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防洪安全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防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前言】“防汛无小事,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这句话是我们每年都要记在心里的警醒语。
自古以来,洪水为民众带来的不幸与损失让人们无法忘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防汛工作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在2023年的今天,我们要更加重视防汛工作,切实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水患。
【一、防汛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1、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不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的人口和建设物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
对于一些原本灌溉田地的水源地,经过改造后成为了城市的生活用水和排水入口。
由于排水系统建设的瓶颈,很多城市防汛工作还是停留在灌溉渠道上,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2、人员不到位洪灾发生时,需要足够的人手和救援物资才能及时调配和投入。
然而,在防汛工作中,人力最常出现问题。
很多地区过分依赖志愿者和当地居民的力量进行防汛准备,但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和较劣的物资配备,无法对汛情做出合理反应。
3、手机信号不稳定或无法通讯在洪水中,电话的作用十分关键,可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出现重污染地区内,无线和有线通讯往往会受到阻碍。
此外,移动通讯基站等设备也容易受到水患的冲击,从而造成通信障碍或物资滞留。
【二、对策及应对措施】1、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尽管汛期天数较短,但排水系统的建设是永恒的任务。
市政部门需要掌握每一个阶段的都市化要求,对于水资源要做出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规划,同时加强河道清淤和水位监控,提高防汛能力。
2、动员足够的人力资源防汛工作不能光靠一些志愿者和居民的力量,需要严格依照疏散预案和洪民共治的理念,培养一支与社区结构相适应的应急队伍,以便在危机时刻高效合理地部署应对防汛行动。
3、加强移动通讯设备的投入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通讯设备处于更好的状态。
市政部门也可以积极储备一些相应的应急设备,例如声光报警器、手持对讲机等,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结语】准备充分,预案周全,行动顺畅,才能按照预期地开展防汛工作。
河道防汛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其保护措施探讨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道防汛工程显得尤为重要。
河道防汛工程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保护河道防汛工程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本文将从河道防汛工程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保护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河道防汛工程存在的问题1. 设计不合理河道防汛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河流情况,然而很多工程设计并未考虑到全面性和长期性。
一些防汛工程只是针对某一次特殊的洪水情况,而忽视了其他可能出现的洪水情况,导致了工程的失效。
2. 施工质量不合格河道防汛工程的施工质量关乎工程的使用寿命和防洪效果,但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或者图利益,会采用廉价材料或者忽视工艺要求,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
3. 巡查监测不到位河道防汛工程需要定期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维护和修复。
但部分地区相关部门的巡查监测工作并不到位,导致了一些问题在未被及时发现的情况下逐渐严重。
4. 生态环境破坏为了建设河道防汛工程,往往需要破坏生态环境,比如拆迁植被,改变河流的自然流向,这些破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二、河道防汛工程保护措施探讨1. 提高设计水平提高河道防汛工程的设计水平是保护工程的重要环节。
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洪水情况,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设计,确保工程的全面性和长期性。
2.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对河道防汛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监管,杜绝使用廉价材料和忽视工艺要求的情况。
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施工单位的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确保工程的质量合格。
3. 完善巡查监测机制建立健全的河道防汛工程巡查监测机制,确保防汛工程的日常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工程的巡查监测工作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工程存在的问题。
4. 生态环境保护在建设河道防汛工程的要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比如可以通过绿化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植被和水源地等。
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防汛工作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 不完善的预警机制在防汛工作中,预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仍面临着预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预警信息传递速度慢、覆盖范围有限、准确性不高等方面。
由于无法及时获知洪水或暴雨等灾害信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防抗能力不足尽管我国加大了对防汛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投入,但依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其一是堤坝安全问题。
由于长期使用以及自然老化等原因,部分堤坝出现了渗漏、涌浪等情况,无法承受大范围内水位上升导致的压力。
其二是排水系统不完善。
部分地区的排水设备存在老化、堵塞等问题,导致防洪能力下降。
3. 应急救援机制亟待完善在汛期来临之前,应急救援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应急救援力量薄弱。
由于装备、人员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在救援过程中反应速度慢、效率低下。
其次,协同作战机制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紧密度不高,信息共享和资源优化利用方面存在困难。
二、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 完善预警机制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灾害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技术手段如雷达、卫星等实现即时监测和预警发布,并加大对预警信息传播渠道的覆盖范围扩展,确保信息能够快速传递给受灾群众。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堤坝、水闸等防洪设施的维护和更新力度,确保其运行安全。
同时,优化排水系统,及时疏通、清理排水管道,提升排水能力。
3. 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装备水平。
在开展抢险救援演练中,注重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机制和资源调配机制,以更好地满足救援需求。
4. 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渠道加大对防汛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解析现阶段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大江及大河的治理有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却疏忽了中小河流的治理防洪,再加上群众的防灾意识不强,河流管理较为松懈,环保意识较低等,导致了河道的迅速退化。
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相关领导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中小河流的防洪治理,并加强河道的日常管理,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从而才能改善河道退化的现象。
本文主要对我国当前中小河流的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现做如下阐述。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对中小河流的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因为各方面因素,我国中小河流治理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河流治理的效果,下面作具体分析。
1我国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治理中小河流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并获取了一定成果,但在实际治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1基础设备设施过于薄弱,导致部分河道萎缩的现象得不到有效改善,甚至加重中小河流一般有流急、源短、洪水暴落或暴涨等特征,且有很多河流大都分布在城镇或生产基地附近,而这些地域的防洪设施太少,相关防洪标准较低,甚至有很多地区都不设防;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洪水灾害,极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并殃及周边城镇。
此外,部分中小河流区域很多都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再加上不合理的采砂、拦河设障、河流污染、清淤工作不到位,长期缺乏管理等,加重了中小河流的萎缩。
1.2水库长期缺乏管理与维护,导致其防洪排水的能力降低有相关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很多水库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建造的,抗洪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如今实际的需求,因此,大部分大坝、水库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此外,当前有很多的中小河流都分布于偏远的地带与山区,不仅交通落后,其地质条件也大大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1.3群众的意识较为淡薄,且管理机制较为落后实际上,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群众尤其是偏远山区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其对环保知识的认知较少,进而就导致其常常将生活中的垃圾或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地排行到河流中,导致了河流的污染,再加上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很多农民将曾装有化肥、农药的袋子和瓶子直接丢入河水中,导致了河流污染的加重,进而大大增加了河流治理的难度。
防洪防汛总结问题和建议防洪防汛总结问题和建议近年来,洪灾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防范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的安全,下面将对防洪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问题总结1. 预防意识不强:部分地区在防洪防汛工作中缺乏预防意识,只注重灾后抢救,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2. 技术手段滞后:部分地区的防洪防汛技术手段滞后于实际需要,导致应急处理效果不佳。
3. 信息沟通不畅:洪水灾害爆发时,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但部分地区在这方面存在不畅或不准确的问题。
4. 应急反应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在洪水灾害的应急处理方面缺乏足够的能力和经验,导致应急措施不可及时、不科学。
二、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针对广大群众,加强洪灾防范宣传教育,提高其防洪防汛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防洪防汛工作中。
2. 加大科研力度:加强防洪防汛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科技手段在防洪防汛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应急处置的效果和效率。
3. 建立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防洪防汛信息管理平台,实时监测水位和雨量等数据,并加强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以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 提高应急能力:加强地方防洪防汛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升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科学地应对。
5. 推进综合治理:加大对水域的综合治理力度,加强江河湖泊的整治和环境保护工作,减轻洪水灾害的发生风险。
6.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政府对防洪防汛工作的投入,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营造支持和推动防洪防汛工作的良好环境。
总之,只有加强防洪防汛工作,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技术手段和应急能力,才能更好地预防洪灾、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为实现永久防洪防汛目标而努力。
洪灾是一个大自然的威胁,只有持续不断地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减少洪灾的危害,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全、幸福的生活环境。
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中小河流的治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沿河群众的人居环境,使河道泄洪畅通,河流水势趋于稳定,河流生态与周边环境相宜。
因此,通过对中小河流进行一系列形之有效的治理,可以大大提高河道的防洪保安能力,加大保护沿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系数,促进人水和谐,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关键词:中小河流;存在问题;治理措施1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1.1防洪要求偏低,防护设施不完善中小河流河道防洪建设的工程量大,涉及的工作较多。
当前,我国很多中小河流还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全面的规划和治理。
已经治理过的中小河流水利设施仍然很薄弱,而且大部分的地方仅有非常简陋的泄洪道和排水沟等。
许多治理河流的设施使用率低,一些河流防护工程重建轻管不能及时维修养护,河流治理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导致无法应对一些突发的紧急状况,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河流分布比较偏远,地质条件不易掌握中小河流很多都分布在一些偏远的城镇、山区之中,交通不便,这就给在山区中治理中小河流问题的人员带来了困扰,使得一些中小河流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而且因为经济的发展程度低,有关治理中小河流的资金很多时候不能按时到位。
许多中小河流地域条件复杂,比如有些喀什特地貌,泥石流等都对这些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产生很多阻碍和影响。
每条中小河流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地貌特点,而且治理河流的方式也是按照实际情况开展的,这就加重了我国治理中小河流的任务。
1.3主导思想有偏差,干支流综合预防能力不够中小河流分枝多,流域面积大,并且由于当地地形气候条件的差异,很多地方会产生突发性的暴雨洪水,这就造成了干支流洪水发生的概率增加。
人们在解决很多中小河流的防洪问题时存在着重干流轻支流、重骨干轻配套的现象,支流防洪工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重视,长时间受中小支流的冲击,会降低干流防洪工程使用寿命,导致中小流河综合预防能力的下降。
2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办法2.1中小河流整治要综合治理、统一规划、统筹兼顾河流作为生态系统循环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对河道进行整治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河流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气候特点以及人类活动进行详细全面地了解,充分掌握河流的内在循环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合理科学的整治计划。
小型水库安全防汛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小型水库是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和防洪控制设施,但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防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库的安全性和防洪效果。
有必要对小型水库的安全防汛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改进。
本文将从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存在的问题1.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小型水库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意识不强的问题,缺乏对水库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在平时的巡查和维护中存在疏漏,容易发生事故。
2.防汛设施不完善一些小型水库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存在防汛设施不完善的情况,如防洪堤坝不够牢固、泄洪设施不畅通、排水设备老化等,使得在防汛期间难以有效应对洪水的侵袭。
3.应急预案不完备部分小型水库在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方面存在不足,一旦发生洪水等灾害事件时,人员和物资的调度和救援工作难以迅速展开,影响抢险救灾效果。
4.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善一些小型水库的监测预警系统存在设备老化、覆盖不全和监测数据不实时等问题,导致对洪水风险的预警和监测不够及时和准确,影响了防汛工作的有效性。
二、建议提出1.加强安全管理培训加强小型水库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培训,提高他们对水库安全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隐患排查和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
加强对小型水库防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堤坝坚固、泄洪设施畅通、排水设备正常运行,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
建立健全小型水库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定期组织演练和评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加强监管和评估加强对小型水库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对水库的安全管理和防汛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存在问题的水库进行整改和督导,确保小型水库的安全和防汛效果。
结语:小型水库的安全防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意识、完善防汛设施、健全应急预案、改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监管评估等一系列措施的才能够保障小型水库的安全运行和防洪效果。
防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防汛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问题分析1.信息不畅通:在防汛工作中,信息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救援行动的效率。
然而,现实中存在信息传递慢、不及时的问题,导致救援行动无法迅速展开。
2.防汛设施不完善:一些地区的防汛设施建设不完善,例如排水系统不完备、堤坝老化等。
这些问题会增加洪水侵袭的风险,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3.缺乏专业人才:防汛工作需要各类专业人才的支持,但目前存在人才缺乏、培养不足的问题。
缺乏专业人才会影响救援行动的效果,甚至增加灾害的损失。
4.应急预案不完善:一些地区的应急预案制定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这会导致在灾害发生时无法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救援的困难程度。
二、整改措施1.加强信息通讯:完善防汛信息传递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平台,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递到相关部门和人员。
同时,加强对信息员的培训,提升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防汛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对堤坝等关键设施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3.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防汛工作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建立健全人才储备机制,确保防汛工作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
4.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更新,确保其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加强对预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各级人员对预案的熟悉程度,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5.加强合作与协调:防汛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地区的紧密合作与协调。
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行动,提高防汛工作的整体效能。
6.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公众的防汛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传递防汛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三、结语防汛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中小河流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中国的中小河流管理中,存在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
中小河流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由于各地河流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管理体制等差异,所以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管理规划,导致河流管理的短期性、片面性、局部性等问题。
2.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各种排放源的超标排放和非法排污等行为,中小河流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甚至部分河流失去生态功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使得这些河流成为了城市或农村排污的“黑灰水”集中流经地。
3.水土流失严重。
中小河流流域土地一般不同于大型流域那样广阔,也容易受到气候、自然力量和人为活动等因素的破坏和干扰。
长期以来,湿地、耕地、森林等被大面积开垦、开发,导致中小河流流域土地资源的流失加剧,发生水土流失的情况屡见不鲜。
4.防洪工作存在隐患。
在中国的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投资不足、方案设计不合理、施工粗糙、监管不严等问题,导致防洪工程不能有效地消除、减轻洪水灾害,造成了较大的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改进和解决,包括:1.完善与比较通行的中小河流管理体制,推进河流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建立河长制和流域治理机构以统一管理。
2.加强水污染治理,实施污染物减排、水环境保护、节水减排等各项治理措施,建立水环境监管机构,加强对违法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
3.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拓展湿地保护面积,优先保护中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建立生态保护示范点,增加社会公众对于生态保护的意识和理念。
4.提高防洪工程质量,完善工程方案设计与施工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增强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加强防洪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中小河流治理的难点一方面是管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环保与生态保护涵盖面广泛,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科学发展,合理利用资源,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防汛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防汛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面临许多问题。
1. 水利设施不完善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未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特点,导致水利设施缺乏或不完善。
大型排涝设备不足,排水系统老化严重。
2. 防汛应急预案不健全在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存在瑕疵。
对于各种灾害风险的评估、人员转移安置以及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准备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 缺乏科技支持和信息共享现有防汛监测与预警系统与新技术相比较滞后。
缺乏先进的遥感与无人机技术的使用,这给精确评估灾情提供了困难。
4. 基层组织合作不畅由于缺乏有效的社区参与机制和制度约束,导致商业开发违法占用河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增加了防汛工作的难度。
二、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来改进防汛工作。
1.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
要重视自然环境特点和气候变化,合理规划和布局。
发展低渗透地面覆盖材料,减少土地流失和洪水灾害的影响。
2. 健全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应制定健全的防汛应急预案,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要开展灾害风险评估与演练,提前做好避灾转移准备。
同时,加强物资储备与调配机制,为抗洪救灾提供有力支持。
3. 加强科技支持和信息共享发展先进的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监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防汛工作中。
及时更新气象信息、河道水位等监测数据,并向公众发布。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宣传防汛知识。
4. 健全基层组织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参与机制和审核制度,加强对商业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
加大对涉水项目的审查力度,修复河道、湖泊等生态系统,保护自然水源。
5. 强化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加强防汛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组织定期演练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6. 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对于防汛工作非常重要。
白水县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防洪安全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作者:王小平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年第02期
摘要:白水县地处渭北黄土台塬与陕北高塬的过渡地带,总面积786平方千米,人口28.3万人。
境内有中小河流四条,中小型水库七座,每年都是我县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章就我县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库的防洪标准、病险危害、防洪影响、治理建设、安全管理等现状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分析其成因特点,提出治理对策。
关键词:白水;河库;防洪;对策
1 中小河流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基本情况
白水县境内河流均属北洛河水系,主要支流有白水河、铁牛河、孔走河3条,支毛沟有1178条,有水流的49条。
流长在50km以上的河流有洛河、白水河2条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洛河、白水河、铁牛河、孔走河4条支流。
洛河发源于定边县白于山,在白水县境内流长59.5km,流域面积986平方千米。
洛河流经我县北塬、收水、纵目、史官、雷牙、西固等七乡镇,涉及明珠、五峰、槐沟河等三处水电站及张家船、槐沟河、王莽寨、田家河等20个村、5个厂矿467人安全,淹没河滩地4265亩。
白水河发源于宜君县云梦山南麓,在白水县境内流长60.4km,流域面积352.2平方千米,流经白水县的云台、林皋、杜康、城关、冯雷、西固、雷村、蒲城县的高阳、罕井、洛滨等10个乡镇,上游建有林皋水库、下游建有故现水库。
一旦发生洪水,将直接危及下游铜川、白水、蒲城三市县10个乡镇30个村组8054人、8343亩耕地、9个厂矿单位及2km铁路、4.6km公路的安全。
孔走河是白水县与澄城县的界河,发源于澄城县冯塬镇书堡村东徐家山,在白水县狄家河与澄城县善化乡交界处入北洛河。
在县境内流长14.2km,流域面积100.6平方千米,流域涉及白水县史官乡和澄城县冯塬、善化两个乡镇,澄城县在上游建有水库(小二型)1座,下游建有8处小型农村提引水工程。
涉及300余亩耕地的安全。
铁牛河系北洛河的一级支流,全长22.3km,流域面积100.5km,河道平均比降21.4%,流域平均宽度4.5km。
1.2 存在问题
(1)白水县河道塬高沟深河流下切深度较大,因而无堤防,也无现状防御标准;(2)由于河道比降大,冲刷严重,水毁工程较多;(3)防洪机制还不完善,要继续完善各种防洪措施和制度;(4)多年以来防洪资金投入匮乏。
2 小型水库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2.1 基本概况
全县现有7座水库,总库容4362.7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085.4万立方米。
其中:中型水库1座(林皋水库)、小(一)型水库2座(故现水库、铁牛河水库)、小(二)型水库4座(后洼、西洼河、武子、中塬水库)。
水库调节水量2742.7万立方米,总有效灌溉面积为10.37万亩。
(1)故现水库位于雷村乡洛河支流白水河上,流域面积758平方千米,坝型为浆砌石重力拱坝,设防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2)铁牛河水库位于尧禾镇洛河支流的铁牛河上,流域面积50.9平方千米,坝型为均质土坝,最大放水流量3m3/s,设防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3)西洼河、后洼、中塬、武子四个小(二)型水库均建在白水河支流上,坝型为均质土坝,设防标准均为1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2.2 存在问题
白水县的7座水库均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三边工程”,工程都是由群众投工投劳修建的,给工程带来诸多隐患和病害。
除林皋水库经过2003-2005年除险加固后,险情得到基本控制外,其他小型水库均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隐患。
2.2.1 故现水库主要存在的问题
(1)浆砌石重力拱坝过水面裂缝鼓起;(2)拱坝下游冲刷严重;(3)坝体出现裂缝、渗漏严重;(4)坝基及绕坝渗漏严重;(5)排砂洞淤积毁坏;(6)库区淤积严重;(7)放水洞及附属设备老化失修;(8)大坝无安全观测设施、通讯设备、供电设备毁坏严重,洪水直接影响人口0.05万人,农田0.1万亩的安全。
2.2.2 铁牛河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大坝坝顶高程不满足300年校核洪水要求,大坝上下游存在塌陷、裂缝、上下游干砌石护坡破坏,部分被预埋,右肩坝存在绕坝渗漏问题;(2)下游坝坡抗滑稳定不满足特殊规范要求;(3)溢洪道损坏严重,断面及砌护不满足泄洪要求;(4)溢洪道进口左肩过支沟道路填方无泄洪设施,危及溢洪道泄洪安全;(5)放水洞及其附属设施损坏渗漏,老化严重,无动力电源设施;(6)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洪水影响到人口0.3万人,耕地1.2万亩,铁路2km,公路2.8km的安全。
2.2.3 西洼河、后洼、中塬、武子四座小(二)型水库均存在溢洪道未衬砌并不同程度损毁,水库放水设施不健全,无观测设施及预警系统,管理机构不健全等问题,其中后洼水库和武子水库还存在淤积严重的问题,其中武子水库基本淤平。
一旦发生洪水将直接影响人口320人,耕地面积500亩,村庄2个,公路1km的安全。
3 洪水灾害及成因特点
白水县境内气候多变,灾害频繁发生,雨量最多年份曾达到1050mm,最小年份321mm。
全县20年来,平均降雨量577.8mm,降雨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夏秋多春冬少,变幅大,加之其他气象因素,年际波动相差剧烈、干旱、暴雨、冰雹等各种自然灾害多,其主要水灾是:(1)1994年汛期,洛河连续出现三次洪峰,历时10个小时,据统计,受灾人口0.3万人,冲毁果园420亩,冲毁水利设施14处和1所学校,使王莽寨水电站隧洞封口冲垮,坝区材料全部被冲走,5公里路面全部冲毁,这次洪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2)1996年8月1日的大暴雨强度大、历时短、洛河狄家河段洪峰流量在700m3/s以上。
原城郊乡圪台村的拦河坝部分冲毁,使100余亩果园,300余亩菜地灌溉受到严重影响,这次大的降水,造成我县公路14处塌陷,直接经济损失38.6万元。
洪水灾害的特点及成因:(1)起涨快、涨率大、来势凶猛。
王莽寨水电站94年9月1日零时30分起涨水,河道实测流量2000m3/s,2时流量达到3650m3/s。
4时流量达到
4427m3/s。
1个小时之内河道流量增加了1650m3/s,这样快的上涨速度为我县历史所罕见;(2)峰高且峰顶时间短,由于暴雨笼罩范围广,且雨区的移动与河流的流向一致,上游和支流,沟岔同时发生洪水,造成峰高量大,致使一些河流出现特大洪水,由于降雨历时短,强度大且比较集中,再加上河流比降大,造成峰顶时间短。
4 治理对策
(1)成立河道管理专门机构,加强河道管理力度,清除河道碍洪设施,确保河道行洪畅通,同时加快堤防建设,保障防洪安全;(2)多方筹措水库管理经费。
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以水费收入作为管理经费的主要来源,水费收入不足时,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弥补管理经费;(3)加大安全检查力度,推进规范化管理。
严把大坝安全鉴定质量关,加快除险加固工作步伐;(4)积极推行水库报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