体制问题有关。
但本人认为影响比较大的还是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这一环节脱离了生产实际太远所致。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的一份总结性的大型作业。
通过毕业设计,巩固在校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连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等院校,多年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主要毕业去向是全国的大中型船舶制造企业、船舶设计单位和船舶使用单位。
因为近几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特别繁忙。
所以,船舶行业对其相关的技术人员需求旺盛。
因此,就业对他们来说已不是问题。
几年来,该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和毕业设计中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
以毕业设计选题为例:大多数学生以选择“柴油机设计”题目为荣,因为该题目是本专业最典型、最传统、最“重量级”的题目。
然而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普通高等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90%毕业后的工作岗位都与柴油机的设计、制造无缘,但是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竟有90%的学生选择了“柴油机设计”这一题目。
其他的、更接近生产实际的题目则常常受到轻视和冷落。
随着经济危机的突然爆发,世界范围内的船舶行业受到强烈冲击,以船舶行业就业为主的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因此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就业而努力学习、为就业而选择所需要的毕业设计题目正成为学生重点要考虑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工作的改进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多、更好地就业,就业后又能更快、更顺利地进入工作角色,担负起自己的工作任务,在近两年的毕业设计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了改进。
1.毕业设计工作要突出一个“早”字为了做好毕业设计工作,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我们提出一个“早”字,即尽早把设计题目发到学生中间并进行选题工作动员和宣讲活动,尽量长时间(几天)地让学生来研究题目、了解题目的内涵,做到对题目心中有数。
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在选题时少了一些盲目性,多了一些主动性,而且也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毕业设计题目要多样化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题目选择是否合理、可行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合理可行的毕业设计题目,是保证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前提,更是学生迅速成长为合格的专业人才、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保障。
为此,我们的做法是:毕业设计工作中:题目要多样化,即教师所列出的设计题目数量要多、题目类型要多,而且题目要更贴近生产实际,并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紧密相关。
这样学生就会有充分地选择设计题目的余地,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实际,尤其是毕业工作去向来选择更适合自己、更贴近自己未来工作实际的设计题目。
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受到了各方广泛的好评。
3.毕业设计工作要有充分的准备毕业设计工作不仅要有可靠的、足够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要有与设计题目相关的知识做基础。
因此,毕业设计开始时前,学生就要围绕设计题目、设计任务书来做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学生毕业设计准备阶段一般来讲是从学生拿到毕业设计任务书时算起,我们因为有了一个“早”字,所以,学生在第七学期末(放假前)就选好了毕业设计题目,拿到了毕业设计任务书。
这样学生在放假前就可以与自己的指导教师见面并接受指导。
学生就会有针对性地去为毕业设计做准备:如设计资料的查找和相关文献的搜索;与题目相关的新知识的学习;实践知识的准备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正是有了一个假期的准备时间,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时就有了充足的第一手设计资料,使毕业设计做起来得心应手。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查找资料和实际调研的能力,这也为以后进人工作单位、上岗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
基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我们利用学校各相关实验室和大连周边的船舶生产企业、船舶设计公司、船舶航运公司等单位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训平台。
因为每个学生毕业设计任务尽早明确,又有了一个假期的准备,学生们无论到那个单位实习,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们有备而来、目标明确。
他们可以针对假期准备工作中的疑问、困惑的地方,在实习过程中去认真观察、思考、讨论和请教相关的师傅们。
在那里学生们更热衷于结合自己的设计题目来学习和研究相关的问题,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增添更多、更有实际意义的内容。
如此积极、主动、渴望、热情的毕业实习,其效果不言而喻:以往的走马观花、应付差事、怕脏怕累、不以为然的现象都不存在了。
取而代之的是积极主动、如饥似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上了船,进了船舱,几个小时都不肯出来,一天下来,笔记做了很多,再也不用你为他规定要写多少字的日记了,往日那种被动学习状态、被动教学状态已不复存在了。
这一切,都为做好毕业设计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5.毕业设计要做好组织工作毕业设计过程不同于平日上课,学生多数时间处于自学和自由活动状态,如果组织的不好,学生就容易放松要求而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轻者会影响设计工作,严重还会完不成设计任务。
所以,做好毕业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对此,我们采取的做法是。
(1)做好学生的考勤管理工作:毕业设计过程中如同平日上课,要严格执行学校各项制度。
由指导教师负责自己指导的学生的考勤和管理工作。
因为指导教师最接近、最了解自己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由指导教师来管理学生比较合适。
(2)做好自己的工作计划:每个学生要做出自己毕业设计工作的工作计划并要经常自我检查计划落实情况,设计工作不可以偏离计划太远,有问题要随时调整工作进度并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绝不让问题积攒成堆而影响设计工作。
(3)做好检查指导工作:每个指导教师每周要招集所指导的学生做毕业设计工作的检查和指导,一般一周要招集两次以上。
平时教师要与学生保持电话联系,以便随时解决学生设计中的疑难问题。
教师不要让一个学生因为设计思想松懈而影响整个设计工作。
(4)做好毕业设计的期中检查工作:所谓期中检查即:时间已经过半,设计任务也应完成过半,否则落后太多想要赶上去就会很困难,就会出现工作潦草、应付、抄袭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5)做好中后期的检查指导工作:设计工作进入中后期,教师要付出更多汗水,做好指导工作。
这一时段,学生之间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拉开较大的距离,如果指导不到位,先进的学生就会显得无事可做而放松了提高自己的机会;后进的学生就会因为着急、慌乱而出现凑合应付任务现象。
毫无疑问这两种现象都是极不好的,教师要认真检查指导,尽力避免。
6.毕业设计要有一个好的考核方法毕业设计考核就是要根据毕业设计结果的质量把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评定出不同的等级,以此来督促和提高学生做好毕业设计工作。
(1)考核工作要量化: 每个学生毕业设计得总分是100分。
其中:开题报告占10%,由学生自己陈述,成绩由答辩小组6名以上教师平均分数决定;学生设计内容由指导教师给出,占30%;评阅教师占20%;答辩占40%,答辩成绩是由答辩小组6名以上教师平均分数决定。
这样量化考核的结果就使成绩评定更趋合理与公平,杜绝了一些不良之风,起到了鞭策、鼓励学生努力向上的良好作用。
(2)考核工作要合理分组:不同类型题目不具有可比性。
为此,打乱同专业的班级界限,把类型相似的题目分在一组进行评比。
这样评比的结果:就使成绩评定更趋合理与公平。
教师评的轻松愉快,学生评的心服口服。
评出了良好的风气。
(3)毕业设计工作考核名额安组分配:优、良、中、及格名额按各组人数平均分配,没有轻重贵贱之分。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自如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设计题目。
(4)考核工作指导教师要做到公正:一个教师有的指导2个学生,有的指导6个学生,评定成绩时,有时难以给出公平的结果。
为此可参照教育部有关标准按比例为自己指导的学生评定出合理的成绩,而不要偏袒自己指导的学生,影响了教师的良好形象。
二、结论21世纪的人才教育是向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同时伴随着各行业选人用人更加现实和理性,毕业生就业竞争也更加激烈,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对社会、面对企业,要有更加灵活和可行的应对措施来做好我们的本质工作。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这些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水平,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改革目标就是:我们的毕业生要适应岗位的工作;要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要得到社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