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观察记录表表
- 格式:doc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33
个案观察记录表观察人:严菊妹个案观察记录表观察人:严菊妹个案观察记录表观察人:严菊妹个案观察记录表观察人:严菊妹个案观察记录表观察人:严菊妹个案观察记录表观察人:严菊妹屯村中心小学幼儿园中(3)班个别幼儿观察记录姓名:郭享性别:男年龄:6岁班级:中(3)班行为表现:该幼儿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浑身充满着智慧与机灵。
因为是本学期刚转来的,而且是外地生,家长对这宝贝儿子特别地溺爱,所以养成了:自己不动手吃饭,不愿意午睡,活动中随心所欲,嗓门特响,动手能力还很弱呢。
与他相处两周后,发现他聪明机灵,虽然上面的情况存在,但孺子可教。
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的熏陶及老师的教育,改掉这些坏习惯。
希望家长能积极配合我们老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促进孩子的进步和发展。
措施:1、通过谈话、鼓励、奖励等多种途径,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和进餐习惯以及学习习惯。
2、在各种活动中,能明确活动的规则,逐步提高自控能力。
3、在家园的共同教育下,使他成为能干、懂事、爱学习、守纪律的好孩子。
4、用心观察孩子的活动和行为,及时帮助孩子调节和控制。
5、多与孩子交谈,并耐心对待和回应孩子。
6、在生活中多关注、多引导,给予鼓励与奖励。
7、多与家长联系沟通,形成家园合力,共同参与孩子的培养。
观察人:严菊妹个案小结短短的几个月里,我们已经看到了郭享的转变和进步,他渐渐的从独占自己爱玩的、想玩的玩具;习惯用攻击性行为对待同伴,同时又有强烈依赖心的行为上转变过来。
在这过程中,我们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了尽量与同伴避免冲突的空间,减少孩子彼此争抢玩具的矛盾冲突。
此外,我们还努力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心理环境,帮助郭享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鼓励郭享学习、模仿身边的积极行为,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使郭享在其他的情境中能根据内部良好的认知结构调节、控制自己的攻击行为,逐步提高自我调节能力的水平。
现在,郭享变了,不仅能和同伴友好相处,而且还特别喜欢老师和小朋友,每天早上,郭享从一个哭闹的孩子变成一个主动打招呼的孩子,总是热情的围在老师的身边,时不时的抱住老师,说:“我喜欢你。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中班六篇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用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观察记录表中班六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中班一、个案情况介绍邬xx,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记忆力,学知识很快。
他从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老人没有文化。
孩子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工作人员,但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障碍。
二、观察时间:#年3月2日——3月31日。
三、存在的问题。
1、心理脆弱。
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声大哭;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姥姥不来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他不会叠,也哭;让他学着做值日,他说不会,让他跟小朋友学,他也哭。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据的邬xx姥姥讲,邬xx的妈妈小时侯也是这样胆小,很怕羞,长大后就改掉了原来的毛病。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想着让姥姥帮忙,姥姥不在身边,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多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2、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于邬xx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提议小朋友们不要吓唬他,应该多帮助他。
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一所在区域:益智区被观察幼儿:宏宏、涵涵、欣欣观察重点:是否会把排列好的底板用毛线串起来。
幼儿活动情况记录:“老师,我不会打结。
”欣欣一脸的愁容向我请教。
“欣欣你已经把毛线的一头串了过去,非常棒,那还有另一头,你觉得应该怎么串呢?”“恩,用毛线的另一头串。
”“恩,欣欣很棒。
”欣欣听了我的鼓励话,就接着做游戏,旁边的涵涵就问:“老师,你看我打的结对吗?”“你看上面的结打在了反面,而你的结打在了正面,你觉得对吗?”“不对,我不会改。
”她一面看着手头的毛线发呆,一面说。
“先把毛线拆了,然后再看看前面的结是怎么打的,学习下,模仿下,再来试试,好吗?”她点了点头。
行为分析:“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在活动中,很多幼儿由于精细动作发展的还不是很好,所以在制作手工艺品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困难,特别是打结,串毛线等,都是细小的动作,靠的是小肌肉群。
因此不但让孩子要学习一些制作的小技能,而且也要鼓励孩子大胆的去尝试制作。
通过自己的尝试,即使不成功,或者不完美,都没有关系,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制作,那便是最好的。
后续支持: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一块指示牌子,让幼儿按照牌子上的指示来进行活动,减少语言提示。
中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二小纾来到益智区,这是一个关于测量的新游戏。
框中有许多测量材料,小纾选择了大纽扣为测量材料,把纽扣一个一个沿着图形的边放好,很有耐心地面,一个一个摆着,终于要摆好了。
她还想用大纽扣摆旁边的一个图形,可是纽扣没有了,她就先开始数已经摆好的这个图形,小手指一个数一个“1.2.3.4…29”小纾数到了39 ,就拿起笔在纸上记录写了“19”。
接着开始把纽扣摆到另一个图形上,摆好后,开始手口一致地点数“1.2.3…12”然后在白纸上记录“12”,比了比,告诉旁边的小朋友,这个大长方形比较长。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措施一、观察记录日期:2021年9月10日观察时间:上午9:00-10:00观察地点:幼儿园中班教室观察对象:小明(5岁)、小红(5岁)、小华(6岁)1.观察内容(1)小明9:00-9:15,小明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他拿起了一本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坐在角落里认真阅读。
9:15-9:30,小明和小红一起玩积木,他们合作搭建了一座高楼。
9:30-9:45,小明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了一个小组讨论,讨论主题为“我最喜欢的动物”。
9:45-10:00,小明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他主动向老师请教如何画一匹马。
(2)小红9:00-9:15,小红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她拿起了一本绘本《月亮忘记了》,坐在角落里阅读。
9:15-9:30,小红和小明一起玩积木,她和小明共同完成了搭建任务。
9:30-9:45,小红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了一个小组讨论,讨论主题为“我最喜欢的动物”。
9:45-10:00,小红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她向老师请教如何画一匹马。
(3)小华9:00-9:15,小华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他拿起了一本绘本《鸭子骑车记》,坐在角落里阅读。
9:15-9:30,小华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他独自搭建了一座积木城堡。
9:30-9:45,小华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了一个小组讨论,讨论主题为“我最喜欢的动物”。
9:45-10:00,小华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他主动向老师请教如何画一匹马。
二、分析措施1.观察幼儿兴趣通过观察,我发现小明、小红、小华对阅读和绘画都有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多提供相关的教材和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
2.培养幼儿合作意识3.引导幼儿参与讨论在小组讨论活动中,小明、小红、小华都能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多组织一些讨论活动,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通过观察,我发现小明、小红、小华在兴趣、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
中班幼儿观察记录表一、观察日期:2023年3月15日观察地点:幼儿园教室及户外活动场地观察对象:中班幼儿二、观察目的1.了解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及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2.分析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及发展需求。
3.为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观察记录1.日常生活表现(1)早晨入园今天早晨,孩子们陆陆续续来到幼儿园,大部分孩子都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表现出礼貌。
有几位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进入教室,情绪稳定。
但有一位小朋友情绪波动较大,哭闹不止,经过老师耐心安抚,逐渐平静下来。
(2)午餐环节午餐时间,孩子们自觉排队洗手,然后有序地进入餐厅。
大部分孩子能够独立进餐,但也有个别孩子需要老师帮忙。
餐后,孩子们主动收拾餐具,将桌面擦拭干净。
2.学习活动表现(1)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孩子们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有的孩子对绘画感兴趣,专注地完成画作;有的孩子对音乐感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但也有个别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2)手工制作3.游戏活动表现(1)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尽情玩耍,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能力。
有的孩子擅长跑步,有的孩子擅长跳绳。
孩子们互相追逐、嬉戏,玩得不亦乐乎。
(2)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扮演医生、老师、警察等角色。
他们模仿成人行为,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培养了社交能力。
四、观察分析1.兴趣爱好从观察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绘画、音乐、手工制作等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设计更多有趣的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性格特点孩子们在观察中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
有的孩子活泼开朗,善于与人交流;有的孩子内向害羞,需要更多关注和鼓励。
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
3.发展需求从观察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在生活自理、团队协作、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发展需求。
教师应关注这些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
五、教育建议1.关注孩子兴趣,设计有趣活动,激发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