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习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解答:第一,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

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

解答:从表面上看,完全竞争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其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决策要做:第一,购买多少要素?这是所谓的“要素需求”问题——使用多少要素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第二,生产多少产量?这是所谓的“产品供给”问题——生产多少产量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

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要减少对要素的需求,则产品供给常常就不得不减少;反之,如要增加对产品的供给,则要素的需求常常又不得不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函数:Q=Q(L)。这里,L为企业使用的要素数量(如劳动),Q为使用要素L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它们通过生产函数而“一一对应”。正是通过生产函数,企业关于使用要素的决策和关于生产产量的决策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旦企业决定了购买多少要素,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生产多少产量;同样,一旦企业决定了生产多少产量,它也就同时决定了应当购买多少要素。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讨论企业的生产决策: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要素需求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要素的需求量求出相应的产品供给量;或者,先求出利润最大化的产品供给量,然后再根据生产函数,由产品的供给量求出相应的要素需求量。

4.试述完全竞争厂商及市场在存在和不存在行业调整情况下的要素需求曲线。

解答:第一,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随着要素价格的下降,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将增加。

第二,如果不考虑某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就恰好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第三,如果考虑该厂商所在行业中其他厂商的调整,则该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将不再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这是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如果整个行业所有厂商都调整自己的要素使用量从而都改变自己的产量的话,则产品的市场价格即会发生变化。产品价格的变

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但比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要陡峭一些。

第四,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等于所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行业调整曲线)的水平相加。

5.设一厂商使用的可变要素为劳动L,其生产函数为:

Q=-0.01L3+L2+38L

其中,Q为每日产量,L是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所有市场(劳动市场及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价格为0.10美元,小时工资为5美元,厂商要求利润最大化。问厂商每天要雇用再多少小时劳动?

解答:第一,已知工资W=5。

第二,根据生产函数及产品价格P=0.10,可求得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如下(其中,MP L 表示劳动的边际产品)

VMP L=P×MP L=P×d Q/d L

=0.10×(-0.01L3+L2+38L)′

=0.10×(-0.03L2+2L+38)

第三,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工资,即

0.10×(-0.03L2+2L+38)=5

或0.03L2-2L+12=0

第四,解之得L1=20/3,L2=60。

第五,当L1=20/3时,利润为最小(因为d MP L/d L=1.6>0),故略去。

第六,当L2=60时,利润为最大(d MP L/d L=-1.6<0)。故厂商每天要雇用60小时的劳动。

6.已知劳动是唯一的可变要素,生产函数为Q=A+10L-5L2,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价格为W,试说明:

(1)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

(2)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工资反方向变化。

(3)厂商对劳动的需求量与产品价格同方向变化。

解答:(1)因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故根据

W=VMP L=P×MPP L=P×d Q/d L

即W=P×(10-10L)=10P-10P·L

可得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函数为

L=1-W/(10P)

7.某完全竞争厂商雇用一个劳动日的价格为10元,其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当产品价格为5元时,他应雇用多少个劳动日?

解答:

表8—1

故厂商应雇用7个劳动日。

8.试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解答:第一,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二,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第三,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9.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要素供给曲线?

解答:第一,根据要素供给原则

d U/d l

d U/d Y=W

给定一个要素价格W,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自用资源数量l。

第二,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给定一个最优的自用资源数量l,又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要素供给量L。

第三,要素价格W与要素供给量L的关系即代表了要素的供给曲线。

10. 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解答:第一,劳动供给是闲暇需求的反面;劳动的价格即工资则是闲暇的价格。于是,劳动供给量随工资变化的关系即劳动供给曲线可以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说明: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等于解释闲暇需求曲线向前上斜(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上升而上升)。

第二,闲暇价格变化造成闲暇需求量变化有两个原因,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替