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历史常识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22
影视文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产物,一直以来在世界各地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影视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生活、情感,以及他们所处的历史时期。
因此,影视文史知识是对影视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的重要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影视文史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
一、影视史影视史是企图以年代来界定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了解每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状况对于理解影视史的重要性。
影视作为一种媒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 静态影像的开端从最初的幻灯片、相机拍摄的照片,到紧随其后的电影录像和露天现场直播,影视技术不断升级,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静态影像作品。
2. 电影的黄金年代20世纪初,电影诞生了。
1915年,《辛德勒的名单》被公认为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影片,它以纽约的一家电影院为历史的起点,铺开了现代电影史的华丽序幕。
3. 电视的崛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电视技术逐渐成熟,电视节目愈加丰富多彩。
电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4. 数字化技术时代21世纪初,数字化技术开始在影视制作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CG特效、3D技术等,影视作品的制作质量和观赏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5.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
影视作品的传播和观看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影视文学史影视作品不仅是视觉艺术,更是文学艺术。
影视文学史的知识包括了影视作品中的文学元素和背景知识。
1. 剧本创作和改编影视作品的剧本是其灵魂所在,一部好的电影必须有一部优秀的剧本。
剧本创作的过程和技巧,以及对原著文学作品的改编过程都是影视文学史中的重要知识点。
2.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联系许多影视作品都是基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比如《哈利·波特》系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
文化常识积累——电视剧《清平乐》文化常识的详细总结最近古装剧《清平乐》热度很高,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
这部剧以宋仁宗为主角,讲述了风起云涌的朝堂故事以及深宫内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曾经在语文课本中经常出现的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名人陆续登场,让这部正剧增加了几分通俗史书的味道。
清平乐的“乐”正确读音应为“yuè”而非“lè”,许多人可能会恍然大悟,表示读错了几十年。
其实《清平乐》最早是唐代教坊的一个曲名,后来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是宋词的常用词牌。
那既然发源于“曲名”,就是乐曲的意思,故应该念“清平乐(yuè)”。
还有《清平乐》把皇帝唤作“官家”,这个“官家”究竟有何出处呢?根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曾在一次宴会上想试一试侍读学士李仲容的酒量,李仲容在回绝的时候使用了“官家”称呼皇帝,真宗问其故,李仲容解释:“三皇治理天下,五帝享有天下,那些能够兼有三皇五帝之德的人才能称呼‘官家’。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视剧《清平乐》文化常识总结吧。
01关于服饰1、宋代以官服颜色来代表品级高低。
紫色和红色是三品以上官员的服饰,所以称为“满朝朱紫贵”,蓝色是四品官的服饰,五品为绯色,六七品官就是绿色和青色了。
2、衮服gǔnfú简称"衮",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
冕冠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
是皇帝在祭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用的礼服。
中国传统的衮衣主体分上衣与下裳两部分,衣裳以龙、日、月、星辰、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为饰,另有蔽膝、革带、大带、绶等配饰3、成服:指盛服;旧时丧礼大殓之后,亲属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上不同的丧服,叫“成服”。
与三周年以后的“脱服”、“除服”相对应。
语出《礼记•奔丧》:“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
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
”4、六服:①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
《琅琊榜》中的历史知识典故《琅琊榜》中的历史知识典故《琅琊榜》是由山东影视传媒集团、山东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和颂天地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圣基影业有限公司、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孔笙、李雪执导,胡歌、刘涛、王凯、黄维德、陈龙、吴磊、高鑫等主演的古装剧。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琅琊榜》中的历史知识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孔笙、李雪合力执导,胡歌、刘涛、王凯、黄维德、陈龙、高鑫、吴磊等联袂主演的古装剧《琅琊榜》最近在各大电视台热播,《琅琊榜》根据海宴同名网络小说改编,以平反冤案、扶持明君、振兴山河为主线,讲述了“麒麟才子”梅长苏才冠绝伦、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智博奸佞,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梅长苏在国仇家恨、兄弟情义的漩涡中见招拆招、游刃有余,奏出了“江左梅郎”赤子之心下的一曲慷慨悲歌。
很多朋友跟我说,《琅琊榜》太古朴了,个中太多专业名词、历史知识,读书少了还真是看不懂。
没错,《琅琊榜》虽为虚构,背景是架空的,但个中礼节、文化,却扎扎实实地复古讲究。
这部电视剧,没有泛泛的爱情,没有大量爆发的情绪,看惯了大悲大喜的观众们一时无法适应,但是听了身边很多朋友的反馈,我相信这是一部值得收藏的好剧,它不再是一次性产品,哪怕个中礼节演示,都值得你反复一观。
电视剧《琅琊榜》以其磅礴大气而又不失诗意的故事主线与画面感,为国内古装剧进行了全新的定义。
不同于以往的古装剧,《琅琊榜》从精神气质上保持了鲁剧制作严谨、精良的风格,在制作上,包括场景,服装,都十分精细,这方面也是鲁剧的优点。
以下分享豆瓣作者,猫眼电影特邀影评人“绿流三千里”的一篇《琅琊榜》的剧评文章:看懂《琅琊榜》,原来可以解锁这么多成就。
在作者的剧评中,了解一些历史小常识,让大家迅速融入《琅琊榜》!看懂《琅琊榜》,原来可以解锁这么多成就。
作者:绿流三千里近期热播的古装电视剧《琅琊榜》,虽然是架空的大背景,但仔细点也能看出借鉴了南北朝的历史背景。
编导艺考文学艺术常识(文常)备考课程编导艺考文常笔记精要中国影视简史第一节初期电影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由此开始了中国电影的拓荒期(1896-1931)。
早期电影主要为短故事片,到1926年掀起“古装片”、“武侠神怪片”的浪潮,直到1930年有声电影出现。
电影的诞生电影最初在中国被称为“西洋影戏”,1896年由欧洲传入上海和香港。
中国放映电影的第一人是上海徐园主人徐凌云。
中国第一部电影出现于1905年,是由北京泰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主持拍摄、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任庆泰所建“大观楼电影院”是北京第一家带有专业性质的电影院。
上海是早期电影发展的重要基地。
1913年郑正秋编剧并与张石川联合导演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劳工爱情》是我国库存最早的一部短故事片。
第一部长故事片是1921年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拍摄的《阎瑞生》。
香港的第一部短故事片是1913年由主持“人我镜”剧社的黎民伟拍摄的《庄子试妻》,在这部戏中出演的严姗姗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女演员。
黎民伟被称为“香港电影之父”。
1923年,明星电影公司完成的《孤儿救祖记》(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开创了中国有电影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
它标志着中国电影草创期的结束,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
影片主演者王汉伦是中国第一位女职业电影演员,曾有“悲剧明星”之誉。
这一时期的电影公司,除“明星公司”外,还有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等。
“古装片”、“武侠片”1926年下半年开始的四年多时间里,中国电影兴起了“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等商业电影的创作热潮。
“古装片”又称“稗史片”,基本根据旧文学素材改编,多演绎“才子佳人”或“英雄佳人”故事。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的《美人计》和民新影片公司的《西厢记》是其中较为优秀者。
1928年明显公司的《火烧红莲寺》引起了“武侠神怪片”的创作热潮,一时间“到处有火,有寺必烧”,出现了《火烧青龙寺》、《火烧百合台》、《火烧剑锋寨》等一系列作品。
影视剧中的史实谬论
---------------------------------------------------------------------- 影视剧中的谬论有:
第一,乱用谥号。
典型例子《康熙王朝》等等孝庄太后自称孝庄。
谥号是给死去的人都称号。
第二,出现不符合历史朝代的物品。
某些水果和作物当时还没有传到我国结果出现了。
这也属于失误。
第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朱元璋最早使用,在他之前的朝代是没有的出现都算严重失误。
第四,正剧对人物描写和历史人物不相符。
把正剧拍成演义错漏百出。
第五,抗日剧情节和历史不符。
历史剧多多少少都会有问题,就《汉武大帝》这样优秀的电视剧也能找到很多错误的地方。
抗日剧更是重灾区,不尊重历史有辱先烈。
盘点那些历史剧里的常识性错误1.“福尔康”,如果历史上有,应该是名字叫福尔康,姓应该是富察氏(全名:富察·福尔康)。
甚至有的把别人名字砍半截,直接叫“尔康”!康:紫薇,有人说我不姓“福”2.关于大臣上朝。
先秦、两汉基本都是跪坐在毯子上(当时没椅子!)。
隋文帝开始恢复汉人江山后,改为有坐有站,一般皇族、宰相、柱国、大将军都是坐着的(椅子)。
一直延续到北宋赵匡胤时期废止,规定上朝所有大臣都站着,只是刚见到皇帝时要参拜。
清时是先跪后起。
3.战国时代的“金”是黄铜!春秋战国所谓“一百金”指的是一百斤黄铜!请不要让田忌和齐王赛马的时候赌金条,成不?!4.除了满清,没有大臣会自称奴才的!那些明朝历史剧、那导演,你敢不叫明朝大臣自称奴才吗?5.在明、清之前,基本上是看不到称呼皇帝做“皇上”的,所以现在许多历史剧往往在明、清之前就出现“皇上”的称呼,是大错特错的。
称“陛下”稳妥一些。
6.皇后的自称,常说“哀家”,其实只有死了老公的才能自称“哀家”,皇后一般自称都是用“吾”或者“本宫”的居多。
还有一个“格格”的称号,这可是大作家琼瑶误导了大家,以为只有公主才称为格格,其实“格格”就相当于“小姐”,是满族人对女性的一种称谓,后来也用来特指贵族王公的女儿,是一个无定制的称呼。
7.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经典的戏剧对白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可是这个词是在朱元璋才开始使用的,而且一般来说,除了册封皇后、册立太子、敕封诸侯王之类特殊大事,是不会用这种格式的圣旨的。
绝大多数圣旨,开头就俩字“圣谕”或者“上谕”。
8.古代交通是很差的!有的电视剧里昨天还在宣大前线,第二天回北京上朝了。
(坐动车么。
)9.不是是个人就能上朝的!按照明朝制度,除了科道言官,京官五品、外官三品以上才能上朝。
你弄一县令,就跑朝堂上开喷,你感觉合适?就算今天,你认为一个县委书记能参加国务院会议?10.皇帝和大臣们是不会管谁叫太监的!普通内侍上面是少监,少监上面才是太监。
影视常识电影史及名词解释一、1.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几部影片《墙》、《火车进站》、《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2.法国著名电影创始人乔治·梅里爱在1902年拍摄的科学幻想片《月球旅行记》,是其戏剧式电影的代表作。
3.爱森斯坦是世界著名电影艺术家,他导演的力作《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时至今日仍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的杰作。
4.1927年,世界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诞生。
1935年,世界第一部彩色片《浮华世界》诞生。
5.美国越战片的代表作品有《猎鹿人》、《野战排》、《现代启示录》等。
6.奥斯卡金像奖是由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机构颁发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大奖项是金棕榈奖。
7.美国的著名“悬念大师”是希区柯克,他的代表作有《蝴蝶梦》、《后窗》等。
8.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有《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等。
9.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家庭伦理剧兴起,它的代表作有《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等。
10.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电影节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该电影节于1923年首次举办。
11.《偷自行车的人》和《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是20世纪40年代末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的代表性作品。
12.德国著名导演施隆多夫是“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是改自格拉斯的同名小说作品《铁皮鼓》。
13.50年代末兴起的法国“新浪潮”运动,得力于《电影手册》杂志,该杂志的主编是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
14.法国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是阿伦·雷乃,代表作品是《广岛之恋》。
15.日本第一部获得世界电影节大奖的影片是《罗生门》,导演是日本最负盛名的国际导演黑泽明。
16.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由谭鑫培主演,1905年在丰泰照相馆的露天广场上拍摄。
17.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是1913年摄制的《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电影读解基础知识绪论影视艺术:人类历史上最年轻的艺术,人类现实中最生机勃勃的艺术,人类生活中最富创造力的艺术。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融合各种艺术形式的长处,以镜头画面叙述和描写、易声画结合、镜头组接为基本特征的前所未有的艺术类型。
继雕塑、绘画、建筑、舞蹈、诗歌、音乐之后“第七艺术”。
1895年12月28日,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地下室,正式公映了世界电影史上有记录的第一场电影。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逼真性电影发展史上发生的两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使电影艺术跨入了成熟的阶段。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发生的由无声电影发展到有声电影的技术革命,是电影发展史上第1次重大的技术革命。
“伟大的哑巴”。
1927年10月,世界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
1930年,“明星公司”在法国百代唱片公司协助下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电影史上第2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是30年代中期彩色电影的问世。
1935年由于生产具有特殊感光性能的彩色胶片的工艺得到满意的解决,美国导演马摩里安摄制的世界第一部大型彩色影片《浮华世界》(根据英国作家萨克雷的著名长篇小说《名利场》改编)在美国诞生了。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游乐场“西洋影戏”。
电影在中国公众娱乐场所的第一次公开放映。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
如: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文学:文字。
二十世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艺术的奇迹:──电影、电视。
它第一次、也是终于实现了艺术家千百年的梦想:使艺术走进了人类的每一个家庭。
“文化学”学者曾这样概括:二十世纪以前的人类是“文字的一代”,二十世纪的人类是“影像的一代”。
电影艺术的影像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是镜头。
电影镜头是电影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停机之间所拍摄的连续画面片断,是电影构成的基本单位。
简称镜头。
镜头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①画面,包括一个或数个不同的画面。
历史电影知识点总结初中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娱乐方式。
而历史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影,不仅能够展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还可以通过角色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总结历史电影的知识点,包括历史电影的类型、发展历程、经典作品和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
一、历史电影的类型历史电影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时期为题材的电影作品。
按照题材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历史电影分为不同的类型:1. 历史史诗片:这类电影通常以大规模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演员的表演、场景的搭建和特效的运用,展现出宏大的视觉效果。
比如《古墓丽影》、《巨石强森》等。
2. 传记片:这类电影以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主角,通过叙述他们的生平和事业来展现历史的发展。
比如《远大前程》、《朗读者》等。
3. 历史剧情片:这类电影以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为背景,通过角色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来诠释历史上的许多经典故事。
比如《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
4. 历史爱情片:这类电影通常以历史事件或历史时期为背景,以爱情为主线,通过角色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来体现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
比如《乱世佳人》、《无间道》等。
二、历史电影的发展历程历史电影的产生和发展与电影本身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历史电影在内容、形式和艺术价值等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1. 默片时代:在电影刚刚问世的时候,由于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历史电影的题材和表现形式都比较单一。
它们往往是通过叙述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和传记片来展现的。
2. 黑白片时代:随着电影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历史电影开始出现了更多的创新。
比如《荒岛求生》、《城市之光》等。
3. 彩色片时代:随着电影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历史电影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也得到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展现。
比如《阿拉伯的劳伦斯》、《里约大冒险》等。
亮剑知识点总结《亮剑》是中国大陆电视剧,由甄子丹、陆毅、姜文领衔主演,由李少红导演,刘惠之编剧,1996年播出。
该剧改编自海峡两岸作家来战作品《亮剑》。
该剧以抗战时期国军抗击日军侵略的故事为背景,展现了刚毅、拼搏、优秀的国民党党员及将领在八年抗日战争中的坚忍与牺牲精神。
剧中展现了在战争年代,国军官兵对外侵者及国家利益的忠诚与热爱的形象。
在近几十年的抗战题材电视剧中备受好评。
以下是《亮剑》的知识点总结:一、常见人物1. 庙堂中的人物:杨尚昆:杨尚昆出生在南京,毕业于黄埔军校24期,任国民党政府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及中央常务委员.后投共参加抗日战争,1945年在延安烈士陵园安葬。
章化民:章化民原是国军军校混混出身,为了保住军校的麻将馆就加入了国民党军,后来成了中国共产党党员。
后来,章化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
孟万军:孟万军是国民党军官,性格豪爽,因为立功而获得许多奖励及辉煌职业。
孟万军因犯错取消了“一兵卫中校”的职衔,在战场上组建义勇军,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孟万军曾任抗日救国总会执行委员;54年为大庆石油指导组组长;同年在全国京剧团次管委员局第二任总指导。
2. 战场中的人物:王达:王达是国民革命军榴莲师253团团长,“弹簧阵”本着战斗勇敢、作风纪律严格的风格还老百姓一个太平日子,杀了许多日本侵略者。
太行山区,王达包围住了很多日本士兵;但是被上级领导把养精禁兵来减员降级。
蒋四民:蒋四民是国民革命军阻击队长,他在一次行动中因王达他的首长王达“弹簧式阵地”反而扑灭了几个日本侵略部队,但是他的上级把这给打成了消耗,解除他的职务,蒋四民还是保持本色,与王达继续抗战。
吴松寻:吴松寻是把父亲仇视日本,对上级军阀毫不涵养。
汪伪军另存到哪时?后来去了飞机刘新华:刘新华是一位男子汉,孝顺他的老娘;在南京大屠杀中,劝父亲,家族接上海的青梅竹马。
影视中的历史人物活动过程和内容1、在一部影视作品中,讲述了一位历史上的政治人物,其主要活动过程是通过策略与谋略,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当时的权利中心。
在此过程中,他面对着来自其他政治势力的挑战,需要不断地打击对手和巩固自己的地位。
2、另一部影视作品则涵盖了一位历史上的艺术家,这位艺术家通过不断地尝试与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技巧。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也面临了来自政治和社会的压力,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创作理念。
3、一群历史上的军事人物则成为了另一部影视作品的主角。
他们通过战斗与训练,逐渐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军队,为国家保卫领土,开疆扩土。
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经历战场上的艰辛和牺牲,甚至面对着背叛和内部矛盾,但最终仍然坚守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4、一位历史上的企业家则是另一部影视作品的主角。
他通过自己的商业智慧和创新,建立起了一家庞大的企业帝国。
在此过程中,他需要面对来自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的挑战,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经营模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成功与财富。
5、一位历史上的科学家则成为了一部影视作品中的主角。
他透过不同的实验和研究,逐渐解决了一系列的科学难题,为人类带来了伟大的发明和创新。
在此过程中,他也需要经历失败和挫折,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和政治的压力,但最终仍然实现了自己的科学理想和梦想。
6、一位历史上的思想家则是另一部影视作品的主角。
他透过自己的理性和批判精神,揭示了社会和政治中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理论。
在此过程中,他需要面对来自权威和保守力量的压制和反对,需要不断地捍卫自己的观点和理念。
7、一位历史上的医学家则成为了一部影视作品的主角。
他透过自己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治愈了许多疾病和拯救了许多生命。
在此过程中,他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和政治的限制和危机,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医学梦想和理想。
8、一群历史上的文化人则是另一部影视作品的主角。
他们通过文学、艺术、音乐等不同的形式和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人性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揭秘:影视剧中十大错误历史常识影视剧中十大错误历史常识1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史,很多国人也都喜欢历史。
但,对于一些历史知识的理解,90%的朋友都错了。
这不怪大家,怪就只能怪那些不负责任的、所谓的历史作者。
闲暇之余,根据平日里大家最易出现错误的历史点做一个纠正。
一:圣旨的宣读、材质和颜色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太监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仅就这一点,就是错误的;我们时常看到圣旨有着一成不变的材质和颜色,这一点也是错误的。
“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运”指的是继承”五德“(“金木水火土”)的运行。
所以“奉天承运”意为君权神授,君权是上天赐予的。
圣旨开头为八个字,“奉天承运皇帝“六字是连续的,其余的两个字根据圣旨的内容和诏告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诏曰”,“制曰”和“敕曰”。
圣旨的材质: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
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二:宦官就是太监这一点错得最为厉害。
宦官包含太监,但宦官不等于太监。
在东汉之前,宦官有的被阉割,有的是正常男人。
到了东汉之后,宦官才全部使用阉人。
三:太医给后宫女眷看病在影视剧当中,太医动不动就直接给后宫女眷号脉,这是错误的。
更有甚者,用几根丝线号脉,这也是错误的。
后宫女眷都是皇帝的亲人,太医给这些人看病时,不允许当面诊脉,必须隔着屏风,在外瞧病。
正因为如此,所以影视剧里出现了用几根丝线号脉的事,这是很荒谬的,这些都不行,那怎么办呢?只有打听小道消息来得知生病女眷的症状,然后施药。
四:臣妾臣就是臣,妾就是妾。
臣成不了妾,妾也很难成臣。
《周礼》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可以看出,臣妾是地位低贱者的代名词。
编导专业----影视常识、文学常识一、电影的诞生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诞生至今只有一百多年。
电影的发明人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他们拍摄了世界上第一批电影《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于1895年12月28日首次在巴黎一家叫“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公开放映。
虽然这些电影都很短,都没有声音、没有情节,但解决了电影的基本技术——让图片变活,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此后,他们还拍了许多生活记录片,其中《水浇园丁》是最早有情节的电影。
二、电影艺术的形成电影发明后,很快传遍欧美,各国出现了一批电影人,各有贡献。
英国的斯密士打破摄影机不能动的框框,大胆变动摄影机的位置、远近、角度,使电影有了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
法国的梅里爱则大搞电影特技。
他从偶然中发现了电影的一些特技,如停机再拍、透视合成、升降格等,于是运用特技拍了许多“电影魔术片”。
稍后,美国的格里菲斯利用镜头的剪辑和组接做文章,创造了全新的镜头语言——蒙太奇。
20年代,苏联一批电影艺术家如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库里肖夫等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了蒙太奇。
如库里肖夫作过著名的“库里肖夫实验”。
他采用某著名演员平常表情的一个镜头,分别放在一盘馅饼、一个熟睡的婴儿和一具女尸的镜头之后,分别让三组观众来看,并问这演员是什么表情。
结果三组观众却分别回答为“贪馋”、“慈爱”和“恐惧”(其实是同一表情)。
这说明,镜头之间不同的组接方式,会使同一镜头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是电影的语言。
蒙太奇理论的总结,标志着电影艺术的形成。
它使电影有了自己的独特手法,使电影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并给后来的电视和原有的艺术门类以巨大的影响。
三、电影技术的进步无声片:早期电影都没有声音,被称为“默片”、“伟大的哑巴”,对话和情节只能用字幕交代。
这带来早期电影的一些特点:情节简单,动作性强,表情夸张,如卓别林的早期喜剧片。
有声片:1926年,美国人德雷斯特解决了一个难题:把声音转化成光信号,同步录在胶片的画面旁,有声片发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