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SI硬盘安装使用全攻略
- 格式:doc
- 大小:50.02 KB
- 文档页数:10
一、安装前的考虑在开始安装硬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想清楚希望使用新硬盘来实现哪些目的,以及如何处理原先硬盘所保存的数据等问题。
一般来说,安装新硬盘有三种主要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佳的方式。
新硬盘的安装方法如下:1. 保留原先的硬盘,将新硬盘作为副盘使用;2.复制保存在原先硬盘中的数据,将原先的硬盘作为副盘使用;3.复制保存在原先硬盘中的数据,不再使用原先的硬盘。
上述三种不同的方法会最终影响到硬盘的实际安装过程,因此我们最好能够问一下自己到底为什么安装新硬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存储空间还是因为现有的硬盘出现了问题无法继续使用?如果是因为前者,那么我们只要把新硬盘作为副盘使用即可;如果是因为后者,那么我们就要把新硬盘作为系统主盘使用,同时还需要备份原先硬盘中的数据。
二、如何对IDE硬盘进行跳线?在我们实际打开机箱安装硬盘之前,应当首先设置好硬盘的跳线,如果等到装好硬盘之后才发现需要更改跳线设置的话,除了重新拆下硬盘之外别无它法。
相信许多读者都有过类型的经历,实在太令人心烦了!关于如何设置主盘和副盘的跳线一般都会在硬盘上清楚的注明。
一个IDE插槽可以同时支持一个主盘和一个副盘,目前绝大多数主板都同时提供了两个IDE插槽,扩展空间很大。
如果我们不希望改动现有的启动系统的话,可以把新硬盘设置为副盘,同时一定要确保当前硬盘已经被正确的设置为系统主盘。
生产厂商一般会把硬盘缺省设置为只能单独占用一条IDE通道,也就是说既不作为主盘也不作为副盘。
因此,当我们加入新的设备,例如光驱或者第二块硬盘时,就必须根据需要把原来的硬盘跳线改为主盘或者是副盘。
三、如何使用DMA/66?如果我们希望使用DMA/66技术,必须硬盘和主板同时提供支持功能。
我们可以翻阅硬盘和主板的使用说明,查看是否支持DMA/66,还是需要使用其它的特殊设备。
目前,绝大多数新型主板都可以直接支持DMA/66,但是对于一些早期的BX主板则必须要求使用专门的控制卡。
SCSI硬盘安装步骤安装步骤:安装SCSI硬盘之前,请你先了解一下整个流程:硬盘Jumper设置→固定接口卡与硬盘→以排线连接硬盘与接口卡→接上硬盘电源接着我们可以开始在机箱上安装SCSI硬盘咯!1、调整SCSI硬盘Jumper(跳线):硬盘上的Jumper可以用来设置SCSI ID、终端电阻、Parity Check等等。
2、将SCSI接口卡插在主板上:将SCSI接口卡插在主板上的正确插槽,并确认是否正确插入;接着利用十字改锥与螺丝将接口卡固定好。
3、固定硬盘:将硬盘固定在机箱固定架上。
4、连接排线:用排线连接SCSI接口卡与硬盘,68-Pins Wide SCSI为特殊梯形接头,因此在连接上没有反接的困扰。
若安装的是Narrow(50-Pin)的硬盘,请注意50-Pin排线的红线部分要对准硬盘或接口卡的Pin-1。
5、将固定架插回机箱中并接上电源:确定固定架中的硬盘是否已经安装好,然后在将硬盘电源线插上。
到目前为止,硬件的安装大致上已经没有问题,请你再检查一次SCSI 接口卡、排线、电源线是否连接正确;如果一切都确认无误,你可以打开主机电源,看看屏幕上SCSIBIOS的显示是否已经可以找到这台SCSI硬盘的型号。
启动后出现了SCSI BIOS的画面,找到了SCSI硬盘,表示硬件安装正确!外置硬盘:将SCSI硬盘外置有很多好处,例如:1、不需要用到硬盘时可以关闭电源,减少硬盘无谓的工作量。
2、拆卸、安装方便,不需要打开主机机箱。
3、ID可以直接在机箱上的开关切换,不需要在硬盘上插拔Jumper。
4、外置盒可以配备独立完善的三热系统,让硬盘有更好的散热工作环境。
一般较常见的SCSI硬盘外置盒,其外接接口为低密度50-Pin或是高密度50-Pin的SCSI接头,外置盒内部则以50-Pin的内接排线连接于硬盘。
至于UltraWide SCSI硬盘的专用外置盒则较为少见,其外接接口为68-PinWide 接头。
RAID 、SCSI 磁盘控制器驱动安装 【抄一段给你看看】【抄一段给你看看】对于Windows 2000/XP 之类的基于NT 内核的操作系统,即插即用硬件的安装可以安排在系统安装之后再进行(即系统安装到GUI 模式阶段才开始安装);不过对于SCSI 、RAID 卡的驱动安装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你需要将操作系统安装在RAID 或SCSI 硬盘上,那么它们的驱动程序必须在安装系统之前就正确加载(它们的安装时机应是位于系统安装的TextMode 阶段)。
基于这样的原因,磁盘控制器之类的硬件和常见的即插即用硬件的驱动程序安装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序安装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区别对待。
安装此类驱动程序常见的模式是将硬件的驱动程序拷贝到软盘上,这样在系统开始安装的时候按下F6,然后系统会为你加载软盘中的驱动程序。
这样的驱动程序软盘根目录下肯定有一个名为Txtsetup.oem 的文件,它会告诉安装程序怎样安装SCSI 、RAID 卡的驱动程序,至于这个文件的详细资料我们不再详细加以介绍,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微软的驱动开发包中相关部分。
发包中相关部分。
实例——在最初的我安装Windows 2000的时候,总是先将IWill SIDERAID 100的驱动程序放入软驱,然后再安装的初期及时按下F6来加载RAID 卡的驱动程序,通过以下方式改造可以让我的RAID 卡的驱动直接加载(就如同它已经内置了驱动程序一样)。
(1)把Windows 2000原版光盘上的所有文件拷贝到f:\\win2k 下,并在i386目录下建立一个$OEM$ 子目录(f:\\win2k\\i386\\$OEM$);(2) 在$OEM$目录下新建TEXTMODE 子目录(f:\\win2k\\i386\\$OEM$\\TEXTMODE);(3) 把RAID 卡的Windows 2000驱动程序都拷贝到TEXTMODE 目录下(RAID 卡随盘驱动程序可能还包括Windows NT/XP 的驱动程序,请拷贝相应的文件,Windows 2000驱动程序一般位于Win2000目录下),通常驱动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文件:,通常驱动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文件:Dri ver .sysDriver .dllDriver .infDriver .catTxtsetup.oem我这里是:我这里是:Disk1Hpt3xxNT.sysHpt3xxNT.inf TXTSETUP TXTSETUP.OEM .OEM注意:注意:A.有的驱动程序可能并不包括.cat 文件和.dll 文件,但肯定要包含TxtSetup.oem 、.inf 和.sys 文件;文件;B.所有在Txtsetup.oem 文件中出现的文件都应该拷贝到textmode 目录中;目录中;C.这些文件还必须拷贝到应答文件中OemPnPDriversPath 键指定的相关目录中,比如我们后文是f:\\win2k\\i386\\$OEM$\\$1\\PnPdrvrs\\RAID100D.所有TextMode 目录中的文件名还必须列举在应答文件的目录中的文件名还必须列举在应答文件的 [OEMBootFiles]段中。
安装和配置硬盘驱动器的步骤详解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安装和配置硬盘驱动器的步骤。
硬盘驱动器是计算机系统中存储数据的关键组件,正确地安装和配置硬盘驱动器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下面将按照一般的安装流程,逐步介绍相关的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安装和配置硬盘驱动器之前,有一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首先,确保计算机已经关机,并断开了电源。
其次,检查所需的材料是否齐全,包括硬盘驱动器、数据线、电源线等。
第二步:物理安装1. 打开计算机主机箱的侧面板,找到一个空的3.5英寸硬盘托架或硬盘位。
2. 将硬盘驱动器轻轻地滑入硬盘托架或硬盘位中,确保与数据和电源接口对齐。
3. 使用螺丝固定硬盘驱动器,以确保其稳固地安装在托架或位上。
4. 将硬盘驱动器的数据线插入主板上的SATA或IDE接口上,插头应与接口对齐。
同时,将硬盘驱动器的电源线插入电源供应器上的相应插槽。
第三步:BIOS设置1. 打开计算机,并按照提示进入BIOS设置界面(通常是按下Del、F2或F10键)。
2. 在BIOS设置界面中,找到"Boot"或"Advanced"选项,并选择"Boot Device Priority"或"Hard Disk Priority"。
3. 确保硬盘驱动器被设置为第一启动设备,以确保计算机能够从硬盘驱动器上加载操作系统。
4. 保存设置并退出BIOS。
第四步:操作系统安装与分区1. 使用操作系统安装光盘或USB启动盘启动计算机,并按照安装向导的指示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
2. 在安装过程中,可以选择对硬盘驱动器进行分区和格式化。
这样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存储在硬盘驱动器上的数据。
3. 按照向导的指示,选择适当的分区方案,并根据需要设置分区的大小。
4. 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后,计算机将重启。
第五步:驱动程序安装与更新1. 在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安装硬盘驱动器的相关驱动程序,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Adaptec™ 39320A/U320 SCSI RAID 0 或 1 用户指南简介硬件安装BIOS RAID 配置与管理Windows 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安装SCSI 电缆和连接器Adaptec U320 SCSI RAID 0 或 1 规格Adaptec U320 SCSI RAID 0 或 1 故障排除Adaptec U320 SCSI RAID 管制信息Adaptec U320 SCSI RAID 词汇表注、注意和小心注:“注”表示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使用计算机系统的重要信息。
注意: “注意”表示可能会损坏硬件或导致数据丢失,并告诉您如何避免此类问题。
小心: “小心”表示有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或死亡。
本文件中的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 2004 Dell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 Dell Inc. 书面许可,严禁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
本文中使用的商标:Dell、DELL 徽标和 Dell OpenManage 是 Dell Inc. 的商标;Intel、Pentium 和Celeron 是 Intel Corporation 的注册商标;Microsoft 和 Windows 是 Microsoft Corporation 的注册商标。
Red Hat 是 Red Hat, Inc. 的注册商标。
本文中述及的其他商标和产品名称是指拥有相应商标和名称的公司或其制造的产品。
Dell Inc. 对本公司的商标和产品名称之外的其他商标和产品名称不拥有任何专利权。
型号:Adaptec U320 SCSI RAID 0 或 1March 2005 P/N WC617 Rev. A00达 640 MB/秒(总吞吐量)。
Adaptec U320 SCSI RAID 0 or 1 控制器具有下列特性:两个独立的可启动 SCSI 通道每个通道上各有 15 个多功能设备混合使用 LVD 和 SE 设备,相关性能会降低。
SCSI技术(详述)SCSI技术一、什么是SCSI? 2 二、超级比一比与各种接口的比较 3 三、你该选择SCSI吗? 7 四、哪些设备有SCSI接口 8 五、SCSI发展的3代 10 六、细说SCSI卡 13 七、安装SCSI接口卡 16 八、SCSI设备的安装概念 19 九、选择串接设备用的接头与排线 20 十、清除信号的终端电阻器 22 十一、安装内置式SCSI设备 23 十二、安装外置SCSI设备 26 十三、高级安装技巧 29 十四、认识SCSI BIOS 31 十五、如何设置SCSI BIOS 33 十六、SCSI BIOS中的硬盘专用程序 36 十七、SCSI BIOS的更新方法 37 十八、安装SCSI硬盘 38 十九、SCSI硬盘启动的设置程序 41 二十、认识SCSI硬盘的型号与种类 45--------------------------------------------------------------------------------一、什么是SCSI?名字的由来SCSI,对于一些朋友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许多朋友们经常说SCSI光盘刻录机比IDE 的稳定很多、SCSI扫描仪速度比Parallel Port的快很多、要加装MO就一定要有SCSI。
但那是什么东西?SCSI有这么好吗?SCSI的全名是: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直译是“小型计算机系统专用借口”;顾名思义,这是为了小型计算机设计的扩充接口,它可以让计算机加装其他外设设备以提高系统性能或增加新的功能,例如硬盘、光驱、扫描仪等。
早期的计算机依速度、功能被区分为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等多种等级,部分小型工作站、服务器属于小型计算机,而个人计算机属于微型计算机;因此当时使用SCSI接口的机种也以工作站、服务器等中高档设备为主。
今年则因个人计算机性能、扩充需求均大增,使SCSI 在PC的应用亦日渐广泛。
SCSI全攻略(资料来源:上海百瑞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应用领域:通用)【在线联系作者单位】凡是接触电脑的人,大概都知道SCSI这个概念吧。
的确,SCSI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
不过虽然其的性能指标以及其的速度不断的在提升,但给人的印象依然是贵族的玩意,因为它的售价一向都是十分高昂,所以现时一般的家用PC的接口还是以IDE 为主,而SCIC只是供扩充和供特定硬件使用。
不过,在一些对稳定性和速度的要求比较高的用途方面,例如服务器,SCSI则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所以大家即使不用,也要对它有一定认识。
1〃在讲解SCSI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之对应的IDE 运作模式:IDE(Inter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是由Compaq 和Conner 共同开发,并由Western Digital 公司生产的控制器接口﹐现已作为一种接口标准被广泛的应用。
IDE 是在原有的ST506 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控制器集成到驱动器內﹐从而可以消除驱动器和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丟失问题﹐使数据传输十分可靠。
这可以使每磁道的扇区数达到30以上,从而增大可访问容量。
由于控制电路并入了驱动器內﹐因此从驱动器中引出的信号线已不是控制器和驱动器之问的接口信号线﹐而是通过简单处理后可与主系统连接的接口信号线了。
与ST506接口不同,IDE 采用了40线的单组电缆进行连接﹐除了对AT总线上的信号作必要的控制之外,其余信号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送往硬盘驱动器,因此IDE实际上是系统级接口﹐有的资料也称之为ATA接口(AT-Attachment),其传输方式有PIO和DMA(Single Word DMA 和Multi Word DMA) 两种,理想传输速率如下﹕Single Word DMA 0 :2.1MB/SPIO Mode 0 :3.3MB/SSingle Word DMA 1 :4.2MB/SMulti Word DMA 0 :4.2MB/SPIO Mode 1 :5.2MB/SPIO Mode 2 :8.3MB/SSingle Word DMA 2 :8.3MB/SIDE标准虽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廉﹑数据传送快﹑带有简单的智能化功能等优点﹐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IDE只有单插口(只能连接两条硬盘线)并且单个硬盘最大容量只能支持到528MB﹐因此此后业界又提出了EIDE(EnhancedIDE﹐由Western Digital公司开发的一种扩展工业标准)﹑Ultra DMA/33 (由Intel 和Quantum 公司联合开发的新一代IDE设备接口)等新的硬盘接口标准。
如何正确安装和配置计算机的固态硬盘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是目前计算机存储技术中一种非常流行的选项,因其快速读写速度和低耗能而备受用户欢迎。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安装和配置计算机的固态硬盘。
一、确定适用的接口类型在购买固态硬盘之前,首先需要确认计算机的接口类型,以确保固态硬盘和主机的兼容性。
常见的接口类型包括SATA、PCIe等。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确认接口类型:1. 查看主板手册:打开计算机主机的手册,寻找关于硬盘接口的信息,一般有详细说明。
2. 查看现有硬盘的接口类型:如果计算机已经安装了硬盘,可以通过查看硬盘规格或型号来确定接口类型。
3. 在主板上查找接口标识:打开计算机主机,仔细寻找主板上标注的接口型号或标识,然后使用互联网搜索以确定其类型。
二、安装固态硬盘一旦确认了接口类型,就可以开始安装固态硬盘。
以下是安装固态硬盘的步骤:1. 关闭计算机:确保计算机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以防止任何电流流过系统。
2. 静电防护:在开始安装之前,应该确保自己的身体不带静电。
建议先触摸金属物体以释放身上的静电。
3. 打开计算机主机:打开计算机主机的盖子,可以使用螺丝刀或其他适当的工具打开。
4. 查找合适的插槽:根据计算机主板的布局,寻找一个空余的硬盘插槽来安装固态硬盘。
5. 插入固态硬盘:将固态硬盘插入选定的插槽中,确保插槽和接口完全对齐。
6. 固定固态硬盘:使用螺丝固定固态硬盘,以确保其稳定安装。
请注意,有些主板可能不需要螺丝来保持硬盘固定。
7. 关闭计算机主机:将计算机主机盖子重新安装好,并确保所有螺丝紧固。
三、配置固态硬盘在成功安装了固态硬盘后,需要进行一些配置操作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以下是配置固态硬盘的步骤:1. 开机设置:重新插上计算机主机电源,并打开电源。
在计算机启动时,按下主板上指定的键(通常是Del、F2或F12)进入BIOS设置界面。
2. 确认固态硬盘被识别:在BIOS设置界面中,导航到“硬盘”或类似选项,并确认固态硬盘已被成功识别。
服务器硬盘怎么安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服务器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服务器的组装中,硬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服务器硬盘的安装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安装服务器硬盘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安装过程的顺利进行。
首先,确定服务器的型号和主板类型,以便选择合适的硬盘。
其次,根据硬盘的接口类型(如SATA、SAS等),选择相应的数据线和电源线。
最后,在进行硬盘安装前,确保服务器已经关闭并断开电源。
二、取下服务器的机盖安装服务器硬盘之前,首先需要取下服务器的机盖。
一般情况下,服务器机盖采用侧面开启的设计。
可以根据具体服务器型号的要求,使用螺丝刀或其他工具轻轻拧紧机盖螺丝,然后慢慢将机盖取下。
三、确定硬盘安装位置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硬盘的安装位置。
在大多数服务器中,硬盘槽位通常位于机箱的前部或底部。
通过观察服务器内部,找到适合安装硬盘的位置,并确保有足够的空间。
四、固定硬盘在确定好硬盘的安装位置后,我们需要进行硬盘的固定。
首先,注意检查服务器硬盘槽位的固定孔位是否与硬盘底部的孔位对齐。
然后,将硬盘缓慢插入硬盘槽位中,确保插入的方向正确。
最后,使用螺丝刀,轻轻旋转紧固螺丝,将硬盘固定在槽位上。
五、连接数据线和电源线在硬盘固定完成后,我们需要连接相应的数据线和电源线。
首先,根据硬盘的接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线,将数据线的一段插入硬盘的数据接口上,另一段插入主板上的相应接口。
接下来,找到服务器电源供应器的SATA或SAS电源接口,并将硬盘的电源线插入其中。
六、测试硬盘在完成所有连接后,我们需要测试硬盘是否正确安装。
首先,将服务器的机盖重新装上,并用螺丝刀固定机盖螺丝。
然后,重新连接服务器的电源并打开服务器。
启动服务器后,进入服务器管理界面或操作系统,查看硬盘是否被识别并显示出来。
如果硬盘正常显示,说明安装成功;如果硬盘未被识别,需要检查连接是否牢固,以及主板设置是否正确。
硬盘接口技术全攻略现在的硬盘接口真是缤纷万种,IDE、ATA、Ultra ATA/33、Ultra ATA/66、Ultra ATA/100、Serial ATA、SCSI、SCSI II、Wide SCSI II、Ultra SCSI II、Ultra Wide SCSI II、Ultra2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Fibre Channel、IEEE 1394、FireWire、iLink、USB……迷惑了吗?面对如此多硬盘接口技术,菜鸟们一片迷茫,基于这点考虑,所以笔者推出了这篇“硬盘接口技术全攻略”,此处将看到每项技术的介绍及其优点与缺点。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大家了解硬盘接口的发展一个整体上的了解。
当今硬盘接口综合起来说可以分成如下几种:IDE(即ATA)、SCSI、Fibre Channel(光纤)、IEEE1394(即火线)与USB,IDE是最常采见的也是我们普通用户所使用的,因为它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而且性能也不差,所以在PC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对于SCSI,在服务器上最常看到它的踪迹,因为它具有很好的并行处理能力,同时也具有相对比较高的磁盘性能,因此非常适合服务器的需要,当然它的价格也不菲;光纤我想大家都知道它的特点,宽带宽,但价格也极其昂贵;至于IEEE1394与USB相对而言是新一点的接口类型,不过正因为是比较新的接口技术,所以在某些方面做得比IDE与SCSI好,例如同时挂接设备的数量等。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各种接口的特性及其优缺点:1、IDE/ATAIDE即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
SCSI硬盘安装使用全攻略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连结主机和外围设备的接口,支持包括磁盘驱动器、磁带机、光驱、扫描仪在内的多种设备。
它由SCSI控制器进行数据操作,SCSI控制器相当于一块小型CPU,有自己的命令集和缓存。
目前存储设备的接口有五大类:IDE、SCSI、USB,并行口,串口,其中,最主要的就是IDE,usb,SCSI。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电子集成驱动器)凭着其高速的传输和平常的价格,受到普通用户的欢迎,而usb 设备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至于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速度、性能和稳定性都比IDE要好,一向被认为是昂贵且高不可攀的存储设备,不仅本身价位高于IDE硬盘很多,而且必须另外选择SCSI 接口卡,主要面向服务器和工作站市场,也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
一、SCSI硬盘的安装方式:(一)以内置方式安装硬盘:大部分从市面上买回来的硬盘都是内置式硬盘,只有某些厂商回将较高级的SCSI硬盘搭配外置盒来出售,如此一来便成为现成的外置式硬盘。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计算机机箱散热性良好,也有空余的空间,可以剩下外置盒的钱,直接将SCSI硬盘接在计算机机箱内。
(二)以外置方式安装硬盘:将SCSI硬盘外置有很多好处,例如:1、不需要用到硬盘时可以关闭电源,减少硬盘无谓的工作量。
2、拆卸、安装方便,不需要打开主机机箱。
3、 ID可以直接在机箱上的开关切换,不需要在硬盘上插拔Jumper。
4、外置盒可以配备独立完善的三热系统,让硬盘有更好的散热工作环境。
一般较常见的SCSI硬盘外置盒,其外接接口为低密度50-Pin或是高密度50-Pin的SCSI 接头,外置盒内部则以50-Pin的内接排线连接于硬盘。
至于Ultra Wide SCSI硬盘的专用外置盒则较为少见,其外接接口为68-PinWide接头。
内部则以梯形68-Pin Wide SCSI内接排线连接于硬盘。
目前最新的Ultra2 Wide SCSI LVD硬盘,由于连接的排线要求较高,再加上特殊的双绞线设计,因此不论在外置盒排线或是SCSI外接线都必须重新设计,目前仍然没有看到这方面的产品。
二、SCSI硬盘的安装步骤:1、调整SCSI硬盘Jumper(跳线):硬盘上的Jumper可以用来设置SCSI ID、终端电阻、Parity Check等等。
2、将SCSI接口卡插在主板上:将SCSI接口卡插在主板上的正确插槽,并确认是否正确插入;接着利用十字改锥与螺丝将接口卡固定好。
3、固定硬盘:将硬盘固定在机箱固定架上。
4、连接排线:用排线连接SCSI接口卡与硬盘,68-Pins Wide SCSI为特殊梯形接头,因此在连接上没有反接的困扰。
若安装的是Narrow(50-Pin)的硬盘,请注意50-Pin排线的红线部分要对准硬盘或接口卡的Pin-1。
5、将固定架插回机箱中并接上电源:确定固定架中的硬盘是否已经安装好,然后在将硬盘电源线插上。
到目前为止,硬件的安装大致上已经没有问题,再检查一次SCSI接口卡、排线、电源线是否连接正确;如果一切都确认无误,可以打开主机电源,看看屏幕上SCSI BIOS的显示是否已经可以找到这台SCSI硬盘的型号。
启动后出现了SCSI BIOS的画面,找到了SCSI硬盘,表示硬件安装正确!若是你有两块以上的SCSI硬盘,可采用以下的排列组合来安装:1、硬盘都内置于同一张SCSI接口卡:一般SCSI接口卡所附的内置排线只能连接1~2台设备,如果需要内置多块硬盘,可能需要另购排线。
另外有些Ultra2 SCSI LVD接口卡不仅可以同时提供内置Ultra2 LVD SCSI与Ultra-Wide SCSI,而且能让这两种规格的SCSI设备,在同一个SCSI通道中不相互牵制、影响。
2、两块SCSI卡连接多块硬盘:这是比较奢侈的做法,因为你需要再买一块SCSI接口卡;但是如此一来,连接的数量与SCSI的长度就没有顾虑了。
3、同时使用外置与内置方式:同时内置与外置SCSI硬盘,也是一种连接多台硬盘的方式,但是也要注意内置排线加上外置线的总长度是否超过限制。
还有外置的最后仪态与内置的最后一台硬盘都必须打开终端电阻。
许多SCSI用户都有这种经历,插上设备之后,操作系统怎样也不认,后来检查总线,才发现是终结和ID没有设置好。
ID(identify)作为SCSI设备在SCSI总线的唯一识别符,绝对不允许重复,可选范围从0到15,SCSI主控制器通常占用id 7,即是说我们可以用在设备上的ID号共有15个。
总线终结器能告诉SCSI主控制器整条总线在何处终结,并发出一个反射信号给控制器,必须在两个物理终端作一个终结信号才能使用SCSI总线。
常见的错误是把终结设置在ID号最高或最低的地方,而不是设置在物理终端的SCSI设备上。
其实,SCSI设备总是以链形来连接的,按顺序就能分辨出哪一个是终结设备。
终结的方式有三种:自终结设备、物理总线终结器和自终结电缆。
大多数新型SCSI设备都有自终结跳线,只要把非终结设备的自终结跳线设置成OFF即可避免冲突问题;物理总线终结器是一种硬件接头,又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使用电压调整器来进行操作,被动型利用总线上的能源信号来操作,被动型比主动型更为精确;自终结电缆可以代替物理总线终结器,也是一种硬件,它的价格非常昂贵,常用于两个主机连接同一个物理设备,如:两个服务器存取同一个物理SCSI硬盘。
通过检查SCSI ID和总线终结器,我们可以找出大多数冲突现象的解决方法,这是SCSI设备用户必须重视的一点SCSI 硬盘详细介绍作者:nfan 文章来源:网摘更新时间:2007-4-28 8:49:02 【字体:小大】关于主板上的BIOS设置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但SCSI卡上的BIOS设置大家接触的可能比较少一些,甚至有很多朋友从来都没有接触过。
对于使用SCSI设备的朋友来说,这个BIOS 的作用和主板BIOS设置一样重要。
SCSI卡上的BIOS如果设置不当的话,就会让SCSI硬盘等设备的运行速度变得非常慢,而且对硬盘进行读写操作时噪音非常大,发热量也会随之增大,到了酷夏时死机就是常客了。
另外Copy一个10MB的文件硬盘都要狂响好一阵,就好像中了病毒一样。
这样一来SCSI设备的优点就会一扫而空,除去价格因素之外这可能就是很多个人用户不愿用SCSI接口的硬盘和光驱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使用的两台电脑一直在使用SCSI接口的硬盘和光驱。
我之所以使用SCSI硬盘是因为其价格不贵(指二手货)但却非常稳定,寿命也很长且故障率非常低。
还有一个重要优点就是SCSI硬盘对CPU 的占用率极低,而且由于在SCSI磁盘系统中内存和硬盘之间的数据为并行传输,系统整体性能将会大幅度提高,所以在进行硬盘多任务读写操作时的速度是IDE接口的硬盘所望尘莫及的。
去年我花去400元买了一块SCSI接口容量为18G的希捷7200r/min硬盘,把它接到了我那Initio INIC-941 PCI的SCSI卡上,经过使用发现其速度比我那块5400r/min的老硬盘快了许多(打开Photoshop 6.0的速度比原来快了一倍多)。
在高兴之余我又重新设置了一下SCSI卡上的BIOS设置,保存设置进入WINDOWS后发现速度又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发热也小了许多,下面我就以我使用的这块SCSI卡为例说一说SCSI卡的BIOS 设置。
注:本人的硬盘ID号为0,SCSI适配器ID号为7。
本SCSI卡可接七个设备,属于Wide SCSI-2标准。
打开主机电源并完成系统自检后就会看到SCSI卡的自检界面(其实是一个选择界面),界面中有三个选项,分别是:!!!Press for SmartSCSI Setup Utility!!!!!!Press to boot from SCSI CD-ROM!!!!!!Press to continue!!!其中第一项的意思是进入BIOS设置,第二项是从CD-ROM(SCSI接口)引导系统,第三项是让您继续(可理解为跳过)。
我们知道选项的意思后就可按“Ctrl+I”进入SCSI卡的BIOS设置了,其设置界面很像某些主板的BIOS 设置界面,里面从左至右共有五大项设置:1、Scan Bus2、Device setup3、Adapter Setup4、BIOS Setup5、Disk Utility在这五项设置中2、3、4最重要,1和5不用管它(也无法设置),下面就可进行具体设置了,“Device setup”选项下经过优化后的设置是这样的:SCSI Device ID 0 1 2 3 4 5 6 7 Asynchronous Transfer(异步传输)NO NO NO NO NO NO NO YES Max.Synchronous Transfer(最大同步传输)2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DOS Space > 1GBDOS能用的硬盘)YES NO NO NO NO NO NO YES Spin UP Disk Drive(向上旋转磁盘驱动器)YES NO NO NO NO NO NO YES Enable Disconnect(能够使用断开)YES NO NO NO NO NO NO YES“Adapter Setup”选项下经过优化后的设置是这样的:Host Adapter SCSI ID (主机适配器SCSI卡ID号)7 Boot Device ID (硬盘ID号)0 SCSI Terminator (SCSI结束符)Automatic SCSI Parity Check ON (SCSI奇偶校验)YES“BIOS Setup”选项下经过优化后的设置是:Enable Host Adapter BIOS(能够使用主机适配器BIOS)YES BIOS Support For More Than 2 Drives(支持2个以上的硬盘)NO BIOS Treat Removable Disk as Fixed Disk(对待可移动磁盘像硬盘一样)NO BIOS Support for Bootable CD-ROM(支持从CD-ROM启动)NO上面提到的设置中的“异步传输”一项很重要,因为在我的这块硬盘上如果打开了这个选项,硬盘读写速度就会下降6倍以上,但平均访问时间会更快一些(由8ms变为6ms),所以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也试一试打开和关闭该功能时的变化;至于SCSI卡的“异步传输”还是打开的好,因为我用SiSoftware Sandra Pro 2002测试了一下“YES”与“NO”的前后变化,结果发现打开该功能时磁盘文件系统的“Buffered Write”、“Sequential Write”和“Random Write”速度都要快于关闭该功能时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