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959.00 KB
- 文档页数:23
单选题
1.以下哪个药物不可以治疗小儿积滞脾虚夹杂证的:(E) 正确
A.健胃消食丸
B.小儿香橘丸
C.小儿健脾丸
D.婴儿素
E.小儿消积止
咳口服液
2.处方来源于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的中成药为(C) 正确
A.健胃消食丸
B.小儿化食丸
C.保和丸
D.健儿散
E.小儿香橘丸
3.处方来源于明∙鲁伯嗣《婴童百问》的中成药是:(E) 正确
A.健胃消食丸
B.小儿化食丸
C.保和丸
D.健儿散
E.小儿香橘丸
4.小儿积滞之脾虚夹杂证的临床表现不包含:(B) 错误
A.面色萎黄
B.形体消瘦
C.困倦乏力
D.腹满喜按
E.大便秘结
5.小儿喜食颗粒临床主要用于小儿厌食症()(A) 正确
A.对
B.错
6.婴儿素适用于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气臭,含有未消化之物,乳食少进的患儿()
(A) 正确
A.对
B.错
7.小儿七星茶口服液具有开胃消滞,清热定惊功效()(A) 正确
A.对
B.错
8.小儿腹泻外敷散为外用药,禁止内服()(A) 正确
A.对
B.错
多选题
1.小儿泄泻的病因包括(ABC) 错误
A.感受外邪
B.伤于饮食
C.脾胃虚弱
D.脾肾阳虚
E.脾肾阴虚
2.以下药物用于治疗小儿外感泄泻肠腑湿热证的有:(ABCDE) 正确。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儿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例如发热、感冒、腹泻等。
在儿科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儿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探讨,并分享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中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感冒时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剂量,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在儿科中,常用的解热药有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清热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儿童的体温,并缓解由于高热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解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多潘立酮颗粒、小儿复方七厘散等。
这些药物具有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4.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儿童咳嗽中成药有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
这些药物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咳嗽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时1.年龄和剂量:儿童的年龄对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
2.药物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并遵循用药时间的要求,不得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4.不良反应: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儿科常见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2024年湖北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
参考答案附后
温馨提示:湖北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题为随机抽取题库内部分题目进行考试,该文档列出了该科目的所有考试题目及答案
1.(单选):适合婴幼儿服用的剂型是颗粒剂和丸剂。
A.正确
B.错误
2.(单选):干咳无痰时可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进行治疗。
A.正确
B.错误
3.(单选):小儿肺咳颗粒不宜与蛇胆川贝枇杷膏同时服用。
A.正确
B.错误
4.(单选):抗病毒口服液说明书中标注了儿童用药剂量。
A.正确
B.错误
5.(单选):健脾生血颗粒与硫酸亚铁同服可造成硫酸亚铁超剂量。
A.正确
B.错误
6.(单选):支气管肺炎属痰热壅肺证的患儿可选用小儿肺咳颗粒。
A.正确
B.错误
7.(单选):尚无有效或者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医师取得患者明确知情同意后,可以采用药品说明书中未明确但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品用药实施治疗。
A.正确
B.错误
8.(单选):金莲清热泡腾片和蓝芩口服液同服属于重复用药。
A.正确
B.错误
9.(单选):金嗓散结丸可以和防风通圣颗粒同时服用。
A.正确
B.错误
10.(单选):患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遗传缺陷者在服用含有金银花、黄连等中药成分的中成药要慎用或禁用。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消化系统继续教育儿科是医学的一个专业领域,主要关注儿童的健康和疾病。
在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消化系统疾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类。
中成药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具有方便、口服易咽、疗效较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中。
下面将就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
首先,儿童消化系统药物的使用应该遵循适龄适病的原则。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发育和器官功能存在差异,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也有差别。
因此,儿童的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选择药物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疾病情况来进行综合评估,选择适当的药物。
其次,合理用药还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对剂量较敏感。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对儿童的体重、年龄和生理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同时,对于含有酒精或其他不宜儿童使用的成分的药物应当慎用或避免使用。
此外,要合理地选择中成药种类。
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便秘、胃食管反流、胃炎等。
对于这些疾病,儿童肠病宝颗粒、太婆素颗粒等中成药常常被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但是,针对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前,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立准确的病因和诊断,并根据疾病的性质选择适当的中成药。
最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还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中成药对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症状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手段。
对于某些病情较重、需要手术干预或其他特殊治疗措施的患儿,中成药往往只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配合,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短暂而重要,对于药物的影响也较为敏感。
因此,监测患儿的病情和用药效果,注意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如果有不适,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儿科常用中成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方面,需要遵循适龄适病的原则,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选择适当的中成药种类,并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中成药在儿科临床的合理应用中成药,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具有适应紧急需要、存贮方便、便于携带、易于服用等优点而被广大医生和患者青睐,在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中成药应用不合理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儿童作为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群体,由于其正处生长发育期,其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尚未完善,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敏感性较强,极易发生药源性危害。
因此,儿科用药的安全性要求远远高于成年人群用药。
因此,合理使用中成药在儿科临床非常重要。
一、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在合理用药中最为重要(一)慎用含毒性成分中成药有关儿科中成药中含有有毒成份的报道备受关注。
如何首乌所致的肝损伤;汉森四磨汤中的槟榔被指含致癌物;云南白药中含有毒的乌头碱类;朱砂的主要成分为有毒的硫化汞等等。
“是药三分毒”,许多人忽略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
龙胆泻肝丸致人肾衰的“马兜铃酸事件”、鱼腥草注射液“风波”、茵栀黄注射液致新生婴儿死亡“事件”,都是超中成药的功能、主治用药和未按说明书用药所致。
儿童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药物在儿童体内吸收、利用、分解、代谢、排出、药物代谢动力学等,与成人不同。
儿童药物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与成人不全相同,但造成耳聋(因聋致哑)、和对造血、肝、肾功能的影响甚于成人。
目前,儿童中成药中很多含有毒性药材。
《药典》中儿科中成药含朱砂、雄黄、何首乌、槟榔的品种44个,朱砂的使用频次最高。
含毒性较大药材的中成药,如:小儿惊风散(含朱砂、雄黄)、小儿化毒散(含雄黄),儿童应谨慎使用。
何首乌:治疗百日咳、智力低下、遗尿、多动症等儿科疾病;其毒性成份葸醌类,包括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毒副作用轻者表现为肠鸣、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见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躁动不安、抽搐、甚至发生呼吸麻痹。
何首乌导致肝损伤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且用量及用药时间与毒性有密切的相关性,停药或给予相关的治疗后肝损伤大部分可恢复。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继续教育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是指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科中成药及其合理使用方法:1. 银翘解毒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儿童常见的感冒症状多为风热病邪,该药可以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2.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适用于小儿咳嗽、哮喘等症状。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平喘宣肺的作用,可用于清肺热引起的各种咳嗽、喘息症状。
3. 小儿清肺散:适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对于清肺热、化痰散结的咳嗽症状有效。
4. 六味地黄丸:适用于小儿慢性咳嗽、痰多等症状。
该药具有滋阴补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肺燥、痰多等情况。
5. 清喉片:适用于小儿喉炎、声音嘶哑等症状。
该药可以清热解毒、润喉止咳,有助于缓解喉部炎症引起的不适。
在儿科中成药的使用中,应根据儿童的病情特点和药物的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年龄和体重的考虑: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是影响药物剂量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2.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中成药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等,应密切观察儿童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3.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成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应结合其他治疗措施,如抗生素、支持治疗等。
总之,儿科常用中成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使用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的监测,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呼吸系统温馨提示: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生成。
若5次未通过考核,则需重新学习该课视频课程,试题也将重新组合,请在答题时慎重答题、提交。
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藿香正气口服液注意事项有()A.过敏体质者慎用B.儿童、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慎用C.本药含生半夏,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D.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D2.感冒夹滞症辩证要点包括()A.脘腹胀满B.不思饮食C.大便不调D.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D3.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普济消毒饮加减而成的中成药为:()A.小儿退热口服液B.小儿热速清口服液C.小儿清咽颗粒D.小儿双清颗粒E.小儿感冒颗粒正确答案:C4.下列辨咳痰性状的,错误的是:()A.痰白稀薄易咳,多属风寒或痰湿B.痰稠色黄,多为风热或痰热C.痰白清稀,多为气虚D.痰少而黏,多为阴虚E.痰白稀薄易咳,多为气虚正确答案:E5.邪犯肺卫,郁于肌表,则初起发热、恶寒、肌肉酸痛()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6.下列哪种药物不可用于小儿感冒夹滞证:()A.小儿七星茶颗粒B.小儿豉翘清热颗粒C.保济口服液D.健儿清解液E.儿童回春颗粒正确答案:E7.寒邪束肺,肺气失宣,则()A.鼻塞B.流涕C.咳嗽D.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D8.小儿咳嗽痰热壅肺证不可以选用的药物为:()A.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B.儿童清肺口服液C.小儿宣肺止咳颗粒D.通宣理肺口服液E.小儿百部止咳糖浆正确答案:D9.葛根汤颗粒适用于感冒属外感风热证者()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10.以下哪项不是小儿风寒表证的辩证要点:()A.恶寒B.无汗C.鼻流清涕D.咽不红E.指纹紫红正确答案:E11.下列外感咳嗽的表证错误的是()A.起病急B.起病缓C.病程短D.伴发热正确答案:B12.风寒袭肺证的临床表现为()A.咳嗽频作B.痰稀色白易咯C.恶寒D.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D13.以下哪个药物不可以治疗小儿风寒表证的:()A.感冒清热颗粒B.葛根汤颗粒C.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D.小儿豉翘清热颗粒E.儿感清口服液正确答案:D14.小儿气虚感冒可以选择的药物是:()A.小儿热速清口服液B.小儿豉翘清热颗粒C.馥感啉口服液D.小儿双清颗粒E.小儿感冒颗粒正确答案:C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儿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医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生理结构和体质的特殊性,他们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细致。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中成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本文将针对儿科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把握中成药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中成药的特点中成药是指用中草药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制剂技术制成的药物。
相比于西药分子单一的特点,中成药具有药效综合、作用缓和、疗效持久等优点。
在儿科临床中,中成药常常能够起到缓解症状、调整体质、增强免疫等作用,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二、儿科中成药的应用原则1. 个体化用药:儿童的生长发育每个阶段都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也会不同。
因此,在应用儿科中成药时,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用药,避免盲目使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剂型选择:儿童对于口服液等剂型的中成药更为接受,而丸剂、散剂等剂型则需要考虑患儿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在给儿童服用中成药时,应选择合适的剂型,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注意禁忌:一些中成药在儿童使用时存在禁忌症状,比如某些草药对于过敏体质的儿童不宜使用,某些药物在特定年龄段的儿童中不适用等。
在应用中成药时,应当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禁忌症和注意事项,避免不当使用。
4. 定期评估:儿童患病的症状变化较快,治疗效果也往往需要及时调整。
在使用中成药治疗儿童疾病时,医生应当定期评估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疗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三、常用1. 伤湿止痛颗粒:该药物具有散寒除湿、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儿童风寒湿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儿童每次口服1袋,每日2次,根据病情适量增减用量。
2. 小儿感冒颗粒:该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